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五年制《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五年制《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五年制《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五年制《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0-06-09 10:33

《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护理学适用层次:五年制高职

开课学期:第 8 学期总学时:30学时课程类别:眼耳鼻喉口腔科

护理学

编写人员:常君菊审核人员:编审日期:

一、课程说明

1. 本课程的性质

五官科护理学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护理规律的学科。属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本学科从护理学角度观察眼、耳鼻咽喉、口腔等器官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提出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探讨用护理学的技术方法,协同医

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工作,促使其从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

2. 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教学目的及任务:学习和从事五官科护理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注意全身与局部关系,了解药物史、家族史和环境因素,了解和掌握五官科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和规律,将所学知识融

会贯通,才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3. 本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期课程:基础医学课程

后续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及临床实践

4. 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教学内容理论时数实践时数总时数第一章眼的应用解剖生理202

第二章眼科护理概述044

第三章常见眼科病人护理10010第四章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生理202

第五章耳鼻咽喉科护理概述022第六章常见耳鼻咽喉科病人的护理404第七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202第八章口腔科护理概述022第九章口腔内科临床护理202第十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护理00自学第十一章口腔修复及正畸科护理0

自学

总计22 8 30 5. 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1] 马惠平.《五官科护理》.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

[2] 劳樟森. 《五官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年1月.

[3] 陈燕燕.《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6年2月.

6. 考核模式

考试方法:理论闭卷与实验技能。

成绩评定:作业、考勤占20%;实验实训占20%;期末考试占60%。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眼的应用解剖生理

【教学要求】

掌握眼球的各组成部分。

熟悉眼球各组成部分的生理特点及熟悉眼附属器官的解剖。

了解眼附属器官的生理特点。

【本章重点】

眼球的应用解剖

【本章难点】

视路

【教学内容】

第一节眼球

第二节视路

第三节眼的附属器

第二章眼科护理概述(实验)

第三章常见眼科病人的护理

【教学要求】

掌握沙眼及角膜炎的病因、症状与体征、并发症、防治知识;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的分期、症状与体征、护理措施;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与体征、护理措施,防治知识;眼化学伤的护理措施,急救原则。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护理措施。

熟悉白內障的分类;眼化学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症状与体征。

了解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症状与体征;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规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及分类;屈光不正的发病机理及分类;眼外伤的分类。

【本章重点】

细菌性及病毒性角膜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眼外伤病人的护理

【本章难点】

细菌性及病毒性角膜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教学内容】

第一节眼睑及泪器病人的护理(自学)

第二节结膜及角膜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白內障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青光眼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葡萄膜、视网膜疾病病人的护理(自学)

第六节屈光不正、斜视及弱视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眼外伤病人的护理

第四章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教学要求】

掌握鼻腔的结构、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鼻血液供应特点,鼻的生理功能;掌握咽颊的概念、

咽的淋巴组织;掌握喉软骨支架名称。掌握中耳的抅成,比邻关系,鼓膜标志,鼓室内容物。

熟悉咽的构成及咽的应用解剖生理;熟悉喉腔的分区。熟悉咽鼓管组织学结构,外耳道特点。

了解外鼻的构成、各部名称、鼻窦的各鼻道开口。了解咽的筋膜间隙。了解喉肌的名称、作用。了解内耳组织学结构、熟悉声音的传播途径。

【本章重点】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

【本章难点】

耳、喉的应用解剖

【教学内容】

第一节鼻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二节咽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三节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四节气管、支气管及食管的解剖生理(自学)

第五节耳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五章耳鼻咽喉科护理概述(实验)

第六章常见耳鼻咽喉科病人的护理

【教学要求】

掌握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因与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掌握急慢性扁桃体炎的症状与体征、并发症;掌握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分度、护理措施。

熟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理分型及各型特点。熟悉鼻炎、鼻窦炎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熟悉慢性鼻窦炎、鼻出血、慢性鼻炎症状和体征、护理措施。

了解鼻出血的病因。

【本章重点】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鼻炎;鼻出血;急性喉炎;喉阻塞

【本章难点】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出血;急性喉炎;喉阻塞

【教学内容】

第一节鼻科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咽科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喉科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耳科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异物病人的护理(自学)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

【教学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主要解剖标志掌握牙齿与牙周组织的结构、牙齿的命名及书写。

熟悉颌面部应用解剖与生理。

了解颌骨的构成,主要标志、肌肉、血管、神经,涎腺的名称与临床意义。

【本章重点】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牙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本章难点】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口腔颌面部血管及神经解剖生理

第二节牙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三节颌面部软组织应用解剖

第八章口腔科护理概述(实验)

第九章口腔内科临床护理

【教学要求】

掌握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护理措施。

了解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了解牙髓病、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应急治疗措施。【本章重点】

