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台北市大安区金华国民小学97学年度下学期艺术与人文领域

台北市大安区金华国民小学97学年度下学期艺术与人文领域

台北市大安区金华国民小学97学年度下学期艺术与人文领域
台北市大安区金华国民小学97学年度下学期艺术与人文领域

臺北市大安區金華國民小學97學年度下學期藝術與人文領域【話說名畫】學習單

《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尔雅课后答案2018年

《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尔雅课后答案2018年导入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公共艺术作品《云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芝加哥 ?B、作者是安妮施·卡普尔 ?C、其形态像一把剪刀 ?D、给人们提供了休息放松的场所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关于《北方天使》,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英国 ?B、尺度较大,与真人相当 ?C、体现了可持续和生态理念 ?D、极大促进了当地的知名度和经济发展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当前,我国在公共艺术领域,存在公共艺术匮乏、社会认识不足的问题。()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作品,风格几乎都是严肃庄重的。()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 ? 公共艺术的特征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公司之头》具有黑色幽默的特点 ?B、《小犬行走》是日本艺术家野口勇的作品 ?C、《大地的面庞》位于美国 ?D、五羊石像是广州的标志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下列属于公共艺术的是()。 ?A、自由女神像 ?B、流水别墅

?C、做扁桃花游戏的一对恋人 ?D、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公共艺术基本特征的是()。 ?A、位置上的开放性 ?B、内容上的严肃性 ?C、功能上的实用性 ?D、环境上的归属性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4 【单选题】两座相隔一百年的富兰克林雕像,主要说明了公共艺术的什么特点?()?A、形式上具有综合性 ?B、表现上具有趣味性 ?C、空间上具有互动性 ?D、内涵上具有现代性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5 【判断题】1897年落成于华盛顿的《海军纪念碑》,是以真人士兵为原型的雕塑。()

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体系构建研究 本文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和人文环境内容及建设的具体要求, 设计了人文环境建设的三维结构体系。三维结构体系由人文环境构成内容维、人文环境建设业务活动途径内容维、责任机构和部门维构成,同时建立了构成项目-责任主体矩阵和业务活动-责任主体矩阵。通过三维结构和矩阵,各责任主体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对各个构成内容应该实施的业务活动项目类别、开展人文环境建设工作的途径和具体内容,从而将人文环境建设工作贯穿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人文环境建设工作系统化、制度化、实效化。 标签:人文环境建设体系三维结构体系 1 概述 高校人文环境是由人类各种文化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境况,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其派生物在高校里的综合反映。按照文化活动及其形成的活动成果的不同,高校人文环境分为人文物质环境、人文行为环境、人文精神环境三个部分。 高校人文环境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文环境要素直接构成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如行为环境中的制度环境、精神环境中的价值观和理念等,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养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二,人文环境通过师生的大学生活感受质量影响高校教学工作,如人文物质环境中的人文景观环境、生活环境、人文行为环境中的个体行为环境、人文精神环境中的素质环境等,使其产生愉悦、舒适或郁闷、难受的感受,从而影响能力和素质教育。因此,高校人文环境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校园的文化生活,对学生起到直接和持久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精神生活和学习生活。为建设良好的高校人文环境,实现人文环境建设有效进行,需要构建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三维结构体系。 2 三维结构体系构成 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三维结构体系就是将人文环境建设工作分为构成维(人文环境构成内容)、流程维(人文环境建设流程环节)、组织维(人文环境建设责任主体)三个维度,组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在该结构中,各个相关责任主体根据人文环境建设流程的各个环节业务内容,完成人文环境各个具体组成部分的建设。在不同阶段(环节),根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人文环境建设工作有计划、系统的进行。三维结构见图1。 2.1 三维结构图 2.2 各维内容构成

人文环境活动大总结

人文环境小组开展进一步营造诚实守信、尊重规则 的人文环境活动总结 自全县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开展以来,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诚实守信、尊重规则的人文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县人文环境工作小组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创建自治区文明县城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诚信盐池”建设为载体,以培育人文精神为目的,坚持建设与监管并举,着力提高全县人民文明素养,提升盐池“软实力”,形成“硬”环境。现将活动启动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各阶段工作开展有条不紊 狠抓责任落实。一是互查互评。人文环境工作小组先后两次邀请县营造环境办公室联络员,以“互查互评找不足,互学互比促提高”为目的,组织成员单位工作人员,采取听、看、查、评、议的方式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互查,力求在评、比、学中找差距、找亮点、促提高,助力全县进一步营造诚实守信、尊重规则的人文大环境。二是旬报督导。县人文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问责责任制和工作台帐旬报制,实行一旬一通报,密切联系各成员单位,督导工作开展情况,力促营造诚实守信、尊重规则的人文环境各项工作

