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雪》

《江雪》

《江雪》
《江雪》

一江千年境一曲兀傲魂

——《江雪》教学札记

【引子】

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于教学生“学会阅读”。自然条件下的阅读方式有两种:连贯阅读和焦点阅读。所谓连贯阅读,即追寻文本连贯语义的阅读方式,关注文本的表层意义;焦点阅读,则是探求文本逻辑意义的阅读方式,是一种深度阅读。这两个阅读过程紧密交织,共同构建文本的动态意义。学生和文本能不能相互发生作用,学生能不能对阅读产生兴趣,是评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指标。“学会阅读”的核心要义就在于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文本,交替运用两种阅读方式,准确领会文本要旨,进而获得言语智能的发展。

【联结】

古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朗朗的声律、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优美的情境给我们打造了一个多维的学习空间。而唯有潜入诗中,与诗人发生对话才能让我们在这方空间中寻得情感的认同,走向阅读的高境界。

《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也是小学阶段课本上能接触到的唯一一首柳诗。宋代范晞文评:“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借一首诗,激荡一次灵魂,若不和作者来场深度的对话,岂非辜负了这绝妙佳作?诗的前三句,只字未提雪,却见雪满天。虽然变换的视角都离不开“雪”,但运用连贯阅读却很难领会三个场景内在的关联及诗人真实的内心,所以,须将教学的视点聚焦在诗的核心要旨上,教会学生焦点阅读的方法。因此,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真正经历阅读的过程十分必要。于此,我尝试设计了“三品三读”“由诗及人”几块互为关联且层级递进的教学活动。

一、“三品”促读,知诗意

诗歌内在意境的营造就是通过鲜活可感的画面呈现出来的,因此,诗歌的教学就应该扣紧诗歌语言中独特而典型的物象,引领学生在准确把握、深入探寻的过程中感知文本资源所形成的画面,让学生在辨析品味中穿越画面直抵诗歌的内核。那么,如何带领学生亲历一场真正的阅读体验呢?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我决定带领学生三品诗面。

一品,“品对象”:

师:请大家一边读诗一边把作者在诗中写到的对象圈出来,这些对象可能是所写之“人”,所咏之“物”,所状之“景”,有时候还有可能是所述之“事”。

生:诗人所写到的有:山、鸟、径、人踪、舟、蓑笠翁、寒江雪。

师:诗中所写到的人、物、景大家都找全了。也都理解吗?那我要来考考大家了!问题不多,就两个。(出示渔翁图)诗中写到了渔翁,蓑笠翁,请人上来指一指,哪里是蓑?哪里是笠?

生上前相机指出。

师:找得很准,蓑,就是蓑衣;笠,就是斗笠,都是古代防雨的工具。再看看“蓑笠”二字的偏旁,能帮你记住它们的意思吗?

生答略。

师小结:蓑衣通常用草或棕榈的毛编织而成的,所以是“草字头”。斗笠通常使用竹篾,也就是竹子的皮或者棕榈的皮编织而成,所以是“竹字头”。形声字的偏旁往往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字意思。

师:第二个问题,诗中写的是——独钓寒江雪。我不明白了,渔翁不钓鱼却钓寒江雪,不是很奇怪吗?

生热烈讨论。

师小结:在古代诗歌中,为了使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倒置的方法,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要对诗句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独钓寒江雪也就是?

生:于寒江雪独钓。

生:独钓于寒江雪。

二品,“品数量”:

师:接下来咱们一起来二品诗歌,这一次请大家来品“数量”。请大家再读诗,把诗中表示数量的字词用笔圈出来。

生:千、万、孤、独。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发现了什么?

生:连起来是一个词——千万孤独。

生:这是一首藏头诗。

师:“千山万径”藏着“千万孤独”。至于它到底是不是一首藏头诗,很多人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课后可以去研究研究什么叫藏头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三品,“品诗心”:

师:文有文眼,诗有诗心。请大家小组合作三品《江雪》,你们觉得诗中哪些字最能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呢?

