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数学数学中考数学压轴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数学中考数学压轴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数学中考数学压轴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数学中考数学压轴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等边△ABC中,AB=BC=AC=6cm,点P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1.5cm/s 的速度运动到点C停止,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过点P作BC的垂线,过点Q作BC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MP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图形).

(1)当x= (s)时,PQ⊥BC;

(2)当点M落在AC边上时,x= (s);

(3)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在学习了轴对称知识之后,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课本习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跟随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课本习题)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求证:DB=DE

(2)(尝试变式)如图②,△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

求证:DB=DE.

(3)(拓展延伸)如图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请问DB与DE是否相等? 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AD=5,cos

4

5

B ,点O是边BC上的动点,

以OB为半径的O与射线BA和边BC分别交于点E和点M,联结AM,作∠CMN=∠BAM,射线MN与边AD、射线CD分别交于点F、N.

(1)当点E 为边AB 的中点时,求DF 的长;

(2)分别联结AN 、MD ,当AN//MD 时,求MN 的长; (3)将

O 绕着点M 旋转180°得到'O ,如果以点N 为圆心的N 与'O 都内切,求

O 的半径长.

4.如图,矩形ABCD 中,AB =8,BC =12,E 是BC 边的中点,点P 在线段AD 上,过P 作PF ⊥AE 于F ,设PA =x . (1)求证:△PFA ∽△ABE ;

(2)当点P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实数x ,使得以点P ,F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也与△ABE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探究:当以D 为圆心,DP 为半径的⊙D 与线段AE 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请直接写出DP 满足的条件: .

5.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其中一个根为另一个根的一半,则称这样的方程为“半等分根方程”.

(1)①方程2280x x --= 半等分根方程(填“是”或“不是”);

②若(1)()0x mx n -+=是半等分根方程,则代数式2

25

2

m mn n +

+= ; (2)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

x y =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方程2

60px x q -+=是半等分根方程吗?并说明理由;

(3)如果方程20ax bx c ++=是半等分根方程,且相异两点(1,)M t s +,(4,)N t s -都在抛物线2

y ax bx c =++上,试说明方程20ax bx c ++=的一个根为

53

. 6.如图,平面上存在点P 、点M 与线段AB .若线段AB 上存在一点Q ,使得点M 在以PQ 为直径的圆上,则称点M 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 已知点P (0,1),点A (﹣2,﹣1),点B (2,﹣1).

(1)在点O (0,0),C (﹣2,1),D (3,0)中,可以成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的是 ;

(2)点K 为x 轴上一点,若点K 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请求出点K 横坐标x K 的取值范围;

(3)已知点M (m ,﹣1),若直线y =1

2

x +3上存在点P 与线段AM 的共圆点,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7.综合与探究: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OABC 是边长为4的菱形,

60C ?∠=

(1)把菱形OABC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03m m <<个单位,得到菱形

''''O A B C ,在向下平移的过程中,易知菱形''''O A B C 与菱形OABC 重叠部分的四边形'AEC F 为平行四边形,如图2.试探究:当m 为何值时,平行四边形'AEC F 为菱形:

(2)如图,在()1的条件下,连接''',AC B O G 、为CE 的中点J 为EB 的中点,H 为

AC 上一动点,I 为''B O 上一动点,连接,,,GH HI IJ 求GH HI IJ ++的最小值,并直

接写出此时,H I 点的坐标.

8.定义:两个相似等腰三角形,如果它们的底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那么把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关联等腰三角形”.如图,在ABC ?与AED ?中,,BA BC EA ED == ,且

,ABC

AED ??所以称ABC ?与AED ?为“关联等腰三角形”,设它们的顶角为α,连接

,EB DC ,则称

DC

EB

会为“关联比". 下面是小颖探究“关联比”与α之间的关系的思维过程,请阅读后,解答下列问题: [特例感知]

()1当ABC ?与AED ?为“关联等腰三角形”,且90α?

=时,

①在图1中,若点E 落在AB 上,则“关联比”

DC

EB

=

②在图2中,探究ABE ?与ACD ?的关系,并求出“关联比”

DC

EB

的值.

