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年级:三年级主备人:

1、礼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礼》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乐》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2、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辅助模块“北辰”知识的讲解,引入对第一则的讲解。

(二)识字诵读,带读《为政以德》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4、为政之法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的为政主张。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举出几个孔子为政的主张,理解“欲速则不达”“身正,不令而行”包含的道理。

3、知道“千乘之国”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感受孔子的为政主张。

2、简单了解孔子为政的主张、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辅助模块“日积月累”中讲解的“千乘之国”的文化知识的讲解,引入对第一则的讲解。

(二)识字诵读,带读《为政之法》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5、圣人之治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对圣王的赞扬和推崇。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知道尧舜禹的故事和孔子对他们的评价。

3、能简单讲解禅让制。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圣人功德。

2、了解孔子对古代圣王的态度,知道尧舜禹的故事。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通过辅助模块“日积月累”中讲解的《禅让》的故事讲解引出课文。(二)识字诵读,带读《圣人之治》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6、论《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诗》的态度,并背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句。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经》的内容物质和学习意义。

3、初步了解《诗》三百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知道学习《诗经》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利用“日积月累”部分“诗三百”的知识作为课文的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论<诗>》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7、子以四教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育读中感受文言文简洁、精当的特征。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提倡的几项学习内容。

3、对古代“六艺”有初步认识,能说出“功亏一篑”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体会孔子的教学特征。

2、了解孔子要求弟子学习的内容,熟悉“六艺”知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利用“日积月累”部分“六艺”的知识作为课文的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以四教》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8、学而不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对于学的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几种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指出这些内容对自己的启发。

3、能简单讲出孔子学琴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朴素、言近旨远的特征。

2、体悟孔子对于学的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习的态度,然后开始讲解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引出新课。(二)识字诵读,带读《学而不厌》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9、学而时习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背诵课文后的古诗。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温习之间的关系。

3、能简单讲述“推敲”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感。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新课

用奥运会开幕式“有朋自远方来”的歌舞视频引出新课。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0、有教无类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读准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2、能根据教师讲解和课文注释说出课文大概意思,能列举出孔子的几种教学精神。

3、能说出至少一点读书的乐趣,简单了解周代送礼的风俗。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熟练诵读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孔子的教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本课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如果你们是教师,你们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呢?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问题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由此进入今天的主题。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1、立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知道孔子、子路、颜渊的理想,能说一说自己理想。

3、知道几种年龄称谓。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人物的特征。

2、了解孔子和弟子们的志向,知道几种年龄称谓。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作为本课的导入。(二)识字诵读,带读《立志》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2、侍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简单说出文中不同人物的志向及孔子对不同志向的态度。

3、知道古代宗庙的意义,能简单说出吴钩、凌烟阁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把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2、了解孔子和弟子们的志向。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作为本课的导入。(二)识字诵读,带读《侍坐》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3、子之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加强对夫子语言的感悟。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概括孔子的特点。

3、能说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叶公好龙、勇者不惧、怨天尤人、上学上达等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把握夫子的语言含义。

2、从本课孔子言语中初步体会孔子的为人。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展示孔子画像,讲述孔子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出课文。

(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之言》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4、子之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在诵读中感受孔子形象。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简单说出孔子平时的行为、表现。

3、知道古代的“趋礼”,能大概说出孔子周游列国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情孔子形象。

2、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孔子其人其行。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从孔子自己的话中了解了孔子,这一节课,我们从他的表现和行为中来进一步认识孔子。引出课文。

(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之行》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5、高山仰止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弟子对夫子的敬仰,并背诵课后诗歌。

2、能结合教师讲解和课文注释,说出其他人是怎么评价孔子的。

3、能简单说出子贡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夫子的高大形象。

2、了解颜渊和子贡对孔子的评价及其缘由。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前两课我们通过孔子自己的语言、行为表现等方式了解了孔子。那么一生以授徒为业的孔子,给弟子们的印象又是如何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引出课文。