生:绝、灭、孤、独、寒。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

生:灰色、白色……

师: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

生:冰凉的、寒冷的、零下的……

师:是呀,灰白冰冷,孤寂惨淡。

阅读理解能力是文本阅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三次品味的提炼,具有内在的逻辑,遵循层级递进的设定。每一层级的阅读都聚焦在一个核心知识点上,所谓“教得完整不如学得透彻”。老师充分运用品读辨析的方式,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抓住诗中的关键字眼,反复推敲,将学生的内心交付给诗歌,将思维意识浸润在诗歌意境之中,从而形成鲜明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一品,圈出诗中写到的对象,巧妙解决了字词存疑,初步理解了诗面意思;二品,发现诗中的数量词并进行观察,学生模糊的情感有了依附;三品,小组合作,互动启发,找到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在揣摩炼字中触摸温度,获得阅读的高峰体验。三次品味相互勾连又逐层深入,不仅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融入了诗歌理解、意境探寻等思维活动,学生也从模糊的感性体验升华到清晰的理性认识,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二、“三读”促悟,感诗情

一读:注意停顿,感受节奏;读得自然,读得舒服。

二读:体会诗意,品味情感;读得自然,读得舒服。

三读:品出诗味,感受诗情;吟得自然,吟得舒服。

俗话说,七分诗三分读。朗读是一种综合阅读活动。反复诵读可以对古诗词多次思考并促使对内容的理解深化,帮助学生和文本建立真实可靠的意义连贯,这也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只有在读中才能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在读中才能为理解诗歌大意、深入诗歌意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不同的认识深度决定了读的要求,读的层次也不一样。把诗读通、读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要旨。初读,在揭示课题之后,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出示第一轮读诗要求,提倡在初

步感知的基础上能自然舒服地读,当然,这种读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好让学生进行自我消化。再读,则在三品之后,学生已经对古诗的意思有了基本的了解,初步感受到了诗所流露出来的表层情感,自然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三吟,于悟情后,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一起来吟诗,吟诗人,吟诗人的志。如此反复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维持阅读的连贯,完成对古诗意义的把握,而且在吟诵中古诗的魅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三、冰点回温,悟诗境

诗言志,词传情。古诗的教学,理解诗意、感知画面是基础,促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要义。于此,聚焦诗歌背景,为学生开掘多种深入诗歌内核的渠道,在逻辑上形成和诗面的整体连贯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意思到画面,从画面到意境,从意境到志向的逐层升级。

资料一,由诗及人:

柳宗元,“唐代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20岁考中进士,31岁被提升为监察御史,他对官场的腐败有深刻的了解,萌发了改革弊政的愿望,成为当时“永贞革新”运动的重要人物。可是改革很快失败了,柳宗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被贬至人烟稀少的永州做司马。当时他的妻子早已去世,只有老母亲跟着他一起来到永州,半年后也去世了。因为害怕被牵连,周围的人都不敢和他多接触。

资料二,由人回诗:

柳宗元被贬后,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4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还不停地污蔑攻击他。他后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游玩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水之间,享受于山水之间。借“山水景物”,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还有这千古传诵的绝句——《江雪》。

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评价柳子的《永州八记》:炎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在永州的10年,是柳宗元人生最晦暗、最感伤的十年,却是他文学创作最丰富和哲学思想全面成熟的10年。如果说资料一是带领学生去和诗人的内心形成对话,去理解和认同作者的“千万孤独”,那么,资料二则是引导学生去感悟和升华作者的品格美。

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诺瓦利斯曾动情地说: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哲学

是对精神故乡的不停追寻。而柳子的《江雪》正是将凛然的生命,兀然的心灵化作最朴素纯粹的语言,带我们去参透人生的壁障,撑开智慧的人生境界。最后,我抛出两个话题,带领学生再次聚焦文本意蕴:1.古人早就认识到“诗无达诂”,一首好诗,正因为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让我们再回到一开始品味的意象,诗中的“鸟飞绝”、“人踪灭”,此时你们又会觉得它们是指什么呢?“寒江雪”你有新的理解吗?那个寒江雪中的“蓑笠翁”或许又是谁的写照呢?

