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印刷原理实验指导书

印刷原理实验指导书

印刷原理实验指导书
印刷原理实验指导书

《印刷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23-2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3-2

二、实验基本内容: ............................................................................................................... 23-2

三、实验仪器、工具及材料:............................................................................................. 23-2

四、实验原理: .................................................................................................................... 23-2

五、实验步骤: .................................................................................................................... 23-3

六、实验注意事项: ............................................................................................................ 23-4

七、思考题: ........................................................................................................................ 23-4

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23-4 实验二综合性实验——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23-5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3-5

二、实验设备、工具及材料:............................................................................................. 23-5

三、实验基本内容: ............................................................................................................... 23-5

四、思考题: ........................................................................................................................ 23-6

五、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23-6 附录一印刷适性试验机的结构、调节与使用..................................................................... 23-7 ----印刷适性试验机简介 ........................................................................................................... 23-7

一、AIC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的构成................................................................................ 23-7

二、“AIC2-5”主机的功能 .................................................................................................. 23-8

三、“AIC2-5”的匀墨系统 .................................................................................................. 23-9

四、“AIC2-5”的注墨系统 ................................................................................................. 23-11 附录二印刷适性试验机主机的调节与操作..................................................................... 23-13一“AIC2-5”的印刷压力测定方法 ................................................................................... 23-13 二“AIC2-5”的印刷速度标定方法..................................................................................... 23-15 三“AIC2-5”包衬的使用..................................................................................................... 23-18 四“AIC2-5”轮齿间的调整................................................................................................. 23-19 五“AIC2-5”操作步骤......................................................................................................... 23-19

实验一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通过在不同印刷压力条件下,用印刷适性仪打样出印刷样张,测试油墨转移率,从而了解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要求做出油墨转移率与印刷压力的关系曲线,分析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二、实验基本内容:

使用印刷适性仪模拟印刷过程,通过调节印刷适性仪的印刷压力,测量油墨从印版转移到承印材料上的墨量。

三、实验仪器、工具及材料:

AIC2-5型印刷适性仪、匀墨器、精量注墨器、电子分析天平、调墨刀、烧杯、玻璃板、油墨、纸张、汽油、棉花。

样条准备:纸张类型:128g 或157g铜版纸

裁切尺寸:55mm×340mm

裁切数量:20条

四、实验原理:

印刷中的墨量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油墨重量,即g/ m2来表示,也可以用单位面积上油墨的体积,即ml/m2来表示,还可以通过计算,用墨层厚度(μm)来表示。

印刷前印版上的墨量叫印版墨量,用x表示,印刷后转移到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表面上的墨量,叫转移墨量,用y表示。

转移墨量y与印版墨量x之比,叫油墨转移率,用百分率表示,记作f,即:

f = y/x×100%

以x为横坐标,分别以y、f为纵坐标,便可以作出y-x、f-x曲线;分别叫油墨转移量曲线和油墨转移率曲线。

油墨转移量用称量法进行测量。实验室测得油墨转移量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称量纸张印刷前、后重量的变化,计算油墨转移量y,此方法受测定环境的温、湿度影响,不够稳定和精确;方法二:称量印版印刷前、后重量的变化,计算油墨转移量y,此方法相对精确,但只适用于质地较轻、幅面较小的印版。本

实验采用方法二,通过测量印版辊印刷前、后的重量变化,其差值即为油墨转移量。

五、实验步骤:

1、开机。打开AIC2-5型印刷适性仪前显示板上的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2、印刷速度的调整。在扇形盘上将速度类型选择滑档拨到“”位置,按下主机右侧方的马达启动键并保持住,转动速度调节器来调整速度,速度数值可由前显示板的速度表读出,本实验速度设置为匀速0.2m/s。

3、印刷压力的调整。顺时针将印刷盘合压柄转到底,放上所需的印刷盘、纸条,将扇形盘转到起始位置,红色指示灯亮,再将合压柄反方向转到底,使印刷盘与扇形盘接触,转动压力调节手柄将压力调到所需的量值,压力值可由标尺读出。本实验应分别选择在不同压力下,进行打样测试,压力值分别为:50N/100N/200N/300N/500N/625N/750N/900N。

4、上墨、匀墨。根据IGT所提供的印刷盘、墨膜厚度及施墨量间关系表,计算出要达到印刷盘墨膜厚度为3μm时,匀墨器上墨量。由于本实验使用的是5cm 宽的包胶盘,根据表1可得,在匀墨器左半部加墨1.82cm3、右半部加墨1.16 cm3,可以在印刷盘上得到10μm墨膜厚度,并可以上墨8次。要得到印刷盘墨膜厚度为3μm,计算方法如下:

左半部加墨量:1.82÷10×3=0.546 cm3

右半部加墨量:1.16÷10×3=0.348 cm3

在向匀墨器上加油墨时要使用IGT精量注墨器,上墨量可以精确到0.001 cm3。施加所需墨量时,尽可能使油墨均匀的涂在匀墨器左右单元的前滚筒上,之后合压匀墨90s,使油墨均匀分布在匀墨单元上后,将印刷盘在左单元匀墨60s 后,再移到右单元匀墨60s,便可以得到准确的油墨量。

每一次印刷完成后,印刷盘必须很好地清洗,匀墨8次以后,匀墨器滚筒及匀墨辊都要彻底清洗干净。

5、称量方法。使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步骤为:

称量未上墨印刷盘重量→天平清零→称量上墨后印刷盘重量(x)→天平清零→称量印刷后印刷盘重量(y)。

即可得到印版墨量x值、转移墨量y值。

6、试样印刷。在扇形盘上装上纸条,将扇形盘转到起始位置,红色指示灯亮,将上墨后的印刷盘装在主机印盘辊上,逆时针转动合压柄,先按下马达按钮保持住,待马达运转平稳后,即按下印刷按钮,保持住直至整个印刷过程完成。

将印刷盘清洗干净后,再匀墨。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相应的印刷压力,再进行称量、印刷。

***注意***:不要让溶剂滴到匀墨器驱动装置中和快速匀墨辊的轴上,每次使用润滑油润滑驱动轴及辊轴!

表1 得到10.00±0.25ban的墨膜厚度所需的墨量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步骤、方法,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中使用实验设备要轻拿轻放,按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注意安全。

3、仪器、设备清洗干净。

4、AIC2-5型印刷适性仪的使用方法见附录一、附录二。

七、思考题:

1、什么是油墨转移率曲线、油墨转移量曲线、油墨转移系数曲线?

