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材分析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材分析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材分析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材分析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材分析

一、本章知识概述

从《标准》看,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对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教科书独立于“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编写,共有三章。这三章采用统计和概率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两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

统计部分的两章内容按照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来安排,分别是七年级下册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在初一,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常用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组、列表、绘图等处理工作后,数据分布的一些面貌和特征可以通过统计图表等反映出来。为了进一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还需要计算出一些代表数据一般水平(典型水平)或分布状况的特征量。

对于统计数据的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分析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数据向其中心值(平均数)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析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数值远离其中心值(平均数)的趋势;三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这三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数据分布特征的不同侧面。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从而就前两个方面研究数据的分布特征。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及课时安排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4课时(不含选学内容的课时数),具体分配如下:

20.1数据的代表约5课时

20.2数据的波动约5课时

20.3课题学习约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约2课时

三、课程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的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20.1数据的代表: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在第20.1.1小节,首先给出一个农业方面的实际问题,要求根据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人均耕地面积,这是一个计算加权平均数的问题。通过比较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正确与错误的解法,使学生对“权”的意义和作用有所体会。“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

程度”。另外,在求n 个数的算数平均数时,如重复数据较多,可将求算数平均数的公式简化成n

f x f x x k k ++= 11,如果将k f f 1分别看成是k x x ,,1 的权,则算数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就统一起来,只是这里“权”的意义并不是很突出。接下去,通过一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对于区间分组的数据如何求加权平均数的问题,这类问题是统计中常见的。最后,教科书结合一个例题,介绍了如何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认识到平均数是刻画数据集中趋势时一个常用的统计量,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并不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可提倡使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平均数。当然利用笔算求平均数的训练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也有利于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在第20.1.2小节,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研究了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是一个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位置代表值,能够表明一组数据排序最中间的统计量,可以提供这组数据中,约有一半的数据大于(或小于)中位数。众数是表明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统计量,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统计量,它提供了哪个(些)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

在本节最后,教科书结合一个具体问题,编写了综合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涉及到根据具体问题的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注意结合问题情景和数据特征,分析各种统计量的意义,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科书在末尾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种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进行了概括总结,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统计意义和各自的特征。这些结论在本节内容的展开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概括总结,切忌死记硬背。

2、§20.2数据的波动:本节的重点是介绍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常用统计量——方差。

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教科书利用温差的例子来研究极差,温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概念,利用温差介绍极差,有助于学生认识极差的统计意义。

方差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教科书对方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在一个讨论栏目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背景,根据背景提出两个具体问题,从统计上看,这两个问题中是要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比较它们的波动情况。通过计算可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是相同的,这一点有利于学生理解数据的波动情况。利用好这个实际问题引进利用方差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方法,介绍方差的公式。方差的概念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加深学生对方差概念的理解,教师应从方差公式的结构上分析方差是如何刻画数据的波动的,即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将利用方差刻画数据的波动和利用散点图显示数据的波动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方差的意义。根据定义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计算量比较大,而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也可以求方差,所以可以提倡用计算器求方差,但教学中也要注意让学生利用方差的定义求方差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方差意义的理解。在本节最后,教科书回到本章前言中提出的问题,结合这个例子介绍了如何利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问题。

3、§20.3课题学习

教材在最后一节安排了一个具有一定综合性和活动性的“课题学习”。完成这个课题学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章以及以前所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经历数据处理得出结论以及对所得结论进行解释和反驳的统计过程。“课题学习”中最后的交流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交流,重点交流对统计调查活动的体会和感受。

五、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注意与前两个学段相关内容的衔接

对于分析数据集中趋势的三种统计量,学生在第2学段已经有所接触,已经会求平均数、众

数、中位数,对它们可以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有所体会;《标准》在本学段要求“会计算加权平均数,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会计算极差方差,会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在第2学段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加权平均数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以及用极差、方差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等。根据《标准》的这个特点,本章在编写时,注意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将三个学段的相关内容,在分析数据的这个大背景下统一起来,在对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的一种编写方式,将三个学段的学习连成一个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整体。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内容,使学生对于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形成整体认识。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对于统计中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例如,关于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科书在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本章都有安排,但在要求上有不同的层次。第10章从收集数据的角度研究抽样调查,要求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本章要求通过较多实例,从不同的方面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并初步感受样本的代表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能够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等。因此,在本章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3、合理使用计算机(器)

对于计算机(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统计的作用,本套教科书给予充分重视。教学中要注意发挥计算器(机)在处理数据中的作用,也要注意合理地使用计算器(机)。比如,在初学加权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时,应该让学生使用笔算或使用计算器的一般计算功能进行计算,使学生对求加权平均数方法和方差的结构有更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使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平均数或方差的方法,将学习重点放在理解统计思想和从事统计活动上来。

4、本章内容在中考所处的地位

以考查本章知识点为目的的中考题目都是基础题,有的甚至可以称为送分题,往往都是不要求想得太深、太难,只要求拿稳。对这一点,从近三年的中考题可以看出(具体题目见本讲稿第七点),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

