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第一: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纪传体通史:史记

3. 词典:尔雅

4.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诗歌总集是:诗经

6. 文选:昭明文选

7. 字典:说文解字

8. 神话集:山海经

9. 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断代史:汉书

14. 兵书:孙子兵法

43. 国别史:国语

44. 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清,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稳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墨名法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绿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35.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4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 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

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

16. 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25. 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36.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41.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2.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1.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9.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 五行:金木水火土 /仁义礼智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2. 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4. 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 五谷: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19. 五彩:青黄红白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1.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2.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3. 五更: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 五官:耳目口鼻身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 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 五味:甜酸苦辣咸

29. 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 五脏:心肝脾肺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7. 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

39.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40.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41.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 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43.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45. 六尘佛教名词)声色香味触法六种境界

46. 六合: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耳鼻舌身意

48. 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脏:心肝脾肺肾

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

3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48.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一、人的称谓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称屈平屈原,司马迁司马子长,陶渊明陶元亮,李白李太白,杜甫杜子美,韩愈韩退之,柳宗元柳子厚,欧阳修欧阳永叔,司马光司马君实,苏轼苏子瞻,苏辙苏子由。

■称号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

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壮飞楼)。

■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

《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

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

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

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 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二、古代职官

■爵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

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

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

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

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

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臵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

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

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

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

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洗马

本义是在马前作前驱。《韩非子·喻老》“句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王先慎集释“洗、先,古通。谓前马而走。《越语》…其身亲为夫差前马?是也。古本贱役,至汉始以此名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有洗马之官,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洗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又引如谆注“前驱也,《国语》曰: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后世皆称洗马。另为官名。本作“先马”。汉沿秦臵,为东宫官属,为太子的侍从官,职如谒者,太子出则为前导。梁代以洗马隶属典经局,隋唐于司经局臵洗马,一变而为掌管书籍的官,直至清代均沿设。清代司经局所设之洗马用满汉各一人,从五品。

■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

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

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

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

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

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

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

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臵。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

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

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

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

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

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

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

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

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

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三、天文历法

古人认为日月绕地而行,以日所行为黄道,月所行为白道,而地球在天球上的投影为赤道(天球赤道)。太阳绕地球周年运行的轨道(地球绕太阳转,但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好象太阳在天空中绕地球转圈),就是古人想象中的黄道。所谓黄道实际上是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臵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位臵也不相同;这种视位臵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道就是黄道。而日月的运行是:太阳一月一次(十二分之一周天),月亮则一月一周天而超行一次。二十八宿是把全天连续通过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各以一个字命名。

■星宿

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臵。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āng、氐d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

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

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表格 1 星宿十二次分野

十二次二十八宿列国

1星纪斗牛女吴越

2玄枵女虚危齐

3诹訾危室壁奎卫

4降妻奎娄胃鲁

5大梁胃昴毕赵

6实沉觜参井晋

7鹑首井鬼柳秦

8鹑火柳星张周

9鹑尾张冀轸楚

10寿星轸角亢氐郑

11大火氐房心尾宋

12析木尾箕斗燕

表格 2 星宿列国、州分野

星宿列国星宿州治

角亢郑角亢氐衮州

氐房心宋房心豫州

尾箕燕尾箕幽州

斗牛越斗江湖

女吴牛女杨州

虚危齐虚危青州

室壁卫室壁并州

奎妻鲁奎妻胃徐州

胃昴毕魏昴毕冀州

觜参赵觜参益州

井鬼秦井鬼雍州

柳星张周柳星张三河

冀轸楚冀轸荆州

■昴宿

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shēn)商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

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臵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

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

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āng)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

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臵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臵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

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四、古代地理

■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短語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

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

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

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

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jī)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

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

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

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

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

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五、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篇 【其他企业范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篇(一):三峡民间故事 三峡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人们俗称“讲古”,重庆话为“摆龙门阵”,它起源于民间,根植于传统,乡韵深长,是民间口头文学中较为广泛的体裁和形式。 三峡盛产民间故事家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刘德培融糅着泥土真实的口头民间文艺作品,是他在时空的演化和阅尽人间沧桑中诞生出的绝世珍品,作品折射出来的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已超越了作品的外在形态,以生活的本真状态出现却又负载着某种历史文化内涵的带有原生性的乡土艺术,已抵达一种大俗大雅的理想境界。刘德培以超强的记忆力传承鄂西地区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成为享誉海