(二)识字诵读,带读《高山仰止》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6、用舍行藏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词作,体会夫子“用舍行藏”的主张。

2、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说出课文大竟敢,能说出孔门的几个弟子和他们的特征。

3、能简单说出子路治蒲的故事,了解苏东坡其人。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来感受夫子“用舍行藏”的思想。

2、大致了解“孔门十哲”的基本情况。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讲述“子路引蒲”的故事,引出课文。

(二)识字诵读,带读《用舍行藏》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三年级下国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张海燕 1、礼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礼》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乐》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第三课首孝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二)范读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四课曰水火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 (二)范读,带读《曰水火》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五课高曾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

国学启蒙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精品国学教案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教学目标: 1、介绍的古人生活中的名物常识:七情、五色。 2、理解并背诵这两句内容。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谁能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六谷、六畜”的内容? 指名背诵。 2、轮背“一而十”到“人所饲”的内容。 二、新授 1、多种方式诵读 (1)、静心自读;读准字音。 (2)、指名接读;检查读音。 (3)、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3)、【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欲望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词语接龙:列举与七情有关的词语。 4、补充故事:《女娲炼石补天》,提高学习兴趣。 三、再读 1、接龙读。男生读一句,女生接一句。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四、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五、拓展升华 同学们,在古人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三字经》(十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教学目标: 1、介绍的古人生活中的名物常识:五味、五臭。 2、理解并背诵这两句内容。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指名背。齐背。 二、新授 1、多种方式诵读 (1)、静心自读;读准字音。 (2)、指名接读;检查读音。 (3)、齐读。

丁梅霞 国学教学设计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教学内容

三字经礼仪篇第六课教学设计 开发区菱北中心小学丁梅霞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礼仪篇第六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7页。试着读读课文吧! 二、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 三、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 (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 (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我们来了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意思吧? 【译文】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做到的。(学生跟读) 2、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席,还包含另一个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3)、说得真好,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兄长(板书:尊敬兄长)〖启示〗同学们要知道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根据故事谁来说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 【译文】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学生带读) 3、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板书:懂得谦让) 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课件引导选择。 四、背诵课文 1、你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吗?试试看。 2、老师说上一句,学生回下一句。 3、同桌拍手读、齐背。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美德,同时我们还得学好文化知识,希望同学们像黄香、孔融一样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制订人:陈江南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 ,好奇心强 ,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 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

四、诵读内容:三字经 五、教学方法 1、加强背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六、具体措施: 1、每星期二 读40 分钟。在学校里由老师利用每周二 一节的诵读课进行背诵。 并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文档4篇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文档4篇Elementary school Sinology enlightenment teaching pla n document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文档4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一)文档 2、篇章2: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二)文档 3、篇章3: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三)文档 4、篇章4:12国学启蒙教学计划文档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下面是小泰带来关于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篇章1: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一)文档

1、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 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 2、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 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弟子规》,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弟子规》应真正 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诵读记忆《弟子规》的精华内容,他们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应让学生诵读中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教师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读法要多样:齐读、个别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对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第一课首孝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 (二)范读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二课曰水火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 (二)范读,带读《曰水火》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三课高曾祖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 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国学启蒙弟子规(衣贵洁)精品国学教案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衣贵洁——最为丑”,理解原文意思。 2、教育学生理解穿着应当整洁,符合身份,不能追求华丽、昂贵。 3、教育学生理解饮食应当营养均衡,做到“勿拣择勿过则勿饮酒”,认 识并拒绝垃圾食品。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受到教育和启发,指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循穿着、饮食规范。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 1、指名背诵“朝起早——致污秽” 2、谈话导入 二、诵读原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2、学生自由练习读 3、小组竞赛读 4、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哪两个方面要遵循的礼仪规范? (2)穿着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3)饮食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5、交流学习成果: (1)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饮食、穿着应该要遵循的规范。 (2)穿着应当:贵洁不贵华循份、称家 (3)饮食应当:勿拣择勿过则勿饮酒 6、教师小结,疏通理解: 穿衣服应当注重整洁,不能过于讲究昂贵、名牌、华丽,还应当符合自己的身份及

