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政策学习题2

公共政策学习题2

公共政策学习题2
公共政策学习题2

公共政策学习题2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执行公共政策的组织因公共政策的终结而被缩减或撤消,属于()。A.功能的终结B.组织的终结C.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D.以上都不是

2、停止执行某项公共政策,属于()。

A.功能的终结B.组织的终结C.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D.以上都不是

3、通过逐步减少对公共政策的投入、减少公共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以最终达到完全终止公共政策的目的,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B.分解C.合并D.缩减

4、旧的公共政策虽被终止,但公共政策所要实现的功能并不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公共政策或者其他的工作中,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B.分解C.合并D.缩减

5、旧的公共政策由新的公共政策所代替,但所面对的公共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上没有变。产生的新公共政策或者是方法上的变化,或者是操作程序上的更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旧的公共政策所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实现原定的公共政策目标,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A.替代B.分解C.合并D.缩减

6、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渐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A.替代B.分解C.合并D.缩减

7.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B.分解C.合并D.缩减

8、“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这一论断,属于()。

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9、“该系统的偏好是……”或“经过考虑系统的偏好是……”。这一论断,属于()。

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10、“如果你想得到某种结果,那么在特定的条件下采取规定的行动,就会以某种确定的概率获得成功。”这一论断,属于()。

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11、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这样做是否行得通、领导或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12、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利益分析

13、在物价放开上,我国采取的是逐步放开的价格政策,而不是一步到位的价格政策。这就避免了因物价大幅上扬而可能带来的社会混乱。这体现了公共政策分析中的()。

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14、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与地点、程度是什么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15、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事物、事件、关系和相互作用等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和推理,属于()。

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16.公共政策学诞生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1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著作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论语》

18.“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A.后现代主义

B.理性主义

C.逻辑实证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9.政策系统内部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网状结构

B.塔形结构

C.链形结构

D.群落结构

20.规定公共政策决定权的横向分布形态的是()

A.国家结构

B.政党制度

C.政府体制

D.选举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包括()等相互衔接的步骤。

A.问题搜索B.问题界定C.问题详述D.问题感知

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

A.人的类比B.直接类比C.符号类比D.幻想类比

3、一般把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分成()。

A.外在创始型 B.参与型C.内在创始型D.动员型

4、公共政策规划是一个狭义的政策分析过程,其程序包括()等步骤。A.政策目标的确定B.政策方案的设计C.政策方案的选择D.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5、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一般包括()。

A.技术可行性 B.经济可行性 C.政治可行性D.行政可行性

6、公共政策决策程序合法化,最为主要的是()。

A.行政机关的决策程序合法化B.企业的决策程序合法化C.事业单位的决策程序合法化 D.立法机关的决策程序合法化

7、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容包括()。

A.公共政策问题合法化B.公共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C.决策程序合法化 D.公共政策对象合法化

8、在进行政治可行性分析时,必须考虑的约束有()。

A.来自在受政策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中分配利益和成本时所必须考虑的约束B.来自于可利用的政治资源的约束C.来自时间的约束 D.来自政治过程中的体制或制度对政策制定者的选择自由所强加的约束

9、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A.来自在受政策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中分配利益和成本时所必须考虑的限制 B.某一备选方案占有和使用资源的可能性和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C.是否具备实施某项政策方案的技术手段D.实施某一政策方案所花费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

10、技术可行性的内容包含()。

A.是否具备实施某项政策方案的技术手段B.执行者有多大的授权及控制力C.目标群体的配合程度如何D.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二、概念题

