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模式

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模式

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模式
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模式

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模式

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指区域旅游系统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在合作区域空间内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它是区域旅游空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共生效应、互补效应、整体效应的产物,是基于旅游资源条件、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区域经济活力等条件下的空间自组织过程。区域旅游合作在不同的区域条件和合作机制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并处于时空演化之中。笔者从地理学区域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进行研究和总结,认为典型的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点——轴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水平落后,旅游业发展缺乏区域经济的有力支撑,区域旅游合作以旅游资源的整合为基础,沿交通干道为发展轴延伸并向两侧辐射,形成中长线的特色旅游产品,构成点——轴发展模式,目的是赢得更多的输入性旅游客流。如横贯中西的古丝绸之路,自西安向西串连陕、甘、宁、青、新5省,几乎和陇海——兰新铁路完全重合。沿线经过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在空间上呈串珠状分布。而且沿线的西安、兰州、敦煌、乌鲁木齐已成为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西北5省(区)应通过区域旅游合作,统一旅游规划、联合开发、克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研究中心、次中心与主、次级发展轴的开发次序和规模,形成区域旅游的“点——轴”体系,发挥“合力”和整体优势,可创国际品牌的精品线路。

二、单核辐射模式

区域旅游资源、市场分布不均衡,单项优势突出,以城市——区域资源或资源——市场空间关系为特征,以出游人数多、承载力大的单个大城市或某个具有大尺度吸引向性的旅游景区为核心,以旅游经济联系(包括旅游交通)为纽带形成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该模式在区域旅游合作开始阶段较为普遍,如闽西南旅游圈以厦门为中心,周围涉及三明、龙岩、漳州、泉州和金门等城市和岛屿的一级旅游资源区,包括著名的武夷山、永定土楼和金门岛,合作开拓黄金旅游线路,形成由厦门向周边景区的客流辐射。其它如大武汉旅游圈、大沈阳旅游圈等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的构建。

三、双核联动模式

该类型为双核心,以城市——城市或资源——资源空间关系为特征,不管是城市还是资源,双核在区域中的地位和等级相当,形成市场共轭或资源互补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合作关系。如苏北旅游区的徐州——连云港旅游合作,既有市场共轭,又有资源互补,形成共生性双核联动发展模式;而湖北宜昌(三峡)——神农架的合作则完全基于资源的整合,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

四、核心边缘模式

该类型形成于区域旅游合作水平比较高的时期,是单核辐射模式与双核联动模式的后续发展阶段,呈现多级圈层结构,不同圈层的旅游功能有差异,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由核心向边缘的渐降次序,而区域整体水平高,竞争力强。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与演变是该模式最好的实证。以香港、深圳、广州、珠海和澳门为核心的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已进入协同发展的制度创新阶段,粤港澳之间双向、互动的旅游产业运作开始形成。为进一步拓展合作区域的空间腹地,提升区域竞争力,“9+2”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启动,空间结构以大珠江流域为其核心协作圈,通过协议加入合作的其它8省为其边缘拓展圈,区域旅游合作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整合,这是一个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

五、网络型模式

该模式是区域旅游合作的理想形态,区域经济发达,旅游业一开始就受到区域经济活力的强有力支撑。区域基础设施完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发育,城市间往往互为市场,互为资源,并且度假、商务、节事等专业层次旅游活动所占比重较大,如长三角“15+1”城市旅游合作组织。2003年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上

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南通、杭州、宁波、温州、湖州、

嘉兴、绍兴、舟山)和安徽的黄山市签署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在品牌塑造、资源整合、信息交流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和市场的融合使该区域合作呈现网络结构,它以上海为旅游中心城市,杭州、南京、苏州为次中心,其它城市为重要节点的梯级网状区域旅游网络。

工业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究

工业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游客不再满足于观光游、健身游等传统的旅游项目,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的开发成为一大趋势。从这些年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来看,工业旅游正在发展成为我国旅游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以省际和省内重要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大量涌现,逐渐引起了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对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视。四川省作为西部的工业大省,近年来把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实行重点推介。论文就当前四川省工业旅游存有的问题及今后四川工业旅游发展的重点及发展思路做一研究,从而探究符合四川省工业、地域特色需要的旅游之路。 一、工业旅游概述 根据已有的研究1,学者普遍的共识是工业旅游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最早策划让消费者和游客免费参观他们的汽车装配现场,很快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逐渐被世界其他各地的企业所效仿。到8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旅游景点迅速增多,工业旅游产品开发从能源产业到传统手工业无所不包。成功的典型如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造币、日本的东芝、韩国的浦项,每天都吸引着成天上万的游客。据统计,英、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有15%以上的企业都在发展工业旅游。而且很多工业企业旅游景点已将成熟的工业旅游产品与“食、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形成了完善的工业旅游接待体系。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工业旅游表现出浓厚兴趣,竞相发展,主要原因是工业旅游不但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展开企业营销推广,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诚客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关于工业旅游的概念,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第一是从工业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工业旅游,如段学成(2007)等提出工业旅游是指以生产场景、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的旅