任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全力动员部署。在动员部署阶段,县委宣传部高度重视人文环境营造工作,成立工作机构,明确责任领导,指派专人严格遵照《关于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盐党办发[2011]190号)和《关于开展进一步营造诚实守信、尊重规则的人文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盐营造环境办发[2011]18号)要求,安排部署好各阶段具体工作。营造人文环境活动所涉及到的部门、单位在动员会后,均能立即行动,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在报工作小组负责领导审批后,严格实施。 认真自查自纠。在自查自纠暨重点检查阶段,工作小组在党政各部门、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及文艺界人士中召开了营造人文环境活动征求意见会,共向与会单位负责人、与会代表、文艺界人士发放意见征求表120份,收回106份。共征得意见建议29条,梳理汇总17条。各成员单位也结合各自职责,深入查找了在“诚信盐池”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开设163电子信箱、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设立意见箱、开辟媒体专栏专题等方式,各自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 活动中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主要表现在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舆论引导、深化“诚信盐池”建设和加快文明县城创建4个方面。针对存在的核心问题及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人文环境组及时制定了整改措施,并形成面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点工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这个题目,我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或许很片面,或许很幼稚。但是我的的确确在用心看待它。 很小的时候居住在博物馆旁边,后来举家搬入京剧团的宿舍里面。一直以为自己离艺术很近、很近。尤其是作为从会拿笔开始就在纸上涂鸦的自己,不管画得怎样,觉得那就是艺术,或者说是艺术的一部分,自己好像时时刻刻都和艺术相随相伴。甚至还经常傻乎乎地找馆里的爷爷“指点”。再大一点,学了跳舞。再大一点,渐渐熟练遣词造句,也迷上了中国最优美的艺术之一——文字。 但是,现在却有了这样的感觉:艺术就像一直沿墙而上的爬山虎,把破壁残垣装点做一种风景。而我一直都是放学时背着书包的孩子,匆匆忙忙回家完成一篇与“爬山虎”有关的作文,却根本都没有把目光多留一束在我路过的那个墙上——那上面的爬山虎正在静悄悄地行走,一直未有停歇。 如果说爬山虎是“艺术”,那面墙就是“文化”。 在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墙上的爬山虎是会给人带来不同感觉的。不知道这样的比方是否贴切:八十年代的旧阳台下的爬山虎,带有温馨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落日余晖和风琴余韵。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如果披上爬山虎,就像被世人遗忘的国王,骨灰早已不知所踪,灵魂却依旧披着已经落了灰尘的红袍,遥望天空同样孤独的月亮。水泥钢筋的教学楼若是披上了爬山虎,随风张合的绿色手掌就像他们生命体的一部分,一呼一吸,都无比新鲜,清新得如同晨雾中的暖阳。

反之没有“艺术”,那些“文化”注定的宿命,不是永远的的忽略,就是永远的遗忘。 所以,文化是背景,是载体。艺术是画笔,是表现形式。 原谅我打了如此多生涩的比喻,单单为了描叙这一主题。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 举例说明。在经过中世纪缓慢,典雅的贵族艺术之后,文艺复兴爆发了。那种不是节制的,仿佛要整个世界一起复苏的艺术,光彩熠熠。所谓的人文主义强烈地感受着时代精神,这是为何他们将介于古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几百年称为“中世纪”的缘故,在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领域都有无可比拟的进展。艺术与文化相辅相成,并驾齐驱。比如那个时期的人认为重建罗马是他们文化的重任,而最主要的一项重任就是在圣彼得的坟墓上建一座圣彼得大教堂。这座教堂号称世界第一,极尽富丽堂皇之能事。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施工,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圣彼得堡这曾作为罗马史墓碑而存在的巨大建筑,最后竟然重新屹立,成了文艺复兴的里程碑。 “仓廪足而知礼节”因为富足的文化载体,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大胆又自信地挥洒艺术。他们尽情享受生活,不再认为人活着只是为了死后做准备,对物质世界的看法也因此有了改观。在一些时候,精神层面的进步比任何领域都重要。在人们眼中,大自然有了正面的意义。

