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查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查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查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查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查要求(试行)的通知

中地调函〔2010〕88号

【2010-04-14 来源:地调局财务部】

各项目承担单位:

为规范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预算编制与审查工作,根据国家有关预算与财务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322号)以及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等,结合以往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实际和本专项实施特点,编制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查要求(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查要求

(试行)

为规范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预算编制与审查工作,根据国家有关预算与财务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322号)以及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等,结合以往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实际情况和本专项实施特点,对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申报预算和设计预算(以下统称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查提出如下要求:

一、项目经费是实现项目任务目标的重要保障,经费预算应按照真实、合法、经济合理的原则,以项目技术方案为基础,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和部、局相关规定与标准科学编制。

二、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预算管理要统一领导与协调,认真组织地质技术、设备、财务等相关管理部门,相互协作,与项目承担处室(项目组)共同完成项目预算编制工作。

三、项目技术方案的确立是科学编制和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前提。项目预算编制必须是在科学确定技术方案,细化各项工作量投入、人员安排等与预算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测算经费需求。

四、依照项目级次设置分为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工作项目按照特点分为甲类和乙类项目,甲类项目是指野

外工作量实施为主体的调查评价项目,乙类项目是指野外工作量相对较少以综合研究为主要手段开展完成的项目。

五、计划项目预算应以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实施年限、各项实物工作量总投入、综合研究任务、预期成果等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为前提,并通过工作项目设置与承担单位确定,将总体任务与工作量按实施年度分解落实到各个工作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六、计划项目预算编制要在简述计划项目概况,主要实物工作量总投入,工作项目设置,年度工作安排,实施条件等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测算出的计划项目总预算和各类工作项目年度预算,编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计划项目预算表》(预计-1)。

七、工作项目预算按照立项申报阶段和设计阶段,采用分阶段、逐步细化、紧密衔接、合理调整的原则进行编制。

八、立项申报阶段,甲类项目预算按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遥感、钻探、坑探、浅井、槽探、岩矿测试、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投入的工作手段逐项计算,并汇总编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按工作手段预算表》(预工-2)。如有委托业务、专用仪器设备购置、出国等费用,要单独列示并编制相应明细支出附表。

乙类项目预算按人员费、办公费、印刷费、水电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专用材料和燃料费、咨询劳务费、委托业务费、设备使用和购置费、维修费、其他相关费用等费用科目逐项计算,并汇总编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费用归集汇总预算表》(预工-1)和相关附表(预工附1-15)。

九、项目设计阶段,甲类项目预算以申报阶段编制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按工作手段预算表》(预工-2)为基础,编制全部附表(预工附1-16),同时,在分析归集有关费用编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费用归集汇总预算表》(预工-1)。

乙类项目预算如无重大调整,不必另行编制设计预算,对立项阶段预算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直接执行。

十、项目预算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组成,在项目申报书和设计书中以独立章节编写。

十一、预算编制说明是对项目支出预算的合规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实施项目存在主要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分析论证,内容应完整齐全,文字叙述与预算表要有机对应。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预算编制依据,采用的费用标准和测算依据,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需要说明的问题等。项目预算中有其他经费来源和委托业务费支出的,应予以重点说明。

十二、项目预算编制对人员费、委托业务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会议费、出国费等重点支出科目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控制。

十三、项目预算必须由接受过中国地质调查局专业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人员编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

部门负责人审核。预算编制人和审核人分别在预算表中“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处签字或盖章。

十四、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甲类项目预算中的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程手段和乙类项目预算中的外业部分预算标准的调整。

甲类项目预算中的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遥感解译、海域地质调查、岩矿实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综合研究、编写报告、出版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乙类项目预算中外业部分以外的预算标准,均不适用地区调整系数。

十五、为规范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查,甲乙两类预算应分别按《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工作手段目录(甲类)》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费用项目目录(乙类)》(详见附件3)编制。各费用项目的支出范围及编制要求见《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查细则》(附件1)。

十六、项目预算审查是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各级主管部门分别负责,依据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有关规定和制度,组织经济监审专家开展项目预算审查工作。

十七、项目预算审查应对预算编制与工作安排的相关性、经费支出安排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费用标准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全部构成内容逐项进行审查。按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审查意见书(格式)》(附件4)填写相应内容。

