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ó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________

②会虎为暴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 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 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C. 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 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

(2)B

(3)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解析】【分析】(1)①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庐”,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会:古今异义词,适逢,正赶上。

(2)A副词,才,/副词,竟,竟然;B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得祀:得到祭祀;何……为:做什么。这是一个反问句,翻译

时要注意语气。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②若:你;过:过分,指失礼;至:极点。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结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可见其尊老爱幼;从“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见其廉洁爱民。

故答案为:⑴①搭建庐舍;②适逢,正赶上。

⑵B;

⑶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⑷ 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附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作乱,盗贼请求让他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这是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德秀说:“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定。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感叹不已。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

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

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

【答案】(1)在;想要

(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

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出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少与王安石游________ ②以吝故不及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_______等,而缺点在于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

A. 嫉恶如仇

B. 左右逢源

C. 春风化雨

D. 客观理性【答案】(1)年轻;比得上

(2)王安石为人怎样?

(3)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D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少”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何如(怎么样)”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4)分析曾巩的为人,他对王安石的评价“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可看出曾巩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地评价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故选D。

故答案为:⑴年轻;比得上;

⑵王安石为人怎样?

⑶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关的时间,要善于归纳。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②,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③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④“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⑤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⑦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注】①谒者:官名。②河南:指河南郡。③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④矫制:假传圣旨。⑤数:屡次。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⑦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上使黯往视之使:________

②乃召拜为中大夫乃:___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________的品质,从原文中“________”这一句可以看出。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答案】(1)派遣;于是、就

(2)C

(3)拿着使者的凭证征发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灾。

(4)不畏强权,按理处事;臣谨以便宜

(5)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然后“东海大治”。由此启示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珍

惜机会,改过自新;周围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解析】【分析】⑴①句意为: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使:派;②句意为:于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乃:于是,就。

⑵C项有误,句意为: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节奏划分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故选C。

⑶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节,符节;粟,粮食;以,用来;赈,赈济;句子翻译为:我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

⑷《周亚夫军细柳》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大将风度。这篇文章中汲黯也表现出了忠于职守,治理有方的一面,体现在“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一句上。

⑸文中写汲黯治理东海,之所以“大治”,是因为“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即: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付自己挑选的得力郡丞和书吏去办。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围绕着如何用人去谈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 派遣;② 于是、就。

⑵C;

⑶拿着使者的凭证征发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灾。

⑷① 不畏强权,按理处事;② 臣谨以便宜。

⑸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然后“东海大治”。由此启示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珍惜机会,改过自新;周围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⑵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答题时应注意,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⑷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⑸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

【附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景帝死后,太子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皇上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②仆:指驾车的人。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④公:指晋侯。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失也失:耽误

B. 其将来辞辞:陈说

C. 吾子之讨讨:处罚

D. 子无重寡人之过重:看重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

A.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 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 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 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4)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答案】(1)D

(2)C

(3)B

(4)魏绎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

【解析】【分析】⑴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尝”是“曾经”;“方”是古今异义词,“才”的意思。语句“子无重寡人之过”中的“重”是“重新,再次”的意思,不是“看重”。故答案为D。[中国教育出版&网*^@%]

⑵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的意思是: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王发怒?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据此,正确的句读是: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故答案为C。

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依据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对作答。依据“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的意思是:魏绛就到了,交给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故B项中的“却遭将士伏击”的理解是错误。据此,答案为B。

⑷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贰志(二心)、事(侍奉)、辟(通‘避’,躲避)、刑(刑罚)”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⑷魏绎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断句。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

晋侯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晋侯发怒,对羊舌赤说:“我认为召集诸侯会盟是荣耀的事。现在扬干被羞辱,我们何时受过这等羞辱?我一定要杀掉

魏绛,不要耽误了!”羊舌赤回答说:“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从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也不逃避惩罚。他会来陈说情况的,何必劳驾您下命令呢?”话刚说完,魏绛就到了,交给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士鲂、张老劝阻了他。晋侯读他的信,信上说:“我听说军队以服从命令为武,军人做事以宁死不触犯军纪为敬。您召集诸侯会盟,我怎么敢不恭敬?君主的军队不服从军令,办事的人不严格执法,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害怕自己因不严格执行军法而犯死罪,所以惩治了扬干,这罪过无可逃避。事先我没能进行教导,以至于要动用大刑。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王发怒?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晋侯光着脚跑出来,说道:“我之前说的话,是因为宠爱自己的兄弟。你处罚扬干的车夫,是执行军法。我有弟弟,却没有教导好,这是我的过错。请你不要让我再次犯错,拜托你了!”

