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民间故事5篇及读后感2篇

中国民间故事5篇及读后感2篇

中国民间故事5篇及读后感2篇
中国民间故事5篇及读后感2篇

中国民间故事

【篇一】大禹治水

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奔走。

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为了治水,禹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13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称他为夏禹或大禹。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篇二】神农辨药尝百草

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

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又有神农氏生于姜水之说,姜水在今宝鸡境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一人的争议,应是在神化他们时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为一人;再《礼记》据此又称神农为烈山氏,盖皆因其行多名号所致),出生了一个小孩。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这个孩子天生异相,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见,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看到的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是他带来的吧。于是在他长大后,大家推举他为部落首领,因为他们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就自称炎族,称他为炎帝。有一次炎帝看见一只红色的鸟衔着一串像种子的东西,炎帝看见鸟儿把它吐了出来,炎帝拾起来,鸟儿围住他飞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阵飞走了。炎帝认为这是天帝派红鸟送来的食物种子,便把种子埋在土里。又用木头制成耒耜,教人们松泥土,并掘井灌溉禾苗。这年秋天,一大片禾苗成熟了。人们多高兴呀!大家感念炎帝的功德,都称炎帝为神农。这样周边的部落又称炎帝部落为神农部落,而称他为神农氏,即农业部落的首领。(“氏”的原意是一种神祇,在原始社会代表部落首领的公用称呼,只是后世的学者将其解释为神祇,这和后来兴起的中国神话学有关。)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篇三】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名珠。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

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故事启示: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篇四】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仙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仙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圆之夜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天帝也被嫦娥和后羿这种为了乡亲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了,后来,便封后羿为天将,于中秋佳节日使二人重逢团圆。从此,嫦娥和后羿在天上

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篇五】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篇一: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精读百书》,它的作者是郭奇。这本书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和成语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哪吒太子、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和白蛇传。先说说盘古开天辟地这个故事吧!这篇故事告诉我,盘古开天辟地,牺牲了自己,改变了宇宙的混沌状态。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奉献精神!愚公移山这篇故事告诉我,干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有可能成功的。我们现在说说精卫填海吧!故事主人公精卫在一次玩耍中不幸掉入海水中,被海水淹死了,可是她不愿就这么死去,于是,她变成了一只精卫鸟,夜以继日地从远处叼来石头和树枝,想要填平海。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但夺不去她的勇气和决心。到了最后我们说说哪吒太子的故事。这篇故事告诉我,爸爸、妈妈养育我们十分辛苦,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哪吒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读完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篇二:读后感

读了“精读百书”中的这本书我受益非浅,里面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想忘也忘不了。

一打开书,里面的第一篇文章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这篇文章虽然我听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听腻。故事说一个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说谎捉弄人,等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人们却不再相信他,没有人愿意帮助他,放羊的孩子后悔莫及。幸好他逃的快,没被狼咬到。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那位小孩一样撒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说谎,要做个诚实的人。我们应该诚实一些,不要因为无聊而戏弄别人。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像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我把家里的杯子打碎了,外婆问起,我便把罪名栽赃给妹妹,害妹妹挨打。结果我把杯子打碎的事,不知外婆是什么时候怎么知道的,外婆就把我的零花钱扣了。外婆还说:“如果当初你主动承认了错误,我也就不会把你的零花钱扣了。”这个故事还只是这里面的一篇,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例如、、等很多令人难忘的民间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

同学们,让我们在课后精读百书,让“精读百书”丰富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素养、纯洁了我们的我们的灵魂。

我读了这本书,里面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这则小故事我有所感动最初内容是有一对老夫妇有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老两口想让他们自己当家,能不能当好这个家,就看这两个儿子了。

老夫妇俩说你们轮流当家,谁先当家,老二抢先说:“第一年我先当家。”老大也没有意见,就说你先当家,就先当家吧!

老二当家天天买鱼买肉给父母吃。不到一年把家里的东西卖光、吃光,还向人家借债才渡过了一年。

第二年老大当家了。老大也想买大鱼大肉来孝敬父母,可是家产已被老二卖光了,只好上山挖山薯回来煮山薯粥给老人吃。到了播种季节了,家里没有种子播种怎么办呢,老大每天上山砍柴,买回了谷种,没日没夜地劳作。辛苦一年,得了个大丰收,谷子装满了五个竹囤。还喂养了三头大猪,十只阉鸡、十只鸭子,又放养一塘鲤鱼。大年三十晚,老大杀了一头大肥猪过年,鸡鸭鱼肉样样有,吃饭的时候,老大给二老夹菜说:“儿子不孝当了一年家让你们受苦了”。二老听了老大的话说:“儿啊,你做对了,俗话说得好,‘做吃山空’勤俭才能兴旺发达,这个家我们放心给你当定了。”故事看完后,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向故事中的老大学习,做到勤俭才能兴旺发达,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和未来。