[类比探究]

()2如图3,

①当ABC ?与AED ?为“关联等腰三角形”,且120a ?=时,“关联比”

DC

EB

= ②猜想:当ABC ?与AED ?为“关联等腰三角形”,且n α=?时,“关联比”DC

EB

= (直接写出结果,用含n 的式子表示) [迁移运用]

()3如图4, ABC ?与AED ?为“关联等腰三角形”.若90,4,ABC AED AC ?∠=∠==点

P 为AC 边上一点,且1PA =,点E 为PB 上一动点,求点E 自点B 运动至点P 时,点

D 所经过的路径长.

9.对于平面内的点M 和点N ,给出如下定义:点P 为平面内的一点,若点P 使得

PMN 是以M ∠为顶角且M ∠小于90°的等腰三角形,则称点P 是点M 关于点N 的锐

角等腰点P .如图,点P 是点M 关于点N 的锐角等腰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

O 是坐标原点.

(1)已知点(2,0)A ,在点123(0,2),(13),(13)P P P -,4(2,2)P -中,是点O 关于点A 的锐角等腰点的是___________.

(2)已知点(3,0)A ,点C 在直线2y x b =+上,若点C 是点O 关于点A 的锐角等腰点,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3)点D 是x 轴上的动点,(,0),(2,0)D t E t -,点(,)F m n 是以D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一个动点,且满足0n ≥.直线24y x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H K ,,若线段

HK 上存在点E 关于点F 的锐角等腰点,请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

10.小明研究了这样一道几何题:如图1,在ABC 中,把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180a a ?<

180a β+=?时,请问AB C ''△边B C ''上的中线AD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以下是

他的研究过程:

特例验证:(1)①如图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猜想AD 与BC 的数量关系为

AD =_______BC ;②如图3,当90BAC ∠=?,8BC =时,则AD 长为________. 猜想论证:(2)在图1中,当ABC 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AD 与BC 的数量关系,并

给予证明.

拓展应用:(3)如图4,在四边形ABCD ,90C ∠=?,120A B ∠+∠=?,

123BC =,6CD =,63DA =,在四边形内部是否存在点P ,使PDC △与PAB △之

间满足小明探究的问题中的边角关系?若存在,请画出点P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说明)并直接写出PDC △的边DC 上的中线PQ 的长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B

DC ,CB AB ⊥,16AB cm =,6BC cm =,

8CD cm =,动点Q 从点D 开始沿DA 边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1/cm s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2/cm s .点P 和点Q 同时出发,O 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连接 PO 并延长交CD 于M ,连接QM .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

08t <<.

(1)当t 为何值时,PQ

BD ?

(2)设五边形QPBCM 的面积为(

)2

S cm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PQM 的面积等于五边形面积的11

15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点Q 在MP 的垂直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我们知道,平面内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两条数轴不垂直,而是相交成任意的角ω(0°<ω<180°且ω≠90°),那么这两条数轴构成的是平面斜坐标系,两条数轴称为斜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称为斜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经过平面内一点P 作坐标轴的平行线PM 和PN ,分别交x 轴和y 轴于点M ,N .点M 、N 在x 轴和y 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叫做P 点的x 坐标和y 坐标,有序实数对

(x,y)称为点P的斜坐标,记为P(x,y)

(1)如图2,ω=45°,矩形OABC中的一边OA在x轴上,BC与y轴交于点D,

OA=2,OC=1.

①点A、B、C在此斜坐标系内的坐标分别为A,B,C.

②设点P(x,y)在经过O、B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③设点Q(x,y)在经过A、D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2)若ω=120°,O为坐标原点.

①如图3,圆M与y轴相切原点O,被x轴截得的弦长OA=3,求圆M的半径及圆心M的斜坐标.

②如图4,圆M的圆心斜坐标为M(33y轴的距离为1,则圆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13.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6,0),2,点 P 从点 O 出发沿线段 OA 向终点 A 运动,点 P 的运动速度是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点 D 是线段 OA 的中点.

(1)求点B 的坐标;

(2)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点t 秒,△BDP 的面积为S,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3)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连接BP,点E 在线段AB 上,连接PE,当∠BPE=2∠OBP 时,求点E 的坐标.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为x 轴上的动点,点B 为x 轴上方的动点,连接

OA ,OB ,AB .

(1)如图1,当点B 在y 轴上,且满足OAB ∠的角平分线与OBA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P ,请直接写出P ∠的度数;

(2)如图2,当点B 在y 轴上,OAB ∠的角平分线与OBA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点C 在BP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45AOC ∠=?,求

OAB

OCB

∠∠;

(3)如图3,当点B 在第一象限内,点P 是AOB ?内一点,点M ,N 分别是线段OA ,

OB 上一点,满足:1902

APB AOB ∠=?+∠,PM PN =,180ONP OMP ∠+∠=?.

