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读《我的理想教育》有感

黄河路小学毕明丽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以上均摘自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用以自勉。广大人民教师身在学校,心系祖国,他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然而,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先进的教育思想在逐渐地取代腐朽的传统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养息,也许,终将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被社会所淘汰。

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们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象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一位教师如不勤奋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又怎能传道授业?如果教师不严谨治学,

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钻研学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授知识,又怎能为学生解惑?

转眼间,我踏上教育这片沃土已11个年头了。蓦然回首,看看自己这几年所走过的路,有悲、有苦、有乐、更有甜。每当看到学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时,每当听到学生一声声发自内心的问候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每每这时,我都会在心中给“教师”这两个字加上一个重重的砝码。

“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老师的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严于律已、言行一致,以“两个凡是”为原则,(即:凡是学校要求做到的,我必须做到;凡是学校要求不做的,我一定不做。)努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从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要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除了尽职尽责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更要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新形势需要,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撰写好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促进老教师,共同组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共同把祖国的教育事业创造得更加辉煌。

关于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关于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 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 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 这一点。 安利柯的身边有着一群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同学。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学是卡隆,这 个火车司机的儿子具有高尚的心灵,面对被欺负的弱小者他常常会挺身相助。毕业时,安 利柯和他的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老师和校长,心中充满了无限眷恋和感激之情,父亲也特意带他乘火车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学老师,给他上了一堂“尊敬师长” 的好课。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缘由与几个大学生毕业后开同 学会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这本短篇文章的精华《谁动了我的奶酪》,第三部分是他们看完 后的感受与分享经验。”我就来说说我看后的感受吧。 这是一个全民重视教育的时代,可是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的事情,家长、学生和 学校都在叫苦不迭,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教育问题难道真是不治之症吗?直到读了这本 赫赫有名而又甚少人认真去读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才恍然若有所悟。 从昨天傍晚起,天空中就飘着鹅毛般洁白的雪花了。今天早上起来一看,地上已经白 茫茫一片了。上学的路上雪花还在飞舞着,踩在雪地里,脚下还咯吱咯吱的响呢。到了学校,教育的玻璃上、窗框上都是雪,在有趣了! 从昨天傍晚起,天空中就飘着鹅毛般洁白的雪花了。今天早上起来一看,地上已经白 茫茫一片了。上学的路上雪花还在飞舞着,踩在雪地里,脚下还咯吱咯吱的响呢。到了学校,教育的玻璃上、窗框上都是雪,在有趣了! 书名让人感觉陌生,我感觉应该加上一句话才好理解: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的感悟。书 的风格也需要说明:绝对不是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充满了与孩子在一起的趣事,全书看 完并不乏味。 该书的背景有必要说说。老卡尔.威特先生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乡村牧师,一直持有 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点:只要资质不是太差,任何一个孩子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优 秀人才。可惜他52岁才得子,儿子刚生下来时还显得有些呆傻。但是他并不泄气,在众 人怀疑的目光中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儿子,结果小卡尔.威特从五六岁时就显示出出众 的才能,并在14岁时凭数学论文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很多朋友的劝说下,老卡尔. 威特先生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想法整理成书,这本书跨越时空,成为天下父母们的必读书。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

