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洋科学专业外语教材--詹天荣

海洋科学专业外语教材--詹天荣

海洋科学专业外语教材--詹天荣
海洋科学专业外语教材--詹天荣

海洋科学专业外语教材--詹天荣

海洋科学专业外语课程讲义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Marine Science

青岛科技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08年4月14日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专业英语

英文名称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Marine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先修课程公共英语,海洋化学,化学海洋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海洋化学专业学科通修课程,是海洋化学专业课的重要组成之一。目的任务 :在完成,年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选用原版外文教材和有关课外材料的学习,掌握海洋学和海洋化学专业基本英语单词,熟悉海洋科学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提高阅读海洋科学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通过课文朗读和课堂回答问题,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完成与教材有关的汉译英练习,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打下良好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选用语言表达简洁、专业内容合适的大学海洋学教程作为教材。该教材内容包括海水组成和海洋药物学相关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该教材化学过程部分的学习,了解与其内容有关的英语单词和表达方式。此外,补充课外阅读材料,选用介绍科研成果、专业性更强的期刊文献和专著文章,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三、考核方式:笔试( 闭卷)

四、开课专业: 海洋科学专业

Content

Unit1: the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1 Introduction (1)

………………………………...1 1.1 The gross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1.2 Constancy of composition of seawater....................................................2 1.3 The measurement of salinity. (8)

Glossary..........................................................................................10 2 Sources, sinks and cycles (11)

11 2.1 Comparison of seawater with other natural

w aters...................................2.2 geochemical fluxes and residence times. (15)

Glossary……………………………………………………….…………………….16 3 some inorganic processes in seawater…………………………………..………….17 3.1 Hydration of ions in solution…………………………………………………17 3.2 Interactions

b etween dissolved species in seawater (18)

Glossary (21)

4 Chemistry of the air-sea interface……………………….………………………….22 4.1 Transfer from atmosphere to ocean……………………...……………………….22 4.2 Atmospheric input of DDT and PCBs to the

oceans...................................23 4.3 Transfer from ocean to atmosphere. (24)

Glossary (29)

5 Concluding comment (30)

Unit 2: Drugs from the deep: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as drug candidates

1 Introduction (38)

Glossary..........................................................................................38 2 Molecules targeting ion channels.. (39)

Glossary..........................................................................................40 3 Compounds targeting enzymes.. (40)

3.1 Protein serine/threonine kinase inhibitors..............................................40 3.2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41)

Glossary…………………………………………………….………………………43 4 Microtubule-interfering agents……………………………..………………………44 5 DNA-interactive agents…………………………………….………………………45 6 Other marine natural product drug candidates in clinical development…..………..45 7 A promising future for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in drug

discovery? (49)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Marine Science

Unit 1: The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1 Introduction

From previous knowledge you know about the major dissolved constituents in seawater, including dissolved gases. You also know how and why Salinity varies throughout the oceans and

how such variations help to drive global current systems.

Up to now we have tended to treat salinity simply as a quantity approximating to 35 parts per

thousand (35 ‰), by weight, of dissolved salts in seawater. In this Unit we shall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elements dissolved in seawater, particularly the major constituents. In

other words, we shall be studying seawater as an aqueous solution, and it is appropriate to begin with a closer look at its composition.

1.1 The gross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At the time of writing, nearly 80 of the 92 naturally occurring elements have been measured or detected in seawater. As more sensitive analytical techniques become available it is likely that all the other natural elements will be found, albeit (even) at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The elements so

far determined show a vast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as you can see from Table 1, which provide generally similar information about seawater composition.

SAQ (Self-assessment questions) 1 Examine Figure 1, referring to

Table 1 as necessary

(a) Why are the concentrations for sulphur, carbon, boron and

silicon in Figure 1 so different

from those given in other sources?

(b) The caption to Figure 1 states that CO is the only dissolved gas represented there. So why 2

does nitrogen appear?

Important Notes

1 There are noticeable difference in the concentrations for some seawater constituents, as

given in Table 1 and Figure 1, and you may find other examples elsewhere in the Course.

The reasons or such variations will become apparent when you read about the difficulties of

obtaining reliable analyses of seawater.

2 Oxygen, nitrogen and argon concentrations are given in parts per million by weight in

-1Table 1, and these are numerically not very different from concentrations in ml l in Figure 2.

-3This is because of the low densities of these gases (respectively 1.43, 1.23 and 0.77 kg m),

as outline in Unit 3, Section 3.1.2.

Table 1 Abundances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in seawater (mainly from Riley and Skirrow

- 1 -

Unit 1: the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1975) with additions from various other sources)

Concentration Some probable dissolved Total amount in the Element -1(mg?L) (ppm) species oceans (tonnes) -416chlorine Cl Cl1.95×10

2.57×10 +416sodium Na Na1.077×10 1.42×10 2+315magnesium Mg

Mg1.290×10 1.71×10 2--215sulphu r S , HSO SO9.05×10 1.2×10 44 2+214calcium Ca Ca4.12×10 5.45×10 +214potassium K K3.80×10

5.02×10 -13bromine Br 67 Br 8.86×10

-2-13carbon C 28 HCO, CO, CO 3.7×10 332

--+13nitrogen N 11.5 N(gas), NO, NO, NH 1.5×10 2324

2+13strontium Sr 8 Sr 1.06×10

12oxyge n O 6 O(gas) 7.93×10 2

-12boron B 4.4 B(OH), B(OH) 5.82×10 34

12silicon* Si 2 Si(OH) 2.64×10 4

-+12fluorine* F 1.3 F, MgF 1.72×10

11argon* Ar 0.43 Ar (gas) 5.68×10 +11lithium Li 0.18 Li 2.38×10 +11rubidium Rb 0.12 Rb 1.59×10

