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全业务大颗粒专网解决方案

基于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全业务大颗粒专网解决方案

基于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全业务大颗粒专网解决方案
基于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全业务大颗粒专网解决方案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用解决方案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用解决方案

目录 前言 (3) 应用解决方案 (4) 数字化变电站S OLUTION (4) 电力信息采集S OLUTION (5)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S OLU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高速公路通信系统S OLUTION.. (9) 智能轨道监控系统S OLUTION (10)

前言 早期的工业网络,大部分注重的是工业交换机的电气、物理、结构等特性。现在的工业网络,除了对以往硬件条件的规范外,随着其向智能、灵活、高效的方向发展,对网管、环网切换、冗余、QoS、路由等软件特性也越来越看重。 上海数据通信有限公司所推出的系列工业交换机产品,不仅在产品元器件、原材料的选择上严格遵照工业级标准,而且在软件功能的丰富性、完善性上面确立了诸多优势。 公司成立于1994年,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商用及军用路由交换机等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产品涵盖接入、汇聚、核心全系列路由器和交换机、工业/电力EPON、无线AP 及AC控制等领域,主要应用在金融、政府、军队、运营商等行业。依托公司在数据通信产品方面多年的开发经验,我司的工业交换机产品系列传承了丰富的技术积累,主要体现在功能完善、稳定,网络管理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自动检测二层环路拓扑、环网切换等功能。 作为一个在通信领域耕耘数十年、以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见长的通信公司,我们根据工业领域的应用特征,针对一系列用户所关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攻关,如环网切换时间确保小于50ms、有效的组播转发、广播风暴的抑制、准确的流量控制、长时间的工作在宽温范围、防电磁干扰、防尘防震等等。 工业交换机在电力、交通、能源等工业领域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不断延伸产品研发和应用,努力向技术深度、应用广度两个方面发展。

IXIA电信级以太网(Carrier Ethernet)

IXIA电信级以太网(Carrier Ethernet) 泰尔网 2014-06-09 14:06:56 来源 [电信网技术] 作者杨中贤 摘要 电信级以太网(Carrier Etherent)技术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追捧。本文站在测试的角度,从业务等级测试(MEF9,MEF14),网络基础架构测试(MPLS,VPLS,PWE3,PBB/PBT)和服务管理测试(Ethernet OAM/CFM)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美国IXIA公司在这方面的最新进展,并结合实例分析IXIA测试方案的领先性。 1 引言 近一年来,全球电信级交换机和路由器市场持续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企业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据Infonetics Research公司的最新分析估计,市场对电信级以太网路由器和交换机(CERS,Carrier Ethernet Routers and Switches)的需求每季度都以两位数的数字增长,预计到2009年达到79亿美元。所以对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测试需求也显得非常迫切。 IXIA作为全球领先的IP性能测试方案提供商,一直跟踪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了非常完善和领先的Carrier Ethernet测试方案,以满足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对Carrier Ethernet技术的测试需求。本文从Carrier Ethernet测试需要和覆盖面的角度考虑,全面介绍IXIA在这方面的进展,希望对各位读者了解Carrier Ethernet测试技术有所帮助。 IXIA的Carrier Ethernet测试可以分为三部分:业务等级测试(Service Level Testing),基础网络架构测试(Underlying Network Infrastructure Testing)和以太网管理服务测试(Ethernet Management Service Testing)。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IXIA目前最为完整的电信级以太网路由器和交换机(CERS)和Carrier Ethernet业务测试方案。 2 业务等级测试(Service Level Testing) 2.1 MEF最新测试规范 根据MEF(https://www.sodocs.net/doc/e117129142.html,)最新的测试规范主要有三个。 (1)MEF9。该规范主要定义了在UNI接口上支持以太网业务的能力(以太网业务相关的定义在MEF6),提供基本的E-Line和E-LAN业务的相关功能测试。 (2)MEF14。该规范主要定义了流量管理方面的测试内容(流量管理的相关定义在MEF10),提供承载在EVC之上的流量性能测试规范。实际上,对于基于队列的流量管理,流量整形等QoS相关的测试,MEF14测试套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3)MEF18。该规范是目前最新的测试规范,主要定义了以太网上承载电路仿真业务的一致性测试内容。以太网上承载电路仿真业务的相关定义在MEF8。 图1,图2是在MEF6规范里定义的业务类型;图3是在MEF10规范中定义的带宽分类,详细解释,可以参考MEF的官方网站。

