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 移动通信 实验日期:2014年 月 日 成绩:

实验一 GMSK 调制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GMSK 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熟悉软件完成GMSK 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熟悉GMSK 调制和解调过程; 2.通过示波器测试GMSK 各点的波形;

3*.设计通过DSP 程序完成GMSK 的程序,加强对GMSK 的理解。 三、实验原理

尽管MSK 信号已具有较好的频谱和误码率性能,但仍不能满足无线通信中临道辐射低于主瓣达到60db 以上的要求。因此,需要在MSK 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快其带外衰减速度。于是提出了改进的MSK 调制方式,即GMSK 调制。GMSK 调制是在MSK 调制前,将基带信号线通过一个高斯型低通滤波器。

图 GMSK 调制器结构原理图

该高斯低通滤波器也被称为与调制滤波器,假设其3dB 带宽为Bb ,则其冲击响应为:

GMSK 信号的带外衰减由B b T b 决定,B b T b 值越大,带外衰减越大。当B b T b=0.3时,即可满足GSM 系统带外衰减60dB 的要求。在B b T b 一定时,频道间隔Δf 和T b 的乘积 ΔfT b 越大,则邻临道干扰越小;在ΔfT b 一定时,B b T b 越小则邻道干扰越小。

实际上,MSK 是2电平矩形基带信号进行调频得到的,MSK 信号在任一码元间隔内,其相位变化(增加或减小)pi/2,而在码元转换时刻则保持相位连续。但MSK 信号相位变化率为一折线,在码元转换时刻会出现尖角,从而使其频谱特性的旁瓣滚降缓慢,带外辐射相对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数字基带信号先经过一个高斯滤波器整形,由于成形后的高斯脉冲包络无陡峭边沿,亦无拐点,于是经调制后的已调频波相位路径在MSK 基础上获得平滑。这被成为GMSK 调制。其和MSK 信号的相位变化如下页图所示:

通过相位分析可以看出,GMSK 通过引入可控的码间干扰来达到相位平滑的目的,消除了MSK 在码元转换时刻的相位转折。

222()exp()b h t a t π=-

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 移动通信 实验日期:2014年 月 日 成绩:

GMSK 信号的解调器可以采用和MSK 一样的解调方式,但需要提取相干载波,这在高速的无线传输系统中式比较困难的。在实际中,常采用二比特延迟差分检测的非相干解调方式。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

1. 打开移动实验箱电源,等待实验箱初始化。初始化结束后显示“初始化完成,请使用”,此时可以进行下面操作;

2. 先按下“菜单”键,再按下数字键“5”选择“五. 数字调制解调”,再按数字键“5”选择“5. GMSK 调制”;

3. 在测试点TP201测试输入的基带数据。

3. 在测试点TP206测试输入的基带数据波形。

4. 在测试点TP201测试发送的I 路数据;

5. 在测试点TP202测试发送的Q 路数据;

2/π2

/π-π

-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6.在测试点TP308测试I路和Q路调制复合后的波形;

7.在测试点TP203测试接收的I路解调数据波形;

8.在测试点TP204测试接收的Q路解调数据波形。

五、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移动通信的试验,我了解了GMSK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了软件完成GMSK的使用。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实验二短信收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终端短信和数据通信的结构框图;

2.了解移动通信终端的短信收发过程。

二.实验内容

1.通过键盘和液晶选择和发送短信,观测接收结果。

三.实验原理

通讯发达的今天短信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主要过程就是用户将编制好的短信,通过移动信道,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短信,再显示出来。短信收发的结构框图如图1-1-1所示。

接收方

图1-1-1 短信收发的结构框图

工作过程如下:

开机,DSP从FLASH加载程序代码。

(1)发送方:

1)通过键盘选择短信,由单片机通过中断通知DSP;

2)DSP将短信数据处理后通过串口MCBSP发送给D/A转换单元;

3)D/A转换单元将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然后上变频单元通过射频将语音信号发射出去。

(2)接收方

1)接收方的下变频单元,将接收的信号下变频给接收方的A/D单元;

2)A/D单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交给DSP的MCBSP;

3)DSP对短信处理后,通过中断通知单片机,单片机将接收的短信内容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来。

四.实验步骤及任务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1.打开实验箱电源,等待实验箱初始化。初始化结束后显示“初始化完成,请使用”,此时可以进行下面操作。

2.先按下键盘上“菜单”键,再按下数字键“6”选择“六. 短信收发”,进入短信编辑方式选择状态;

按下“1”键进入“选择短信序号”方式,显示屏显示短信编号和内容:

可以通过“↑/确认”键和“↓/取消”键查看更多的短信。按下相应的数字编号选择要发送的短信内容,并启动短信发送程序;

按下“2”键进入“编辑数字短信”方式,可以用键盘输入数字,输入完毕后按下“↑/确认”键,启动短信发送程序;

按下“3”键进入“编辑数字短信”方式,此时数字1~9分别代表字母A~I,可以用键盘输入字母,输入完毕后按下“↑/确认”键,启动短信发送程序;

3.在液晶的上方显示发送的短信内容。如果接收到短信,在液晶的下方将显示收到的短信内容。

4.通过菜单选择短信收发实验,选择其他的短信内容,观测接收到的短信内容。

五.实验结果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实验三移动台漫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的作用及其实现;

2.掌握VLR内部位置更新的信令过程及其对MSC/VLR参数列表的影响;

3.掌握跨VLR位置更新的信令过程及其对MSC/VLR参数列表、HLR参数列表的影响。

二.预备知识

1.移动通信网络如何进行移动性管理;

2.VLR内部的位置更新的原理及其信令流程;

3.跨VLR位置更新的原理及其信令流程。

三.实验仪器

1.基站多台;

2.移动终端实验箱一台;

3.计算机一台。

4、2台交换机和计算机;

四.实验原理

移动网管理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两种位置更新的信令流程以及对应的VLR和HLR参数的改变。这两种位置更新是VLR内的位置更新和跨VLR的位置更新。本节将介绍移动通信网中移动性管理作用;VLR内部位置更新和跨VLR位置更新原理及其信令流程。