2、印版墨量、转移墨量的各种称量方法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

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实验名称、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仪器、材料。

4、实验数据、图表及分析。

5、收获与体会。

实验二油墨转移(综合性实验)

——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学习《印刷原理》课程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利用印刷适性仪测试所需数据,建立油墨转移方程,探讨印刷工艺中影响油墨转移的各种因素。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经审核通过后,根据试验方案进行实验。用图表清晰地表示各个因素对油墨转移的影响,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说明对实际印刷的指导意义。

二、实验设备、工具及材料:

AIC2-5型印刷适性仪、匀墨器、精量注墨器、电子分析天平、调墨刀、烧杯、玻璃板、油墨、纸张、汽油、棉花。

样条准备:纸张类型:128g铜版纸、80g胶版纸、50g新闻纸

裁切尺寸:55mm×340mm

裁切数量:各50张

三、实验基本内容:

改变纸张、油墨、印刷条件等参数,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从下列四项实验中选择一项。

实验一:改变不同纸张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选用三种纸张:铜版纸、胶版纸、新闻纸

实验方法(供参考):

1、铜版纸上墨量: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05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

2、胶版纸上墨量: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2个0.05ml、递加墨量2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递加墨量2个0.3ml

3、新闻纸上墨量: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递加墨量3个0.3ml

实验二:改变不同油墨粘度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选用三种油墨:原墨,加2%调墨油的油墨、加5%调墨油的油墨

实验方法(供参考):

1、铜版纸上墨量: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05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

实验三:改变不同印刷压力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选用三种印刷压力:300N、625N、900N

实验方法(供参考):

铜版纸上墨量: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05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

实验四、改变不同印刷速度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选用三个印刷速度:0.2m/s、0.4m/s、0.6m/s

实验方法(供参考):

1、铜版纸上墨量: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05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

四、思考题:

1、纸张影响油墨转移方程的哪个参数?如何影响?

2、油墨如何影响油墨转移?

3、印刷压力如何影响油墨转移?油墨转移方程的参数与印刷压力有什么关联?

五、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实验名称、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案。

4、实验仪器、材料。

5、实验数据、图表及分析。

6、收获与体会。

附录一印刷适性试验机的结构、调节与使用

----印刷适性试验机简介

1.型号

2.压力

3.压钮

4.加速符号

5.毛刷

6.上轴合成钮

7.上印盘轴

8.下印盘轴

9.下合压轴 10.三个小孔 11.大螺丝 12.小螺丝 13.下压力 14.启动钮 15.速度表盘

16.时间增减钮 17.时间调节钮 18.速度调节钮 19.开关 20.显示灯 21.时间表

22.调下压力钮 23.速旺档 24.扇形轮 15.红灯 16.调上压力钮 17.调速度钮 28.开机钮

图1 AIC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结构图

一、AIC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的构成

AIC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以下简称“AIC2-5”)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1.“AIC2-5”的主机

它是“AIC2-5”的印刷部分,也是印刷适性试验机的核心部分,“AIC2-5”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一个扇形盘和两个间隔距离为7cm的上、下轴组成,轴上可以安装印刷盘。扇形盘相当于印刷机的压印滚筒,印刷圆盘相当于印刷机的印刷版滚筒。

2.“AIC2-5”的匀墨系统

此系统是“AIC2-5”的供墨系统,可以给印刷盘提供厚度均匀的一定量的油墨。

3.“AIC2-5”的注墨系统

该系统是“AIC2-5”精密的油墨计量供给的器件,精密度可达0.0lcm3。

4.“AIC2-5”的附件

“AIC2-5”的附件可按测试项目选择,选择合适的附件和主机相配合进行印刷适性的测试。

二、“AIC2-5”主机的功能

1.“AIC2-5”型号的含义

“AIC2-5”表示了此试验机的主要性能,说明该机能进行加速、匀速以及时间间隔的印刷。其中“A”表示加速运转,“I”表示时间间隔,“C”表示匀速运转;“2”表示主机上有两个印刷盘,“5”表示扇形盘的宽度为5cm。

2.主机面板图示符号的含义

在主机正面各操作按钮旁均有一些指示符号,它们的含义见表1。

表 1

在操作使用这些按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图1印刷盘7的上方标有“⊿□”这两种符号,说明在这个印刷盘的位置上能进行加速或匀速的印刷。而在印刷盘8的下方只标有“”这一种符号,说明在下轴的位置上只能进行匀速印刷,而不能进行加速印刷。

②图1中的24代表的是扇形盘,在它中央23速度档左、右角上各标有“⊿及□”这两种符号。意思就是当进行加速印刷时,要把滑块拨到最左边的“⊿”加速档上。当进行匀速印刷时就要把滑块拨到最右边的“”匀速档上。但是要注意拨动滑块时,必须把扇形盘转到启动位置,也就是扇形盘右上方的红灯亮的位置

方可拨动。

③图1中18为速度调节钮。在L处标有“,□□,⊿”三种符号,说明在低速下进行印刷时可以采用匀速、时间间隔以及加速的运转。在H处只标有“及⊿”这两个符号,并注明最大加速度为7m/s,说明在高速下可以进行匀速和加速印刷,但在进行加速印刷时不能超过7m/s。

④图1中17代表时间开关钮。在其上标有“□□及”两种符号,说明在使用时间间隔时,不能在加速印刷的情况下使用。

3.印刷适性试验的工艺条件

①匀速印刷:速度可以在0.2-5m/s之间进行调节。

②加速印刷:通过一个特殊的速度转换器得到加速度,其速度随着印刷样条的长度均匀地增加,其加速度可以在0.6-7m/s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③印刷压力:印刷圆盘与扇形盘之间的压力可在0-1000N范围内调节(配有上下两个压力区)。

④湿式印刷油墨叠印及时间间隔。

“AIC2-5”上配有时间钮,时间可以在0.2s-9.9s的范围内进行调节。这样它就能进行湿式印刷中油墨的叠印,找到最佳的叠印时间。

三、“AIC2-5”的匀墨系统

1.匀墨系统的结构

匀墨系统是由两个输墨装置组成的,每个输墨装置都包括二个弹性胶辊,二个金属辊(其中一个是串墨辊,一个是主动辊),还有两个装印刷盘的轴,如图2所示。

1.印盘轴

2.印盘

3.小串墨辊

4.销子

5.大串墨轴

6.从动辊

7.开关钮 8.串墨搬手 9.主动辊

图2 匀墨系统结构图

这种匀墨装置匀墨时温度不会升高,滚筒和辊子的尺寸局限在很小的公差范围内。输墨装置的表面积大,可以得到精确的墨膜厚度。

因为它具有两个输墨装置,这样就可以同时进行两种颜色或两种类型油墨的测试,从而使油墨在两个墨层厚度下进行测试成为可操作的现实。

匀墨系统的加墨量,印刷盘着墨次数以及补充墨量的关系,可参阅表2,表3。

表2 小量测试用图表

表3 得到10.00±0.25ban的墨膜厚度所需的墨量

2.匀墨系统操作方法

①起始位置:将手柄置于顶端上面的凹槽处,装上两个墨胶辊5及3。

②匀墨:在金属辊6上加入所需的墨量,沿全长均匀分布。放下手柄8使匀墨系统运转,90秒后油墨分布均匀,这时就可以把印刷盘2插入印刷轴上匀墨30秒,

然后拿下来插入图1中的印刷轴7上进行印刷。

四、“AIC2-5”的注墨系统

1.注墨系统的结构

注墨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千分尺螺旋,墨缸,喷嘴,如图3所示。下面分别介绍。

1.注墨嘴

2.紧定套

3.尼龙柱塞

4.轴套

5.套筒

图3 注墨系统结构图

①千分尺螺旋:包括计量套筒,轴套和螺杆。计量套筒刻度的读数从0~2cm3,分刻度值为0.1cm3。轴套圆刻度从0~9,刻度值为0.Olcm3。

②墨缸:内部装有尼龙柱塞,它和简体配合得很精确。柱塞借助钩子与千分尺上的螺丝相连接。拧动轴套,便能准确地吸墨和挤墨。

③喷嘴:吸墨管前部的喷嘴有一小孔,把它紧贴在墨缸上,油墨通过小孔喷出。由于小孔很小,使挤出的油墨具有较高的精度。

2.注墨系统的操作方法

装墨:按照图3所示拧开紧定套2,卸下喷嘴1,转动轴套4,使活塞下降。用调墨刀将待测的油墨徐徐的压入墨缸,务必不使其产生气泡,至适量为止。然后把喷嘴盖上,装上紧定套,转动轴套4,油墨即从喷嘴挤出。记取刻度值(最好使轴套上的刻度0与计量套筒的0刻度对齐),等待使用。