2.清代的朱子荆语: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那么,诗人借渔翁的寒天垂钓又想表达些什么呢?学生品味着,冰冷的心逐渐回温。从孤独到坚强,从孤傲到抗争,学生挖掘出渔翁不是在钓鱼,也不是在钓雪,而是在钓一种“理想”、一种“希望”。于是,古人和今人有了对话,儿童和智者有了对话,读者与作者有了对话。

【结语】

“一钩掣动沧浪月,钓出千秋万古心。”游目骋怀,昂首天地,这是一幅优美的风景,一个隽永的哲理,一次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大孤独,大寂寞,也是大智慧,大境界。正如胡晓明所说:“荒寒幽寂之境,归根究底,实为中国文人名士生活艺术中的一种品位,实乃中国文化所伸展而出的一种生命之诗情。”每一片风景,都是一种心境;每一次语文,都是一回召唤。少少二十个字,短短四十分钟,让学生以看得见的姿态在课中生长,不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么?相信,经典的文本,一定令人百读不厌,一定是值得无限品味的。

柳宗元《江雪》赏析

江雪 作者: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一只也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

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江雪 赏析 英译文中的对比表达

《江雪》中的情境在英译文中的对比表达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江雪》中所刻画的情景和意境,并从其中五种较有代表性的英译文为模板,对其在静态和动态翻译表达方面作了详细的对比。文章还对“独钓寒江雪”的理解作了详细分析,对本诗的“诗眼”——“钓”字应当如何翻译作了深刻的讨论。 关键词:《江雪》;情景;静态;动态;独钓寒江雪。 I.背景与寓意 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诗歌代表作之一,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江雪》仅二十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是常字常句,明白晓畅,朴实无华。然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词句,勾勒出一幅冷气透骨、意境开阔的寒江独钓图,渲染了一种萧瑟荒寂的气氛,给人一种孤独不屈的情绪。粗一看,这首诗似乎是感叹人民群众的劳苦凄凉——大雪纷飞冰冷天气还要外出钓鱼以养家糊口。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了解作者作诗当时的背景的话,就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参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发起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但新政权只维持了一百四十六天。“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荒凉的永州。《江雪》就是在当时生活环境恶劣、政治气候险恶的背景下创作的。那抗寒斗雪的渔翁形象,映照着诗人自己的影子,寄托着诗人的理想。诗的前两句渲染了天地的寥廓,烘托出天气的寒冷。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点落在一叶扁舟和一个老渔翁上。用“孤”和“独”来形容渔翁的清高孤傲,不管冰天雪地,不惧寒气逼人,专心致志垂钓。在写法上,以静衬动,冰冷死寂的画面,突出毅然垂钓的渔翁;以冷衬热,寒气袭人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不甘寂寞与恶劣的政治气候作斗争的赤子情怀,那内心世界是热烈涌动而充满向往的。目前,学术界对《江雪》的意境也作了深入探讨,存在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是吴小如先生的观点。他认为,诗人的主观意图是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第二种是“佛禅说”。鲁峡认为,永州时期的作品《江雪》,深深地体现了作者崇儒向佛的思想以及由此构成的禅机理趣。陈琼光也认为,渔翁此时“钓”得的是情味,“钓”得的是禅趣。第三种与政治有关。日本学者户崎哲彦分析到,前二句“……鸟飞绝,……人踪灭”暗示的是永贞革新的败北、同志的流放,并不是对实地景色、生活现状的描写。第四种是林兴宅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柳宗元曾写过“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的诗句,可见他是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渔翁自喻的。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一首先,柳宗元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柳宗元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

柳宗元的江雪的诗意

柳宗元的江雪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柳宗元的江雪的诗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柳宗元的江雪的诗意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793 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805 ),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刺史。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有《柳河东集》。 [注释] 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L):蓑衣,斗笠。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译诗]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幵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

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及注释译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江雪》赏析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词语解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

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舟:小船。蓑(suō lì屁眼儿黑 【诗文解释】 一: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

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

江雪的诗意

江雪的诗意 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 游园不值的诗意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园里的花开得正好,这些花所代表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了墙外 译文:园主人大概是怕我在园里的青苔地上印上屐齿痕吧,所以长时间轻轻敲击柴门也不肯开。满园的美好春色关是关不住的,园里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了. 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意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月下独酌的诗意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题都城南庄的诗意 去年的今天在这院门里,姑娘美丽的脸庞和粉红的桃花相互映衬。如今姑娘不知到哪里去了,只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盛开。 旅夜书怀的诗意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次北固山下的诗意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浣溪沙的诗意 山下溪水潺潺溪边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侵泡溪水松柏夹道沙石小路经过春雨洗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间杜鹃潇潇细雨啼叫着 卜算子的诗意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 作品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

