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同步练习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同步练习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同步练习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同步练习 语文版

《寻找时传祥》同步闯关练习

同步闯关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足迹(jì)偌(ruò)大沧(cāng)桑

B.师傅(fù)老茧(jiǎn)污蔑(miè)

C.颤(chàn)抖黯(àn)然捞(lāo)钱

D.感慨(kǎi)薯(shǔ)干垒(lěi)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漠然诚挚尤其记忆尤新

B.述说遣送跌宕动荡不定

C.添置使馆钳制名额限制

D.宽敞随机狐疑孤身一人

3.下面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1972年10月26日,一直半昏迷的时传祥______变得很激动。他让老伴把院门、屋门都插上,______让做几样“好菜”,翻箱倒柜找出半瓶薯干酒。他要敬13年前这一天握着他的手鼓励他的刘主席一杯:“______冲他能看得起俺这个掏大粪的,俺就到死______不信他是个坏人!”

A.还竟就也 B.还竟要不是都

C.竟又就也 D.竟又要不是都

4.下文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天,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去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

B.就像是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知道吗?那时咱这北京也有一种‘热’,那叫‘义务掏粪热’!”

C.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更是人民的勤务员……

D.至今,他的儿女们还清楚地记得爸爸当年给他们讲周恩来总理给他夹菜劝饭时的口气和眼神……5.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万里、崔月犁副市长跟时传祥背过粪,万里还说自己是时传祥的‘第一大弟子’;____________……知道吗?那会儿来背粪得预约!”可是,很快,老人们就又有些愤愤地,“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

A.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连人民的公仆也以同时传祥一起背回粪为光荣

B.演员、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连到北京出差的人也以同时传祥一起背回粪为光荣

C.演员、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连人民的公仆也以同时传祥一起背回粪为光荣

D.当官的、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连到北京出差的人也以同时传祥一起背回粪为光荣

6.选出下列讽刺意味最弱的一项

()

A.他们死于同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

B.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

C.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

D.若干年后,一个“文革”中曾踢打过时传祥的徒弟,带着妻儿在师傅的遗像前泪流满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又过了若干年,记者循着那渐被快节奏的人们淡忘了的历史,去寻访时传祥,寻找今天还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

在《工人日报》那已经发黄发脆了的两大本剪报资料中,在北京市和崇文区的环卫局,在时传祥清洁班,在时传祥家,随便在哪个路边……人们诉说了以上的历史,同时也说了如下的现实:

1990年,北京环卫系统招工,应招278名,实招181名;1991年又一次招工,办的是“专场”,计划招200名,只有67人报名,实招32人;1992年“专场”取消名额限制,多多益善,结果报名15人,实招3人!待到1994年,前两届招的213人走的走,调的调,只剩下24人……

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

北京市环卫局一位干部给记者一大叠材料:“小伤不算,仅1994年,我们环卫工人被打事件就多达78起!”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一天不搞卫生谁受得了?今天,人怎么这样?!”

今年65岁,曾与时传祥一同背过粪现已退休的任华亭老师傅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大伙看不起老时那

样的,受害的还是大伙!”

就是这个任华亭,5年前退休后,还背着粪桶蹬着板车去那些吸粪汽车进不去的胡同里,义务掏了3年粪!如今,他孤身一人,家里一件电器也没有,只有两只许多年前的旧木箱和两把刚添置的木椅。然而,几年来却向亚运会、希望工程捐了近万元人民币。“我过得挺好。现在有的人比我过得差。能帮就帮一把。”他这么说。

现任时传祥清洁班班长王立冬,因为“没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粪工”,娶了农村户口的妻子,妻子至今没有工作。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那个队,1978年在京城招了他们那一拨工人后,基本就再没来过新人——断了线了: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

预约采访之外,记者几次在街上随机采访。一些人说,时传祥是环卫系统的榜样,环卫工人们该好好地学。有的环卫工人则说,光让我们学能顶什么用?

……这世界,变化真大!