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环境研究初探

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环境研究初探 发表时间:2018-01-31T12:07:51.1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作者:刘德水[导读] 高校校园景观环境通常分为两类:一是自然景观环境,包括天然的山地、湖泊等,是形成校园环境特色的自然要素。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1 中赟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 摘要:高校校园人文景观常被人们简单的理解为传统观念上的“精神功能”,这种形而上的认识,忽略了现实当中师生们丰富多样的生活行为,以及校园外部空间形态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对河南大学金明校区进行实地调研,采用比较分析法得出如实的结论。 关键词:人文景观环境;外部空间;文化底蕴 1 引言 高校校园景观环境通常分为两类:一是自然景观环境,包括天然的山地、湖泊等,是形成校园环境特色的自然要素。二是人文景观环境,包括广场,庭院、街道等,是师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外部空间,是形成校园文化的人文要素。本文通过对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校园人文景观环境的实地调研,做了初步分析总结。 2 校园外部空间环境的重要性 传统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教室是校园的中心,教师是教室的中心。现代高校不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而是更强调培养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关于学术方面平等的交流探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校园外部空间作为师生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空间,优美的校园空间环境,对师生品格素质的塑造,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外部空间的活力大小取决于师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得到的满足程度,同时展现着高校的发展历程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底蕴。 3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校园人文景观环境调查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问题可以概括为:与明伦校区相比,金明校区人文景观环境的文化底蕴严重缺失。 3.1 明德广场 金明校区图书馆入口广场即为明德广场,作为最具公共属性的外部空间,西大门、旗杆、铺地、绿植及图书馆共同构成一个空间序列。图书馆建筑为现代风格,形体稳重大方,宛如一本开启的书对整个广场成迎合的态势,作为空间序列纵深方向的高潮。校园内的一条主干道横穿这个矩形广场。广场周边绿植良好,四周以高大的树木为背景,配以高低不等的灌木丛,既围合了空间,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色彩。(图1,图2) 图1 河大金明校区明德广场平面图图2 河大金明校区图书馆走访中,意外的是部分在校生居然不知道明德广场是金明校区的中心广场。很明显,起初在明德广场功能定位上是有偏差的。正是通过式的广场导致功能上的模糊性,使得明德广场的人文景观设计不那么明确,由此看来作为整个校园的中心广场与百年河大文化底蕴的传承明显不符。 3.2 竟如湖中心绿地 该绿地在整个校园中的位置适中,北接校行政区、核心教学区,东接理工教学区,南邻学生生活区,是行政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三者之间的过渡空间,交通可达性较好。此处地势起伏多变,场地经人工修整并植草种树,多种材料拼花铺砌的步道蜿蜒其间,路旁设有景观桌椅等设施,是师生们晨读、休憩交往的理想场所。(图3,图4)美中不足的是竟如湖如此之大面积的水域,无一处亲水设施,毫无亲水性可言,常常令人敬而远观之。古人云“智者乐水”、“上善若水”,可见水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与教书 育人的校园景观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正是由于现有滨水景观处理得生硬简单,从而阻隔了师生门与生俱来的亲水天性。 图3 河大金明校区竟如湖平面图图4 河大金明校区竟如湖 3.3 访秋湖中心绿地 与竟如湖中心绿地的一路之隔的访秋湖中心绿地,北临核心教学区,南邻理工科教学区,东接室外篮球场区。该处地势平坦,仅临近访秋湖局部略有变化,且绿植低矮。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访秋湖中心绿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学生们上下课的交通捷径。各类曲径密满其间,乃所谓“这里本无路,只因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原有规划路径却鲜有人问津,以至远远望去不知路去何方。一些景观座椅散布其中,因缺少匹配元素,日常交往活动在这里明显受限,致使此处空间环境单调、不愿久停。(图5、6)

“人文校园”建设实施实施方案

“人文校园”建设实施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钟多镇阳光小学 “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人文校园是以“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人文校园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品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师生的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建设人文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和《酉阳自治县“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酉阳教委文〔2010〕16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发展为宗旨,以三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校园文化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创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特色化、和谐化、多样化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生活公园,为学生的成才、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人文校园建设。 (二)人本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人、培养人、感染人、激励人作为人文校园建设的工作途径和工作方向。

(三)科学性原则:人文校园建设,从方案设计到规划制定,从人文精神的提炼到人文景观的建设,从办学理念的提升到办学思路的调整等,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四)动态性原则:人文校园建设要有前瞻意识,要与时俱进,在持续发展中弘扬时代主旋律。 (五)整体性原则:人文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要做到动静相宜、历史与现实相宜、美景与育人相宜、文字与图案相宜、装饰与环境相宜等。 (六)特殊性原则:人文校园建设要在合乎上级要求的整体规划基础之上体现自己学校的特色和风格。 三、建设目标 通过科学的正确的办学理念,锤炼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炼校训,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和亮点,逐渐形成我校浓厚的人文积淀和蓬勃向上的校园风尚,把我校打造为人文底蕴深厚、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健康持续发展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生活公园。 1、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构建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把校园建成师生共同学习、工作、生活的学园、乐园和精神家园。 2、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展现校园师生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对教师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 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