晋侯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就在太庙宴请魏绛,并让他担任新军副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②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注】①伯嚭(pī):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同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 败吴于姑苏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 阖庐病创将死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C. 吴王将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 乃兴师北伐齐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含义。

①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

②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3)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C

(2)①(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②(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额来请求讲和。

(3)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A在/比;;B伤/窘迫,尴尬;C均为答应

的意思;;D讨伐/砍倒。

(2)解答时要注意句式特点,倒装句要恢复正常的句序,省略句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①注意“谓”“尔”两个字的意思要翻译出来,补写出主语“阖庐”;②句中注意“使”“遗”“以”三个字的意思要翻译出来,补写出主语“越王”。

(3)将伍子胥的这句话放回原文中,可知他说这句话的前提是因为“越王为人能辛苦”“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意思是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些都是“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注意用自己的话来说。

故答案为:⑴ C

⑵①(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②(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额来请求讲和。

⑶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法”,“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分功用来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

⑵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一般都是文中的名句,翻译时既讲究字字落实,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又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7.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②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节选自范公俑《过庭录》,有删改)

【注】①负:凭仗。②规:劝诫。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国:则有去国怀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略无阙处(《三峡》)

C. 乐:然则何时而乐耶钟鼓乐之(《关雎》))

D. 斯:微斯人斯是陋室(《陋室铭》)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愤郁颇见辞色。

(3)语段【甲】中第一,二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1)D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

(3)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4)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解析】【分析】(1)A项,国都/国家;B项,处在/地方;C项,喜悦,愉快/使……快乐;D项,均是指示代词,“此;这”的意思。

(2)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翻译。

(3)抓住关键句分别进行概括即可。第一段,从“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等可知其描绘的是萧条阴冷的景象;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可体会其抒发的是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从“秦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等可知其描绘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根据“此乐何极”“心旷神怡”“宠辱借忘”“喜洋洋”等可体会其喜悦的情感。

(4)根据两文的内容和主旨谈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⑴D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

⑶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⑷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⑷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乙】滕子京很有才华,造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州知州(的位置)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范仲淹和他年龄相仿,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答。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范仲淹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范仲淹在)文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好友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________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③觥筹交错________

④树林阴翳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第①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4)本文中欧阳修的“乐”和《岳阳楼记》中“后天下之乐”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取名,命名;寄托;酒杯;遮盖

(2)①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②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文中所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4)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解析】【分析】(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的①名:取名、命名;

(2)①句中“芳”(花),秀(枝叶茂盛),阴(绿荫)是得分点;②句中的“从”(跟随),乐(乐趣)后一个乐(以......快乐)是得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而链接材料中的内容与本文所记“琅琊山”无关。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比较理解。两篇文章中的“乐”都体现作者心系天下,以民为乐。不同点在本文中“乐”还包含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故答案为:⑴取名,命名;寄托;酒杯;遮盖

⑵①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②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⑶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文中所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⑷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对文章进行对比,注意从语言的简练角度进行回答。

⑷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9.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伛偻提携伛偻: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洌: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杂然:________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即:________

(2)下列各组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 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 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1)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

(2)B

(3)①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②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

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即”靠近。

(2)A表修饰。B在;比。C的。D用。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苍颜:容颜苍老。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这是一个判断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②其:大概。谓:称得上;与:在。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分析,【甲】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以看出“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从“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可以看出“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驼背,指老年人;②清;③错杂的样子;④就,靠近,到

⑵ B;

⑶①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②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⑷【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于、其、且、为等共20个,这些虚词都有多种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分类归类记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解释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⑷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个人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并概括答题。

【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酒宴上

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归而宾客跟从。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就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乙】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据这个缘故给亭命名为“醒心亭”,是取自韩退之的《北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命名吧,这就更有水平了。