《没有围墙的学校》作者简介 李崇建,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曾任全人中学教师。目前与甘耀明、许荣哲等人,结合亲职教育与文学教育,在台中市开设作文班。文学创作曾获“时报文学奖”等三十余文艺奖项,出版小说集《上邪!》,以及启蒙心灵的教育类图书《给长耳兔的36封信》。 甘耀明,台湾静宜大学驻校作家。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台湾东华大学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曾任全人中学教师。出版小说集《神秘列车》、《水鬼学校与失去妈妈的水獭》、《杀鬼》等。其创作的小说曾获得“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等,作品多次入选年度小说选,并获2004年度小说奖。 《没有围墙的学校》内容简介 这是一所没有围墙,没有校门的“开放式”学校,是一所专为十一到十八岁的青少年而办的学校。学校重视五个理念:人类过去知识的通识理解、人格特质的自我实践、审美趣味的养成、创造能力的释放,批判能力的培养。每个孩子不同的观点在此都能被尊重、包容与启发,大人和小资的关系是朋友,互相聆听与辩证。让孩子不仅在心智上成熟,也在人格上有正向的发展,大人们会给予很长的期待,让孩子们逐渐成熟。所以孩子快乐而有自信,不需太多的教训与管理,最后他们拥有的能力是真实的,而不是被训练出来的——这就是台湾的“全人”学校。 仔细阅读这本书,我为李崇建、甘耀明老师及其同事对孩子的特有的包容所感动。无论是开篇的“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著名教育学者陶继新老师曾说过:天空收容每一朵云朵,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行为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故大海浩瀚无比。愿自己今后面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犯错的孩子时能以天空的广阔、高山的壮观、大海的浩瀚包容他们,为他们生命的天空涂抹一丝丝美丽,愿能时刻以全人教师为榜样,将包容牢刻心间。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工作中自己曾经多少次为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小错而大动肝火,以暴风骤雨代替理智与宽容,而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充分辩解以及同孩子商量的机会却微乎其微,更莫说类似孩子损坏菜园、拆毁农舍这样严重事件,这样想来不觉分外羞愧。我们知道,只要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只要是学校,难免会有问题学生,只要是老师,难免要和问题学生打交道。我们要理智,心平气和,学会宽容的对待学生所犯的错,有效地与学生沟通。成长意味着会发生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孩子大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每个人的心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些伤痕,这些伤痕慢慢地形成自我的一部分。作为老师应教会学生释放过去,超越负面的生命经验。当孩子拥有了健全的心灵,将能更自在地面对人生,学习也便不再是难事。正向看待孩子的犯错。孩子犯了错,家长、老师的责罚通常只能让孩子心生恐惧、厌恶,甚至抹杀孩子尝试创新的勇气。当然,犯错误的孩子也不会自首。宽容地与孩子讨论,只有当孩子愿意思考自己行为的时候,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看过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之后,我知道在今后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

中国传统文化读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感 学期的选修课就这样匆匆的告于段落了,我感慨。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让我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于修生养性,提高自身素质!格物致知,发展社会经济!而我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知识,因为传承让我们更加理性的了解历史而发展会要我们更加理性的创造未来。因为文化影响着后来者,后来者又传承、修正并补充着文化。在历史进程中,文化在碰撞中平稳地发展与进步着,波澜不惊。而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我们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即使有所涉猎可能也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 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

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我们继承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当做主体、把人当做目的,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坚韧刚毅,强调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精神、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在应对各种艰难困苦和严峻挑战中焕发出来的伟大力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周招娣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我仿佛见证了小卡尔成为天才的过程,他八九岁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14 岁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或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小卡尔的惊人成就,来源于父母长期的教育有方。 尽管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教师照样有启迪作用,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这本书充分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卡尔〃威特的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老卡尔面对有缺陷的儿子,身为父亲的他,刚出生就开始对他进行有计划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并不是注入式的教育,而是一种以培养兴趣为主的早期教育,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实现的。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家庭所忽视的。虽然中国很早就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思想,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只注重智力。如,现在的小孩都争着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别让他们输在起路线上,但是孩子真的喜欢的能有几个呢?但是《卡尔〃威特的教育》给了我最重要的一个启迪就是:用最适合孩子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摘录: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的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和关注的对象。 孩子是否拥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将来是否有所成就。以下是我自认为书中的一些经典教育思想,摘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1、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的愿望对其腹中的胎儿不断产生影响,母亲的意志、希望、恐惧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对胎儿的严重影响,大大超过对母亲本身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达芬奇) 2、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爱尔维修) 3、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卡尔威特) 4、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5、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玩出各种能力,性格就是能力 6、以身作则尊重平等相处,绝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7、不要随便表扬孩子,绝不过多地表扬。 书中有这样一件小事让我特别感动。小卡尔开始学德语时,为了怕他受方言

