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精选5套试卷〗2021学年北京市崇文区新高考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精选5套试卷〗2021学年北京市崇文区新高考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精选5套试卷〗2021学年北京市崇文区新高考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精选5套试卷〗2021学年北京市崇文区新高考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21

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15个小题,每小题

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尾气吸收Cl2吸收CO2中的HCl杂质蒸馏时的接收装置乙酸乙酯的收集装置A.A B.B C.C D.D

2.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B.6种C.7种D.8种

3.已知镓(31Ga)和溴(35Br)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Br>Ga>Cl>Al B.镓元素为第四周期第ⅣA元素

C.7935Br与8135Br得电子能力不同D.碱性:Ga(OH)3>Al(OH)3,酸性:HClO4>HBrO4

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向浓HNO3中加入炭粉并加热,产生的

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石灰

水变浑浊

有NO2和CO2产生

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褪色乙醇具有还原性

C 向稀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水层几乎无色苯与溴发生了反应D

向试管底部有少量铜的Cu(NO3)2溶液

中加入稀硫酸

铜逐渐溶解铜可与稀硫酸反应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淀粉、蛋白质、油脂都是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C.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D.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6.以下性质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酸性:H2CO3>H2SiO3>H3AlO3B.沸点:HCl>HBr >HI

C.热稳定性:HF>HCl>H2S D.碱性:KOH>NaOH>Mg(OH)2

7.25℃时,向10 mL 0.1 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L浓度为c mol/L的HF稀溶液。已知25℃时:①HF(aq)+OH-(aq)=F-(aq)+H2O(l) ΔH=-67.7 kJ/mol ②H+(aq)+OH-(aq)=H2O(l) ΔH=-57.3 kJ/mol。请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整个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存在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B.将氢氟酸溶液温度由25℃升高到35℃时,HF的电离程度减小(不考虑挥发)

C.当c>0.1时,溶液中才有可能存在c(Na+)=c(F-)

D.若滴定过程中存在:c(Na+)>c(OH-)>c(F-)>c(H+),则c一定小于0.1

8.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可以用作染色工艺的还原剂,纸浆、肥皂等的漂白剂。Na2S2O4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回答下列问题:

(1)Na2S2O4在潮湿空气中氧化,生成的两种常见酸式盐是___(填化学式)。

(2)锌粉法制备Na2S2O4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工业上常将锌块进行预处理得到锌粉-水悬浊液,其目的是__。

②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③在步骤Ⅲ中得到的Na2S2O4固体要用乙醇洗涤,其优点是__,“后续处理”最终要加入少量的Na2CO3固体,其原因是__。

(3)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甲酸钠法生产连二亚硫酸钠,其原理是先将HCOONa和烧碱加入乙醇水溶液中,然后通入SO2发生反应,有CO2气体放出,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4)有人设计了图示方法同时制备连二亚硫酸钠和过二硫酸钠(Na2S2O8),并获得中国专利。电解过程中,阴极室生成Na2S2O4,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是Na+,其迁移方向是__(填“a到b”或“b到a”)。

9.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的方法是()

A.干馏B.分馏C.分液D.萃取

10.25℃时,向10mL0.1mol·L-1一元弱碱XOH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1的HCl溶液,溶液的

AG

+

-

c(H)

[lg]

c(OH)

AG 变化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8,则K b(XOH)≈10-5

B.M点表示盐酸和XOH恰好完全反应

C.R点溶液中可能存在c(X+)+c(XOH)=c(Cl-)

D.M点到N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11.下列物质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1体积酒精和3体积浓度为6mol/L的硫酸制乙烯

B.用镁粉和空气反应制备Mg3N2

C.2mL10%的NaOH溶液中滴加2%的CuSO4溶液5滴得新制Cu(OH)2悬浊液

D.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得单质铝

12.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X与W同主族,Z的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X

B.X与Y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离子化合物W2Z2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

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13.β一l,3一葡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功效,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β-l,3一葡聚糖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6H l2O6)n B.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C.可以发生氧化反应D.葡萄糖发生加聚反应可生成β-l,3一葡聚糖

14.乙醇转化为乙醛,发生的反应为

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C.消除反应D.氧化反应

15.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Mg2+、H+、Cu2+、SO42-B.Na+、Ba2+、NO3-、OH-、SO42-

C.K+、NO3-、SO42-、H+、Na+D.MnO4-、K+、Cl-、H+、SO42-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苯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应用于消毒防腐、染料载体、增塑剂、香料及食品防

腐剂的生产,也可用于钢铁设备的防锈剂。

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取苯甲酸和副产品苯甲醇()的实验流程:

已知:①;;

(R、R1表示烃基或氢原子)

②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见表:

名称相对密度

熔点

/℃沸点

/℃

溶解度

水乙醚

苯甲醛 1.04 -26 179.6 微溶易溶

苯甲酸 1.27 122.1 249

25℃微溶,95℃可

易溶

苯甲醇 1.04 -15.3 205.7 微溶易溶

乙醚0.71 -116.3 34.6 不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萃取、分液操作时所用玻璃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分液时,乙醚层应从_______(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

(2)洗涤乙醚层时需要依次用NaHSO3溶液、10%Na2CO3溶液、蒸馏水进行洗涤。其中加入NaHSO3溶液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馏获得产品甲时加入碎瓷片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蒸馏时应控制温度在____℃左右。A.34.6B.179.6C.205.7D.249

(4)提纯粗产品乙获得产品乙的纯化方法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5)称取10.60g的苯甲醛进行实验,最终制取产品乙的质量为3.66g,则产品乙的产率为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烯烃和酚类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完成下列填空:

(1)合成除苯乙烯外,还需要另外两种单体,写出这两种单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苯乙烯合成()需要三步,第一步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邻甲基苯酚可合成A,分子式为C7H6O3,在一定条件下A自身能缩聚成B。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A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一条由制备A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法为:

M N……目标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碳酸锂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料。

(1)碳酸锂制取锂的反应原理为:①Li2CO3焙烧

?????→Li2O+CO2;②Li2O+C高温

真空

?????→CO+2Li。锂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CO2 的结构式为_____;反应②中涉及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

(2)氢负离子(H﹣)与锂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试比较两者微粒半径的大小,并用原子结构理论加以解释_____

(3)电池级碳酸锂对纯度要求很高,实验室测定Li2CO3产品纯度的方法如下:称取1.000g样品,溶于2.000 mol/L 10.00 mL 的硫酸,煮沸、冷却,加水定容至100mL.取定容后的溶液10.00 mL,加入2 滴酚酞试液,用0.100 mol/L标准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硫酸,消耗NaOH溶液13.00 mL。

①定容所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_____和_____。

②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_____。

③样品的纯度为_____。

19.(6分)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研究乙烯的制备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制备:工业上常利用反应C 2H6(g)C2H4(g)+H2(g)△H制备乙烯。

已知:Ⅰ.C2H4(g)+3O2(g)=2CO2(g)+2H2O(l)△H1=-1556.8kJ·mol-1;

Ⅱ.H2(g)+1

2

O2(g)=H2O(1)△H2=-285.5kJ·mol-1;

Ⅲ.C2H6(g)+7

2

O2(g)=2CO2(g)+3H2O(l)△H3=-1559.9kJ·mol-1。

则△H=___kJ·mol-1。

(2)乙烯可用于制备乙醇:C 2H4(g)+H2O(g)C2H5OH(g)。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C2H4(g)

和 a mol H2O(g),测得C2H4(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为____热反应(填“吸”或“放”),理由为____。

②A点时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已知分压=总压×气体物质的量分数,用气体分压替代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叫压强平衡常数(K P),测得300℃时,反应达到平衡时该容器内的压强为b MPa,则A点对应温度下的K P=____MPa-1(用含b的分数表示)。

③已知:C 2H4(g)+H2O(g)C2H5OH(g)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正=k正c(C2H4)·c(H2O),v逆=k逆c (C2H5OH),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在温度从250℃升高到340℃的过程中,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填选项字母)。

A.k正增大,k逆减小B.k正减小,k逆增大

C.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D.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

④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改为恒压密闭容器,则300℃时,C2H4(g)的平衡转化率__10%(填“>”“<”或“=”)。

(3)乙烯可以被氧化为乙醛(CH3CHO),电解乙醛的酸性水溶液可以制备出乙醇和乙酸,则生成乙酸的电极为_____极(填“阴”或“阳”),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A、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用来吸收氯气,A正确;

B、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B错误;

C、蒸馏时应该用接收器连接冷凝管和锥形瓶,C错误;

D、为了防止倒吸,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D错误,答案选A。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分子式符合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醚的通式。醇类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而醚不能。根据碳链异构,先写出戊烷的同分异构体(3种),然后用羟基取代这些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的氢原子,就可以得出这样的醇,戊基共有8种,故这样的醇共有8种,D正确,选D。

3.D

【解析】

【详解】

A、半径大小比较: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Ga>Br>Al>Cl,选项A错误;

B、镓元素为第四周期第ⅢA元素,选项B错误;

C、7935Br与8135Br都是溴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此得电子能力相同,选项C错误;

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即碱性

Ga(OH)3>Al(OH)3,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酸性高氯酸大于高溴酸,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B

【解析】

【详解】

A.单质C和浓硝酸加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抑制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所以石灰水不变浑浊,A错误;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的物质,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褪色,说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被乙醇还原,乙醇体现了还原性,B正确;

C.溴水和苯不反应,但是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由于苯与水互不相溶,因此看到分层现象,下层的水层几乎无色,这种现象为萃取,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错误;