3.墨膜厚度的计算

墨膜厚度的计算通常须按照表2、表3进行。表2是为1cm3的墨量可以得到的

墨膜厚度和要得到8μm的墨膜厚度的墨量而设计的。表3是为得到10.00±0.25μm的墨膜厚度所需的墨量而设计的。

例如,要在印刷盘上得到2.4μm的墨膜厚度,用5cm宽的胶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得到。

方法l:用表2供给印盘一次或二次墨量的方法。在表2中查到5cm宽包胶盘一栏,查到上墨量为1.04cm3的墨量得到的墨膜厚度为8μm。那么得到2.4μm的墨膜厚度就可以计算出来,计算式为1.04cm3÷8μm×2.4μm≈0.3lcm3。在匀墨器上注入0.31cm3的墨量,匀墨后就可在印盘上得到2.4μm的墨膜厚度。

方法2:用表3可以在印盘上得到多次的2.4μm的墨膜厚度。在表3中找到5cm 胶盘一栏,先计算出左边的上墨量,计算方法同上,1.82cm3÷lOμm×2.4μm ≈0.44cm3,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右边的上墨量,1.16cm3÷lOμm×2.4μm≈0.28cm3。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在匀墨器左右两边注墨。匀墨90s再把印刷盘先放到左边匀墨30s,再放到右边匀墨30s,此时所得到的印盘上的墨膜厚度为2.4μm。按照此方法可以连续供给印盘8次墨。第9次再上墨时就要按照表中所规定的量补充油墨。

“AIC2-5”的附件很多,测试功能也很多,如测试纸张表面强度用的“韦氏棒”,测试印品摩性用的“摩擦仪”以及供测试用的印刷盘系列等。印刷盘大部分是铝制和包胶盘,也有部分网点盘,金属丝盘(供凹印用)等等,这一系列附件将在以后的测试功能中一一做介绍。

附录二印刷适性试验机主机的调节与操作

一“AIC2-5”的印刷压力测定方法

1.实验目的

在一般的印刷机上,印刷压力是通过在印版和压印滚筒间的固定距离上加入可压缩性草料(即包衬)进行调节的。这种可压缩性随所施加的力而有所变化。故印刷机的印刷压力来源于包衬的压缩变形量。若包衬的压缩变形变化,则印刷压力也变化。

印刷在压力“AIC2-5”中,是由轴带着印刷盘被一个趋向扇形盘的弹簧拉着而产生的,没有固定的距离。同时这个弹簧的压力,在每次的实验中都能调节到同样的数值,重复性好,能保证实验的精度。长时间使用的弹簧被拉长后,可以能过测力计重新进行标定。

2.实验原理

当发现“AIC2-5”的印刷压力有不稳定的现象时,可把压力计装在主机面板的上轴7或下轴8上。也就是说,校准下轴的印刷压力时,就把压力计装到下轴,使压力计中间的一个弹簧片和扇形盘相接触。在扇形盘和印刷轴之间加大负荷时,弹簧片产生反应,从压力计上就可看到印刷压力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施加已知负荷来标定印刷压力。

3.实验器材

标定印刷压力采用:“压力计”。其结构如图4所示。由支撑架和片式弹簧组成。

1.样条

2.毛刷

3.压力表

4.压力计

图4 印刷压力校正仪结构图

4.实验步骤

(1)压力计标定的步骤:

①调整主机:在“AIC2-5”主机的扇形盘上不加放包衬,并把它放到起始位置。

②安装压力汁:若校正上轴的压力,应把一个黑胶圈装在主机的上轴上,再把压力计整体装入。在印刷压力为零时,把压力计的零点调整好(可以转动压力计上的表盘进行调整)。

③标定:先合压,使压力计的表架上弹簧片与扇形盘面接触。然后再转动印刷适性试验机主机上的加压旋钮26(图1),使其施加一定的压力。此时表盘上的表针就要产生偏斜,读出表针上的读数。用这个数在图4-1的压力图表中查到相对应的压力值,此数值就是主机上的压力值。把这个数与实际施加的压力数值相比较,如果数值相等,则说明压力是精确的,如果有差别,则悦明压力需要校准。

(2)印刷压力的调整:

在印刷适性的实验中,印刷压力往往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实验前必须把压力调整到要的数值。

调整的方法是:在图1中先把扇形盘上24转到启动位置,再把印刷盘滑入第一个印刷轴7上。把合压钮6按逆时针方向转到ON处,合压。旋转调压手柄26,把压力数值2调到所需要的数值上。再把合压钮6按顺时针方向转到OFF处,使其离压。此时可以看到印刷压力比所调整的数值略大一些,但是合压后压力值到位。这是正确的。

绘制一条校准曲线:根据图4-1绘制。

5.实验结果分析

校准压力表的纵轴代表压力计表盘上的读数值,分度值为0.001mm。横轴代表“AIC2-5”上所施加的印刷压力值。为了绘制校准曲线,首先把压力计装在上轴上,主机上的压力调节到20N,合压,使压力表盘的指针运动,记下表盘上的读数,然后离压。此时压力计上的读数可以在已知的压力图表中查到。所查到的数值就是当主机上的压力为20N时的真正压力值。

接下来逐步提高主机上的压力,按照前面的标定方法进行测试,再从图表中找到第二个点。以后的点依次类推,可以得到很多的点。在绘制曲线时,横坐标

为主机上所施加的压力值,纵坐标为实际的压力数值。各点的连线即为压力校正曲线。

注意:当压力计与扇形盘相接触时,不能转动扇形盘,否则压力计会被损坏。

图4-1 压力计标准曲线标

二“AIC2-5”的印刷速度标定方法

1.目的

在印刷机上印刷速度是用张/小时或转/小时来表示,其数值的大小可以调节,而且全部采用匀速印刷。

在“AIC2-5”上安装了一个电力传动装置,通过速度转换器,可以获得理想的匀速和加速。在这两种速度范围内,又可获得许多不同的速度。为了保证实验的精确度,速度要定期标定。