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这才是持家之道。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能挑食偏食;吃东西要注意适可而止,避免过量;青少年不可以喝酒,成年人也要避免喝醉,以免出丑。 7、在理解的基础上,男女生分组竞赛背诵原文。 三、拓展延伸,深入领悟 1、弟子规中提出“穿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要求每个人穿衣都应该符合自己的身份,你认为小学生应当怎样打扮自己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新时代,讲文明,好少年,树新风。 重仪表,讲身份,穿和戴,有学问。 首整洁,次美观,要自然,要大方。 按校规,穿校服,不攀比,宜朴素。 仪容美,贵洁净,勤洗手,衣冠整。 2、同学们都知道不能吃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并不是说食品很脏,而是指吃了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的食品。说一说,你认为哪些是垃圾食品,我们不能吃?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归纳: 十类垃圾食品: (1)油炸类食品 (2)腌制类食品 (3)加工类肉食品 (4)饼干类食品 (5)汽水类食品 (6)方便类食品 (7)罐头类食品 (8)话梅蜜饯类食品 (9)冷冻甜品类食品 (10)烧烤类食品 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是否有吃这些垃圾食品?如果有,要减少食物的份量,多吃蔬菜水果来改变饮食习惯,让身体变得更健康!

小学语文走进国学《三字经》课堂教学实录

走进国学——《三字经》 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和长河中,积淀着一篇篇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名传千古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大家熟悉的一篇国学经典《三字经》。 (出示课件) 二、初读感知 师:同学们都读过它,喜欢读三字经吗? 生:喜欢。 师: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1:因为《三字经》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生2:因为它不仅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学告诉了我们许多历史知识。 生3:它还告诉了我们很多自然常识。 生4:它还告诉了我们很多古代人物故事和学习内容……. 师:那么把你最喜欢的一段内容找出来读一读好吗?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响亮。(生自由读) 师:好的,有不少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听,谁先来试一试。 师:指名朗读,并点评。 师小结:刚刚有好几位同学都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爱读的内容,发现同学们爱读的内容可真多。那么,同学们都从你喜欢的段落中了解了哪些做人道理、历史知识、人物故事、学习内容呢?在你的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交流,好吗?(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情况) 三、读悟结合, 师:交流完了坐好,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从你们举起的一双双的小手中,老师发现你们学得很认真、很积极,下面请把你们喜欢的内容和曾经知道的有关知识、自己的感受向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喜欢《三字经》的前面一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生2:我想给它补充。(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师:这是三字经的开头部分,很多同学喜欢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 教 案

第一单元采莲 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教学反思: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教学反思:

国学启蒙三字经( 父子恩 夫妇顺)精品国学教案

三字经(父子恩夫妇顺)教案 父子恩夫妇顺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能背诵所学内容。 2.理解句子的意思,明白人与人之间应如何相处。 3、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原文意思。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你和爸爸是什么关系,你和你的兄弟姐妹是什么关系,你和你的小伙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又该如何相处?这几节课我们来学习古人是怎样相处的。 二、学文释义 (课件出示本课内容父子恩夫妇顺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1、学生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弟、恭、长、朋、则”等字的读音。 3、学生上台展示朗读,两人一组,拍手读,台下学生仔细倾听后及时点评。 4、教师与学生对读。 5、开火车诵读,让每个学生有开口朗读的机会。 6、学生自主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语句,师生共同想办法释疑。 7、教师解释,学生齐读原文。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要友爱,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以诚相待,互相照顾。如果君主能尊重、爱护他的臣民,臣民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三、学文晓理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的体会。 2、自由发言谈理解。 3、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教师讲故事。 5、“小小故事会”,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故事。 四、熟读积累 1、学生自由诵读,背诵本课内容。 2、指名背诵。 3、学生单独上台背诵表演。 4、全体学生齐背。 五、延伸拓展。 1、你和父母相处得好吗? 2、讲故事《一个半朋友》。讨论:你认为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在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10练习《增广贤文》(附答案)