1、VLR内部位置更新的原理及其信令流程

VLR内部的位置更新是一类最简单的位置更新程序,只在当前所在的VLR中进行,而不需通知HLR。VLR内部位置更新的信令流程如图2-6-1所示,从信令的流程可以看出来,它跟前面提到过的IMSI附着的信令过程非常相似。首先同样是信令信道的分配过程,之后在初始化过程中,移动台向网络发送SABM帧中携带LOCATION UPDATING REQUEST消息,但是这个消息中有一个标识位,表明此次接入需要完成的是“正常位置更新”;且该消息中包含MS的TMSI和LAI号。若MSC收到了此报文,则通知VLR执行位置更新处理。具体的处理过程是:更新VLR中对此MS的记录,存储新的LAI号码;并根据需要向移动台分配一个新的TMSI号。MSC/VLR向MS发送LOCATION UPDATING ACCEPT消息,其中包含新分配的TMSI号。MS收到新的TMSI号后,向MSC/VLR发送TMSIRELOCATION COMPLETE消息。此后释放信道,VLR内位置更新结束。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图2-6-1 VLR内位置更新信令流程

2、跨VLR位置更新的原理及其信令流程

当移动台的位置区改变的时候,若新旧两个位置区处于不同的MSC/VLR控制的时候,进行的位置更新就是跨VLR的位置更新。跨VLR位置更新的信令流程如图2-6-2所示。若移动台进入一个小区后发现所存储的LAI号与当前的LAI号不一致,则将其旧的LAI号和存储的TMSI号在LOCATION UPDATING REQUEST消息中通过MSC发送给VLR。MSC收到MS发送的LOCATION UPDATING REQUEST消息后,就要求VLR根据LOCATION UPDATING REQUEST 消息中的参数来进行位置更新的操作。由于是跨VLR位置更新,新的VLR数据库中没有关于此MS对应的TMSI的记录,而这时新的VLR需要得到此MS的IMSI和鉴权参数,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利用IMSI向此MS的HLR进行位置更新操作;另一个是要对MS进行鉴权。信令流程图中PVLR表示以前MS所在区域的VLR。新的VLR从PVLR处得到IMSI和鉴权参数的操作如下:VLR根据旧的TMSI和LAI号码导出前一个VLR(PVLR)的地址,并向PVLR发送消息“MAP SEND IDENTIFICATION”消息。PVLR就会向新的VLR回发有关移动台的IMSI和鉴权参数。这些内容是包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含在消息“MAP_SEND_IDENTIFICATION ACK”中。至此,新的VLR就得到了MS的IMSI,接着要进行HLR位置更新过程了。操作如下:新的VLR向MS的HLR发出位置更新的消息“MAP_UPDATE_LACATION”,在此位置消息中,有MS的标识和相关信息以便HLR查询数据和建立路径,HLR收到此消息后,如果新的MSC/VLR有正常的业务权限,则HLR将存储当前的VLR号码,并向PVLR中发出“删除位置”消息(MAP_CANCEL_LACATION)。

PVLR收到“删除位置消息”后将删除该MS的所有信息,并向HLR发回“删除位置确认”

(MAP_CANCEL_LACATION_ACK)。在新的VLR侧完成鉴权加密后,HLR通过发起“插入用户数据”的消息(MAP_INSERT_SUBSCRIBER_DATA)的报文,将向该VLR提供它所需的用户信息,其中包括鉴权参数等信息。当HLR收到VLR的响应时,则向该VLR发出位置更新确认的消息。然后,新的MSC/VLR向MS发送LOCATION UPDATIN ACCEPT消息,其中包含由VLR新分配的TMSI。MS于是向MSC/VLR回发TMSI RELOCATIONCOMPLETE消息。位置更新结束,释放RR信道。

图2-6-2 跨VLR位置更新信令流程

对于以上的信令过程做两点说明,首先,一般来说VLR的设置总是跟MSC一一对应的,即由一个MSC控制的区域会有一个VLR数据库,其中记录所有目前处在此MSC控制区内的MS的位置情况。而HLR则是MS开户的时候登记的数据库,无论MS漫游到什么地方,新的VLR都需要向HLR进行位置更新,从而使HLR始终知道MS目前处于哪个MSC/VLR里的那个位置域。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呼叫一个处于漫游状态的用户。当要呼叫一个漫游状态的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用户的时候,呼叫建立过程中,主叫的MSC/VLR(在固定打移动时,则是GMSC)会根据被叫的手机号码查询被叫用户的HLR,从而得到目前被叫所在的MSC/VLR,从而在主叫的MSC和被叫MSC之间建立有线的链路。因此,位置更新操作是呼叫能够正常建立的重要前提。另一个问题是,在信令流程中,可以看到MSC、VLR、HLR之间的信令前有“MAP”的标识,MAP是Mobile Application Part移动应用部分的简称。GSM网络中,网络子系统中的实体MSC、VLR、HLR、AUC等之间的接口均采用了7号信令系统。MAP协议属于七号信令协议层的第七层,即应用层。MAP的主要功能是支持移动用户位置登记、位置删除;用户业务管理、用户参数管理;漫游、越区切换等。MAP和网络信令结合,支持GSM各项业务和网络功能。

3、本实验涉及到参数状态表的介绍本实验中为了模拟GSM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的过程,建立并维护了几张参数列表,包括MS参数状态表、BS参数状态表、MSC/VLR参数状态表和HLR参数状态表。下面介绍一下每张状态表中包含的内容。MS参数状态表中在实际系统中相当于MS的SIM卡中记录的关于此MS的信息,包含本MS的IMSI、目前由网络分配的TMSI、目前MS所处的位置区的LAI、更新状态等。MS的IMSI是在运营商进行开户时,唯一的分配给MS的,它存储在SIM卡中。更新状态是表示MS在新的位置区是否进行了成功的位置更新。BS的参数状态表,这张状态表只有一个参数LAI,这个参数表示目前MS所处的小区对应的LAI号。这个参数在小区的系统消息中不断地向小区中的所有MS广播的。MSC/VLR参数状态表中包含IMSI、TMSI和LAI三项。在实际的MSC/VLR的VLR数据库中会保存所有处于此MSC控制之下的MS的位置信息及其参数。当然IMSI、TMSI和LAI三项是VLR数据库每条记录的基本内容,实际的VLR数据库还会包含更多的参数,我们在这里做了简化。MSC/VLR