目前以太网接入方式主要方式

目前以太网接入方式主要有3种:固定IP,DHCP,PPPOE,而PPPOE+VLAN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宽带接入方式。 1、宽带接入网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宽带接入网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管理 掌握用户的信息,在用户进行通信时对用户进行认证、授权,使合法用户方便快捷地接入网中,杜绝非法用户接入,防止非法用户占用网络资源。 (2)安全管理 合法用户在通信时要保障其数据的安全性,隔离带有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包,对于主要的网络设备防止其受到攻击而造成网络瘫痪。由于用户终端是以普通网卡与网络设备相连,在通信时会发送一些广播地址的帧(如ARP,DHCP消息等),而这些消息会携带用户的个人信息(如用户的MAC地址),如不隔离这些消息让其他用户接收到,容易发生MAC/IP地址的仿冒,影响合法用户上网。对于运营商来说,保护其系统设备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攻击是十分重要的。 (3)业务管理 需要为保证QoS提供一定的手段。为了保证业务的QoS,网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为用户提供一定的带宽控制能力,例如保证用户的最低接入速率,限制用户的最高接入速率等。 (4)计费管理 接入网要能够对用户进行灵活的计费,根据用户类别、使用时长、用户流量等数据进行计费。 2、固定IP,DHCP,PPPOE 3种宽带接入方式的比较 2.1用户管理和开销方面 固定IP方式:对IP地址管理不易,用户恶意更改或者尝试自行设置自己的IP地址,都会造成管理上的麻烦,增加运营商的额外开销。 DHCP方式:一方面DHCP存在较多的广播开销,对于用户量较多的城域网会造成网络运行效率下降和配置困难;另一方面,仍然无法解决用户自行配置IP地址的问题。

PBB_PBB_TE技术在电信级城域以太网中的应用

陈 兵 (上海市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上海200081) 摘要PBB/PBB-TE 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的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本文回顾了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PBB/PBT-TE 技术,并结合上海市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电信级城域以太网的发展和规划,论述了PBB/PBB-TE 技术在电信级城域以太网中的应用。关键词PBT PBB-TE CE M EF 城域网 隧道技术 PBB/PBB-TE 技术 在电信级城域以太网中的应用 1概述 电信运营商化了近十年的时间来规划下一代网 络(NGN ),目标是在一个网络上同时提供基于分组和基于电路的业务,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念是利用IP 作为实现这些新业务的基础,并由它来完成电路业务和分组业务的转换,例如用IP 来承载视频和语音(VoIP )。 然而,现在就认定IP 路由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在传输汇聚层或许还为时过早。虽然IP/MPLS 已经大规模的部署,特别是在运营商的骨干网和核心网,但是,近两年以太网迅速崛起,成为了一个相当具有竞争力的备选技术。 统计显示,网络中95%以上的数据业务起源于或终结于以太网,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数据量将随着视频等新业务的发展而迅速攀升,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为什么不把以太网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潜在的汇聚解决方案呢?由于以太网的可扩展性,普遍性 和对IP 业务的良好的支持能力,以太网完全可以提 供一个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以太网被采用之前,它必须具备至少与现有电信业务相同等级的多种业务能力支持能力,换句话说,必须能够提供电信级的服务。 通过下面对以太网发展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太网是如何实现从传统的企业局域网应用向电信级城域网的跨越。 2电信级以太网的发展 要了解电信级以太网的发展,有必要先理解以太网的定义。 2.1什么是以太网 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以太网应该包括:以太网接口、业务、传输。 以太网接口通常是指与以太网连接的物理层媒 介和收发器,可以使RJ45,SFP 或XFP 等。由于以太网在企业内的广泛应用,这些接口的产量非常大。尽

政企专网解决方案

永州移动政企专网解决方案 1、 项目背景 随着平安城市、电子政务网等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发展,永州移动现网承载的专网类应用越来越丰富,随着平安城市等高带宽业务的接入,对现网冲击较大,为了不影响城域网业务,同时也做到专网专用,便于网络扩展等因素考虑,建议承建政企专用网络。 预期承建业务如下: 1、平安城市,有近2000个高清摄像头需要接入市公安局; 2、电子政务网。 2、 项目解决方案 未来网络架构如下: 在永州市核心部署一台高端路由器,汇聚层部署在9县2区,其他局点根据具体需要进行扩容。 核心层:采用高性能路由器来组建,推荐采用中兴ZXR10 M6000系列高端路由器,该系列路由器单槽位具备400G转发能 力,可以向1T平滑升级。 汇聚层:采用高性能交换机来组建,推荐采用中兴ZXR10 8900E系列核心交换机,该系列交换机中兴通讯面向城域网、企业园区、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网络推出的大容量、高性能、高可靠的核心交换机产品,支持丰富的二、三层及MPLS功能,拥有电信级的可靠性。 接入层:采用PON组网方式,OLT+ONU组网,满足光纤化需求。 带宽设计 核心层和汇聚层采用万兆进行互联,汇聚层和接入层采用千兆互联,未来可以全万兆方式进行互联。 核心路由器和服务器群采用万兆进行互联,便于未来大量业务提供。 3、 业务承载 核心层采用MPLS VPN的方式对各个业务进行隔离,各个业务系统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接入层采用Vlan方式进行业务隔离。 4、 方案优点 1、 结构清晰:三层结构,核心、汇聚、接入; 2、 扩展性好:采用高性能设备,具有向更高性能演进路线,满 足未来业务发展需要; 3、 维护便利:专网专用,互不干扰。

