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化学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科有两大特点:(一)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二)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笔者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观、动、记、思、练”的五字学习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观

“观”即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

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绪言部分的第四个实验,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

“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

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1)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死记硬背);(2)不断寻找适合自

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可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化学键理论概述(作业)

化学键理论概述(作业) 7-1从电负性数据判断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 NaF ; AgBr ; RbF ; HI ; CuI ; HBr ; CsCl ; 答:题设元素的鲍林电负性为: 根据化学键理论,如果要生成离子键,成键原子的元素电负性差异必须大于1.7(即:离子百分数大于50%),反之只能形成共价键。而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故可以通过判断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化合物是离子护额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判断结果如下: 物质类型判断表 7-2.试证明立方晶系AB 型离子晶体配位数为4和配位数为8的介稳定状态中r + /r -分别为0.225和0.732。 证明:如果晶体处于介稳定状态,则离子间全接触(同号和异号之间皆接触); (1)在配位数为4的立方晶体中, ∠ACB= cos109.5° 5 .109cos ))((2)()()2(5 .109cos )()(2)()() (2;2 2 2 2 2 2 -+-+-+-+-- -+++++++=?++=?= +==r r r r r r r r r BC AC AC BC AB r AB r r AC BC 根据余弦定律: 225 .015 .109cos 11=-+=- + r r 7-4.根据已知的下列数据,由伯恩-哈伯循环计算BaCl 2的Δf H m 0;

氯分子的解离能:242kJ·mol-1;钡的升华热:193kJ·mol-1; 钡的第一电离能:503kJ·mol-1;钡的第二电离能:965kJ·mol-1; 氯的电子亲和能:349kJ·mol-1;氯化钡的晶格能:2027kJ·mol-1; 解:根据化学热力学理论,物质的生成焓是指:在标准态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纯化合 物的热效应。对于BaCl 2的Δ f H m 0对于的反应为: Ba(s)+ Cl 2(g)=BaCl 2 (s) 根据离子键理论,晶格能的定义为:在标准状态下,将1mol离子晶体拆散为气态阳离子和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对于BaCl 2 为: BaCl 2 (s)=Ba2+(g)+ 2Cl-(g) 根据化学热力学由原理设计如下伯恩-哈伯循环。 f H0 = -U + (S + D + I + 2E) = -2027 +[193+242+503+965+2×(-)349] = -822.00 kJ· mol-1; 答:由伯恩-哈伯循环计算BaCl 2的Δ f H m 0为-822.00 kJ·mol-1; 7-8.简述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主要内容,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BeCl2;BCl3;NH4+;H2O;ClF3;PCl5;I3-;ICl4-; ClO2-;PO43-;CO2;SO2;NOCl;POCl3; 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对于ABm型分子,分子的几何构型与中心原子A 的价层电子对构型有关。其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电子对的性质(成键电子、孤对电子)、电子对之间的夹角等决定其几何构型。分子的稳定构型是价层电子对构型中斥力最小的构型。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题设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1)对于BeCl2分子; 中心Be的价层电子对数=(2+2×1)/2=2, 其中成键电子对数=2;故孤对电子对数=2-2=0 所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2)对于BCl3分子; 中心B的价层电子对数=(3+3×1)/2=3, 其中成键电子对数=3;故孤对电=0 所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3)对于NH4+分子;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 文档 (3)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l—27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吸入颗粒物中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 C.单质硅晶体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D.新型能源生物柴油和矿物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2H 6 O和C 4 H 10 都有2种同分异构体 B.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H 2 发生加成反应 C.乙酸乙酯、乙酸均能与NaOH反应,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D.淀粉和蛋白质均可水解生成葡萄糖 3.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SO 2通入BaCl 2 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过量NH 3 ,产生沉淀 B.高纯硅常用作光导纤维的原料 C.用AlCl 3溶液制取Al(OH) 3 ,沉淀剂选用氨水比选用NaOH溶液好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 4 固体,反应速率加快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 3 ·H 2 O===AlO- 2 +2H 2 O+4NH+ 4 B.硫化钠的水解反应:S2-+2H 2O H 2 S+2OH- C.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 3溶液与Ba(OH) 2 溶液混合 HCO- 3+Ba2++OH-===BaCO 3 ↓+H 2 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2NO- 3===Cu2++2NO↑+H 2 O 5.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与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A B C D 装置 结论能证明Al(OH) 3 不溶于氨水 能证明非金属 性:Cl>C>Si 验证铁发生析氢 腐蚀 洗气瓶中产生的 白色沉淀是 BaSO 3 A.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 =7 B.实验测定,NH 4HCO 3 溶液显碱性,CH 3 COONH 4 溶液显中性,说明酸性CH 3 COOH>H 2 CO 3 C.NH 4 Cl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c(H+)+c(NH3·H2O)=c(OH-) D.向AgI沉淀中加入饱和K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gCl比AgI更难溶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7的溶液中:Al3+、Cl-、SO2- 4、CO2- 3 B.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Na+、HCO-3、SO2-4、K+C.pH=0的溶液中:Na+、K+、Fe2+、NO- 3 D.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S2-、SO2- 4、SO2- 3 、Na+ 8.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 4(g)+2H 2 (g) Si(s)+ 4HCl(g);Δ