尽管这样,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

C. 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則又请焉

D. ①故逐之②故田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肉食者謀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①可以一成②以君之力

C. 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 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用现代双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答案】(1)D

(2)B

(3)①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②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C

(5)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解析】【分析】⑴A.参与/夹杂;B. 种类/连接;C.请(允许我)/请教;D.所以/所以。故选D。

⑵A.代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凭借/凭借;C.在/比;D.表示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故选B。

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 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句意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② 鼓,击鼓;再,第二次;竭,尽。句意是: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⑷B项有误。“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是错误的。曹刿知道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战争中准确把握进军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⑸结合当时背景来看:鲁国能以弱胜强,重要原因就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其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鲁庄公的取信于民,因此得到人民的支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写出了曹刿在战场上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这也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答案为:⑴D;⑵B;

⑶①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②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⑷C

⑸ 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实词的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⑵本题考查辨析虚词的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意解释。

⑶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答题时应注意,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⑸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

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身孰若/保全大下乎

C.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 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

C. 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 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答案】(1)A

(2)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3)B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故选A。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以:把;虽:只是。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3)ACD正确。B文中并没有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的内容,其实刘表能其中去请,就是最大的诚意。

故答案为:⑴ A;

⑵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⑶ B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阅读文言文多方面的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意思,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及人物形象,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译文】

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住在岘山向阳的一面,从不去城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庞公笑着说: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鼋鼍(大鳖)在深渊下面晚上也可以休息,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我们)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是我所能保全的。因而在田上耕作,妻子在前。刘表问: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刘表叹息而去,之后庞公与妻儿一起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传(节选)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①之,且曰:“奉亲②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③。寻通判河中府,徙④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⑤不远。今又侈土木⑥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⑦积负。”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极言:非常激进的进言。②奉亲:侍奉母亲。③不报:不予答复。④徙:贬官。⑤天戒:天示惩戒。⑥侈土木:大兴土木。⑦蠲除:清除,减免。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②微斯人________

③寻通判河中府________

④市材木陕西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B.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C.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D.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②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 (2)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句意。 ①子无敢食.我也!食:________。句意:________。 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走:________。句意: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讲了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会怎么评价这只狐狸?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计22分) 余靖传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óng)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缄:闭口 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让:指派 C.各用一字为目.目:纲领 D.犹留夏册不遣.遣:派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乃.自诣韶州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⑥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得分评卷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3826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 ..(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武汉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后面题目。 过故友旧居 [唐]许浑 往年公子宅,夜宴乐难忘。 高竹动疏翠,早莲飘暗香。 珠盘凝宝瑟,练席递华觞。 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公子宅”即题中的“故友旧居",点明了往年宴会举行的地点。 B.从“夜宴"“疏翠”“早莲”等词语可以看出,宴会举行于初夏的夜晚。 C.本诗领联描绘了夜宴环境的优雅,颈联则突出了夜宴陈设的华贵。 D.往年夜宴快乐难忘,今日春草生机勃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答案 D(“往年”“今日”为时过境迁,繁华不再之感。由“闭门”可知,“春草长”体现的是冷清萧条。) 课外古诗词阅读过关方法 认真阅读古诗词,读懂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一.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等景物。 B.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C.诗人在诗中说"不是望乡时",说明诗人在本诗中并未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D.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 二.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B.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 C.“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 D.“千里”与“片时”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对飞鸟的热爱之情。 三.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的意思是: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B.诗的三、四句的意思是: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C.这是一首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航行时焦急的感受。 D.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既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又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四.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C.“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D.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景物表现了秋天特点。 五.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 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C.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古文经典诵读