D.向试管底部有少量铜的Cu(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因此看到铜逐渐溶解,不是Cu与硫酸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甲苯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甲基上氢原子而不是苯环上氢原子,故B错误;

C.乙醇、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乙酸乙酯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故C正确;

D.石油的分馏不能得到甲烷、乙烯等,只能的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和重油,然后轻质油再经过裂解可以得到甲烷、乙烯等小分子烃,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苯,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C>Si>Al,所以酸性:H2CO3>H2SiO3>H3AlO3,A正确;

B.同类型的分子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沸点为HI>HBr>HCl,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简单的氢化物越稳定,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Cl>S,所以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F>HCl>H2S,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金属性K>Na>Mg,所以碱性:KOH>NaOH>Mg(OH)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7.D

【解析】

【分析】

A. 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或碱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

B. 利用盖斯定律确定HF电离过程放出热量,利用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C. 当c>0.1时,混合溶液中溶质为NaF、HF时,溶液可能呈中性,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D. 微粒浓度与溶液中含有的NaOH、NaF的物质的量多少有关。

【详解】

A. 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或碱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在滴加过程中c(NaOH)逐渐减小、c(NaF)浓度增大,则水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F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由于HF的浓度未知,所以滴入10 mLHF时,混合溶液可能是碱过量,也可能是酸过量,也可能是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NaF,因此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存在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A正确;

B. ①HF(aq)+OH-(aq)=F-(aq)+H2O(l) △H=-67.7 kJ/mol,

②H+(aq)+OH-(aq)=H2O(l) △H=-57.3 kJ/mol,

将①-②得HF(aq)F-(aq)+H+(aq) △H=(-67.7) kJ/mol-(-57.3) kJ/mol=-10.4 kJ/mol,则HF电离过程放出热

量,升高温度,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越大,导致HF电离程度减小,B正确;

C. 向NaOH溶液中开始滴加HF时,当c>0.1时,混合溶液中溶质为NaF、HF时,溶液可能呈中性,结合电荷守恒得c(Na+)=c(F-),C正确;

D. 若c≥0.1时,在刚开始滴加时,溶液为NaOH、NaF的混合物。且n(NaOH)>n(NaF),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关系:c(Na+)>c(OH-)>c(F-)>c(H+),所以c不一定小于0.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易错选项是B,大部分往往只根据弱电解质电离为吸热反应来判断导致错误,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注意题给信息的正确、灵活运用。8.NaHSO3和NaHSO4增大锌粒的表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Zn+2SO2=ZnS2O4减少Na2S2O4的溶解损失,易于干燥Na2CO3为碱性物质,“保险粉”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HCOO-+OH-+

2SO2=S2O42-+CO2+H2O 2SO42--2e-=S2O82-a到b

【解析】

【分析】

(1)Na2S2O4中S显+4价,在潮湿空气中氧化,S转化为+6价,则生成的两种常见酸式盐应为硫酸和亚硫酸的酸式盐。

(2)①将锌块进行预处理得到锌粉-水悬浊液,可以增大其与SO2的接触面积。

②步骤Ⅰ中,锌与SO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ZnS2O4。

③Na2S2O4固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涤,从溶解和干燥两个方面寻找原因;Na2S2O4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Na2CO3固体可提供碱性环境。

(3)HCOONa、烧碱、SO2发生反应,生成Na2S2O4、CO2等,由此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a极的电解质为SO42-,由题意知,它将转化为S2O82-,由此可得出电极反应式;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是Na+,从电荷守恒出发可确定其迁移方向。

【详解】

(1)Na2S2O4中S显+4价,在潮湿空气中被氧化,S部分转化为+6价,则生成的两种常见酸式盐为NaHSO3和NaHSO4。答案为:NaHSO3和NaHSO4;

(2)①锌粉-水悬浊液与SO2的接触面积比锌粉与SO2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答案为:增大锌粒的表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步骤Ⅰ中,锌与SO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ZnS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SO2=ZnS2O4。答案为:Zn+2SO2=ZnS2O4;

③Na2S2O4固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涤,既可减少溶解损失,又易于干燥;Na2S2O4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Na2CO3固体可提供碱性环境,增强“保险粉”的稳定性。答案为:减少Na2S2O4的溶解损失,易于干燥;Na2CO3为碱性物质,“保险粉”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

(3)HCOONa、烧碱、SO2发生反应,生成Na2S2O4、CO2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OH-+2SO2=S2O42-+CO2+H2O。答案为:HCOO-+OH-+2SO2=S2O42-+CO2+H2O;

(4)a极的电解质为SO42-,由题意知,它将转化为S2O82-,电极反应式为2SO42--2e-=S2O8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是Na+,电极反应发生后,阳极Na+富余,它应向阴极迁移,所以Na+的迁移方向是由a 到b。答案为:2SO42--2e-=S2O82-;a到b。