三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 (一) 经典国学再现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我是小助手 举:科举考试。 稀:少。 饥:饥饿。 运:好运。 我是小翻译 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如果考上就榜上有名,十年苦读,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 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津,考试考中后天下人都知道了。 喝酒欠债并非稀有的事,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却不多。 养儿子是为了老了以后有所依靠,积存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当家后才能体会到钱财来之不易,有了儿女后才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生活好的时候要经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富裕时那样浪费。 运气好时,即使坏的情况也能逢凶化吉,运气不佳时,好的局面也会变坏。考考你的智慧 1.古代人的寿命比现在要短,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活到岁的人很少。 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这句让你想到了哪两个成语呢? 3.你知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句话和唐朝哪个诗人有关吗?在下面写出

他的名字吧。 弘扬传统文化 “运去雷轰荐福碑”典故的由来 运气不好的时候,即使好事情也会变坏。这句中有一个典故。 宋代时候,范仲淹有一段时间在饶州做官。当时当地有一个书生十分穷困潦倒,范仲淹非常同情他。 饶州有一个寺庙叫荐福寺,寺中有一块碑文,是欧阳询书写的,其拓本在当时十分值钱,范仲淹想拓一些送给书生。却不料,巨雷却都把碑击碎了。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入门休问荣枯事,且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书吏瘦,神灵庙主肥。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 我是小助手 荣枯:兴衰。 容颜:脸色。 罢却:收敛。 道:好。 避:避让。 我是小翻译 进门时不要问主人家的兴衰情况,看看他的脸色大致就知道了。 当官的清正廉洁,当差的就捞不到油水;庙里的神仙有灵,香客就会很多,庙主也就被养肥了。 平息像雷霆一般的怒火,收敛像虎狼一样的威风。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陶者》 (宋)梅尧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困苦的状况,了解封建制度下获者不劳,劳者不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板书“者“字。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总结得 出,“者”就是……的人。 2、师板书“陶”字。 问: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陶”字,还记得陶瓷这个词语吗? 那同学们来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 3、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陶者:烧制陶器的人。 4、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写的。他 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 样的房子? 二、读准字词,感知大意。 1、范读,听清“臣、鳞、陶、沾、厦”的读音。 2、出示生字。 lín chén zhān 鳞臣沾(碰到)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三、全班背诵诗。 1、全班背诵这首诗。 2、总结:在旧社会,那些剥削者从不劳动却能“鳞鳞居大厦”,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劳动人民却连遮风挡雨的小屋都没有,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四、作业。 1、拿出作业本,写今天新学的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陶者 chén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zhān 十指不沾泥, lín lín 鳞鳞居大厦。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出示古诗《池上》(这首古诗是描写的儿童。) 二、读诗。 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二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 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 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 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 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 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强烈推荐】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 1、彼黍(shǔ)离离,彼稷(jì)之苗。行迈靡靡(mí),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2、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ū)濊(huò)濊,鳣(zhā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ǎn)揭揭,庶姜孽(niè)孽,庶(shù)士有朅(qiè)。 ——(《诗经》) 3、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gēng)喈喈(jiē),采蘩(fán)祁祁。((《诗经》))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1、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ěr)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 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róng)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5、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pìn)牛吉也。(《易传·彖(tuàn)传上·离》) 第三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xī),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nú)。(《中庸》)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本学期学习《国学启蒙》的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朱子家训》以及默写经典名句(四书五经部分句段)。能翻译经典名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教材简析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

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三字经》虽短,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山海经》,《孔子》,《孟子》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四、教学目的 1、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朱子家训》以及默写经典名句(四书五经部分句段)。 2、能翻译经典名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五、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措施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

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