校园自然环境建设与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校园自然环境建设 与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提及校园环境建设,人们立刻会想起:投资盖教学楼、修界墙、建筑办公楼……等一系列举措,但是我以为:校园环境建设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另一种是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可以解释为:整个校园和校园里的一切情况与条件。校园环境包括校园里的校舍建筑、花草树木及其他基础设施,可统称校园自然(物质)环境;又包括学校风气、师生的精神风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校园的文化氛围,可统称为校园的人文(精神)环境。两者在教育教学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密不可分。 校园环境建设,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实效。因此,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忽视校园环境建设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拓展思维、因地制宜创设力所能及的校园环境。 “人类创造了世界,世界改变了人类;人类创造了环境,环境改变了人类。” 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说明环境对人的熏陶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绪,达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整齐、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基础,是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健康的文化活动、浓郁的文化氛围,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纯正的校风,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最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学校

良好风气的形成。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 二、如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1、完善校园基础设施 校园交通、生活及文化设施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基础。学校没有旗台、旗杆,举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无从谈起;自行车放置没有合适、固定的场所,校园的自行车必定如“散兵游将”;没有足够的垃圾桶,要使学生不乱果皮、纸屑就不那么容易。作为我校,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从市场上购置了红色大塑料桶,当作活动垃圾中转站,健全了校园的基础设施。 ①完善生活设施,便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有花池等绿化设施,规划规范自行车放置场所,要硬化校园主干道,主干道旁要配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桶,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②添置文化设施,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校园要有激发师生的奋进的校训,有提示学生注意的温馨标语,有宣传栏等;班级挂有国旗、贴有激发学生勤学奋进、多问多思的条幅,挂有名人画像等。根据学校的条件添置相应文化设施,可以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静物的熏陶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利用静物适当提醒、诠释,无声教育与有声教育结合就会相得益彰。我们学校从“敦煌石窟”得到启发,投资三千多元,修建了“廊壁文化墙”,上面有古诗配以图文、数理化公式等,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无形中得以提高。良好的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净化学生的心灵;生机勃勃的

浅谈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一)

浅谈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一) 摘要]院校人文环境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大熔炉,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优劣与否,院校有意识的建设和导向是关键。 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环境;院校有意识的建设和导向 现代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孱弱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认为,社会环境变化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从根源上影响到了学校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学生人文素质随流而弱。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层关系:高职院校学生直接受教于院校,院校导向才是学生人文素质走向的航标,高职院校能否赋予学生一个健康的人文环境大熔炉,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能否有效提高的关键因素。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揭示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自身人格、气质、修养等综合性的内在品质。人文环境是指人们接受知识传授、文化熏陶、逐渐汇聚形成自身综合内在品质的熔炉环境。在当前高职院校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较窄。有人对部分学生进行过调查,不能准确说出我党总书记、我国国家主席是谁的大有人在,缺乏天文、地理、历史等常识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二是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大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等能力较差,在综合素质上较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三是修养层面相对薄弱。基于这样的状况。如果院校不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任由一些与社会文明不和谐的音符在校园跳动,久而久之,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素质缺陷。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为了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增强人才综合素质,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学校责无旁贷。 二、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影响院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因素,强化院校人文素质环境建设 人文环境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学校导向、学生个人经历等方面,要在院校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影响院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因素,净化院校人文环境。影响院校人文素质环境建设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人为因素导致生源素质下降 近年来,各院校纷纷扩招,形成相互争夺生源的局面,一些院校为此不惜降低入学门槛。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台湾万象》曾经报道:台湾一些院校为了争抢生源,考生甚至仅考取几十分,交了钱也能进高等学府。类似台湾院校这种现象,在我们大陆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这方面的生源比率过高,生源整体素质势必下降。 (二)社会就业困难。导致教学和求学均围绕就业率这一主题,忽视了人文教育 当前,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都以今后如何求得一份称心工作为目标。学校为了学生的就业率,迎合了学生的需求,重专业轻人文社科教育,形成单一的“专业加基础”的办学格局。一部分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课时数还不到总课时的10%,而且这10%还属于选修课程。从课程设置到校园文化,都缺乏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氛围。其后果是大学生缺乏对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就是学生缺乏心理教育、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例证。 (三)院校不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知识面窄,缺乏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人文社会知识孤陋寡闻,不了解国际形势,不知道中国文化历史渊源,对哲学、美术、音乐等这些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的理解表现得相当幼稚和肤浅。现代企业在招聘时不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要。在广西南宁市公务员招考中,一次安排应试者乘坐公共汽车,在车上不让座者不乏其人。结果无论应试者文考分有多高,一律直接淘汰,试想如果这些没有爱