2-3---210phosphorus P , PO, HPO HPO6×10 7.93×10 4424

---210iodine I , I IO6×10 7.93×10 3

2+-210barium* Ba Ba 2×10 2.64×10

2--210molybdenum Mo MoO1×10 1.32×10 4

+2+-39zinc Zn Zn(OH), Zn, ZnCO 4.9×10 6.48×10 3

2---39arsenic As , HAsO HAsO3.7×10 4.89×10 424

4--39uranium U (CO) UO3.2×10 4.23×10 232

-2--39vanadium V VO, HVO H2.5×10 3.31×10 244

--39aluminium Al Al(OH)2×10 2.64×10 4

+-39copper Cu , Cu(OH) CuCO2×10 2.64×10 3

+--39iron Fe , Fe(OH) Fe(OH)2×10 2.64×10 24

2+-39nickel Ni Ni1.7×10 2.25×10

-39titanium Ti Ti(OH)1×10 1.32×10 4

+-48c aesium Cs Cs4×10 5.29×10

2--48chromium Cr , CrO Cr(OH)3×10 3.97×10 34

- 2 -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Marine Science

Concentration Some probable dissolved Total amount in the Element -1(mg?L) (ppm) species oceans (tonnes)

--48Antimony Sb Sb(OH)2.4×10 3.17×10 6

2+--48Manganese Mn , MnCl Mn2×10 2.64×10

8-4Krypton Kr Kr (gas) 2.64×102×10

2--48Selenium Se SeO2×10 2.64×10 3

-48Neon Ne Ne (gas) 1.2×10 1.59×10 -48Cadmium Cd CdCl1×10

1.32×10 2

2--48Tungsten W WO1×10 1.32×10 4

2+-57Cobalt Co Co5×10 6.61×10 -57G ermanium Ge Ge(OH)5×10 6.61×10 4

-57Xenon Xe Xe (gas) 5×10 6.61×10

--57Silver Ag AgCl4×10 5.29×10 2

--57Gallium Ga Ga(OH)3×10 3.97×10 4

2--57Mercury Hg , HgCl HgCl3×10 3.97×10 42

2--57Lead Pb , Pb(CO) PbCO3×10 3.97×10 332

-57Zirconium Zr Zr(OH)3×10 3.97×10 4

2++-57Bismuth Bi , Bi(OH) BiO2×10 2.64×10 2

-57Niobium Nb Not kown 1×10 1.32×10

--57Tin Sn SnO(OH) 1×10 1.32×10 3

+-57Thallium Tl Tl1×10 1.32×10 -57Thorium Th Th(OH)1×10 1.32×10 4

-66Hafnium Hf Not kown 7×10 9.25×10 -66Helium He He (gas) 6.8×10 8.99×10

+-66Beryllium Be Be(OH)5.6×10 7.40×10

--66Gold Au AuCl4×10 5.29×10 2

--66Rhenium Re ReO4×10 5.29×10 4

-66Lanthanum La La(OH)3×10 3.97×10 3

-66Neodymium Nd Nd(OH)3×10 3.97×10 3

-66Tantalum Ta Not kown 2×10 2.64×10 -66Yttrium Y Y(OH)1.3×10 1.73×10 3

-66C erium Ce Ce(OH)1×10 1.32×10 3

-76Dysprosium Dy Dy(OH)9×10 1.19×10 3

-76Erbium Er Er(OH)8×10 1.06×10 3

-76Ytterbium Yb Yb(OH)8×10 1.06×10 3

- 3 -

Unit 1: the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Concentration Some probable dissolved Total amount in the Element -1(mg?L) (ppm) species oceans (tonnes)

-75Gadolinium Gd Gd (OH)7×10 9.25×10 3

-75Praseodymium Pr Pr(OH)6×10 7.93×10 3

-75Scandium Sc Sc(OH)6×10 7.93×10 3

-75Holmium Ho 2×10 Ho(OH) 2.64×10 3

-75Lutetium Lu Lu(OH) 2×10 2.64×10

-75Thulium Tm Tm(OH)2×10 2.64×10 3

+-75Indium In In(OH)1×10 1.32×10 2

-75Terbium Tb Tb(OH)1×10 1.32×10 3

-84Samarium Sm Sm(OH)5×10 6.61×10 3

-84Europium Eu Eu(OH)1×10 1.32×10 3

2+-11Radium Ra 92.5 Ra7×10

-11Protactinium Pa Not kown 66.1 5×10

-16-4Radon Rn Rn (gas) 6×10 7.93×10

2-Polonium Po PoO, Po(OH) ? 32

* The source from which the concentration for this element was taken had a printing error in the power of ten that has been corrected here.

1.1.1 Major and minor dissolved constituents

The dissolved components of seawater shown in Figure 1 and Table 1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major and minor constituents.

Eleven elements comprise the group of major constituents, together making up over 99.9 percent of dissolved salts in the oceans, and the remainder is minor constituents. Apart from the obvious distinction

between major and minor constituents in terms of mass, there is another important reason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s you know from Unit 3, Section 2.1.1, the oceanic distribution of individual major constituents is in general closely related to that of the total salinity; this is because they tend to behave conservatively: concentrations are changed only by physical processes (Unit 4, Section 5.1.2). Minor constituents, on the other hand, generally behave non-conservatively, being affected by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which they are added to or removed from solution. In conseq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minor constituents is largely independent of salinity.

SAQ 2. Figure 1 suggests that the eleventh major constituent should

be silicon. In fact,

fluorine is included among the major constituents, silicon among the minor. Can you explain

- 4 -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Marine Science

010010

) ?

-110

10

-210

1

-310partial pressure in dry air (atm)

equibrium concentration in seawater (ml/L, 24 -

40.110N2O2ArCO2N2O2ArCO2

(b)(a)

FIGURE 2(a) Partial pressures of the four most abundant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totaling together 0.9993 atmospheres, the rest being made up by other minor

gases. (b)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s by volume of these four gases dissolved in seawater at 24 ?, as controlled by their atmospheric

partial pressures.

- 1 -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Marine Science

why from your knowledge?

1.1.2 Dissolved gases

Figure 2 predicts the solubilities of the four most abundant gases

in seawater at 24 ?.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Figure 2 is that the vertical scale of Figure

2(a) is given in partial pressure, which is identical with percentage composition by volume. That is to say, for example, if you took away all the gases but oxygen, the 21 percent oxygen would give a pressure of

0.21 atmospheres.