高中化学常考的100个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常考的100个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 1、混合物的分离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 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 Na2CO3在BaCl2之后; 盐酸放最后。 (3) 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 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 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3、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4、5个新的化学符号及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Zn :65 S :32 K :39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 、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 、降低汽油成本 C 、避免铅污染大气 D 、铅资源短缺 ( )2.生物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之间可构成微型的生物原电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①正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 2+4e -+2H 2O =4OH — 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 2+4e -+2H 2O =4OH — ③负极的反应主要是C 6H 12O 6(葡萄糖)生成CO 2或HCO 3— ④正极的反应主要是C 6H 12O 6(葡萄糖)生成CO 2或HCO 3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3.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为 ①1.0×10—7mol ? L —1 ②1.0×10—6mol ? L —1 ③1.0×10—2mol ? L —1 ④1.0×10—12mol ? L —1 A .① B .①③ C .④ D .③④ ( )4.向100mL 的FeBr 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 23.36L 时,Cl 2全部被还原,测得此时溶 液中c(Br —)=c(Cl —),则原FeBr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75mol ? L —1 B .1.5mol ? L —1 C .2mol ? L —1 D .3mol ? L —1 ( )5.已知2H 2S+SO 2=3S+2H 2O,现将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H 2S 常温下在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待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常温。容器内的压强是原压强的 A .1/2 B .1/4 C .<1/4 D .>1/4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 )6.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生素作用的药物“芬必得”,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式如图,它属于 A.芳香族化合物 B.苯甲酸的同系物 C.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D.易升华的物质 ( )7.由CO 2、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 2、H 2和CO 的体积比为 A .29:8:13 B .22:1:14 C .13:8:29 D .26:16:57 (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偏铝酸钾溶液和过量盐酸:AlO 2-+4H +=Al 3++2H 2O B 、醋酸铵溶液和盐酸反应:CH 3COONH 4+H +=CH 3COOH +NH 4+ C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Ca 2++OH -+HCO 3-=CaCO 3↓+H 2O D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氧化:4Fe 2++O 2+2H 2O=4Fe 3++4OH - CH 3CHCH 23CHCH 3

(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7题,共300分,共1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P 31 S 32 K 39 Fe 56 I 127 Ba 137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8.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HNO3:S2O32-+2H+=SO2↑+S↓+H2O B.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2Al3++3CO32-=Al2(CO3)3↓ C.“侯德榜制碱法”首先需制备碳酸氢钠: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 D.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HS溶液:Cu2++HS-=CuS↓+H+ 9.已知气态烃A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有机物A~E能发生如图所示一系列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B.常温下有机物C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分子式为C4H8O2的酯有3种 D.l mol D与足量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22.4L 10.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MZ 11.下列实验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或解释都正确的是 12.25℃时,向10 mL 0.l mol·L-1 H2C2O4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的pH与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c(H+)=c(OH-)+c(HC2O4-)+2c(C2O42-) B.HC2O4-在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C.C点溶液中含有大量NaHC2O4和H2C2O4 D.D点溶液中,c(Na+)>c(C2O42-)>c(HC2O4-)>c(OH-)>c(H+) 13.电渗析法淡化海水装置示意图如下,电解槽中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相间排列,将电解槽分隔成多个独立的间隔室,海水充满在各个间隔室中。通电后,一个间隔室的海水被淡化,而其相邻间隔室的海水被浓缩,从而实现了淡水和浓缩海水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doc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 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 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 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