【点睛】

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应先确定电极的名称和电解质,阳极失电子,则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时,只能是溶液中的离子失电子,因而可得出阳极产物,同样可得出阴极产物;电极反应发生后,依据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关系,在确保电荷守恒的前提下,富余离子透过交换膜向另一电极迁移。

9.B

【解析】

【详解】

A. 干馏:将某种物质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使物质热裂解,产生挥发性的低分子化合物的整个过程叫干馏,不是分离方法,故A错误;

B.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加热、冷却的分离过程叫分馏,煤焦油中含有的苯和苯的同系物沸点不同,所以用分馏的方式分离,故B正确;

C.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分离开的操作方法,不能分离出煤焦油中溶解的苯,故C错误;

D.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不能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a点表示0.1mol·L-1一元弱碱XOH,若a=-8,则c(OH-)=10-3mol/L,所以

K b(XOH)≈

()()

()

c X c OH

c XOH

+-

=

33

1010

0.1

--

?

=10-5,故A正确;

B. 两者恰好反应时,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M点AG=0,则溶液中c(H+)= c(OH-),溶液呈中性,所以溶质为XOH和XCl,两者不是恰好完全反应,故B错误;

C. 若R点恰好为XCl溶液时,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X+)+c(XOH)=c(C1-),故C正确;

D. M点的溶质为XOH和XCl,继续加入盐酸,直至溶质全部为XCl时,该过程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然后XCl溶液中再加入盐酸,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所以从M点到N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故选B。

高三期末化学试题第I卷

高三期末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83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O-16,C-12,N-14,C1-35.5,P-31,S-32,Na-23,Mg-24,A1-27,Fe-56,Zn-65,Cu-64,Ba-37,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不能实现的是 A、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B、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C、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 D、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 2、碱金属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 A、2 B、8 C、2或8 D、2,8或18 3、下列试剂:①漂白粉②纯碱晶体③磷酐④过氧化钠⑤绿矾⑥电石,若它们常期置于敞口的试剂瓶暴露于空气中, 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已知ICN的性质和卤素相似。氧化碘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ICN=12+(CN)2。下列ICN的叙述正确的是: A、ICN的晶体是离子晶体 B、ICN是供供化合物 C、ICN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D、ICN在常温下可能是气体 5、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苯和浓溴水用铁作催化剂制溴苯 B、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HC1气体 C、淀粉与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共煮制单糖 D、电石与水反应在启普发生器中进行制乙炔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 选择,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 A、6.4克铜与硫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2 N A B、1mo lN a2O2与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C、2.9克乙基(-C2H5)含有的电子数为1.8N A个 D、标准状况下:N A个NO、CO 2、SO 3分子所占的体积均约为22.4升 7、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H 4 HSO4溶液刚好沉淀完全 Ba2++2OH-+NH4++H++SO42-=BaSO4↓+NH3·H2O+H2O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氟化氢:Ca2+2OH-+2HF=CaF2↓+2H2O C、漂白粉溶液通入SO2:Ca2++2CIO-+SO2+H2O=CaSO3↓+2HCIO D、向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中滴入双氧水:4F e2++2H2O2+4H+=4F e3++4H2O 8、在一固定窖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 lA和1mo lB发生反应: 2A(气)+B(气)<=>XC(气)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A、0.3molB 和1.4molC为起始物质,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可能为 A、1 B、2 C、3 D、4 9、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里发生可逆反应: CO(气)+H2O(气)<=>XC2(气)+H2(气)-Q,(Q>0)当达到平衡时,测得各物质均为n mol。欲使H2的平衡浓度增大1倍,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可采用的是: A、升高温度 B、再通入n mol CO和n molH2O(气) C、再通入2n mol CO2和2n mol H2 D、使用催化剂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B、自来水经长时间的煮沸可得到软水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 新一轮高考改革经过三年试点,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各个省市。笔者结合三年来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复习的调研体会,就高三化学复习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供各地高三化学教师借鉴。 一、高考复习中应谨防几个误区 笔者在听课与调研中发现,部分师生在高考改革,特别是设置“综合科目”考试后,对相关学科地位的认识、复习指导思想及复习训练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X学科让位现象 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3+X”高考改革后,“3”在总分中所占权重增加了,而“X”中的每一门学科权重大大下降,已失去往日“3+2”高考各科分值平等的地位。因此,教学中,师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学科让位的想法和行为,把本该投入化学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让位于其他学科。显然,这与高考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克服偏科现象的指导思想是相悖的。 误区二:“不变”万能现象 “3+X”高考中X学科“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学科间的综合”的命题思路,使大多数教师产生了“不变”万能的复习观。表现在,在化学教学中,不加调整地照搬以往“3+2”高考复习模式,忽视双基知识的整理和疏通,一味追求难题、怪题,强化计算技巧等等,而对学生如何立足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如何摄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缺少引导;对化学在理科综合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学科内综合及学科间综合能力的培养缺少思考、研究和必要的实践探索,消极等待高考的来临。 误区三:新一轮“题海战术”回潮现象