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

一、理论部分 二、安徽省旅游业 1、安徽省旅游发展现状 (1)介绍安徽省旅游业四板块(景点) (2)各板块的机遇与挑战 2、安徽省旅游业竞争与合作的意义 3、安徽省旅游业竞争与合作 (1)原则、目标 (2)各板块的竞争战略 (3)四板块的合作战略 4、四板块的战略联盟 1、安徽省旅游发展现状 (1)介绍安徽省旅游业四板块(景点) a、“十二五”对我省的旅游空间布局进行了调整,在原来黄山、合肥的基础上,“十二五”我省将建设黄山、合肥、芜湖三大旅游中心城市。黄山拥有全省最丰富的旅游资源,合肥是全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芜湖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建设新的全省旅游中心城市。 b、我省将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旅游区、合

肥经济圈旅游区、皖北旅游区。 皖南是皖南低山丘陵区的简称,位于安徽省南部,被与沿江平原相连,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为邻,包括池州、铜陵、芜湖、宣城等市的部分地区和黄山市,总面积3.12万㎞2,主要由东北——西南走向的天目山——白祭山、黄山、九华山——仙人尖三组山系和夹于其间的两组河谷地带组成。皖南地处北亚热带,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人文活动历史悠久,以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牯牛降、新安江等外代表的旖旎山水风光,与以西递、宏村、歙县牌坊等为代表的拨打精深的徽文化交相辉映。皖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造就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富集,成为安徽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6市和安庆市的潜山县,该示范区的设立和建设是我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分工合作的体现。旅游资源可划分为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省级)、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7大类型。皖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拥有上述7大基本类型,而且数量丰富,占安徽省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比例高,具有较强的类型效应的指向性示范区可整合各市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包括加快实施“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徽文化保护开发,开发遗产旅游、修学旅游、节庆旅游三大旅游品牌等。新的“旅游文化示范区”将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是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和区域相互依存理论的延伸,是对生产力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的动态描述。 1.“点一轴”开发理论 代表人物是法国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WoChristallar)和规划学家沃纳松巴特(Wernersombart)。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中心地理论和生长轴理论。中心地理论重视“点”的作用,认为不同等级中心的市场有差异,使各城市产生等级分工;生长轴理论重视“轴”的作用,认为由于交通干线成为连接各中心地的纽带,能有效地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区域旅游合作符合“点一轴”开发理论的规律,通过点与点之间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进而通过轴带的功能,牵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2.“增长极”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Perrou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一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自渠道向外扩散,从而形成以增长极为核心、周边地区不均衡增长的地区性经济综合体。这一理论后来经过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oudeville)、美国经济学家尼科尔斯(V·NICho1S)、赫希曼(A·Hirshman)等人的论证和发展,开始将研究视角由“经济单元”转向地域空间,提出了“增长中心”(包括“吸引中心”和“扩散中心,’)概念,使增长极理论更具实用性。这一理论已被我国理论界普遍接受,并已应用于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实践中。 3.不平衡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中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经济互动效应,如果利用得好,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有利。代表性理论有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Myradal)提出的“循环累积模型”、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A·0·Hirshman)提出的“联系效应理论”等。区域旅游合作中,旅游线路上的“热点带冷点”、“热点促温点”的合作形式方兴未艾,虽然在前后者之间的经济效应上存在着相当的差距,随着发展这种差距会逐步缩小,这是地区间相互联系与合作的结果。