篇三:读后感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本。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神话故事,共有29篇。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这些神话故事中我最喜欢农尝百草;上古时,人类不懂医药,因此得了疾病也没办法医治。有一年流行瘟疫,大地上横尸遍野,哀鸣一片。南方的炎帝不忍人类受疫病的折磨,到处去尝草药。可是,尝草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有时会中毒,炎帝会用神力把毒素排出体外,渐渐地,他的身体越来越来差。有一次,他一不注意尝了断肠花,最后断肠死去了。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炎帝是一个不怕死亡,为百姓着想,值得我们敬佩的神。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我许多我喜欢的故事。又比如说盘古开天辟地:很久以前天和地是没有分开的,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时看见周围乌黑一片。他从身边拿出一把斧头对准一个地方猛砍下去,透出了一丝光,盘古又是一陈猛砍,天和地分开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它们再合起来,从此天

地不再全起来。盘古倒下死了,他的身体变成了自然万物。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盘古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神。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无限魅力,让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兴趣。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18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18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一): 今日,我看完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不仅仅明白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中国民间故事,也被故事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着。 这本书里记载着许多故事,如《孟姜女》、《嫦娥奔月》、《明珠》、《日月潭》…… 让我觉得最感动的就是日月潭了。这个故事讲的是太阳和月亮被两条恶龙吞下去了,一个叫大尖哥和一个叫水社姐的人,看见没了太阳,人们生活得那么艰辛,便想要去杀了恶龙。于是他们挖出了阿里山脚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杀死了恶龙。之后他们一向守着大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化身成了两座大山,设置的大盘也变成了日月潭。一开始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差点哭了出来。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舍小家保大家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 让我觉得最好看的就是《鲁班将错就错了》。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鲁班真聪明,一个柱子少了三寸,下头就用一块三寸大石头来顶着。这样的法子,说不定一万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人能想出来呢我真期望自我也能像鲁班这么聪明,这样说不定下次就能考进宁海最好的高中了呢 这么好看的书,你也来看看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二): 《中国民间故事》是由56个民间传统故事组成的一本书。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孟姜女、嫦娥奔月、日月潭、献桃祝寿、太阳的回答、苏东坡画扇……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金乌鸦》,这篇故事主要讲的资料就是:从前,一个村子里住着穷寡妇和她的女儿,她们虽然很穷,可是很善良。一天,小女孩正在帮他妈妈晒米,飞来了一只金色羽毛的鸟,金乌鸦把米都吃光了。乌鸦说会给她必须的补偿的。过了一会儿,金乌鸦便把小女孩带到一棵大树下,问她是要金、银、铜哪个梯子上去,小女孩选了铜的,但乌鸦却给了她金的。后面乌鸦依旧这么问着,小女孩也一向回答最普通的那个。可是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村子里还住着一对贪婪的母女,她们也按照这样的过程做了一遍,只是她每次选的都是最华丽的那个,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得到了她们应得的报应 这则故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以两个小女孩的经历为主线,两人性格不一样,所受到的待遇也天差地别,比较十分的鲜明。两个小女孩的不一样结局阐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民间故事的资料,虽有不一样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现实生活,其主题、主角与主要情节都贴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动物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其资料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每个人都要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之后的经典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听人家说,从前,有个孩子名字叫马良。 父亲母亲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割草过日子。他从小喜欢学画,可是,他连一支 笔也没有啊! 一天,他走过一个学馆门口,看见学馆里的教师,拿着一支笔,正在画画。他不自觉 地走了进去,对教师说:“我很想学画,借给我一支笔可以吗?”教师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啐在他脸上,骂道:“穷娃子想拿笔,还想学画?做梦啦!”说完,就将他撵出大 门来。马良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他说:“偏不相信,怎么穷孩子连画也不能学了!” 从此,他下决心学画,每天用心苦练。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沙地上学 着描飞鸟。他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学着描游鱼。晚上,回到家里,拿了一块木炭,在窑洞的壁上,又把白天描过的东西,一件一件再画一遍。没有笔,他照 样学画画。 一年一年地过去,马良学画从没有一天间断过。他的窑洞四壁,画上叠画,麻麻花花 全是画了。当然,进步也很快,真是画起的鸟就差不会叫了,画起的鱼就差不会游了。一回,他在村口画了只小母鸡,村口的上空就成天有老鹰打转。一回,他在山后画了只黑毛狼,吓得牛羊不敢在山后吃有一个晚上,马良躺在窑洞里,因为他整天地干活、学画,已 经很疲倦,一躺下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窑洞里亮起了一阵五彩的光芒,来了个白胡子的老人,把一支笔送 给他:“这是一支神笔,要好好用它!”马良接过来一看,那笔金光灿灿的;拿在手上,沉 甸甸的。他喜得蹦起来:“谢谢你,老爷爷,……”马良的话没有说完,白胡子老人已经 不见了。 马良一惊,就醒过来,揉揉眼睛,原来是个梦呢!可又不是梦啊!那支笔不是很好地在 自己的手里吗! 他十分高兴,就奔了出来,挨家挨户去敲门,把伙伴都叫醒,告诉他们:“我有支笔 啦!”这时才半夜哩!他用笔画了一只鸟,鸟扑扑翅膀,飞到天上去,对他喊喊喳喳地唱起 歌来。他用笔画了一条鱼,鱼弯弯尾巴,游进水里去,对他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他乐极了,说:“这神笔,多好呀!”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里的穷人画画:谁家没有犁耙,他就给他画犁耙;谁家没有耕牛,他就给他画耕牛;谁家没有水车,他就给他画水车; 谁家没有石磨,他就给他画石磨……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地传进了邻近村里一个大财主的耳朵。这财主,就派 两个家了来把他抓去,逼他画画。 马良年纪虽小,却生来是个硬性子。他看透有钱人的坏心肠,任凭财主怎样哄他、吓他,要他画个金元宝,他就是不肯画。财主就把他关在一间马厩里,也不给他饭吃。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精选范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通用4篇)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样式,许多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故事深入人心。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这一天夜晚,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织女便会在银河上的鹊桥相会,据说在这天晚上,人们还能在瓜果架下,听到牛郎和织女的脉脉情话呢! 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权贵的智者。国王问阿凡提“智慧从哪儿找到?”阿凡提说“智慧通过艰苦的劳动找到!”国王跟着阿凡提开垦荒地,种上“智慧”,苦苦干了一年。到了秋天,国王收获了粮食,也收获了一条智慧“粮食吃起来容易,种起来难。”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啊。中国民间故事给了我知识与启发。 当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偎在外婆的膝下,在满天星斗和明亮月光的陪伴下,听她们讲最有趣动听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开启了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明白外面的大千世界如此多姿多彩,它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也点燃了我们寻求知识和美德的心灵火焰。当我们长大成人,走过很多个春夏秋冬,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那些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往往是最纯真美好的童年时代的点点滴滴。它在我们烦恼时,滋润我们的心田;在我们痛苦时,安抚我们的创伤。而小时候在妈妈、外婆身边听到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些给人温暖和希望的片段。 啊!谁没有听过勇敢坚强、美丽善良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呢?谁不知道三个又懒又笨的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呢?这些在民间长期流传、陪伴我们一生的故事,教会我们勇敢、善良、乐于助人,教导我们勤奋学习、不骄不躁。它们像一泓清澈明净的泉水,无时不在涤荡我们心灵上的灰尘;它们像一个绚丽娇艳的花园,用幽远沁人的花香熏染我们的气质,陶治我们的精神。 这本书为你准备,正是几滴清纯的泉水,几缕曼妙的花香。 我读了《中国民间老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布谷鸟的传说》。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座山,山里住着几户人家,日子都过的挺清苦,唯独王老汉家有一点家产。王老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刚,小儿子叫博古。王刚勤劳,博古懒惰。可是博古是王老汉与后妻张氏的儿子,张氏一心想赶王刚走,好让他的亲生儿子独占那些家产。她便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俩去山上种豆子,谁种的豆子发芽了,谁就回来。张氏给王刚一袋炒熟了的豆子。可是,炒熟了的豆子却意外落在了博古手里。把豆子种下去,王刚的豆子发芽了,可博古的就是不发芽。于是,王刚下山走过一条小溪时,游来一条小鱼,小