大学不应该有围墙 一辩稿

大学不应该有围墙 谢谢主席,大家好。在现代化建设日益完备的今天,大学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学术的象牙塔,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更应该通民风,接地气,化所学为所用,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真正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我方认为,大学不应该有围墙。 开宗明义,围墙既指有形的建筑设施,又指无形的心理隔阂,包括理念、资源、思想上的围墙等。其直接作用就在于隔开了大学与社会。我方的判断标准就是,何者更能促进大学真正意义的实现。 首先,对于学生,大学的围墙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大学,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如果我们依旧像过去那样只拘泥于学生身份,而缺失了作为社会人的觉悟,践行不了成年人的能力,担不起成年人的责任,毕业之后将难以成为合格的可用之材。围墙里的大学生,专注于学术而忽略社会实践的重要,在温水里掉以轻心而失去了自我防范。不仅是丢手机、迷路,在发电机器前只知其原理却不懂操作的大有人在。一堵围墙隔开了学以致用的学和用,围墙内是幼稚单纯的成年大学生,围墙外是实践工作的机会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对于大学,围墙代表着封闭的教育、管理和理念。现代化大学应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立足当下与社会,放眼世界与未来,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与科技。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不仅是形态上没有围墙,在理念、资源和思想上都没有围墙,却成立十年内跻身名牌之列。可见,学术氛围不是围墙围出来的,而是在人心上筑出来的。围墙内大学封闭式的教育模式,计划模式的管理,更是割裂了学习进取与开拓创新,割裂了领导与学生的上下沟通。何况国内许多大学的围墙常常形同虚设,起不到其原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学校建设学生发展的一大阻碍。 最后,对于社会,大学围墙是校园公共资源社会共享的一大阻碍。大学内许多优秀资源使用率并不高,而围墙却迫使附近居民舍近求远去公园广场锻炼,反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众健身活动大多是依托开放学校场地来进行,既方便居民健身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公办学校由国家财政投资建设,学校资产应是全民所有的公有财产,这一“公共”属性注定了其“开放”的本质,体育场馆、图书馆等面向社会开放,盘活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成为每一所公办学校的基本姿态。而大学的围墙正与这一理念相悖。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促进学校设施开放的法律法规,为居民就近享用学校设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墙作为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一种执念,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应该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重新思考我们的现代化大学建设是否需要这样一种束缚。而且,没有了围墙不代表大学没有了管理,更何况国内现今大多大学的围墙不仅起不到其保护管理的作用,反而会对大学的发展造成阻碍。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1 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只适合小学生阅读,翻了几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纵览全书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博,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他的阅读对象不应只是中小学生,应该是所有的中华儿女。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作家赫尔曼.赫塞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书中。”是的,《老子》是经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转》、《荀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古代尽情翱翔,在传统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轻叩中华传统的大门,我们应该做到“自知”、“自胜”、“自省”,自然的规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标,箭头高时就压低一些,箭头低时就太高一些,老师称它为“损有余而补不足”。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写到:“水不断地滴到石头上,时间长了就可以把石头滴穿”。这是“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处。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和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

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圣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所有的中华儿女们,让我们把中国传统美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3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让我们共享经典,引导我们要坚持不懈、任人唯贤、持之以恒,让我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学会“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思想境界应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 可惜的是现在丧失传统文化教养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丧失传统文化教养的人,同时会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如不及时解救,我们的社会将渐渐成为“没有文化而不适合人居住的社会”。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每一个人永远的精神食粮。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4 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它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本书的重点在中国文化的“昨天”,指1840年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哲学思想、法律制度、文化艺术、宗教传统、科学技术、民间习俗,增强对国情的理解。第二,增强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以及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第三,辨别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莠,抛弃其糟粕,集成优秀文化传统、建构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文化。第四,把我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点,在世界之林中保持民族特色。第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