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综述

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综述 张婷婷 (沈阳大学旅游与地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摘要 综述了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并对国内不同学者关于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与归类。关键词 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工业企业中图分类号 F50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5-07262-01 Summ ary on Developm ent Mode of I ndustrial T ourism ZH ANG Ting 2ting (C ollege of T ourism and G eography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44)Abstract T he developm ent m ode of industrial tourism in our C ountry was summ aried ,and the studies of different d om estic sch olars on developm ent m ode of industrial tourism were com paratively analyzed and classified.K ey w ords Industrial tourism;Developm ent m od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基金项目 《沈阳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项目(sysk2007204208)。作者简介 张婷婷(198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从事人文地理 研究。 收稿日期 2009202219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工业旅游已在全球得到了普遍重视,并迅速发展而逐步成为旅游产业中一个极具活力的“增长点”。 2001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我国首批100个工业旅游、农 业旅游示范点后选单位名单,这标志着我国工业旅游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晚,旅游模式的选择成为项目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国外学者对工业旅游模式的概述 国外对工业旅游的开发规划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的几年里,西方工业旅游的开发规划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向亚洲、非洲国家扩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旅游业的继续发展使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 20世纪80年代是工业旅游开发规划研究的大发展时期,其 中德国工业旅游模式的研究成果较多,旅游开发模式多种多样,这些模式中博物馆模式是最主要的开发模式,该模式中“亨利”钢铁厂(H enrichsh ütte )、“措伦”采煤厂(Z eche Z ollern Ⅱ/ Ⅳ)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Z ollverein )最为典型[1]。2 国内学术界对工业旅游模式的研究 我国直接针对“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不多。且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同学者对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李蕾蕾[2]的研究最突出,她在《逆工业化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中提出,从整个区域看,可将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称为区域性一体化模式;从各个独立的工业遗产旅游地看,可将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分为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及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丁枢[3]在《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特点及开发模式》中认为,企业的性质、特点不同,发展工业旅游的模式也应不同,他认为开发模式可分为:①专业型开发模式,即以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旅游;②公园型开发模式,将已过时、废弃的落后的生活工艺、生产模式加以绿化改造,变为景观公园;③综合型开发模式,将工业旅游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④ 特定型开发模式,以展示特定生产模式、生产工艺为主的工业旅游模式。毕燕[4]从工业旅游产品的角度,将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分为:①景观型开发模式,企业与衍生的风景合为一体,风景景观在整个工业旅游产品中占有突出地位;②艺术商品型开发模式,主要指陶瓷、雕艺等工厂;③民族文化型开发模式,作为该行业最古老的企业之一,工业旅游活动应定位于展示企业发展进程中丰富的传统工艺和民族文化的历史景观;④企业成长型开发模式,指新兴的、具有良好成长性和先进管理模式的企业;⑤历史场景型开发模式,指代表地区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化水平,具有历史因素和民族情结的企业;⑥综合型开发模式,主要指高新技术开发区。应月芳[5]将工业旅游类型分为采掘业旅游、重工业旅游、高科技旅游、手工业旅游、轻工业旅游、建筑业旅游等,还从开展工业旅游的内容分为工业生产经营场所、工业生产过程、工业生产成果、管理经验等模式。吴相利[6]将中国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分为10大模式:大庆模式———城市型、华富模式———商品型、海尔模式———中心型、丰满模式———景观型、一汽模式———扩展型、鞍钢模式———场景型、沈航模式———产品型、汾酒模式———文化型、隆力奇模式———外延型和泰达模式———综合型。 裴佩[7]在研究辽宁省工业旅游潜力和发展模式中,也提出了类似的开发模式:专业型模式、公园型模式、特定型模式,但她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港口型开发模式,即以港口特有的海港风貌,码头设施,船舶景观装卸工艺,以及浓厚的企业文化来增添港口旅游的魅力,使港口成为工业旅游的特殊景观。在《中国旅游报》《再谈工业旅游开发模式》中,作者将国内工业旅游分为3个模式:工业企业主导模式、主管部门引导模式和联合模式[8]。胡江路[9]在《产业经济》中论述了工业企业主导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的概念、优点及不足。叶昌建[10]在《浅析重庆工业旅游的发展及规划模式的构建》中,提出了重庆市工业旅游规划的R MP 分析模式。姚宏[11]将我国工业旅游模式分为都市综合型工业旅游、特色工业城市的工业旅游和名胜旅游区的工业旅游。艾芳[12]认为,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可分为4种:①以特定产品为载体的模式;②以落后工业企业为载体的模式;③以先进科技为载体的模式:④综合开发模式。国家旅游局魏小安司长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李虹等[13]以辽宁工业旅游为例,研究了工业旅游 (下转第7312页)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9,37(15):7262,7312 责任编辑 常俊香 责任校对 况玲玲