中国民间故事

《xx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析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也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力。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中国民间故事,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对传承民族文化、启迪智慧、拓宽文化视野有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民间故事及道理。 3.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5.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教学重点:明白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有关xx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二)、指导课时:一课时 (三)、指导过程: 1、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根据老师课前给你们的布置,你知道今天我们要来进行一个什么活动吗?(指名猜测后,师板书课题。) 板书:好书向你推介 (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xx,激趣过渡。 只要你是一位热爱课外阅读的同学,就总会有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好的东西要与别人一起分享才有意思,你想拿出你喜爱的书与别人一起分享吗?如果想,那么就请你向别人推介你喜爱的一本书。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发现了两种情况:第一,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这是因为得益于课外阅读;第二,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我看了,听了,都很想借你们的书来立即“饱餐一顿”,以填饱我的阅读欲。那么,你愿意到讲台上来向别人推介一下吗?(指名) (随着介绍而分类板书书名。) 4)小结。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虽然是祖国边界,但是民间故事也很多!下面是本人 给大家整理的东北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东北民间故事:小凤仙在沈阳最后的爱与哀愁 1949年,她隐居沈阳。成为4个孩子的继母。1954年,她在沈阳离世。 1998年,孩子们才知道,继母“张洗非”原来就是 小凤仙。 在沈阳的大东区和皇姑区两地,找到了陪伴过小凤仙度过最后岁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妇和李桂兰。 小凤仙是李有才和李桂兰的继母,李桂兰和小凤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龄加起来已有200多岁的老人回忆着尘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兰认为,小凤仙嫁给自己父亲的原因是,“早在建国前,我父亲李振海就是大帅府的工作人员,小凤仙总去看望赵四小姐,我父亲完全有可能那时候就认识了小凤仙。两个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特别爱听评书。” 1949年,丧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凤仙。刚进门的小 凤仙立刻成了4个孩子的母亲。 这个新过门的母亲与周围的女人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李桂兰的哥哥李有才回忆说。那时候李有才20多岁,“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继母接触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兰。” “爱美,整洁,不爱干活。”是李桂兰总结小凤仙的最大特点,“刚建国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气,可是她特别爱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侧别着一个小手帕。”

