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

(2)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还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现象;

(3)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知道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能力目标:

(1)学会辨别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能够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认识到落后文化和腐朽的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

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三、教学难点:

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归纳、总结)、课堂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作为青年学生,置身于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要学会在文化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已学知识点,另一方面把学生带入新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白文化生活色彩斑斓,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知识,打好理论基础。

【推进新课】

过渡: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对本课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图片和材料来了解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学会区分与选择。

(一)阳光下的阴影

课堂探究一:

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材料:走进文化生活我们发现:在文化百花园中,红歌、红色旅游等“红色文化”经久不衰,“梦想中国”、“星光大道”等草根文化兴起,“开心国学”、“百家讲坛”使传统国学异

军突起,圣诞节、情人节、“麦当劳”、美国大片、日本动漫等外来文化的热浪席卷全国;同时,电脑算命、炫富、拜金主义、权钱交易思想、法轮功邪教等文化现象屡禁不止,亵渎经典,歪曲历史的穿越剧、宫廷剧大行其道。

请思考:1、从上述材料的对比中,你发现了什么?

2、对我们有何影响?

3、上述现象对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

探究提示: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既有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同时也有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即阳光下也有阴影,这些“阴影”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使我们不能把握正确的航线,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这启示我们要学会在文化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1、表现: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寻求各种机会蔓延。

2、危害: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正确的航线,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和腐朽文化的泥沼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3、要求: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的图片、事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文化有不同性质之分,并且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启示学生要学会进行文化选择,辨别不同性质的文化,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过渡:我们要辨别不同性质的文化,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就必须要认清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下面通过两则材料中的文化现象让大家来判断它们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化,以便今后能在文化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课堂探究二:

材料一:在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小孩生病了,不是看医生,而是让巫婆神汉来治;

宣扬“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思想;

婚事、丧事,大操大办;

“游戏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

材料二: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百姓的“日用品”,从传播文化到沟通文化,从反映心声到参政议政,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互联网的“身影”。但是一些网站却乘机在网上

制贩、传播淫秽色情文化,败坏社会风气,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还有一些人

利用网络传播拜金主义,权钱交易、法轮功邪教等不良信息和言论。

请思考:

1、材料一、材料二中文化现象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和对待?

2、上述文化现象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引导、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况,分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以及对待它们的态度,进而分析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仍然存在的原因。)

图表展示:

★1、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注意:国家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政策是不同的。对落后文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历史原因)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外部现实原因)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内部现实原因)

过渡:在前面的材料中我们了解到,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百姓的“日用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能成为毁坏社会文明和腐蚀青少年心灵的鸦片。整治互联网,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课堂探究三:

材料: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请思考:1、这里的主旋律是指什么?

2、为什么要唱响网上主旋律?

3、怎样唱响网上主旋律?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引导、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党的十八大精神,让学生明白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同时也让

学生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2)重要性: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的。

①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地位: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七、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一)阳光下的阴影

1、表现

2、危害

3、要求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1、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九、课堂检测

十、教后反思

文化与经济政治完整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科组:冯小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二)讲授新课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材料导入、启发: 材料一:《功夫熊猫2》在继《功夫熊猫1》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推出的,今年暑假也就是刚过去的暑假上映。《功夫熊猫2》创下了北美票房1.6亿美元,全球票房5.98亿美元。《功夫熊猫》成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 材料二:《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价值超过了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材料三: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整天载歌载舞,却无法看电视、玩电脑,为什么呢?这种

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本框题系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内容。 一. 说教材 人类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从理论上讲,本框题内容十分重要,从现实的角度讲,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框题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 2、能力目标: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培养学生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精华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4、本框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二.说学生 高二的学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于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因而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三.说教法 根据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本课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的讲解点拨。具体采用如下教法: 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说学法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搜集有关滕州在一些传统节日里的风俗习惯资料。 2、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 (二)讲授新课 (探究式导入)播放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欣赏,结合滕州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的地区人们风俗习惯的不同。(东北二人转与山东柳琴)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得出传统文化的含义,导入新课。 (难点突破):除了刚才提到的传统习俗和传统戏曲,你还知道我国其他传统文化吗?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完成表格,最后 每组一名代表通过举例强调传统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师生一起来感受和探究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小组竟学、表格对比突破难点。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现象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 知道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能力目标 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能够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坚信只有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毒害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教学重难点】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学过程】 一、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板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着多种选择。虽然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可喜变化是主流,但阳光下也会存在阴影,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要提高对文化的鉴别能力,在现实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阳光下的阴影(板书) 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呈现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景象。但是我们也