六、学困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本章学习的难点并不突出,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因此出错的主要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

1、计算平均数出错

例:某中学八年级有两个班,一班有50人,二班有54人。在一次考试中,一班的平均成绩是75分,二班的平均成绩是73分,求本次考试八年级的平均成绩。 【错解】)(742

7375分=+=x 【分析】一班和二班的人数不同,因此它们各自的平均成绩对全级的平均成绩的影响是不同的,应通过不同分数的权重计算出总分数再除以总人数来计算平均成绩。 【正解】)(96.73545054735075分≈+?+?=

x 2、寻找中位数出错

(1)例:求数据2,5,3,6,9,4,8的中位数。

【错解】因为最中间的数是6,所以中位数是6。

【分析】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要先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再寻找中位数。此题错在没有把这组数据按顺序排列。

【正解】先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3,4,5,6,8,9,最中间的数是5,所以中位数是5。

图5 【错解】因为5210=÷,所以排在最中间的是第5个数据,所以中位数是43。

【分析】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要先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再寻找中位数:数据个数是奇数时,找最中间的那个数;数据个数是偶数时,找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此题错在没有弄清楚中位数的定义。

【正解】因为有10个数据,所以中位数应是第5个数据和第6个数据的平均数,即是442

4543=+。 3、查找众数出错

例:在一次数学竞赛中,10名学生的成绩(单位:分)如下:75,80,80,70,85,95,85,65,85,80,则这次竞赛成绩的众数是多少?

【错解】因为这组数据中80次出现了三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0。

【分析】根据众数的意义可知,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而在这组数据中,85也出现了三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有两个。

【正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0和85。

4、错误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特征量的作用,尤其是混淆了平均数和中位数

例:在八年级数学竞赛中,有15人参加,成绩排在前8名的有奖,小张参加这次竞赛考试,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获奖,他应该关心的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错解】选A 。

【分析】有一部分同学对平均数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以为高于平均数就一定是位居前列,实际上平均数的计算很容易受极值的影响,高于平均数并不一定表示在中上的位置,中位数才是表明一组数据排序最中间的统计量,因此高于中位数才是位于中上位置。

【正解】选C 。

七、近三年中考考题分析

1、老师对甲、乙两人的五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得出两人五次测验成绩的平均分均为90分,方差分别是2甲S =51、2乙S =12.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 (填“甲”、“乙”中的一个).

【考点】方差的应用,所考知识点单一,属于送分题

【答案】乙

2、在某校举行的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比赛中,九位评委给其中一个表演节目现场打出的分数如下:9.3,8.9,9.3,9.1,8.9,8.8,9.3,9.5,9.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考点】众数的定义,所考知识点单一,属于送分题

【答案】9.3

3、小青在九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

(1(2)如果学期的总评成绩是根据图5所示的权重计算,请计算出小青该学期的总评成绩。

【考点】求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属于基础题

【答案】(1)

5.85486987088=+++(2)75.87%6087%3090%105.85=?+?+?

数据分析的目的

B2C电子商务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的:一方面是发现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基于以往的数据分析,总结发展趋势,为网络营销决策提供支持。B2C电子商务网站涉及的数据非常广泛,根据我之前写的《营销型电子商务网站让推广事半功倍》八个方面,可以逐一归类,并针对运营的状况进行调整优化,保证网站健康持续的发展。这一篇主要分享下数据分析的流程。 一、关键数据 每个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定位和客户不同,运营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考察用户访问、内容浏览和商业行为的关键数据,就能够判断网站运营的基本状况。 1.独立用户访问量:独立用户访问量就是常说到的UV,即有多少台电脑在24小时内访问网站(UV和IP并不等同); 2.积极访问者比率:如果你的网站针对正确的目标受众并且网站使用方便,你可以看到这个指标应该是不断的上升;

3.忠实访问者比率:每个长时间访问者的平均访问页数,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结合了页数和时间; 4.客户转化率:转化率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完成转化行为的次数占推广信息总点击次数的比率;转化率是网站最终能否盈利的核心,提升网站转化率是网站综合运营实力的结果; 5.客单价: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也即是平均交易金额; 6.客户满意度: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的匹配程度,换言之,就是客户通过对一种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得出的指数; 7.用户回访率:衡量网站内容对访问者的吸引程度和网站的实用性,你的网站是否有令人感兴趣的内容使访问者再次回到你的网站; 8.投资回报率:用来衡量你的营销费用的投资回报,把钱分配给有最高回报率的营销方式; 二、收集数据 网站数据分析之前,先是需要收集和获取数据的过程,尽量获得完整、真实、准确的数据,做好数据的预处理工作,便于量化分析工作的开展。 1.网站后台的数据:网站的注册用户数据(包括注册时间、用户性别、所属地域、来访次数、停留时间等等)、订单数据(包括下单时间、订单数量、商品品类、订单金额、订购频次等等)、反馈数据(客户评价、退货换货、客户投诉等); 2.搜索引擎的数据:网站在各个搜索引擎的收录量(site),网站在搜索引擎的更新频率,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情况,网站取得的搜索引擎信任的权重(google有PR 值,sogou有SR)等等; 3.统计工具的数据:网站统计工具很多,基本都会提供访客来自哪些地域,访客来自哪些网站,访客来自哪些搜索词,访客浏览了哪些页面等数据信息,并且会根据你的需要进行广告跟踪等; 三、量化分析