2.标定原理

标定方法如图所示。把一条腊纸压在滚轴下方,滚轴下方有一个记录针。当通电时,电磁感度线圈产生感应,把软铁吸过去,使弹簧产生了伸缩。通过它们

中间的一个支点使记录针也产生运动,这样在记录针所接触的蜡纸上就得到划痕,根据划痕可以算出主机的印刷速度。

3.器材

(1)附件

检测印刷速度采用“印刷速度检测仪”,结构如图5所示,由速度检测盒及压纸辊和走纸轨道三大部分组成。

(2)材料

标定所用的材料包括腊纸,包衬(纸包衬或者胶包衬),5cm宽的铝印盘。

1.铝印盘 2.滚轴 3.速度计 4.电源线

5.蜡纸条 6.指示灯 7.开关

图5 印刷速度校正仪结构图

4.标定步骤

(1)速度标定步骤:

在“AIC2-5”的同一速度档中可以进行匀速也可以进行加速,因此,只要标定出其中一个速度就行了,另一个相对应的速度也就可以测出了。下面举匀速一例说明标定方法。

①调整主机:把扇形盘中央的滑块拨到匀速位置上,在扇形盘上安装包衬,并旋转到启动位置。印刷压力调整到35N。

②选择速度点:测定2~3个点就可以了。选择一个高速2m/s,再选择一个低速lm/s。

③安装速度检测仪:把主机上的毛刷5取下,把速度检测仪插入此孔内,位

置放正,并拧紧螺丝。在主机的第一个印刷轴上装上5cm宽的铝盘。

④装腊纸条:把腊纸条的反面朝上,红面朝下。从测速器上的弹簧下方穿过去,再经过滚轴下方压轮紧贴着从轨道上穿过去,前端夹到扇形盘的前夹口处夹紧。

⑤标定:此操作需要两个人同时进行。一个人按动测速器上方的按钮6,一个人操作主机,开机,合压,启动扇形盘。在按动扇形盘启动钮的同时也要按动测速器上的按钮6,使它们同步工作。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测试条,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另一个测试条。

(2)印刷速度的调节

进行印刷适性实验之前,一般要对印刷速度进行调节。首先在马达不开动的情况下,检查一下速度表盘中的指针是否指在零位上。如果有偏差,则可拧动图1中速度表盘15上的小螺丝予以调整。当要更换速度或是进行第二次开机工作时,都要等速度指针回到零位后才能进行。

具体的调整方法是,首先要设定是在什么速度下操作。把图1中扇形盘24中心的滑块23调整到匀速位或加速位。拨动速度钮18调整好是在高速H下工作,还是在低速L下工作。然后后用速度调节钮27把速度大小调整好。调整时,先按动开机钮28,使速度表盘15中的红色指针稳定,再转动速度调节钮27,调整到所需要的速度。

5.实验结果分析

(1)恒速计算法定期的标定。

分析标定试条,首先要从开始点记录20cm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找出几条连续的线段。从该连续线段的第一个线段的端点量到最后一个线段的端点,记录这段距离的长度,以及这段中间有几条线段。例如图5-1,7条线共计9.8cm,此

时速度V可以利用下式计算出来:

V=M/X*100

式中:V—实际使用的印刷速度m/s

M—连续几条线段的长度cm

X—在M中的线段数

100—电流的频率

比较结果:V=9.8/7×100=140cm/s=1.4m/s,比较测出的速度与主机上所采用的速度。如果误差在千分之十以下,就可以忽略不计。超过误差范围,就要做出校正图表,以供测试者使用。

(2)加速计算法(用3米/秒为例)

①求出印刷速度Vc:

分析加速的标定试条,按照图5-2所示,在起始点标注“0”,在距“0”点20厘米处的前一条线的起始端标注“B”,测量A与B之间的距离。用A与B之间的距离乘以100即求出印刷速度Vc。

②求出V20处的速度:

首先在A与B之间选一点“C”,测定“0”与“C”之间的距离,设为Dc,用以下公式推断出在20cm处的印刷速度V20:

从图5-2中可以看出A-B之间的距离为2.8cm,则

Vc=2.8×100=280cm/s=2.8m/s

Dc=19.3cm

说明加速在3米/秒处基本上符合要求。

三“AIC2-5”包衬的使用

1.包衬介绍

在印刷机上使用包衬是很重要的。包衬材料的弹性好,就可以改善接触面上的压力的分布,增加纸与印版接触表面的面积,可以提高油墨转移量,使印张上的墨迹显得均匀。在“AIC2-5”型机上的包衬有两种,一种是橡胶包衬,一种是纸包衬(由六张纸组成)。

2.包衬安装的方法

扇形盘上的夹头两端各有两个滚花螺丝,一大一小。大的用来夹紧包衬,小

的用来拉紧拉直包衬。在扇形盘晌两端各有一个把手,按动把手,夹口即可打开。第一个夹口夹试样,第二个夹口夹包衬。

包衬的安装方法以纸包衬为例,胶包衬的安装方法同纸包衬一样。纸包衬是由六张纸组成,一端印有IGT字样,把此端夹入扇形盘的起始端。另一端下面的五张纸的末端都有虚线,把虚线部分撕掉,再把此端夹入扇形盘的末端,顺时针拧动两个大螺丝,把包衬夹紧。然后再顺时针同时转动两个小螺丝,把包衬拉紧、拉直,这样就算安装好了。

注意:在“AIC2-5”型上用包胶印盘时不安装包衬,用铝印盘时都要安装包衬。

四“AIC2-5”轮齿间的调整

轮齿间的调节实际上是指印刷轴和扇形盘之间距离的调节。当装上印盘合压时,尤其快要合上压的一瞬间手感要松,这是正确的。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就要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法:正常的轮齿间为3个刻度。调整时,先把图1中合压手轮6上的内六角螺丝拧松,把一个特制的插口搬(设备自带)放到手轮上的两个缺口处插住,倘若感觉齿间大了,就把搬手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合压钮6上的手把与搬手成直角,此时即可拧紧内六角螺丝。倘若齿间小了或者是无齿间时,都要逆时针方向转动搬手进行调节。调节的方法同上。

五“AIC2-5”操作步骤

1.调整印刷压力

2.调整印刷速度

3.夹纸样,插入印刷盘

4.启动马达,合压,马上启动扇形盘。工作完成一次。

注意:启动两个按钮工作时要一直按住不动,直至扇形盘工作完成后方可松手。先松左手,再松右手。离压,把样条拿下来。

机械原理实验

实验四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培养依照实物机械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3.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牛头刨床模型,抛光机模型等各种机构模型 2.学生自备:圆规、分规、有刻度的三角板(或直尺)、铅笔、橡皮及草稿纸等。 三、实验要求 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熟悉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实验时根据给出的机构模型,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求每位同学画出3~4个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把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构进行比较,验证其有无错误。 四、基本原理 机构的运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运动副的具体结构等无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即可表明机构中运动传递的情况。 五、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1.了解要绘制的机械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及工作构件(执行机构)。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运动副的数目及其性质。 在了解活动构件及运动副数时,要注意到如下两种情况: 1.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易误认作为一个构件; 2.由于制造的不精确,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作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2019)