看着与众不同的继母,李桂兰忍不住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帕别在旗袍旁边呢?”对于类似的问题,小凤仙只是 浅浅一笑,从不作答。 可是,总有小凤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70多岁的李桂兰 回忆,“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我就问她,‘这是谁啊’,她还是淡淡地一笑回答,‘这是一个朋友’。” 李桂兰家里的生活来源完全靠父亲在支撑,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小凤仙依然过着悠然的生活。 “她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做饭,但是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弯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吃过早饭。”对于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继母,李桂兰从不敢心生埋怨,“因为无论从哪看,她都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小凤仙和梅兰芳见面,证实了李桂兰的猜测。1951 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 “第一次还是我带继母去的,因为那时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继母带着妹妹李桂兰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们也还不知道,继母就是小凤仙。不过看到梅先生对她的客气,隐约猜到,继母决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忆说。 那次见面后,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中国民间故事300字【四篇】

中国民间故事300字【四篇】 中国民间故事300字篇一:虎娃 有一只小老虎,名叫虎娃。饿了叫妈妈喂他;困了,叫妈妈抱他;妈妈出门,就叼住妈妈的尾巴:“妈妈,我怕,我怕!”妈妈说:“你是小猫吧,不是小虎娃。明儿自己去找吃的,别老缠着妈。”虎娃说:“不嘛,不嘛!我要妈妈。” 一天大清早,虎娃醒来了,不停地叫妈妈。妈妈让他自己过日子,再也别回家。“吱吱吱……”是谁在说话?原来是个小东西,阔耳朵,尖尾巴。虎娃吓得哇哇叫。“别怕,我的名字叫老鼠,和你老虎是一家。跟我到外边溜溜去,看看我的本事有多大。”老鼠当大哥,小弟是虎娃。走出山洞上山坡,穿过树林到山下,小动物见了滚的滚,爬的爬。老鼠摸着胡子说:“谁个见我不害怕?狗熊见我也跪下。”话还没说完,前面出现一个黑疙瘩,又高又大,狗熊就是它。 老大哥跑了。只剩下小虎娃。狗熊爱胡闹,爱打架,它说:“小虎娃,快跪下,给你大爷磕个头,要不,大爷叫你嘴啃泥。”说罢,狗熊龇着大门牙,一步一步往前走,小虎娃一步一步往后退。这回呀,小虎娃没有叫妈,也没有害怕。它一个虎跳扑过去,吓得狗熊忙趴下。它咬住狗熊的耳朵,揪住狗熊的尾巴,使劲儿地打,使劲地抓。狗熊痛得不住地说:“我给你磕头,我叫你大哥,往后,我再不胡闹,不打架。”虎娃这才知道自己的牙齿像铁钳,自己的

爪子像钢叉。虎娃这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不是小猫是虎娃。 中国民间故事300字篇二:孔融让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中国民间故事300字篇三:虎怕漏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900字作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_900字 《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名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字样式。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它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一般来讲,民间故事包括: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民间童话等多种形式。 中国民间故事经过了广泛的采集、选择,在流传、讲述的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与琢磨,其中许多故事成了人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仓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相传他是皇帝的史官,为了研究出简单又容易的记事方法,他悉心观察天上星术的分布情况,访遍了山川脉络的样子,寻遍了鸟兽鱼虫的痕迹,看尽了草木器具的形状,通过描摹绘写,创造出种种代表不同意义的文字。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那天晚上,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织女便会在银河上的鹊桥相会,据说在这天晚上,人们还在能在瓜果架下,听到牛郎和织女的脉脉情话呢!牛郎和织女的美丽故事深入人心。 像这样反映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礼教,表达美好愿望和理想的传说还有很多。如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会、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大战法海、法海将白娘子镇压在雷锋塔下的动人传说;还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苦读,不服包办婚姻,坚贞不移双双化蝶的佳话。这些故事在民间曲艺和戏曲中广为传唱,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艺作品。 维吾尔族的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权贵的的智者民间流传的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他智斗愚蠢的学者、作弄贪婪的国王、整治狡猾的巴伊,他辛酸地讽刺、嘲笑甚至咒骂这些伪道学家、守财奴、贪官污吏、体现了积极的去恶扬善的精神。然而最让人称道的是阿凡提的那种机趣、幽默、诙谐的品格,这也是阿凡提的故事的故事会如此地深入人们喜欢的原因。 中国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的根基,有着各自独立的的民间文学,因此就有各自不同的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六年级:欣伊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 第一节民间歌谣 一、歌谣的界定与分类 (一)定义 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歌谣包括“民 歌”和“民谣”。民歌的曲调属于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将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 二、民间歌谣的特征 (一)情意真切,袒露心声 (二)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1.四句头 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四、六、八句组成一节或一首。在南方最为流行,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四句头”。如《刘三姐》 2.五句子 由七言五句构成一节或—首民歌,这种格调初看和一般四句头山歌差不多,实际上别具一格。它的头四句似乎已经把话说尽,却又赶上一句,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翻出新意,锦上添花,这就使作品情浓意深,更加动人了。 (三)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借以抒情或叙事,富于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 三、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及其研究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 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 4.影响文人创作 第二节民间长诗 一、民间长诗界说 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