工业以太网的意义和应用分析

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网络不同层次间传送的数据信息己变得越来越复杂,工业网络在开放性、互连性、带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总线技术适应了工业网络的发展趋势,用数字通信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大量地减少了仪表之间的连接电缆、接线端口等,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现场总线的出现,对于实现面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场总线这类专用实时通信网络具有成本高、速度低和支持应用有限等缺陷,以及总线通信协议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总线产品不能直接互连、互用和互可操作等,无法达到全开放的要求,因此现场总线在工业网络中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己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IP 的简单实用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可以满足工业网络各个层次的需求。目前不仅在办公自动化领域,而且在各个企业的上层网络也都广泛使用以太网技术。由于它技术成熟,连接电缆和接口设备价格较低,带宽也在飞速增加,特别是快速Ethernet与交换式Ethernet的出现,使人们转向希望以物美价廉的以太网设备取代工业网络中相对昂贵的专用总线设备。 Ethernet通信机制 Ethernet是IEEE802. 3所支持的局域网标准,最早由Xerox开发,后经数字仪器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联合扩展,成为Ethernet标准。Ethernet采用星形或总线形结构,传输速率为10Mb/s,100 Mb/s,1000 Mb/s或是更高,传输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网络机制从早期的共享式发展到目前盛行的交换式,工作方式从单工发展到全双工。 在OSI/ISO 7层协议中,Ethernet本身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它需要高层协议的支持。自从APARNET将TCP/IP和Ethernet捆绑在一起之后,Ethernet便采用TCP/IP作为其高层协议,TCP用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IP则用来确定信息传递路线。 Ethernet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采用CSMA/CD,其工作原理如下:某节点要

中国电信二次转型精准定位“新三者”

中国电信二次转型精准定位“新三者” https://www.sodocs.net/doc/e117129142.html, 2011年08月25日 11:31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李安民 今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及新业务层出不穷,各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环境变化更加迅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信企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空前的挑战。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中国电信通过不断推进深化企业转型,市场收入持续增长,业务结构日趋合理,用户服务明显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员工素质普遍提高,综合实力大幅增强,企业转型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们又应该清醒地看到,面临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电信还存在着对传统优势和思维的路径依赖比较严重、对移动互联网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比较表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核心能力还比较欠缺等问题。中国电信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站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在前几年企业转型的基础上,推进二次转型,这既是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客观使然,也是中国电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二次转型的目标要求就是要打造中国电信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的综合能力,保持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二次转型的内涵特征就是要按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规律来发展企业;二次转型的关键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新三者”的要求。 中国电信王晓初总经理提出了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的战略定位: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新三者”角色定位的提出,一是对中国电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二是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准确把握;三是对中国电信自身的优劣势进行了精确界定。“新三者”的角色定位清晰而精准,为中国电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新三者”角色定位的内涵又非常深刻,需要企业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来不断丰富完善。 ◆做好客户、市场和运营三方面需求的结合 “新三者”的角色定位首先是源于客户、市场和运营三方面的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不仅仅是企业通常意义上的公众和政企类最终客户,还包括移动互联网公司等合作伙伴,客户的需求包含已有的需求、潜在的需求和趋势性的需求3个层面,这些客户的需求构成了“新三者”角色定位最直接和最现实的输入。当今优秀互联网公司的经验都表明,重视客户的需求和体验是其成功的关键,例如腾讯公司将客户需求和体验放在战略高度来考虑,通过高层领导的身体力行鼓励员工从上至下,关心用户需求,腾讯公司还成立了CDC部门(客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专门注重客户需求的研究和客户体验的关注与提升,现在CDC已经是腾讯公司的核心部门。中国电信多年形成的最核心的能力是面向网络和设备的能力,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中国电信最为缺乏的能力就是贯穿始终的客户导向能力。这需要我们将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落到实处,设立专业的客户需求和体验研究部门,建立客户需求和体验的专业化队伍,按照客户导向重塑我们相应的流程,形成真正有利于客户导向实施的制度和文化,这样才能打造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需要的贯穿全过程的客户导向能力。