可以看到一些不良现象,如: 处理P90探究一、二,先看教材列举了哪些不良现象,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的类似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其危害,从而得出结论: 1、表现:(板书) 落后、腐朽文化污染社会环境,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2、要求或启示:(板书) 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探究提示:生活中,类似的文化现象还有:一些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生产盗版光碟,生产黄色书籍;文化消费中的庸俗化倾向、崇洋风气;有些人盲目追求所谓的“名人”效应;等等。对这些现象,要加以正确地引导,区别对待。对生产盗版光碟、黄色书刊要依法予以打击,对文化消费中的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国家要加强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进行科学消费。 过渡:要提高眼力,抵御落后、腐朽文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板书) 学生预习教材,比较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板书) (1)落后文化(板书) (1)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2)表现形式: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3)措施: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处理P91探究。 ◇课堂探究:在你看来,这些现象有哪些危害?它们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提示: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宣扬了男女不平等,歧视妇女,毒害了人们的心灵;婚事、丧事大操大办,既浪费了钱财,又败坏了社会风气;及时享乐思想使人们丧失了奋斗目标,荒废了人生。 (分析存在原因,为下面分析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仍存在落后、腐朽文化做铺垫)之所以存在这些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二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精神生活中来,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 (2)腐朽文化(板书)

最新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寺口镇寺口小学李黄华闫春慧张丽恒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文化生活理论观点的理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把握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视频,例如: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应该说一次次的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样的一些精神力量,在这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体现,我觉得应该把它很好地补充到我们的教材中来。 视频:5月19号,各界群众在三分钟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看后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还有成龙的《生死不离》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那么通过上述的情境,感受这样几句,让人振奋的话语,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它所含有的这种精神的力量,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

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一框说课稿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第九课主要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即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介绍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此基础上,说明发展先进文化,不仅是一个文化创造的过程,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过程。有了前面这些铺垫,就要进一步探讨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第十课第一框就回答个了这个问题——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既然如此,在我国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可见,第十课内容是对第九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二、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学生在初中思品课中已经了解诚实守信、道德理想等内容,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利用、整合信息等能力,都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本框涉及理论较深,内容相对传统,特别是学生面对真实生活中道德现象与课本中的道德要求的差距,容易产生困惑与争议。 1.知识与能力:懂得道德具有时代性,了解传统美德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正确评价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自觉抵制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争当“四有”好公民。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与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在与生生、师生探讨过程中获得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运用“八荣八耻”评价有关社会现象和身边的事例。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说教法 1.教学设计思路:考虑到现在学生道德现状不容乐观,道德的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对此也呈现麻木的感觉。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老师的引导。如何去调动他们的情感,打动他们,使他们认识到:道德不仅是国家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人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该如何去引导学生,选择什么材料去引导,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去引导,对知识如何重新处理,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2.教学方法:启发性教学;小组讨论法;尝试性教学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这一课涉及到一些生活中的事例,用课件直观展示。 四、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我阅读法,列举法,讨论法,归纳法等自主学习法。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 现在社会,多少年来,所有的学校都在大会小会的谈德育,但还不时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抽烟、喝酒、校园暴力、破坏公物、甚至侮辱教师等等。看来如何理解、实施道德教育,怎样使道德教育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道德 何为道?道即是法,是万物之奥,万事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先天地而存,是阴阳相合、遵自然法则运行不息的规律。何为德?德是物质场,万物存在的基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道与德连在一起就是尊道重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将道德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人类的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总和,而“仁、义、礼、智、信”则是人顺从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二、道德与幸福 做人有为人之道,成物有构物之理。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行事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遵循一定的规律。得道能明事理,同时拥有了一种本领。得自然之道可成学者专家,得社会之道可为官为君,得先天之道可返本归真。符合事物规律行事必然会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使事物繁荣昌盛。相反,逆道而行就会碰的头破血流;为人处世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具体表述就是道德规范。重德能不断积德,使人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为处世理事打下良好基础,走遍天下人所敬仰。 没有道德的个人,必然丧尽天良,为社会所不容;没有道德的社会,必然混乱、腐朽、堕落。可见,传统道德与人类幸福又是息息相关的。 三、悠悠中华文化五千载,道德一线贯穿,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教育历来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问题。人有两面性,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可以学好也可以学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普遍的人性中,善与恶共存。一个人要行善,则必须约束自己的恶念,要吃苦、付出,还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只要稍微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堕落。放纵当然比约束更容易,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笔者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正的因素,抑制人的负的因素;其根本途径在于从“心”做起,应回归到正心、诚意、提升道德修养的路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包含丰富的道德内涵,其精华代代相传。 “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和谐,重视个人修养,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传统道德提倡的克制、忍让、节俭、吃苦耐劳,恰恰能够避免人陷入那种无度的纵欲之中。是调剂人生活,使人精神充实的有力保障。而乐天知命,使人能够更加理智而清醒的生活。抛弃了无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烦恼。这些东西非常合乎天理,也十分符合人性。有益于激发人正面的因素,抑制人负的因素,具有向善向上的感染力。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的好素材。 四、用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是无所不在的,是活泼的、流动的、丰富多彩的,而非呆滞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在借助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中,如果我们选择恰当的方法,是能够把她准确、实在、生动的表现出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化“万花筒” 文化的形式和现象(PPT图片展示) 总结:①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都呈现出各自独有的色彩。 2、文化是什么 讨论:引导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1)文化的含义 广义的文化: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内容:①文化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不同于经济和政治。②文化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补充:什么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2)文化的特征 (事例引入)特点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图片引入)特点二:文化又是一种文化素养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讨论引入)特点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说课稿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介绍了文化生活的特点,有“喜”有“忧”,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而选择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了解它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客观评价。本课是第四单元的开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标及教材的研究,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目前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知道人们的文化生活色彩斑斓,也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确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培养学生比较鉴别不同文化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提高鉴别文化的眼力和能力,并有效转化为核心素养。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等形式组织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获取、运用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鉴别主动选择的意识,引