以下结论:①OM ON =;②AP 平分OAB ∠;③BP 平分OBA ∠;④AM BN AB +=.

正确的是:________.(请填写正确结论序号,并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证明,简写证明过程).

15.如图1,已知点B (0,9),点C 为x 轴上一动点,连接BC ,△ODC 和△EBC 都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DE =BO ;

(2)如图2,当点D 恰好落在BC 上时. ①求点E 的坐标;

②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E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③如图3,点M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点B ,点C 除外),过点M 作MG ⊥BE 于点G ,MH ⊥CE 于点H ,当点M 运动时,MH +MG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会变化,直接写出MH +MG 的值;若会变化,简要说明理由.

16.(1)如图1,A 是⊙O 上一动点,P 是⊙O 外一点,在图中作出PA 最小时的点A . (2)如图2,Rt △ABC 中,∠C =90°,AC =8,BC =6,以点C 为圆心的⊙C 的半径是3.6,Q 是⊙C 上一动点,在线段AB 上确定点P 的位置,使PQ 的长最小,并求出其最小值. (3)如图3,矩形ABCD 中,AB =6,BC =9,以D 为圆心,3为半径作⊙D ,E 为⊙D 上一动点,连接AE ,以AE 为直角边作Rt △AEF ,∠EAF =90°,tan ∠AEF =

1

3

,试探究四边形ADCF 的面积是否有最大或最小值,如果有,请求出最大或最小值,否则,请说明理由.

17.我们知道,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底边与一边腰长比为2:1.如图1,90A ∠=?,

AB AC =,则

2BC

AB

=.

知识应用:

(1)如图2,ADE ?和ABC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DAE BAC ∠=∠=?,D ,E ,C 三点共线,若2AD =2BD =,求CD 的长.

知识外延:

(2)如图3,正方形ABCD 中,BE 和BC 关于BG 对称,C 点的对应点为E 点,AE 交

BG 的延长线于F 点,连接CF . ①求证:GF EC =;

②若2AE =,2CE =BF 的长.

18.如图,四边形AOBC是正方形,点C的坐标是(82,0).

(1)正方形AOBC的边长为,点A的坐标是;

(2)将正方形AOBC绕点O顺时针旋转45?,点A,B,C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

B',C',求点A'的坐标及旋转后的正方形与原正方形的重叠部分的面积;

(3)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OAC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从点O出发,沿折线OBCA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当它们相遇时同时停止运动,当OPQ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19.已知菱形ABCD中,∠ABC=60°,AB=4,点M在BC边上,过点M作PM∥AB交对角线BD于点P,连接PC.

(1)如图1,当BM=1时,求PC的长;

(2)如图2,设AM与BD交于点E,当∠PCM=45°时,求证:BE

DE

=

33

+

(3)如图3,取PC的中点Q,连接MQ,AQ.

①请探究AQ和M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探究过程;

②△AMQ的面积有最小值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这个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20.如图1,D是等边△ABC外一点,且AD=AC,连接BD,∠CAD的角平分交BD于E.(1)求证:∠ABD=∠D;

(2)求∠AEB的度数;

(3)△ABC 的中线AF交BD于G(如图2),若BG=DE,求AF

DE

的值.

21.问题探究

(1)如图1.在ABC 中,8BC =,D 为BC 上一点,6AD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

(2)如图2,在ABC 中,60BAC ∠=?,AG 为BC 边上的高,O 为ABC 的外接

圆,若3AG =,试判断BC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问题解决:

如图3,王老先生有一块矩形地ABCD ,6212AB =+,626BC =+,现在他想利用这块地建一个四边形鱼塘AMFN ,且满足点E 在CD 上,AD DE =,点F 在BC 上,且6CF =,点M 在AE 上,点N 在AB 上,90MFN ∠=?,这个四边形AMFN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将直尺摆放在三角板上,使直尺与三角板的边分别交于点P 、M 、N 、Q ,

(1)如图①所示.当∠CNG =42°,求∠HMC 的度数.(写出证明过程)

(2)将直尺向下平移至图 2 位置,使直尺的边缘通过点 C ,交 AB 于点 P ,直尺另一侧与三角形交于 N 、Q 两点。请直接写出∠PQF 、∠A 、∠ACE 之间的关系.