1、公共权力

2、政府自身利益

3、诺斯悖论

4、政策主体

5、政策客体

6、社会问题

7、目标团体

8、政策环境

9、政策的正式组织

11、公共政策矩阵组织

10、公共政策的非正式组织

三、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内涵

2、公共政策调节利益的程序

3、公共政策的功能

4、政策之于理论的作用

5、公共权力与初级社会权力(自然权力)的区别

6、公共权力的特点

7、公共权力的价值内涵

8、公共权力的内在矛盾

9、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

10、政府形成了自身利益的主要来源

11、罗威(T. Lowi)对社会问题的分类

12、邓恩对社会问题的分类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内容

14、政策环境的特征

15、按地域划分,政策环境的分类

16、按行政环境对政策作用的层次划分,政策环境的分类

17、环境与政策的关系

19、政策信息子系统的作用

20、政策咨询子系统的作用

21、政策决断子系统的作用

22、政策执行子系统的作用

23、政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24、政策子系统的运行环节

25、政策组织的价值观具备下列主要功能

26、在政策组织的文化形成中,下列因素起着主要作用

27、下列几种因素对政策组织的文化维持特别有用

28、科层制政策组织特点

29、公共政策矩阵组织的特点

30、政策决策中的首长制与委员制的优缺点

31、政策决策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缺点

32、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四、论述题

1、论述影响公共政策组织结构的因素

2、论述政策咨询机构要发挥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积极作用,必须的特点

3、论述政策的调整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4、论述政策评价的过程

五、判断题

1、大众传媒对政策制定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第四种权力”之称。

2、在现代民主社会,公民仅仅是政策执行的被动对象。

3、政策方案的设计包括轮廓设想和精心设计两个环节。

4、公共政策学着眼于政策制定,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是其核心目标。

5、作为一门科学,政策科学总是以理性原则为基础,试图运用科学方法建立各种理性模型来改进政策制定,同时也重视政策制定者的经验、直觉、预见、灵感等超理性因素,以及情感、深层心理动机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6、所有问题最终都会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7、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因此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

8、西方国家虽然多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行政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是“行政国家”的现象。

9、政策议程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10、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属于政府管辖权限内的事务;二是属于政府能够管辖的事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单选:1-5 BADCA 6-10 DBABC 11-15 DBDAC 16-20 CBDBC

多选:1 ABCD 2 ABC 3 AC 4 ABCD 5 ABCD 6 AD

7 BC 8 ABCD 9 ABCD 10 ABCD

二、概念题

1、公共权力(国家权力),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利益或原则而对政治客体进行制约的能力或力量

2、政府自身利益,是指政府系统自身需求的满足,如政府的权力与权威、政府的业绩、信誉与形象,政府工作条件与公务人员的收入和福利

3、诺斯悖论(North Paradox )国家有两种职能

一是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两职能相互矛盾,即诺斯悖论。

4、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6、社会问题,就是要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间的距离

7、目标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8、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9、政策的正式组织,公共政策的正式组织是指在政策过程中设置的为实现规定的目标而建立的,具有稳定的结构形式和规章制度的机构

10、公共政策矩阵组织(matrix organization)是科层组织与方案组织相互结合的一种公共政策组织方式。当在科层组织之下成立若干横线组织,或在科层组织之内成立横线组织时,就产生出公共政策矩阵组织。

11、公共政策的非正式组织是指在政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围绕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而自由结合起来的,以表达某种愿望为组织目标的松散性群体

三、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内涵。

(1)政策主体

国家权威机构、政党及其他政治集团、团体

(2)目标取向

(3)活动过程

(4)行为规范: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

2、公共政策调节利益的五个程序:

利益选择(谁获利,政府作为利益主体)----利益综合(“平衡”)-----利益分配(政策即资源)----利益落实(实现利益选择的初衷)-----利益增进(公共利益)

3、公共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上山下乡”

控制功能:人民币汇率政策

协调功能:和谐社会(利益集团)

象征功能:推广、使用普通话

4、政策之于理论的作用:

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

理论:是什么;政策:如何做

(1)政策是基本理论的具体化

(2)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

5、公共权力与初级社会权力(自然权力)的区别

(1)公共权力是由专门人员和机构来组成,防止了过去处理纠纷的过于个人化、主观和反复无常;政治成为一种职业。自然权力则以全体成员参与并按照习惯来调节

(2)公共权力与一定的领土相结合,按照地域来划分管理对象,自然权力则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共同体;

6、公共权力的特点

公共性:

普遍性:

至上性:

中立性:

垄断性:

排他性:

7、公共权力的价值内涵

(1)价值内涵

表达公共意志;

实现公共意志;

维护社会公正;

8、公共权力的内在矛盾

公共性与个人性的矛盾;

中立性与决策的利益倾向性矛盾;

目的向善性与手段的向恶性的矛盾

9、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

是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具体体现

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

是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主要手段

10、政府形成了自身利益的六个主要来源,即:

政府经营城市

政府招商引资

政府直接投资

政府批租土地

政府行政许可

政府直接管理企业

11、罗威(T. Lowi)对社会问题的分类

分配性的(distributive)

调节性的(regulative)

再分配性的(redistributive)

12、邓恩对社会问题的分类

结构良好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

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走私、贩毒)

结构适中问题(moderately-structured problem)