十八、项目预算审查,申报预算评定为通过、不通过;设计预算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十九、项目设计是项目工作实施和经费支出的主要依据,重点支出费用项目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自行调整,确需调整的应报局审批。重点支出费用项目以外的费用项目可在±10%范围内调整使用。

二十、项目执行中,要求调整项目预算的,需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要有利于项目目标任务的实现。各单位申报调整项目预算的时间一般应在每年的9月底前,10月以后局不再受理。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建设与展望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建设与展望 范宏喜 7月10日~11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2009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谈到积极探索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时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灾的科技水平,要设立专题开展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成灾模式研究。作为国土资源部在地质环境管理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环境地质调查方面的技术支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目前正以三峡库区、四川雅安和云南新平为重点,加紧推进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机制,并以此带动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针对三峡库区、四川雅安和云南新平三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候金武和三个示范基地的负责人。 监测预警基地将构成支撑全国地质灾 害气象预警预报的骨干专业监测网络 候金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从国家层面上选择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和突发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典型代表的地区,以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成果为依托,采用多种手段方法,点面结合,建立区域性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基地,不仅仅服务于当地的防灾减灾,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监测和分析研究,不断加深对灾害形成机理的认识,逐步完善预警预报判据,有效改进预警预报方法,从而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水平。通过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区域性监测预警示范基地建设,构成支撑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骨干专业监测网络,与群测群防网络、重大单体监测点、示范区、技术支持专家库等,共同构成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四川雅安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已经开展多年,目前取得了初步的示范效果;云南新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刚刚启动,此前已经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这两个示范基地的建设将与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和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以及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等密切配合,建成集监测、预警、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群测群防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三峡库区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正在规划之中,但通过长期以来的调查研究、资料积累和工程警实践,监测预警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示范区建设起点高、影响大,将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院所密切合作,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成为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的监测预警、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基地。 按照中国地质环境院技术业务发展规划(2007-2020年),在未来五年内,

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暂行标准

云南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局 投资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暂行标准 云色地勘院字[2004]10号 前言 为适应我局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规范、合理地核算局投资地质项目费用,提高局投入资金的使用效果,保证地质项目任务的完成,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2000年2月,简称“国调项目设计预算标准”下同),参考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省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预算标准,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算标准。 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局投资的地质勘查项目所需费用的预算。 本预算标准仅包括我局地质项目常用的工程手段预算标准,即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解译、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测试及其他地质工作的预算标准。 以《国调项目设计预算标准》中相应工作方法和手段的中常地质复杂程度或Ⅲ类地形等级标准确定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解译、物探等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预算标准,按Ⅳ类地形等级确定化探及物化探测网预算;以近年局投资项目的核算费用确定钻探、山地工程的预算标准,以《国调项目设计预算标准》确定岩矿测试预算标准;参考《国调项目设计预算标准》确定其他地质工作预算标准。所有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预算均不加地区系数。 二00四年三月三十日

一、地形测量 二、地质测量专项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地质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三、遥感地质解译 四、物化探 (一)物探 1、磁法 磁法测量预算标准

磁法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2、电法 激电中梯(长导线)测量预算标准 激电中梯(长导线)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激电中梯(短导线)测量预算标准 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激电测深测量预算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预算标准

目录 第一章地形测绘 0 第一节地形测量 0 一、操纵测量 0 (一)工作内容 0 (二)困难类不 0 (三)操纵测量预算标准 0 二、地形测量 (2) (一)工作内容 (2) (二)困难类不 (2) (三)地形测量预算标准 (2) 第二节制图 (2) 一、地形图编绘 (2) (一)工作内容 (2) (二)困难类不 (3) (三)地形图编绘预算标准 (3) 二、地形图数字化 (4) (一)困难类不 (4) (二)地形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4)

三、地质图数字化 (5) (一)困难类不 (5) (二)地质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5) 四、地质图计算机成图 (5) (一)困难类不 (5) (二)地质图计算机成图预算标准 (6) 第二章地质测量 (7) 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 (7) 一、工作内容 (7)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7) 三、区域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7) 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 (8) 一、工作内容 (8)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8) 三、专项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8) 四、地质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9) 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9) 一、工作内容 (9)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9)