读书笔记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读书笔记《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 感 读书笔记《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大二班王娟 作为妈妈和老师,我对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一直是更为关注一些。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幼儿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要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画画时就只考虑画画,讲故事时就专心讲故事,如果在学习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习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习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习惯——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习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习惯——在学习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幼儿园阶段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一再称,她教育女儿成功,一个主要方面是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现在也可看到其它几本少儿教育的书中提到此书,作者都对此书给予了很高评价。“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的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但也有人称这是一本伪书,其中许多观点是不科学、不可取的。不管是否是作者或出版社出于营利目的的炒作,我认为它的许多观点确实对我们有所启发。 据介绍,此书作者是卡尔.威特的父亲老卡尔.威特是德国一位非常有创造力的乡村牧师,在他还没有孩子时,就提出了必须从幼儿开始教育子女。虽然小威特出生后显得比一般婴儿要傻,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仍然按计划进行了早期教育的试验,结果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小威特出生于1800年7月,8、9岁时他已能自由运用德、法、意、拉丁、英、希腊六种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尤为擅长数学;9岁时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812年冬天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受到一些学者好评;13岁出版《三角术》一书;1814年4月,由于提供的数学论文卓而不群而被授予博士学位。这本书就是老卡特.威特教育14岁前的小威特的经验之谈。 现将其主要的观点及方法摘要如下: 一、选择合格的女人为妻,不是仅仅因为她漂亮、出身名门或拥用财富,重要的是她必须身体健康、内秀、善良,没有家族病症和众所侧目的缺陷。 二、妊娠期不要豢养宠物,它们可能传染某种疾病,女人在准备怀孕前就应该充分注意自己的精神和体质。怀孕后应时常到户外散步走动,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怀孕期间不吃辛辣的东西,像咸菜、虾为一类东西一概不吃。怀孕期间的母亲如果心怀不快乐,经常哭泣,那么直接导致婴儿发育不良,而发育不良是形成软弱无能者的原因之一。 三、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最好不要雇人教育孩子。 四、孩子的天赋是千差万别的,但大多数人是相差不大的,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儿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五、天才的失败来自于父母的极度催逼。不要对孩子过分挑剔、要求太高,这样会最终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与怨恨。 六、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很大程度到决于幼年时期所受的教育。所以说,国民的道德如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对其子女的教育如何。 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早期教育有损于儿童的健康的观点是错误的。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产生这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

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读《没有围墙的学校》有感《没有围墙的学校》光看封面就足以吸引人阅读。一群鸟儿自由翱翔在蔚蓝色的天空中,让人顿感心旷神怡。打开书本细细品读,感触良多,受益匪浅。本书的作者戴安娜,是一位有名的作家,同时更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单纯的从一个母亲的视角,以细腻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自己孩子丰富的课外学习生活,用浅显易懂的描述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基础教育的政策以及实施情况,拿鲜活生动的例子向我们呈现了美国社会各界对教育全方位的支持。从点到面,由浅入深,通过作者讲述的自己孩子成长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来比照我自身的教学,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解决我教学困惑的突破口。 整本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描述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家庭为孩子所营造的成长环境和氛围,对孩子早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孩子的语言能力、阅读习惯、身体技能、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等,都是通过家庭来培育的。 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成为一个小小的学生,她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前几天女儿回来郑重其事对我说她们老师让我到她们学校去上一节绘本课,这让我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从为人师到为人母,通过角色的转变,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学校老师工作的艰辛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结合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点滴心得,算是与广大家长共勉吧! 目前我们的孩子存在着这种现象:很多家长因外出打工而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交给自己的父母照料,由此而带来的恶果已经在诸多方面体现出来,但还没有引起年轻家长的足够重视。养育孩子,绝不是给他喂饱、穿暖、有玩具玩那样简单,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孩子各种技能的培养。就拿语言来说,在封闭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其语言通常也是贫瘠的,当他走进学校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听不懂老师和同学们的话语而导致学习障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第一小学 四年五班马宁 中华民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她是中华民族生息不竭的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奋进的源泉。 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后,我在为人处事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首先,我从传统文化中学会了“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的父母生育了我,给予了我生命,养育我,教育我。他们为了这个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辛辛苦苦,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到什么时候我都不能忘记感恩父母,更不能嫌弃父母,因为是他们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 其次,我从传统文化中学会了尊“师”。《程门立雪》让我深有感触。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欢学习,到处寻师访友,曾在程颐门下学习。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待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杨

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我也要向杨时学习,诚心诚意向老师求教,谦虚谨慎,做尊师重道的好学生。 第三,我还学会了交朋友。传统文化告诉我交朋友要讲究诚实守信,善待他人,与人为善。同学之间有了困难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感受中华文化使我知“孝”,感受中华文化使我尊“师”,感受中华文化使我懂“友”。感受中华文化使我还会明白很多、很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炎黄子孙把中华传统文化铭记于心,永世相传。