参数状态表中的一条记录就对应于一个处于此MSC控制范围内的一个MS的参数。本实验中有两张MSC/VLR参数状态表,原MSC/VLR参数状态表和新MSC/VLR参数状态表。在VLR内位置更新时,只有原MSC/VLR参数状态表有效。在跨VLR位置更新时,这两种表都有效,因为跨VLR的位置更新,MS从一个MSC/VLR控制区漫游进入了另一个新的MSC/VLR控制区,所以在位置更新的过程中,原MSC/VLR和新MSC/VLR维护的参数都会发生改变。HLR参数列表中包含IMSI、LAI和MSC/VLR识别码,表中的一条记录就对应一个在此HLR进行开户登记的MS的位置参数。包括此MS的IMSI,此MS目前的LAI以及目前MS所处的MSC/VLR的识别码。当然实际的HLR数据库中还会记录更多的MS的参数,比如用于鉴权的三参数等。本实验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观察位置更新前后这些参数状态表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步骤

(一)说明(老师注意)

1、实验箱的编号即实验箱的号码为2位数,如:1*,2*,3*,4*,5*,6*,……。十位表示所属基站编号,个位表示在1个基站内的编号(1~3)。交换机1管理编号为1,2,3基站,交换机2管理编号为4,5,6基站。

2、实验箱进入同一个交换机下面的其他基站对应越区;实验箱进入另一个交换机下面的其他基站对应漫游;

3、越区或漫游时,每个基站所属的实验箱每次只能有一台进行实验;

4、越区或漫游时,实验箱从本基站下一个基站开始,按照基站的编号1~6~1的顺序进行循环扫描。例如编号为22的实验箱将按照3,4,5,6,1,2的顺序扫描基站。

5、按照上面的规律,在不人为控制基站时,基站1,2,3,4,5,6都工作时,号码为1*,2*,4*,5*的实验箱在本试验中进行的是越区实验;号码为3*,6*的实验箱在本试验中进行的是漫游实验。

6、可以通过“移动交换机”软件控制基站。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1)关机状态下,用配套的RS232连接线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

(2)打开基站电源,打开交换机电源,连续按2次“确认”键,交换机进入状态显示工作状态;

(3)打开计算机上的“移动交换机”软件,如图2-6-3。

图2-6-3 移动台的工作状态显示界面

(4)在“移动交换机”软件的“基站频道控制”输入框中输入24,点击关闭。此时基站2将无法接收其他基站管理的移动实验箱的越区或漫游。这是由于每个基站仅仅预留了1个信道即信道*4用来进行越区或漫游,关闭该信道后该基站将不能接受漫游越区申请。例如此时移动实验箱12在漫游越区实验时将不会进入24信道,而是进入基站3管理的34信道。

(二)实验准备

1. (老师准备)将实验箱关机,在实验箱右下的A扩展接口安插上“GSM开发模块”,用配套的RS232连接线连接“GSM开发模块”和计算机。打开对应基站电源。打开交换机的电源,交换机上按下两次“确认”键进入工作状态,显示屏上显示所属实验箱的状态;

2.打开计算机上的“移动系统信令软件”;

3.打开移动实验箱电源,等待初始化完成;

4. 按“GSM开发模块”左下角的“工作方式选择”按钮,使模块右上角“PC-SYS”对应的指示灯亮,此时计算机和实验箱上的主单片机连接;

(三)VLR内位置更新信令实验(越区)

1.在“移动系统信令软件”主界面上点击“漫游信令”按钮,进入此实验界面;

2.实验箱上,初始化完成后,先按“菜单”键,再按数字键“0”进入系统漫游通信实验,相当于MS开机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漫游,液晶屏自动显示本实验箱的号码;

3.当实验箱液晶屏本机号码后显示“*”时,MS开机和基站联系结束,MS会寻找到本交换机对应的其他基站。观察消息框中显示的开机越区信令过程。开机信令过程若正常结束,会弹出对话框“越区过程完成”;

4.到目前为止,正常的越区过程结束,点击“退出”按钮退出开机信令实验。

5.可以在和交换机连接的PC机上观察HLR和VLR中观察相应的状态变化。

六.实验结果

10 25正在互拨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12 15 正在通话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实验四移动小区切换漫游与HLR管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GSM 移动系统HLR;

二.预备知识

1.GSM 移动系统中网络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GSM 移动系统的HLR功能;

三.实验仪器

1.移动交换机一台;

2.移动基站二台;

2.移动终端实验箱多台;

3.台式计算机一台;

四.实验原理

(一)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

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是GSM系统的中央数据库,是网络子系统(NSS)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着该HLR控制区内所有用户的相关数据。一个MSC/VLR只能对应一个HLR,但一个HLR可以控制一个或者若干个MSC/VLR。

HLR中存储着该HLR控制区内所有移动用户的静态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包括:移动用户识别号码、访问能力、用户类别和补充业务等数据;动态数据包括:用户位置更新信息、漫游用户所在的MSC/VLR地址等,保证每个入局呼叫都能按最新的路径信息接续至被叫用户。HLR为每个归属用户至少存储一个可用的三参数组(RAND,SRES,Koch)。

HLR 支持的功能主要有:

1. 用户数据的存储

HLR 必须存储其归属的有关数据,存储数据的内容目前至少包括:

IMSI(在不支持IMSI 的情况下,可存储MIN)

MDN

ESN

主叫用户类别(CPC)

移动台等级标志

移动台协议版本

时隙周期索引

服务项目清单(应包括“始发指示”,终端限制码“等参数)

漫游限制

承载业务信息

用户终端业务信息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补充业务信息

MSC 号码

MSC/VLR 的厂家类型

MS 去活标记

MS 去活原因

HLR 还必须存储由运营者选择的不向用户提供的业务数据。并能随着业务的

发展,增改相应的存储内容。

2. 用户数据的检索

任何时候当VLR 请求(例如登记时),HLR 能依要求向VLR 提供有关的用

户数据。

当某些用户数据有变化时(例如签约的变化,服务项目清单的变化),HLR

要能将这些信息通知VLR。

3. 提供TLDN

当MS 为被叫时,HLR 能依GMSC(关口MSC)或始发MSC 的请求,要求

VMSC 的VLR 分配TLDN,然后将TLDN 发往请求的MSC,即支持每次对

呼叫进行的TLDN 分配。

4. 鉴权

HLR 能支持用户的鉴权操作。

5. 登记

HLR 能配合VLR 完成登记功能,和向前一个VLR 发起取消登记等功能。

6. 移动台去活

当HLR 从VLR 得到移动台去活的通知后,HLR 能设置此移动台为去活状态。

7. HLR 的恢复

RZ6001型移动终端实验平台可以与配套的基站,交换机组成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交换机软件可以进行HLR和VLR管理,可以在软件中控制修改主叫用户类型等实验。