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 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 (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 (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节、中国史诗 一、中国史诗的类别 1.创世史诗 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如彝族的《梅葛》。 2.迁徒史诗 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徒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徒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徒业绩的壮阔画

民间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大全 篇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神话大全 一、《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

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 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 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二、《女娲补天》

五年级读后感_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400字

五年级读后感: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400字 篇一:五年级,读后感,400字精选作文:《丑小鸭》读后感400字作文 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是她艰苦奋斗的回报,是它永不言败精神换丑小鸭变成美丽而高贵的白天鹅,是它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它艰苦奋斗来的。让我们不要被困难与挫折打到,心存信念成功的彼岸就在你眼前。如果你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虽不像大树那样苍劲伟岸,却温柔嫩绿可爱,又为世界增添了几分生机。 如果做不了,高傲艳丽的鸡冠花,就做生命力旺盛的喇叭花,虽不像鸡冠花那样高傲惹眼,却也给人坚强不屈的启示。为世界增添了几分坚毅。如果做不了举世闻名的艺术家,那就做欣赏艺术的平凡的人,虽不像艺术家那样赫赫有名,众所周知,也是自得其乐,为艺术家增添了些许欣赏着。 不要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其实自己也有优点,不要认为别人什么都好,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的。不要认为自己是丑小鸭,却永远不会变成白天鹅。 我们要有丑小鸭永不言败的精神,要有它永不言弃的精神,只要心存信念,就一定会成功的。 作者从《丑小鸭》一文中,读出了丑小鸭的蜕变,是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反映了小作者厚实的心智和敏锐的眼光。

精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思辨,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篇一:《丑小鸭》读后感 定边县 来吧。什么肥胖。什么嘲笑。什么烦恼。什么难题。甩开他们。让我这只丑小鸭张开那笨拙的翅膀飞起来吧。 篇二:《丑小鸭》读后感 《丑小鸭》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丑小鸭》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丑小鸭它是一只坚强的小鸭子,历尽千辛万苦之后,靠自己的努力终于飞起来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天鹅。 丑小鸭在家里,在芦苇丛中,在沼泽地,在农家小院。。它处处受嘲笑,受欺侮,但它丝毫没有灰心丧气,始终不屈不挠地奋斗,最终靠自己有力的翅膀飞向自己最美好的未来。我应该要向丑小鸭学习,学习它那种不屈不挠和乐观的精神。我应该有自己的一份理想,一个目标,做一个全新的自我,为美好明天打一个自信的钩。我也要向丑小鸭那样,我要飞,飞向自己的天地;我要飞,飞向成功的天堂;我要飞,飞向那个没有实现于梦想的世界。我相信,我一定能带着祖国的希望,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愿望,飞向美好明天。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5篇优秀范文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5篇优秀 范文 《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的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思考。那么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整理的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范文5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范文一 中国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由14个民族故事组成,每一篇故事都各有不同的、独立的民间文学,从中可以了解及见识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和文化风貌。 在《中国民间故事》里,最令我感动和受益的故事是幸福鸟的故事与天眼重开的故事。幸福鸟的故事讲述了小男孩汪嘉处于西藏一个暗无天日的环境里,为了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摆脱苦难

