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络词给力的语用学分析

网络词给力的语用学分析

网络词给力的语用学分析
网络词给力的语用学分析

网络热词“给力”的语用探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随之迅速发展,无数的网络新词热词开始从单一的网络媒介向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的使用语域扩展,更在人们日常生活口语中被广泛使用。2010年,网络热词“给力”从诞生起不到半年时间,便开始迅速流行并被各种媒体广泛使用。其传播速度之快,流传范围之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探究“给力”一词的来源和词性出发,结合语用学的顺应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浅析,认为“给力”在媒体中的迅速传播和广泛使用是交际者选择的产物,是对语言现实及媒体特点、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关键词:给力、网络热词、网络语言、顺应论、语用学

一、引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随着网络上博客、微博等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和一些社交网络的流行,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普及流行的时间越来越短,大量网络新词突破网络的使用语域,迅速向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的语域传播,更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中被广泛使用,使网络语言进入一个跨媒介传播的高速时期。对于网络语言,语言学界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究探讨”的过程。从最初的“火星文”到现在的流行语,如山寨、雷人、囧、宅、给力等网络语言越来越被大众接纳。其实,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网友惊呼“太给力了”,并把这一事件看成是网络语言被认可的一个大事件,更有网友提出:报纸给力能否带动网络语言“转正”。本文以“给力”一词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电视、广播及报纸中的使用语料作为例子,从顺应论的角度,探讨“给力”在社会中迅速传播和广泛使用的原因。

二、“给力”的来源和词性

给力,读音为,gěi lì,原为中国北方方言,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作为形容词,类似于“牛”、“很带劲”、“酷”。随着被网民用得越来越频繁,也经常被用作动词,表示“给予力量”、“加油”等意思。同样,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还有网友根据“给力”造出一个新的英文单词——ungelivable(不给力)。有媒体考证,“给力”一词最早出现于2010年5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上传网络的一段日本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cucn201配音组的无心插柳,却得到了网民的热捧。其首次广泛应用发生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南非世界杯以来,只要打开网页,网民便可随处看到“给力”、“不给力”的评论。“给力”或“不给力”,言简意赅又传神,旋即风靡网络。

不仅仅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在传统媒体也开始频繁使用“给力”一词。2010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新赛季开赛以来,体育频道的现场直播评论员便开始频频使用“给力”一词进行赛事直播评论。如:“我们看到活塞队的防守十分给力,让对方上半场的失误达到了五次。”各大省级卫视娱乐节目的名嘴主持也纷纷使用“给力”一词。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有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

此后,大量传统平面媒体开始频繁使用“给力”一词。如:高房价给力光棍节(《东方早报》2010年11月11日);央行给力,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重庆晨报》11月12日)等。

三、顺应论简介

Verschueren(1987)在专著《语用学:语言顺应理论》中初次提出了顺应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1999年,Verschueren又在其推出的新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语用学是对语言的各个层面的功能性综观,即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这种行为的综观。他从全新的角度理解和诠释语用学,提出了综观说和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而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各种恰当的选择。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是: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在论述顺应论时,维氏提出了描述和解释语用现象的四个视角,或者说在进行语用分析时必须考虑的四个方面:一是语境关系的顺应;二是语言结构的顺应;三是顺应的动态性;四是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这四个视角并不是独立的研究课题,而应视为连贯的涉及语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重点。其中前两者规定顺应的范围,后两者分别指出顺应的动态特征和涉及的心理因素。顺应性使人们得以从一系列范围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灵活的语言选择,以便满足交际需要达到的目的。

四、“给力”广泛使用的顺应性分析

根据顺应论我们可以从4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热词“给力”如何进行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的意识程度。

(一)语言选择的过程是怎样的?——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

根据顺应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而语言使用中的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语境相关成分的核心在于语言的使用者,,正是他们的认知过程激活了存在于心智、社交和物理世界中的语境。它还包括语言使用的渠道和语言性语境的特征。语言的选择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语境并非交际之前给定的,而是交际双方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言选择的结果是语境的顺应,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如例1.

篮球评论员:比赛还剩最后关键的6.7秒。目前太阳队落后湖人队两分。能否给力的投出绝杀三分,是太阳队反败为胜的关键。

嘉宾:可以看到教练把如此给力的任务交给了纳什。

篮球评论员:好!我们看到纳什带球直突三分线,急停跳投!

嘉宾:球进了!

篮球评论员:太给力了!纳什不愧为全联盟的最佳控卫,真是太给力了!