集团专网接入解决方案详解

大客户专网接入解决方案 一、摘要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领域的集团用户(又称大客户)为了提高其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增强业务运营能力及业务多样化需求,纷纷要求升级和构建自己的高速、安全、高效、易扩展的专用网络。大客户市场已经成为运营商激烈争夺的领域,如何提供质优价好的大客户专网解决方案,是提高运营商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以及大客户的业务需求的迅速升级,原有的网络接入模式已不再适应或无法满足现有的大客户网络接入需求,网络运营商都在积极的筹备进而组建功能更强、带宽更高、支持业务更多的网络接入平台以满足目前以及即将涌出的大客户业务。然而,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来解决目前大客户的专网接入需求,是运营商现在所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缩短原有网络的投资回收期,使网络运营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ATM网络在中国已经历经多载且遍布各地,尽管其高成本使得运营商很难再大规模的继续建设ATM核心网,但ATM网络的低时延、高效率、多业务、高品质的专网优势仍然是大客户所希望获得的,面对众多大客户的殷殷企盼的目光,电信运营商们到底该如何取舍呢? 瑞斯康达公司在深入了解大客户业务需求的同时,结合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现状,设身处地的为电信运营商量身制作了针对性强、成本低、优势明显的电信大客户专网接入解决方案,方案中采用了瑞斯康达的ISCOM 4124 EoA(Ethernet over ATM)线速多业务接入系统。 二、专网接入方案详解: ISCOM 4124(以下简称4124)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的扩展及利用ATM网络,发挥ATM的专网优势的EoA接入系统,直接为用户提供以太网端口,安全、灵活、可靠的为用户组建多业务、高品质、低成本的企业专网。 根据运营商的现有网络状况,利用4124可以提供多种以ATM为核心的大客户专网接入方案。如下图所示,大客户总部采用光纤以太网的方式直接接入到局端的4124,通过4124的155M上联口接入到ATM交换机,高端用户也可以采用ATM路由器进行总部的专网接入。分支机构则可以根据实际业务数量、每个业务需要的带宽大小、服务等级以及用户能够承受的费用来决定具体的接入方案。包括:ATM、ATM + Ethernet、DDN、FR、xDSL等,其中xDSL 接入方式即可以接入到ATM DSLAM,也可以接入到IP DSLAM,汇聚到4124,再桥接到ATM,完成用户的ATM专网组建。 由于很多大客户都具有分支机构众多且分散的特点,在一些没有ATM节点机的县或乡镇,传统的方式很难提供大客户的ATM专网接入方案,除非是购置ATM交换机。瑞斯康达的大客户接入方案中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4124放置到县或乡镇内,通过光纤直连的方式接入到市ATM交换机上,或者通过市与县铺设的SDH传输网来连接到市ATM交换机,这样,不但解决了ATM网络覆盖面小的问题,而且直接提供给用户以太网的接口,降低了用户接入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传统接入方式在用户端进行协议转换问题。

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及其应用选择

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及其应用选择 发布时间:2007-05-15 浏览次数:105 | 我要说几句 | ?? 用户解决方案2012优秀论文合订本 ?? NIDays2012产品演示资料套件 ?? 《提高测量精度的七大技巧》资源包 ?? LabVIEW 2012评估版软件 关键词:工业以太网实时特色技术 编者按:工业以太网成为自动化领域业界的技术热点已有时日,其技术本身尚在发展之中,还没有走向成熟,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工业以太网,它有哪些特色技术,如何应用与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工业以太网技术与产品,依然是今天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一什么是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技术,是以太网或者说是互联网系列技术延伸到工业应用环境的产物。前者源于后者又不同于后者。以太网技术原本不是为工业应用环境准备的。经过对工业应用环境适应性的改造,通信实时性改进,并添加了一些控制应用功能后,形成了工业以太网的技术主体。因此,工业以太网是一系列技术的综称。 二工业以太网涉及企业网络的各个层次

企业网络系统按其功能划分,一般称为以下三个层次:企业资源规划层(Enterprise Resource Plan NI ng, ERP)、制造执行层(Manufacturing Excurtion System, MES)和现场控制层(Field Control System,FCS)。通过各层之间的网络连接与信息交换,构成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 见图1) 图中的ERP与MES功能层属于采用以太网技术构成信息网络。这个层次的工业以太网,其核心技术依然是信息网络中原本的以太网以及互联网系列技术。工业以太网在该层次的特色技术是对其实行的工业环境适应性改造。而现场控制层FCS中,基于普通以太网技术的控制网络、实时以太网则属于该层次中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范畴。可以把工业以太网在该层的特色技术看作是一种现场总线技术。除了工业环境适应性改造的内容之外,通信实时性、时间发布与同步、控制应用的功能与规范,则成为工业以太网在该层次的技术核心。