而跋山涉水寻找象征幸福的幸福鸟。它告诉我们幸福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只有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 天眼重开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一阵狂风吹过,吹来了许多又黑又厚的乌云。很快,整个世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一个名叫勇仔年轻人决心为民除害,他的决心感动了山神的女儿妮囡,帮助他一起劈开了黑沉沉的乌云。于是大地上又重见光明。这个故事赞扬了勇仔和妮囡的雄心壮志。据说这两位英雄现在一直留在天上看守着天眼。 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之后受益不少。比如,我在练习舞蹈的时候,总是有个动作和我过不去,我说东它往西,做了很久都做不成。于是我拿起了手机和妈妈的手机校对,发现了两个视频动作的差别,原来少了一个转头的动作,怪不得做不过去呢!我把这个动作做了几遍立马就学会了。因为我一想起坚持不懈的汪嘉,便一鼓作气练到了底。 《中国民间故事》不但让人见识了它的独特风采,又给我增添了不少勇气、信心和耐心。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范文二 最近我都在看一本书——《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的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样式。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集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集 篇一: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风筝的传说 童年的夏夜,爱跟着奶奶,到老家胡同口的那棵槐树下乘凉。在奶奶编的大蒲团上,半躺 半坐地依偎着奶奶,奶奶缓缓地挥动着手中的芭蕉扇,眼望着夜幕中闪烁的星星,轻声细语地 讲述着那些我喜爱的故事。 这个风筝的传说,就是在那时候听奶奶讲的。 很久以前,白浪河边,居住着一个勤劳的少年。少年叫牟天,在河边垦荒成田,种植着 大豆高粱,还有一些果树。春天到来,田野返青,花开春暖,白浪河两岸处处是迷人的春光。 每到夜晚,少年的梦里,总会有一个美丽的少女,乘着彩云,翩翩而来。 这日,牟天在田间劳作累了,来到河边,洗了把脸,坐在岸旁的一个树桩上歇息。这时, 从蔚蓝的天上飞来一只鸟儿,落在他身旁的灌木丛上,亮开歌喉鸣叫起来。这是一只娇小又俊 俏的鸟儿,全身的羽毛五彩斑斓,两只眼睛湖水一样蔚蓝,鸟儿的鸣叫,更是清脆婉转。自幼 就住在白浪河边的牟天,从未见过长相如此俊俏,叫声如此美妙的鸟儿。 正当牟天,如醉如痴的欣赏着鸟儿的时候,一只藏匿在树丛后面的狐狸,悄悄的来到了 小鸟身边,猛地一个雀跃,用又尖又长的嘴巴,叼住了这只小鸟,那甜甜的鸟鸣辄然而之,顷 刻间响起了鸟儿凄惨的呼叫。 狡猾又凶残的狐狸, 叼着拼命挣扎的鸟儿, 急急向树林深处跑去, 牟天见状, 奋力追赶。 一边狂奔,一边不住的捡起地上的石块,向狐狸奋力猛砸。狐狸见到少年穷追不舍,只好丢下 鸟儿仓皇逃去。 牟天赶忙把受伤的小鸟捧在手心里,跑回自己的茅屋中,将开水化上盐巴,细细的为鸟 儿擦净血污, 清洗了伤处, 日日夜夜精心的照料着。 鸟儿恢复得很快, 几日后又能自如的飞翔, 放声的歌唱了。这只鸟儿非常感激牟天的救命之恩,从此追随着少年,与其形影不离。白天, 牟天在田间劳作,鸟儿便落在他身旁的树枝上,甜甜的歌唱。晚上,牟天躺在铺上休息时,鸟 儿就栖落在铺的一角,静静的守候着他。少年喜欢这只俊美的小鸟,小鸟依恋着善良勇敢的英 俊少年。 傍晚,一场春雨过后,无垠的田野,碧绿一片,两岸的挑花,艳艳的开着,清凉的风中 弥漫着花的芳香。夕阳西下,一条彩虹架在苍翠的远山之上,几片晚霞在彩虹边慢慢的飘移。 小伙子站在茅草屋前,凝望着天上的彩虹,放声高歌。白浪河畔好春光, 绿柳花红百鸟唱。 我问天上的七彩虹, 梦中的姑娘在何方? 小鸟儿静静的站在枝头,侧耳倾听着牟天动情的歌唱。 1 / 11

短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短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李老歪蹲在自家门前的歪脖树下,挖空心思想发财的主意。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脖树上。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岁。现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惊醒。出来一看,只见李老歪家门口的那棵歪脖树披红挂彩,树下摆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树下,极其虔诚地顶礼膜拜。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来看热闹,不知道李老歪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李老歪看看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就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些天这棵树一直给我托梦。说它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了仙树。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能够为人驱魔看病,并要我当它的替身。乡亲们若有大灾小病,就来求仙啊!” 大家听李老歪说完,一起笑着走开,都说这李老歪的脑子不是让驴踢了就是进水了。不错,这年头人们越来越迷信了,但这不等于说你李老歪说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青天白日的,胡说八道呢! 不过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城里人前来拜树。拜完以后,一个说自己的头疼病马上好了,另一个说他在这边一拜树仙,他在医院难产的老婆立马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他们欢呼雀跃,给了李老歪很多钱。 村人不屑一顾,说这个定是李老歪雇来的托儿。

