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汽车在公路上疾驶B.星光闪闪

C.瀑布奔流而下D.春分拂动杨柳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只要有误差出现,就说明实验一定出现了错误

B.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不可以避免的

C.多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出现误差

4.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教室房间的高度约为1.5 m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0mm

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5m=1.5×100=150cm B.1.5m=1.5m×100=150cm

C.1.5m=1.5×100cm=150cm D.1.5m=1.5m×100cm=150cm

6.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1-1):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图1-1

7.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8.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后3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它在5s 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4 m/s

B .3.75 m/s

C .1.5m/s

D .无法确定

9.请根据图1-2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10.一短跑运动员在5s 内跑完了50m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运动员、羚羊、汽车

11.图1-3中,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 -t 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 -t 图像是( )

1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4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8s 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

1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14.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m=__________km ;(2)36km/h=_________ m/s ;(3)6min=_______h 。

15.小明同学在做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帮他补上: 某同学的身高是

15.8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

图1-4

图1-2

图1-3

16.用一把学生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1)4.57cm ;

(2)4.56cm ; (3)4.44cm ; (4)4.58cm ; (5)4.59cm 。

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

。该物体高度值应为多大? 。

17.100米比赛时我们是采用相同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快慢。

18.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1-5所示。司机对乘客说“你没动”是以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以 为参照物。

1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 ,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 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_m/s ,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s 。

20.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1-6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 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如图1-7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22.如图1-8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F 点是作 (填“匀速”或“变速”)

图1-5

图1-6

图1-7

直线运动;共运动了

cm 的路程;小球从A 点运动到F 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

23.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1-9所示,图中A 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1) ;

(2) ;

(3) 。

2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 1上的平均速度为v 1,路程s 2上的平均速度为v 2,路程s 3上的平均速度为v 3。那么,v 1、v 2、v 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图1-9

图1-8

图1-10

四、计算题

25.周末小明同学从东城乘车去龙悦湖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保持现有速度不变,从交通标

志牌处到龙悦湖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图1-11

26.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C 6.C 7.A 8.A 9.C 10.C 11.B 12.D 二、填空题

13.米m 14.秒s

14.0.05 10 0.1

15.dm m/s

16.4.44cm 4.58cm

17.路程时间

18.汽车地面(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

19.4 25

20.甲丙乙

三、实验题

21.1mm 3.80cm

22.变速12.5 0.125

23.(1)刻度尺没有放正(2)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3)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24.刻度尺秒表v=s/t 变速v3>v1>v2

四、计算题

25.(1)从图可知v车=60km/h

(2)t=s/ v车=9km/60km/h=0.15h

26.100s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 直径:10-10米=1埃。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 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第二节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 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 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现象的实 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由于热传递 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 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 多少热量”。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 第三节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c是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汽车在公路上疾驶B.星光闪闪 C.瀑布奔流而下D.春分拂动杨柳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只要有误差出现,就说明实验一定出现了错误 B.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不可以避免的 C.多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出现误差 4. 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教室房间的高度约为1.5m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0mm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5m=1.5×100=150cm B.1.5m=1.5m×100=150cm C.1.5m=1.5×100cm=150cm D.1.5m=1.5m×100cm=150cm 6.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1-1):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图1-1 7.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 内容 二、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 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 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波:利用录像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初二物理上册内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

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初二物理上----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一、知识点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记" 测量值是由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__。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________。长城长________。 2、长度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如何正确放置刻度尺:___________(注意有没有从0开始、厚刻度尺如何放置)。 (3)读书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读数时读到________的__________(至少读三遍)。 即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除刻度尺外其他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4、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 5、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时间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_____消除,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导体电阻的大小应用的方法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消除。 7、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错误的数据要先删除,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平均值要与题目中所给数据位数一致(四舍五入)。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两种题型: (1)告诉研究物和参照物,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研究物的运动状态。 两者位置发生改变:研究物是运动的 两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研究物是静止的 (2)告诉研究物以及运动状态,根据研究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研究物是运动的:选和研究物位置发生变化的。 研究物是静止的:选和研究物位置不发生变化的。 2、研究物的选择标准: (1)研究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是研究物本身。即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做参照物。 (2)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一般选大地为参照物。 3、相对静止应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 例题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一、填空题 1、人造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的。 2、房屋和树木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的,相对于地面上正在行驶的汽车是_______的。 3、如图所示,甲、乙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子先用手蒙住眼睛,后放开手,发现编号________和________的小朋友做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4、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__状态。 5、如图所示,小玉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玉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_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_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________时针转动。 二、选择题 三、6、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四、A.划破夜空的流星的运动B.植物的开花结果 五、C.奔腾的骏马的运动D.地球绕太阳公转 六、7、站台前停着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开动时,乙车上的乘客会觉得自己乘坐的火车向相反方向运动,它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七、A.站台B.甲车C.乙车D.乘客自己 八、8、甲、乙两人分别坐在相邻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九、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十、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十一、9、(2011·扬州)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实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 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 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 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 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 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 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 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实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 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 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一、作图题 【光的反射做图】:1.作出图中的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 AB 、CD 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如图,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的点的反射光线和与这条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向下射入井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标出法线。 【 光的折射作图】:5. 如图,是不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你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的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 A (1)(3) .S (2) (4) (6) .B .A (8) (7)