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0) 四、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0) 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 (11) 一、工作内容 (11)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11) 三、专项水文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11) 四、专项生态环境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12) 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12) 一、工作内容 (12)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13) 三、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3) 四、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3) 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难测量 (14) 一、工作内容 (14)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14) 三、专项工程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14) 四、专项环境地质、地质灾难测量预算标准 (15) 第三章遥感地质 (16) 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 (16)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基本情况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基本情况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于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专门从事地质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全民所有制公益性事业单位。 一、总站组建、沿革及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 (一)、总站成立情况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处江西省南昌市,1981年7月在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水文观测站(第三、四分队)的基础上组建的。1982年11月地质矿产部以地劳[1982]573号文件批准设立:“江西省地质局环境水文地质总站”,属县、团级事业单位。1983年9月局(83)370号文将“江西省地质局环境水文地质总站”更名为“江西省地矿局环境地质大队”;1991年8月30日,局(1991)248号文,将“江西省地矿局环境地质大队”更名为“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并同时挂“江西省地质矿产局环境地质研究所”的牌子,单位的性质、隶属关系、驻地、经费渠道不变。至此,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沿革、发展到现在。 (二)、职工情况 总站现有职工总数219人,其中:退休职工65人,在职职工154人。 1.在职职工年龄结构:平均年龄41岁;25岁以下7人;26~35岁29人;36~45岁71人,46~55岁47人,55~60岁3人。 2.学历结构:博士1人,硕士1人,在读硕士3人,大学20人,大专29人,中专30人,高中(技校)57人,初中1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在岗职工总数的47%。 3.专业结构:全站各类专业人员98人,占全站职工人数的62.4%;其中水工环专业技术人员51人,占总站专业技术人员的54%,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48%。专业技术人员有高级职称的16人,占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20%;中级技术职称43人,占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55%;初级职称20人,占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25%。 4.野外第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及比例:全站各方面专业人员98人,野外第一线专业技术人员48人;野外第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与全站技术人员之比为49%。 二、领导班子及成员简介 总站设立党委,实行站长负责制。党委成员由肖旦红、颜春、孙健、寇颖、黄长生5人组成。颜春任站长,肖旦红任党委书记。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范

1、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2、D 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20-2002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3、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4、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5、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6、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14-2002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6、《探矿工程地质编录讲义》 编写:陈子裘山西省地矿局二一四队总工办 7、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8、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9、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 GB/T17412.1-1998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 1 ∶ 500000 ~、 1 ∶ 1000000 )( GB6390-1986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 ∶ 50000 )( GB 95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地质信息技术实验室 基于IP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野外地质调查场景流媒体管理关键技术研 究成果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二○一二年七月

基于IP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野外地质调查场景流媒体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报告 项目名称:基于IP 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野外地质调查 场景流媒体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诸云强 项目联系人:诸云强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起止时间:二O 一一年八月~二O 一二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课题基本情况 (1) 第一节课题背景 (1) 第二节目标与任务 (1) 第三节主要工作量及成果 (2) 第二章项目实施及数据源 (2) 第一节项目组织与实施 (2) 第二节数据来源 (3) 第三章工作内容与实现 (4) 第一节系统分析与功能设计 (4) 第二节系统功能实现 (5) 第四章质量监控体系与质量保证 (11) 第一节组织保证 (11) 第二节质量评述 (12) 第五章取得成果与建议 (13) 第一节主要成果 (13) 第二节问题与建议 (14) 附件 (15)

第一章课题基本情况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为满足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服务需求,基于已经建立的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及野外地质调查数据实时传输系统,进行基于IP 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野外地质调查场景流媒体管理核心技术研究,为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服务平台提供可行的实时多源(点)音视频调度、管理、存储、实时广播及历史点播流媒体发布解决方案,开 发视频管理及流媒体发布原型系统,进行野外试点应用,初步实现远程野外工作验收的多点调度管理及全网实时广播。 通过本项目课题研究,依托已有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和卫星资源网络体系,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管理及远程验收等应用场景,专家组通过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就可以观看现场工作组汇报,实时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情况,实现各野外节点视音频的调度管理及实时发布,提升野外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水平及管理能力。 目前基于双向视频会商的管理调度技术和流媒体发布已较成熟,而本课题现阶段选用的多点单边会商是利用编解码设备实现的,编解码设备在基于卫星传输的多级网络上的管理调度及流媒体发布尚无成熟技术平台支持,本课题在对现有编解码设备通信控制及传输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管理调度平台开发,选用成熟的流媒体发布技术,解决单边会商视音频在多级网络上的调度管理、实时发布及存储点播,搭建基于IP 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音视频管理及流媒体发布原型系统。 第二节目标与任务 基于已经建立的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及野外地质调查数据实时传输系统,为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服务平台提供可行的实时音视频调度、管理、存储及流媒体发布解决方案,开发基于IP 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音视频管理及流媒体发布原型系统,进行野外试点应用,初步实现远程野外工作验收的多点调度管理及网络实时发布。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 (2010年试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二〇〇九年十月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以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为基础,研究制定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以下简称2010年试用版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2010年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委托业务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摇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共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本预算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 晏鄂川教授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前言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就是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 地质灾害的分类 按发生过程的急缓程度,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渐变性灾害两类。 中国大陆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地震、火山喷发、瓦斯爆炸、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田燃烧、诱发地(矿)震、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浸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前言 地质灾害的危害 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基础设施,恶化环境;引发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增加民众心理负担。 地质灾害防治途径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刘广润院士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由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其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的遭遇两个环节形成。 一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包括作用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中的制止; 二是避免受灾对象与之遭遇,即移动受灾对象位置、改变致灾作用方向和隔绝两者遭遇通道。 前言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行政措施主要是采取行政法令和技术法规等手段,规范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避免诱发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监测预报致灾作用的变化动态,使拟建工程设施或流动性