SAQ 3(a) What is the ratio of nitrogen to oxygen (i) in the atmosphere and (ii) in seawater?

How much more or less soluble is nitrogen than carbon dioxide?

(b) On the same reasoning, how much more or less soluble is argon than carbon dioxide?

(c) Figure 2 shows that the solubility of carbon dioxide in seawater is many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nitrogen. Can you explain this from your earlier knowledge?

The information in Figure 2 is a usefu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iscussion of dissolved gases, but it must be treated with caution, as it assumes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the ocean across the air-sea interface. This is probably valid to a first approximation for the four most abundant gases, but not for many that occur at concentrations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ese include He, Ne, Kr, Xe, NO, CO and CH. 24

From the early knowledge, you should know that temperature exerts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solubility, so that the data in Figure 2 apply to seawater at only one temperature. Moreover, dissolved gases may be subject to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cesses that alter their concentrations----that is they behave non-conservatively.

1.1.3 Particulate matter

As well as dissolved salts and gases, there is also a wide variety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n seawater----the seston----which we mention briefly here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affect the chemistry of the water. Organisms such as plankton and bacteria take in a wide range of dissolved chemicals and later return them to the water, generally in a considerably altered form. Organisms begin to decompose after death, and

the decomposition adds further material to the water and uses up oxygen. Inorganic particles, such as clays and metal oxides, can also react with seawater, for instance when first entering the sea through estuaries. Such reactions alter the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only in restricted environments, such as where it is trapped as pore water in sediment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what constitutes material truly in solution and what is particulate matter can present problem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me elements in seawater. A

- 1 -

Unit 1: the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widely used procedure for separating dissolved from particulate fractions is filtration through a membrane having pores of diameter approximately 0.5 μm (0.5 microns 0.5×10-6m). This

provides a satisfactory separation between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matter as far as major dissolved constituents are concerned, but the situation is much less clear-cut for some of the minor constituents. For example, iron in seawater probably occurs as a series of complex hydroxyl

,compounds (e.g. Fe(OH), Fe(OH)) that can coalesce to form colloidal particles, and these in 23

turn may eventually form aggregates large enough to settle under gravity. Thus for iron there is a continuous spectrum of sizes, ranging from true solution, through colloidal aggregates, to solid

particles. Use of a membrane having pores of diameter 0.5 μm therefore effects a purely arbitrary

separation between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fractions; the measured ratio of dissolved to particulate iron in a given sample can be increased or decreased simply by changing the pore size of the membrane. Filtration can satisfactorily distinguish dissolved from particulate fractions for some elements that occur in hydrated forms, notably Al(OH) and HSiO.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344

information available about the distribu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state of aggregation, of other minor constituents occurring in hydrated forms. This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analyses of seawater for such elements.

1.2 Constancy of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For many centurie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but it was not until 1819 that any order became apparent in the data. In that year Alexander Marcet reported the results of chemical analyses of water from the Arctic and Atlantic Oceans, and the Mediterranean, Black, Baltic, China and White Seas. He defined a relationship that you have already encountered, expressed as:

A (1) ,kS

where A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any one of the major constituents in seawater of salinity S ‰, and k is a constant. Thus, although the Salinity of seawater varies both horizontally and with depth, equation 1

predicts that the ratio A:S always remains constant. The constant, k, will have a different value for each of the major constituents.

Table 2 gives an indication of the constancy of k in equation 1, for seven major elements, although here the ionic ratios a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chlorinity rather than Salinity.

In Marcet‘s time, the chemical an alyses of seawater that were available were few and of poor quality, because existing analytical techniques were of low sensitivity. Thus the relationship he proposed could be applied only to those major dissolved components for which data were

,Colloidal particles are so small that they remain in suspension indefinitely, unless some process occurs to aggregate them into larger particles.

- 2 -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Marine Science

available.

- 3 -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Marine Science

Table 2 Ratios of concentration to chlorinity* for major

constituents in various oceans and seas.

Ocean or sea Na:Cl Mg:Cl K:Cl Ca:Cl Sr:Cl SO:Cl Br:Cl 4

N. Atlantic -- -- 0.02026 -- -- -- 0.00337-0.00341 Atlantic 0.5544-0.5567 0.0667 0.01953-0.0263 0.02122-0.02126 0.00042 0.1393 0.00325-

0.0038 N. Pacific 0.5553 0.06632-0.06695 0.02096 0.02154 -- 0.1396-

0.1397 0.00348 W. Pacific 0.5497-0.5561 0.06627-0.0676 0.02125 0.02058-0.02128 0.000413-0.00042 0.1399 0.0033 Indian -- -- -- 0.02099 0.000445 0.1399 0.0038 Mediterranean 0.531-0.5528 0.06785 0.02008 -- -- 0.1396 0.0034-0.0038 Baltic 0.5536 0.06693 -- 0.02156 -- 0.1414 0.00316-0.00344 Black 0.55164 -- 0.0210 -- -- -- -- Irish 0.5573 -- -- -- -- 0.1397

0.0033 Puget sound 0.5495-0.5562 -- 0.0191 -- -- -- -- Siberian 0.5484 -- 0.0211 -- -- -- -- Antarctic -- -- -- 0.02120 0.000467 -- 0.00347 Tokyo Bay -- 0.0676 -- 0.02130 -- 0.1394 -- Barents -- 0.06742 --

0.02085 -- -- -- Arctic -- -- -- -- 0.000424 -- -- Red -- -- -- -- -- 0.1395 0.0043 Japan -- -- -- -- -- 0.00327-0.00347 Peking -- -- -- -- -- 0.00341 Adriatic -- -- -- -- -- 0.00341 *Athough salinity is now commonly determined directly, instead of indirectly from chlorinity by titration, compilations such as Table 2, with ratios expressed in terms of salinity, were not readily available at the time of writing.