(二)主叫用户类型(CPC)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在本实验系统中对主叫类型进行了简化,实际各终端的主叫类别只有2种:分别为:普通长长(0A)和普通市市(18)。普通长长用户时对应主叫可以拨打长话,普通市市用户只能拨打市话。

五.工作过程和操作步骤

1.关机状态下,用配套的RS232连接线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打开基站和交换机电源,在交换机面板上连续按2次“确认”键,交换机进入状态显示移动实验箱的工作状态;

2.首先正确安装移动交换系统软件。安装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启动“移动交换机软件”,如下图。根据和交换机相连的COM接口正确设置软件“RS232参数设置”中“端口”。出厂设置端口号为COM1;

前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参照上一个实验,打开实验箱电源,进入系统通信实验,可以进行开机,关机,主叫,被叫语音通信。软件可以用不同颜色显示不同基站下各移动台工作状态:黄色表示关机、蓝色表示空闲、绿色表示通信准备以及红色表示正在通信。可以非常方便了解各移动台当前的实验状态。

4.点击“HLR”按钮,进入HLR管理界面,如下图。在该管理界面可以看到各移动用户对应的各项数据如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1 姓名:学号:

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成绩:

IMSI,ISDN,用户等级,主叫用户类型,服务项目,漫游限制,所属MSC/VLR,当前MSC/VLR,当前状态,RAND,Kc,SERS等参数。可以对用户的等级和主叫用户类型进行修改;表中可以看到13和22当前归属编号为1的MSC/VLR管理。

5.在电话号码中输入13,主叫用户类型框中输入“18”,点击确认,13对应的主叫用户类型即修改为普通市市,只能拨打市话,该系统中,实际是只能拨打1开头的移动终端。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 专业: : 学号:

班序号: 一、实验目的 (2)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2) 2、网管操作实验 (3) 二、实验设备 (3) 三、实验容 (3) 1、TD_SCDMA系统认识 (3) 2、硬件认知 (3) 2.1移动通信设备 (3) 2.2 RNC设备认知 (4) 2.3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 (6) 2.4 LMT-B软件 (7) 2.5通过OMT创建基站 (8) 四、实验总结 (20) 一、实验目的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1.1 RNC设备观察实验 a) 了解机柜结构 b) 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 c) 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 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 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 b) 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 c) 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

2、网管操作实验 a) 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 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 二、实验设备 TD‐SCDMA 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 三、实验容 1、TD_SCDMA系统认识 全称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英文对应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_SCDMA系统是时分双工的同步CDMA系统,它的设计参照了TDD(时分双工)在不成对的频带上的时域模式。运用TDSCDMA这一技术,通过灵活地改变上/下行链路的转换点就可以实现所有3G对称和非对称业务。合适的TDSCDMA时域操作模式可自行解决所有对称和非对称业务以及任何混合业务的上/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问题。 TD_SCDMA系统网络结构中的三个重要接口(Iu接口、Iub接口、Uu接口),认识了TD_SCDMA系统的物理层结构,熟悉了TD_SCDMA系统的六大关键技术以及其后续演进LTE。

北邮 通信网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3211124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ErlangB公式计算器 一实验内容 编写Erlang B公式的图形界面计算器,实现给定任意两个变量求解第三个变量的功能: 1)给定到达的呼叫量a和中继线的数目s,求解系统的时间阻塞率B; 2)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的要求B和到达的呼叫量a,求解中继线的数目s,以实现网络规划; 3)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要求B以及中继线的数目s,判断该系统能支持的最大的呼叫量a。 二实验描述 1 实验思路 使用MA TLAB GUITOOL设计图形界面,通过单选按钮确定计算的变量,同时通过可编辑文本框输入其他两个已知变量的值,对于不同的变量,通过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求解并显示最终的结果。 2程序界面 3流程图 4主要的函数 符号规定如下: b(Blocking):阻塞率; a(BHT):到达呼叫量;

s(Lines):中继线数量。 1)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中继线数量s求阻塞率b 使用迭代算法提高程序效率 B s,a= a?B s?1,a s+a?B(s?1,a) 代码如下: function b = ErlangB_b(a,s) b =1; for i =1:s b = a * b /(i + a * b); end end 2)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阻塞率b求中继线数量s 考虑到s为正整数,因此采用数值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s的值,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上次误差时,结束循环,得到s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s = ErlangB_s(a,b) s =1; Bs = ErlangB_b(a,s); err = abs(b-Bs); err_s = err; while(err_s <= err) err = err_s; s = s +1; Bs = ErlangB_b(a,s); err_s = abs(b - Bs); end s = s -1; end 3)已知阻塞率b及中继线数量s求到达呼叫量a 考虑到a为有理数,因此采用变步长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a的值(步长为s/2),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结束循环,得到a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a = ErlangB_a(b,s)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内容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BPSK/QPSK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 SIMO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课程教师胡苏 成员姓名成员学号成员分工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二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 真中的最大比值合并模型设计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等增益合并模型设计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一题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选择合并模型设计

1,必做题目 1.1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 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 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实验内容 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 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 -3 -6 -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

1.1.3实验仿真 (1)实验框图 (2)图表及说明 图一:Before Rayleigh Fading1 #上图为QPSK相位图,由图可以看出2比特码元有四种。

图二:After Rayleigh Fading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后,满足瑞利分布,相位和幅度发生随机变化,所以图三中的相位不是集中在四点,而是在四个点附近随机分布。 图三:Impulse Response #从冲激响应的图可以看出相位在时间上发生了偏移。

移动应用开发-实验报告

实验一Android开发基础 实验时间:2018.3.16 实验地点:X501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 2. 了解Android SDK的安装、配置、使用; 3. 熟悉开发工具Android Studio的使用; 4. 了解创建项目并熟悉文件目录结构; 二、实验学时 2学时/次,共2学时 三、实验环境 Android Studio;JDK1.7;PC机 四、实验容和要求 1.Android Studio安装 (1) Android Studio的下载与安装 前提准备工作:安装JDK 并配置JDK 环境变量。 请使用传统的JAVA_HOME 环境变量名称。很多人会被提醒JVM 或者JDK 查找失败,几乎都是因为JDK 版本或者没有使用JAVA_HOME 这个环境变量名称的原因。 ①Android Studio可以从中文社区进行下载,网址为https://www.sodocs.net/doc/e99979404.html,/。在浏览器中打开该网址,如图1-1所示。 图1-1 Android Studio官方 ②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下载,如图1-2所示。