旅游区域合作工作总结

编号:_____ 旅游区域合作工作总结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5 页

旅游区域合作工作总结 市文物旅游局 一年来,***市文物旅游局按照“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深化旅游合作,创新发展方式”的主题,积极加强与闽粤赣十三市的区域旅游合作,通过互助窗口,互送客源,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旅游资源,有效地推动了闽粤赣区域旅游合作。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开展厦深潮旅游合作推介活动 厦深高速铁路将于XX年底正式开通,为充分发挥厦深高铁开通对***旅游带来的优势,深化高铁沿线的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更好更快发展,我局于今年3月21日至22日,邀请厦门市旅游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在我市联合举办了“厦深潮旅游合作推介活动”。这次活动共邀请了厦门、深圳以及***三市共45家旅游企业参加,三市电视台、报社和网络媒体共16个单位参加宣传报导。推介会上,厦深潮三市互相介绍各市的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签订了三市旅游合作协议,三市旅游企业也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并现场开展对接活动。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的旅游线路。此次活动不仅是三市旅游部门的联合推介,也为三市旅游企业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对厦深潮三市以及厦深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务实开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二、与厦门市旅游局合作开展“厦门人最喜爱的***十大旅游景区”、“厦门人最喜爱的***十大美食”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从XX年6月6日开始,6月27日评选活动投票结束。活动由海西晨报、海西旅游网、厦门亚太旅游发展中心承办,在海西晨报和海西旅游网开设活动专栏,介绍***旅游景区和美食,把***的文化、 第 2 页共 5 页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硕士)开题报告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 姓名:杨一 年级: 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论文类型: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框架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 0绪论 0.1研究背景 0.2研究目的及意义 0.3国内外研究综述 0.4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0.5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1相关理论概述 1.1 基本概念界定 1.1.1区域旅游合作 1.1.2无障碍旅游区 1.2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 1.2.1马克思主义理论 1.2.2区域经济学理论 2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 2.2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2.2.1 东北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2.2.2 实现振兴东北“大旅游”战略目标的要求 2.3 东北地区旅游合作可行性分析 2.3.1 合作的动力源--共同的利益 2.3.2 合作的推动力--政府间的合作 2.3.3 合作的基础--企业的合作 2.3.4 合作的支持系统--交通可进入性 2.3.5 合作的保障--基础设施 3.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选择 3.1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选择的依据 3.2典型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借鉴 3.2.1国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3.2.2国内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3.3 东北的选择——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 3.3.1无障碍旅游区的基本模式 3.3.2东北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目标 3.3.3东北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内容 4 东北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4.1 建立政府主导的战略性联盟机构与协调机制 4.2 加强利益相关性的旅游企业间战略性合作 4.3 优势互补,精心设计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4.4 加强部门间协作,推动“四通”的实现 4.5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旅游信息沟通 4.6 规范旅游市场,塑造东北地区旅游整体形象 5结论与展望 5.1主要结论 5.2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一、选题的依据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国家疆域,信息化把全球的每个角落连接成一个“地球村”,世界产业的发展因此经受国际化的洗礼,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产业间合作发展不断更新。而旅游业作为关联程度、开放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合作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对于我国旅游业来说也必将催生更高领域、更大规模的新型旅游合作模式,中国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时代已经来临。区域旅游合作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的要求,也是我国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旅游强国发展目标的关键。目前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界和经济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迅猛,但是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放眼全国,区域旅游合作已成趋势:如长三角地区建立起“15+1”无障碍旅游圈,随之鄂渝两地共建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经济协作区,如今环渤海旅游合作势头迅猛。可以说,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通过合作追求多赢的新时代。但与如火如荼的区域旅游合作实践相比,我们对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却是非常滞后的一种状况,并未形成体系。对于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研究也是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2004年以后才逐渐增多。很多学者仅仅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并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各种模式,真正构建并分析模式及其运行的案例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导致在实践发展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及操作性,甚至很多计划得不到实际落实,变成了一种空洞的口号,失去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真正意义。 (二)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环境及条件成熟 东北区域物产丰盈、人杰地灵,曾为共和国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旅游业成为最有潜力、最具吸力的产业,以冰雪旅游、生态环境、边境旅游、风城市情和市内外场五大优势独步中外,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心与关注。而东北地区对外的相对独立性,及内部城市间较强的差异性、关联性和互补性,与旅游产业“内合外放”的要求恰好吻合,加之东北人文相亲,整体特色鲜明,合作基础十分坚实,可见东北地区无论是从资源、区位、基础还是实力角度,其城际间旅游合作的条件已经成熟。加之全面振兴东北的战略机遇期,东北的区域旅游合作恰逢