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内容,

1)政治领域:政治体制、机构、外交、军事、行政、人事、民族、阶级等方面;2)经济领域: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生产过程各环节的问题,或财政、金融、产业、分配等方面;

3)社会领域:环保、人口、治安、福利、保障等方面;

4)文化领域: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等。

14、政策环境的特征,

复杂:要素之间交叉,关联复杂

差异:国家间、地区间、部门间的差异

多变:万物皆变,行政系统内外部各种要素

广泛:气候、资源、人口、民族,阶级、传统、科技

15、按地域划分,政策环境的分类。

(1)国际社会环境:

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情况

(2)国际自然环境:

全球生态环境,臭氧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16、按行政环境对政策作用的层次划分,政策环境的分类

A、宏观:国际、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

B、中观: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环境

C、微观:行政机构内部或行政领导班子内部

17、环境与政策的关系

(1)环境决定政策

适应政治环境的性质

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水平

适应自然环境的特点

适应文化环境等综合状况

(2)政策对环境的反作用

18、体制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影响:

首先,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其次,多个政策方案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再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

最后,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19、政策信息子系统的作用

(1)信息的收集

(2)信息的加工处理

(3)信息的传递

20、政策咨询子系统的作用

(1)政策问题分析

(2)政策未来预测

(3)方案设计及论证

(4)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

(5)参与政策评估并反馈信息

21、政策决断子系统的作用

(1)提出有关的政策课题

(2)考虑政策目标的确立

(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4)负责政策的最终决定

22、政策执行子系统的作用

(1)为政策方案或项目的执行做好准备

(2)从事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

(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23、政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1)确立政策执行的准绳和规则

(2)监控政策执行情况

(3)反馈政策执行情况

24、政策子系统的运行环节

政策制定:建立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方案、预测结果、比较和抉择方案以及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

政策执行:组织和物质准备、政策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以及指挥、沟通、协调等的功能环节。

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做出判断。

政策监控:监督、控制和调整。

政策终结:政策实施并加以认真评估之后,该政策的使命已经完成,采用措施予以结束的过程或行为

25、政策组织的价值观具备下列主要功能:

一是能够形成组织的分界线。正是共同的价值观念,特别是代表组织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构成了一个政策组织与其它政策组织区分开来的界线。

二是能够增加组织认同感。政策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使组织成员产生出对自己组织的归属和认同。

三是能够形成共同的组织利益。组织文化中的共同价值取向规范、引导着组织成员的思维与行动,他们不仅重视自己个人的利益,更为关心组织的集体利益。

四是能够增强组织稳定性。组织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象一种粘合剂,把组织成员聚合起来,不让任何力量来危害组织的生存,从而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行。26、在政策组织的文化形成中,下列因素起着主要作用:

一是组织创始人的行为。任何一个政策组织在初创时,其规模总是不大的。作为组织的创始人,可以不受旧的习惯、传统的影响,而将自己带有创新性的观念、认同的价值及其它的远见卓识告诉组织成员,并带头身体力行,由于初期组织范围较小,组织创始人言行中包含的价值观能成为组织成员仿效的对象。

二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规模会扩大。组织创始人的价值观要能在定型的政策组织中固定下来,最重要的因素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用组织创始人的言行规范高层管理者的言行,使原初倡导的基本价值观扩展为所有组织成员的言行标准。

三是组织成员的甄选。政策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总要吸收新成员,并清理部分旧成员。清理的标准是排除那些迟迟不能接受组织创始人与高层管理者价值观念的人;录用新人的标准则是选择对组织的价值观认同的人员。这种甄选过程其实就是形成组织文化的过程。

四是组织内部社会化。不管组织人员的甄选和录用工作做得多好,组织新成员总不可能完全适应组织的文化要求,他们对组织的提倡的价值观念不熟悉,甚至干扰体现组织文化的行为和习惯。要保证组织文化形成,就需要通过培训,让新成员学习组织文化,并将外在的规范、纪律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27、下列几种因素对政策组织的文化维持特别有用:

一是故事。这是指运用故事的形式将政策组织的创业史和它的业绩或以文字的方式,或以口头传说的方式,在组织内流传。这些反映组织主流价值观的小故事,生动、活泼,易记、易讲,对维持组织文化的效用较大。