在上例中,电视台的篮球评论员与嘉宾一起直播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某场比赛,并连续多次用到“给力”。由于“给力”一词具有“牛”“酷”“太棒了”等含义,给人简洁有力的感觉,所以在这种紧张刺激的语境下,评论员和嘉宾多次使用给力,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一交际目的。

语言的选择和使用除了和语境顺应外,还要就语言的各个层次的结构做出顺应,来选择什么样的构建原则。只要我们用语言进行交际,就要选择具体的语言(languages)、语码(codes)和语体(styles)。除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之外,语言使用者还要考虑到社会因素。随着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变化,做出不同的选择。对话语构建成分的选择包括语音结构、词素和词汇、分句和句子、命题和超句结构等。此外还要依据一定的话语构建的原则,既包括句子的组织,也包括语篇衔接和连贯。如例2.

Elvis:Hang out tonight?

冬瓜丸:Sorry,CET6tomorrow.Next week?

Elvis:ungeilivable.

冬瓜丸:uh?U know geili!U r Chinese indeed.

Elvis:Haha…U guys talk about geili all the time.

在上例中,外国朋友Elvis在网上遇见了朋友冬瓜丸并邀请他晚上出去玩,冬瓜丸以明天要考六级拒绝了。Elvis最近听到朋友提及“给力”一词,想直接用不“给力”表达自己的失望情绪,但在母语英语中又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所以直接用拼音geili加上英语的否定前缀“un-”及形容词及副词的后缀“-able”来表示“不给力”。Elvis为了顺应语言结构缺失这一语言现实,对现有语言结构进行顺应性构建,既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实现了交际意图,也得到了朋友的称赞。

(二)顺应是如何进行的?——顺应的动态性

顺应过程是动态进行的,与时间因素、语境因素和不同的交际对象有关。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可以由于时间差异而出现变化。微观上讲,语言使用者的记忆力的好坏会影响信息的处理,内容和计划也会受时间变动的影响。宏观上说,语言使用者之间的语言习惯有差异,因此人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会做出调整和顺应。另外,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关系、心理状态以及对所谈论的话题感兴趣程度的不同,也使他们会依据不同的语境,动态地做出语言的选择。结构上的动态顺应主要表现在: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灵活地安排信息结构,选择不同的话语和语段。如例3.

何炅:陈凯歌老师您拍了那么多电影,也捧红了很多男演员。您为什么那么会用男演员?

陈凯歌:您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

何炅: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为什么那么多美女演员在你的戏里面没有特别出彩。

陈凯歌:我们先得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你们不是怀疑我是gay吧。说实话,这个取向我是尊重的。

维嘉:好给力啊。

谢娜:太给力了。

在上例中,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在采访陈凯歌导演的过程中因为陈凯歌导演意想不到的回答,使场面有点尴尬。谢娜、维嘉等主持人立刻用“给力”一词来缓和气氛,并实现了幽默效果,以便达到使对话继续的交际目的。同时,“给力”的使用也体现了顺应过程中的动态性,语言使用者根据不同的语境,动态地做出语言的选择。

(三)顺应的媒介是什么?——顺应的意识程度

顺应过程涉及到认知心理因素,即意识程度。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选择都是有目的的。有一些是不自觉的。语言交际涉及感知及其表述,规划和记忆3种心智过程(mental processes)。这几种过程的发生都有不同的意识程度或意识突显性。社会规范也影响交际者的顺应的意识程度。这些顺应的心智过程都是在社会心智(mind in society)中发生的。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系主任杨溟说,“人民日报的给力标题”是一种信号,今后传统媒体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媒体的词汇,这对传统媒体来说,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给读者一种新鲜感,能很好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11月12日一天,全国至少10家媒体不约而同在标题里用了“给力”。对于传统媒体更多更频繁地使用网络词汇,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朱强表示非常赞赏:“民间语汇补充、进入、修正主流的官方语言,是语言发展的常有现象,人们不需要莫名惊诧。”他举例说,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但它的《风》这部分,就是完全来自民间的土风、风谣。但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颐委婉地提醒有些媒体“不要盲目跟风”。他指出,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是约定俗成的,要让人看得明白、听得懂。“给力”这个意思的词,在传统的语言词库里,其实还是有现成的、规范的词汇可以表达。“不分场合,硬是要用网络上流行的‘给力’,并不一定就是代表贴近读者。”陈颐说,就他个人感觉,如果“给力”没用好,有的标题反而会有点不伦不类,令人费解。

五、结语

网络词语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变化促进语言变化的反映,也与网络环境本身的独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言的架构能力强,具有广泛的包容性,网络的推动和创新作用使其能够产生出更多、更丰富的词汇,并最终丰富了汉语言文化。然而,语言是活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进行新陈代谢,更新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网络词汇的出现是一种创新,促进了汉语言的发展,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运用网络语言,可以传达出比较复杂的观点、往往一些无法用具体词语表达的想法通过网络词汇则可以简明扼要地阐述。但也不能邯郸学步,生拉硬套,脱离了网络环境许多网络词汇是不合语法规范的。正确对待网络词汇,做到“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所用,促进汉语言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Verse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刘颖.语用学的新视角——语用综观与顺应[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1).