中国电信创新业务发展情况

中国电信(微博)创新业务发展情况 2011年,中国电信主营业务发展态势良好,规模持续扩大,“新三者”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2012年中国电信提出“以创新和服务双领先推动规模发展”,更加重视与各合作伙伴的合作共赢、共同创新;在“开放、合作、创新、共赢”的原则指引下,中国电信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和能力,向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能力开放合作管理服务,以此推动通信信息产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深度融合。 开放:开放能力和资源,为合作伙伴构建统一的接入平台、完备的开发指导和测试服务,以互联网标准方式提供能力和资源的调用,使得合作伙伴能用最少的投入和最短的时间形成规模应用。 合作:以移动互联网开放合作联盟(OMIA)为依托,坚持“客户优先”的宗旨,保障合作伙伴的利益,促进产业链各方的合作拓展。 创新:通过OMIA成员间的良性互动,从商业模式、应用开放、市场推广等多方位、多角度加强创新合作,将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品和应用带给用户。 共赢:及时响应、支持合作伙伴的需求,共同为用户营造良好的体验,实现用户、合作伙伴及中国电信的多方共赢。 同时,中国电信在客户、品牌、渠道、服务、终端等资源上的强劲实力,在多种服务模式上积累的多年经验,不仅是与合作伙伴牢固的合作基础,更使得双方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海量用户资源 作为国际领先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电信拥有海量的用户规模,能为合作伙伴提供庞大的潜在目标客户群;同时已拥有相当规模的移动互联网及互联网客户,具备互联网客户行为分析及精准定位能力。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电信C网总用户1.23亿户, 3G 用户总数达到3335万户,占国内3G用户总数的28%,中国电信3G渗透率达到了27%。 完善的渠道网络 中国电信拥有覆盖全面、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实体和电子渠道资源以及与之配套的营销推广能力,这些覆盖全国的全方位渠道网络,可形成线上集中化运营与线下属地化运营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中国电信的5万多个营业厅、16万名营业员,领先的统一门户电子渠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论文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论文 关键词:电信级以太网;以太网技术要求;以太网技术;以太网技术应用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提出了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电 信级以太网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几种典型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并分析了电信级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前景。 1、电信级以太网的基本技术要求 1.1业务标准划分 EPL(以太网专线):具有两个UNI接口,每个UNI仅接入一个客户的业务,实现点到点的以太网透明传送,基本特征是传送带宽为专用,在不同用户之间 不共享。 EVPL(以太网虚拟专线):具有两个或多个UNI接口,每个UNI接口接入 一个或多个客户的业务,实现点到点的连接,基本特征是UNI-N接口或传送带 宽在不同用户之间共享。 EPLAN(以太网专用局域网):具有多个UNI接口,每个UNI仅接入一个客户的业务,实现多个客户之间的多点到多点的以太网连接,基本特征是传送带 宽为专用,在不同用户之间不共享。 EVPLAN(以太网虚拟专用局域网):具有多个UNI接口,每个UNI可以接 入多个客户的业务,实现多个客户之间的多点到多点的以太网连接,基本特征 是在EPLAN基础上增加了不同用户共享传送带宽的功能。 1.2服务质量(QoS) 服务质量(QoS)的量化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呼叫与连接建立的速度,包括端到端延迟(End-to-endDelay)和延迟变化(Jitter);另一方面是网络数据的吞吐量,吞吐量的主要指标可以表明可用的带宽大小,吞吐量 决定着网络传输的流量,与带宽、出错率、缓冲区容量和处理机的能力等因素 有关。 早期的以太网在局域网内主要承载数据业务,数据业务的特点是对时延不 敏感,TCP的重传机制又可以容忍以太网上少量数据包的丢失,因此不需要差 异化的服务质量保证。但对于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由于其需要承载综合业务, 这种不区分流量类型的Besteffort服务难以保证业务的质量。电信级以太网实现QoS有IntServ(集成业务体系结构)和Diff-Serv(区分业务体系结构)两种方法,通常使用后者,其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流分类、映射、拥塞控制和队列 调度。 1.3电信级可靠性

信息安全20190501360网神网络安全准入系统NACV6.0视频专网引擎产品解决方案V1.0.pdf

视频终端安全准入系统 解决方案 ?2018奇安信集团■版权声明 奇安信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对其发行的或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行的产品享有版权,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描述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外,所有版权均属奇安信集团及 其关联公司所有;受各国版权法及国际版权公约的保护。对于上述版权内容,任何个人、机构未经奇安 信集团或其关联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超越合理使用范畴、并未经上述公司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奇安信集团或其关联公司均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目录 一、背景 (3) 二、目前视频专网的安全形势 (3) 2.1、网络摄像头资产很难及时发现和全面统计 (4) 2.2、视频设备缺乏有效监测 (4) 2.3、非法设备接入安全风险 (4) 2.4、网络边界模糊的安全风险 (4) 2.5、前端摄像头设备健康状态安全风险 (4) 2.6、管理工作站安全风险 (5) 2.7、数据泄露安全风险 (5) 三、视频终端安全准入整体解决方案 (5) 3.1、精准的资产发现和识别 (5) 3.2、前端设备的接入和仿冒控制 (6) 3.3、前端设备的安全基线及状态监测 (7) 3.4、视频网络边界的接入发现和控制 (7) 3.5、视频监控平台实名认证和追溯 (8) 3.6、视频取证工作站安全和数据防护 (8) 3.7、可视化大屏数据综合展示 (9) 四、方案优势 (10)

一、背景 随着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视频专网多年的建设,一张覆盖社会基本监控面的视频采集网络已经徐徐展开,以公安视频监控资源为基础、其它党政机关、社会监控资源为辅的公安视频专网是实现城市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平安城市”建设的基础。在目前公安视频专网的建设过程中,各地基本完成海量前端设备部署,各级公安机关遵循“建为用,用为战”的原则,后续逐渐将工作重心由前期建设转向实战应用,同时也更加重视视频专网的安全建设和运维管理。 为规范公安视频传输网建设和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公安视频传输网运行效能和网络安全,公安部、发改委等提出了多项指导建议和指南,其中《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公安视频监控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安视频传输网建设指南》等都为实现视频传输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公共安全,为了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的保障,视频专网的安全防护将是重中之重。 二、目前视频专网的安全形势 目前视频专网规模迅速扩大并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建设,视频取证、 风险监测等领域,视频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2016年,美国发生大规模断网事件,一共有超过百万台摄像头设备化身肉鸡参与了此次DDOS攻击;某监控产品摄像头存在远程执行漏洞,被提权后导致部分摄像头被境外控制,非法监测活动等问题。视频专网在建设过程中虽然采用网络逻辑隔离的方式(VLAN)等技术进行安全域的划分,但物理上仍然是同一张网络,视频专网IPC摄像头、监控终端工作站、视频NVR服务器、还有其他配套网络设备在同一张网络中,任何一个环节安全防护不到位,都有可能扩散到全网,影响整个网络的安全,目前主要面临有如下风险特性。