经过前几年化学高考命题的改革,如减少题量、变革“传统题”、重视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等,特别是借助信息迁移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有关社会、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化学问题,有效地测试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的命题导向,使愈演愈烈的题海训练有所扼制。但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各校师生对这一新生事物由于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导致了新一轮“题海战术”的再次回潮。主要表现为,在不加筛选地继续沿用“3+2”综合试卷的同时,大量操练一些外来的、牵强附会的学科间综合试题,大搞题海训练。显然,这种“多多益善”的训练观与当前高考注重能力考查的方向已背道而驰。 二、高考复习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透析过去两年部分省市的理科综合高考试卷,可以发现,试题体现了如下命题特点: 1.首先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是学科间综合,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干,穿插少量学科间综合题。且组卷采取的是学科内综合相对集中的方法; 2.重视基础知识,试题突出考查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多以社会生产生活知识为背景,全真模拟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 4.试题改“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强调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复习中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关系: 1.基础与综合的关系 回顾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人们对某一物质的认识往往都经历了由最初的综合模糊感受到逐步分类感受,最终形成整体综合认识的发展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正是循着这种认知方式,展示了一个由综合到分科,再由分科到综合的交替变化过程。

2017-2018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

丰台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三化学 2018.0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Na-23 Cu-64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3分,共42分) 1.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下列贸易商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中国丝绸B.捷克水晶C.埃及长绒棉D.乌克兰葵花籽油 2.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针,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萃取 B. 蒸馏 C. 干馏 D. 升华 3. 下列变化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用晶体Si制作半导体 B. 煅烧石灰石制备生石灰 C. 用Na2O2做呼吸面具供氧剂 D. 用可溶性铝盐处理水中悬浮物

4.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 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金属性:Na > Mg B .酸性:H 2SO 4 > HClO C .碱性:KOH > NaOH D .热稳定性:HC1 > HBr 5.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 用Na 2S 处理含Hg 2+废水:Hg 2+ + S 2? HgS↓ B. 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减少SO 2的排放:2CaO + O 2 + 2SO 2 2CaSO 4 C. 工业上将Cl 2 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Cl 2 + OH - Cl - + ClO - + H 2O D. 向漂白液中加入适量洁厕灵(含盐酸),产生氯气:ClO - + Cl - +2H + Cl 2↑+ H 2 O 6. 国际空间站处理CO 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 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CO 2(g) + 4H 2(g) CH 4(g) + 2H 2O(g) 若温度从300℃升至400℃,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H 2的体积分数增加。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ΔH < 0 B .化学平衡常数K 增大 C .CO 2的转化率增加 D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7.下列制取 SO 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制取SO 2 B .验证漂白性 C .收集SO 2 D .尾气处理 8.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Ru S SO 3 H 2SO 4 O 2/点燃 H 2O NH 3 NO 2 HNO 3 O 2/催化剂 △ H 2O Na Na 2O Na 2CO 3 O 2/点燃 CO 2 △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化学教学改进策略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化学教学改进策略 慈溪赫威斯育才高级中学俞科峰 摘要:上海、浙江成为2014年高考考试招生改革的试点地区,考查方式和考查内容都有很大变化,学生的选择余地也大大增加。化学教学必须想办法应对这些变化。 关键词:新高考;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2014年l1月,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化学教学如何积极应对这一重大变革? 一、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学科的变化 1、考试方法的调整 方案中化学是“7选3”中的一门。“7”指的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学科,学生分别在每年的4月或10月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选择成绩较高的一次计算成绩。其中学生还必须从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各选考科目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必考题”为必修内容,分数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加试题”考试内容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分数为30 分,时间为30分钟。 2、学习内容的调整 2015、2016年高考内容:理科综合考试内容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删除专题3 第4 单元沉淀的溶解平衡 )、9个综合实验。自选模块为《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新高考方案下课程内容的设置分为水平1和水平2。水平1要求 (即学考要求)如下: 《化学l》、《化学 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基本要求”部分。 水平2要求 (即选考要求)如下: (1) 《化学l》、《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发展要求”部分; (2)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 (3)适当考虑其他化学学科类选修课程的内容。 二、新高考方案对教学的冲击 1.教学任务更重、进度更紧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分析,新高考方案要求参加化学选考的学生完成三本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以及两本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这与 2014 届以前还需外加两个IB模块相比似乎任务减轻了很多,但由于考试时间发生改变,任务其实一点也没有减轻。原先到高二结束,基本只要完成5本书的教学即可,到高三高考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复习,但现在选考学考时间改在每年的4月和10月,考生有两次机会,意味着最迟在高三第一学期的10月,即高三开学初就要参加第一次选考科目高考,也就是说到高二结束不单单要完成五本书的教学,还要留一定的时间复习,以便学生有更好的状态参加第一次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这样任务就更重了。高一结束,大多数