[4]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3).

[5]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涂靖.网络词汇丰富汉语言文化“很给力”[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12).

[7]网络热词“给力”登人民日报头版[J].青年记者,2010(33).

关于网络热词的英语作文

关于网络热词的英语作文 (1)如今网络流行语频频掀起风潮,热的一塌糊涂。 (2)网络热词是否该在考试作文中被考生频繁使用。 (3)你的看法。 例文: In such a networked society, people are tend to use hot words on the internet, which has been tagged with fashion and trend. These buzzwords are forme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which means that without the internet those works make no sense. But we can’t deny that they do enrich our communication words and contribute a lot in entertaining people. Internet buzzwords are extremely popular in the internet used by netizens, especially in the microblog, even in the students’ examination paper. In my point of view, internet buzzwords are undoubtedly hot and fashionable on the internet, but in the real life people are not so familiar with those words. Some people feel puzzled at those words. In other words, internet buzzwords can only make sense with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Therefore, these words are limited in certain condition and can’t be generalized for their unfamiliarity to some people. They aren’t supposed to be

网络热词现象研究

专题二网络热词现象研究 2008年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热词呈井喷状爆发,新词汇、新语录层出不穷。2008年网络流行语言以“打酱油”、“做人不能太CNN”、“俯卧撑”、“叉腰肌”、“山寨”、“什锦八宝饭”等为代表,其中表达的既有网民的讽刺,也有网民的无奈,更有网民的智慧。网络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词语本身的字面含义,它们成为网民对社会现象的某种态度和看法的代名词,赋予传统语言全新的含义,在网络热词的背后体现的是更深层的公民意识的崛兴。 一、网络热词,群体意见的另类表达 网络热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原话,比如“打酱油”、“很黄很暴力”、“做俯卧撑”;另一种是网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如“做人不要太CNN”、“猪坚强”、“范跑跑”等。 资料链接: (1)打酱油 酱油恒久远,一壶永流传 ?打酱油?的流行与?很黄很暴力?的风靡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出自电视新闻。广州一市民在就艳照门事件接受某电视台采访时说:?关我X事,我是来打酱油的。?此话一出,即红遍网络。若想表示不清楚某事,或者不想谈论某事时,都可以用?打酱油?代之。 有媒体称,这句颇搞笑的网络术语,却蕴藏着一种?新道德?,当网络舆论变身网络暴力干扰人们的现实私人空间时,我们的社会所缺少的或许正是?关我X事?的从容心态。 (2)很黄很暴力 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 此词是出自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一则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里。13岁女孩张殊凡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关了。?这句话掀起的?旋风?恐怕是央视所始料未及的。同时,它也将很X很XX这一句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3)做俯卧撑 在瓮安?6.28?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贵州官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真相。通报描述事发当日的情景,当事人李树芬准备跳河寻死时,其好友刘某正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 随着瓮安事件真相渐趋明朗,以及?房价不会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主持人博客曝光裸体做俯卧撑照片?等炒作,?俯卧撑?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俯卧撑,英文名push一uP,谁也没有想到,除了爱好运动的网友或上体育课

英汉语言学词汇对照表

英汉语言学词汇对照表 abbreviation ablative abrupt accent accusative acoustic phonetics acquisition action verb active active chart parser active knowledge active verb actor-action-goal actualization acute address adequacy adjacency pair adjective adjunct adjunction adverb adverbial idiom affective affirmative affix affixation affricate agent agentive-action verb agglutinative agreement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language Algebraic Linguistics algorithm alienable alignment allo- allomorph allophone alpha notation alphabetic writing alternation 缩写[省略语 ] 夺格 (的) 突发音 口音 /{Phonetics} 重音 受格(的) 声学语音学 习得 动作动词 主动语态 活动图句法剖析程序 主动知识 主动动词 施事 (者)-动作 -目标 实现 (化) 锐音 地址 { 信息科学 }/ 称呼(语) { 语言学 } 妥善性 邻对 形容词 附加语[ 附加修饰语 ] 加接 副词 副词词组 影响的 肯定(的;式) 词缀 加缀 塞擦音 施事 施事动作动词 胶着(性) 对谐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语言[人工智能语言 ] 代数语言学 算法[算法 ] 可分割的 对照 [多国语言文章词;词组;句子翻译的 ] 同位 - 同位语素 同位音位 alpha 标记 拼音文字 交替

网络用语说明

网络语言 开放分类:流行语生活网络网络文化网络新词 网络语言,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毕竟语言是生活中产生的,“语竞网择,适者生存”,还是让网络语言自身去接受历史和公众的检验。 目录 1 概述 2 存在现象 3 主要特点 4 主要类型 5 学科诞生 1 概述 2 存在现象 3 主要特点 4 主要类型 5 学科诞生 6 列举案例 7 现象剖析 网络语言- 概述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互联网上交流所产生的日常用语,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化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