2020年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心得范文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心得范文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心得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我读了《的》这本书,受益匪浅。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 看完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我禁不住要写些什么。威特先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儿子卡尔成才的全过程。看到卡尔的成功,我想大家都会赞叹、欣赏他的早期教育。在卡尔成长的每个阶段,威特先生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他的方法培养出多才、健康、活泼、高尚的卡尔,不光让得到了知识,更让其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流,怎么对待每件事情,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等等。他从全方位对卡尔进行培养、锻炼,为以后他

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本书中,我能深刻的感觉到,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不仅仅是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以及他的综合素质。“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很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良好的习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与其禀赋的多少。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小学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儿童是成人之母。”此言确实千真万确,我们谁都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长为接近完美的人。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如何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又如何挖掘儿童的潜质,从这本书中我们都能学到很多。 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虽然,这本书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读《没有围墙的学校》有感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联和吴汉小学卓彩娟 第一次看到《没有围墙的学校》这个书名,第一次听到“没有围墙的学校”这个概念,就觉得很有意思。却又对“围墙”二字产生了疑问:没有围墙?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 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就是全人中学——台湾唯一一所体制外的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开放式学校。全人中学建在海拔五百五十米的山坡上,除了校舍,也包含了十多户社区住宅。这学校没有围墙,处在大自然的恬静中,处在农家的闲适中。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亲近自然的宝贵经验。 在这里,没有所谓的硬性体制,“成为一个人”远比“学习”更重要。在这里,传授知识、是否考上平均分、是否考上班级前几名……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解学生、认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引导学生面对人生、帮助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才是学校的宗旨。在这里,发生着一个又一个春风化雨的故事。 由书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工作中,自己曾经无数次为了孩子所犯的一些错误而大动肝火,用暴风雨代替了理智与宽容,而没有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辩解的机会。这样,无疑扼杀了孩子辩解的欲望。久而久之,孩子连辩解的愿望也消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围墙就筑起来了。每当想着这里,我总是无比羞愧。 我们常常疑惑:我的孩子、我的学生怎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会做出这等事情?平时不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么?我们每每在事情发生之后才来惊叹“为什么”,却忽略事前我们“怎么做”。很多时候,作为教育部门管理者、家长或老师,我们都会很强硬地坚持某些规则,并没有耐心了解孩子的世界,不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久而久之,稍有个性的学生或许会与大人或老师发生冲突,个别孩子则会发生阳奉阴违的情况,部分学生虽然循规蹈矩,但是毫无个性,只是大人的刻出来的模子。人总需要被倾听,总是需要被理解,而我们的学生,被倾听多少?被理解多少?或许,只有很少……我们总是教会孩子什么是“规矩”,却忽略了教会孩子怎样去“创造”。为了无数的规章制度,为了无数的常规体制和评价,家长和老师总喜欢把孩子框在一个预先设定好的范围内,然后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却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欢这样做。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农历新年里走亲戚,但凡关心工作的问题不外乎就是一个月多少钱,学期末拿到多少奖金;但凡关心孩子学习的问题不外乎就是考试多少分,拿到第几名,得到多少奖状,却很少关注工作或学习是否愉快,有何收获。这样下来,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意识传播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卡 尔 · 威 特 的 教 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第一章:更多的爱留给孩子 良好的早期教育应该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就开始,所以给孩子找对好父母——提升自我修养很重要。 一个健康、勇敢、坚强、善良、优秀的母亲,是孩子健康优秀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好老婆de 自我修养? 牵涉到孩子的正常成长,夫妇都必须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有过激以及有害的行为——还好我不抽烟哈哈哈。 锻炼、亲近自然,让孩子拥有自然地胸襟