……

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记者默然。

几天前,记者与几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问“忙什么?”“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说:“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7.“今天还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指什么?试作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部分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在文中再找几个例子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时传祥妻子的“黯然”和记者的“默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最后一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

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

平静的心态。

2.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B.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D.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微型作文

你关注过身边“时传祥”们吗?关注一下他们的生活条件,对其中一些人作采访,写成一篇通讯。

参考答案:

1.B(“傅”在此读轻声)

2.A(犹)

3.C

4.C(不好说“更是”,只宜说“也是”,这样就显得相互平等)

5.D

6.B

7.今天还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主要指人的奉献精神不稳定,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风尚。

8.画线部分的数字说明了今天环卫工作的现状十分让人担忧。再如某幼儿园老师教育小朋友的话,又如“没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粪工”的现象。

9.时传祥妻子的“黯然”和记者的“默然”都很现实地表达了现状的严峻与无奈。

10.表达人们普遍的一种愿望:希望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

【拓展阅读】

1.A(B项母亲忍受不了、C项却又无可奈何、D项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均不合母亲的形象)2.D(揭示了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正是经历过千辛万苦的磨练才形成的)

3.①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②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4.本文塑造了一位忍着肝病的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的形象,歌颂了母爱的崇高伟大。

5.B(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小说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微型作文】

提示:采访之前一般要先与被采访对象进行预约,拟一个采访提纲。可以一个人采访,也可以几个人合作采访。采访时要注意记录,最好是录音,回来再进行整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长城》教学设计 茅阳第一小学四(3)班刘丽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长城起始地图、长城的图片、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气氛渲染:播放“长城——谭晶”) 一、检查预习 1、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怎样的? 2、每年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出示中外游客爬长城等图片资料) 3、出示国外领导人游览长城后,对长城的赞美之词: (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4、听了这些赞美之词后,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一起来学习第17课长城,请听课文范读。 2、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长城之旅第一站——“远看长城”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 (3)、理解长龙的比喻。 (4)、出示长城的起始地图: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5)、齐读第一自然段,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长城之旅第二站——“近看长城” (1)、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语文版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 分析诗歌的意境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1)描绘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答题要具体。 【答题指导】 描述画面+景物氛围特点+作者感情 01 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挂罥.(juàn) 塘坳.(ào)突兀.(wù) 鸡黍.(shǔ) 羌.管(qiāng) 人不寐.(mèi) 场圃.(pǔ) 唇.焦(chún) 2.词语积累——下面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忍.能对面为盗贼(狠心) B.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C.还来就.菊花(靠近) (农民散养的土鸡) D.休将白发唱黄鸡 .. (解析:D项中的“黄鸡”指代时光流逝。)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饱含哲理的一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壮志未酬、思念故乡的心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苏轼在《浣溪沙》中发表感慨,表现作者虽身处困境但仍力求振作的句子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语言运用——下列各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 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文化积累——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过故人庄》中诗人去的地方是农庄,诗中写的是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也是农事,因此本诗可以称作是一首田园诗。 B.《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应了“鸟鸣山更幽”一说,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C.《渔家傲秋思》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整首词表现了将士们的思乡哀怨和渴望归家之情。 D.《游山西村》描绘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农家的淳朴与热情好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7.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辑古诗】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题附答案

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读拼音写汉字,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é jiǎo shuǐ chénɡ shí zhōnɡ rǔ ()()() shí sǔn ɡōnɡ shì shànɡ yuán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时宽时窄(ABAC): 2.时宽时窄(一对反义词): 三、说说下列句子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广大会堂。()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的这样小的小船。() 4、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四、课文内容梳理: 本文的作者是。作者游览的地点是,时间是。游览的顺序依次是、、、,最后。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古人曾赞道:“何处飞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o)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的石刻勒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解释下列成语。 络绎不绝: 巧夺天工: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 乐山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21、《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回顾复习 相关资料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2、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二、学习目标 1、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3、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重难点1、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2、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 一、庄子名,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代表作品有,名篇、。 二、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北冥()鲲鹏()抟()迁徙()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翻译重点词语。①冥:②鲲:③鹏:④怒: ⑤垂:⑥海运:⑦天池: 2.翻译重点句子。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翻译重点词语。齐谐:志:击:抟: 去:尘埃:息:极: 2.翻译重点句子。 ①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四、精讲点拨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五、学生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六、达标测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 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 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 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 1 / 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 精品导学案