图1-2 Java platform(JDK) ③安装之前,要确定JDK版本必须是1.7或以上,否则安装之后会报错。双击Android Studio的安装文件,按照提示一步步安装,具体参考教材。不出意外的话,看到图1-3所示的界面,说明Android Studio已经安装成功了。 图1-3 Android Studio已经安装成功 2. 配置Android Studio 安装Android Studio完成之后,运行Android Studio。每一次安装,都会显示图1-4所示的这个界面,用以选择导入Android Studio的配置文件。 第一个选项:使用以前版本的配置文件夹。 第二个选项:导入某一个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夹。 第三个选项:不导入配置文件夹。 如果你以前使用过Android Studio,可以选择到以前的版本。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可以选择第三项。 图1-4 导入Android Studio配置文件

北邮通信原理实验 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2013211124 专业:信息工程 姓名:曹爽 成绩:

目录 实验一:抽样定理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要求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3)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9) 实验二: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要求 (10) 三、实验原理 (10)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10)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19) 实验三:16QAM的调制与解调 (20) 一、实验目的 (20) 二、实验要求 (20) 三、实验原理 (20)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21)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33) 心得体会和实验建议 (34)

实验一:抽样定理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 实验要求 改变抽样速率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三、 实验原理 一个频率限制在0f 的时间连续信号()m t ,如果以0 12S T f 的间隔进行等间隔均匀抽样,则()m t 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还原确定。 四、 实验步骤和结果 1. 按照图1.4.1所示连接电路,其中三个信号源设置频率值分别为10Hz 、15Hz 、20Hz ,如图1.4.2所示。 图1.4.1 连接框图

图1.4.2 信号源设置,其余两个频率值设置分别为15和20 2.由于三个信号源最高频率为20Hz,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最低抽样频率应 为40Hz,才能恢复出原信号,所以设置抽样脉冲为40Hz,如图1.4.3。 图1.4.3 抽样脉冲设置 3.之后设置低通滤波器,设置数字低通滤波器为巴特沃斯滤波器(其他类型的 低通滤波器也可以,影响不大),截止频率设置为信号源最高频率值20Hz,如图1.4.4。

重庆大学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ADS系统级仿真 ——发射机、零中频接收机与外差式接收机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系统 院系: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01班 年级: 2013级 姓名:叶汉霆 学号: 指导教师:李明玉 实验时间: 重庆大学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ADS软件的使用、能用该软件进行原理图设计和原理图仿真。 2. 了解发射机、接收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 掌握利用ADS中行为级模块进行系统级仿真的方法,使用如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等行为级的功能模块搭建收发信机系统。 4.运用S参数仿真、交流仿真、谐波平衡仿真、瞬态响应仿真等仿真器对收发信机系统的各种性能参数进行模拟检测。 二、实验原理: 1.接收机 接收机将通过信道传播的信号进行接收,提取出有用信号。接收机一般具有接收灵敏度、选择性、交调抑制、噪声系数等性能参数。 接收机的实现架构可分为:超外差、零中频和数字中频等。 接收机各部分的作用和要求如下: ①射频滤波器1(FP Filter1) 选择信号频段、限制输入信号带宽、减小互调失真。 抑制杂散信号,避免杂散响应。 减少本振泄漏,在频分系统中作为频域相关器。 ②低噪声放大器(LNA) 在不使接收机线性度恶化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增益。 抑制后续电路的噪声,降低系统的噪声系数。 ③射频滤波器2(FP Filter2) 抑制由低噪声放大器放大或产生的镜频干扰。 进一步抑制其他杂散信号。 减少本振泄漏。 ④混频器(Mixer) 将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 是接收机中输入射频信号最强的模块,其线性度极为重要,同时要求较低 的噪声系数。 ⑤本振滤波器(Injection Filter) 滤除来自本振的杂散信号。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班级:2009级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光纤通信 指导教师 李新源 本组成员 学号姓名 XXXXXX 实验地点 计算机楼501 实验时间 2012年4月6 日 项目名称 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 实验类型 硬件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学习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2.测量相关特征测试点的参数 三、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3.光功率计。 4.万用表。 5.FC/PC 型光纤跳线2根。 四、实验原理: 激光器输出光功率与温度和老化效应密切相关。保持激光器输出光功率稳定,可以用光反馈来自动调整偏置电流,电路如下图所示: 1 A 3 A 2 A B I

首先,PIN管监测背向光功率,经检出的光电流由A1放大,送入比较器A3的反向输入端,输入的数字信号和直流参考信号经A2比较放大,接到的A3同相输入端。A3和VT3组成恒流源,给激光器加上偏置电流IB的大小,其中信号参考电压是防止控制电路在无输入信号或长连“0”时,使偏流自动上升。这种电路在10°C~50°C温度范围内功率不稳定度ΔP/P可小于5%。 五、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按以下方式用连信号连接导线连接: 数字信号模块(数字信号输出一)P300—P100 1310数字光发模块 (数字光发信号输 入) 2.用光纤跳线连接1310nm光发模块和光功率计。 3.将1310nm光发模块的J100,两位都调到ON状态。 4.将1310nm光发模块的J101设置为“数字”。 5.打开系统电源,将数字信源模块第一路的拨码开关U311全拨到OFF状态。这时输入到1310nm数字光发模块的信号始终为“1”。 6.用万用表测量R124两端的电压。测量方法:先将万用表打到20V直流电 压档。然后,将红表笔插入1310nm数字发光模块的台阶插座TP101黑表笔插入TP102。读出万用表的读数U1,代入公式I1= U1/ R124(R124=51Ω)可得此时 自动光功率控制所补偿的电流。观察此时光功率计的读数P1。然后,将1310nm 的拨码开关的右边一位拨到OFF状态,记下光功率计的读数P2。 7.调整手调电位器RP100改变光功率的大小,再重复实验步骤5,将测的实 验数据填入下表。 8.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实验导线。将各实验仪器摆放整齐。 六、实验结果和心得: 1 2 3 4 5 6 7 16.31dB 16.17dB 11.90dB 7.62dB 6.62dB 4.59dB 3.40dB 37.31dB 25.58dB 11.88dB 7.62dB 6.63dB 4.59dB 3.42dB 3.14mA 5.88mA 8.43mA 12.75mA 1 4.51mA 19.80mA 24.12mA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一 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得 1.了解m序列得性质与特点; 2。熟悉m序列得产生方法; 3.了解m序列得DSP或CPLD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m序列得产生方法; 2.测试m序列得波形; 三、实验原理 m序列就是最长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得简称,就是伪随机序列得一种。它就是由带线性反馈得移存器产生得周期最长得一种序列。 m序列在一定得周期内具有自相关特性.它得自相关特性与白噪声得自相关特性相似。虽然它就是预先可知得,但性质上与随机序列具有相同得性质.比如:序列中“0”码与“1”码等抵及具有单峰自相关函数特性等。 五、实验步骤 1.观测现有得m序列。 打开移动实验箱电源,等待实验箱初始化完成.先按下“菜单”键,再按下数字键“1”,选择“一、伪随机序列”,出现得界面如下所示: ?再按下数字键“1"选择“1m序列产生”,则产生一个周期为15得m序列。 2。在测试点TP201测试输出得时钟,在测试点TP202测试输出得m序列。 1)在TP201观测时钟输出,在TP202观测产生得m序列波形。