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1] 网络语言- 存在现象 1、近年来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言不断冲击着眼球,很多语言学家深表担忧,认为现行的语言规范正在面临着“礼崩乐坏”的威胁,必须对网络语言进行立法禁止。 2、与一些正统语言专家回避甚至鄙视网络语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由键盘敲起来的“汉字+数字+符号+字母+其他”的新奇词语,却为众多网民所熟悉和喜爱。什么“晕”、“偶”、“顶”、“大虾”、“东东”、“很S”、“BF”、“GF”,在这个键盘日渐代替纸笔的时代,网友们努力寻找、制造着另一种能够表情达意、交流传播的语言肌体。 3、他们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的特质决定了必须创新自我表达的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语,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 网络语言- 主要特点 网络语言 1、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除了汉语中原有的词语外,大量的新兴字词参与其中。同时网络也演变了一些词义,或扩大或转移,或变化其情感色彩。这些词语都是新兴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生力军,若不懂得这些词语,那就成了网络中的文盲——网盲了。如“这样子”被说成“酱紫”,不说“版主”说“斑竹”;“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拜拜喽),这些大多都是与汉语的发音相似引申而来的;还有BBS、BLOG、PK(VS的升级版,即player killing)等大量的英文缩写或音译词;除此之外还有用:-)表示微笑,用*()*表示脸红等。 2、由网络人群新创或约定俗成,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寄生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Chat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专业”词汇。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eng3声松2声,意为“竭尽”),等等。 3、网络语言一直在不停的丰富和淘汰中发展着,如果留意和总结一下近几年人们在表示愤怒时常说的词语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演化路线。即从最初由港台引进的“哇噻”(尽管后来在

语用学

比喻metaphor 表达类expressives 表述句constatives 不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 不可取消性non-cancellability 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 承诺类commissives 代码模式code model 等级含意scalar implicatures 地点指示space deixis 调节性规则regulative rules 动态语用学dynamic pragmatics 断言类assertives 对方修正other-repair 二元关系dyadic relation 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 反讽/反语irony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 讽刺sarcasm 符号sign 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 符号学semiotics 负面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y 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 负向转移negative transfer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共知common knowledge 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 rules 关联/关联性relevance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 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 规定语法prescriptive grammar 规约含意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规约性conventionality 规则rule 含混ambivalence 含意implicature 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 后指用法cataphoric use 互补性complementarity 互动语用学interactive pragmatics 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 互知mutual knowledge 互指co-referential 话轮turn-taking 话语utterance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 话语指示discourse deixis 缓叙meiosis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 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会话结构conversational structure 会话修正conversational repair 会话原则conversational principle 或然性probability 记号symbol 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 交际目的communicative goal/purpose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 交际用意communicative force 交际原则communicative principle 近指proximal terms 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 旧信息old information 句法学syntax 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 可接收性acceptability 可取消性cancellability 可推导性calculability 可行性feasibility 客观环境physical situation 夸张hyperbole 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离格deviance 礼貌politeness 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y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连贯coherence 两可性ambiguity 量准则quantity maxim 临床语用学clinical pragmatics 笼统性generality 论言有所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逻辑语义学logical semantics 蒙塔古语法Montague grammar 面子face 1

2013年中国最潮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对应英译

2013年中国最潮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对应英译 1. Nouveau riche 土豪(tu hao) The tuhao originally meant a rich and powerfulperson or family in a c ertain town or area, with anegative connotation in Chinese. Nowaday s, it hasbecome a general term used by people to describethose who l ive beyond their means. 2. Big mama 大妈(da ma) The term “dama”is literally akin to“big mama”inChinese, referring to those “bargain hunting”middle-aged Chinese women who keep a tigh t gripon the family purse and an eagle eye on the goldprices in jewelr y shops. 3. My little friends and I are shocked.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The Chinese term is short for a sentence literallymeaning “My little fri ends and I are shocked.” Itsactual roots lie in an article written by a pupil. Theschool student said his little friends and he wereshocked aft er finding out where the Chinese ricedumpling (pinyin: zongzi) origin ated from. Sincethen, the sentence is extensively used to describe pe ople’s shock after discovering a new orhot fact. 4. Female man 女汉子(nü han zi) The term refers to a boyish girl or a woman withmasculin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ugust2013, one Russian beauty’s photos gained g reatpopularity online. The woman has a very pretty faceand an extre mely muscular physique. Since then,the term has become broadly use d to describewomen with masculin e features. 5. High-end 高大上(gao da shang)