23.问题一:如图①,已知AC =160km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km 的A ,B 两地同时出发到C 地.若甲的速度为80km /h ,乙的速度为60km /h ,设乙行驶时间为x (h ),两车之间距离为y (km ).

(1)当甲追上乙时,x = . (2)请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

问题二:如图②,若将上述线段AC 弯曲后视作钟表外围的一部分,线段AB 正好对应钟表上的弧AB (1小时的间隔),易知∠AOB =30°.

(3)分针OD 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km ,时针OE 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

(4)若从2:00起计时,求几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

24.综合与探究:

如图1,抛物线24832

999

y x x =-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顶点为D ,P 为对称轴右侧抛物线的一个动点,直线AD 与y 轴于点C ,过点P 作

//PF AD ,交x 轴于点F .

(1)求直线AD 的函数表达式及点C 的坐标;

(2)如图2,当//PC x 轴时,将AO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平移,当点C 与点P 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t 秒时,在平移过程中AOC ?与四边形AFP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3,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D 于点E ,直线DF 与PE 交于点M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

①当3DM MF =时,求m 的值;

②试探究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值m ,使四边形AFPE 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2)()y a x x m =++与x 轴交于点

A C 、(点A 在点C 的左侧),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

B ,24O

C OB ==. (1)如图1,求a m 、的值;

(2)如图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M ,点D 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AD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N ,设点D 的横坐标是t ,线段MN 的长为d ,求d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15

4

d =时,过点D 作DE x 轴交抛物线于点E ,点

P 是x 轴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E 交x 轴于点F ,直线2

11

y x b =+经过点D 交EF 于点G ,连接CG ,过点E 作EH CG 交DG 于点H ,若3CFG EGH S S =△△,求点

P 的坐标.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B

解析:(1)1.5;(2)3;(3)()())2

22

9333423153

932422733.30 1.5153493x x y x x x x x x x ?-?

???=-+-???-???

≤≤≤≤<< 【解析】 【分析】

(1)令PQ ⊥BC ,表示出BP 和BQ 的长,利用余弦的定义得出方程,求解即可; (2)根据△ABC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Q=CM ,表示出PC 的长,结合余弦的定义得出方程,求解即可;

(3)根据(1)和(2)中结论,分0≤x <1.5时,1.5≤x≤3时,3<x≤4时三种情况画出图

形,求出相应边长,可得函数解析式.【详解】

解:(1)当PQ⊥BC时,

BP=1.5x,BQ=6-x,

∴BQ=

1.5 cos cos60 BP x

ABC

=

∠?

,即6-x=

1.5

1

2

x

∴6-x=3x,

解得:x=1.5,

∴当x=1.5时,PQ⊥BC;

(2)∵△ABC是等边三角形,QM∥BC,

∴AQ=AM,BQ=CM,

PC=6-1.5x,CM=

6 1.5

123

1

cos60

2

PC x

x

-

==-

?,

∴BQ=12-3x,AQ=x,

∴12-3x+x=6,

解得x=3,

∴当点M落在AC上时,x=3(s);

(3)当0≤x<1.5时,过Q作QE⊥BC于E,

∵BQ=6-x,

∴QE=BQsin∠B=BQsin60°,而DP=BPtan∠B=BPtan60°,y=S△BPQ-S△BPD

=

11

22

BP QE BP DP

?-?

=()()

11

sin60tan60

22

BP BQ BP BP

?-?

=2

9333

x x;

当1.5≤x≤3时,过点Q 作QD ⊥BC 于D , 可知:四边形QDPM 为矩形, ∴QM=DP=BP-BD=BP-BQ·cos60°, PM=MC·sin60°=BQ·sin60°, 则y=S △PQM

=1

2QM PM ? =()1

cos60sin 602

BP BQ BQ -????? =2315393

242

x x -

+-

当3<x≤4时,

如图所示,过点Q 作QE ⊥BC 于点E , 可知四边形QEPM 为矩形, ∴QM=EP=BP-BE=BP-BQ·tan ∠B=1.5x-1

2

(6-x )=2x-3, ∵QM ∥BC ,

∴△AQO 为等边三角形,∠MON=∠C=60°, ∴AQ=OQ=AO=x , ∴OM=QM-OQ=2x-3-x=x-3, ∵PC=6-1.5x ,∠C=60°, ∴NP=PC·

tan ∠C= PC·tan60°=3632x ??