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①2006年11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Nov.2006第27卷 第6期I N NER MONG OL I A S OC I A L SC I E NCES Vol.27 №.6 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郝晓兰 (内蒙古财经学院 旅游管理系,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根据自身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区内各行政单元旅游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同时与周边省区联系较为密切的特点,开始推进企业、地方政府与周边省区在旅游市场拓展、旅游线路组合等方面的旅游合作尝试,为此,比较分析内蒙古与周边省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进一步明确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对推进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内蒙古;周边省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281(2006)0620145204 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在地缘经济基础上的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其优势互补、成本降低、聚合效应和整体福利提高的特点,促进了各国之间以及国内区域间旅游合作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内蒙古根据自身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区内各行政单元旅游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同时与周边省区联系较为密切的特点,开始推进企业、地方政府与周边省区在旅游市场拓展、旅游线路组合等方面的旅游合作尝试,为此,比较分析内蒙古与周边省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进一步明确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对推进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 一、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 域旅游合作条件比较 内蒙古地跨“三北”,与我国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8个省区市毗邻,在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与这些省区存在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差异,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的集中性和差异性 11优势旅游吸引物的数量及空间分布 内蒙古与周边8省区拥有优势明显的旅游吸引物(见表一),这为建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产品开发系统,打造更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基础。内蒙古地域狭长,从东到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旅游单元,从4A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优秀旅游城市等优势旅游吸引物的分布来看,相同类型旅游资源在与周边省区构成的区域内呈现相对集中分布,形成了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大漠风光、文化遗产、民族风情旅游吸引物集中分布的区域;内蒙古中部、陕西、山西、北京、河北历史文化、草原文化旅游吸引物集中分布的区域;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森林、 541 ①3本文为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与周边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方向及对策研究》(NJ05141)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06206215 [作者简介]郝晓兰,女,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

一、“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作为从事旅游地产研究的咨询专家,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的飙升、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 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 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开发地产项目,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唐山市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唐山是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工业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但其工业旅游的发展却刚刚起步,落后于其他城市。针对这一问题以及唐山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打造国家知名旅游城市的需要,本文从工业遗产旅游、工业科普旅游、工企文化旅游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促进唐山市工业旅游发展的多种模式。 关键词:唐山市工业旅游发展模式 工业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它是以工业历史遗产、工业生产过程及技术、企业文化等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成功的机械化矿井、第一件卫生瓷都是在这里诞生的。本文基于对唐山市具有的工业旅游资源、工业企业产品属性及内外环境的综合考虑,探索适合唐山地区工业旅游发展的多种模式,为促进唐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展示唐山强大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指明方向。 一.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模式 工业遗产旅游就是将废弃的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等进行改造、再利用,使其具有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根据唐山市工业遗产存在的形态和功能,其工业遗产旅游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模式: (一)博物馆模式 博物馆模式工业遗产旅游是以现代博物馆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原有的或经改造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以活化工业生产的历史感、真实感。 唐山以煤兴市,而有130多年历史的开滦集团被称为“中国路矿之源”,创造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十余项第一,遗留和保存了丰厚的矿业遗迹。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使开滦集团在以旅游的方式保护和再利用这些工业遗产上取得了成功。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主要由“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老唐山风情小镇”、“开滦现代矿山工业示范园”三大园区组成。已对公众开放的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坐落在具有“中国第一佳矿”美誉的开滦唐山矿工业广场,百余年积淀下来的各种工业遗迹和遗存在其中星罗密布,其中有至今仍年产煤炭400万吨的中国近代第一眼机械化矿井——唐山矿一号井;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上的铁轨;中国迄今存世最早的股票——“开平矿务局1881年股票”;记载着1901年至1952年开滦经营状况的1661册“羊皮蒙面大账本”;上世纪20至40年代从比利时、加拿大、英国购买、至今仍担负煤炭提升任务的电力绞车;上世纪30年代英国生产的发电机组;新中国最早制造的井下综采液压支架、开拓液压钻车、掘进机等;废弃的唐山矿半道巷也被改造成反映开滦集团煤炭生产场景的“井下探秘游”。 启新水泥厂即现在的冀东水泥集团启新水泥有限公司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桶水泥的诞生地。然而水泥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迫使这个百年老厂整体拆迁至古冶区启新采矿场,现仅存5条水泥窑生产设备、发电厂汽轮机及欧式高大厂房建筑,计划将其改建为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暨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不仅能够保存这些见证中国水泥发展历程的历史文物,也使人们重温了中国水泥工业和唐山市的历史发展。目前,建于4至7号窑窑头位置的博物馆展陈中心已基本落成,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光绪三十二年的自建汽轮发电机组,宣统三年的生料、水泥磨机,民国十年的大型旋窑。游客还可以通过6、7号窑头和其他辅机设备直观感受水泥烧制的生产过程。 开滦集团、启新水泥厂博物馆的建设为唐山市发展其他工业遗产旅游项目提供了经验。唐山机车车辆厂(原胥各庄修车厂,今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历经1976年大地震,百年老厂几乎被夷为平地,震后另辟新址重建,老厂现有地震遗址,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唐山机车车辆厂现保存的工业遗迹主要有铸钢车间南北走向的3间厂房,建筑面积9072平方米;从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析讲解学习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分 析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本文是在福建泰宁中国旅游报组织的县域旅游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2009年8月6日) 我一年在全国大概要跑一百五六十个地方,多数地方都是县,所以各类县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我想就县域旅游的发展模式谈一点看法。 导言:模式的创立 1、模式创立 这几年旅游报做了一件大好事,通过权威媒体的力量,支持地方的发展,而且推广地方的经验。从县一级来说,婺源之路、栾川模式、岚皋特色、泰宁路径,对全国县域旅游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旅游报这样的工作模式实际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全国的发展模式,这个现象反映了全国旅游的一个新的动向,意味着旅游一步一步深化。多年以来,从国家旅游局的角度来说,更看重的是旅游城市,现在各地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很自然深化到县级,也是县域经济新发展创新的模式,这里确实涉及到一系列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2、工作共同点 第一,树立了旅游兴县的总体概念、总体战略,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发展模式,而且也见到了实效。