- 1 -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Marine Science

The next major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Georg Forchhammer over the

20 years from 1843 to 1863. He analyzed several hundred samples of seawater from all over the globe for calcium, magnesium, chlorine and sulphur, and a few for potassium. He reported that the ratios of the major constituents for different samples were subject to only slight variations, if results from the North Sea, and the Mediterranean and Baltic Seas were omitted. It was difficult to decide if such variations were real, because analytical techniques were still not very reliable

and, furthermore, all the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surface waters. Forchhammer coined the word ?Salinity‘ to denote

the sum of all the dissolved salts in seawater. He traced the movement of water masses in the Atlantic Ocean and the Baltic Sea by measuring differences in Salinity between samples. During the cruise of HMS Challenger from 1872 to 1876, 77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various depths in all the major oceans and sea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Arctic, Antarctic and Mediterranean), and subsequently analyzed by W. Dittmar. He determined seven major elements, chlorine, sodium, magnesium, sulphur, calcium, potassium and bromine, and the method used for each was rigorously tested on synthetic samples, thus giving a check 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chnique. Furthermore a full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was documented and applied rigidly to all the samples. In this way any errors were kept constant and so might be eliminated during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s.

Dittmar‘s results were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Forchhammer, and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ed data relating to deeper parts of the oceans. For some samples Dittmar did find some small variations in the ratios of magnesium, potassium, sulphur, bromine and sodium to Salinity, but these were only slightly greater than the estimated error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it was not possible to correlate the variations with depth 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However, systematic variation in the Ca:S ratio was five times greater than the estimated analytical errors,

and Dittmar concluded that deep waters really did contain more calcium t han shallow waters . Since Dittmar‘s time a larg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to the ratio of single constituents to Salinity. During the mid-1960s, scientists from the British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now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ic Sciences) and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analyzed more than a hundred samples for all the major constituents. This is the only modern study to match those of Forchhammer and Dittmar in the range of elements studied and the spread of sampling points in the major seas and oceans.

The evidence now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constancy of composition

of the major dissolved constituents suggests that within analytical

error (i.e. the variation between samples is less tha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nalytical technique), the ratios of the following seven elements to Salinity are found to be constant: chlorine, sodium, sulphur, potassium, bromine, strontium, and boron----provided that samples from enclosed seas, such as the Baltic Sea and the Black Sea, are

- 1 -

Unit 1: the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excluded. Thus, seven out of the eleven major constituents behave conservatively, and in the next section we examine the extent of variation in the element to Salinity ratios for the remaining four.

SAQ 4 (a) How many of the constituents in Table 2 are among the seven we have described as

behaving conservatively?

(b) Does K in equation 1 have identical values throughout the major ocean-basins for those

constituents described as behaving conservatively? Can you offer some explanation for your

answers?

1.2.1 Variations in magnesium, calcium, carbon and fluorine ratios

Magnesium shows some variability in its ratio to Salinity-published values differ by up to about 1 percent---but as there i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depth or any other geographical parameter, it is difficult to suggest reasons for the effect. We might speculate that different degrees of

2+2+substitution of Ca by Mg in the skeletons of marine organisms could help to account for the

anomalies. The extent of such substitution would be very small, however, and might perhaps be expected to correlate with variations in the Ca:S ratio (see below), but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this. Calcium is enriched relative to Salinity in samples from deep and middle waters by about 0.5 percent (Section 1.2) and this is attributed to its involvement in biological processes. From your reading of unit 3, can you explain the nature of this involvement, and how it affects the Ca:S ratio?

Surface seawater is generally sup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calcium carbonate minerals, and organisms living in the water redily abstract calcium (along with carbonate or bicarbonate) to form their skeletall framework. When these organism die they sink, and their skeletons begin to

-2+2+dissolve, so releasing CO (and hence HCO) and Ca ions. This is the most likely explanation 3

for the observed increase in the Ca:S ratio between shallow and deep waters, and we shall return to it in next unit.

The data for carbon are difficult to interpret, ow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system. As you know from table 1 and SAQ 1, dissolved carbon in seawater occurs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forms 3-2-(CO, HCO, HCO, CO, and organic carbon), and this creates difficulties in trying to apply 2233

ideas of constancy of composition. In next unit we shall look again at this important major constituent. For the present we note that changes in the C:S ratio are mainly due to organic activity, as in the case of calcium, though the picture is complicated by the diverse speciation of dissolved carbon.

The behaviour of fluorine is generally conservative, but some samples may show anomalously high F:S ratios. It is worth looking at this a little more closely, because it provides a good example of the problems that can attend the analysis of seawater. In the anomalous samples, the F:S ratio is

海洋的重要性论文

海洋的重要性 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它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地理景观。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海洋环境的 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普遍重视。海洋中 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海上 航运交通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世界文明的振兴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人 类对海洋开发利用就极其投入,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日益成为今后世界新的潮流。近些年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 利用的成就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海洋的多种资源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越 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实践证明,海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领域,海洋对人 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成倍的增长,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正 像众多专家预言的一样,未来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 除了蕴藏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外,辽阔的海域还是交通的通道、防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事业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60亿的高峰期,由于陆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环境压力大,海洋客观上已成为世界后备资源基地及某些主要战略资源的接替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解 决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最现实、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人类开发海洋资源主要 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 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 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从而使海洋渔业 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其次,生物工程技 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例如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

澳洲留学特色海洋科学专业介绍

澳洲留学特色海洋科学专业介绍 一、研究方向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越来越重视,但我国海洋科学专业人才数 量较少。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对于海洋科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海洋科学专业也成为澳大利亚留学新兴热门专业。澳大利亚海洋科 学专业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海洋与沿海管理、 以及海洋学。澳大利亚海洋学专业在研究过程中将海洋水生生物的 知识和对物理环境的扎实理解结合在一起。通过体验设计与研究, 你将学习去认识海洋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复杂相互作用。 二、就业前景 澳大利亚对于海洋保护非常重视,毕业生可以进入各州或联邦的 渔业和海洋保护机构、咨询公司、资源行业、捕鱼行业、研究机构、 大学等雇佣。因此海洋科学专业就业面还是比较广阔的,毕业生主 要可以从事海洋科学家、海洋预报员、海洋污染专家、海洋导航员 等工作。 1.塔斯马尼亚大学 2.西澳大学 西澳大学(TheUniversityofWesternAustralia,简称UWA)创 校于1911年,于1913年首次招生,是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世界 100强名校。西澳大学获AACSB和EQUIS两大国际顶尖商学院认证,其本科金融专业受CFA协会认证,会计专业受澳洲会计师公会(CPAAustralia)认证。 西澳大学是澳洲六所砂岩学府之一,是澳大利亚八校联盟、世界 大学联盟、昂宿星大学联盟核心成员。西澳大学是澳洲最具历史、 代表性和实力的著名顶尖研究型大学之一。其坐落于西澳大利亚州 首府珀斯(多年被评为经济学人杂志“全球最宜居城市”,2017年

