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高二地理试卷

说明:试题分Ⅰ卷(共7页)、Ⅱ卷(共4页)。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8分)

一、选择题(共6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A.辽宁B.江苏省C.台湾省D.云南省10、该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泥石流C.沙尘暴D.地震

11、与图中省(区)甲、乙、丙、丁简称相对应的一项是

A陕、豫、黔、川B皖、辽、贵、蜀

C皖、豫、湘、滇D赣、辽、湘、云

12、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13、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②社会原因③经济原因④技术原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4—15题。

14、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 A “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 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 人口增长过快

15、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A 风沙危害严重

B 水土流失加剧

C 大陆性气候减弱

D 光照条件变差

16、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 )

A 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 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 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 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17、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的有效措施是( )

A 跨流域调水

B 防治水污染

C 兴修水库

D 植树造林

材料:所谓泛珠三角,就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18—21题。

18、促进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

A 交通状况的改善

B 自然资源的开发

C 人口的流动

D 西电东送

19、关于部分省区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广西水能、铝土矿丰富

B 广东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C 湖南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D 四川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20、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该区域对一些高耗能产业进行差别电价,下列产业在此行列的是:( ) A 纺织 B 电子 C 食品 D 电解铝

21、读下面广东某地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其产业结构变化对“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 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 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 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制糖业 罐头食品业 服装、纺织、 电解铝、塑料制品 计算机、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材料: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成都、西宁到拉萨对开3列旅客列车。至此,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独特旅游风景线正式浮出水面,青藏高原独有的旅游资源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根据以上材料,回答22—26题。

22、若一旅行团从成都出发乘火车到西藏旅游,所经过的铁路线除青藏铁路外,还有:A 京哈线 B 陇海线 C 太焦线 D 浙赣线

23、旅游中游客发现,青海湖著名的“鸟岛”已经与湖岸相连成了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 湖水被大量抽取来灌溉农田

B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在湖里淤积

C 该流域的农牧业用水增多,其补给河水被大量用来引水灌溉

D 气温升高,气候干旱,蒸发量增大

24、下列四幅图中,最能表现青藏铁路沿线的湖泊特征的是:

25、北京至拉萨首辆旅客列车7月1日21:30从北京出发,

全程运行47小时26分钟,到达拉萨时见到的景象是:

A 旭日东升

B 烈日当空

C 夕阳西下

D 繁星满天

26、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均衡发展

B 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缩小

C 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D 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图10回答27—28题。 27、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

主要是 A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 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 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 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28、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 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 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 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

水的泛滥而积水

3189 山峰 等温线 河流

8℃ 26° 28° 100° 102° 104° 3189 ℃ 8℃ 10℃ 12℃

8℃ 4℃

5596

29、图11阴影部分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林业

30、“红色荒漠”形

成的人为原因是:

()

A滥砍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31、我国荒漠化与

世界荒漠化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终年被副热带高气压所控制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主要是地质时期自然原因形成的

32、我国湿地分布具有的明显特点是:()

A北方多于南方B南方多于北方C东部多于西部D西部多于东部(二)双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3、为实现区域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区域的发展战略时,应该:()

A既要考虑区域的资源优势,也要考虑限制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B注重区域的情况,不必考虑其他区域的情况

C注重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可忽视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制定出不同的发展

战略

34、区域再生阶段采取的措施有()

A积极整治环境B扩大工业规模

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

35、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B增加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

C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D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36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中西部迁移的产业是:()A高科技产业B高耗能产业

C高原料消耗产业D高污染产业

37、下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是:()

A三北防护林B晋煤外运

C引滦入津D退耕还湖还林工程

38、“西电东送”主要是开发下列哪些资源:()

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水能资源

39下列属于湿地资源的是:()

A河流B麦田C海洋D沼泽

40、三江平原目前有大片沼泽地尚开发未开发利用。早在2000年,国务院就下令停止开垦,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湿地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

C石油资源丰富,保留工业用地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41、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的是:()

A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C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D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之间

42.、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发展经济进行国土整治的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C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D改良盐碱地、涝洼、沙荒地,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第Ⅱ卷,(共32分)

二、综合题

43(4分)、昔日上海人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注: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000年数据,其他为2001年数据

阅读上述材料和表格,结合区域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简析浦东变化的主要原因。

44(共6分)、读“我国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市、区)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省(市、区)属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2)从图中可以看出,沿长江各省(市、区)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特点是:①

;②

。45(共9分)、读图回答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2)近年来A周边地区(季节)

沙尘暴天气时有发生,其气候原因是: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6(共7分)、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最大的淡水湖是。

(2)乙图和甲图相比,洞庭湖的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7(共6分)、绿洲的发展有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两种可能,请将下面两同幅图

中的字母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二)双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综合题(32分)

43(4分)、主要原因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的形成;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的增强等等。

44(6分)(1)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

(每个0.5分,共2分)

(2)①从时间上看,各省(市、区)的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②从区域差异的角度看,东部、中部及西部经济地带差异明显,地处东部经济地带的省份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都大于中、西部地区,东部省份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也快于中、西部。(两方面各2分,共4分)

45(9分)(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破坏严重(4分)

(2)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强(3分)

(3)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2分)

46(共7分)、(1)青海湖鄱阳湖(各1分)

(2)缩小(1分)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自然因素①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湖泊水量减少;②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2分);人为因素①围湖造田;②人为的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加速湖泊的泥沙淤积。(2分)

47(共6分)依次为T、H、G、S、M、N、A、E、F、C、D、B(每个0.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