第二,拼搏奋斗,工作精神都非常突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工作精神,县一级的旅游很难发展。不像城市,城市一般来说都是中心地区,有相应的资源,有很大的优势。 第三,市场突破,全力开拓进取,这和领导的认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几个地方在市场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现在一个县拿出的市场营销方面的资金,很多都超过了一个地级市,多者甚至能达到一个省,没有这样的力度,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益。 第四,随着发展,自己的产品逐步在完善,一方面是在深化,另一方面实际上起着引导需求的作用。这几个县的旅游发展模式基本上都是如此,一开始从观光起步,现在逐步向休闲度假转型,同时观光向精深方面提升。 3、发展共同点 首先,这四个地方都是中西部地区。为什么东部地区没出现一个这样的典型呢?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旅游发展起来越容易,之所以东部地区没有发展起来,因为这里一个共同点,都是贫困的起点,穷到了连破坏的力量都没有,所以这些地方留下了一片好山水,留下了一片好文化。不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觉悟高、认识深、看的长远,而是因为想破坏没有钱,连破坏的力量都没有,但好处是歪打正着。 第二,相对偏远。中西部地区都是相对偏远的地区,当然现在交通在改善,可是在旅游起步的时候,交通条件都比较差,栾川从洛阳过去180公里,泰宁起步的时候交通条件也很差。相对偏远造成了一个困惑,就是工业化发展难度大,不是不想发展工业,这几个地方的领导一开始肯定都想发展工业,但是发

创新区域中心城市旅游联动发展模式——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为例

第26卷第6期2007年12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RESEARCHANDDEVELOPMENT V01.26No.6 Dec.2007 创新区域中心城市旅游联动发展模式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为例 黄细嘉“6 (南昌大学a.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b.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330031) 摘要:在我国“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央策中.组合武汉、长沙、南昌三省套城市,开展区域中心城市旅游发展联动合作,共同构建长江中游旅游金三角地带,打造具有国际彩响的著名旅游目的地,最终形成“华中旅游极”,是中部地区旅群业发展和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三市进行区域旅游合作,除了采取传统的普遍意史上的合作形式.更重要的是创新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夸作形式,共同建立区域联动的板块发展、区域定位的地域分_T-、点圈结构的多边夸作、互为目的地的市场互动、科学融资的资本促动等多元合作方式和多样夸作模式。但真正要开展实质性的合作,还要通过制定三市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确立“内联外拓”的发展战略,谴王综合性或专门性的公共信息或旅游信息交换平台.建立人才培育的合作史流机制,构建合作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中?o城市;旅游联动;发展模式;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363(2007)06?0079—05 1序言2三市旅游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 在我国“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中,旅游业如何发展和崛起,在多层次、宽视野的前提下,寻求做大做强做活中部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区域合作联动发展、带动发展、驱动发展和推动发展,促进中部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是区域旅游共同合作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地缘经济结构中,江西和南昌,因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充满机会和机遇,从机会均等和抓住机遇的理性分析角度来看,可以逐步实现对接华东,融入长三角;对接东南,连通闽三角;对接华南,吸纳珠三角;对接华中,形成旅游极。其中,对接华东、东南、华南实际上是江西经济发展战略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和江西建设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决策的具体措施,讲的就是“策应客源地,对接长珠闽”。而对接华中,形成旅游极,讲的就是“打造目的地,组合汉长昌”。也就是创新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模式,对接华中地区,组合武汉、长沙、南昌三省会城市,开展区域旅游联动合作,共同构建长江中游旅游金三角地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旅游目的地,最终形成“华中旅游极”。 收稿日期:2006—09—19;修回日期:2007—08—1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263005);江西省2002年度自然科学规划软科学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黄细嘉(1962一).男,江西九扛人,教授,学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E—mail)hxj._jx@aina.coino 合作是需要共同的基础和互补性特征的,从武汉、长沙、南昌三市旅游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三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形象统一 三市处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同在长江中游的“大湖”地区。在地图上成一“品”字型布局,加上分别处在各省最大的河流汉水、湘江、赣江人江人湖地带,都具有依山傍湖拥江的自然地理特征,文化的源头上都属于“楚文化”区(江西属“吴头楚尾”),很容易被人们感知为同质同类型的文化地理单元。可以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形象的旅游目的地。 2.2文化独特 三市在城市规模、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商业氛围方面,存在较多差异,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比如,在历史文化方面,湖北上古时期的荆楚文化、江西中古时期的江右文化,湖南近现代的湖湘文化各领风骚,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共同构建丰富多彩的旅游目的地o2.3地理相近 三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均在300—400km之间,且公路、水路、铁路、航空交通方便,属于“半日型”经济圈范围,便于建立各种联系和开展各项合作。从旅游的角度讲,符合旅游圈的构建原则,可以建设为市场一体化的旅游目的地。  万方数据