位列全球第七)。西澳大利亚州以工矿业闻名世界,是只有澳大利 亚11%人口,却创造并支撑全澳经济近50%的奋进之州。 西澳大学是澳洲八大名校和QS排名世界18所超五星级大学之一。在最新世界大学排名中,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93名,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91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95名。在2016年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西澳大学海洋科学位列世界第30位,采矿工程第33位,土木工程与结构第37位,农业与林业第38位。另外如化学工程、会计与金融、生物科学、医学、法律、电气 工程等专业也均进入世界100强。

地理知识汇总-海洋部分

第一章海洋水体 一、海水温度: 1.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影响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洋流、深度 (1)水平方向: 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太平洋280 N。 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2)垂直方向: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 (3)时间:同一海区,夏季>冬季 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 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3.5%,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 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水平方向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⑤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2)垂直方向: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3)时间:夏半年盐度值低;冬半年盐度值高

国内研究所排名

国内研究所排名.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0201 理论经济学 37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202 应用经济学 69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2 0302 政治学 35 8790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67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303 社会学 31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403 体育学 27 8460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71 0504 艺术学 39 84201 中国艺术研究院 77 84202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65 0601 历史学 39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701 数学 62 80002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94 0702 物理学 57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95 828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70 0703 化学 51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96 0704 天文学 11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78 0705 地理学 26 80076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86 0706 大气科学 8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4 8510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71 0707 海洋科学 12 8530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74 8530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68 0710 生物学 64 80100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81 8010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7 0712 科学技术史 10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77 0801 力学 42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8 0802 机械工程 73 8013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70 8330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 64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3 0803 光学工程 28 8013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85 8014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85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27 82932 中国航空研究院(304 研究所) 68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72 80144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92 82913 中国航空研究院(621 研究所) 75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4 0808 电气工程 26 8014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78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4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42 8300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7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1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3 0815 水利工程 20 82306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72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11 8600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72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41 8331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 64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 8330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67 0819 矿业工程 15 8331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 71 8330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67

学科知识介绍:海洋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学科知识介绍:海洋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9-03-26 10:43:29 作者:匿名来源:宣传部浏览次数:489 一、海洋科学与技术 海洋科学是研究陆-海-气相互作用,海水运动、海床、生态过程等各界面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以及生物圈、水圈、地质层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气象学等基础学科。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维持海洋-大气-陆地之间物质和能量循环、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支持系统,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命起源的主要依据。海洋科学的发展有助于探寻地球系统的长期变化,监控并预测地圈―水圈―生物圈系统的演化及其变异。 海洋技术是海洋科学、应用海洋学的工具和手段,包括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海洋灾害预报技术、海洋水声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能利用技术、海洋资源勘测与开发技术等。 目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全球性问题,海洋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所在。海洋资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热点领域,也是世界各国战略、政治利益竞争十分激烈的重要领域。控制海洋战略性资源和开发空间,已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发展海洋战略的主要目标。 二、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近年来,海洋科学与技术围绕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与环境等重大科学问题,组织了一系列全球性的合作研究计划,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

1、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实验计划和大洋环流实验计划的实施,揭示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海气耦合机制,实现了厄尔尼诺事件的可预报性,发现海洋内波混合在生态环境效应中的重要作用。 2、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全球上层海洋-低层大气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 合研究计划、海岸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计划和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计划的实施,带动了以生态环境效应为主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快速发展,对生源要素在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动力学循环、时空分布有了深入的认识。 3、大洋钻探计划的实施,发现了古气候变化的记录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生命现象。 4、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海洋观测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遥感、遥测、遥控、自动化和电子技术等为基础的海洋探测系统,包括从空间对海洋表面的遥感技术、走航观测、海洋浮标技术、深潜技术、声学探测技术、海底监测网络技术等,构成了全天候、实时、立体监测网络。 我国政府从“九五”开始,围绕着海洋资源、环境、生态及气候变化等重大热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攻关计划,取得了一批有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如创立了海浪-环流耦合理论,揭示了中国近海环流形成和变异机理;在古气候演化研究中,证明了热带驱动和碳循环的重要性,修正了经典的碳循环理论;在对中国近海生物种类结构、资源分布、生态习性及初级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深海大洋、极地研究成果突出,举行了首次横跨世界大洋的环球海洋科学考察,发现了新的海底热岩活动区,抓取完整的海底硫化物样本。在南海天然水合物资源调查中,成功获取了天然水合物样品,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成功获取深海海底天然水合物样品的国家;在海洋卫星遥感技术、深海载人深潜器、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8-2019】中山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引导语: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及海洋科学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 心整理的关于中山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简介,欢迎阅读!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简介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国家对于海洋科学采取积极支持发展的政策,也大力发展海洋科学的教育。如今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当下来 随着行业的发展,如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佳,特别是海洋资源开发、 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上运输、海洋油气开发和食品工业等部门吸收人 才最多。近几年,我国在海洋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利用、海底石油勘测、海产品生产等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因此本专业 就业形势良好,由于本专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国家的政策倾斜,从业人员的 收入状况良好,且有持续增加趋势,特别是本专业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所以 行业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 在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遗余力地加紧海洋科学的研究 和应用的大气候之下,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特别是经济实力飞速提高,也迫切需要开发新兴资源,以便能在以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 国的海洋科学发展较晚,客观来讲,如今的水平比起一些开发海洋较早的国家 如美国、俄罗斯等还有一段距离,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利用当下 已有的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优势,继续保持和加强之外,在如今落后的领域, 会增加研究和开发的资金和力量。在今后,海洋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将存在持 续大量的需求,特别是海洋科学涉及的相关学科非常广泛,所以本专业学生的 就业选择范围非常自由,加上国家一贯的扶持政策,相信有志之士一定能在海 洋科学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海洋科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海洋科学类,其中海洋科学类 共5个专业,海洋科学专业在海洋科学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理学大类中 排名第38位。截止到 201X年12月24日,39132位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平 均薪资为5320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443元,6-7年工资4000元,0-2年 工资4415元,3-5年工资5359元,10年以上工资6359元,8-10年工资1222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海洋资源的分类