又过几天,吴二娃家的牛丢了,上天入地寻不着。有病乱求医, 最后他将信将疑前来拜树仙,就见李老歪净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贴到 树上,嘴里嘟嘟哝哝了一阵,说:“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赶 紧去找吧。”吴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条沟里找到了牛。 这件事一时轰动开了,都说树仙真的灵验哩。不过村人李虎却说:“扯吧,纯粹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他还指着李老歪说,“既然你 家有树仙,你怎么不让它运些票子来给你花哩?省得你穷得掉渣儿!” 李老歪恨恨地看着李虎说:“李虎,你不要张狂,10天以内,必有大 灾降到你的头上!”李虎笑道:“好,我等着!” 说来也怪,第五天,李虎赶辆马车去拉庄稼,路过南沟时,马莫 名其妙地惊了,马车翻进沟里,压断了李虎一条腿。 此事一出,人们不得不重新打量那棵歪脖树,重新打量李老歪。 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神秘,看出了威严。他们将自己的体会、猜测和 想象加以综合,再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一时间李老歪和他的歪脖树 声名大噪,传遍了十里八乡。很快,四面八方都有朝拜者赶来。 李老歪当然没那么神,城里人的确是他请来的托,吴二娃的牛是 他藏在那沟里的,李虎翻车是他故意藏在沟里惊了马。他更看不了什 么病,很多病人都被他给耽误了,但在“神迹”辉映下,他没搞掂的事,都被忽略不计了。而他偶尔蒙对了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歪脖树 的神仙地位竟然逐步不可动摇了。 李老歪造神成功,每天只消坐在歪脖树下摇唇鼓舌,就有钞票进账。这年春节,他得意忘形地请村人喝酒,宴席在院里摆了十几桌。 来的当然都是信树仙的人。每人到来都会给树仙点上一炷香,放上一 挂鞭,树下一时烟雾腾腾,响声不绝。也合该有事,那榆树因年代久远,树心早已空虚,加上常年烟熏火燎,其中一枝已经干裂,现在人 们在树下这么一闹腾,加上一阵风吹过,就听咔嚓一声,树冠兜头落下。不但砸塌了院墙,还砸伤了十几个人。现场一片混乱。李老歪和 家人呼天抢地,忙着把伤者一一送往医院。

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三篇】

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三篇】 导读:本文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在福建武夷山顶上,有一块很高很大的岩石,叫望女石。在台湾阿里山中,有一棵很高的红桧树,叫思母树。关于它们,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东南沿海高大的武夷山,是和台湾的阿里山紧紧连在一起的。那时山上山下,一年四季树木长青,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各种果子,果树下是一丛丛盛开的鲜花。山间,还有一条条瀑布和无数的小溪,山下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这里的人民过着安乐的幸福生活,到处响着笑语、歌声。 可是有一年,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妖魔,占据了整个大山。这个妖魔到底是什么样,谁也说不上。只是听说它的身子趴在山顶上,头可以伸到东海里去喝水;它打一个喷嚏,周围很大的一片地方就要下一场大雨。 自从妖魔来到以后,山上的树木枯死了,鲜花凋谢了,山间的瀑布断水了,小溪干涸了,肥沃的土地干裂得张开了嘴巴。 这个妖魔脾气特别狂暴,它一发起脾气来,天上黑云翻滚,狂风怒号,飞沙走石,无数的房屋被砸坏,许多人和牲畜被砸死砸伤,连在东海上打鱼的渔船也有不少被打翻。

人们受尽了妖魔的祸害,实在恨透了它。山村里有几个勇敢的年轻人,自动拿起弓箭、大刀、长矛,上山去找妖魔报仇。可是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很多人拖儿带女,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乡,到别处逃生云了,整个山区显得十分荒凉。 在大山的西麓,有一间用青石砌成的小屋,里面住着母女二人。母亲叫花霞,是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女儿叫花珊,十九岁,是个美丽、聪明而又勇敢的姑娘。花珊姑娘看到人民被妖魔害得不能生活下去,心里像刀割一样的难过。因此,她下决心要除掉这个妖魔。 聪明的姑娘心里明白,要消灭这样的敌人,没有很高的武艺,单凭勇敢是不行的。于是,她开始苦练各种本领。 她先在村头的一块大岩石下练习射箭,每天迎着朝霞离开家门,顶着满天的星星才回到家中。她练啊练啊,手臂练痛了,练肿了,手上起了一颗颗血泡,血泡消下去后,又结起一层厚厚的老茧,强劲的弓,也不知道拉断了多少把。她一连练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出一手高超的射箭本领。她的箭射得又准又狠:要说准,天上高高飞行的雁群,她要射哪一只,就能弓响雁落;要说狠,箭头能从石头的另一边钻出来。 紧接着她又练习使用大刀的武艺,又是一连九九八十一天,练成了一手好刀法。村头有一棵两臂合抱粗的大树,她一刀砍去,就断成了两截。 一天晚上,花珊姑娘告别妈妈,要上山去斩除妖魔了。妈妈含着热泪,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说:“女儿啊,你去为民除害,妈不拦你,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后人更将此编成歌谣广泛流传。这些歌谣最后更成为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并流传至今。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