网络词汇造词法分析

网络词汇造词法分析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s://www.sodocs.net/doc/df6074558.html,/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 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网络交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汇应运而生,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传媒界、文艺界、语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各专家学者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这里不想参与各种评价,只是从网络词汇的造词法角度来探讨网络语言的一些特性,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 网络语言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网络语言指一 切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形式,包括专业术语、常用词语、新词新语和表情符号。一般有两个层次:基础网语和交际网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其中的网络交际语言。由于基础网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数量也相对少一些,我们不作为讨论对象,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交际网语中所产生的新词汇。根据任学良《汉语造词法》的分类方法,现代汉语主要有五类造词法,分别为语音学造词、修辞学造词、词法学造词、句法学造词和综合法造词。 这种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网络词汇,但也有一些 网络词汇对此有所超越和突破。首先是语音学造词,这是一种利用语音模拟、变化等方式创造新词的方法。对于网络语言,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词方法。计算机的键盘设计是以字母文化为主导的,而汉字的书写以笔画为特征,这样,中国网民在输入汉字时就麻烦得多,由于五笔输入法比较难学,拼音输入就成了汉语输入的主流。 在拼音输入过程中,又由于汉字大量同音字的影响,再加上网民为追求速度,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别字现象,而这种别字由

于上下文的帮助并不影响阅读,并且有时还阴差阳错地错出一些新意。因此,这种无意而为的错误逐渐形成时尚,一些网民开始刻意追求这种错出来的妙处,于是风情万种的“别字”产生了。 网络语言由于输入法的限制和新新人类一族求新求异心理的结合,大量类似的新词汇产生了。于是乎“我”变成了“偶”,“你”变成了“泥”,“版主”变成了“斑竹、版猪、版筑”,“的”变成了“滴”……这些拟声词,多为追求调侃和生动风趣的风格故意把一些常用词语转变成他们认为比较有乐趣的同音词。有些与原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如“果酱(过奖)、竹叶(主页)、驴友(旅友)、菌男霉女(俊男美女),气死我乐(了)”等;有的则粗略表现了声音的特征,如“稀饭(喜欢)、粉(很)、素(是)、偶(我)”等。除了拟声词之外,还有不少译音式的造词。由于网络上不存在国与国的地理界限,一些常用外语(以英语为主)也进入了网民的视界。如爱老虎油(I love you)、猫(Modem)、烘焙鸡(Homepage)、瘟都死(Windows)、伊妹儿(E-mail)等。也有的将原音节缩略,以合音式的方法造词。如酱紫(这样子)、表(不要)等。此外,还有港澳等地的方言也被运用到网络语言中,也形成了不少的同音新词。以上这些都是较规范的语音造词,但网络语音造词远远不仅限于此,还有大量的以数字、字母及混合式的方法进行语音造词。 比如:数字式:1414(意思意思)、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再见了)、3166(日语的再见)字母式:GG(哥哥)、CU(see you)、IC(I see)混合式:3X(Thanks)、3Q(Thank you)、哈9(喝酒)、P9(啤酒)这些很另类的网络词汇一方面体现了网络语言词汇求精求简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表现了网络语言对汉语词汇要求扩张,将数字与字母引入汉语词汇的特点,此外与其他语言融合也是一个新的趋势。

网络热词的看法

面试热点 “‘给力’,还真的很给力,居然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10日,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上热议这一似乎难以置信的“新闻”。 1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文章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并用引题的方式总结了三条经验:改革攻坚迸发活力、政策创新激发活力和厚积薄发释放能力。“给力”用到标题上显得很贴切,也很有时代感。 如此“潮”的标题,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并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引发了强力的围观,网友们纷纷大呼“标题给力”。 “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其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框架】 视角一:网络热词为什么这么“热” 网络热词为什么会“热”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会氛围宽松自由;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角色定位日趋理性、合理,由此而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某些事件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都空前地增强;而人们的关心和参与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并有非常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就体现了很强的批判意识。 视角二:网络热词只能引导不该屏蔽 一个网络热词的出现和流行,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其背后必然有一定的主观目的,就像网友出于省时省力的目的而用3Q表示“感谢”一样。而更多的网络热词,则是在特定网络环境、时事背景下产生的,这样的网络环境和时事背景不断更新出现,也就决定了网络热词无法被完全屏蔽。换句话说,即使国家有关部门采用技术手段屏蔽了一些网络热词,但是更多更新的网络热词马上又会传遍网络,你能屏蔽得完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既然被称为“网络热词”,那么它肯定就有热度消退,逐渐变冷的时候。很多网络热词的出现,都是针对某些新闻事件产生的,当这个新闻事件受关注度减少,热度降低以后,这个由新闻事件催生出来的网络热词,也就由热变冷,最终销声匿迹了,比如曾经流行一时的“躲猫猫”。如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这一点,径直投入人力物力去搞什么屏蔽,岂不是劳民伤财,多此一举?