世界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前景 目录 一.海洋自然地理概况二.海洋资源种类三.海洋生物资源四.海底油气资源五.深海矿产资源六.海洋空间利用:滩涂、港湾、水体七.海洋保护八.总结 内容摘要: 海洋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晚于陆地,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开发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重返海洋不是幻想,而是一项可以实现的战略目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开发利用陆地资源的同时,必须重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而且要树立全球海洋观念,既充分利用自己管辖的海洋资源,又积极利用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资源。 关键字: 世界海洋概况资源种类开发前景 一. 海洋自然地理概况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km2,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亿km2,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世界海洋的水量比高于海平面的陆地的体积大14倍,约13.7亿km3。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40m,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m。假如地球具有平均的球面整个表面就会被2400m深的海水所覆盖。世界上的海洋分为主要部分(洋)附属部分(海),洋共有4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二. 海洋资源种类 海洋开发已经与原子能工程、宇宙空间技术一起,并列为当代的“三大尖端技术”。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生物资源、海底油气资源、深海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滩涂、港湾、水体) 。海洋开发产业可分为传统海洋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其中,海洋捕捞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制盐业等为传统海洋产业,海洋增养殖业、海洋石油开采业、海洋旅游业及海洋药业等都属新兴产业。 三、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量估计。海洋是生物资源宝库。据生物学家统计,海洋中约有20万种生物,其中已知鱼类约1.9万种,甲壳类约2万种。许多海洋生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为人类提供了丰富食物和其他资源。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特别是其中鱼类资源的数量,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物学家曾做过许多研究。有些专家用全球海洋净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年产量)作为估算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数量的基础,其结果为:世界海洋浮游植物产量5000亿t。折合成鱼类年生产量约6亿t。假如以50%的资源量为可捕量,则世界海洋中鱼类可捕量约3亿t。 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状况。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另外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开发。1989年世界海洋渔业产量约8575万t。1990年世界渔业总产量估计(正式统计数字尚未见报道)为1亿t,其中海洋渔业产量也比1989年有所增长。其中,世界各大洋的渔业产量分别为:太平洋0.54亿t,大西洋0.24亿t,印度洋0.6亿t。 在接近2万种鱼类中,目前比较重要的捕捞对象800多种,其中年产量超过100万t的共8-10种,年产量10-100万t的品种60-62种,年产量1-10万t的品种约280种,年产量0.1-1万t的品种约300种。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潜力。世界大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潜力是很大的。如前述各国专家所估

2019海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2019海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1、海洋技术专业简介 海洋技术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遥感与信息处理和水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和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海洋基础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声学技术研发及应用、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及数据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管理、海洋探测、海洋信息处理技术等工作。 2、海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水产、饲料、鱼药、生物技术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通信、计算机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新能源 2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3计算机软件 4建筑/建材/工程 5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6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7机械/设备/重工 8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经理、销售工程师、技术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销售经理 2销售工程师 3技术工程师 4产品经理 5仿真技术支持工程师 6区域销售总监 7海洋技术工程师 8电气工程师 9结构工程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深圳 2上海 3北京 4广州 5青岛 6杭州 7天津 8武汉 3、海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海洋技术专业在面对陆地资源一步步枯竭的今天,成为了一门越来越热火的专业,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好。毕业生可从事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管理、海洋探测、海洋信息处理技术等工作或者可在水产、饲料、鱼药、生物技术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 海洋技术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海洋科学类,其中海洋科学类共5个专业,海洋技术专业在海洋科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26位。 按海洋技术专业相关职位统计,海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的地区是:上海。在"海洋科学类"中排名第1。截止到2013年12月24日,111447位海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3925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2914元,0-2年工资3638元,2-3年工资4638元,3-5年工资4629元,6-7年工资7999元,8-10年工资8757元。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教案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各类海洋资源的 开发利用。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 用和保护的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油、气开发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 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 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 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 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 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 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 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关于海洋渔业生产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 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 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 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 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 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 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 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 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关于海洋资源类型的教学建 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 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 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 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 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教学设计示例

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海洋科学(海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进入21世纪以后,全人类特别是我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巨大压力,而解决这一压力的可能的根本途径在于海洋,在于海洋科学技术和海洋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河北省环绕京津,面临渤海,是我国重要沿海省份之一。河北大学生命科学院自2001年开始招收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本专业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开发与利用海洋,它由物理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和化学海洋学等四大基本学科及众多分支学科组成。我校海洋科学的专业特色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院与海洋科学本科专业相关的学科有水生生物学、水产养殖硕士点和动物学博士点的水产动物学方向。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包括河北省无脊椎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水生生物研究室,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设备较为先进、齐全。图书资料丰富。师资队伍学历层次高、年龄构成合理。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强的海洋科学理论基础,又有较全面的海洋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从事海洋科学研究与考察、水产养殖、海洋制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科学教育、海洋经济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培养基本规格: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科学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高的、从事海洋科学综合研究、海洋生物学和海洋资源开发的教学及科研能力。 四、学制:四年 五、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海洋科学导论、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等。 六、主干学科: 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 163.5 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121.5学分,专业选修课16学分,其它选修课26学分(其中包括全校公共选修课10学分)。 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河北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士学位。

海洋要素计算(潮汐)