人、物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主动避让)或将处于灾害危险区中的已有居民设施迁出危险区(被动撤离)等。工程措施则是采取建(构)筑物或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及生物植被工程等,以加固 、稳定变形地质体,调整、控制致灾地质作用,从而制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受灾对象的遭遇”(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前言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 1、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 2、为灾害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3、为政府部门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4、向全社会提供崩塌、滑坡监测信息服务。 前言 监测预警工程 人们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的运作体系称为监测预警工程,它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岗位责任人员组织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临灾紧急抢险避难行动方案的制订 (及后续执行)。监测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应贯彻以下基本原则,即:(1)监测、预警方法要土洋结合,以有效为准;(2)工作队伍要群专结合,以专带群,重大问题靠专,面上的问题靠群;(3)管理 决策要技政结合,技术上负责搞好灾情、险情判断,行政上负责工程系统运行的组织实施。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不同类型的滑坡,所采用的监测技术方法各不相同。就监测内容来说,常分为: (1)位移监测 (2)应力应变监测 (3)地下水动态监测 (4)地表水动态监测 (5)地声监测 (6)放射元素监测 (7)环境因素监测 (8)宏观现象监测等。 地面变形监测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2007年52号文)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财建【2007】52号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组织制定了《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外协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遥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本预算标准由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重磅!地调院与地质环境监测站或将经历重大变革!

重磅!地调院与地质环境监测站或将经历重大变革! 新时代两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新型关系如何建立?2018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期间,《关于加强对省级地质调查院和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指导与合作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发布,吹响了新时代中央、地方两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集团式冲锋的集结号。 1 新时代不能再各吹各的号在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后,地质工作也面临着更新更高的要求,地质工作要承担起更重的任务。对此,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孙绍骋,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在2018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上均有论述。孙绍骋高度概括了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的更新更高要求:要把牢支撑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方向,要夯实保障“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能源资源基础,要为补齐民生短板提供支撑,要全力推进“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钟自然则对新时代地质工作的任务进行了细化: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海洋地质调查重大装备建造,全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精心实施陆域清洁低碳能源五大地质科技攻坚战……新中国成立后,能在短时间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各项巨大成就,最为有效的经验就是集合全国力量,围绕既定目标进行集团式集结、发起集团式冲锋。但自国有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

理体制改革以后,集团式集结、集团式冲锋遭遇了管理体制的障碍。中央组建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主体的公益性地质队伍,各省(区、市)也先后组建了地质调查院、环境监测总站两支公益性地质队伍,并在支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两级公益性队伍各吹各的号现象仍然存在。以省级公益性队伍的重要力量——省级地调院的建设发展为例,虽然组建已十几年了,但各地对其管理仍五花八门:在行政管理上,有由国土资源厅管的,也有由各省地勘局管的;在经费支持上,有全额拨款的,也有差额拨款的;在发展路径上,有一心一意做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也有要靠从市场挣钱补贴公益性工作的;在工作重点上,有全心全意做好基础地质调查的,也有仍以找矿为主目的……这种现象的存在,显然不利于全国地质调查力量形成合力,去更好地完成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的任务!于是,2017年,中国地 质调查局党组以全力满足新时代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为目标,开始了建立新型两级公益性队伍的思考:地调局与地调院的关系应该加强还是削弱?如何建设一流的地调院?2017年7月26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上,钟自然对局院(站)关系提出了“技术交流、人才培训、信息共享、项目联系、业务指导” 新要求。2017年9月13日,钟自然主持召开“构建新型中央公益性