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2019) 电路基础实验指导书 天津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19. 1 目录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 绘 ........................................................................... ............................ 1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 证 ........................................................................... .............................................. 4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有源二端网络 等效参数的测 定 (6) 实验四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 究 ........................................................................... ................. 10 实验五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 试 ........................................................................... . (13)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 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3. 掌握实验装置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二、原理说明 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 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 性曲线。 1. 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中a曲线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2. 一般的白炽灯在工作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 的阻值可相差几倍至十几倍,所以它的伏安特性如图1-1中b曲线所示。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模板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编者:常宗瑜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实验前要认真预习,明确实验内容、原理、目的、步骤和注意 事项;课外实验研究项目,实验前应拟定实验方案,并经实验 室管理人员审查同意方可实施; 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实验,要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 规程,节约使用实验材料和水、电、气,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数据和结果,认真分析,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爱护仪器设备及其他设施、物品,不得擅自动用与实验无关的 仪器设备和物品;不准擅自将实验室的物品带出室外;损坏或 遗失仪器设备及其他设施、物品,应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四、实验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水源、气源,清理卫生,将仪 器设备和实验物品复位,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五、注意安全,熟悉安全设施和事故处理措施,实验过程中发现异 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发生危险时,应立即关闭电源、水源、气 源,并迅速撤离;规范处理实验废液、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六、遵守纪律,必须按规定或预约时间参加实验,不得迟到、早退、 旷课;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准大声喧哗、嬉闹,不准从事与实 验无关的活动;保持实验室清洁,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 乱扔杂物。

目录 实验一、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1) 实验二、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 (3)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6) 实验四、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10) 实验五、机构运动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实验 (16) 实验六机构创新设计 (17)

实验一、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认识典型机构类型及应用,了解其运动特点。 2. 掌握依据实物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建立运动简图。 3. 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方法。 4. 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即通过查看抽象图形(运动简图)想象出实物机器的运动关系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通过机构陈列展示柜认识常见的机构。 2. 了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和机构运行方式。 3. 绘制简图。并进行自由度计算和杆组分析。 图1 引线机构图2摆梭机构 三、实验仪器 1. 创新机构陈列柜 2. 缝纫机机头 3. 尺、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 1. 参观创新机构陈列柜,分析机构类型和工作特点,并绘机构示意图。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解析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实 验 指 导 书 自动化工程学院

目录 1实验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1实验二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1实验三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四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特性实验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实验六差动变压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1实验七电容式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1实验八线性霍尔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1实验九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1实验十磁电式转速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1实验十一光电传感器测量转速实验 实验十二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十三被测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实验实验十四被测体面积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实验* 实验十五气敏传感器实验 实验十六湿度传感器实验

CSY-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说明书 一、实验台的组成 CSY-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机箱、传感器、实验电路(实验模板)、转动源、振动源、温度源、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桌等组成。 1、主机箱:提供高稳定的±15V、±5V、+5V、±2V~±10V(步进可调)、+2V~+24V (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10KHz(连续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0Hz(连续可调);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智能调节仪;计算机通信口;主机箱上装有电压、气压等相关数显表。其中,直流稳压电源、音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都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在排除接线错误后重新开机恢复正常工作。主机箱右侧面装有供电电源插板及漏电保护开关。 2、振动源(动态应变振动梁与振动台):振动频率3Hz~30Hz可调(谐振频率9Hz~12 Hz左右); 3、转动源:手动控制0转/分~2400转/分、自动控制300~2200转/分。 4、温度源:常温~200℃。 5、气压源:0~20Kpa(连续可调)。 6、传感器:基本型有箔式应变片(350Ω)传感器(秤重200g)、扩散硅压力传感器(20Kpa)、差动变压器(±4mm)、电容式位移传感器(±2.5mm)、霍尔式位移传感器(±1mm)、霍尔式转速传感器(2400转/分)、磁电转速传感器(250转/分~2400转/分)、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1mm)、光纤位移传感器(1mm)、光电转速传感器(2400转/分)、集成温度(AD590)传感器(室温~120℃)、K热电偶(室温~150℃)、E热电偶(室温~150℃)、Pt100铂电阻(室温~150℃)、Cu50铜电阻(室温~100℃)、湿敏传感器(10~95%RH)、气敏传感器(50~2000ppm)等。 7、调理电路(实验模板):基本型有电桥及调平衡网络、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电容变换器、电涡流变换器、光电变换器、温度变换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增强型增加相应的配套实验模板。 8、实验台:尺寸为1600×800×750mm。实验台桌上预留了计算机及示波器安放位置。 二、电路原理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精品文档27页

《机械原理》课程 课程编号:428014 实验指导书 主撰人:聂时君 审核人:朱连池 单位:通信与控制工程系 二O一三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机构认知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实验三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五、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注:红色标记为本学期我们所要做的实验项目,请大家写好预习实验报告。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 1.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认识,提高实践能力; 2.了解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并且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技术。 2. 适用专业年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年级 3. 实验课时分配 4. 实验环境 主要面向机械专业开展机械基础实验与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制作的实践教学。机械原理实验室包括“常用机构陈列柜参观及创新设计盒功用熟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分析”、“渐开线齿阔范成原理”、“基本机构运动参数测量与分析”、“回转构件的动平衡”等。 5. 实验总体要求

首先,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要做实验对象的内容;其次,了解实验所用的设备和仪器,实验时了解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实验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1.了解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认知机、电、液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重点认知真实机器上的常见机构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明确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的关系。 3.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通过创意方案的组合设计,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 4.掌握齿轮范成加工原理和齿轮参数的测量方法。 5.加深对回转构件平衡原理的理解,初步掌握动平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了解动平衡机的原理结构。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韶关学院自动化专业用) 自动化系 2014年1月10日 实验室:信工40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必读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安排的,共计14学时。第一个实验为基础性实验,第二和第七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其余为综合性实验。本实验采取一人一组,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 1.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编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画好必要的记录表格,以备实验时作原始记录。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上实验课不得迟到,对迟到者,教师可酌情停止其实验。 3.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未经老师许可不得任意动用。 4.实验时应听从教师指导。实验线路应简洁合理,线路接好后应反复检查,确认无误时才接通电源。 5.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期间当场提交。拒绝抄袭。 6.实验结束时,不要立即拆线,应先对实验记录进行仔细查阅,看看有无遗漏和错误,再提请指导教师查阅同意,然后才能拆线。 7.实验结束后,须将导线、仪器设备等整理好,恢复原位,并将原始数据填入正式表格中,经指导教师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实验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3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4 数码管显示电路及应用 实验5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6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实验7 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试验箱各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芯片的外形和引脚排列 3、掌握实验芯片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集成芯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74LS04(六反相器)、74LS08(四2输入与门)、74LS10(三3输入与非门)、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和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数字电路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路工作过程是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在时间和数量上不连续的信号。 (1)反映事物逻辑关系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通常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表示两个对立的离散状态,反映电路上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称为二值信息。(2)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有导通和截止两种对立工作状态。三极管有饱和、截止两种对立的工作状态。它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分别用“1”和“0”来表示导通和断开的情况。 (3)在数字电路中,以逻辑代数作为数学工具,采用逻辑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来研究电路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必关心具体的大小。 2、TTL集成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的测试 TTL集成与非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门。实验采用二4输入与非门74LS20芯片,其内部有2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4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74LS20芯片引脚排列和逻辑符号如图2-1所示。