二是仪式。这是指政策组织定期举行的某些能反映组织价值观的活动,这些活动是精心安排的,其程序与格式通常是固定的。通过举行仪式,组织成员再一次对组织文化进行确认。

三是象征。这是指政策组织借助于物质性的标志来让组织成员时刻感受组织文化的存在,这种记载组织文化的物质标志,可以是办公室的摆设,可以是组织建筑物上的饰物,也可以是公文包上的印记。

四是语言。这是指政策组织设计的一套与其它组织相区别的组织话语,比如摆放在组织建筑物内外最为显著位置上的代表组织价值观的座右铭,组织中使用的特殊名词、术语,等等。反复使用这些特殊语言,会使组织成员牢记组织文化。

28、科层制政策组织特点是:

一、统一命令。公共政策的科层组织是一个决定政策和决定行动的指挥系统(chain-of-command)。它是一个自上而下层层节制的系统,最高层级统一下达命令,其下级层次只能服从,从而组织内的权力高度集中。

二、分科分层。公共政策的科层组织是分科分层的,每一层都有若干单位;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组织的层次与各层的控制幅度依公共政策的性质与决策者的能力而定;组织内的决策权力由上而下;组织内的信息是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双向传输的。

三、直线幕僚。公共政策的科层组织包括直线组织与幕僚机构。上下级之间

是直线式联系;参谋与幕僚机构只对每一层级的掌握决策权的成员提供咨询,而不对下个层级的机构发布命令。

29、公共政策矩阵组织的特点是:在矩阵组织中,被调往方案组织中工作的人员,仍然隶属于科层组织内原有的单位,临时决策任务完成后方案组织即结束;公共政策的矩阵组织是依据任务形成的人员与结构的团队,具有科际整合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弹性。

30、政策决策中的首长制与委员制的优缺点。政策决策中的首长制是指最高决策权归于一人的体制。政策决策的首长制有其优点,即权力集中,决策果断迅速。这种决策体制适合于解决那些不确定性大、时间较紧的政策问题。首长制也有明显的缺点,即最高决策人头脑清醒,并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时,决策往往既准确又有时效性;但是,如果大权独揽,也会导致滥用权力,压制民主,导致决策失误。政策决策中的委员会制是指最高决策权由两人以上的委员会议执掌。这种决策体制的优点是能够多方讨论、集思广益,有利于利益平衡,保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其缺点是多人决断,意见难于统一,既加大决策成本,又可能错失时机。另外,委员制使决策责任模糊,当决策出现失误时,委员们则会相互推诿;当决策产生功效时,委员们又会互相抢功

31、政策决策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缺点。政策决策中的集权制是指决策中的最终决定权集中于上级机构的体制。这种政策决策体制的优点是处于上位的机构能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思考利益协调与平衡问题,有利于在决策中统筹兼顾。但这种决策体制也有缺点,即下级机构只能按上级指令行事,从而消极被动;上级

的决策虽然带有全局性,但可能由于忽视某些基层的特殊性而容易使政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降低,从而导致政策适应性差、执行困难等问题。

决策中的分权制是指各级有决策权的机构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分别进行决策的体制。这种决策体制的优点是:由于各个机构能从工作特点出发进行决策,一般信息比较准确,情况比较明了,政策能够做到因地制宜。但分权制也有其不足:由于是各个机构分头决策,会导致决策分散化,而且不同机构会从各自的团体利益出发,导致决策中的利益冲突。

32、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作为一种系统类型的政策系统同样存在各种构成要素。大致包含政策主体要素、政策客体要素、政策环境要素以及政策程序要素等等。

四、论述题

1、影响公共政策组织结构的因素比较多,总括有以下几类:

一是政策组织设置的规模。不同的政策组织会依据其工作任务的轻重确定组织规模,主要是控制组织成员的数量和进行合理的分工。

二是政策组织运用的技术。每个政策组织都拥有将政策投入转化为政策产品的手段,通常以技术的常规性程度来衡量,可分为常规性的技术与非常规性的技术。

三是政策组织中的依存关系。不同的政策组织内职位或单位间有不同的依存关系类型:联合的相互依存;顺序的相互依存;交互的相互依存。

四是政策组织采取的战略。不同的政策组织会选择不同的战略,可供政策组织选择的战略主要有:创新战略,成本最小化战略,模仿战略等。

五是政策组织面临的环境。不同的政策组织面临的工作环境是不一样的。组织环境可通过下列指标来测量:环境容量,指环境可支持公共政策组织发展的程度;环境稳定度,指环境中包含的不可预测的变化的多少;环境复杂性,指环境要素的异质性与集中的状况。