旅游景区低碳发展模式探索备课讲稿

旅游景区低碳发展模式探索 2013年04月26日15:35 来源:《经济论坛》2012年第11期作者:关海波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84 摘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具有创新景区发展规则、促进区域低碳产业整合开发以及养成低碳生活风尚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低碳理念,分析了目前低碳景区管理面临的技术难、成本高和景区评价标准不完善、公众环保生态意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国家加大对低碳景区的支持、建立景区间的战略联盟、合理规划生态承载量、倡导全程绿色消费等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旅游景区,低碳困境 低碳旅游是一种减少碳排放的旅游方式,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目前,旅游企业对打造低碳景区“情有独钟”,如注重降低景区内的水电气等资源的损耗、在景区内宣传低碳环保知识、加强景区内可重复使用物品的使用率、倡导使用无污染低污染交通工具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景区的“碳排放”,有利于低碳景区的建设,使人们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旅游“低碳化”的同时,了解低碳景区的概念,明晰其发展路径及构成旅游低碳景区的要素,这对避免表层开发后续乏力的弊端,走低碳化景区建设之路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景区的界定及景区碳排放的构成 低碳旅游景区是提供休闲体验型旅游项目、节能型住宿设施、环保型出游工具、轻便化旅游装备等有限低碳旅游服务的旅游景区(点)。具体而言,构建低碳景区就是要控制景区内活动的碳排放,具体表现在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方面。其中,交通和住宿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大。 二、构建低碳景区的主要途径 碳排放对旅游景区的危害日益严重,为限制旅游景区的碳排放,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交通 其一,景区内实行交通管制,可采用自行车、牲畜等作为交通工具,鼓励步行游览,将因运输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景区之间的换乘可安排中巴或者电瓶车定时接送客人。其二,鼓励旅行者选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如放弃飞机,选用火车、汽车、轮船等作为出行工具,短途旅行者可徒步或骑自行车,既达到环保的目的又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低碳住宿 酒店越豪华,碳排放量一般也越高。因此,在低碳旅游景区应提倡游客入住舒适、便捷的经济型酒店、乡村客栈、家庭旅馆等。并且,在酒店内不主动免费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提倡旅行者在住宿时自带洗漱用品、节约用水用电等。 (三)低碳饮食

工业旅游的发展及其思考

工业旅游的发展及其思考 ??来源:国家旅游局??发布时间:2007-08-27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一项关于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制度的议案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新闻舆论的广泛支持和关注。按照议案发起人、北京市人大代表兼首都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韩永的说法,“现在我们为失去老城墙而叹息,以后可能会因为失去工业遗产而遗憾。”一时间,依托工业资源、特别是工业遗产,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实现工业资源的综合集约利用,进而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迅速成为各方面的共识。 ????工业旅游在我国发生的时间不长,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特别是适合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类工业资源的保护工作较为薄弱,合理利用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实际,吴仪副总理在2005年5月曾强调指出:我们现在有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产品,还要有与工业化相联系的现代化的旅游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总结相关国际经验,分析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实现工业旅游又好又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工业旅游的由来及国际经验 ????与其他大多数现代旅游活动一样,工业旅游最早出现在欧美的一些早期工业化国家,不过时间相对较晚,大约起步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恰恰也是早期工业化国家告别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和后工业时代迈进的转折时刻。在这一时期,新思维和生活方式对传统技术和生产的颠覆,与普遍的“怀旧”心理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以“怀旧”为特征的特殊社会思潮和运动,其市场特征表现为一系列新型旅游需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英国并影响整个欧洲的工业遗产保护运动,也为工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这些都在客观上为工业旅游的萌芽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这些国家工业旅游的发展路径来看,工业旅游率先从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中得到了发展。按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的界定: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毫无疑问,工业遗产在发展旅游方面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在这方面,德国鲁尔工业区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树立了典范。????20世纪60年代初,鲁尔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导致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外迁。由此带来城市衰落、失业众多、污染严重等许多社会问题。面对种种困难,当地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利用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实现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在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思路主导下,废弃的钢铁厂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旧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钢铁公司成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旧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训练池,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高雅的交响乐也以巨型钢铁冶炼炉为背景别开生面地演出;焦炭厂则变成了吸引众多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办公和展览场地;就连原本作为整个工业区废水污水排放管道的河道,也恢复成为了景观优美的生态流域。鲁尔区由此成为了享

