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海各州县海拔

青海各州县海拔

青海各州县海拔
青海各州县海拔

序号县镇名称公路里程

(公里)

海拔高程

(米)

一西宁市2250 1大通县392720 2湟中县272645 3湟源县532666二海东地区362114 1平安县362114 2民和县1121800 3乐都县652000 4化隆县1162848 5循化县1611860 6互助县442520三海南州1442880 1共和县1442880 2贵德县1102205 3贵南县2553100 4同德县3832980 5兴海县2693306四海西州5132980

1 乌兰县374 2960 2天峻县3123180 3德令哈市5132980 4大柴旦镇7133176 5茫崖镇12002940 6都兰县4283180 7冷湖镇9332755 8格尔木市7812850五海北州1053000 1海晏县903000 2祁连县3262810 3刚察县1963300 4门源县1352880六黄南州1812480 1同仁县1812480 2尖扎县1261990 3泽库县2783660 4河南县3183510七果洛州4413730 1玛沁县4113730

2达日县5793970 3班玛县7463560 4玛多县4864300 5甘德县5244020 6久治县8373628八玉树州8153710 1玉树县8153710 2囊谦县10193660 3称多县7523825 4治多县9234193 5杂多县10404080 6曲玛莱县8734223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地

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一、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 ——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 三、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

青海农业市场调研报告

青海农业市场调研报告 基于现代农业概念,对青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青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海农业市场调研报告,欢迎来参考!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现代农业技术的生产当中,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及网络专业的教学单位,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专业教学理念,培养适应性人才,更好地服务于青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对青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现代农业,就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从农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最新、最先进的阶段。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发展方向有2个,分别为宏观发展和微观发展。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从国际、国内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不断地将新型农业技术应用到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等领域。在土壤养分调节、作物生长环境调控、配方施肥和配合饲料、品种选用、栽培与饲养管理、

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后处理等方面,都已实现工厂化,并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调控;各种形式的现代农业,如温室、塑料大棚、薄膜覆盖等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瓜果等生产。无土栽培等密集型高新技术逐步开始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农业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为主导技术的农业高新技术革命,正使未来农业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农业面临着观念更新、内涵深化、外延扩大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业发展也很重视,连续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的发展分阶段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XX年,要求把农业科技作为振兴农业的一项重要事业来抓,农业生产日益科技化,使高新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处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青海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省委下发“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以“三化同步”和“四个发展”为引领,以建设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农牧业为方向,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关键,以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畜产品供给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力提高农牧民富裕和文明程度,着力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农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一、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 ——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 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

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 三、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 一般来说,影响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发病率的因素主要有: (一)海拔高度 进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强烈,患各种高山病的概率也越大。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 (二)进入方式 进入高海拔的上升速度和幅度,直接影响到高原反应的强弱。海拔急速升高,比循序渐进的“阶梯升高”反应要强,高山病患病率高。 有报道说,3日内从平原抵海拔4200米处,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为83.5%;而由2261米经阶梯适应在7-15天内抵4200米处时,发病率仅为52.7%。 (三)区域和季节 不同的地区,即使同样甚至更高的海拔高度,植被茂密的地区就比植被稀少的地区反应轻些;同样,在同一区域,空气交换好的地方就比流通慢的地方(如山谷)强,白天比晚上好些。 从季节来说,冬季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其他季节患病率高。这是因为严冬时气温降低,大气压随之降低,含氧量进一步减少;而且寒冷会刺激新陈代谢,增加人体耗氧量,并且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 (四)个体素质 人对缺氧的适应性,多半依靠一种个体先天素质。涉及个体素质的因素较多,包括种族、居住地、健康状况、性别、年龄、体态、精神状态等。 在个体素质方面,除了种族、居住地差异,高原反应有“欺男不欺女、欺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一、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