17 奇妙的克隆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阅读课文,体会采用小标题形式的好处和科普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2.理解说明思路,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3.培养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4.体会、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理解说明思路,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谈家桢(1909—2008),国际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浙江宁波人。 第一课时 积累字词,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1.读准字音。 繁衍. y ?n 囊胚..期 náng pēi 蟾蜍.. chán 孵. 化 f ū 性腺. xiàn 胰.蛋白酶. yí méi 濒.临 b īn 分泌. mì 2.解释词义: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课时要点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

相安无事: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夭亡:短命,夭折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濒临:接近,临近。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3.全文约3000字,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快速而又准确地了解全文内容?速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从小标题或中心句入手介绍了克隆的定义,克隆研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克隆的意义。) 合作探究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探究: 1.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明确:“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2.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巩固提升 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思考: 1.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1979年克隆鲫鱼、1960、19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举例子、列数据。2.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3.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明确: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4.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

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注释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奇妙的克隆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语文学科校本作业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 一、主体文意梳理 1. 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结构的。 2.本文所谈的克隆问题,专业性较强,但作者却借助一些说明方法深入浅出,把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讲得清清楚楚。你能说说下面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1)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 )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 (3)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 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 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 ) (4)有关克隆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 ”,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 ”来源于希腊文“Klone ”,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选文的第一段与第二段调换顺序好吗?为什么? 2.语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引用等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语句(各举一例)。 3.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叫_ _________ ___。 4.你认为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你从正反两方面简单谈谈。 (二)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你能想到吗?亿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和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7课小英雄雨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7课小英雄雨来 17.《小英雄雨来》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

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教师可以融入一个小组内,进行点拨指导。

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 吕新立

第六单元 第21课《庄子》二则 1、知识点汇总 1.议论性散文知识 2.字词积累 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 4.夸张的修辞手法 5.想象的手法 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 1.议论性散文知识 概念: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语言特色:议论类文体的语言规范是指阐释说理、分析议论的语言应准确、概括、鲜明、连贯,严密透彻,富有逻辑;议论类文体的语言生动是指在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说理通俗易懂,能化抽象为具体。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字词义,做到准确翻译灵活运用。 (1)请整理并积累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词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④请循.其本 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1)请补充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及其思想。 (2)请简介一下《庄子》这部书。 (3)填空 庄子,名___,_____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________”和“________”,与道家始祖____并称为“____”。代表作《庄子》。《庄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4.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概念: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下夸张修辞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5.想象的手法 概念: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及形象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是想象的开端;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再创造,创造出新形象,是一种更高层的认识活动。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的想象的理解。 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本文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三、能力提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长城》 1看拼音写词语。 chónɡshānjùnlǐnɡwānyán jiāyùɡuān ()()() bǎo lěi dǒu qiào ()() 2比一比,组词。 蜿()蜓()凝() 婉()蜒()疑() 3比一比,组词。 垒()峭() 磊()俏() 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美好②赞许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 ..,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 ..都是来自大连的年轻朋友。() 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聚集②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 ..里有六个年轻人报名参军了。()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 ..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6填空。 (1)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和()。 (2)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从()到(),由()到()的观察顺序写的。7选词填空。 凝聚凝结 (1)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成的。 (2)农民的汗水()成一粒粒粮食。