旅游合作协议(标准版)

Both parties jointly acknowledge and abide by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reach an agreed resul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合作协议

编号:FS-DY-20702 旅游合作协议 甲方:广东省旅游局 乙方:贵州省旅游局黔粤两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市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旅游合作潜力巨大。两省同属“9+2”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域范围,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之间业已形成多渠道、多领域和多种形式的良好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快两省旅游业发展,落实“9+2”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打造泛珠三角旅游精品,按照“自愿、平等、公正、双赢”的原则,签订此协议。 一、甲、乙双方积极参与推动“9+2”泛珠三角旅游合作。在共同落实“9+2”框架协议方面互通信息、协调立场、经验共享;在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多边合作方面,互相创造条件、互相支持和帮助。 二、甲乙双方积极推动两地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济。双方通过多种渠道将本地区有开发潜力的旅

游资源向旅游开发、投资商进行广泛宣传,支持和引导本地企业到对方考察旅游资源,为对方企业在本地的旅游开发及经营活动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和帮助。双方以互为目的地的形式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为对方旅游行政部门及旅游企业在本地的促销推介活动提供帮助。双方联合开发跨省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共同打造发挥本省资源优势的旅游品牌。 三、甲乙双方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为两省旅游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的改善提供帮助。乙方的喀斯特山地生态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可以作为甲方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甲方对乙方在提高接待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组织有关企业进行专项招商,按互惠互利的原则支持本地企业在乙方投资兴业,谋求资源开发和市场需求的协调发展。 四、双方确定把旅游扶贫和旅游就业作为本地旅游业推进“三个文明”进步的重点,为对方在旅游扶贫和旅游就业方面提供培训和经验共享,组织本地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实施对口帮扶,并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农业及工业旅游

区域旅游竞合国内外研究综述

区域旅游竞合国内外研究综述 区域旅游竞合指某区域内不同地域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追逐自身更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过程中的一系列竞争性合作行为,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关利益主体应对更激烈竞争时突破行政壁垒展开广泛合作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经济行为。对国内外区域旅游竞合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后发现:国外研究倾向于竞争或合作其中一方面的探讨,且偏向于以微观旅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国内最新研究一般将竞争与合作统一来谈,并已形成由竞合条件、动力机制、模式、措施、保障等各方面构成的较成熟的论述与论证框架。 标签:区域旅游;竞合;研究综述 区域旅游竞合指某区域内不同地域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追逐自身更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过程中的一系列竞争性合作行为,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关利益主体应对更激烈竞争时突破行政壁垒展开广泛合作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经济行为,是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手段。 1国外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有关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习惯于将其拆分为区域旅游竞争和区域旅游合作两个问题进行单独探讨。竞争方面成果主要集中于引入某特定理论进行区域旅游的竞争性讨论或构建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区域旅游竞争力。例如:盖茨在区域旅游地竞争研究中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指出特定旅游区域内不同景点可能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而影响整个旅游地的发展阶段;约翰吸收波特的竞争理论相关思想,提出决定旅游企业竞争优势的外部环境模型,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环境以及竞争机会和进入威胁,概括为C-PEST;韦伯构建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游客承载率、旅游需求量、过夜增长率、游客季节性结构,针对欧洲39个首都城市进行对比评价。 国外学者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明显更加丰富和深入,大量文献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旅游合作的类型和模式、旅游合作成败的影响因子、旅游合作的领域、旅游合作利益的相关主体。 区域合作类型研究。类型划分的标的可以从程度、对象、时间、范围、法律基础、地方控制力等等中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划分。例如:蒂莫西按合作程度从小至大的顺序将跨界旅游合作划分为异化、共存、协作,合作、整合共五类,按合作对象将旅游合作分为政企合作、同级政府合作、上下级政府合作、政府内部机构合作。 旅游合作影响因子研究。区域旅游合作成功与否取决于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关键性因子归纳总结为:知识技能、合作目标、合作方式与行为;政府角色、协调机制、社区参与、权力关系等等。例如:托桑将影响因素划分为运行、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