重磅!地调院与地质环境监测站或将经历重大变革!.docx

重磅!地院与地境站或将重大革! 新代两公益性地伍新型关系如何建立? 2018 年全国地工作会期,《关于加省地 院和地境站指与合作的若干意》的正式 布,吹响了新代中央、地方两公益性地伍集 式冲的集号。 1新代不能再各吹各的号在生文明上升到国家略后,地 工作也面着更新更高的要求,地工作要承担起更重的任。 此,国土源部党,国土源 部党成、中国地局局自然在2018 年全国地工作会上均有述。高度概括了新代予地工作的更新更高 要求:要把牢支撑服国家展大局的方向,要夯保障“两个一百年”目的能源源基,要民生短板提供支撑,要全力推“三 深一土”科技新略。自然新代地工作的任行了化:加快推 天然气水合物化程,加快推海洋地重大装建造,全力推 地球深部探重大科技目的立和施,精心施域清低碳能源五 大地科技攻??新中国成立后,能在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各 巨大成就,最有效的就是集合全国力量,既定目行集式 集、起集式冲。但自国有地勘位行属地化管

理体制改革以后,集式集、集式冲遭遇了管理体制的障碍。中央建了以中国地局主体的公益性地伍,各省(区、市) 也先后建了地院、境站两支公益性地伍,并在支撑服 区域社会展和国土源中心工作中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 的是,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两公益性伍各吹各的号象仍 然存在。以省公益性伍的重要力量——省地院的建展例, 然建已十几年了,但各地其管理仍五花八:在行政管理上, 有由国土源管的,也有由各省地 勘局管的;在支持上,有全款的,也有差款的;在展路径上,有一心一意做公益性地工作的,也有要靠 从市公益性工作的;在工作重点上,有全心全意做好基地的,也有仍以找主目的??种象的存在,然不利于全国地 力量形成合力,去更好地 完成新代予地工作的任!于是, 2017 年,中国地局党以全力足新代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目,开始了建立新型两公益性伍的思考:地局与地院的关 系加是削弱?如何建一流的地院? 2017 年 7 月 26 日,在中国地局、中国地科学院科 技新工作座会上,自然局院(站)关系提出了“技 交流、人才培、信息共享、目系、指” 新要求。 2017 年 9 月 13 日,自然主持召开“构建新型中央公益性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评审暂行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的质量,依据有关标准、要求和国土资源部成果报告评审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按本办法进行评审。 第三条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探矿工程、实验测试、测绘印制、信息技术等各类项目的成果报告。 第四条 报告评审应坚持实事求事、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五条 报告评审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及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 第六条 报告评审工作由地调局统一组织,分级实施。重点项目由地调局直接组织评审,一般项目由地区地调中心(地区项目管理办公室)或委托其它有关单位组织评审。 第七条 项目实施单位完成成果报告编写后,应按地调局统一安排向组织评审单位提出评审申请。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 第八条 申请报告评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全面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 (二)通过了野外验收; (三)形成文字报告和各类正规图件; (四)技术资料齐全。 第九条 报告评审前,项目实施单位应准备好以下资料: (一)野外验收意见书和补充工作的报告; (二)项目合同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 (三)文字报告(送审稿)及附图、附表; (四)初审意见。 第十条 组织评审单位收到成果报告评审申请后,应及时确定评审形式,评审委员会组成,并与申请评审单位商定评审时间等有关事项。申请评审单位应提前15日将被审成果报告送达评审委员会成员。 第十一条 评审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经费较少项目,人数可酌情减少,组成人员应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地调局聘任的监督审查专家不得少于总人数的50%,其中评审委员会主任必须由地调局聘任的监督审查专家担任。 第十二条 报告评审一般采用会议审查形式。审查组通过听取项目组介绍、答辩,审查各类资料,经过讨论后形成评审意见书(附件3)。 经费较少、不需答辩则可对报告作出评价的项目亦可采用函审。