2、在现代社会中,政策咨询机构要发挥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具备下列特点:首先,咨询机构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地研究。公共政策咨询机构是通过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提供能为政府决策机构接受并被实践检验哭正确的政策建议是政策咨询机构的“产出”,这种“智力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策咨

询机构的形象和生存、发展的前景。咨询机构要保证作出的政策建议具有客观性、合理性、有效性,就必须坚持独立性,独立于政府或利益集团之外,尽可能地不受政府部门或利益集团的影响,自主地进行政策研究、分析。

其次,咨询机构必须按企业化方式运行。政策咨询机构不是政府,不是具有权力的组织,它只是一种半官方的、民间的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的资金来派除了政府部门的资助和企业集团的捐助外,主要是在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其它组织、机构的政策规划和分析委托时,收取合理的费用。为了保证咨询机构财政开支的合理和有效率地运行,相当多成功的政策咨询机构都采用了企业化的方式组建,并参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第三,咨询机构必须科举合理地配置人员。为了保证政策研究和分析的科学性、合理性,政策咨询机构必须做到成员专业素质精深,各类专业人才互补,形成知识和技术的规模优势。从一些著名的政策咨询机构的人才配置来看,大体上有这样几类成员:擅长行政管理的领导者,从事专门领域研究的专家,政策分析专家,独立进行信息处理、计算分析、模型构造的助理人员,文字秘书和图书管理人员,等等。

3、政策的调整并没有统一的程序可以遵守,但是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适时的原则;适时的调整政策的执行将对政策的顺利执行产生裨益,不仅可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如果等到问题累计的太多才去调整就会因此而耽误政策实施的有利时机;二是适当的原则;政策的调整对于政策的整个过程尽管是必要的,但是调整的幅度和尺度应该适当把握,既不能因为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而保守地改进原来的政策,也不能因为问题的出现而激进地抛弃现有政策,过尤则不及;三是持续的原则。调整的过程应该与政策的整个过程保持一致,政策的执行与政策的调整应该处于同步的状态,政策的每个运行阶段都需要政策调整机制的连续调适。

4、总结起来应该包含以下几个过程,

首先是确定评价标准,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是正确评价社会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不同评价标准将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其实,选择的评价标准在制定政策的目标中实际上已经提到体现,因此,选择评价的标准首先应该是政策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衡量。在各种标准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进

步标准,无论是经济增长标准还是效率标准都应该以是否增进社会的整体进步为标准;

其次,应该在制定完整的、有效的评价标准上广泛收集进行实证研究,这样考察政策实施前以及实施出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应该包含积极的、良性的变化,也应该包含消极的、新出现的问题,因此指标体系建立的越周密,收集的数据越全面、详实,评价的结果就越接近客观情况。在方法的运用上,应该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等多种社会调查方法有机结合的调查方法。

第三,分析与结论。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应该对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手段在硬件上提高效率,同时应用各种统计软件进行辅助分析,尽量使收据的数据全面地反映出来,并能揭示政策取得的成绩以及政策实施后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对该政策实施以后的综合社会评价结论,为以后的政策实施过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五、判断题

对、错、错、对、对、错、错、错、对、错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 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综合性、权威性 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 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18、公共政策的主体(B) A、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党 D、全体公民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个人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1. 答:对象:理论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目的:管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任务:①推动公共事业向前发展②实现国家部门职能③调节各种社会关 系和调整价值分配④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估计不能考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答: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与勒纳合编的《政,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政策科学进展》《政策科学构想》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重心向执行和评年代,分析范式产生,成为独立的学科。70年代加强了伦理论基础从政治学向经济学;80估研究转移,政府改革和绩年以来重视宏观分析,理研究,比较研究;90效评估成为热点。 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答: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二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三是政府官员缺乏应有认识;四是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 对策: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意义。把引进的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者应当深入政策过程。