图1-1 数据波形图

实验二 WALSH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得 1。了解Walsh序列得性质与特点; 2。熟悉Walsh序列得产生方法; 3.了解Walsh序列得DSP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Walsh序列得产生方法; 2.测试Walsh序列得波形; 三。实验原理 Walsh序列得基本概念 Walsh序列就是正交得扩频序列,就是根据Walsh函数集而产生.Walsh函数得取值为+1或者—1。图1-3—1展示了一个典型得8阶Walsh函数得波形W1。n阶Walsh函数表明在Walsh函数得周期T内,由n段Walsh函数组成.n阶得Walsh函数集有n个不同得Walsh函数,根据过零得次数,记为W0、W1、W2等等。 t 图2-1 Walsh函数 Walsh函数集得特点就是正交与归一化,正交就是同阶不同得Walsh函数相乘,在指定得区间积分,其结果为0;归一化就是两个相同得Walsh函数相乘,在指定得区间上积分,其平均值为1。 五、实验步骤 1。观测现有得Walsh序列波形 打开移动实验箱电源,等待实验箱初始化完成. 先按下“菜单"键,再按下数字键“1”,选择“一、伪随机序列”,出现得界面如下所示: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整理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波实验报告 班级:20112111xx 姓名:xxx 学号:20112103xx 指导老师:徐林娟 2014年6月

目录 实验二分支线匹配器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1) 单支节 (2) 双支节 (7) 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 实验内容 (13) 实验步骤 (13) 纯电阻负载 (14) 复数负载 (19) 实验四功分器 (23) 实验目的 (23)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4) 实验步骤 (24) 公分比为1.5 (25) 公分比为1(等功分器) (29) 心得体会 (32)

201121111x 班-xx 号-xx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二 分支线匹配器 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 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实验原理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 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 ,使其在距离负载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 是Y0+jB 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个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微带线是有介质εr (εr >1)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εr ,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εe ,介于1和εr 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εe 、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有关。 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Z 75in ,负载阻抗Z (6435)l j ,特性阻抗0Z 75 ,介质基片 2.55r ,1H mm 。 假定负载在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114d ,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21 8 d 。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 至2.2GHz 的变化。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确定项目频率。 2.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Smith 圆上。 3.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 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应该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4.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 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的频率改为1.8—2.2GHz 。 6.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点击分析,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 7.同理设计双枝节匹配网络,重复上面的步骤。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

目录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指导 (1) 实验一: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 BER仿真计算 (2) 实验二:移动信道建模的仿真分析 (4) 实验三: CDMA通信系统仿真 (5)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指导 上机实验是移动通信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实验分为3个阶段进行,它要求学生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在MATLAB仿真平台上并完成相应系统及信道建模仿真,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相关工作原理。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 试验的软件环境为Microsoft Windows XP + MATLAB。

实验一: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 BER仿真计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相BPSK调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利用MATLAB进行误比特率测试BER的方法 3.掌握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BER仿真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仿真概述及原理 在数字领域进行的最多的仿真任务是进行调制解调器的误比特率测试,在相同的条件下 进行比较的话,接收器的误比特率性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误比特率的测试需要一个发送器、一个接收器和一条信道。首先需要产生一个长的随机比特序列作为发送器的输入,发送器将这些比特调制成某种形式的信号以便传送到仿真信道,我们在传输信道上加上一定的可调制噪声,这些噪声信号会变成接收器的输入,接收器解调信号然后恢复比特序列,最后比较接收到的比特和传送的比特并计算错误。 误比特率性能常能描述成二维图像。纵坐标是归一化的信噪比,即每个比特的能量除以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单位为分贝。横坐标为误比特率,没有量纲。

光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光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光通讯系统WDM系统设计 实验目的 1.熟悉Optisystem实验环境,练习使用元件库中的常用元件组建光纤通信系统。 2.使用OptiSystem模拟仿真WDM系统的各项性能参数,并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光波分复用系统简介 光波分复用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各自携带有大量信息的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在发射端经复用器汇合,并将其耦合到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通过解复用器对各种波长的光载波信号进行分离,然后由光接收机做进一步的处理,使原信号复原,这种复用技术不仅适用于单模或多模光纤通信系统,同时也适用于单向或双向传输。 波分复用系统的工作波长可以从0.8μm到1.7μm,由此可见,它可以适用于所有低衰减、低色散窗口,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光纤通信线路,提高通信能力,满足急剧增长的业务需求。 WDM光通信结构组成 1)滤波器:在WDM系统中进行信道选择,只让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并组织其他光波长 通过。可调谐光滤波器能从众多的波长中选出某个波长让其通过。在WDM系统的光接收机中,为了选择所需的波长,一般都需依赖于其前端的可调谐滤波器。要求其有宽的谱宽以传输需要的全部信号谱成分,且带宽要窄以减小信道间隔。 2)复用器/解复用器(MUX/DEMUX):将多个光波长信号耦合到一路信道中,或使混合 的信号分离成单个波长供光接收机处理。一般,复用/解复用器都可以进行互易,其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实际上即是一种波长路由器,使某个波长从指定的输入端口到一个指定的输出端口。 实验软件介绍 OptiSystem是一款创新的光通讯系统模拟软件包,它集设计、测试和优化各种类型宽带光网络物理层的虚拟光连接等功能于一身,从长距离通讯系统到LANS和MANS都使用。一个基于实际光纤通讯系统模型的系统级模拟器,OptiSystem具有强大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的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 2012211110 学号: 2012210299 姓名:未可知