青海省各城市海拨高度、雪压和风压值

青海省各城市海拨高度、雪压和风压值青海省各城市的50年一遇雪压和风压 省 市名城市名 海拔高 度 (m) 风压(kN/m2)雪压(kN/m2)雪荷载 准永久 值 系数分 区 n= 10 n= 50 n=1 00 n= 10 n= 50 n= 100 青 海西宁市2261.2 0.2 5 0.3 5 0.40 0.1 5 0.200.25 Ⅱ茫崖3138.5 0.3 0.4 0.45 0.0 5 0.100.10 Ⅱ冷湖2733.0 0.4 0.5 5 0.60 0.0 5 0.100.10 Ⅱ祁连县野 牛沟 3180.0 0.3 0.4 0.45 0.1 5 0.200.20 Ⅱ祁连2787.4 0.3 0.3 5 0.40 0.1 0.150.15 Ⅱ格尔木市 小灶火 2767.0 0.3 0.4 0.45 0.0 5 0.100.10 Ⅱ

大柴旦3173.2 0 00.45 0.150.15 Ⅱ 德令哈市2918.5 0.2 5 0.3 5 0.40 0.1 0.150.20 Ⅱ 刚察3301.5 0.2 5 0.3 5 0.40 0.2 0.250.30 Ⅱ 门源2850.0 0.2 5 0.3 5 0.40 0.1 5 0.250.30 Ⅱ 格尔木市2807.6 0.3 0 0.4 0.45 0.1 0.200.25 Ⅱ 都兰县诺 木洪2790.4 0.3 5 0.5 0.60 0.0 5 0.100.10 Ⅱ 都兰3191.1 0.3 0 0.4 5 0.55 0.2 0.250.30 Ⅱ 乌兰县茶 卡3087.6 0.2 5 0.3 5 0.40 0.1 5 0.200.25 Ⅱ 共和县恰2835.0 0.2 5 0.3 5 0.40 0.1 0.150.15 Ⅱ 贵德2237.1 0.2 5 0.3 0.35 0.0 5 0.100.10 Ⅱ

青海省高原特色肉羊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青海省高原特色肉羊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 第三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 原发表日期: 2006-08-06 原作者: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毛学荣 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秘书处 ------------------------------------------------------------------------------------ 青海省是我国主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养羊业在全省畜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立足资源优势,大打品牌战略,发展特色肉羊产业,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是我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发展高原特色肉羊产业提出一些建议,为青海省肉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青海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用于羊肉生产的品种主要以藏羊、细毛羊、半细毛羊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育肥为主,其中某些品种的产肉性能、生产潜力对羊肉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与专门化的肉用羊品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几年,青海省先后从国内外小规模引进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夏洛来等肉用绵羊品种及小尾寒羊,其适应性能、与地方品种的杂交性能方面均表现良好,由于数量较少,形成不了规模。据2004年统计,全省现有1434万只绵羊,占全省牲畜总数的68%,羊肉产量8.84万吨,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35%,是青海省肉类生产的主要资源之一。从转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角度出发,羊肉生产最能体现最佳生产效率,特别是羔羊肉的生产。青海省目前所产羊肉仍多来自每年的淘汰羊,羔羊肉占有的比例虽不断提高,但距市场的巨大需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青海省发展肉羊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2.1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优势青海省是我国主要天然放牧区之一,畜产品种类丰富,受到国内外欢迎,且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青海的牛羊肉一直有着“绿色食品”的美誉,有着很好的口碑,成为肉类市场上的抢手货。青海的牛羊多生长在高海拔地区,以放牧为主,营养价值高、肉质鲜嫩。 2.2我国加入WTO参与农产品竞争,发展羊产业可谓前景诱人在全国畜产品价格市场的波动中,羊肉近年来独占食品“卖方市场”的优势,价格始终处于攀升的态势。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被称为“人类的保健性功能食品”。近年来,在肉类国际贸易中,羊肉增幅最高,国内市场羊肉价格稳中有升。 2.3青海省畜产品龙头企业的建设,给高原特色牛羊肉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青海省肉食集团高原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已建成年屠宰100万只羊的生产线,形成青海省规模较为宏大的牛羊肉屠宰、加工、开发、销售企业产业链,对提高牛羊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科技化程度在牛羊肉资源的利用以及加快牧业产业化进程,使高原特色产品走进更大更广的市场,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青海省发展高原特色肉羊产业的对策 3.1建立肉羊种羊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优良肉用种羊,提高良种普及率,并广泛发挥杂交优势目前,我省用于羊肉生产的品种主要以藏羊、半细毛羊、细毛羊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育肥。近几年,我省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夏洛来、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等肉用绵羊品种及小尾寒羊。引进的肉羊品种在适应性能、与地方品种的杂交性能方面表现良好,建议加强饲养管理和纯种繁育,提高良种利用率。 3.2分区域、有重点发展我省肉羊产业 3.2.1发展以环湖地区为主的百万羔羊肉产业 环湖地区是青海省青海半细毛羊的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较全面,特别是近几年暖棚的建设为羔羊当年出栏创造了条件。为了不影响半细毛生产(据观察有提高产量的作用)选择