内外的民间文学的“活化石”。刘德培的故事保留着民间文学所特有的“有头有尾,一线到底,交待明白,引人人胜”和“朴实无华、不枝不蔓”等表现手法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创造。他讲的故事情节构思奇巧,语言生动诙谐,常于结尾处显绝妙,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三峡一带善讲者众多,刘德培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传讲各类民间故事512则,谚语干余条,民歌千余首,谜语600多则,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德培被喻之为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着眼于内容,民间故事含幻想故事、历史故事、智慧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以及动植物故事等类别。 幻想故事是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成离奇的故事,通过幻想来表达和寄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人们对于痛苦生活处境的不满和改变这种处境的强烈愿望,想象丰富而奇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神人交会的超现实图景,充满着浪漫色彩。展翅飞翔的雄鹰能够背负善良的弟弟去太阳山捡宝,同样也能把贪心的哥哥托运到黄金耀眼的罪恶渊薮中去;蟒蛇变化为英俊的少男娶员外三小姐为妻,从而使她得到人间得不到的温柔,狐狸精的美丽绝伦和妖娆贤淑也就使农田劳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着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代称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1、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魏策》、《韩非子·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礼记·祭义》等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诏令谓民为“黔首”,这是秦统一中国后更定名物制度的内容之一。秦始皇三十一年,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封建政府呈报,即可取得国家的承认。从此,“黔首”一词便伴随着这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就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而成为固定称谓。 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3、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由绯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宋洪迈《容斋三笔·叶晦叔诗》:“一闲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宋叶适《叶路分居思堂》诗:“白袍虽屡捷,黄榜未沾恩。” 4、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5、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在这里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6、青衿:亦作“青襟”,周代读书人常穿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杜甫《题衡山县新学堂呈陆宰》诗:“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明清科举时代则专指秀才。 7、苍头:原指战国时主人战旗下的军队,多以乡党的青年组成,因以青巾裹头,故名。《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裴骃集解引应劭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至汉代,战事减少,逐渐沦为奴隶,操持贵族邸宅的杂务。遭逢战乱,仍不失主人近侍军队的性质。魏晋以后,则纯为私家奴仆。《汉书·霍光传》:“(霍)云当朝请,数称病私出,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使苍头奴上朝谒,莫敢谴者。”《晋书.石崇传》:“有司薄阅崇水碓三十余区,苍头八百余人,他珍宝货贿称是。”《明会要·民政三》:“景泰中,杨杰上言:‘臣家苍头得官者十六人,乞停苍头杨钊等职。’诏许之。” 8、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卢照邻《中和乐·歌储宫》:“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9、黄冠:古代指箬帽之类,蜡祭时戴之。《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郑玄注:“言祭以息民,服像其时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黄落。”孔颖达疏:“黄冠是季秋之后草色之服。”后即借指农夫野老之服。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信奉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官制科举、称谓礼俗 一、天文地理 1、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地支。天干表次序,地支表时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按顺序组成六十对,可表年、月、日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60年一循环。 2、十二时 一日分十二时,每时2小时,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以下类推为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出)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晡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每时前一小时为“初”,后一个小时为“正”。 “鸡鸣入机织”应为凌晨1~3点。“黄昏后”“人定初”应为晚9点。 3、望、朔、晦 阴历每月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第一天称“朔”,月底最后一天称“晦”。 4、节日 【上元】阴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社日】(祭土神):春天在立春后,秋天在立秋后。 【上巳】(水边洗濯祭祖,又称“修禊”):阴历三月三。(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七夕】阴历七月七。此日女子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穿针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称“乞巧”。 【中元】七月十五。 【四时】古代对春夏秋冬四季的称谓。每季三个月,每月用“孟”“仲”“季”命名。 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小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5、星宿 古人将天上恒星分为二十八组,每组一个星宿。然后又把地面的州郡邦国与之对应,这便是分野。二十八宿分为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东方玄武(龟蛇)四大星区。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连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成为“四象”。四大星区常装饰在战旗上,作为部队序列。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翼、轸两星宿,对应地面的荆州。又如牛、女星宿对扬州(一说,斗、牛对越国,女宿对吴国)。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即斗宿(即北斗星),“牛”即“牵牛星”。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井宿(参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大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大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 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称 呼人。 A.郡望、爵名、号 B.郡望、爵名、谥号 C.官职、爵名、号 D.官职、谥号、号 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A.孤足下不才 B.愚仆小子 C.妾寡人臣 D.孤不谷竖子 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考试必备! 高中语文 5 天前 点击上方“高中语文”,关注我们 必修三 1《杜甫诗三首》 1.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 “白帝城”。 2.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2《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3《琵琶行》 1. 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 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 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 贾人:商人。 7. 出官:(京官)外调。 8. 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 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 情感。 4《李商隐诗两首》 1.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 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教师版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 一、官职沿革 (一)官职制度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的士人,多授予博士或待诏的称号,公府辟除的士人一般通称掾吏。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拓展]“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拓展]“起复”是指起用了丁忧未满之人,或是降职、革职之后重被任用;“夺情”是指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明清两代,官员守孝期满而起用叫“起复”;而丁忧期间,朝廷或官府有重要政务需要守孝者回去供职的,则称“夺情”。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拓展]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时期,汉代承先秦,并进一步完备。汉代丞相以下皆须致仕,称“归老”“乞骸骨”。自魏晋以后,历代相沿。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拓展]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二)皇室官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7.统治天下的君主、帝王均称为“皇帝”,又称为“天子”。古人认为君主、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其政权是受天命建立的。(×) [拓展]“皇帝”始于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为“始皇帝”。此后,历代封建君主均称为“皇帝”,俗称皇上。 18.自秦代开始,皇帝的正室称皇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祖母称太皇太后,历代相沿不变。(√) 19.(2016·全国卷Ⅱ)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