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课上,老师提到的一个词“通信人”警醒了我,尽管当初填报志愿时选择了通信工程最终也如愿以偿,进入大三,身边的同学忙着保研、考研、出国、找工作,似乎大家都为了分数在不懈奋斗。作为一个北邮通信工程的大三学生,我也不断地问自己想要学习的是什么,找寻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通信这个行业如此之大,我到底适合什么。本学期,现代通信技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规划,也让我对“通信人”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通信知识的储备 《现代通信技术》第一页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现实世界而获取信息,并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所谓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可靠的因素”,它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因此,我们通信人的任务就是利用有线、无线等形式来将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宿,在传输过程中保证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而具体来讲,要实现信息传递,通信网是必需的通信体系,其中通信网分层的结构形式需要不同的支撑技术,包括业务网技术,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介入与传送网技术,实现信息由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或一些点的功能。对此,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课程的安排让我们一步步打下基础,建立起知识储备。 知识树如下: 如知识树所述,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一下6类基础:

数学基础: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基础,随机过程; 电路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子电路; 场与波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射频与天线; 计算机应用能力:C 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时嵌入式系统 信号处理类课程: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DSP 原理及应用; 通信类课程: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论基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从大一开始学习的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数学基础,物理基础,计算机能力,然后逐步加大难度,细化课程,方向逐渐明朗详细。同时,课程中加入了各种实验,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二、通信知识的小小应用 实验课上老师说过,以我们所学的知识已经可以制作简单通信的手机的草图了,我对此跃跃欲试。经过思考和调研,以下是我对于简单手机设计的原理框图和思考结果。 一部手机的结构包括接收机、发射机、中央控制模块、电源和人机界面部分,如下图 手机结构设计图 电路部分包括射频和逻辑音频电路部分,射频电路包括从天线到接收机的解调输出,与发射的I/O 调制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电路。其中,射频接收电路完成接收信号的滤波、信号放大、解调等功能;射频发射电路完成语音基带信号的调制、变频、功率放大等功能。要用到的超外差接收机、混频器、鉴相器等在《通信电子电路》书本中的知识。逻辑音频包括从接收解调到接收音频输出、送话器电路到发射I/O 调制器及逻辑电路部分的中央处理单元、数字语音处理及各种存储器电路。由核心控制模块CPU 、EEPROM 、 FLASH 、SRAM 等部分组成,一个基本 天线 接收机 发射机 频率合成 电源 逻 辑 音 频 人 机 交 互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南昌工程学院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系(院)通信工程专业 学生姓名凌丹霞 班级09通信工程 学号2009100249 指导教师樊飞燕 完成日期2012 年 6 月 5 日

实验一、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RNC的基础配置内容 了解B8300的基础配置内容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pc机一台 中兴TD-SCDMA移动设备无线部份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记录 单板介绍 1、操作维护处理板ROMB ROMB单板提供以下功能: 负责RNC系统的全局过程处理; 负责整个RNC的操作维护代理; 各单板状态的管理和信息的搜集,维护整个RNC的全局性的静态数据; ROMB上还可能运行负责路由协议处理的RPU模块 2、控制面处理板RCB 实现Iu/Iur/Iub/Uu接口对应的RNC侧RANAP/RNSAP/NBAP/RRC协议; NO.7信令处理。 3、CLKG单板 时钟产生板CLKG为RNC提供系统所需要的同步时钟。CLKG单板采用热主备设计,主备用CLKG锁定于同一基准,以实现平滑倒换。 通过485接口接收UIM的控制指令以及向UIM发送单板状态信息。 CLKG板本身具有时钟接收电路,可接收2路通过接口单板传送过来的8K基准时钟,可以接收BITS提供的2路2MHz、2Mbits基准,也可以接收GPS提供的1路主备高阻复用的PP2S、16CHIP、8K时钟基准 4、APBE板 ATM处理板APBE用于Iu/Iur/Iub接口的ATM接入处理。负责完成RNC系统STM-1物理接口的AAL2和AAL5的终结,同时提供宽带信令SSCOP、SSCF子层的处理,但不处理用户面协议。而是在将ATM信元完成AAL5的SAR,区分控制面和用户面数据后,控制面数据转发到本板CPU处理,用户面数据根据IP地址转发到RUB 板进行处理。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2012301200003

武汉大学电工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15年 9 月17日 实验名称光纤通信的光传输指导教师易本顺 姓名徐佑宇年级2012级学号2012301200003成绩 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光传输系统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几种传输网络的特点及应用场 合; 2、了解ZXMP S325的具体硬件结构,加深对于光传输的理解; 3、掌握 ZXMP S325 的组网过程以及网管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在传输组网工 程方面的实际应用技能。 二、实验设备 1、SDH设备:ZXMP S325; 2、实验用维护终端 三、实验原理 SDH技术是目前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它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为网络提供优质、高效、可靠的通信业务,能够满足带宽数据及图像视频等多业务的传输需求,自愈功能强。 1、光传输原理及优势 SDH 全称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规范了数字信号的帧结构、复用方式、传输速率等级、接口码型特性,提供了一个国际支持框架,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建成了一种灵活、可靠、便于管理的世界电信传输网。这种传输网易于扩展,适于新电信业务的开展,并且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通成为可能,这正是网络建设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口方面 ·电接口:STM-1是SDH的第一个等级,又叫基本传输模块,比特率为155.520Mb/s,STM-N是SDH第N个等级的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是STM-1的N倍(N=4n=1,4,16...)·光接口:仅对电信号扰码,光口信号码型是加扰的NRZ码,采用世界统一的7级扰码。 (2)复用方式 低速SDH信号以字节间插方式复用进高速SDH帧结构中,位置均匀、有规律,是可预见的