政策模型第二章.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4.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理性模型分为绝对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两种,两者共同的优点是如能满足各类前置条件,信息掌握量大、问题分析全面,将至少形成满意甚至是最佳决策方案。但是绝对理性模型在现实中难以适用,有限理性模型要求问题既定,分析受时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受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影响严重。渐进 模型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求②只掌握因素间的 关联即可,不用考虑到所有变故③减少了待考虑因素④允许试验,实现自我校正的效果⑤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系列 相关标准,为另一个渐进模型的形成打下基础。缺点是偏于保守,不适用战争或重大社会问题,在需要改革时会阻碍 发展。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产出的? 5.) 估计不能考(答:系统模型设计环境、输入、输出和政治系统。环境是指政治系统外的一切状态和事物。环境对政治系统造成的一切影响就是输入,政治系统面对输入做出反应,给出权威性价值分配结果,即输出,也就是公用政策。 6.我国公共政策制定适用什么政策模型? 答:我国公共政策适用综合政策模型。①现实中任何一项决策都使用了两项以上的决策模型。②我国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各项社会事业有序进行,在这个背景下,渐进政策模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3、群体决策的形式是() A. 群体参与决策 B. 领导群体决策 C. 非理性决策 D. 理性决策 4、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具有更大的冒险性,其原因是() A.责任分散 B.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高风险的选择 C.社会比较的作用 D.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低风险的选择 5、一票否决规则的特点是()

A.决策者的决策权不平等 B.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 C.决策者至少有一方会受到利益损害 D.决策者中没有人利益受损 二、名词解释(共计10分,3分/题) 1、公众议程 2. 政府议程 3.触发机制 4.政策规划 5.头脑风暴法

三、简答题(共计40分,10分/小题) 1、简述社会问题的特征。(10分) 2、简述政策议程的类型。(10分) 3、简述政策规划的原则。(10分)

4、简述政策目标的作用。(10分) 四、论述题(共计40分,20/小题) 1论述政策议程建立的影响因素。(20分)