怀孕女人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丈夫的体贴和关怀,她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腹中胎儿的情绪——怀孕的夫人是公主,一点儿都没错。 母亲的工作无人可替,母亲不但要注重孩子身体上的健康,更要注意孩子美德的培养,合格的母亲要教导孩子如何去爱。——母亲的伟大之处。 第二章: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天下与蠢材 合理的后天教育能将孩子的才能完全发挥出来,天赋来源于父母的基因和自我完善——优生优教都很重要。 急功近利的教育只会毁掉孩子,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幸福、自由、快乐、与大自然为伴的环境中自然地、健康的、全面的成长——童年没有玩过泥巴、捉过蛐蛐还真是凄惨啊!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和气质、和这个人幼年时期受到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幼儿教育一定要尽早——直接从胎教开始总不会晚了吧。 教育的目标是发掘孩子身上的潜能,这种教育要很早就开始深入、细致、有效、合理的开发和诱导孩子的自由天性——潜能——果然应该和孩子一起玩泥巴。 孩子潜能打发挥是递减的,越早教育,潜能发挥越多;反之越少——幼教真是一个责任巨大的词啊! 小孩三岁前并不存在理解判断能力,但有很强的整体事物的瞬间直感,所以这个时期也是婴儿的“强灌”时期,及模式教育时期。灌输的内容为:一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二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和对待人生的态度——总感觉三岁后才都是强灌啊! 第三章:我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父母教育孩子最快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一种牢固的感情关系,让婴儿在他需要你的时候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抚 孩子的饮食,在他出生后前半个月采取严格的定时定量制,努力使他的生物钟一开始就形成规律。在两顿之间只喝一点儿水而不许吃东西,避免血液老是集中在胃部工作而不能充分供给给大脑,也避免胃得不到休息而患上肠胃疾病。就算是肚子饿没到时间也不许吃东西,不然会养成依赖事物的习惯。——婴儿饮食学问博大精深啊!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不要过分担忧孩子,在做好准备之后,让孩子自由的玩耍。身体团锻炼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制定,比如孩子抓大人的手指来垂吊。生活细节也必不可胜,要让孩子在很小就懂得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何物。——这就是身心共同发展! 不是孩子一哭就要去关心他,孩子希望得到重视,但哭泣只是在祈求别人的重视。在一次次哭闹钟,让孩子明白,光靠哭泣和哀求是办不到的。想要在别人不理睬是得到快乐,就得自己努力。——哭吧哭吧!我是不会管你的。 训练孩子从五官开始,首先是听力,胎儿就开始发展听力了,所以怀孕时期,听听优美的音乐,出生后,给宝宝反复朗诵诗歌、阅读优美的有教育意义的书。视力训练开始于孩子出生两三星期,在家里布置颜色丰富的家具玩具图画,并不断教孩子认识颜色。为了保持味觉敏感性,该孩子清淡的事物。 在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后,还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去观察自然是不错的方法。 手的训练也很重要,给孩子手里塞些东西,能减少很多坏习惯——孩子的游戏小屋。 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培养孩子最好的手段。 语言训练得到最佳时期是三岁前——所以快快的教孩子叫爸爸吧@! 教导孩子发音一定要标准,两岁左右的孩子能发出准确的读音了——要不要考普通话二甲

没有围墙的课堂

没有围墙的课堂 教育的进步,其实不只是知识的简单传承与发展,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解放与进步。——题记 岁月一页页无情翻过,当年的锐气青年不知不觉间就将步入中年,两鬓染霜。天空云卷云舒依旧,庭前花开花落如故,每天看到学生公式般地转动于教室、寝室、厕所之间,我都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十几年的那些学生,那些课堂,尤其是几次大着胆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的教学经历。每每至此,眼前总像有几朵鲜花缓缓盛开,香气四溢,明媚我的眼睛,浸润我的肺腑,清新我的心灵。 一 那一年,我来到A镇中学,开始教学生涯;那一天,结束了记叙文单元,开始教说明文。《赵州桥》是那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虽然听了一些建议,但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A镇河上的那座桥,虽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却像极了石拱桥,《赵州桥》里的石拱桥。一个大胆的设想产生了:将学生带到那儿去上课!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向领导谈了想法,出人意料的是领导爽快地同意了,只是叮嘱我们要注意安全。看着孩子们满眼的惊喜,我内心一片惊喜。 阳光熙和,微风里弥满了仲春温暖的气息,一路阳光一路花,一路欢笑一路歌。天上白云如絮,不时变换着优美的身姿,在蔚蓝的天幕上尽情舞蹈;空中不时有鸟儿悠然划过,留下一阵阵悦耳的鸣叫,潇洒远去。长河似带,如玉流动,蜿蜒远去;水中游鱼,往来穿梭,不时竞跃水面,弄起圈圈涟漪;两岸绿草如茵,朵朵小花镶嵌其上,微风过去,调皮地躲躲藏藏;不远处,