中国地质调查局预算标准

目录 第一章地形测绘 (1) 第一节地形测量 (1) 一、控制测量 (1) (一)工作容 (1) (二)困难类别 (1) (三)控制测量预算标准 (1) 二、地形测量 (2) (一)工作容 (2) (二)困难类别 (2) (三)地形测量预算标准 (2) 第二节制图 (2) 一、地形图编绘 (2) (一)工作容 (2) (二)困难类别 (2) (三)地形图编绘预算标准 (3) 二、地形图数字化 (3) (一)困难类别 (3) (二)地形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4) 三、地质图数字化 (4) (一)困难类别 (4) (二)地质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4) 四、地质图计算机成图 (4) (一)困难类别 (4) (二)地质图计算机成图预算标准 (5) 第二章地质测量 (6) 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 (6) 一、工作容 (6)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6) 三、区域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6) 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 (6) 一、工作容 (6)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6) 三、专项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7) 四、地质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7) 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7) 一、工作容 (7)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7) 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8) 四、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8) 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 (8) 一、工作容 (8)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8) 三、专项水文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9)

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9) 一、工作容 (9)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9) 三、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0) 四、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0) 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 (10) 一、工作容 (10)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10) 三、专项工程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10) 四、专项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预算标准 (11) 第三章遥感地质 (12) 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 (12) 一、工作容 (12) 二、航空摄影类区划分 (12) 三、航空遥感彩色摄影预算标准 (12) 第二节遥感地质解译 (13) 一、工作容 (13) 二、航(卫)片可解程度分类 (13) 三、遥感地质解译预算标准 (13) 第四章物化探 (14) 第一节地形等级划分 (14) 一、物化探工作确定地形等级的界限: (14) 二、地形要素划分标准及分值表 (14) 三、地形等级确定表 (14) 第二节物探 (14) 一、磁法 (14) (一)工作容 (14) (二)磁法测量预算标准 (15) (三)磁法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5) 二、重力 (15) (一)工作容 (15) (二)区域重力测量预算标准 (15) (三)重力测量预算标准 (15) (四)重力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6) 三、电法 (16) (一)工作容 (16) (二)激电中梯(长导线)测量预算标准 (16) (三)激电中梯(长导线)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6) (四)激电中梯(短导线)测量预算标准 (16) (五)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7) (六)激电测深测量预算标准 (17) (七)视电阻率中梯测量预算标准 (17) (八)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7) (九)视电阻率垂向电测深测量预算标准 (17)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6-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试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6年7月 目次 前言 (1)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3) 4.1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3) 4.2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3) 5 矿区地质观察点、地质剖面、探矿工程代号、编号及编录工作用品 (5) 5.1 矿区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5) 5.2 地质点与剖面编号 (5) 5.3 勘探线编号 (5) 5.4 工程编号 (5) 5.5 地质编录工作用品 (6) 6 矿区实测地质剖面 (8) 6.1 实测剖面 (8) 6.2 实测勘探线剖面 (14) 7 地质填图 (15) 7.1 目的任务 (15) 7.2 准备工作 (15) 7.3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16) 7.4 野外资料整理 (18) 7.5 地质填图应提交的资料 (19) 8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 (19) 8.1 准备工作 (19) 8.2 原始地质编录 (19) 8.3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22) 9 探井原始地质编录 (23) 9.1 园井 (23) 9.2 浅井 (24) 9.3 探井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27) 10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 (27) 10.1 准备工作 (27) 10.2 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27) 10.3 坑道文字记录 (33)