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化学 本试卷共9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S 32 Cl Fe 56 Cu 64 Ag 108 第一部分(共42分) 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的归类不合理 ...的是 A B C D 垃 圾 归 类 2.下列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原理中,正确的是 A.用水除去NO气体中的NO2:3NO2 + H2O 2H++ 2NO3- + NO B.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CO2:CO32- + 2H+H2O+ CO2↑ NO + 2H+Ag+ + NO2↑ + H2O C.用稀硝酸溶解银:Ag + 3 D.用明矾作净水剂:Al3+ + 3H2O Al(OH)3 ↓+ 3H+ 3.锗(32G e)与钾(19K)同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锗位于第4周期第ⅤA族B.7032G e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38 C.锗是一种半导体材料D.碱性:Ge(OH)4>KOH 4.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B.Na2O与Na2O2均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 C.钠切开后,光亮的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Na2O2

D.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Na2CO3粉末中含有的少量NaHCO3 5.有机物X是医药合成的中间体,其结构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X分子存在顺反异构体B.X分子中含有3个甲基 C.X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酯基D.1 mol X最多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6.对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氨水与氢氧化钠两种稀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均升高20℃,两溶液的pH均不变 B.加入适量氯化铵固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C.加水稀释100倍后,氨水中c(OH-)比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小 D.与足量的氯化铁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铁沉淀一样多 7.铁片镀铜实验中(装置如下图所示),为提高电镀效果,电镀前铁片需依次用NaOH溶液、 稀盐酸和水洗涤。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稀盐酸的主要作用是除去铁锈 B.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 C.电镀过程中c(Cu2+)基本保持不变 D.阴极发生反应:Cu2++2e–= Cu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鉴别苯和溴乙烷取少量苯和溴乙烷,分别加入水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将气体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C 比较氯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将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 验证在酸作用下,蔗糖水解能否 D 取水解后的液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 生成葡萄糖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12-13T16:21:56.86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7年11期作者:季海东[导读] 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山东省沾化区第二中学季海东邮编256800 【摘要】: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关键词】:中学化学、学生困惑、化学教学、 2016年3月份,山东省发布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即“3+3”。“3+3”科目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纳入高考录取的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此方案一发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化学教学如何来积极应对这一改革,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学科的变化 化学是高考“六选三”中的一科,是所有学生的合格考科目。在新方案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是合格学考科目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化学的等级考科目是必修加选修Ⅰ,即必修一、必须二、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五个模块。同时新方案也对高中化学课程的学分进行了调整,必修学分由6调为4,选修学分由4调为6。与原先的方案相比,我们可以看出新形势下,化学必修的难度降低,降低到所有学生合格为基础。而化学的高考科目,有原先的三选一四个模块变为现在的五个模块,提高了选修的难度,增加选修的难度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时为高校选拔人才奠定基础,其次保证了选拔人才的区分度。 二、目前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 1、虽然目前山东2107年新高考方案已发布,但目前我们手中的材料只有“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新课程标准还没有出炉,更加让我们为难的是还要沿用旧教材,这就是所说的“三新一旧”,面对这种情况一线老师的教学有点不知所措,目前我们只能借鉴浙江上海新高考的一些做法,防止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2、化学必修一难度的控制,合格考难度可能有所降低,我们的课堂难度如果仅按照合格考的的要求就会对选择化学的学生等级考不利,对这些学生来说深度不够,但如果进行知识的拓展,针对必修一内容多,难度较大的特点来看,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同学选择化学的积极性。 3、化学必修二与选修I的处理,选化学等级考的同学要完成三门选修模块,实际上学习任务较以前更重了,为了高三这一学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高二应尽可能早的结束课程。必修2与选修I中的三个模块其实都有联系,为此我们在必修二的教学中进行渗透补充是不是一种可行的做法呢? 4、每学期教学任务的安排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关心的,尤其是高二这一学年三门选修模块的安排,以及如何进行考试测评等。虽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安排,但这仍需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来执行。 三、新高考方案中的化学教学 不管怎么样新高考已经来了,我们要做的唯有去积极的适应,下面我来谈一下新高考方案下我们所考虑的化学教学策略。 1、研读“标准”,明确目标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科(化学)指导意见》是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我省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山东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教材的研究制定的。是我们山东省化学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等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一“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深广度,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选择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 要准确把握化学学科指导思想中对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和知识学习的深广度,遵循教材内容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把握中学化学的整体结构与要求及单元学习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必修模块各学习要点与选修内容的衔接与分工,了解各知识点的分布,学习层次与教学的深广度,注意知识的深度与练习的难度要适当,切莫一步到位。 3、循序渐进,做好方法指导 长期以来,初高中的学习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高一新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很不适应,易发生分化现象和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一教学中注意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度情况,要以落实基础,明确概念为目标,做好学法指导,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共享合力,集体磨课 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在新课开始之前,按照教学进度中的分工,组内老师轮流备重点、难点,明确新高考的要求,并提供详细的学案导学,全组成员共同探讨,借助培训精心打磨课堂,提高效率,同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力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坚持做到“三统一,一创新”。利用集体备课活动,统一进度,统一课堂教学,统一练习,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个体特长,尝试创新调整教学内容的课程安排,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总之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借助导学案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有效教学。利用教研组与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互相听课、磨课、研课,取长补短,利用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聚焦课堂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圆满完成我们的化学教学任务。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九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化学这门课,也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必考科目,面对招生考试的化学科,需要化学教师在一年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力求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能灵活运用,对化学基本技能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策略提高素质 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吃透课标,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搭建有效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认真研读课准,确立教学目标。 课标是编写《化学》课本的依据,也是化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教师要对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解读。对“内容标准”中的五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确立课时教学目标,对学生实行分层设立教学目标。 二、搭建学习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应该是学生的内在动力,起着决定性的,而教师的外在动力只是只能起着辅助的作用。学生在接触化学时,许多学生对化学这门课,颇感兴趣,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好奇的表现。化学教师在激发学生化学兴趣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力争排除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到学生在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元素,以及化学的基本概念等,这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这方面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效果是不佳的。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持久性的教育,将有关化学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对化学家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科学家事迹,让学生清楚意识到化学在自己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化学用语的规范性,让学生明白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的通用语,不能随意代替或更换,教师在化学用语方面的识记语理解,可以采用“顺口溜”,编成小故事,小品,也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识记。 如,对化学元素化合价的识记,我自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