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二)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粉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三)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固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总复习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双线桥: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变化 反应物→ 概念及转化关系 配平 氧 化还原反应 →产物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 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 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 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 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①、活泼的金属,如Na 、Al 、Zn 、Fe 等; ②、元素(如C 、S 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 、SO 2等 还原剂: ③、元素(如Cl 、S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 、H 2S 等 ④、元素(如S 、Fe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 2SO 3、FeSO 4等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 2 、C 、Si 等。 概念: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互换反应 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 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 2O 3、SiO 2) 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Fe(OH)3 生成难溶的物质:Cu 2++OH -=Cu(OH)2↓ 盐:AgCl 、AgBr 、AgI 、CaCO 3、BaCO 3 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 ++SO 42-=Ag 2SO 4↓ 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 32-=CaCO 3↓+2OH -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 2O 、CH 3COOH 、H 2CO 3、NH 3·H 2O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 2、SO 2、NH 3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强弱比较 氧 化剂、还原剂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通常检测SO2含量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的反应原理是SO2+H2O2 + BaCl2 ===BaSO4↓+ 2HCl。N A表示阿 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BaCl2晶体中所含微粒总数为0.1N A B. 25 ℃时,pH =1的HCl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 C. 17 g H2O2中含有非极性键数目为0.5N A D. 生成2.33 g BaSO4沉淀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01N A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 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 “KNO3的氧化性” 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D. 蔡伦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等为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蔡侯纸”的制作工艺中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 3. 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 金属钠可用来除去苯中的少量水分

最新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复习三篇

最新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复习三篇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复习(一)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通电=2H2↑+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3O2↑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O2↑ 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复习(二)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 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 3、SO2、NO2、 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_。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 硫化碳>干冰。

最新最全面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精华版)

第一部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双原子分子如:多原子分子如:He、Ne、Ar、Kr O2、H2、HCl、NO 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 + 4 阴离子:Cl–、O2–、OH–、SO 2– 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① ②③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 溶液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 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5.同位素 O、Si、Al、Fe、Ca。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123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H、1H、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 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 2- 种类型:根(如SO4、O 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2 、—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8.基·CH3)。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Al 27 Mg24 Fe56 Cu64 第I卷(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9小题,每题有1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27分)1.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利用教材中的数据所做的判断,其中不正确 ...的是 A.用溶解度数据,可判断煮沸Mg(HCO3)2溶液所得产物是Mg(OH)2还是MgCO3 B.用沸点数据,可推测能否将一些液体混合物用分馏的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可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 D.用原子半径数据,可推断某些原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2.目前,脱氧保鲜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粮食及药材防虫、防霉等领域。含铁脱氧剂是利用铁易氧化的性质,完全吸收包装袋中的氧,从而对包装袋内的物品起到防氧化的作用。当含铁脱氧剂变成红棕色时,脱氧剂失效。含铁脱氧剂的配方见右表。下列反应式中与铁脱氧原理无关的是 3.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原子晶体中原子间平均距离越小,熔、沸点越高 B.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 C.SnH4、GeH4、SiH4、CH4四种物质的熔点依次降低 D.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 4.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l2中不同价态的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生成C12。下列关于混盐CaOCl 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aOCl 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1mol Cl2时转移2mol电子 B. CaOCl 2 的水溶液呈碱性 C. CaOCl 2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 CaOCl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1.