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

江雪

25江雪 教学目标: 1. 理解古诗。 2.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欣赏雪景图片。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自由读,抽读,范读。) 三、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四、总结。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

江雪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147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参考资料:

1、周家丞.唐诗三百首新编: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年2月:第348页 2、成都创维科学教育研究所.古诗词辞典小学教师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329-330页 赏析 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

柳宗元《江雪》高考诗歌鉴赏

柳宗元《江雪》鉴赏 古诗鉴赏 0125 1314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 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

唐诗江雪柳宗元

唐诗江雪柳宗元 《江雪》这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在冰天雪地的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 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 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 江雪柳宗元 ,欢迎阅读。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 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翻译 】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创作背景】
1/8

唐顺宗永贞元年, 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 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 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 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 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 他就借描写山水 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 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 诗。 【赏析】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 千山万壑, 树木茂密, 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 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 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 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风雪满江,在那严 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 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后世画家, 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 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 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 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 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答 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在永州十年后, 他改任柳州刺史, 地虽更为僻远, 但有了实权, 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 兴利除弊, 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 贞不屈的精神。 所以说诗中所刻画的老渔翁形象, 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对抗的内 心世界的形象表现。 但是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 也透露出 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约, 意境高洁。 绝、 灭、 雪都是以入声字作韵脚。 入声字短促, 很适合表达愤慨不平的心声和幽寂凄冷的情调。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 (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 , 字子厚, 汉族, 河东 (现在山西芮城、 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散文
2/8

小学生古诗《江雪》教学案例

小学生古诗《江雪》教学案例教学背景 搭建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桥梁,巧妙点拨。给学生以自主学习字词的权利,充分调动其学习、积累、辨识字词诗句的积极性。从而顺利跨越诗文障碍,使先入为主的记忆为正确无误。 领会诗作意境与创作背景的关联,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淀,诱发情感的共鸣,激发表达的欲望。使学生在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的同时,既开启了想象的闸门,又训练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阅读人物,延展主题。尝试把诗人感性而又真实的展现给学生,把同主题的诗文潜移默化的渡入学生的脑海。收集同主题以及同作者的古诗,激发学生利用 课余时间积极学习古诗的兴趣,拓展古诗阅读的范围,初窥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力求使课堂教学走向“意犹未尽”的境界。 教材简析 辽阔深远的雪景,清高孤傲的隐者,禅韵绝妙的意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一尘不染、一声不 响的白漫漫大地真干净的空无世界,看到了一个忘却俗

世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享受着禅意带来的愉悦,毅然独钓寒江的渔翁,感受到诗人为实现某一目标所承载着常人承受不了的压力,品尝着常人不愿品尝的孤独,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那种孤傲狷介凛然不可侵犯的高贵个性。 目标预设 1、正确背诵诗文,注意“径”、“踪”、“蓑笠”、“翁”字的读音;正确默写诗文,把握“孤”、”蓑笠”、“钓”字的字形。 2、理解诗词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积累写雪景的词语。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其孤傲不屈的品质。 4、收集同主题以及同作者的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拓展古诗阅读的范围。 重点 1、背诵、默写诗文。 2、字词所创设的凄清高远的意境 难点 1、感受诗人孤傲不屈的品质。 设计理念 1、搭建教学与能力考察的桥梁,打破古诗掌握的音似意去远,似懂非懂的小和尚念经式的熟读成诵,摹写面目全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江雪》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江雪 体裁:诗 题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 名字:柳宗元 年代:唐代 描述: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翻译: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绝迹;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原文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赏析二:思想内容 诗人仅仅用二十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向读者展示了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而这一切实则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在走下坡路的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赏析三:艺术特色 诗人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使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首先,“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倒反而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如此一来,表达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遥远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突出。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

古诗文《江雪》赏析

古诗文《江雪》赏析 江雪 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6.孤:孤零零。7.】 舟:小船。8.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9.独:独自。10。钓:钓鱼。 江雪英文翻译 江雪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