高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 三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Mg :24 Al :27 Fe :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是( ) A 、纤维素 B 、蛋白质 C 、淀粉 D 、糖类 2、下列过程需要通过直流电才能实现的是( ) A 、电化腐蚀 B 、比较同浓度盐酸和氨水的导电能力 C 、电泳 D 、电离 3、为防止富脂食品长期放置产生变质现象,在食口包装袋内,除了放置干燥剂外,为防止食品氧化,还要放置( ) A 、无水硫酸铜 B 、铁粉 C 、食盐 D 、生石灰 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l 2、ClO 2(其还原产物为Cl -)、O 2(1molO 3转化为 1molO 2和 1molH 2O)、H 2O 2等物质都具有氧化性,因而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 ) A 、Cl 2 B 、ClO 2 C 、O 3 D 、H 2O 2 5、绿色化学是当今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其原则之一是单一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原子经济性)要最大化。根据该原则,下列反应原子经济性最差的是( ) A 、获1950年诺贝尔奖的 反应: CH 2=CH 2+CH 2=CH —CH=CH 2→B 、获 1979年诺贝尔奖的(Ph- C 、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2CH 2=CH 2+O 2 2CH 3CHO D 、获1963年诺贝尔奖的烯烃聚合反应: NCH 2===CH —CH 3 [CH 2—CH]n 二、不定项选择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由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C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D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7、如右图所示,A 池用石墨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B 池精炼粗铜,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 池D 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H 2CH 2+Ph 3===O 催 3