10.4 编录资料整理 (33) 10.5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34) 10.6 老硐地质编录 (34) 11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35) 11.1 准备工作 (35) 11.2 钻孔地质编录 (35) 11.3 钻孔资料整理 (39) 11.4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40) 12 地球化学测量 (41) 12.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41) 12.2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46) 13 采样及编录 (47) 13.1 采样 (47) 13.2 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48) 13.3 化学分析样采样 (49) 13.4 可选性试验样采样 (54) 13.5 矿石体重样 (54) 13.6 采样应提交的资料 (56) 1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环境地质调查 (56) 14.1 简易水文地质测量 (56) 14.2 钻孔简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57) 14.3 坑道简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58) 14.4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 (59) 15 地质勘查工程测量 (59) 15.1 一般规定 (59) 15.2 剖面测量 (61) 15.3 勘探坑道测量 (62) 15.4 勘探工程定测 (62) 15.5 工程测量应提交的资料 (62) 附录A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图件的图式及内容(规范性附录) (64) 图A.1 实测剖面图 (64) 图A.2 综合柱状图 (65) 图A.3 探槽素描图 (66) 图A.4 园井地质记录表(附素描图) (67)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二〇〇六年九月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组织制定了《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外协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遥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本预算标准由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审查暂行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设计预算审查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管理,提高国家专项资金使用效果和项目设计预算的合理性,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的审查。 第三条项目设计预算审查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按照规范和规定,如实审查核实项目费用;坚持量(设计工作量)、价(预算标准)、费(单项费用)和设计技术方案同审;充分协商,解决好技术、经济以及被审单位的协调关系。 第四条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有资格的经济监审专家开展项目设计预算审查工作。项目设计预算审查与项目设计技术审查同时进行。审查时,经济监审专家人数不少于2人。 第五条接受审查的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提供以下送审材料: 1、项目实施单位编制的项目设计书; 2、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设计书的初审意见书; 3、其他应送审的材料。 第六条经济监审专家应按下列依据进行项目设计预算审查: 1、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 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 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 4、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其他管理规定和制度。 第七条项目设计预算审查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 1、检查送审材料是否齐备; 2、是否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项目任务书要求,编制项目设计总预算和年度预算; 3、项目设计预算是否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 4、项目设计预算中计算的量化指标是否与设计技术方案相符,项目设计预算与项目的工作任务及工作量是否平衡一致; 5、编制项目设计预算所采用的预算标准是否合理、正确; 6、复核项目设计预算表各项计算是否准确无误; 7、确定审查结果,编写并签署审查意见,填制《项目设计预算审查调整表》。 第八条项目设计预算审查的方法,主要采用经济类比法或逐项审查法。 经济类比法是将要审查的项目设计预算与已有、相类似的预、决算进行经济类比,从而确认项目设计预算是否合理。 逐项审查法是将项目设计预算进行全过程、全部构成内容逐项核对、审查,从而确认项目设计预算是否合理。 第九条审查项目设计预算的经济监审专家要切实履行职责,客观、公正、负责地对项目设计预算进行审查;要指导项目设计预算编制单位做好项目设计预算的修改和调整工作,完善项目设计和项目设计预算的编制工作;要严格审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文档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第一条为做好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提高地质调查工作质量,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任务书或设计中明确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工作项目均应进行野外验收。 第三条野外验收工作原则上由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单位参加,也可委托有关部门或承担单位组织。 第四条承担单位应在野外工作结束前30天,向组织验收单位提出项目野外验收申请(格式见附件1)。 第五条野外验收应具备下述条件 (一)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和主要测试工作量; (二)原始资料齐全、准确; (三)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已经整理,并编目造册; (四)承担单位已对主要实物工作量进行了检查或内部验收; (五)编写了项目野外工作总结。 第六条组织验收单位应在收到野外验收申请表后10个工作日内确定野外验收时间、地点和专家组成员,并回复承担单位。 第七条由组织验收单位聘请野外验收专家,确定验收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验收组应由3—7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一般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验收专家实行回避制。 第八条提供野外验收的资料 (一)项目各年度任务书、设计书与审批意见书、工作量调整批复意见等。 (二)野外调查原始资料: 1.野外原始图件; 2.野外记录本、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相册、表格等; 3.各类工程原始编录资料; —1—