丝印工艺作业指导书

文件名称工艺作业文件页次编制 文件编号QT/GY-SY01-01/11 标题丝印工艺指导书 1 审核 版次 B 发行日期2012-3-16 制订单位工艺部批准 1.目的: 规定丝印的制作工位的工作内容及步骤。 2.适用范围: 用于指导丝印制作工位的工作过程。 3.相关权责: 3.1 工艺部:负责制订/变更各制程工艺规范 3.2生产部:负责依据工艺规范执行相关操作 3.3品管部:负责监督工艺规范的执行状况 4.名词定义: 利用丝网,将图案晒制在丝网版上,利用刮刀刮压使油墨通过网版的开孔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一种特殊印刷方式。它具有油墨层厚、立体感强、印刷精度高、还原性好、视觉效果佳、户外保质期长、印刷范围广等优点。 可印刷底材:灯布、压克力、PVC、PS、ABS板、KD板、雪弗板、玻璃,铝板、钢板、合成纸、纸类等。 5.作业流程: 定稿菲林制作网版制作印刷自检 6.作业说明

文件名称工艺作业文件页次编制 文件编号QT/GY-SY01-01/11 标题丝印工艺指导书 2 审核 版次 B 发行日期2012-3-16 制订单位工艺部批准 6.1 定稿:由客户提供,也有部分公司内提供。 6.2 菲林制作:本司已委外加工为主。 A:原稿要求精度高,一般四色要求在40兆以上,专色最好用矢量软件制作这样边缘会比较光滑,且制作修改比较方便。 B:根据客户要求,按照画面规格大小,距离远近,来选择适当的加网线数,一般按以下数据选择: 50cm以内40~60专线最细网屏 50cm~300cm以内28~35线细网屏 300cm以外12~24线粗网屏 C:根据不同的画面内容,按每个颜色设定不同的角度,一般发片公司会予以提供。发片时须注明:①尺寸大小;②加网线数;③如自己设定还须注明角度;④交货时间;⑤特殊的要求说明。 6.3 网版制作 A、液态型直接法感光胶 感光胶的优点是工艺简单、经济、实用。其特性有曝光速度快,网版经久耐用而且去膜容易,优良的耐溶性。 工艺流程: 绷网清洗上胶(感光胶)干燥曝光显影风干自检

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及电源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 2.学习直读式仪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说明 电阻性元件的特性可用其端电压U与通过它的电源I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表示,这种U与I的关系称为电阻的伏安关系。如果将这种关系表示在U~I平面上,则称为伏安特性曲线。 1.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斜率的倒数就是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如图1-1所示。由图可知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对称于坐标原点,这种性质称为双向性,所有线性电阻元件都具有 这种特性。 -1 图 半导体二极管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它的阻值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电压、电流不服从欧姆定律。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符号用 表示,其伏安特性如图1-2所示。由图可见,半导体二极管的电阻值随着端电压的大小和极性的不同而不同,当直流电源的正极加于二极管的阳极而负极与阴极联接时, 二极管的电阻值很小,反之二极管的电阻值很大。 2.电压源 能保持其端电压为恒定值且内部没有能量损失的电压源称为理想电压源。理想电压源的符号和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3(a)所示。 理想电压源实际上是存在的,实际电压源总具有一定的能量损失,这种实际电压源可以用理想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组合来作为模型(见图1-3b)。其端口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 s s IR U U- = 式中电阻 s R为实际电压源的内阻,上式的关系曲线如图1-3b 所示。显然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越小,其特性越接近理想电压源。 实验箱内直流稳压电源的内阻很小,当通过的电流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时,可以近似地当作理想电压源来处理。 (a) (b) i s I 1

(工艺技术)染整工艺实验实验指导书

染整工艺实验 1 》 实验指导书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轻化工程实验室编 2011/6/1

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一)、预习报告 实验名称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1)实验处方 (2)实验步骤 如实验内容太多,在预习报告纸上写不下,实验步骤只需简写(或只写标题),详细的步骤可写在另外的纸上带进实验室。 每位学生做实验前必须预习,没有预习报告,不能进入实验室。实验课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打分,不具体讲解实验,学生根据预习报告做实验。 (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同组人姓名,实验日期,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包括相关概念和原理) 3、实验仪器和化学品(染化料) 4、实验步骤(详细,包括实验处方和具体步骤) 5、实验结果和讨论 (1)、原始数据的记录和结果计算。 (2)、贴样,阐述实验现象。 (3)、问题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体会。 在指定的实验报告纸上,第一项是实验目的和要求,请写实验目的和原理;第二项是实验仪器设备,请写主要仪器和染化料;第三项是实验结果与分析,请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与讨论。 轻化工程实验室

染整工艺实验1用玻璃仪器清单

班级 钥匙号 实验一 粘度法测纤维材料分子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分子稀溶液粘度的表示方法 2、了解粘度法测纤维分子量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乌氏粘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粘度表示方法 ① 、相对粘度n r = n 溶液/ n 溶剂 ② 、增比粘度n sp = (n 溶液-n 溶剂)/ n 溶剂=n r -1 ③ 、比浓粘度n sp / C=增比粘度/溶液浓度 ④ 、特性粘度[n ]=lim n sp / C c T 0 2、粘度法测纤维分子量: 粘度法不是一个测定分子量的绝对方法,它是通过测定高分子稀溶液的粘 度,根据粘度与分子量之间的经验公式计算出分子量, 经验公式必须用其他方法 的测定来校正。 涤纶特性粘度与分子量的关系: [ n ]=KM a 式中:[n ]—涤纶的特性粘度;M —涤纶分子量; 姓名 日期

印刷作业指导书教程文件

一、目的:规范印刷生产管理过程,确保印刷产品满足客户和相关标准要求;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印刷生产作业的管理和控制; 三、职责: 3.1印刷班长负责复合生产作业过程中实施全面监督,安排人员和生产计划; 3.2机长、助理、操作工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印刷作业; 四、作业内容 一)开印前小会 1、机长根据生产调度(排产)单的安排,找出需要印刷生产的产品资料袋,并检查资料(生产单,签样 或色样)是否齐全; 2、机长应掌握印刷工艺要求,熟悉标准样本。包括样本的色彩状况,图像的主要特征及主要技术要求, 审核印刷色序,了解承印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掌握所用油墨、溶剂的主要性能,版面设计、尺寸大小、位置关系、套准精度及印刷压力要求; 3、机长审阅核查《施工单》中的:产品名称,材料结构、里(表)印刷、油墨类型、印版编号、版周长 (版长)、印刷方向、生产数量、质量要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班长提出; 4、机长将生产单注意项向各工位人员讲解,必须要机组人员了解生产单的要求和制程注意事项。 5、强调所印产品的控制要点及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到人。 二)、设备与工具检查 1、印刷机由放卷装置、收卷装置、烘箱、冷却系统、套印装置、张力装置及印刷装置组成,首先应清除 机台周围的灰尘、垃圾及杂物,并检查通风排气设备是否正常。 2、配墨桶、墨糟、循环泵、上下料车、堵头是否齐全正常。 3、工具:扳手、六角扳手、介刀、钢尺(卷尺)、3#杯、秒表、开启铁桶工具、螺丝刀、电晕笔是否齐 全正常。 三)生产准备工作 1、按照施工单要求领取所需的薄膜,并检查待印基材薄膜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1材料名称,规格与施工单相符; 1.2表面光滑平整、无变形、无明显僵块、无黄黑点、无孔洞,无过多的皱褶; 1.3电量值符合标准要求; 1.4待印基材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平均厚度误差的计算公式可参见干 式复合基材膜的要求; 1.5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