农业生产在青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生产在青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青海农业的发展在整个青海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探析青海省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投入不足、种类结构不合理、栽培粗放、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农业滞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培育优良的新品种开发水平、增加投入的力度、加速农业设施的发展以及强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大力推动农产品的加工业发展等对策,以期为青海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产;问题;对策;青海省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农业生产,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几年,伴随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战略性调整,青海省农村及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该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首要问题。为此,笔者对青海省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如下。 1青海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1科技投入不足,资金紧缺 一是青海省环境较差资金不足,众多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运作;二是推广新技术引进及新品种的引育难度较大;三是粮食的生产面积不大,粮食产量低,优质种子(薯)的生产供应水平较弱;四是基层技术人员缺乏培训资金,知识更新慢[1-2]。 1.2品种结构不合理 青海省农作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高产,忽略了外向、优质、专用型品种的推广及引育,尤其是缺乏专门用于加工业的品种[3]。农场生产的农副产品很难贴近国内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不满足加工企业生产的需要,致使农场生产的农产品没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基本上都是价廉销售,脱离市场发展的轨道,生产的品种不能迎合市场的需要。 1.3栽培技术粗放,整体生产水平低 青海省耕地多为旱地,灌溉条件差;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病虫害发生频繁,防治难度大,危害严重。此外,霜冻、干旱等自然现象不断发生,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整体的生产水平较低[4]。 2发展对策

青海省地貌

1、受地质构造运动控制,地貌总表现为北 部山地,中部盆地、谷地和低地,南部 高原,西部盆地。使高大山脉、山间盆 地、高原相间排列,呈马鞍形地貌格局。 2、全省平均海拔3500m以上,青南高原超 过4200m,高原西部4700m以上,布 喀达坂峰6860m,是青海省的最高点。 省东部海拔大都在3000m以下,最低海 拔1650m。西高东低,且地势高差悬殊,使得省内大河自西向东流;由于地势强 烈下降,水量充沛,蕴藏着丰富的水力 资源。这种地势有利于东南气流和西南 气流伸入东部地区,形成一定的降水量,利于农牧业发展。

3、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具有明 显的地域特征 东部地区降水相对丰沛,外力溢流水作 用为主,侵蚀和堆积作用活跃。省内降 水量自东向西递减。西部在干旱、极干 旱条件下发生风化为风力作用强烈区; 南部地势高(海拔高),为寒冻作用区 区内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基本特点是:高寒、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 差大,冬夏温差小,气候地理分布差异大,垂直 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递减,隆雨量随海 拔增高而递增。海拔3000米以上的北部地区及山 区较寒冷,海拔1,700-2,500米的黄河、湟水河谷 地带较温暖。年平均气温3.2℃─8.6℃左右,最高

气温25.1℃─33.5℃,最低气温-18.8℃─-25.1℃左右。年平均隆雨量319.2─531.9毫米。多集中在7─9月之间,相对湿度一般为57%─63.66%;蒸发量为1,275.6─1,861毫米。风速为1.9─2.5米/秒,最大风力8级,多出现在冬末春初时期。年平均日照2,708─3,636小时。无霜期约90天 海东市位于青海东北部,境内以山地为主,垂直落差较大,气候随海拔的升高差异明显,属于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海东年平均气温7℃左右,年均降水量350毫米左右,总蒸发能力为1644毫米,年日照时数2200-2800小时,无霜期90-185天。7~9月为主要的降雨季节,但降水较少,冬末春初多大风,风力可达8级。每年的6~10月是海东旅游的黄金季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