龋病;牙髓病;牙周病

【本章难点】

龋病;牙髓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口腔内科常用小器械的准备和消毒(自学)

第二节龋病、牙髓病及牙周病的临床护理

第三节口腔粘膜病及老年口腔护理(自学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目标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标要求: 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要;分类。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7、肘关节脱位:分类;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 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 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 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儿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企业诊断-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精品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课程编号: 14037401 学分: 7.5 总学时:103 学时 大纲执笔人:戚秀卿、宋浩明、刘琦大纲审核人:戚秀卿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二、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三、课程基本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问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楚、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问诊 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熟悉特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医中药学基础 英文名称: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herbology 课程号(代码):50506225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42 学分:2.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为主线,通过本课程学习,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气血津液及的脏腑含义及内容,熟悉各脏腑及气血津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容及各种致病邪气的特点。 2.熟悉辨证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药学的性能的含义以及包含内容;掌握药物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4.记忆各节掌握中药的功效及部分药物的主治病证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上篇中医学基础 教学内容 1.绪论 1.1中医药发展简史。 1.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2.1整体观念。 1.2.2辨证论治

1.3.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2.阴阳五行 2.1阴阳学说 2.1.1阴阳的基本含义 2.1.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2五行学说 2.2.1五行的基本含义 2.2.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气血津液 3.1气的含义及分类、运行及生理功能 3.2血的含义、生成与运行及生理功能 3.3津液的含义、生成与输布排泄及生理功能 3.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脏腑经络 4.1五脏 4.1.1心的生理功能 4.1.2肺的生理功能 4.1.3脾的生理功能 4.1.4肝的生理功能 4.1.5肾的生理功能 4.2六腑 4.2.1胆的生理功能 4.2.2胃的生理功能 4.2.3小肠的生理功能 4.2.4大肠的生理功能 4.2.5膀胱的生理功能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教学计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七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研究制定。授课对象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毕业后主要从事预防医疗工作的学生。 【教学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 基础特点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临床特点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自学内容】 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 儿童体检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熟悉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四、了解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包括: (1)体重:详细讲解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体重增长规律、3条体重计算公式。 (2)身高:详细讲解出生身长、2岁前后身长增长规律、2~12岁身长计算公式、上部量与下部量的 意义及年龄特点。 (3)前囟、头围、胸围、上臂围:详细讲解测量方法与年龄特点、临床意义。 (4)骨骼:详细讲解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规律与年龄特点,1~9岁腕部骨化中心估算。 (5)牙齿:详细讲解出牙时间及顺序、2岁以内乳牙数目估算。 四、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五、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六、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自学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智能发育、体格发育检查方法。 【见习内容】 看录像、示教及实践,内容为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的测量方法。

外科学:外科学教学大纲(五版).doc

外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医学英语班)专业使用> 山东大学医学院 二○○二年五月

前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本大纲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医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学习其他临床学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五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修订而成。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近几年外科的新进展,本大纲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营养的新进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肿瘤的多基因学说等。对于内容重复和可以自学的予以压缩,如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只要求讲解临床应用。对某些重要内容,增加了学时,我国小儿外科发展迅速,本大纲内有关先天性畸形如颅脑和脊髓畸形、胃肠道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畸形集中讲授增加了学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外科的教学必须及时吸取国内外医学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教师在完成本大纲基本要求前提下,可适量增加外科学的新成就、新的发展方向。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以便拓展现代医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外科学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恰当的选择典型病例,结合教师的临床经验,配合理论讲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课堂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本大纲新增加了《示教》内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将典型的病理标本和有诊断意义的X片、CT及MRI片等影像进行示教,重要的解剖关系和标准的手术要用挂图、投影片、幻灯片、录相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本大纲为五年制医学专业(包括医学英语班)的外科教学而制定。口腔医学可参考应用。 本大纲总学时按218学时计算,其中手术学54学时。见习48小时,授课116学时。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37401 学分:7.5 总学时:103 学时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咨询诊和体格检查的差不多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把握诊断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课程差不多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咨询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咨询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把握专门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把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专门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把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按照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晰、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把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相伴症状、鉴不诊断及咨询诊要点。把握询咨询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相伴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咨询诊