(新)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刘峰沈小云编 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2009年12月

前言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或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它们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实验是这些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 对于实验课,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应按时参加实验,不得无故缺席。 2.实验前应认真复习教材的有关章节和讲授的内容,预习实验指导书,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3.实验时应严肃认真、积极思考、独立操作、相互配合,按照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并注意保持实验场地的安静、清洁。 4.实验报告或有关图纸应独立完成,按时上交。 5.爱护仪器设备和实验用具,未经教师许可,不得随意摆弄、擅自拆装;如有损坏、丢失,应立即报告,并酌情赔偿。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各类典型机械的实物或模型,量具。 2.铅笔、橡皮、草稿纸等(学生自备)。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的符号(见教科书或机械设计手册中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表1—1为常用符号示例。 2.实验方法 (1)使被测绘的机构缓慢地运动,从原动构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特点,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 (3)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构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拉丁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如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画成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 () mm m AB l AB l 图上长度实际长度比例尺= μ 对绘制指定的几种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其中至少要有一种按确定的比例尺绘制,其余的可凭目测,使图与实物大致成比例,这种不按比例尺

电路原理交流实验箱实验指导书

一、概述 交流电路实验箱是根据“电工基础”“电路原理”“电路分析”等课程所开发设计的强电类典型实验项目而设计的。版面设有Y型和△型变化法的三相灯组负载,日光灯实验组件,单相铁心变压器,电流互感器,R L C元件组,三相四线输入接线端子,三相电流插座,三相双掷开关及各种带绝缘护套的连接插头线,数字交流电压表、数字交流电流表、智能型多功能数字功率、功率因数表等。设计合理紧凑,操作方便。 二、技术性能指标 1、工作电源:三相四线AC380V±10%50Hz <180V A 2、使用环境条件:温度-10℃-40℃ 湿度<80% 3、实验箱外型尺寸:520mm×390mm×180mm 4、数字交流电压表: 三位半LED数码管显示,测量范围AC0~450V,精度0.5级。 5、数字交流电流表: 三位半LED数码管显示,测量范围AC0~2A,精度0.5级。 6、智能数字功率、功率因数表: 可测试: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精度0.5级。 6.1产品的主要性能特点: 本仪表可应用于交流功率或直流功率的测量与控制。 6.2、五位LED数码管显示,前四位显示测量参数,从0.01~99.99W到1~9999KW,六档量程自动转换,最小分辨力为0.01W(10mW),末位数码管显示测量参数的单号符号。 6.3、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等参数通过按钮可轮换显示。 6.4、仪表具有上、下限报警控制功能,内置继电器及蜂鸣器;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设置视在功率、电流、电压报警。

三、操作方法及说明 1、将该仪器三相电源插头插入三相电源插座。插入前,要先检查电源应是三相四线380V。接入后面板上三相电源接线端子带电,方可引出使用。使用时要从保险管右边“U、V、W、N”引出。 2、打开仪表部分船形开关,仪表带电工作,方可使用,电压、电流表使用时正确接入即可;功率、功率因数使用说明如下。 仪表的面板上设有5个LED指示灯、3个设定控制按狃(分别为K4、K1、K2、K3)、1个蜂鸣器自锁开关K4。 High 指示灯亮:表示上限报警控制信号输出状态。 Low 指示灯亮:表示下限报警控制信号输出状态。 有功指示灯亮:表示仪表显示读数以KW(千瓦)为单位。 无功指示灯亮:表示仪表显示读数为无功功率。 K1键为在设定状态下为功能设定键及确认键。 K2键在设定状态下为左右移位键(←→);在测量状态为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显示功能选择键。 K3在设定状态下为数字设定键和功能转换键(↑↓);在测量状态下为功率、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显示功能选择键。 显示部分: 末位数码管为被测参数符号指示管,“P”表示功率,“H”表示频率,“C”表示功率因数,“A”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 1、在功率测量状态下,如果功率值超过9999W,仪表的●KW指示灯亮,此时仪表显示读数以KW(千瓦)为单位。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3.3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实验 3.3.1 实验目的 (1)学会依照实际的机器或机构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巩固和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3)分析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必要条件,加深对机构分析的了解。 3.3.2 设备和工具 (1)各种实际机器及各种机构模型; (2)钢板尺、卷尺、内外卡尺、量角器等; (3)自备铅笔、橡皮、草稿纸等。 3.3.3 实验原理和方法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可动的构件数目、运动副的数目和类型及相对位置有关,因此,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抛开构件的外形及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简略符号来代表运动副和构件(可参阅GB4460-84“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说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机构运动简图用来分析机构的运动,所以在画图之前应该对机构的运动进行分析,由于其运动只与可动构件及两构件之间组成的运动副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无关,所以我们只对可动构件和运动副进行分析,在分析构件和运动副之前应对零件和构件的概念非常清楚。 弄清楚机构的运动情况后,才可画图,由于机构的运动与运动副的位置有关系,画图时必须准确地体现出各运动副的位置,所以须采用一定的比例尺,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简略符号画图,所以机构运动简图中只包含采用国家标准符号规定的构件和运动副,而不能体现出构件的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 画完机构运动简图以后,须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我们知道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的数目等于自由度的数目,从而可以达到验证的目的。 3.3.4 实验步骤 (1)在机构缓慢运动中观察,搞清运动的传递顺序,找出机构中的所有可动构件; (2)确定相邻两构件之间所形成的相对运动关系(即组成何种运动副); (3)分析各构件的运动平面,选择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作为运动简图的视图平面; (4)将机构停止在适当的位置(即能反映全部运动副和构件的位置),确定原动件,并选择适当比例尺,按照与实际机构相应的比例关系,确定其它运动副的相对位置,直到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全部表示清楚; (5)测量实际机构的运动尺寸,如转动副的中心距、移动副的方向、齿轮副的中心距等; (6)按所测的实际尺寸,修定所画的草图并将所测的实际尺寸标注在草图上的相应位置,按同一比例尺将草图画成正规的运动简图; (7)按运动的传递顺序用数字1,2,3…和大写字母A,B,C…分别标出构件和运动副; (8)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检查是否与实际机构相符,以检验运动简图的正确性。 3.3.5 注意事项: (1)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时要轻拿轻放轻转动,如果发现有缺少零件的机构及时向老师汇报; (2)画完草图后把草稿纸拿到老师那里签字,回去整理成正式的实验报告,交实验报告时把签字的草稿纸一起交上来;

《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精)