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文化精神生活。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辨别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本课的教学难点:科学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四、说学情 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和自媒体的发展,使得学生对文化现象所“熟知”,对于本框的学习,学生特别感兴趣。高二学生有一定自学和探究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知识资源的建构者。同时,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期,对文化生活中的现象存在盲目性,缺乏全面的科学的思考。通过本框的学习,引导学生更加理性地参与和选择文化生活。 五、说教法 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及对本课内容的了解、兴趣,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本课中,多媒体既是音频视频的播放工具,又是教师进行知识点拨时的重要媒介,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启发式教学法:循循引导,启发思维。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内合作、小组间既竞争又合作,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每位同学既是组织者又是体验者,在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了获得感。 六、说教学过程

高中《文化生活》必修三教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课后限时检测》,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进行新课)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

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 [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处理P6探究四,知道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生活公开课教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备课人:政史地教研组 执行人:阆中江南职中付绍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能说出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 2 知道为什么在我们文化生活中还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现象。 3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 (二)能力目标 1 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能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2 能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的文生活更加健康向上,更加丰富多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化会毒害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辨析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表现 2 理解为什么我们文化生活中还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现象。 三、教学方法及媒体选用 学生预习、查找案例、探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目标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时间安排一课时 五、课型结构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目标 组织课堂教学:欢迎来到我们的文化课堂,欢迎前来指导的领导和老师。交流展示手机上的垃圾短信 引导学生思考:形式多样的文化,丰富了生活,扩展了视野,活跃了思想,激发了学习、工作热情。但是,阳光下有阴影,虚假信息垃圾短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教师:请看投影,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P90《在文化生活中选择》。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和交流,我们即将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探讨为什么在我们文化生活中还存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涵义;理解文化多样性与倡导主旋律的关系;辨识各种文化现象,正确进行文化选择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观察的能力、搜集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以达到学生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认识的两次飞跃,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认识到落后文化和腐朽的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当代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丰富的文化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的现象,但同时还存在很多令我们担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如何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一、阳光下的阴影 课堂讲授:课堂探究一:幻灯展示“文化生活现象”,以上文化现象中,哪些属于先进健康的文化,哪些属于落后腐朽的文化?它们各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探究提示: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落后腐朽的文化毒害人的身心健康,阻碍社会的进步。 课堂探究二:幻灯展示江泽民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指出:“现在,宣扬腐朽的、低级趣味的、封建迷信的东西时有出现。有的饭店叫什么‘帝王酒家’,有的商店叫什么‘花花公子商店’,还有什么‘贵族学校’、‘贵族医院’等。有的广告宣传什么‘皇家气派’、‘公爵品位’,有的商店刻意追求洋名牌,为人家作义务宣传。有的刊物的名称、封面、内容低级庸俗,社会反应很不好。这些东西多了,在人们眼前晃来晃去,潜移默化,会把人的思想观念引向哪里?”,思考江泽民的话说明了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文化现象? 探究提示:说明我们所面对的文化生活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充斥着大量的落后腐朽文化。阳光的背后总会留下阴影。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眼力,增强自己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课堂探究三: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文化生活中哪些是落后文化,哪些是腐朽文化?请同学们看课本90到91页,思考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它们各自的表现有哪些?它们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我们的态度又是什么? 1、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 ◇理解: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感受文化的力量,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文化内涵的理解 2.文化对人的素质形成的作用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序: 1.文科学习的基本要求 (1)上课听的同时必须要参与活动,文科的学习在理解,只有参与才能体会,特别是文化生活的学习,尤其如此。我期末在评价各位的成绩时会加入课堂参与分(10分)。 (2)多积累一些社会关注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新闻,特别是对所有公民都有启发意义或是教育意义的现象,请准备一本本子记录,并留有适当的空间作分析记录,要求一个星期记录2个事例。 (3)知识的记忆是基本条件。政治课的学习必须注意平时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这是学习和运用的基础。 (4)练习是必须的,基本要求是同步完成《学习与评价》,并自己准备一本同步的框题练习册,保证足够的练习量。 2.《文化生活》教材的体系结构 《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视频播放“福娃”动画片。你知道“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 鱼(贝贝)、熊猫(晶晶)、奥运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京燕(妮妮)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五个“福娃”中,头顶波涛文样的鱼娃“贝贝”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因为水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积聚”,传递的祝福是盛世繁荣;熊猫“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火娃“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身手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设计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设计 政治组:张光辉 对话环节对话内容 课前 师本对话师师对话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框是《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二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为过渡到 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面是文化生活第九课《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框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 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要 求。 框题的核心是通过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使学生正确认识加 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在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体会到 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到落后、腐朽文化的存在。这为本节课的学 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高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 面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时无法正确鉴别和选择。引导学生学会辨别 各种文化现象,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 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了。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识记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危害及其存在原因; (2)鉴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3)把握文化生活中的主旋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和作用。 2、能力目标层面: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对现实“落后腐朽文化”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层面 通过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源头和本质 上认识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 四、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区分;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从国家、文 化企业、个人三个角度分析)