[合集4份试卷]2021福建省名校新高考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理量与温度、压强有关且对应单位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數:mol -1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1 C .物质的量浓度:g·L -1 D .摩尔质量:g·mol -1 2.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苯中含单质溴杂质:加水,分液 B .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C .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 .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3.芳香族化合物苯等在ZnCl 2存在下,用甲醛和极浓盐酸处理,发生氯甲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甚为重要。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HCHO +HCl 2 ZnCl ??? →A 有机产物+H 2O A .有机产物A 的分子式为C 7H 6Cl B .有机产物A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 C .反应物苯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是易挥发、易燃烧、有毒的液体 D .有机产物A 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自身)共有3种 4.液氨中存在与水的电离类似的电离过程,金属钠投入液氨中可生成氨基钠(NaNH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氨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2NH 3?NH 4++NH 2- B .钠与液氨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H 2生成 C .NaNH 2 与少量水反应可能有NH 3逸出,所得溶液呈弱碱性 D .NaNH 2与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能得到四种盐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硫醇(C 2H 5SH)的沸点比乙醇的高 B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醇可加入适量乙酸并充分加热 C .等质量的苯和苯乙烯( )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 D .分子式为C 4H 8Cl 2且含有两个甲基的有机物有4种 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 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利用了KNO 3的氧化性 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浅谈 发表时间:2014-05-21T10:33:43.00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5月供稿作者:毛志刚[导读]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双基,重视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 ——◎毛志刚 /河北省沙河市栾卸学校—— 〔摘要〕化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理想的科学教育应该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协调的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做好化学教学情境设计、推行多感官表征学习、根据首因—近因效应调节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时间、做好化学知识的深加工和实验教学的科学思维引导。只有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学校的化学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好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偶然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课堂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二、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计算能力 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化学概念,首先在形成它们时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它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存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双基,重视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的教学思想,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中考考纲,抓好初三化学的起始教学:要通过加强实验,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按教学目的要求,处理好教材,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学生学习中最易出差错的是化学用语,最难理解的是氧化物、酸、碱、盐及其互相转化,最灵活综合的计算是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等的计算,也是容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知识点。二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向45分钟教学要质量。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分。三是重视抓好双基教学,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各章结束后要及时检查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与能力的程度。 四、优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控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其深度、广度和梯度,应当做到以教学大纲为纲,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要求。首先应统揽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份——整体的分析方法,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采用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他们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欲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因此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清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点燃南京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 求填涂在答题卡 ...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S 32 Cl 35.5 Fe 56 Ag 108 Ba 137 选择题共42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A.用聚乙烯塑料做食品包装袋 B.用二氧化硫加工食品使食品增白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要求 D.用明矾做净水剂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2.氢化亚铜(CuH)可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在40℃~50℃时反应生成。CuH不稳 定,易分解,在氯气中能燃烧,常温下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以下表述错误 ..的是()A.生成CuH的反应中CuSO4被氧化B.CuH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为还原剂 C.2CuH+3Cl2====2CuCl2+2HCl D.CuH+HCl=CuCl+H2↑ 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2N A B.1mol C n H2n含有的共同电子对数为(3n+1)N A C.1mol CO2与1mol Na2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 A D.1mol/L的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N A 4.下列实验能达到的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根离子; ②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③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④用盐析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⑤用加热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固体; ⑥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A.②④⑤B.①③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⑥ 5.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微粒是()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选题依据: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公布,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在旭东、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围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的过程,即校长、

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出现,现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与明确目标。由于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较典型的有锡山中学、七宝中学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力推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自此,全国各地各学校出现了大力发展校本课程的热潮,我校在顺应潮流的影响下,也开发适合学校、适合学生的化学校本课程,期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有所提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doc 6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金坛市第四中学阚和明 【摘要】问题解决是学习者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原理、技能重新加以整合后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加强问题解决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领会、巩固、应用和发展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着重从“巧设问题,激发求知、准获信息,发展智能、科学探究,提升能力、把握因果,派生新疑”四个方面阐述了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做法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解决策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早在《学习等级分类》一书中明确指出:问题解决是以独特的方式选择多组计划并加以综合运用的学习。从现代教育观点看,问题解决就是以问题为切入口,以信息的获取、组织、加工为重要认知活动,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它大致可以分为“问题的创设与感悟、信息的获取与加工、问题的提出与论证、结论的形成与新问题的派生”四个阶段。主要流程为:问题—→感悟—→假设—→验证—→结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仅是简单调用自己原有知识、技能的过程,而是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原理、技能重新加以整合后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加强问题解决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领会、巩固、应用和发展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巧设问题,激发求知 “创设和感悟问题”是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基础。问题是问题解决的源头,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创造学认为,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起创造动机,只有在对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产生困惑时才能产生创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同样,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化学问题,会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现、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重视知识的分化点、生长点和交叉点。这些问题就在学生身边,但是平时很少有学生会想到。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解、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化学问题除了要包含三个要素,即未知事物(目的)、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问题),遵循二个原则,即最近发展区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外,还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1)发散性或开放性: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实证性: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方式证实或推翻假设,更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3)挑战性: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避免简单再现化学中有关知识和事实类型的问题; (4)新颖性:能体现与化学有关的新内容,新方法或新思想的问题; (5)关联性: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因此,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感悟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中化学(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化学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化学2017.1 本试卷共8 页,共100 分。考试时长10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S 32 K 39 Cr 52 Pb 20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物品所用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 =C =O B.氯化氢的电子式: C.13H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 3.下列说法中,符合ⅦA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特征的是 A.原子易形成-2 价阴离子B.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具有氧化性 C .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小 D .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原子序数递增依次增强 4.室温下,关于1.0 mL 0.l mol/L 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 等于13 C.加入少量NH4Cl 固体,c(OH-)不变 B.c(OH-)=c(NH4+)+c(H+) D.与1.0 mL 0.l mol/L 盐酸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5.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生成副产物HCl,利用下列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4HCl(g) + O2(g) 2Cl2(g) + 2H2O(g) ΔH=-115.6 kJ/mol 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能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B.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C .断开4 mol H-Cl 键的同时生成4 mol H-O 键 D.n(HCl)∶n(O2)∶n(Cl2)∶n(H2O) =4∶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