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word版,“车”部的字与中国古代车辆结构

完整word版,“车”部的字与中国古代车辆结构

完整word版,“车”部的字与中国古代车辆结构
完整word版,“车”部的字与中国古代车辆结构

“车”部的字与中国古代车辆的结构

“车”字形演变

“车”有关的字

中国古代车辆从结构上,大体分为装载、运转和驱动三大部分。

装载部分就是古车上的车厢,古代称为“舆(yú)”。

早期车厢不封闭,用木栏或木板围合,称为“轸(zhěn)”。早期车辆上有时还有“盖”,即由车上一根竖杆支撑的伞状覆盖物,用于遮阳、避雨及显示身份。

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叫做“轼”。

运转部分由轮和轴组成。

轴是固定车轮、承载车厢和传递动力的部件。车轴是一根横梁,上承车舆,两端套上车轮。准在舆下,固定方法是在舆的底部安装两块木头,用绳将轴绑在上面,称为“輹(fù)”。因其形状看上去像只趴伏的兔子,也称“伏兔”。

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称为“毂(gǔ)”,用以装轴。

车轴的两端露出毂(gū)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叫軎〔wèi〕。

轴上有孔,用以放置“辖”,以防车轮脱落。辖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呈扁平长方形,长约三四寸,俗称销子。轮的边框,称为“辋(wǎng)”。

辋和毂之间以“辐”相连。中国古代车辆的辐条一般为30根。《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四周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称为“辐辏(còu)”。

中国古车基本以牲畜为驱动力,古车驱动装置的作用就是将运转部分与牲畜连接起来。古车驱动部分主要有“辕”和“轭(è)”两个

部件。

辕又叫辀〔zhōu〕,是一根或者两根稍微弯曲的长木。辕的后端连着车轴,前端拴着一根弯曲的横木叫轭,又叫衡或横。辕和轭相连靠的是销子,小车的叫軏〔yuè〕。

轭要卡在牛马的颈上,是与辕垂直,弯曲放在马背上或者脖子上的装置。轭的两端以绳环扣在马脖子上,马前行时,拉力依次通过轭、辕,传递至车轴,最后带动车轮向前滚动。

车辆停止时,需在车轮下垫一木块,防止车辆滑出去,这个木块称为“轫(rèn)”。行车时,要先将轫木拿开,才能往前走,称为“发轫”。

据说古时妇人之车,往往在舆的四周加上帷。后来车盖被取消,在帷上加了顶(类似现代的车篷),叫作幔,又叫幰〔xiǎn显〕。

此外,古代车马还常常有许多装饰性的附件,如装在衡和轭上的响铃,叫做“銮”。在西周时期,最高级的马车上要装八个銮,走起来声音很好听。古车上的许多部件制作精美,如有的铜车軎(wèi),甚至用金银丝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异常华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