2、论述政策规划程序。(20分)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答案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答:ABCDE 解释: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治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失当。见教材P186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5.0 分)1. 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得分:5 (5.0 分)2. 公共政策指()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第三部门 D.个人 得分:5 (5.0 分)3.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得分:5 (5.0 分)4.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利益分析 得分:5 (5.0 分)5.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分析 得分:5 (5.0 分)6.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得分:5 (5.0 分)7.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得分:5 (5.0 分)8. 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得分:5 (5.0 分)9. 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得分:5 (5.0 分)10.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科学 B.公共政策学 C.政策学 D.政策分析 得分:5 二、多选题 (6.0 分)1. 3、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A.替代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下半年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政策实施的(A)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据 A、效果 B、影响 C、效率 D、反馈 2、(D)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研究者和责任的承担者 A、政策研究机构 B、政策执行机构 C、利益团体 D、政府官员 3、政策评估核心是集中关注(A)的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 A、公共部门 B、决策者 C、决策机构 D、民间组织 4、政策终结过程要重视交流与沟通,消除(A) A、心理抵触情绪 B、主观臆断 C、社会影响 D、领导权威 5、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如果得到政策实施对象的支持和遵守,政策效能就(B) A、低 B、高 C、不变 D、都不是 6、政策实施中把政策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这是政策实施的(C) A、原则性 B、灵活性 C、整体性 D、建设性 7、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判断是(B) A、政策形成 B、政策评估 C、政策修正 D、政策终结 8、下列哪些属于内部评估者( A ) A、政府机构的政策研究室 B、民间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9、从政策作用的对象的感受出发来对政策效果予以评定称为(A) A、对象评定法 B、自评法 C、对比法 D、德尔菲法 10、当一项政策终结威胁到组织自身的存在时,我们称这个因素为(B) A、心理抵触 B、组织惯性 C、认知的局限 D、法律延迟 二、多项选择(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未选全者得1分,选错,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ABC)过程 A、政策实施 B、政策结果 C、政策纠正 D、政策检验 2、下列(ABCD)属于政策评估的机构 A、政府内部评估 B、民间的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3、政策评估的类型包括(ABCD) A、政策过程评估 B、政策影响评估 C、政策效果评估 D、元评估 4、政策终结是(BCD)的新起点 A、政策变革 B、政策更新 C、政策发展 D、政策进步 5、政策创新的内容包括(ABCD) A、政策内容的创新 B、政策运行过程中环节的创新 C、技术手段的创新 D、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的创新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全国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1-77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着作之一是( A )1-99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2-123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2-131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 3-190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3-198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3-208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4-231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公共政策学 1.阿米泰·埃兹奥尼将理性方法和渐进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第三种决策方式:( D ) A.精英决策模式 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C.系统决策模式 D.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2.罗杰·W·科布等在《比较政治过程的议程设定》中将议程构建模型分为:( C ) A. 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 B.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 C. 外部推动模型、内部推动模型和动员模型D多元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团体协调模型、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 3.政策客体的两个方面是( AB )。 A.社会问题 B.目标群体 C.政策主体 D.政策环境 4.公共政策学的特点是( AB )A.交叉科学 B.应用科学 C.“硬科学” D.“软科学” 5.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D ) A.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B.全局性政策与局部性政策 C.党的政策与国家政策 D.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6.德洛尔的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该三部曲是指(BCD)A.《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B.《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C.《政策科学探索》D.《政策科学构想》 7.下列关于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基本假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假定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但并不具有超强的分析问题能力。 B.假定决策者遵循最优化原则来行事,不断寻求最佳方案。 C.假定决策所需信息是完备的,决策中对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存在共识,对备选方案的拟定无遗漏。 D.假定决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搜集决策所需信息和比较各种方案。 8.政治系统决策模型的特点是:( ABC ) A.强调政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 B.强调环境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C.强调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体现了开放系特征 D.强调政策过程中各种社会团体的协调9.政策规划的四个环节是:( C ) A.澄清问题——确立议程——确定目标——方案设计 B.澄清问题——确立议程——方案比较——方案采纳C.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择优 D.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采纳10.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提高政策执行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 ABCD) A.合理的层级,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监督控制。 B.合理的幅度,能使组织目标按性质和业务类型得以分解,管理职能得以综合或扩展,有利于政策执行的专业化、程序化。 C.组织内部的凝聚力的提高有助于政策执行。 D.行政组织系统内部的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得到有机结合有助于政策执行。 11.政策法律化的条件有:( BCD ) A.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合法化的政策 B.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且有立法必要的政策 C.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 D.相对成熟和有效的政策 12.公共企业作为政策工具时的优点,正确的表述有:( CD ) A.公共企业的竞争性和效率性是其显著特征。 B.公共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以市场交换为媒介,属于纯公共物品。 C.建立公共企业所需信息成本比自愿性工具和规制要低得多。 D.公共企业能够生产私人企业或社会组织无力提供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13.从政策评估发展史来看,其发展路线与侧重点变化总体上表现为:( B D ) A.政策评估沿着“回应”——→“判断”——→“描述”——→“测量”的路线发展。 B.政策评估沿着技术评估——→道德评估(社会评估)——→综合评估的路线发展。 C.政策评估侧重点从注重政策价值转向价值中立。 D.政策评估侧重点从政策效果和效率转向政策价值和政策民主。 14.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重要特征有:( ABC ) A.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公共事务。 B.社会利益集团具有垄断性和官僚化特征。 C.政府与社会利益团体进行政治交换、利益合作、相互制约、共同制定公共政策和整合社会秩序。 D.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不重要的,在政策制定中处于被动的协调者、裁判者地位。