- ???

∴MN=MP-NP=QE-NP=BQ·sin∠B-NP=(6-x)·sin60°-

3

63

2

x

??

-?

?

??

=333

x-,

y=S△PQM-S△NOM

=

11

22

MQ PM OM MN

?-?

=2

315393

x x

+-

1

2

(x-3333

x-)

=2

273

33

x x-

故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

()

)

)

2

2

2

9333

42

315393

242

273

3

.

3

0 1.5

15

34

93

x x

y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的应用—几何问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的运动情况分情况求解.

2.D

解析:(1)见详解;(2)见详解;(3)DB=DE成立,证明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BD=30°,∠ACB=60°,由CD=CE,则

∠E=∠CDE=30°,得到∠E=∠CBD=30°,即可得到DB=DE;

(2)过点D作DG∥AB,交BC于点G,证明△BDC≌△E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

(3)过点D作DF∥AB交BE于F,由“SAS”可证△BCD≌△EFD,可得DB=DE.

【详解】

证明:(1)∵△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BCA=60°,

∵点D为线段AC的中点,

∴BD 平分∠ABC ,AD=CD , ∴∠CBD=30°, ∵CD=CE , ∴∠CDE=∠CED , 又∵∠CDE+∠CED=∠BCD , ∴2∠CED=60°, ∴∠CED=30°=∠CBD , ∴DB=DE ;

(2)过点D 作DG ∥AB ,交BC 于点G ,如图,

∴∠DGC=∠ABC=60°,又∠DCG=60°, ∴△DGC 为等边三角形, ∴DG=GC=CD ,

∴BC-GC=AC-CD ,即AD=BG , ∵AD=CE , ∴BG=CE , ∴BC=GE ,

在△BDC 和△EDG 中,

60DC DG BCD EGD BC EG =?

?

∠=∠=???=?

, ∴△BDC ≌△EDG (SAS ) ∴BD=DE ; (3)DB=DE 成立,

理由如下:过点D 作DF ∥AB 交BE 于F ,

∴∠CDF=∠A ,∠CFD=∠AB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C=∠BCA=∠A=60°,BC=AC=AB ,

∴∠CDF=∠CFD=60°=∠ACB=∠DCF , ∴△CDF 为等边三角形 ∴CD=DF=CF , 又AD=CE , ∴AD-CD=CE-CF , ∴BC=AC=EF ,

∵∠BCD=∠CFD+∠CDF=120°, ∠DFE=∠FCD+∠FDC=120°, ∴∠BCD=∠DFE ,且BC=EF ,CD=DF , ∴△BCD ≌△EFD (SAS ) ∴DB=DE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正确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

3.D

解析:(1)DF 的长为15

8;(2)MN 的长为5;(3)O 的半径长为258

. 【解析】 【分析】

(1)作EH BM ⊥于H ,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四边形BMFA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利用

cos 4

5

B =

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算半径,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FD 即可; (2)先证AMB CNM ∠=∠,再证MAD CNM ∠=∠,从而证明AFM NFD ?~?,得到

AF MF

AF DF NF MF NF DF =?=,再通过平行证明AFN DFM ?~?,从而得到AF NF

AF MF NF DF DF MF

=?=,通过两式相乘得出AF NF =再根据平行得出NF DF =, 从而得出答案.

(3)通过图形得出MN 垂直平分'OO ,从而得出90BAM CMN ∠=∠=?,再利用

cos 4

5

B =

解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如图,作EH BM ⊥于H :

∵E 为AB 中点,45,cos 5

AB AD DC B ====

∴52AE BE ==

∴cos 4

5

BH B BE =

= ∴2BH =

∴2

253222EH ??=-= ???

设半径为r ,在Rt OEH ?中:

()2

2

2322r r ??

=-+ ???

解得:2516

r =

∵,E O 分别为,BA BM 中点

∴BAM BEO OBE ∠=∠=∠ 又∵CMN BAM ∠=∠ ∴CMN OBE ∠=∠ ∴//MF AB

∴四边形BMFA 是平行四边形

∴2528

AF BM r === ∴2515588

FD AD AF =-=-= (2)如图:连接MD AN ,

∵,B C BAM CMN ∠=∠∠=∠ ∴AMB CNM ∠=∠ 又∵AMB MAD ∠=∠ ∴MAD CNM ∠=∠ 又∵AFM NFD ∠=∠ ∴AFM NF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