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xx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认为人文环境的渊源在本土文化,主张正本清源。提出了城市人格化的设想,指出人性化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并理性使用,以提高人文环境质量。 关键词人文环境渊源意义本土文化人格化人性化 1、概论 人文环境是当今最时髦最常用的—个词汇,它的产生和广泛使用适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我们从各学科各层面分别去剖析,发现其含义各有千秋。 1.1语言学。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在语言学上的含义一目了然,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环境属于空间概念,指周围的地方。 1.2哲学和社会学。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人文环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在当代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形态,起源于人们在工业化社会的意识觉醒,存在于城市精神和物质空间的各个角落,是城市文明的载体。 1.3城市学。从城市学的视角来分析,人文环境则是城市建设之目的物,较为狭义的具象理解应以城市的物质形象为主体。 1.4政治。中共“十六”大号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其中衡量城市化质量的主要指标有许多被包容在人文环境之中。实施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辅相成,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并建立积极创新的人文环境。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城市规划原理,分别阐述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供讨论: 2、人文环境的渊源在本土文化 首先应该肯定人文环境中所包容的各种文化属于优秀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优秀的精华才会一代继承和发扬。如果把人

文环境意喻为一种产品,那么产生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种子必须是优秀的文化集成;培植人文环境的外在条件必须是文明先进的人文环境;养育人文环境的活土必须与之水土相服,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由此形成的文化称之为本土文化。立足于此的本土文化的时空概念广袤无边。纵观历史长河中人文环境的更新、演替、发展沧海桑田;横观各地各民族人文环境干差万别。人类创造了地球文明,地球文化是天大的本土文化,地球人共同营造当今世界的人文环境;我们中国人创造了古老悠久的华夏文化,由独特的中华本土文化营造文明进步的人文环境,城市乃至社区所形成的人文环境更具有个性,这种个性具体表现在与城市社区本土文化相关联的唯一性或不可替代性。当然,健康进步的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并不具备排他性,从辩证唯物的历史主义观点去分析,正是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与各自创新,才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地域文化。多元文化永恒冲撞永久融合,才使人类社会的人文环境五光十色,璀璨夺目。其演化更新的过程表现为发展——变化——再发展——再变化。 维系人文环境不断文明进步的纽带是理性意识。形成这种理性,无论是机制还是程序.其关键之处均是创新。而创新的先决条件是符合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的核心内涵也是扎根于当地的本土文化,由此可见,无沦由表及里还是由里及表,人文环境与本土文化都不是一对双胞胎,而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即本土文化是人文环境的本原。因此,研究和挖掘利用本十文化,是建设人文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也就是说链接本十文化的人文环境,既符合历史的真实性义符合现实的需要。近年人文环境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立于上海街道以黄包车夫等旧上海民俗为素材的雕塑和以丁玲等文化名人为素材的雕塑,把握了上海的历史脉络。市民走街道间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相反的是某些城市大量复制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不分场所仿造欧式构架,看不懂的西洋镜让市民找不到家,不知今夕是何年。 城市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本土文化永远支撑着人文环境。毛泽东同志“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导是人文环境创新的基本法则。 3、人文环境的现实意义在于创建人格化和人性化的城市 3.1人格化