(集团决策模型)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 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 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中所制定的行 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 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三、判断题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答案:×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答案:√ 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 答案:√ 4、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 答案:× 5、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答案:√ 6、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 答案:√ 7、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分析研究过程是由()环节组成 A、单一 B、一系列 C、具体 D、法定 2、政策分析模型是对现实的()再现 A、不完全 B、完全 C、描述 D、预测 3、个人问题要转化为公共问题必须具备() A、广泛性 B、多样性 C、复杂性 D、公开性 4、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的核心结构是() A、各级政府 B、各级人大 C、各级政策研究部门 D、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 5、政策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A、政策主张 B、政策倡议 C、政策决定 D、政策诉求 6、在既存的主要目标和假设框架内寻求幅度相当小的、短期的解决办法是公共政策的() A、微小变革 B、中等变革 C、根本变革 D、最终变革 7、系统论的()认为公共政策应寻求和建立其内部关系的联系,结成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政策的整体功效 A、有序原则 B、结构原则 C、动态原则 D、整体原则 8、德尔菲法是按照一定程序征询()对有关问题前景的看法 A、专家 B、研究机构 C、社会公众要 D、利益集团 9、在政策方案获得上通过比较和联想构成的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称为() A、机械式方案 B、分析式方案 C、创造性方案 D、应变式方案 10、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方式向公众晓以政策决定的方式是() A、政策选择 B、政策决定 C、政策宣示 D、政策诉求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决策过程用一系列决策环节构成的决策过程,用树状图表示的方法是( A ) A、决策树法 B、效果分析 C、成本分析 D、灵敏性分析 2、将预测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的依据是( D )。 A、预测的期限 B、具体计算方法 C、预测的功能 D、预测的时间尺度 3、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将预测分为直觉性预测、探索性预测和( B )。 A、长期预测 B、规范性预测 C、中期预测 D、短期预测 4、按照具体计算方法不同,可以将预测分为定性预测和( C )。 A、直觉性预测 B、长期预测 C、定量预测 D、短期预测 5、非任意抽样常见的形式有随意抽样、判断抽样和( B )。 A、单纯抽样 B、定额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体抽样 6、提出莫名的“寡头铁律”的精英主义代表人物是( B )。 A、帕累托 B、米歇尔斯 C、赖特·米尔斯 D、林德布洛姆 7、《政府过程》一书的作者是集团分析模型代表人物( A )。 A、阿瑟·本特利 B、戴维·杜鲁门 C、米歇尔斯 D、赖特·米尔斯 8、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即传播模型和( C )。 A、互动模型 B、领导跟进模型 C、内部决策模型 D、创新模型 9、提出支持联盟框架的学者是( B )。 A、鲍姆 B、萨巴蒂尔 C、琼斯 D、伊斯顿 10、目前运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 C )。 A、目标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随机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政策运行成本大致有( ABCD )。 A、政策制定费用 B、衔接成本 C、摩擦成本 D、操作费用 2、任意抽象常见的方法有( ABCD )。 A、单纯随机抽样 B、机械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体随机抽样 3、精英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 ABC )。 A、帕累托 B、米歇尔斯 C、赖特·米尔斯 D、林德布洛姆 4、集团分析模型的核心假设在于( ABD )。 A、集团是个人与政府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 B、集团的存在与斗争是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 C、每个决策者首先考虑个人利益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①政策问题的认定。②政策目标的认定 ③政策方案的认定④社会问题的认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 C)P2 A. 《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P32 A. 西蒙 B. 布坎南 C. 巴得什 D. 霍恩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 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 A.专家评定法 B. 对象评定法 C. 自我评定法 D. 前后对比法 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 A. 生态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文化环境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 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 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 时代性和阶段性D. 波动性C. 稳定性和连续性B. 指导性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 A. 《科技进步法》 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 C.《专利法》 D. 《专著法》 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P381 A. 导向功能 B.组织功能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 A ) A、公共利益 B、集团利益 C、个人利益 D、部门利益 2、从评价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价可分为正式评价和( D )。 A、内部评价 B、外部评价 C、执行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目的是( B )。 A、拖延决策时间 B、作为重新分配政策的依据 C、夸大工作难度 D、规避责任 4、公共决策体系中可以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的是( C )。 A、决断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信息子系统 5、威廉·N·邓恩认为政策规划过程包括二大基本要素,即政策相关信息和( B )。 A、政策相关资源 B、政策价值取向 C、政策选择方式 D、政策分析方法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要保证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前提是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一般要经过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决定和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等程序 C、政策法律化的主体为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D、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公共政策不能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抵触 7、下列不属于古典行政模式特点的是( C )。 A、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是集权的、层级制的、金字塔型的 B、政治家负责制定政策,行政人员负责执行政策 C、行政组织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 D、行政管理必须依据客观的科学管理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8、以整体焦点而言,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的区别在于( C )。 A、前者强调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共部门到私营部门;后者强调从地方到中央、从私营部门到公 共部门 B、前者强调焦点为中央政府;后者则强调某一政策领域中的地方执行机构 C、前者关心政策控制系统如何达成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政策结果;后者强调政策网络中多元行 动者的策略互动。 D、前者强调正式目标的完成,后者的评估标准则较不清楚 9、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绩效评估和( B )。 A、全面推广 B、追踪决策 C、指挥协调 D、政策实验 10、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行为 称作( C )。 A、政策优化 B、政策放弃 C、政策终止 D、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 ABCD )。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2、从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可分为( ABC )。 A、事前评价 B、执行评价 C、事后评价 D、正式评价 3、公共政策评价效果一般可分为( ABCD )。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潜在效果 D、象征性效果 4、政策执行手段中,经济手段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ABC )。 A、间接性 B、有偿性 C、关联性 D、稳定性 5、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主要有( AB )。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裁定原则 C、少数剥削多数 D、个别领导拍板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决策体制:指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 2、政策方案规划: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3、政策执行手段:指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政策目标、落实政策内容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中介途径与措施方法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公共政策评价的功能。 答:(1)提供政策运行的可靠信息,提升政策质量。(2)检查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存在的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