最新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颜色 物质分类颜色 单质石墨-黑色金刚石-无色硅-灰黑色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深红棕色i2-紫黑色 白磷-白或黄色红磷-红棕色硫-淡黄色铜-紫红色金-金色铯-金色 氧化物no2-红棕色n2o4-无色na2o2-淡黄色feo-黑色fe2o3-红棕色fe3o4-黑色mno2-黑色cuo-黑色cu2o-红色hgo-红色ag2o-棕黑色 酸或碱fe(oh)2-白色fe(oh)3-红褐色cu(oh)2-蓝色 盐kmno4 紫黑色fes-黑色fes2-黄色cus-黑色cu2s-黑色hgs-黑色pbs-黑色 fecl3-棕褐色feso4?7h2o-绿色cucl2-棕黄色cuso4?5h2o-蓝色cuso4-白色 cu2(oh)2co3-绿色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ag2co3白色ag3po4 黄色水合 fe(scn)2+-红色 卤素气态液态固态水溶液有机溶液 氟淡黄绿色 氯黄绿色黄绿色黄绿色 溴红棕色深红棕色黄→橙色橙红→红棕色

碘紫红色紫黑色棕黄→褐色紫→紫红色 色。 (2)碘酒:褐色 附2 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ph范围中间色酸色碱色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高一.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化学键理论

偶联剂分子应至少含有两种官能团,第一种官能团在理论上可于增强材料起化学反应,第二种官能团在理论上应能参与树脂的固化反应,与树脂分子链形成化学键结合,于是,偶联剂分子像“桥”一样,将增强材料与基体通过共价键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了。 1简介 1949年,Bjorksten和Lyaeger共同提出化学键理论。 关于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相互结合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原子(或离子)是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成分子(或晶体)的。形成化学键的物理机制是电磁相互作用。 2重要意义 分子中元素原子的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形成正负离子,由电荷相反的正负离子通过其过剩电荷的库伦力彼此吸引形成分子,这种静电库伦力称为离子键;原子间以共享电子对的方式形成分子,这种化学键称为共价键;在通常情况下,共价键共享的电子对分别由两个原子提供,有时共享的电子对则是由一个原子提供的,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配位共价键;联结金属原子的键称为金属键,金属键的最显著特点是成键电子的流动性,它使金属表现出高度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由极性很强的化合物H-X键上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键中电负性很大的原子X上的孤立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分子之间的一种结合力叫氢键。氢键不是化学键,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作用力比范德华力强而比化学键弱。氢键在生理学和蛋白质结构化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人类认识 人类对物质结合方式的认识源远流长。在古希腊,恩培多克勒用爱和恨说明物质间的结合和分离,德谟克利特则用原子的漩涡运动说明原子的聚集和分散。中世纪的J.R.格劳伯(1604~1670)提出了物质同类相亲、异类相斥的思想。其后还出现了关于物质结合的亲和力说,认为物质的微粒具有亲和力,由此互相吸引而结合在一起。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J.J.贝采利乌斯(1779~1848)提出了一种建立在正负电相互吸引的观念基础上的电化二元说,从而使亲和力说更加系统化。阐明分子中原子相互作用的经典价键理论是在原子概念基础上形成的。1852年,英国化学家E.弗兰克兰(1825~1899)提出了原子价概念。1857年,德国化学家F.A.凯库勒(1829~1896)提出碳四价和碳链的概念;1865年,他又揭示出苯的环状结构。1874年,荷兰化学家J.H.范霍夫(1852~1911)等提出了碳原子的四个价键向正四面体顶点取向的假说。这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20世纪20年代,在N.H.D.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价键的实质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原子价的电子理论。该理论包括离子键理论和共价键理论。离子键理论是1916年由美国化学家W.科塞尔(1888~1956)提出的。同年,G.N.刘易斯(1875~1946)提出共价键理论。但这个理论不能解释共价键的方向性、氧分子的顺磁性等,也无法解释两个原子为什么共享一对电子时能相互结合。 1927年,W.H.海特勤和F.伦敦(1900~1954)提出氢分子成键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由于电子密度的分布集中在两个原子核之间而形成化学键。现代价键理论是将这一成果推广到其他分子体系而形成的。它认为共价键由一对自旋反平行的耦合电子组成,并根据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只处于与化学键相连接的两个原子之间的区域内。L.鲍林进而提出共振论对此作了补充。该理论认为分子在若干价键结构间共振。1928年,美国化学家R.S.穆利肯和F.洪德等人提出分子轨道理论,将分子看作一个整体,认为形成化学键的电子在整个分子区域内一定的分子轨道上运动。现代化学键理论是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使电价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获得满意的解释。这种理论目前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