人文环境

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 【新课导入】 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但是我却认为音乐有国界。有些音乐就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不信我们来听听下面的两段音乐代表着什么国家? 【多媒体播放】(播放两段音乐:印度、中国) 教师:这两段典型的音乐代表了两个特殊的国家,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还有哪两个吗?(古埃及、古巴比伦) 教师:说到四大文明古国,你们能想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吗?比如中国的长城等。(印度的宗教史诗、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教师:大家都知道古巴比伦已经消亡,但是为什么它的空中花园却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呢?(它们给人类文明史留下了无限的财富) 教师: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印度的史诗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这些打上文化烙印、渗透人文精神的生活环境就叫做人文环境。正是这些人文环境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过现在,走向未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讨论我们身边的人文环境。【出示课题】关注我们的人文环境 教师:刚才我们说到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实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最值得骄傲的一个。因为她是文明唯一没有断代的国家。说起中国的历史,每个人都会想到一个数字(5000)年。 【学生活动】思考:5000年以来中国文明史中哪个文化古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教师归纳:这些人文景观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个历史片段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的脚印。历史逝去就不会再现,而人文环境就是这些历史片段有形的见证。它们从不同侧面和领域反映着中华民族以顽强的精神创造人类文明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用默默的方式提醒着每个中国人要铭记祖国的历史!所以让我们牢记历史,并以此激励自己摆脱落后与屈辱,走向繁荣和自强。 【出示标题】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媒体出示案例】再建圆明园之争 近日,从浙江横店集团传出消息,该集团将筹资200亿元,耗时5年在横店再造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初步耕地面积350公顷,与圆明园一般大小。146年前英法联军用大火将这个曾经承载康乾盛世政治、文化和艺术理想的旷世杰作烧成了一片废墟,留下的只是触目惊心的残垣断壁和国人挥之不去的伤痛。于是,那断瓦残垣的圆明园是否需要复建、能否成功复建等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 【学生活动】“是否应重建圆明园”之辩(可采用自由辩论的形式) 师: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说:“圆明园该不该重建,实际上是一个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古代建筑遗迹的问题”。无论圆明园是否重建,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人文环境对于人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浅谈艺术设计与人文教育

浅谈艺术设计与人文教育 不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站在生活的立场上,人文精神都与设计艺术是紧密相连的,脱离了人文精神的艺术设计显得空洞无力,人文精神则可以设计艺术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设计艺术离不开人文精神。设计艺术源自西方,历史上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希腊和雅典城邦时代,一些艺术家把人文精神引入到艺术领域,设计出了大量不朽的、充满人性关怀的作品,这些经典的作品直到现代还在影响着设计艺术的发展进程。随着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到来,宗教色彩开始统治设计领域,一些艺术学家不得不抛弃了人文精神,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显得空洞发力。这种现状直到文艺复兴的到来才得已打破,一些艺术学家,例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重新把人文精神运用于设计领域,又使得艺术作品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又诞生了大量不朽的艺术作品。 现代科技的发展,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工业革命之后,流水线作业和机械化大生产,慢慢就背离了人文精神的发展要求,尤其是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与艺术设计领域之中,电脑基本上了代替了传统的人脑构思,设计出来的作品批量大增,但艺术型明显不足,更缺乏人文关怀,这就引起了消费者的反对,也使得自身的审计人士深感不足,故此,现阶段,设计艺术的发展仍不能偏离人文精神,

而是应加大人文关怀的使用力度,适时加大人文精神的教育力度。 设计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和艺术,需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和不同的思想运用到设计过程之中,艺术作品不是用来自娱自乐的,而是用于共同欣赏,或者是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设计艺术就应兼容并包,这其中,人文精神就是设计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 人文精神是艺术设计的源泉和动力。艺术设计创意的动力,来自人所提供的信息而产生的情感,各种信息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和创意结果给人带来的功利。“人”即指各行业的作者,也包括团体、社会、国家和民族。艺术设计创意也一样是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所以艺术设计如同创造一样,一是要有感情,二是要有方法。艺术设计基本上是理性的,但理性需要感情来激发。可见,感情和方法两者,感情起着根本作用,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感情的真实体现,为艺术设计提供了真实的源泉和灵感。 人文精神可以提升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艺术设计理念是情感与创意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包括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艺术设计师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文社会因素。只有高度的人文精神,才能激发起高度的设计创意,因此人文因素是艺术设计工作者是否有艺术设计理念,是否

沈阳人文景点现状分析

沈阳人文景点的现状及出路 班级14080402 学号 2011040804058 姓名王沫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质量提高有了新的要求,同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也离不开景观。城市景观有很多种,有以建筑为主的人造文明;有以植物为主的人造和自然园林,还有以历史人文、传说为主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历史、文化有生命力的优良遗产,是人类灵魂的缩影。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大量吸收的外来新鲜事,或多或少的导致中国传统流失和消亡。千篇一律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城市让人迷失,城市也失去了自己的传统符号和特征,让人们感到了厌倦,疲劳和迷失。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怀旧对于传统的文化有了迫切需