《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科学、测控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电路原理课程间的一门实践性技术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电工实验技能和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三.各实验具体要求 见P2 四、实验流程介绍 学生用户登陆进入实验系统的用户名为:Z+学号(如ZD205003200XX),密码:netlab 详细操作步骤见P7 五、实验报告 请各指导老师登陆该实验系统了解具体实验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结束实验后应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并交给指导老师。其中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记录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实验一 电阻、电容、电压和电流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电源、测量仪表以及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测量电阻、电容、电压和电流的方法。 3、 了解电表量程、分辨率、准确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 1、用万用表电阻档测精密可调电阻,测量电阻R1-R4。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表1-1 2、用万用表和数字表分别测量直流电流与电压 (1) 按图1-1接好电路,s U 为稳压电源(上限电压5V ),测量1R =510Ω、2 R =1K Ω时的1R U 、2R U ,自己确定Us 的值,需要测量3组数据。 图1-1 图1-2 (2) 按图1-2接好电路s I 为稳流电源(上限电流0.025A ),用毫安表和微安表 测量1R =2R =1k Ω时的1I 、2I 和s I ,填入下表。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到2006年,我国完成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发展,开始进入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发展阶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建立开放性、创新型、多元化的专业性实践教学中心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印刷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较差,设施与功能不全,满足不了专业教学的需求,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印刷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性的、共享型的、适用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印刷技术实训中心,是强化印刷技术专业群

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之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二、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的定位 1.建设目标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的定位是以教学实习为主,印刷生产为辅,实习与生产协调发展,以生产促实习,良性循环的企业化管理实训中心。建设目标是完成教学实习任务和生产任务,通过教学实习任务提高企业经营能力,通过实际生产提高教学实习效果与质量,形成融教学实践、现代印刷技术培训和企业生产于一体,逐步将现印刷与包装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印刷技术实地教学、印刷技术培训,保障教学的新型企业化实训中心。 2.体制与建设 由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牵头成立了学院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分别为实训中心、教务处、印刷与包装技术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和实训基地的负责人,下设由实训中心、印刷与包装技术系各一名负责人组成的办公室,负责实训中心建设的日常工作指导。印刷技术实训中心下设实训部和生产经营部,人员按照分工不分家,互为补充的原则,在确保教学实训任务完成的前提,并入相应生产岗位,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实训部下设印前实习组、印刷实习组、印后实习组合现代印刷技术组,分别由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的师傅组成,负责完成教务处下达的教学实习任务,研究改进实习内容,组织安排实习计划,编写实习指导书,维护实习设备与

15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参见挂件说明。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挂件说明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

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 度,并比较“3”点电压U 3和“6”点电压U 6 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 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 信号和“6”点U 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 (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 形如图2-1所示。 图2-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3)调节U ct (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 1 ~U 6 及输出“G、K” 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4)

塑料成型工艺学之塑料挤出实验指导书070319

《塑料挤出成型》 实验指导书 岑兰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二00七年二月印刷 实验项目名称:塑料挤出成型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 所属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学 实验计划学时: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正确操作挤出机; 2、掌握塑料挤出成型原理,挤出过程中塑料的物理化学变化,正确选择挤出工艺 参数; 3、了解填充剂对塑料流动性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挤出成型是塑料主要成型工艺之一,在塑料工业中占主要地位,可应用于挤出造粒、成型板、管、丝、膜、中空制品、异型材等制品。其基本原理是使塑料熔体在挤出机螺杆的挤压作用下,通过一定形状的口模(机头),使之在熔融状态下成型,然后再用牵引装置将它们连续地从口模中拉出,并同时进行冷却定型处理,而得到具有一定断面形状的制品。 塑料在熔融状态下成型,熔融时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性质,而熔体粘度是表示流动性的基本物性。大多数塑料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粘性剪切流动中,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剪切速率、温度、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添加剂等的影响。填料的加入,一般会使塑料的流动性降低,影响程度与填充剂类型、粒径大小、用量、表面性质及填充剂与塑料基体之间界面作用等有关。因此对材料流动和变形性质进行测定,分析有关流变参数,确定其与加工参量之间的关系,这对材料成型加工极其重要。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原材料

聚乙烯、聚丙烯、碳酸钙、木粉、高岭土、偶联剂等。 2、实验设备 双螺杆挤出机、高速混合机、熔体流动速率仪、拉伸试验机、硬度计、天平、秒表。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构测试 1、设计配方和配料 配方设计是树脂成型过程的重要步骤,为了提高塑料的成型性能,材料的稳定性和获得良好的制品性能并降低成本,必须在树脂基体中配以各种助剂。按所设计的配方称量树脂及各种助剂。 2、混料 混合过程是使多相不均态的各组分转变为多相均态的混合料,常用混合设备有高速混合器。 (1)加料及混合;将混合器清扫干净,将已称量好的树脂及助剂倒入混合器中,盖上釜盖,按启动按钮。 (2)出料;到达所要求的混合时间,马达停止转动,打开出料阀,点动按钮出料。 3、挤出 (1)开车前准备工作。 ①安装机头、口模、过滤网、多孔板、机头法兰; ②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③检查水、电、气,连接情况; ④检查整个系统的中心线,间隙调整; ⑤启动各运转设备,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音; ⑥开启各部分加热电源,恒温30-60分钟。 (2)开车。 ①低速开车,空转,检查电动机、压力表等; ②逐渐加料,待物料挤出口模后再大量投料; ③开动辅助设备,将挤出物引上冷却、牵引设备,调整各参数到操作状态正常; ④开动切粒装置,得到挤出粒料。 (3)停车。 ①停止加料,将挤出机内的物料挤光,关闭料筒和机头口模的加热电源; ②关闭主机和辅机电源;打开机头连接法兰,清理滤网、多孔板和机头口模,清理 时用铜刷等;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1)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教研室 2013年3月

目录 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 (1)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 (2)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5)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8) 实验五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14) 实验六机械运转速度波动及调节实验 (20)

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 一、目的 通过观察典型机构运动的演示,建立对机器和机构的感性认识。了解常用机构的名称组成结构的基本特点及运动形式,为今后深入学习机械原理提供直观的印象。 二、设备 1 .机构示教柜,机械零件陈列柜。 2 .各种典型的机构、机器(如缝纫机、动平衡机、简易冲床、颚式破碎机、内燃机模型、油泵模型等等)。 三、实验要求 1 .观察各种连杆机构的组成结构,运动构件上点的运动轨迹,各种运动副之异同,这些机构之间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形式,哪些是基本形式演变而成的机构。 2 .观察各种凸轮机构的原动件和从动件的结构特点及运动不同形式,哪些是平面凸轮,哪些是空间凸轮。 3 .观察各种间歇机构的原动件和从动件的运动情况,哪些是平面机构,哪些是空间机构。 4 .了解各种机构的名称及其运动情况。 四、思考与讨论题 1 .观察连杆机构陈列柜,思考与讨论下列问题: 1 )你所看到的平面连杆机构由哪些基本构件所组成?何谓曲柄、摇杆、连杆、基架? 2 )组成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副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说出它们的类型和名称吗? 3 )平面四杆机构有哪些基本类型?有哪些演变形式?你能说出它们的演变途径吗? 4 )观察连杆上某些点的运动轨迹,何谓连杆曲线?你看到了哪些典型的连杆曲线? 2 .观察凸轮机构陈列柜: 1 )凸轮机构由哪些构件组成,其中的运动副与连杆机构相比有和异同。 2 )分别从凸轮的结构特点,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凸轮与从动件的锁合形式的区别, 你能说出凸轮机构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吗? 3 )通过观察,你能确立直动从动件的最大升距和摆动从动件的最大摆角吗? 3 .观察间歇运动机构陈列柜,试说明: 1 )该柜中各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与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2 )你能说出几种间歇机构的类型、名称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