工业以太环网设计方案

工业以太环网设计方案 1.1概述 掌石沟煤业是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具有复杂生产系统的矿井,为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对矿井综采工作面、顺槽胶带、主运输系统、通风机房、井下变电所等环节实施统一操作、集中监控、统一调度。各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根据管控一体化思想,以三层网络为基础,结合自动化、信息、计算机、网络、通讯的新理论和技术,采用世界先进的自动化产品、网络产品和工业控制软件、数据库软件,将煤矿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统一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整体,使其在系统结构、网络通讯、自动化覆盖范围方面处于同类矿井的领先水平。 1.1.1设计综述 掌石沟煤业综合自动化控制网络系统的建设应遵循数字化、高速化、智能化、标准化、安全可靠、易扩充升级的原则进行设计,同时充分考虑公司综合自动化系统总体规划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建设的现状。 对于掌石沟煤业工业综合自动化平台网络系统,在井上和井下设置的高速以太环网,主链路采用千兆光纤。在核心层采用千兆工业以太网技术,通过千兆链路将各环网的交换设备连接到网络系统的核心层次,同时具备高冗余性能。 各环网结点主要是连接结点交换机附近的工业设备,以达到控制和信息采集的目的信息层:建设信息管理网,采用标准TCP/IP协议和以太网技术。实现矿区各个管理部门的网络连接,实现人、财、物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自动化,能对煤炭的生产状况进行实时监视,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控制层:建设综合自动化控制网,采用工业以太环网+现场工业总线来实现,实现 将井上和井下区域控制器和设备监控站所采集的信息和控制信号传送给有关系统。 设备层:在设备控制层主要是煤矿各专业控制子系统。 1.2控制层网络设备的技术与产品选型 本方案将采用基于以太网TCP/IP的工业以太网技术,传输介质采用层绞式矿用阻燃型光缆,网络结构采用基于光纤工业以太网的环形架构。 1.2.1技术选择 现代煤矿的生产监控管理系统中往往使用到多家厂商提供的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为 了达到方便管理,保证系统运行稳定的目的,必须选择一个开放的通信平台,并将各种不同类型设备的通信统一到这一标准通信平台之上。为保证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建议使用以太网TCP/IP技术作为整个系统的通信标准。如有其他类型的通信格式,如RS232 RS485或其他专用通信接口等等,均可通过协议网关转换为以太网信息包,在IP网络上进行传送。以太网TCP/IP技术具有以下的优势: 随着企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可以预见,对网络的带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比如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传输应用和井下设备信息数据采集等都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传输。 以太网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已有成功案例应用于井下工业环境下的以太 网交换机),能提供足够的带宽; 能在同一总线上运行不同的传输协议,从而能建立企业的公共网络平台或基础构架; 支持交互式和开放的数据存取技术;沿用多年,已为众多的技术人员所熟悉,市场上能提供广泛的设置、维护和诊断工具,成为事实上的统一标准;

WDM以太网方案

多威通信波分以太网 方案 D o w s L a k e M I C R O S Y S T E M S 2010年3月29日

目录 目录 (2) 电信级以太网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3) 电信级以太网技术优势特点 (3) 为大客户提供与SDH和ATM一样的安全性 (3) 为大客户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 (4) 为大客户提供故障快速检测和定位手段 (4) 为大客户提供快速故障保护机制 (4) 投资成本收回块,为运营商开源节流 (4) 多威通信WDM + 电信级以太网整体解决方案 (5) 方案拓扑图 (5) 方案介绍 (5) WDM+电信级以太网方案优点 (6) WDM+电信级以太网方案与EPON关系 (7) WDM+电信级以太网方案与MSAP关系 (7) 应用场景 (8) 工业园区网企业大客户接入 (8) 商务写字楼接入 (10) 网吧接入 (11) 银行、政府VPN业务 (12) 3G基站数据语音回传业务 (13) 1.1.小区宽带IPTV业务 (14)