求,人们意识到城市应该以本土传统文化作为符号来区别于其他城市,因此,!文化景观复辟和!文化掠夺时代悄然到来。 现状 沈阳人文景观的现状 沈阳现在的人文景观有许多:万柳塘、太清宫、七星山旅游风景区、水洞风景区、沈阳四塔、沈阳清真寺、太平寺、北塔碑林、南关天主教堂、日俄沙河会战碑园等等。 在当前的中国许多城市,无论大小,为了恢复传统文化,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传统文化、建筑和景观进行浅层次挖掘和迫不及待的再现,人文景观的定位局限于表面或者经济层面上,人文景观的盲目上马,使得人文景观缺少深度,或者粗制滥造。主要表现是不探究自己的区位特征,也不探究人文景观的历史及传统,盲目投资,照搬模仿。沈阳也不例外。 人文景观建设与自然景观背道而驰开发人文景观时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点作为依托,使新造的人文景观与原有自然景观能和谐相处,布局合理,组合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情景交融,互相映衬。特别是新设的景点,必须以自然景观为主,以人文景观做为必要的点缀,统一构图,以达到与总体环境相协调,保持景区内景观资源具有完整性。在人文景观的开发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人文与自然协调的问题。常常遇水搭桥,遇山开路,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本来风景秀丽的自然风景区,充满考虑了商业利益,搭建各种各类商业街或者小卖部,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人文景观的发展 人文景观的建设需要长远的规划设计和谨慎的建设,一旦走错了,失去的东西将永远的失去,或者只能在照片、书本或者博物馆里面看到传统的文化、景观和建筑。新建或者改建的景观应该有一些相应的对策。 政府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探索

第31卷第10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1 No.10 2010年10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t.2010 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探索 刘石平1陈炎2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省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11) 摘 要:文章阐释了图书馆的人文本质,以及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内涵。根据当前图书馆发展的实际,从怎样建设图书馆具有人文气息的客观物质环境,开展人文服务的具体做法以及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态度的培养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期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人文环境;人本服务;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0)10-0205-03 21世纪的今天人类进入了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和普遍,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呈现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态势。纵观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历史,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大致经历一个由注重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到注重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再又到现在的人文精神与技术应用并举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人文精神是图书馆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技术应用则是为实现这种价值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实现图书馆的人文价值应该从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做起,应该搞好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 笔者在图书馆工作多年,通过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觉得现在我们的图书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尤其是在图书馆的人文氛围、人文精神方面,需要我们的社会和图书馆人进一步思考、审视和建设。 一图书馆的人文本质及其人文环境的内涵 (一)图书馆的人文本质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我国图书馆界的很多前辈和学者都很注重图书馆事业中人的因素,认为现代图书馆的产生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产物,图书馆学即人学。现代图书馆的公益性、公平性、开放性和服务性等等,无不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本质。具体来说,图书馆是社会文献信息中心,承担教育和信息服务的职能,奉行读者至上、 收稿日期:2010-06-01 作者简介:刘石平(1983-),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人本服务。陈炎(1983-),女,甘肃兰州人,湖南省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人本服务。用户平等、以人为本的原则。履行国家和社会赋予图书馆的各项职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于:保存并维护我国和世界的文化遗产,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供丰富的馆藏和公平的服务,热忱接待每一位读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保护和促进读者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样,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图书馆也是属于人文范畴的。因此,我们要做好图书馆工作就应该加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将有助于图书馆人文特征的充分表达,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二)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内涵 广义的人文环境通常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的人文环境,特指人类的语言、文化及各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境况和氛围。就图书馆人文环境而言,是指对图书馆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的人的素质、人际关系、制度规范、内外氛围等无形的外在环境。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今天,图书馆的硬件条件只是人文环境的表层,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内涵体现在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学习氛围以及对读者本身发自内心的关心、尊重、爱护、信任等等。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都要围绕读者的需求展开,从馆舍建筑到馆内布局、从用具设备到开馆时间、从服务态度到服务内容、从管理模式到部门设置、从工作流程到服务策划,都要谋求读者的最大满意,使读者的需求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满足。 二怎样建设良好的图书馆人文环境(一)图书馆服务环境的建设 环境氛围对读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影响力,而创造一个明快、清新、幽雅、整洁的阅读环境对读者的身心发展有 205

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教学设计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設計 設計者:林于琳、徐璧君、藍家蕙一、基本能力: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二、欣賞、表現與創新。三、生涯規劃與終身 學習。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六、文化學 習與國際瞭解。七、規劃、組織與實踐。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 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二、能力指標主題軸:「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 三、統整模式:領域內統整。 四、主題:話說布袋戲。 五、子題:布袋乾坤、鑼鼓聲響看戲去、布袋戲DIY。 六、融入議題:家政教育、資訊教育。 七、教學對象:國小五、六年級。 八、教學節數:三節(120分鐘)。 九、課程設計理念: 布袋戲是台灣的傳統戲曲,透過布袋戲配樂的認識與學習,將音樂視覺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與統整,讓學生體會到布袋戲這種傳統戲曲由傳統後場音樂到現代配樂的演變過程,更透過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文化藝術與生活密切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可以欣賞與接納不同文化的藝術表現方式。經由鄉土戲曲的欣賞與探索,感受到鄉土音樂的特質,再由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配以布袋戲偶的造型,引導學生發現角色類別、人物性格與配樂之間的關係。 十、分段能力指標: ○探索與表現 1-3-1 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 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 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 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1-3-5 結合科技,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 ○審美與理解 2-3-6 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尔雅课后2018年