8选词填空。 气势气魄 (1)这样()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座山很有()。 9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公里,所以又称 _______________. 10 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 11课文第4自然段起__________的作用。 A总结全文 B联想升华 12按要求改写句子。 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写成比喻句) 13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阅读天地 八月的燕山,青翠欲滴,长城蜿蜒起伏在山背之上,时隐时现,像一条伏卧在崇山峻岭上的苍龙,翘首欲飞。真是未登上长城,就被它的宏伟的雄姿吸引了。 我随着人流登上长城。站在城楼上,观八达岭群山,只见山峦重叠,巍峨险峻。在这万山丛中,只有这一道关隘可通塞外,过去听过:“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今日亲临目睹,那里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我终于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长城在叠翠而险峻的山上,迤逦远去,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更加显得气势磅礴。现在我看它,不再是翘首欲飞了,而是一条有生命的、探首天际的巨龙,正在翻山越岭向前飞腾! 14短文中有不少字词不会读,不理解,我得请工具书帮忙。 读音解释 关隘():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我会写组词 哩:li(还早哩、吃饭哩、上面哩) 级:jí(石级、高级、初级) 链:liàn(铁链、表链、锁链) 颤:chàn(发颤、颤动、颤抖) 攀:pān(攀登、攀岩、攀爬) 猴:hóu(猴子、耍猴、猴急) 鲫:jì(鲫鱼、石鲫、花鲫鱼) 念:niàn(纪念、惦念、想念) 辫:biàn(辫子、小辫儿、草帽辫儿) 呵:hē(呵护、呵气、呵斥) 二、我会认组词 相:xiàng(相片、相机、相貌) 三、多音字 都:dū(首都)dōu(都是) 发:fà(白发)fā(发现) 相:xiàng(照相)xiāng(互相) 四、近义词 五、反义词 六、理解词语 似乎一一好像发颤一一发抖鼓舞一一鼓励 居然一一竟然汲取一一吸取 仰一一俯笔陡一一平坦鼓舞一一打击

奋力——松懈抬头——低头 笔陡:笔直陡峭。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造句:没想到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汲取:吸取。造句:我们互相汲取力量,最终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七、句子解析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2.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7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文反思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3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来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另外,还大胆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触: 成功之处: 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大胆尝试、创新。在没有预习本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放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音频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段音频。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到了哪些内容。在听完第一遍的时候,有十几位学生谈了感受。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几位同学要谈感受。此时,学生基本上把本课的重点都说出来了。我很高兴,因为达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发现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先让学生听文章,再讲,这样比直接讲学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这是一篇游记,讲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做准备。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紧接着,我又设计一道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另外,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洞的特点。 不足之处: 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时间还是有点紧。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有点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他们的特点。这节课,也使我领悟到: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孩子们在语言里感受想象的美丽,在文字里享受体验的乐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乐学习!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 及练习题 原文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凤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知识点 **【字词学习】**

字:跑、嗅、拍、嫩、愣、唤 词:打猎、摇撼、摇撼、绒毛、锋利、身躯、拯救、搏斗、勇气**【重点句子】**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4.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主要内容】** 《麻雀》主要说明了老麻雀的母爱。老麻雀不管自己危险不危险,还是有一种力量让它勇敢地落在小麻雀面前保护它。作者的心被老麻雀的母爱感动了,猎狗也是一样,它也被麻雀的母爱震撼而退却了。 练习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庄子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导学案及答案

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搜集作者及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 ..()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课堂探究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课文的有关介绍,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4、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当堂检测 一、辩论会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克隆人本身没有技术障碍,于是就有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胆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设想,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我们来一场小辩论好不好?注意辩论的要求。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针锋相对。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课练(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课练 第一课时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hé shì jiān bèi yí dònɡ shāo wēi ()()()()() 2.在正确的读音上面打“√”。 系(jì xì)绳子 稍(shāo sāo)微 蜿(wān wǎn)蜒 漆(qī xī)黑 上源(yuán yán) 盘曲(qū qǎ)而上 浙(zhè zè)江 仿佛(fú fó) 呈(chéng céng)粉红色 3.给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 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 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异: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4)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5)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6)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答案】

1.杜鹃合适肩背移动稍微 2. (jì√) (shāo√) (wān√) (qī√) (yuán√) 盘曲(qū√) (zhè√) (fú√) (chéng√)  3.(1)③(2)⑤(3)⑥(4)①(5)④(6)⑤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沙土 ()的映山红 ()的公路 ()地移动 ()地流着 ()地举起 2.仿照例句写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无论…都… 3.读课文,完成填空。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表现在: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学目标: 1.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预习要求: 1. 解决生字词注音; 2. 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3. 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 4. 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1. 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2. 疏通文意 1) 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2) 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 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念:思考、想到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 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3. 研习课文 1)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2)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4)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