海洋要素计算作业之二——潮汐(威海2013年五月份) 一.本次潮汐调和分析共选取了十三个分潮: MSf,Q1,O1,K1,P1,K2,N2,M2,S2,MK3,M4,MS4,M6 为使您查看方便,将本次大作业的放在本文件夹各文件内,具体参考如下: 1.原数据为:qd.dat; 2.Fortran编程见该文件夹内:tide.f90文件; 3.求各分潮调和常数H、g的值及其中间过程得到的各值见:qd_tide.dat文件;二.对比回报值和实测值: 1. 回报1968年一月份的水位值见:huibao.dat; 2. 用matlab绘制的潮汐过程曲线见:潮汐过程曲线.bmp 3. 用给定的六个分潮求得的高潮和低潮发生的时刻及潮位值见—:gaodichao.dat; 运行tide.f90后求得威海地区2013年5月份的平均潮差。 由图可知:由于只计算了一个月的潮汐数据,所以回报值和实测值相符的不是很好,如果计算一年的数据,应该会取得比较良好的结果。

三.程序 %% 潮汐过程曲线图 clear,clc %% huibao=load('G:\chaoxi\huibao.dat'); % huibao=fread(fhuibao); shice=load('G:\chaoxi\qd.dat'); % shice=fread(fshice); %huibao_y=zeros(1,12*62); %shice_y=zeros(1,12*62); huibao=double(huibao'); huibao_y=double(huibao(:)); %shice_y=reshape(shice',1,[]) %for i=1:12; % for j=1:62 % huibao_y(i)=huibao(i,j) % shice_y(i)=shice(i,j) %end %end shice=double(shice'); shice_y=double(shice(:)); x=linspace(1,31,length(huibao_y)); plot(x,huibao_y,'r-') hold on plot(x,shice_y,'b-') title('威海(37°31′N ,122°08′E)2013年五月潮汐调和分析图') legend('回报值','实测值') xlabel('时间(2013年五月份)') ylabel('水位(m)')

《开发海洋·畅想未来》教案

《开发海洋畅想未来》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本课教学内容以海洋为题材。从海洋相关资料的收集、欣赏到萌发创作的激情,体会到创作的艰苦。 2.能力目标: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把现实的美和心中的美变为艺术的美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启迪想象思维、探索未来海洋,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有异想天开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画面立意新颖、表现大胆。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设置疑问:“移居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目标,很多科学家正在设计描绘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人造海岛”、“海上城市”、“海底世界”、“海洋农场”等,这样人类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多种资源。有些海洋工程已开始实施,这些宏伟的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请同学们想一想,未来的海洋会是什么样的? 二、课堂发展: 1、展示电脑课件 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创设一种超越时空的未来海世界奇妙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示:人类在发展,因此对未来海洋的设想没有穷尽,那么你是怎样想象的呢?) 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 让每一位同学都把自己对未来海洋的畅想用语言描绘出来。在学生描绘过程中,穿插不同形式的海洋科幻画作品欣赏,让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件展示:热情的海洋宝宝诚邀我们一起去畅游,看看它去过的地方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3、带着问题思考: (1)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蓝色、有生命的星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我们身边的大海如诗如梦、如此美丽富饶,我们心目中的大海又如何去表现呢? (3)未来海世界一直是人类依靠高科技向海要空间、向海要资源的理想目标,未来海底的人类新家园与现在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4)尽管大家对未来的海洋世界想象的如此美丽,可是你们知道当今的海洋状况吗? (5)在广东,许多昔日曾是海洋生物摇篮、鸟禽栖息乐园的海湾、河口、沿岸海域和内陆江段,不仅80%受到破坏,不少地方还成了排污纳垢的超级垃圾场。污水横流、毫无生机的水域更是随处可见。随着人类向海洋的进军,人类对海洋环境影响越来越大。人类的生产建设措施已经和自然因素一起,成为影响和改变海洋生态环境的一个因素,最终导致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海洋的环境恶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也会随之变坏,保护海洋环境迫在眉睫,未来的海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人类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现状、海洋现象等资料,使学生在自主收集的过程中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分小组讨论)请大家设计一张未来海洋合理开发利用的宏伟蓝图。 4、作业布置: 大胆地在创作中尝试各种不同的构图和各种造型手法,全方位挖掘创造潜能。力求每幅作品都能反映出内心世界的独白。让同学们完全沉醉在海洋世界的科学幻想当中。 5、评价方法: (1)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激发兴趣、促进合作与交流。 (2)找出几名同学谈谈创作体会,抛砖引玉、拓展思路。 三、课后延伸: 课后继续关注开发海洋,围绕海洋的话题展开讨论时,各抒己见、浮想联翩。通过这节课的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起到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的作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胆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大气化学》(满分100) 一、解释下列各对名词(每组2分,共计40分) 1)干沉降和湿沉降2)光学等效直径和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3)气溶胶及 PM 10、PM 2.5 4)热化学平衡和光化学平衡5)原生粒子和次生粒子6)元素 和同位素7)细粒子和硫酸盐8)反应物和前体物9)自由基和链式反应10)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11)雾和光化学烟雾12)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13)pH 值和酸雨14)光化学反应和量子效率15)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16)人工降雨和凝结核17)爱根核和云18)酸雨和酸沉降19)大气寿命和半衰期20)均相化学反应和非均相化学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写出《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排放的6种(类)人造物质名称和 分子式,并从它们大气化学降解速率和过成的角度说明必须减少向大气排放这些物质的原因。(10分) 2.N 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从土壤排放到大气,消耗于平流层。当前国 际上测量土壤N 2 O排放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定体积的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土壤 上,通过测量箱内N 2 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其界面交换通量(单位时 间单位面积的质量)。设在两地分别测量土壤N 2 O的排放,采样箱参数和测定值如下表,请问A、B哪个排放通量大?(提示: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0 ℃=273.5 K ) (10分) (t0浓度是指开始罩箱时的N2O浓度;t1是指开始罩箱后的t1时刻N2O浓度) 三、述题(40分,每题20分) 1.目前城市大气中两种最重要的O 3前体物是VOC和NOx(NO+NO 2 ),下图显示的是 第1页共2页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考研试题200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02技本2 杜广梅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cosmid:是一类由人工构建的含有λDNA的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特殊类型的质粒载体 糖酵解:在细胞之中各种酶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生成ATP的过程 冈崎片断:在DNA的半不连续复制过程中,滞后链的合成是先生成许多不连续片断,这些不连续的片断称为冈崎片断 操纵子:是指细菌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单位,它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和调节基因产物所识别的控制序列 Taq酶:是一种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中用来扩增DNA的耐热的DNA聚合酶cDNA文库:是指将RNA病毒基因组以及某些生物的mR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反转录 成cDNA,再用cDNA建立的文库 转氨基作用:α-氨基酸的α-氨基借助酶的催化作用转移到丙酮酸的酮基上,结果是原来的氨基酸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生成相应的氨基酸的作用 超卷曲:即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是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成为超二级结构 退火:变性核酸的互补链在适当条件下重新缔和成双螺旋的过程称退火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在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这些残基的某些基团,有的还包括某些辅酶的一部分,包括一个催化部位和一个结合部位 二、判断题(每题1分) 1、对通过盐析而得到的分子量为20000的蛋白质,可采用截留值为10000的透 析袋进行脱盐。√ 2、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组成,缩短磷脂脂肪酸尾的链长可增加膜的 流动性。√ 3、对于肥胖或血脂偏高的人群,最好是食用低脂类食物,而且是越低越好。× 4、动物和植物糖类代谢途径的主要区别是植物可将CO2固定为糖类,其他过程 则大同小异。× 5、米氏常数通常只适用于单体酶所催化的酶反应。× 6、蛋白质、脂类、糖类在分解代谢的第一阶段,均被分解为他们的前体成分。 × 7、蛋白质合成中,其氨基酸顺序是由氨基酸与mRNA摸板上的三核苷酸顺序 (密码子)之间的互补作用所决定的。√ 8、调节酶的Km值随着酶的浓度而变化。× 9、氰化物中毒致死是由于它完全破坏了人体血细胞中血红素的携氧功能。× 10、呼吸作用不只是在有氧分子存在时才能发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 内均存在呼吸链系统。√ 三、简答题 1、请举例简要说明蛋白质次级结构的形成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1)多数疏水基团躲开与溶剂接触驱动多肽链折叠(疏水作用力)