移动通信 GSM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实验项目名称GSM模块配置/设备呼叫/设备短信收发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1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GSM模块配置1. 了解GSM模块的特点; 2. 了解配置GSM模块的AT命令。GSM 设备短信收发1.了解GSM网络中短消息业务的组成结构;2. 了解GSM网络中短消息收发的过程; 3. 熟悉短消息的数据格式; 4. 熟悉GSM模块进行短信收发的AT命令。 GSM 设备呼叫1.了解GSM网络中话音呼叫的过程; 2. 熟悉用本移动实验箱作为主叫和被叫用户进行语音呼叫;3.熟悉GSM模块进行语音呼叫的AT命令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及内容: GSM模块配置:1、GSM模块测试(无需插入SIM卡)2、GSM通信速率设置(例:修改GSM模块速率为9600bps)3、GSM模块命令返回结果码数字或字符模式4、GSM模块命令结果码控制5、GSM模块命令回显模式6、保存设置7、版本信息GSM设备短信收发:1.收发短信的准备(1)在PC机上收发短信(2)设置GSM 模块命令返回结果码为字符模式;(3)设置短消息中心(4)设置短信存储区域2.用AT命令控制GSM接收短信过程如下(1)GSM模块接收短消息(2)用TEXT模式读取短消息(3)用PDU模式读取短消息(4)删除短消息3.用AT命令控制GSM 发送短信过程如下(1)用TEXT模式发送英文短消息(2)用PDU模式发送中文短消息4.用配套软件发送短信(中文,英文,中英文混合) GSM设备呼叫:(一)在移动实验箱上进行呼叫(二)在PC机上进行呼叫(1)主叫呼叫和挂机实验:(2)被叫接续实验:(3)GSM模块作为被叫,可以进行摘机和挂机

北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姓名: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SB-SC AM 信号的产生以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DSB-SC AM 信号波形以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了解在发送DSB-SC AM 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DSB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cos DSB c s t m t t ω= 频域表达式为 1 ()[()()]2 DSB c c S M M ωωωωω=-++ 其波形和频谱如下图所示 DSB-SC AM 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将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m(t)与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DSB—SC AM信号,其频谱不包含离散的载波分量。 DSB—SC AM信号的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为了能在接收端获取载波,一种方法是在发送端加导频,如上图所示。收端可用锁相环来提取导频信号作为恢复载波。此锁相环必须是窄带锁相,仅用来跟踪导频信号。 在锁相环锁定时,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φ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 的频率相同,但二者的相位差为φ+90°,其中很小。锁相环中乘法器的两个 输入信号分别为发来的信号s(t)(已调信号加导频)与锁相环中VCO的输出信号,二者相乘得到 A C m t cos2πf c t+A p cos2πf c t?sin2πf c t+φ =A c 2 m t sinφ+sin4πf c t+φ+ A p 2 sinφ+sin4πf c t+φ 在锁相环中的LPF带宽窄,能通过A p 2 sinφ分量,滤除m(t)的频率分量及四倍频载频分量,因为很小,所以约等于。LPF的输出以负反馈的方式控制VCO,使其保持在锁相状态。锁定后的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φ经90度移相后,以cos2πf c t+φ作为相干解调的恢复载波,它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 同频,几乎同相。 相干解调是将发来的信号s(t)与恢复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后输出模拟基带信号 A C m t cos2πf c t+A p cos2πf c t?cos2πf c t+φ =A c 2 m t cosφ+cos4πf c t+φ+ A p 2 cosφ+cos4πf c t+φ 经过低通滤波可以滤除四倍载频分量,而A p 2 cosφ是直流分量,可以通过隔直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一GSM通信系统实验(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将正交调制及解调的单元实验串起来,让学生建立起GSM通信系统的概念,了解GSM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特性。 二、实验内容 1、搭建GSM数据通信系统。 2、观察GSM通信系统各部分信号。 三、基本原理 由于GSM是一个全数字系统,话音和不同速率数据的传输都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为了将源数据转换为最终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出去,需要经过几个连续的过程。相反,在接收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反过程来重现原始数据。下面我们主要针对数据的传输过程进行描述。 信源端的主要工作有 1、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用于改善传输质量,克服各种干扰因素对信号产生的不良影响,但它是以增加比特降低信息量为代价的。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原始数据上附加一些冗余比特信息,增加的这些比特是通过某种约定从圆熟数据中经计算产生的,接收端的解码过程利用这些冗余的比特来检测误码并尽可能的纠正误码。如果收到的数据经过同样的计算所得的冗余比特同收到的不一样时,我们就可以确定传输有误。根据传输模式不同,在无线传输中使用了不同的码型。 GSM使用的编码方式主要有块卷积码、纠错循环码、奇偶码。块卷积码主要用于纠错,当解调器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时,可以产生十分有效的纠错结果,纠错循环码主要用于检测和纠正成组出现的误码,通常和块卷积码混合使用,用于捕捉和纠正遗漏的组误差。奇偶码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最简单的检测误码的方法。 2、交织 在移动通信中这种变参的信道上,比特差错通常是成串发生的。这是由于持续较长的深衰落谷点会影响到相继一串的比特。但是,信道编码仅在检测和校正单个差错和不太长差错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一、实验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2、网管操作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TD_SCDMA系统认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硬件认知 (3) 移动通信设备 (3) RNC设备认知 (4)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 (6) LMT-B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过OMT创建基站 (8) 四、实验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汇总

南京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_________ 实验项目名称光纤通信实验_______ 实验学生班级通信(卓越)131_____ 实验学生姓名吴振飞_____ _____ 实验学生学号 208130429_________ 实验时间2016.6.15___ 实验地点信息楼C413_______ 实验成绩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 6月 19日

目录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仪器 (1) 三、实验原理 (1) 四、实验内容 (2) 五、实验步骤 (2) 六、注意事项 (2) 七、思考题 (3) 实验二光电探测器特性测试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验内容 (4) 五、实验步骤 (4) 六、注意事项 (4) 实验三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5) 三、预备知识 (5) 四、实验仪器 (5) 五、实验原理 (5) 六、注意事项 (6) 七、实验步骤 (6) 九、思考题 (6)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掌握半导体激光器 P(平均发送光功率) -I(注入电流) 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ZYE4301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 台 2、光功率计1 台 3、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 根 4、万用表(自带) 1 台 5、连接导线 20 根 三、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 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 30~50°,水平发散角为 0~30° ),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 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 =0.1~1.0nm),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其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ηω (1-1) Pe=)(2thDIIq ?η其中intintaaamirmirD+=ηη,这里的量子效率ηint,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子的比例。在高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接近于 1。 1-1 式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当注入电流I>Ith时,输出功率与I成线性关系。其增大的速率即P-I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 dPη2DeqdIηω= (1-2) P-I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尽可能小, Ith对应P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并且要求P-I曲线的斜率适当。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 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th,当输入电流小于Ith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发出的光,当电流大于It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