什么是波分以太技术 波分以太技术是一个将传统的用于传输的波分(WDM)技术与最先进的电信以太(CARRIER ETHERNET)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兼顾传输和业务的新技术.波分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用极少的光纤资源来传送最大的带宽.而电信以太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用最廉价的以太设备来提供象SDH一样的业务保证.因此波分以太技术提供SDH似的,优质的,理论上无上限的带宽服务. 电信级以太网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当前,电信级以太网CE(Carrier Ethernet)正逐步成为业界最为突出的关键热点之一,其中电信运营商业务转型和成本控制这一主流趋势是CE技术与方案最大的驱动力与最终的评判原则。运营商业务转型的压力主要在于对各种所谓“杀手级”业务的电信级承载与提供,主要包括针对企业客户的以太网专线业务、针对住宅用户的三重播放业务以及无线回程。 其中,针对企业客户的以太网专线业务需求一贯是运营商“含金量”最高也最为重视的业务类别。同时,企业用户的需求也十分明确地向高带宽、多业务、灵活扩展和低IT成本转移,为运营商传统的专线提供方案(基于MSTP,ATM等)带来巨大挑战。 市场需求带给运营商传统专线业务提供模式与网络空前的巨大压力,多威通信以其在运营商领域的客户经验对这点体会良多。 当前电信业务发展需求 1.IPTV点播应用 2.大客户数据、语音、视频Triple play 3.大客户以太网VPN业务 4.3G网络数据回传 电信级以太网技术优势特点 为大客户提供与SDH和ATM一样的安全性 银行保险等金融大客户对专线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目前的以太网专线大部分采用普通以太网交换机或MSTP来提供,而这些都是通过以太网广播桥接的技术来建立通信,是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专线没有安全性,采用很简单的手段就可获取对方信息,这也是很多金融用户不愿采用以太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电信行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可以大大地加速信息的流动,缩短空间距离,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从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电信行业具有服务性、网络性、技术密集性等特点。电信网络是电信业所拥有的特殊资源,电信业务的运营也有其独特的规律,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实现对电信行业和电信企业的有效管理。特别是近年来,电信技术发展迅速,电信新业务层出不穷,电信行业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信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经营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全球的电信企业转型的浪潮始于2001年左右。当时,由于对信息化理想的狂热追求,以及对3G前景的过度美化,部分运营商大量铺设光缆,造成过度投资,给企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2004年~2005年,运营商通过降低成本使行业复苏,但业务收入增长依然乏力。2006年以后互联网、移动业务对传统固网语音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普遍出现增量不增收的局面[1]。随着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电信业普遍面临着过度投资带来的压力、互联网的冲击、行业利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迫使各大运营商纷纷调整经营战略,向综合信息服务领域扩展。 中国电信行业转型的现状分析 1.中国电信业务现状分析 随着3月31日中国联通财报的发布,国内三大运营商2008年财报已全部出来了,而且是没有太多太大悬念地出来了。中国移动依然牛气冲天——收入增长超过15%,“日进3亿”;中国电信依然步履艰辛——收入增长4%,“年入200亿”;中国联通依然处境艰难——收入“下降0.8%”[2]。如果移动之好,足以让我们为之喝彩为之骄傲的话。那么电信、联通之难,也更值得我们为之理解为之尊敬。我们敬佩中国电信咬牙转型的“坚定”。我们欣喜中国电信转型取得的成果——非话收入占固网收入比重达46%(注意:2007年这个数字是36%),承接CDMA后净增用户272万,核心经营业务保持“坚实”稳定[2]。在全球电信业尤其是固网营收普遍负增长甚至亏损的情形下,中国电信的业绩已经很“了不起”了。很显然,没有坚定就没有坚实。 2003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达到4610亿,比上年增长13.9%。2002年,中国电信业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网的跨越,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用户总数4.21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位。达5000多万户。长途运输、本地交换、移动通信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列行列。2003年,固定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7.04部/百人提高到21.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1.07部/百人提高到20.92部/百人[3]。 总体来说,近年来中国电信的产品结构有明显改善,数据业务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话音业务收入逐渐下降,但经营风险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受移动业务分流的影响,固网语音业务持续下滑,PHS语音业务趋向饱和;受竞争激烈及缺少有效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宽带用户ARPU值偏低,宽带接入新增用户发展趋缓;增值业务尤其是互联网增值业务规模仍然较小。因此,中国电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改变增长模式,争取全业务经营,加

六种工业以太网比较

六种工业以太网比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六种工业以太网比较 摘要:当前,工业以太网技术是控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所谓工业以太网,一般来讲是指技术上与商用以太网(即标准)兼容,但在产品设计时,在材质的选用、产品的强度、适用性以及实时性、可互操作性、可靠性、抗干扰性和本质安全等方面能满足工业现场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推广,Ethernet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Ethernet传输速率的提高和Ethernet交换技术的发展,给解决Ethernet通信的非确定性问题带来了希望,并使Ethernet全面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成为可能。目前,几种典型的工业以太网有HSE、PROFInet、Modbus/TCP、EtherNet/IP、Powerlink、EPA六种。本文通过对这六种工业以太网比较,以便更好的应用于系统集成。 关键词:工业以太网、HSE、PROFInet、Modbus、EtherNet、Powerlink、EPA 与传统控制网络相比,工业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为所有的编程语言所持、软硬件资源丰富、易于与Internet连接、可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与工业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等诸多优点。由于这些优点,特别是与信息传输技术的无缝集成以及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传输宽带,以太网得到了工业界的认可。 1.HSE(高速以太网) HSE(High Speed Ethernet Fieldbus)由现场总线基金会组织(FF)制定,是对FF-H1的高速网段的解决方案,它与H1现场总线整合构成信息集成开放的体系结构。 FF HSE的1-4层由现有的以太网、TCP/IP和IEEE标准所定义,HSE和H1使用同样的用户层,现场总线信息规范(FMS)在H1中定义了服务接口,现场设备访问代理(FDA)为HSE提供接口。用户层规定功能模块、设备描述(DD)、功能文件(CF)以及系统管理(SM)。HSE网络遵循标准的以太网规范,并根据过程控制的需要适当