海洋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1:什么导致了地球的大地水准面? 地球旋转离心力带来了地球的椭球面,不规则的海底地形导致了重力的局地变化,大地水准面与海表面不同,因为海洋不是静止的,海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偏差被定义为海表面地形 2:怎样测量海洋表面和底部地形? 由于地球重力(形状)空间变化,地球的大地水准面有不规则性,大地水准面可以反映海底地形特征,我们一般用测深绳,回声测深仪以及雷达高度计来测量海底以及海表面的地形,同时也可以基于重力场的不规则性(重力与海底地形的关系)来计算海底地形 3:海洋地形为何如此的重要? 海洋地形影响海流路径、影响全球热量的输送、影响潮汐的能量混合和消散、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海啸等,在实际中会影响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地质研究 4:海平面变化的原因: 大洋洋盆形状的改变:板块构造学说(海洋地壳以及海底沉积物的变化,陆地地壳分布的变化)、泛大陆的形成(陆地海洋面积比例减小,海平面降低),大陆裂解,洋中脊扩张效应; 海洋中水体总量的变化:水循环导致的海平面变化,热力所致的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变化地质代表: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珊瑚可以用于古海平面的重建 从短时间尺度上来说,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洋的增暖和热力膨胀,以及陆地冰的融化 格陵兰冰盖平均厚度达1500米,南极冰盖厚度达2000到2500米 5:海水的性质 水深,海水压强,海水温度(计算时通常用K做单位),海表面温度,盐度(每千克海水溶解物质的克数,平均一千克海水中35克盐,盐度的计算?)现在一般用电导率来计算盐度,电导率主要与温度有关,对盐度的依赖稍弱,主要消除温度对于电导率的影响我们就可以得到盐度 6:跃层: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快速变化的深度区间 温跃层: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95年的估计世界近海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储量为379亿吨,天然气的储量为39万亿立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海底蕴藏的油气资源储量约占全球油气储量的1/3。预计在本世纪,海底油气开发将从浅海大陆架延伸到千米水深的海区。 世界海洋石油的绝大部分存在与大陆架上。据测算,全世界大陆架面积约为30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海洋面积的8%。关于海洋石油的储藏量,由于勘探资料和计算方法的限制,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法国石油研究机构的一项估计是:全球石油资源的极限储量为10000亿吨,可采储量为3000亿吨。其中海洋石油储量约占45%,即可采储量为1350亿吨。 半坐底式平台(用于深水开采) 波斯湾大陆架石油产量较早进入大规模开采,连同附近陆地上的海洋石油产量,供应了战后世界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欧洲西北部的北海是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大海洋石油产区。美国、墨西哥之间的墨西哥湾,中国近海,包括南沙群岛海底,都是世界公认的海洋石油最丰富的区域。 在海洋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工作要比陆地上困难多。必须具备一些与陆地不同的特殊技术,如平台技术、钻井技术和油气输送技术等。 工作平台有固定式平台和移动式钻井平台,移动式钻井平台克服了固定式平台建、柴禾不能重复使用的缺点,并大大增加了工作深度。移动式海洋石油钻井设备拥有自己的浮力结构,可以有拖船拖着移动。有的还拥有自己的动力设备,可以自航。移动式海洋钻井设备包括:座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和钻井船。其中半潜式平台是目前适合于较深水域作业的先进平台,它既能克服钻井船的不稳定性又能在较深水域中作业。 为向深水石油开发进军,研究稳定有廉价的深水平台和深水重力平台。张力推平台用绷紧的钢索系留,工作水深刻达600--900米。后两种平台都是从海底直立到海面的固定平台,其特点主要是采用缩小横断面等技术,降低造价,其工作深度可达500--600米。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中国海域的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已有描述记录的物种达2万多种。海产鱼类1500种以上,产量较大的有200多种。渔场面积280万平方公里,水产品年产量达2800多万吨,居世界首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