(完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①②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而且对政治课不够重视。应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文化创新的意义,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修养水平。 4、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首先目标。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其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建设。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精神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社会上还存在着落后、腐朽文化。因此,设置本模块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2、基本思路

第一单元的现象入手讲清文化概念,讲文化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第二单元讲文化发展问题,横向讲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讲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纵向讲文化传承中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进而讲文化创新(源泉、作用、途径)。第三单元在前两个单元从总体上讲文化的基础上,专门讲中国的文化,一是从中华文化的历程说明它源远流长,二是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不同区域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讲凝结在其中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之魂,要大力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最后第四单元再专门讲当代中国的文化,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现实的文化选择入手,讲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讲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即思想首先建设。全书既从总体上讲文化,又专门讲了中华文化,特别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概览了文化现象,又深入到文化的本质与规律;从历史和现实中,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中深入探讨文化。 3、基本结构 (1)文化与生活 ①文化与社会 a、体味文化; b、文化与经济、政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 a、感受文化影响;b文化塑造人生 ③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2)文化发展

第一单元《文化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文化生活》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3)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的含义、内容、特点、形式和社会作用 1、文化的含义及内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意识形态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和和区域性) 理解文化这一概念应注意三点: (1)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概念相近,如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即专指语言、文学、艺术、科学知识和意识形态等精神性的东西,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单纯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不属于文化。

(3)"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单纯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 不属于文化。 (3) "文化"是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 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 养起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社会作用。即文化的力量 (1)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其中,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说课稿 高二政治 田德鹏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说课稿 高二政治田德鹏 一、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主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了什么社文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解《文化生活》模块内容的基础,在整个模块起着中的统领和导入作用。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奠定基础。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不仅对个人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对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文化这个角色也越来越引人注目。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什么影响?这些就是第一单元要探讨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认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懂得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和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从感悟文化现象入手,让学生理解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巨大力量,然后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早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第二课从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入手,帮助学生体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第一单元分别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透视文化,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从知识方面看: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理解经济政治的密切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从能力方面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比如,透过纷繁的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本质,透过西方文化输出认识文化霸权主义的等;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辩证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看:通过感受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感受先进文化的对人的巨大影响,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自觉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套教案(表格版)

20 年 月 日 A4打印 / 可编辑 高中新课程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 识要点

高中新课程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仅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 育的程度。“文 化生活”中的“文化”,是同经济、政治相区别、相对应的,其实质是“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 别是通过参与 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1)精神产品—————思想、理想、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 术等 (2)精神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4.文化的力量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 于一定的政治、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政 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 教育事业、培养 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 设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图书出版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 加丰富,文化生 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霸 权主义国家,借 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强权政治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 同步。不能简单地 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6.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的对策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 务,增强全民族 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