4.样品鉴定、分析、测试送样单和分析测试报告; 5.典型实物标本、重要钻孔岩(矿)芯; 6.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和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成果资料; 7.野外调查原始数据库数据。采用数字方法技术的项目,还应有一套纸介质原始资料提供验收,特别是实际材料图和同比例尺全要素地质图。 (三)质量检查记录与质量检查报告。 (四)野外工作总结。 第九条野外工作总结的内容应包括: 1.项目任务书规定的总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各年度设计批准的实物工作量及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表(格式见附件2),工作量调整情况说明; 3.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技术路线是否按设计书执行,以及执行情况; 4.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5.质量管理情况; 6.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地质成果; 7.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十条验收过程包括对原始资料室内检查和野外实地抽查,检查和抽查内容应覆盖主要工作手段。原始资料室内检查比例不低于全部资料的5%;山地工程抽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野外实物工作量的20%;面积性工作至少检查3条路线。 第十一条野外验收程序及要求 1.组织验收单位介绍项目基本情况、验收日程安排、验收专家组组成、验收内容和验收依据。 2.听取项目承担单位的野外工作汇报、专家质询、项目组答疑等。 3.室内检查重点是:实物工作量及目标任务是否完成;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准确,整理是否及时;综合资料是否与原始资料相吻合;仪器设备、方法技术、工作精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对主要的实物工作量应根据原始编录资料进行查对、核实和确认。 —2—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09[精品文档]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〇〇九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地形测绘 (1) 第一节地形测量 (1) 第二节制图 (2) 第二章地质测量 (6) 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 (6) 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 (7) 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8) 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 (9) 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10) 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 11 第三章遥感地质 (12) 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 (12) 第二节遥感地质解译 (13) 第四章物化探 (13) 第一节地形等级划分 (14) 第二节物探 (15) 第三节化探 (25) 第四节物化探测网与剖面布设 (27) 第五节航空物探 (28) 第五章钻探 (30) 第一节矿产地质钻探 (30) 第二节水文地质钻探 (32) 第三节地热钻探 (34) 第四节工程地质钻探 (35) 第五节原位测试................ 35 第六章山地工程 (39) 第一节坑探 (39) 第二节浅井 (40) 第三节槽探 (41) 第七章岩矿试验 (42) 第一节岩矿分析 (42) 第二节化探分析 (44) 第三节土壤分析 (47) 第四节水质分析 (48) 第五节光谱半定量分析 (50) 第六节非金属矿物性测试 (50) 第七节煤质分析 (52) 第八节岩矿鉴定与试验 (53) 第九节选冶试验 (56) 第八章其他地质工作 (58) 第九章工地建筑 (59) 第十章地区调整系数 (59) 第十一章地质调查综合研究 (60)

第一章地形测绘 第一节地形测量 一、控制测量 (一)工作内容 踏勘、选点、埋石、造标、量距、观测、计算、资料整理等全部工作。 (二)困难类别 困难 类别 特征说明 Ⅰ1.平地或比高在100m以内的丘陵区,地貌基本完整 2.地物较少的地区,建筑物20%以内,行人车辆较少的城镇工厂区 3.通视条件好 4.交通比较方便 Ⅱ1.比高在100m~200m之间,有少量冲沟雨裂,挖掘开采区 2.人工建筑物较多的地区,建筑物在30%以内,行人车辆较多的城镇工矿区 3.20%面积有高杆作物、林地 4.通行有困难的水网、沼泽、梯田区 Ⅲ1.海拔1500m~2000m之间,比高在200m~300m之间,梯田密集无规则,地貌较复杂 2.农村居民地密集地区,人工建筑物较多、较乱的工矿区,一般等待可持续作业的城镇工矿区 3.蒿草、高杆作物大面积连片、林木覆盖面积在40%以内 4.测区内存在车辆难以通行的水网、沼泽、沙漠地区 Ⅳ1.海拔2000m~2500m以内,比高在300m~400m之间,挖掘开采区、冲沟雨 裂密集区、地貌破碎的山区 2.中等发达城镇,行人车辆来往频繁,街巷深窄,影响正常作业的城市工矿 区 3.蒿草、高杆作物、森林覆盖面积在60%以内 4.测区内车辆不能到达,通行完全靠步行的地区 Ⅴ 1.海拔2500m以上,比高在400m以上,地貌特别破碎的高山区、冲沟雨裂 特别密集的地区、特别复杂的石林、石峰地区等 2.发达城市区,管线纵横交错,行人车辆密度高,严重影响正常作业的城市 工矿区 3.通视极困难,灌木林、高杆作物、森林覆盖面积在60%以上 4.交通特别困难的悬崖陡壁,石林、石山较多地区,密集的带刺灌木林、多 层植被密集区,极难通行的喀斯特区 注:困难特征符合其中一条的,即可执行相应类别。 (三)控制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 测量方法技术条件 计量 单位 困难类别 ⅠⅡⅢⅣⅤ 导线测量 一级导线km 1291 1453 1652 1933 2320 二级导线km 907 1016 1157 1352 1624 水准测量 二等km 1010 1135 1291 1510 1813 三等km 506 568 647 755 910 四等km 255 285 324 379 454 图根km 128 144 162 191 228 GPS C级网km 3249 3949 4737 6159 7617 D级网km 2799 3356 4027 4834 6283 E级网km 2264 2716 3260 3912 5086 注:本标准用于不以测图为目的的控制测量。当工程远景需要明确控制面积大于测 图正常布网的,测图范围以外的控制工作量可按本标准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