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咨询诊的重要性。熟悉专门情形的咨询诊技巧。 (三)体格检查 把握视、触、叩、听、嗅诊的差不多检查方法。 把握一样检查各项内容的正常状态和专门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习头、颈部各器官的检查方法与顺序,认识正常状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 学习视、触、叩、听四种差不多检查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正确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廓和肺部体检的差不多内容,识不肺部正常体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其产生气制、临床意义。 了解乳腺的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专门改变。 了解呼吸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呼吸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学习心脏的检查方法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专门搏动、震颤、心脏浊音界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把握S1、S2的产生气制、听诊特点及鉴不要点。把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的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把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气制、听诊要点、鉴不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把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气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的区不。 熟悉脉搏、血压、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循环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循环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把握腹部视、触(重点为肝、脾、胆囊、肾触诊)、叩、听诊检查方法。把握压痛、反跳痛、腹部肿块、腹水(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振水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腹部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腹部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IATRICS》Course Syllabu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32学时) 周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学分:4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公办/仁济)临床医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1)使学生掌握儿科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及喂养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和多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要求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符合我国儿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3)通过教师授课、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观察识别、思维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4)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教学使用,预防、麻醉、眼视光、妇产、口腔、检验和放射专业等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独立于其它课程,同时部分章节内容与《内科学》病名相同,但是侧重于阐述该疾病在儿科的特殊情况。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及配套教材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百分制,成绩由实验成绩(20%)与卷面成绩(80)合成,60分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儿科病史采集、体检 腹泻病、液体疗法 肺炎 先心 肾炎、肾病 贫血 颅内感染 出疹性疾病(门诊)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一般介绍儿科学的特点、范围和任务。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三、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等。 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 牙齿:萌牙时间、顺序 (二)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一般介绍体格生长评价。 第三章儿童保健(自学)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重点讲解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二)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三节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不同性质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二)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三)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不同性质不同程度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二)一般介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一般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一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预防、公管专业) 前言 本大纲为医学系本科生《外科学》教学指导性的纲要。教学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是理论课必讲授重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熟悉内容是教师重点选择部分章节讲授范围,在学生考试范围内;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可选择性简要讲授,在考试题中占极少比例。除《外科学》外教师可概要地讲授有关章节最新进展,但不在考试之列。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㈠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及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㈡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二、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发展方向。重点讲如何学习外科。第二章无菌术 一、目的和要求 ㈠树立无菌观点。 ㈡掌握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㈢掌握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律。 ㈣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㈤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㈠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目的和要求 ㈠掌握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㈡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㈢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 ㈠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缺水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低血钾和高血钾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㈡各型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㈢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 第四章外科感染 一、目的和要求 ㈠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㈡掌握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脓肿、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的诊治方法。

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得与任务: 临床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诊断思维得一门临床学科。就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得一门必修课,就是临床各学科得基础课,也就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得桥梁。本课程得任务就是讲解问诊与体格检查得基本内容与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得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得结论——临床诊断。 二、课程基本要求: 在深入领会各个症状得病因与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独立进行全面系统得问诊,深入理解患者得主诉与病史。能用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得内在联系与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得图像分析。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得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一)问诊 掌握问诊得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得重要性。熟悉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得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得方法,通过分析症状得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 (二)体格检查 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得基本检查方法。 2、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得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得临床意义。 3、掌握头、颈部各器官得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 检查。 4、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与肺部得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得检查结果。 掌握胸部得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乳腺得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5、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得临床意义。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得检查 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S1、S2得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得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包摩擦音得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得区别。掌握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得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熟悉脉搏、血管杂音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学习询问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6、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胆、脾触诊)。 掌握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7、熟悉肛门、直肠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 8、掌握脊柱、四肢、膝关节得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得临床意义。 9、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得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掌握神经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言 【开设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21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7种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采用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中药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式】

第一章儿科学基本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前言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 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 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 第三章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 第四章临证概要 (6) 第一节诊法概要 (6) 第二节辩证概要 (6) 第三节治疗概要 (6) 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 第一章肺系病证 (6) 第一节感冒 (6) 第三节咳嗽 (7) 第四节肺炎喘嗽 (7)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 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外科学 属性:必修课 类型:专业课 适合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 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 《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 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与要求】 (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 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 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 (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掌握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 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

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 【了解】问诊是采集病史的主要手段,是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熟悉】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掌握】发热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和临床意义。 【熟悉】发热的常见原因。 【了解】发热的机理。 【自学】发热的问诊要点。 二、皮肤黏膜出血 【掌握】紫癜的概念、常见原因、。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总学时数: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课程性质、目的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办法。儿科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儿科学的教学口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为以后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八版《儿科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对《儿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均做了相应的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 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病例图片或动画模式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上适当介绍国内外儿科领域的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讲授结束后留相应的思考题。实习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 六、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成绩: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课间见习成绩:见习报告及见习病历。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目标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3、了解:我国儿科学的范圉、任务及发展。 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包括解剖、机能、病理、免疫、心理、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第二章生长发育 目标要求: 1、掌握:体重、身高、头围、胸圉、上臂围、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异常情况的意义。 2、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教学内容: 1、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 体重:出生体重,体重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身高(长):出生身长,身长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头围:岀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胸圉:出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上臂圉: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3、系统的生长发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