电信级以太网OAM的标准与发展

电信级以太网OAM的标准与发展 摘要OAM是以太网技术从局域网组网向城域网和广域网组网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列举了电信级以太网对于OAM的需求,介绍了以太网OAM在标准和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相关标准、协议机制、实现与应用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1、引言 以太网技术以其良好的经济性、互通性和易用性等优势得到了普遍应用。随着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和标准的快速发展,以太网逐步向城域网和广域网延伸,从而作为电信级传送技术提供多业务承载。 在城域网和广域网中存在大量复杂的用户,通常需要多个不同的运营商网络来协同工作以提供端到端的客户业务。随着以太网技术在运营网络中应用的不断增加,对其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等提出了诸多挑战[1]。以太网原来主要用于LAN环境,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 management)能力较弱,且只有网元级的管理系统。为了实现与传统电信级传送网相同的服务水平,各研究团体和标准组织都在积极进行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从而使电信级以太网作为未来传送网的新选择,其中以太网OAM就是研究的重点之一[2]。 基于电信级以太网的传送技术发展主要包含两大方向:一是Ethernet+,从以太网自身的基本协议机制和帧结构出发,不断完善相关协议标准,丰富以太网的相关功能。从而成为电信级的网络技术,这方面以增强型以太网、PBB/PBB-TE(PBT)为代表;二是MPLS+,通过与MPLS等相关技术结合来弥补以太网技术的一些天生不足,以满足运营级的要求,这方面以EoMPLS、VPLS、T-MPLS等为代表。 根据MEF(metro ethernet forum)将电信级以太网纵向分成的3层结构[3],每层都应该具有自身的OAM能力。以太网业务层的OAM功能应独立于上层应用,如IP层或底层的传输技术,这样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提供以太网业务。各层的OAM功能可以互相增强,并提供良好的故障和性能管理。现在IEEE802、ITU-T SG13/15和MEF等标准组织紧密合作,不断制定出满足电信级要求的以太网OAM新标准,目前工作主要关注的是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 本文将基于相关标准和发展来阐述和分析电信级以太网的OAM网络模型、管理功能、协议机制等。 2、电信级以太网OAM的需求 以太网原来主要用于LAN环境,OAM能力较弱,且目前只有网元级的管理系统,其管理工具不足以支持公用电信网所必须的网络管理。另外,光以太网是以点到点方式直接相连的,省掉了传输设备,难以提供端到端的业务管理、故障检测和性能监视,使以太网中发生的故障更难以诊断和修复。以太网可以在多种不同的服务层上传送,而且它的客户层也是多种多样,非以太网的底层(服务层如SDH)或高层(客户层如IP)的OAM功能都不能替代以太网OAM的功能。为了在以太网层能确定以太网虚链接(ethernet virtual connection,EVC)的连通性,有效地检测、确认并定位出源于以太网层网络内部的故障,并且可以衡量网络的利用率以及度量网络的性能,从而能根据与用户签订的SLA协议提供业务,以太网层需要提供一个完全不依赖于任何客户层或服务层的OAM机制,该需求对于电信级以太网的独立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电信级以太网OAM至少满足以下需求[4]。 ●以太层网络OAM功能不应该依赖任何特定的服务层或客户层网络。 ●故障管理。如果出现故障,能检测缺陷、诊断缺陷、定位缺陷,通知网管系统并对该故障采取适当的措施。 ●自动发现与配置管理。OAM功能应该简洁而且易于配置,使得它能直接大范围应用,甚至在大型的网络上。 ●性能管理。可以度量一个EVC的有效性和网络性能,如丢包率、时延、抖动等。 ●OAM功能应该能可靠地执行,甚至在链路劣化的条件下,这需要为OAM报文提供比特差错修正和检测机制 ●支持针对运营商、业务提供商和用户提供分域的OAM。 3、标准化进程与现状 为了实现与传统电信级传送网相同的服务水平,各研究团体和标准组织都在积极进行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现在标准制定工作主要关注的是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现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包括如下内容。 ●IEEE802工作组已制定了IEEE802.1ag连通性故障管理[5]和IEEE802.3ah第一英里的以太网[6],802.3ah目前已融入802.3-2005中,另外还有802.1 AB站点和介质访问控制连通性和发现[7],802.1ap VLAN桥接的MIB[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