胡壮麟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翻译表-(1)(DOC)

胡壮麟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翻译表 1. 语言的普遍特征: 任意性arbitrariness 双层结构duality 既由声音和意义结构 多产性productivity 移位性displacement:我们能用语言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 文化传播性cultural transmission 2。语言的功能: 传达信息功能informative 人济功能:interpersonal 行事功能:Performative 表情功能:Emotive 寒暄功能:Phatic 娱乐功能recreatinal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3. 语言学linguistics:包括六个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 音位学phonology 形态学Morphology 句法学syntax 语义学semantics 语用学pragmatics 4. 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Ferdinand de saussure 提出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对之一:语言与言语language and parole ,语言之语言系统的整体,言语则只待某个个体在实际语言使用环境中说出的具体话语 5. 语法创始人:Noam Chomsky 提出概念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displacement. on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a. we can easily teach our children to learn a certain language b. we can use both 'shu' and 'tree' to describe the same thing. c. we can u se language to refer to something not present d. we can produce sentences that have never been heard befor e. 2.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language? a. interpersonal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metallingual 3.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is __ a informative b. phatic c. directive d. performative

如何看待网络热词

如何看待网络热词 第一,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份,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网络新兴词汇,比如说“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对于这些新兴词汇的出现,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好还是不好,更不能草率地评价对错,而是应该全面地、辨证地看待。 第二,我们要看到,这些新兴网络词汇的出现有其积极的一面。这些新兴词汇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群众个性化表达的一种方式。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善待这样的文化,它是网络时代的代表,网络时代的烙印,新兴词汇是网络语言简便使用的体现,丰富了多元的文化体系,活跃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人们在网上进行交流,体现了文化的创新运用,在某些领域和范围内也发挥了汉语博大精深的作用。 第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词汇的出现,并不都是好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低俗的词汇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些网络语言泛化也对汉语文化的规范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容易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误解;一些容易使人混淆含义的网络词语,也对人民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网络新兴词汇,我们应该承认其在多元文化体系和价值观背景下存在的价值,这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要注意扬长避短,发扬其有利的一面,改善其不利的一面,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将汉语文化创新并传承下来,使网络语言更加规范和发展,大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易用。 对社会上的热门事件,在网上有很多简练的热词,对于热词有什么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类之社会现象【考查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类题目,要求考生谈谈对热词的看法,这是一种要求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考查形式,因此在答案中应当包含考生对于热词的态度,能够辨证看待热词的影响,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全面阐述自己对于热词的看法。【参考要点】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随之而来的是近些年网络热词的不断产生,比如打酱油、富二代、躲猫猫这些词语只有几个字,但在词语后面却深入反应了一种社会现象。就网络热词本身而言,它是多元的:从内容来说,既有针砭时弊的,也有弘扬正气的,既可直指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细枝末节的小事;从形式来看,既有符合语言规范和发展规律的创新,也有随心所欲、兴之所至的“编造”;而在品位方面,则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种“品类”。因此,我们应当辨证地看待网络热词这一社会现象。 第一,网络热词反应了网民的智慧,丰富了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是舶来词语的灵活运用,热词在网络环境中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着,时不时引发大家的关注和会心一笑。 第二,网络热词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是社会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无论是面对生活上的压力,还是在生活中的种种遭遇,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评论,都可以通过网络热词予以宣泄,精辟的热词直抒胸臆的将情感释放。 第三,网络热词的出现,加快社会热点、新闻等的传播速度,吸引公众目光。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环境中充斥的大量新闻热点,热词的出现,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形成对政府的监督。 但我们同时要看到热词大量涌现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包括: 第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当网络热词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时,时常具有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在网络上体现出很强的批判意识,并通过网络的扩大效应,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如控制不当可能给社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 第二,热词的大量涌现可能会对传统语言文字的接受形成一定的挑战,尤其是正在学习

《英语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表

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表 Glossary and Index (备注:因教材改版,部分章节标注等内容有出入。) A abbreviation 缩写词,略语3.3.1 Abercrombie 10.3.2 ablative 夺格,离格4.1.1 abstractness 抽象性1.3.2 accent 重音(符)2.4.4;2.4.5 accuracy 正确性11.6.4 accusative 宾格4.1.1 achievement test 成绩测试11.6.3 acoustic phonetics 声学语音学1.7.1;2.1 acquisition 习得6.1.2 acronym 缩略语3.3.1 action process 动作过程12.2.3 actor 动作者4.4.2;12.2.3 addition 添加3.3.2 address form 称呼形式7.2.3 addressee 受话人1.4;9.4.1 addresser 发话人1.4;9.4.1 adjective 形容词3.1.2;4.1.1;5.5.2 adjunct 修饰成分;附加语12.2.3 adverb 副词3.1.2 affix 词缀3.2.1 affix hopping 词缀跳跃4.3.1 affixation词缀附加法7.1.4 affricate 塞擦音2.4.3;2.4.5;2.9.1 agreement 一致关系4.1.3 airstream 气流2 alliteration 头韵9.3.2;9.3.6 allomorph 词/语素变体3.2.4;4.3.1 allophone 音位变体2.8