《》尔雅课后答案2018年 导入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公共艺术作品《云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关于《北方天使》,描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当前,我国在公共艺术领域,存在公共艺术匮乏、社会认识不足的问题。()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作品,风格几乎都是严肃庄重的。()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 ? 公共艺术的特征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下列属于公共艺术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公共艺术基本特征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4 【单选题】两座相隔一百年的富兰克林雕像,主要说明了公共艺术的什么特点?()?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5 【判断题】1897年落成于华盛顿的《海军纪念碑》,是以真人士兵为原型的雕塑。()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国外公共艺术的发展状况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各地的公共艺术描述,错误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2 【单选题】用“百分比计划”发展公共艺术的国家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3 【单选题】最早接受百分比计划资助完成的公共艺术作品是()的作品。

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精)

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陈添喜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认为人文环境的渊源在本土文化,主张正本清源。提出了城市人格化的设想,指出人性化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并理性使用,以提高人文环境质量。 关键词人文环境渊源意义本土文化人格化人性化 1、概论 人文环境是当今最时髦最常用的—个词汇,它的产生和广泛使用适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我们从各学科各层面分别去剖析,发现其含义各有千秋。 1.1语言学。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在语言学上的含义一目了然,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环境属于空间概念,指周围的地方。 1.2哲学和社会学。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人文环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在当代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形态,起源于人们在工业化社会的意识觉醒,存在于城市精神和物质空间的各个角落,是城市文明的载体。 1.3城市学。从城市学的视角来分析,人文环境则是城市建设之目的物,较为狭义的具象理解应以城市的物质形象为主体。 1.4政治。中共“十六”大号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其中衡量城市化质量的主要指标有许多被包容在人文环境之中。实施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辅相成,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并建立积极创新的人文环境。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城市规划原理,分别阐述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供讨论: 2、人文环境的渊源在本土文化

首先应该肯定人文环境中所包容的各种文化属于优秀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优秀的精华才会一代一代继承和发扬。如果把人文环境意喻为一种产品,那么产生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种子必须是优秀的文化集成;培植人文环境的外在条件必须是文明先进的人文环境;养育人文环境的活土必须与之水土相服,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由此形成的文化称之为本土文化。立足于此的本土文化的时空概念广袤无边。纵观历史长河中人文环境的更新、演替、发展沧海桑田;横观各地各民族人文环境干差万别。人类创造了地球文明,地球文化是天大的本土文化,地球人共同营造当今世界的人文环境;我们中国人创造了古老悠久的华夏文化,由独特的中华本土文化营造文明进步的人文环境,城市乃至社区所形成的人文环境更具有个性,这种个性具体表现在与城市社区本土文化相关联的唯一性或不可替代性。当然,健康进步的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并不具备排他性,从辩证唯物的历史主义观点去分析,正是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与各自创新,才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地域文化。多元文化永恒冲撞永久融合,才使人类社会的人文环境五光十色,璀璨夺目。其演化更新的过程表现为发展——变化——再发展——再变化。维系人文环境不断文明进步的纽带是理性意识。形成这种理性,无论是机制还是程序.其关键之处均是创新。而创新的先决条件是符合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的核心内涵也是扎根于当地的本土文化,由此可见,无沦由表及里还是由里及表,人文环境与本土文化都不是一对双胞胎,而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即本土文化是人文环境的本原。因此,研究和挖掘利用本十文化,是建设人文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也就是说链接本十文化的人文环境,既符合历史的真实性义符合现实的需要。近年人文环境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立于上海街道以黄包车夫等旧上海民俗为素材的雕塑和以丁玲等文化名人为素材的雕塑,把握了上海的历史脉络。市民走街道间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相反的是某些城市大量复制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不分场所仿造欧式构架,看不懂的西洋镜让市民找不到家,不知今夕是何年。 城市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本土文化永远支撑着人文环境。毛泽东同志“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导是人文环境创新的基本法则。 3、人文环境的现实意义在于创建人格化和人性化的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