儿童故事-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精品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 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下面是 【精卫填海】 传说,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女娃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美丽非凡,炎帝十分喜欢她。 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 小孩都累趴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女娃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坏了,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女娃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 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女娃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女娃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神农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 说着动手就打。 女娃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女娃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女娃,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女娃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 他游过来,对女娃说那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女娃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女娃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女娃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永远不回来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一 五年级扎西卓玛 寒假时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中国民间故事》,才看了几页,就被 书中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了…… 民间故事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最喜欢看里面的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其中关于郭子仪的一则故事 让我记忆犹新。 内容讲的是唐明皇贪恋杨贵妃的美色而不理朝政,导致安禄山叛乱, 郭子仪领命出征,出征前他为了鼓舞士气,向唐明皇要杨贵妃跳舞的帐子 ---芙蓉帐,唐明皇很不情愿的把芙蓉帐交出来,谁知郭子仪为了警告唐明 皇当众撕毁芙蓉帐后才率兵出征,他的行为得到了老百姓的赞颂,所以他 的故事才能流传。 我非常敬佩郭子仪能为国担忧的高尚情操。 书中还讲到了很多民间笑话,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改春联》,讲的 是一位地主,胸无点墨还假装斯文。 在春节前夕,他请来教书先生帮他写春联,春联写的是天增岁月人增 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地主看了后说不好,觉得不能人人增寿,让先生改 成娘增寿,先生说对联讲究对仗,上联改了,下联也得改。

,地主不懂就让先生改,自己走了,先生一想,把对联改好了。 除夕夜时,地主把对联贴在门上,来往行人无不捧腹大笑,原来对联 改成了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 这则故事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讽刺了那些瞧不起人的达官贵人,不 学无术还自以为是,抒发了老百姓对这种人的憎恨。 读了《中国民间故事》,使我了解了中华五前年的许多民间故事,令 我爱不释手!。 指导教师赵琼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二 滁州市实验小学六 1 班彭新颖 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进步,民间故事在各民族间广泛流传。 许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些感人的故事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淳朴的感情。 其中,有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 她勇敢顽强、 孝顺善良, 为了不让自己年迈的父亲在战场上受苦受累, 她决定亲自踏向战场,保卫国家。 她的故事告诫我们作为儿女,要以孝为先,勇敢顽强地接受各种现实 的挑战。 有冲破世俗,追求幸福生活的白娘子。 她和许仙在断桥上相会, 为了与许仙共同生活, 水漫金山寺大战法海, 虽然最后被法海镇压在雷锋塔下,但是她对许仙纯真的爱情令我们感动。 还有《狼来了》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放羊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篇一:古代神话故事大全古代神话故事大全:龙母(白族)龙母原是一个砍柴姑娘,跟妈妈住在绿桃村耪田种庄稼。一年,腾越坎子凹的黑龙占据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变成一片汪洋。老百姓无法安生,纷纷逃往外地。母女俩无人帮助,无法逃走,只好到苍山的兰峰以割草砍柴为生。一天,女儿口渴,见树上结了一个又绿又大的桃子。她摘下桃往嘴里放,桃子滑到肚里,从此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女儿怕别人笑语,把儿子丢进深山。山上的大蛇每天给小孩喂食,不仅没饿死,还长得天真活泼。龙母很疼他,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后跟龙母上山砍柴、割草。母子俩有一次割草回家,在龙潭边歇脚,得知龙王生病,孩子被请进龙宫,用仙草治好了龙王的病,在宫时,孩子出于好奇,穿上了龙王的共袍,变成了黄龙,然后打败了黑龙,解除水患,大理重又变成了肥沃的田野。绿桃村的百姓为他建了龙王庙,尊小黄龙为本主,称小黄龙的妈妈为龙母。中国神话故事大全:国神比干比干是姬姓后人,生于商朝沫邑,今河南省卫辉市以北。他是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被尊称为国神,意为护国之神。比干生于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逝于公元前1063年,享年64岁。他出身于商朝贵族之家,商王太丁的第二个儿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年仅20岁时就以太师之位辅佐哥哥帝乙,待到帝乙死后,他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一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1 然而到了商朝末年,侄子帝辛开始展露出其暴君之相,暴虐荒淫,横征暴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包括他这位德高望重的亲叔叔。凡是向纣王进忠的人,常常会死在酷刑之下,但是比干并没有像其它臣子那样畏惧退缩,虽然知道纣王听不进忠言,但他还是一直坚持。为此,比干曾经感叹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织梦好,好织梦为了能够让纣王悬崖勒马,比干在摘星楼前苦等三日,可是最终他等来的不是君王回头,而是一把剖胸挖心的利刃。在此之前,民间早就传闻比干拥有七窍玲珑之心,纣王在杀害了自己的叔叔之后,还不忘把他的心摘出来检查一番。比干被杀之后,他的夫人当时已经妊娠三个多月,听到这个噩耗之后,她连忙逃出了朝歌,在长林的石室中生下了儿子,取名为坚,并改姓为林,由此推算,比干也算是现今林氏一族的太始祖。在商朝之后,有许多位皇帝都曾为这位国神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