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_李润生

[收稿日期]2003-01-08 [作者简介]李润生(1972—),男,江西星子人,江西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南昌大学文学院在职研究生,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 李润生 (江西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摘 要] 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人们的语言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网络与语言的结合带来了网络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现象主要表现为网络词汇、表情符号等几个方面。而网络词汇则是网络语言中使用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种,其造词方法主要有复合、仿拟、假借等七种造词方法。[关键词] 网络词汇;造词法 [中图分类号] TP393;H1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638(2003)02-0047-03 Probing into the Word -Building of Network Vocabulary LI Run -sheng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chang 330029,China ) [Abstract ] With the network 's appearance and develop ment ,people 's language behavior has changed in some degree .The comb i -nation of n etwork and lan guage brings the phenomenon of network language ,such as network vocabulary ,expression insignia .The word -building of net work vocabulary is used mos tly in amount and extension ,including seven main ways ,such as comp ound ,imitat -ing and availing word -building ways . [Key Words ] net work vocabulary ;word -building 无论人们愿意与否,在不经意间,网络就一天天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也随着网络的扩展在一个新的时空延伸。可以说,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网络语言研究,甚至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网络语言时,令人应接不暇的网络语言现象就早已在网络上、在生活中纷纷出现了。网络语言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网络词汇、表情符号等几种。语言学界通常把表情符号等归入副语言的范畴,把网络词汇归入语言研究的范畴。网络词汇是网络语言中使用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种,其同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关系也最为密切。 词汇是语言变革中最活跃的方面,新词汇的涌现是语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带来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各样的词汇现象,网络词汇就是由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带来的“衍生品”,并特指由于网络产生而出现或有了新发展的词汇。网民们在网上聊天和BBS 上将文字、数字、符号、英语和图片进行随意的连接,创造出大量的网络语,这些网络语主要有“非汉字符”“混合字符”和“汉字符”三种形式。这些词汇由于网络的巨大感召力,加上一些相关报刊、杂志、电视台等的大力推广,正逐渐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网络词汇的造词方法,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规范网络语词,也是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构成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一个完整的现代汉语语言系统来说,只有按照它原有的语法和词汇特点,造出来的与新事物、新环境相适应的词汇,才是最容易融入现代汉语语言体系,也是最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的词汇,网络词汇的产生同样不能违背这一条规律。它的造词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种: 一、复合造词 网络词汇常见的造词方法是复合,主要复合方法有偏正式、联合式、陈述式、补充式和动宾式五种。 (一)联合式:由两个语素并列融合而成。这类网络词汇的前后两个部分是并列的。如:登录、发送、扩展、粘贴、界面、链接、浏览、点击、查杀、跳转。 (二)偏正式:语素之间有附加修饰的关系。这一类网络词汇经常是用前一个语素来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而在整个2003年4月第24卷第2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s )Apr .2003 Vol .24No .2

对网络热词的看法议论文

对网络热词的看法议论文 文化互联网时代,网络词汇盛行。新颖的网络词汇刺激了人们的神经,缓解了紧张的工作气氛,释放了生活压力,愉悦了身心。但是也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以下是XX 整理的对网络热词的看法议论文,欢迎阅读。对网络热词的看法议论文一 当今社会,网络遍布。越来越多的人宁愿窝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当“宅男”“宅女”,整日沉浸在游戏和漫画的虚拟世界中,做着“触不可及”的梦。活在网络世界里的人们终日幻想着“高富帅”和“白富美”的从天而降,奢望着漫画主人公一样的人生,还期盼着“萌”物的降临。 “萌”,汉语里的意思是草木的芽,常用于描述植物发芽的过程,或者用于描述事物开始发生的状态。也用来比喻事物如同草木发芽一样给人生机勃勃的感受,可以谓之以萌。 而现在人们所常说的“萌”是“萌点”、“萌属性”、“萌系”、“卖萌”的意思。“萌”妹子、“萌”娃、“萌”宠什么的都叫做“萌”物。其实这些原本都是日本“御宅族”和漫画爱好者对极端喜爱的事物的形容,后来通过网络被网民们广泛运用。“萌”用来代指可爱的女生,不光是样貌可爱的女生,讨人喜欢的男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太,也可用这个词来形容。 有了这等“萌”,越来越多的“非主流”开始扮起了“萌女