8.如图,在凸透镜焦点F处放一平面镜MN,BF为一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请将图补充完整。 【力的示意图】 1.如下图,物体A从斜面上匀速滑下,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杯子放在斜面上,画出此时小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3.物体A的质量为5kg,在图中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g=10N/kg ) 30度角的拉力。已知拉力大小F=50N ,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 二、基础知识训练题 1.声音是由 产生的。 停止,发声与就停止了。 2.声音靠 传播,真空 传声。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 。一般固、液体传声速度 气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______m/s 。声音在____体中传播最快,在___体中传播最慢。 3.回声与原声时差大于 s ,人耳可区分出它们。 4.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响度。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_______越大,响度就越大。人耳所能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声调。声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________越高,音调就越高。________用来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5. 是发声体作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6.物理学中,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7.控制噪声途径:防止噪声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 8.声音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减弱噪声的途径:(1) ;(2) ;(3) 10、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和_______。 【光】 1.“日出日落”这句话中研究的运动物体是 ,是以 为参照物的。 2.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左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 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 3.在下列空格填上合适的单位。 (1)乒乓球的直径为4 ;(2)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 ;(3)一名中学生走了两小时通过的路程大约是3 105 。 4.你身体上最接近35mm长度的是( )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大拇指指甲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 D.肩膀的宽度 5.如图1所示,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如图4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 7.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1) (2) (3) (4) 图4

初中物理第一章测试

第一章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只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C.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 D. 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37cm、5.35cm、5.36cm, 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 A. 5.36cm B. 5.35cm C. 5.3575cm D. 5.358cm 3.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4.某同学测得物体的长大约是54.48cm,则他测得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 ) A. 54cm和0.48cm B. 54.4cm和8cm C. 54.4cm和0.8cm D. 54.4cm和0.08cm 5.测得某同学身高1.65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米 B. 测量结果精确到分米 C. 测量结果精确到厘米 D. 6是估读数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2分) 6.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 ,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奠定了 经典物理学基础,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______ 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 7.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8.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 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9.小刚同学测量橡皮的宽度,记录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 2.51cm,2.52cm.2.51cm,2.5cm,2.53cm.该同学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 cm,其中明显错误的一次结果是______ .根据以上记录,被测橡皮的宽度是______ .10.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70______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全汇总!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复习资料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知识点: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15℃是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课标要求 1、通过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例如:放在鼓面上的碎纸 屑,敲击鼓面时期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情况:敲击音叉,观察与其轻触的乒乓球运动情况。 2、通过探究认识声音传播的条件。例如: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 抽去空气,几乎听不到声音,慢慢放入空气,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三、相关练习 1、清晨,同学们常能听到校园的树上不时传来鸟鸣声,是由于鸟的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发出声音,然后通过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2、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若你呼喊于你相距50m远的某同学,约需s他才能听到你的喊声。 4、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到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产生的。 5、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为什么?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知识点: 1、知道空气传导与骨传导; 空气传导: 外界声音----骨膜振动----听小骨及其它组织----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 外界声音---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2、知道非神经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在空气传导中,骨膜或听小骨的损坏会使声音传递发生障碍,即非神经性耳聋,可通过骨传导传递声音。 听觉神经的损坏,无法传递声音,即神经性耳聋。 3、双耳效应: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

1. 下列现象中, 属于液化的是( ) A .夏天, 盛冷饮的杯子外壁上出现小水珠 B .寒冷的冬天, 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 .放在盘子里的水, 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D .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 2.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 A .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 .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 4. C .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 D .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5. 2.唐诗《浪淘沙》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 6. 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船行”所选参照物分别是 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A .千克/米3 B .克/厘米3 C .千克/分米3 D .吨/米3 2.一般一只鸡蛋和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分别约为:( ) A .0.5g 60mg B .5g 60g C .50g 60kg D .500g 60t 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 A .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B .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C .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5.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A .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温度 6.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 A . 质量相等 B .密度相等 C .体积相等 D .以上都不对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7.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8. 3.如图1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 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 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9. A .靠近透镜 B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10. C .远离透镜 D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图1 B 山在水中的倒影 A 屏幕上的手影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 C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 图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