古文经典诵读关雎 作者:《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作者:《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十五从军征 作者: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木兰诗 / 木兰辞 作者:佚名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13年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题 一 刘贡父旧与王荆公(王安石)甚款,每相遇必终日。荆公为参政,一日贡父访之,值其方饭,使吏延入书室。见有草稿在砚下,取视之,则论兵之文也。贡父善强记,一过目辄不忘,既读复置故处,念:“吾以庶僚谒执政,径入其便座,非是。”复趋出,待于庑下。荆公饭毕而出,始复邀入座。语久之,问:“贡父近为文乎?”贡父曰:“近作《兵论》一篇,草创未就。”荆公问所论大概何如,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荆公不悟其窥己作也,默然良久,徐取砚下稿裂之。盖荆公平日论议欲出人意表,有同之者,则以为流俗之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刘贡父旧与王荆公甚款.(融洽) B. 贡父善强.记(勉强) C. 值.其方饭(恰逢) D. 草创未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荆公为.参政陈胜自立为.将军 B. 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 默然.良久吴广以为然. D. 荆公饭毕而.出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值其方饭,使吏延入书室。 ②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 4.写出你对(王安石)“默然良久,徐取砚下稿裂之”的看法。(3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分) 夕阳楼 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提示]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浣任职时所建),触景生情,感慨无端,写下这首情致深惋的小诗。 (1)第一句中的“绕天愁”一词写出了作者愁绪的怎样特点?(2分) (2)宋代诗人谢芳得评价诗的三、四两句时说:“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浅。‘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你如何理解三、四两句所表达的内容?(3分) 二 (甲)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①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人名)开府于相(地名),

中考经典文言文阅读13篇含答案

李余庆临死除奸 【原文】 国子博士李余庆知①常州,强②于政事,果于去恶,凶人恶吏,畏之如神,末年得疾甚困。有州医博士,多过恶,常惧为余庆所发③,因其困,进利药以毒之。服之洞泄不已。势已危,余庆察其奸;使人扶舁④坐厅事,召医博士,杖杀之。然后归卧,未及席而死。葬于横山,人至今畏之,过墓者皆下。有病虐者,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⑤。其敬惮之如此。 【注释】 ①知:主持,管理。②强:擅长。③发:发现。④舁(yú):轿子。⑤差(chài):疾病痊愈。 【译文】 国子博士李余庆担任常州知州时,擅长处理政事,敢于清除地方上的恶势力。民间的歹徒,官府的恶吏,都像怕神灵一样敬畏他。有一个州衙里的医药博士(即官聘医生),做过很多坏事,一直心怀恐惧,怕被余庆发觉,趁着他病得厉害,送上泻药毒害他。余庆服后,腹泻不停。他感觉身体已经不行了,

也悟察出了医博士的奸谋。余庆让人用轿子把自己抬到州府升堂,传讯医博士,叫人用杖打死。之后就想回家躺着,但还没有回到床上就死了。死后葬在横山,到现在人们都还敬畏他,经过他墓地时,都要徒步而行。有患重病的人,从其墓上取土铺洒在床席之间,往往能使病有转机。人们敬畏李余庆就到了这种地步。 【解词】 ①服之洞泄不已() ②过墓者皆下() ③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 ④其敬惮之如此() 答案及译文见下期。 ①服之洞泄不已(停止) ②过墓者皆下(经过) ③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就) ④其敬惮之如此(像这样)

王右军诈睡 【原文】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①,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②。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③,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④,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 ①减:不足,不满。②钱凤:王敦的下属。屏(bǐng):退,使人退避。③阳:假装。④从:同“纵”。 【解词】 ①大将军尝先出()②右军觉()③诈孰眠() ④方忆右军未起() 【答案】 ①大将军尝先出(曾经)②右军觉(睡醒)③诈孰眠(同“熟”,深,酣)④方忆右军未起(才) 【译文】 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十分喜爱他,常常把他留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王敦曾有一次先起床出来,王羲之

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 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 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 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 【二】[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

部编中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 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 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 B. 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 C. 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 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 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C. 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作者既然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D. 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C (2)A

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

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 (一) 七年级 (上) 班级姓名得分 一、诵古代诗文,品名家华章。请依照要求或提示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或成语。 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乐之情。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3.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十则》中亦有阐述:,。 4.时至今日,儒家提倡的许多为人为学之道仍使我们受益匪浅。请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名言 ..。(句子意思要完整)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能够知得失。”由此能够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6.陈新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关心,收成专门大,他对孔子《论语》中“,。”这句话体会更深了。这句话也表达了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7.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中,还记载有类似意思的孔子的两句话:,。 8.《论语》中,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假如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以上这点,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9.树木丛生,。,洪波涌起。 10.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画涨潮时水面宽敞、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1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包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13.《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想念故乡的诗句是,。1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欢乐之情,这两句诗是:,。 15. ,浅草才能没马蹄。 16.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方法,描写乡村夏夜恬适之美的句子是: ,。 17. ,听取蛙声一片。 18.旧时茅店社林边,。 19.《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 20.×××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特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味道实在不行受。感叹之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文言文阅读试题