郎”,主张“萌文化”。这些“非主流”的照片或嘟着嘴,或睁大眼,或戴假发,为了追求漫画里美少女的“萌”效果,更有多数照片经大规模的PS处理,从而达到所谓“萌萌哒”的效果。“萌风”侵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萌”,开始运用“萌”,开始追求“萌”。 随着“萌文化”的遍及,越来越多的“萌”商品如雨后春笋般上市,侵占了市场。随着“萌文化”的遍及,越来越多的人模仿漫画人物,戴着很“萌”的配饰,画着很“萌”的妆容,甚至连说话都尽力“萌”地嗲声嗲气……可以说,人类已经无法阻挡“萌文化”的脚步了。 如今,人们普遍认为“萌”就是幼小、可爱、娇嫩的意思,并且把扮“萌”当成最流行的一种“行为艺术”。现如今,在那些繁华的都市中,经常可以在大街上看到一些扮相粉嫩得像十几二十岁的“萌女郎”。但是,千万别被她们的外表所蒙骗了,说不准,她其实是一个三四十几的大妈。她们把这种可谓蒙蔽别人的双眼,隐藏自己真实信息的行为当成炫耀的资本,从而相互攀比,引以为傲。这般盲目地追求所谓“潮流”,可以说,人们所追求的已不是“萌文化”,而是“蒙文化”了。 社科院心理学专家说,追求“萌”这类新奇时尚,是年轻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驱使。这种现象很正常,要知道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追捧的时尚,现在的时尚过了若干年必定会被抛弃更新,成为历史。但是,汉语里“萌”的意思永远不会变,永

胡壮麟的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翻译表

胡壮麟的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翻译表 1. 语言的普遍特征: 任意性arbitrariness 双层结构duality 既由声音和意义结构 多产性productivity 移位性displacement:我们能用语言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 文化传播性cultural transmission 2。语言的功能: 传达信息功能informative 人济功能:interpersonal 行事功能:Performative 表情功能:Emotive 寒暄功能:Phatic 娱乐功能recreatinal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3. 语言学linguistics:包括六个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 音位学phonology 形态学Morphology 句法学syntax 语义学semantics 语用学pragmatics 4. 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Ferdinand de saussure 提出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对之一:语言与言语language and parole ,语言之语言系统的整体,言语则只待某个个体在实际语言使用环境中说出的具体话语 5. 语法创始人:Noam Chomsky 提出概念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displacement. on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a. we can easily teach our children to learn a certain language b. we can use both 'shu' and 'tree' to describe the same thing. c. we can u se language to refer to something not present d. we can produce sentences that have never been heard befor e. 2.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language? a. interpersonal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metallingual 3.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is __ a informative b. phatic c. directive d. performative 4.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is proposed by __

互联网热词大全

互联网热词大全 1小鲜肉 正太知道吧?美男知道吧?情窦初开知道吧?涉世不深知道吧?嗯,知道就好,再加上长相俊俏、肌肉健硕、皮肤水嫩,好了,这就是“小鲜肉”。说白了,小鲜肉就是“年龄在12-25岁之间的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没有太多的情感经验,并且长相俊俏、美丽的男生(度娘语)。” 2萌萌哒 “萌萌的”的意思,网络热词。由网络热词”么么哒“受到日本萌系文化影响演变而来,是“该吃药了”的含义,即医治“中二病”之意,后由于GIF图片而流行起来。由于语义环境差别,萌萌哒多诙谐形容自己的萌化形象,而么么哒更多的作为对他人爱称或者语气助词。现多用于各种平台。 3心塞 是“心肌梗塞”的简称,但是更代表一种情绪,心理堵得慌,难受,说不出来的痛苦,周围有不顺心的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 4逼格 原为英文bigger的中文谐音翻译,现意为装逼的格调。逼格越高,说明你处在装逼食物链的层次越高。能够凭借与低等级的人对比而获得更多优越感。意为装逼的格调。其实逼格和装逼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提供装逼的能力,但去不去装是另一个议题,当你不装逼时,逼格就不能称之为装逼。 5不造 将某些常用词组快速连读或者快速输入而成的合音,意为“不知道”。意思是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了更快捷更方便地表达某些常用词组的意思,将其以快速连读或者快速输入,就成了合音,(像台湾腔)即两个音节产生融合而变为一个音节(一般由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合并,类似古汉语中的反切)。可以说,合音字兼有原词的音和义。 6逗比 是比较逗、略显傻缺的意思,熟人这样说一般是玩笑、调侃的意思。 7承包鱼塘体 总裁体的一种,其基本句式为“我要让全世界知道,这……被你承包了。”此句式是流行于网络的一种霸道宣示主权式的恶搞话语。源自于电视剧《杉杉来了》中,饰演腹黑傲娇总裁的张翰怀抱赵丽颖,说出的一句台词:“我要让全世界知道,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 8捡肥皂 肥皂掉在地上,弯腰下去捡的时候,会受到同性背后的攻击(俗称爆菊花,呃,有点重口),现常形容兄弟间关系很铁。 9补刀 又称补兵,是魔兽争霸3术语,指的是抢最后一次攻击杀死小兵的技术。后来泛指DOTA 等多人即时对战游戏中,通过对小兵的最后一次攻击获取金钱的行为。在某些社交网络也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