有牛羊在那惬意地啃着草,不时抬头好奇地张望,偶尔还肆意地发出一声长长的呼唤;绿色,逼人眼眸,撩人情思,清香,沁人心脾,令人神往。大桥如虹,就横卧这美丽河上,雄奇而壮观。远远参观了之后,孩子们雀跃着跑近了他们眼中这座神奇的拱桥:有的走到桥上,用手轻轻抚摩着栏杆上的狮子,啧啧称奇;有的钻到大拱上的小拱里,东张西望;有的细数着拱上的砖块,浑然忘我;有的张开双臂,紧贴桥墩,仿佛在感受大桥的古朴与厚重……近一个小时的时光悄然溜走,孩子们在这没有围墙的自然课堂里,似乎一下子走进了历史,触摸到了书上那座历经岁月风霜的石拱桥,化作了桥身上的一个个构件,永远鲜活地活在那座桥里;这堂课,也如一粒种子,深深种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随着岁月,郁郁苍苍,枝繁叶茂,永远活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二 那一年,我来到B市,开始高中教学;那一天,教作文,记叙文,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经不起内心的撺掇,我带领孩子们离开了课堂,走出了校门。 清晨,我们开始了爬山。时值孟春,山野早已一片翠绿,生机勃勃。微微清寒怎么也阻挡不了草木的清新,泥土的芬芳,空气中时时氤氲着诱人的香气。踩着沾着晶莹露水的草叶,攀着微凉的树枝,我们兴致盎然。上山不到几步,一种淡雅的幽香猝不及防间直逼肺腑。抬眼望去,一大团嫩黄淡绿的色彩扑眼而来,原来是山胡椒花!花朵绿豆大小,一簇一簇相拥枝头,一串一串挂满树枝,有的娇嫩圆润脉脉含情,有的半开半闭羞涩忸怩,有的笑靥嫣然热烈张望。孩子们欢呼着跑过去,抓住树干,尽情欣赏:有的静静凝视花朵,满眼惊奇;有的闭了眼睛深深呼吸,满脸陶醉;有的轻轻拈了一朵

民族传统文化读后感

民族传统文化读后感(一) 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在为人处事上学到了很多。“孝”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教育我们,也许有的地方他们做的不能让我们满足,但是孝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忘记的。让我们想想,父母辛辛苦苦养家,一切为我们着想,我们有什么理由嫌弃父母?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爱我们,我们孝父母,没什么可说的。我们的爸爸妈妈都那么爱我们,给我们完整的家,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念恩幸福一辈子,念怨痛苦一辈子。”生活中记得感恩,我们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在社会上生存,有父母的教育,朋友的陪伴乃至以后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让我们身上涌起一股温暖。别人关心我们了,我们应该感恩。 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都离不开人情。什么事情都由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在维护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损害了广大百姓的利益。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和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圣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所有的中华儿女们,让我们把中国传统美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民族传统文化读后感(二)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

我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我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最近,正在读《卡尔维特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这真的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只有你用心读过,才能真正体味书中的内涵。 人们常说,一本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我不期望通过这一本书,能把我的孩子培养成天才,但是,至少从这本书里,我可以学到一些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或者说,现在多读一些这样的书,至少等我的孩子长大后,我不会为自己在孩子幼年时候教育方面的碌碌无为而懊悔。 我摘录的内容,主要是作者的一些教育心得,和经验的总结,可能比较枯燥,其实,书中有大量鲜活、生动、具体的实例,来解释作者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

学,世上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加一段关于卡尔威特的介绍: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

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 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的愿望对其腹中的胎儿不断产生影响,母亲的意志、希望、恐惧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对胎儿的严重影响,大大超过对母亲本身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读过第一部分,我的感想如下: 第一,身体健康的父母是孕育优秀儿女的先决条件,后天的教育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先天的因素仍是不容忽视的,孩子健康的体魄和人性的美德最早,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