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吴起守信(明宋濂)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①下列解释不准确的的一项是() A.诺,期返而食。诺:表应答。好。 B.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求:请求。 C. 其为信若此。 D.宜其能服三军欤?宜:应该。 ②与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是() 例:待公而.食。 A.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③与加点的词的用法一致的是() 例: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A.岁.征民间。《促织》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 C.追亡.逐北逃跑的士卒。《追亡逐北》 D.啼.告母。《促织》 ④翻译下面的句子。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参考答案)1、B。2、C。3、B。4、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 (二)北人食菱(明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①下列解释不准确的的一项是() A.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啖:吃。 B. 其人自护所短。护:掩盖。 C.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热:热火,即病毒。 D.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强:强劲。 ②与加点的词“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例: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A.折藏之,归以.示成。《促织》 B.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③与例句句式不一致的一组是()。 例: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③鲁公治国________ 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 汝心之固公善之 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 (2)改变;穷尽;修建;决断或决定

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13 年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题 贡父旧与王荆公(王安石)甚款 ,每相遇必终日。荆公为参政 ,一日贡父访之 ,值其方饭 使吏延入书室。 见有草稿在砚下 ,取视之 ,则论兵之文也。 贡父善强记 ,一过目辄不忘 ,既读复置 故处 ,念:“吾以庶僚谒执政 ,径入其便座 ,非是。”复趋出 ,待于庑下。荆公饭毕而出 ,始复邀入 座。语久之 ,问 :“贡父近为文乎 ?”贡父曰 :“近作《兵论》一篇 ,草创未就。 ”荆公问所论大概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5 分) 夕阳楼 唐 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 提示 ] 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 835 )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 为萧浣任职时 所建),触景生情,感慨无端,写下这首情致深惋的小诗。 (1)第一句中的“绕天愁”一词写出了作者愁绪的怎样特点?( 2 分) (2) 宋代诗人芳得评价诗的三、 四两句时说:“若只道身世悠悠, 与孤鸿相似, 意思便浅。 ‘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你如何理解三、四两句所表达的容?( 3 分) (甲) 杜瑛字文玉, 其先霸州信安人。 瑛长七尺, 美须髯,气貌魁伟。 金将亡, 士犹以文辞规进取, 瑛独避地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 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①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人名)开府于相(地名) 何如 ,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 ,荆公不悟其窥己作也 议欲出人意表 ,有同之者 ,则以为流俗之见也。 1.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贡父旧与王荆公甚款 . (融洽) B. C. 值.其方饭 (恰逢)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荆公为.参政 B. 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 C. 默然.良久 D. 荆公饭毕而.出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值其方饭 , 使吏延入书室。 ②则以所见稿为己意 以对 4. 写出你对(王安石) “默然良久 ,默然良久 ,徐取砚下稿裂之。 盖荆公平日论 )( 3 分) 贡父善强.记 (勉强) 草创未就. (完成) )(4 分) 胜自立为.将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吴广以为然. 尉剑挺,广起,夺而 .杀尉 4 分) , 徐取砚下稿裂之”的看法。 (3 分) ,瑛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 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 (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根据句意断句为: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乃,于是;以,拿;奉,通“俸”,俸禄;资,资助;使,让;句子翻译为: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②顾,难道;不如,比不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③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少与王安石游________ ②以吝故不及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_______等,而缺点在于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 A. 嫉恶如仇 B. 左右逢源 C. 春风化雨 D. 客观理性【答案】(1)年轻;比得上 (2)王安石为人怎样? (3)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D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少”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何如(怎么样)”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4)分析曾巩的为人,他对王安石的评价“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可看出曾巩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地评价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故选D。 故答案为:⑴年轻;比得上; ⑵王安石为人怎样? ⑶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