八年级数学沪科版 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20.2.5 方差【说课稿】

方差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方差》。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设计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方差》这个课题选沪科版第20章第2节,描述了变量分布的数量特征,方差是描述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方差去描述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还可以打开学生思路,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分析学生及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求法,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四)教材处理: 将讲解的重点放在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步骤上。 二、说教法 教法是教学中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这一主题,根据本学科本节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教学法: 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以其自身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随着教学进程的需要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设置课程中的悬念,环环相扣,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课堂,以严密的逻辑推理紧紧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

《数据分析》练习题

《数据分析》练习题 1.一个地区某月前两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各天的最低气温依次是(单位:℃):x 1, x 2, x 3, x 4, x 5和x 1+1, x 2+2, x 3+3, x 4+4, x 5+5,若第一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7℃,则第二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 。 2.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2,另有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5,那么所有这3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12 B. 15 C. 1 3.5 D. 14 3.一组数据8,8,x ,6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6 B. 8 C.7 D. 10 4.某校在一次考试中,甲乙两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班众数为 分,乙班众数为 分,从众数看成绩较好的是 班; (2)甲班的中位数是 分,乙班的中位数是 分; (3)若成绩在80分以上为优秀,则成绩较好的是 班;、 (4)甲班的平均成绩是 分,乙班的平均成绩是 分,从平均分看成绩较好的是 班. 5.在方差的计算公式 ()()()222 21210120202010 s x x x ??= -+-+???+-??中, 数字10和20分别表示的意义可以是( ) A .数据的个数和方差 B .平均数和数据的个数 C .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 D .数据组的方差和平均数 6..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 ( ) 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 C.平均输不变,方差改变 D.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7..已知7,4,3,,321x x x 的平均数是6,则_____________321=++x x x . 8..已知一组数据-3,-2,1,3,6,x 的中位数为1,则其方差为 . 9..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 3 1 ,那么另一组数据3x 1-2,3x 2-2,3x 3-2, 3x 4-2,3x 5-2的平均数是和方差分别是 . 10..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甲 1 6 12 11 15 5 乙 3 5 15 3 13 11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决定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加权平均数 2.为了了解某中学某班的睡眠情况,随机抽取该班10名学生,在一段时间里,每人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统计如下(单位:小时):6,8,8,7,7,9,10,7,6,9,由此估计该班多数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为() A.7小时 B.7.5小时 C.7.7小时 D.8小时 3.小明准备参加校运会的跳远比赛,下面是他近期六次跳远的成绩(单位:米):3.6,3.8, 4.2,4.0,3.8,4.0,那么这组数据的() A、众数是3.9米 B、中位数是3.8米 C、极差是0.6米 D、平均数是4.0米 4.小伟五次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6分、78分、80分、85分、92分,老师想了解小伟数学学习变化情况,则老师最关注小伟数学成绩的()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5.已知一组数据为:4、5、5、5、6,其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关系是()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如果一组数据6,x,2,4的平均数是3,那么x是(). A. 0 B.3 C.4 D. 2 7.某班一次英语测验的成绩如下:得100分的3人,得95分的6人,得90分的5人,得80分的2人,得70分的18人,得60分的6人,则该班这次英语测验成绩的众数是(). A.70分 B. 18人 C. 80分 D.10人 8.某校四个科技兴趣小组在“科技活动周”上交的作品数分别如下:10、10、x、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8 B. 12 C.9 D. 10 9.甲、乙两人在同样的条件下练习射击,每人打5发子弹,命中环数如下: 甲:6,8,9,9,8 乙: 10,7,7,7,9 则两人射击成绩谁更稳定(). A.甲 B.乙 C.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 10.若数据的平均数为m,2,5,7,1,4,n则的平均数为4,则m、n的平均数为()A、7.5 B、5.5 C、2.5 D、4.5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六章《数据的分析》提升卷含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六章《数据的分析》提升卷(含答案)一、选择题(30分) A.15.5;B.16;C.16.5;D.17; 2、一组数据2、4、5、5、6的众数是() A.2;B.4;C.5;D.6; 3、在计算4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下列可作为权数的一组是()A.0.1,02,0.3,0.4;B.-0.1,-0.2,0.7,0.6; C.1 2 , 1 3 , 1 4 , 1 5 ;D.0.15,0.15,0.25,0.35; 4、某地区100个家庭的收入从低到高是4800元~10000元各不相同,在输入计算机时,把最大的数据错误地输成100000元,则依据错误的数据算出的平均值比实际数据的平均值的差是() A.900元;B.942元;C.90000元;D.1000元; 5、一组数据由5个户组成,已知中位数是4,唯一众数是5,则这组数据最大的和可能是() A.19;B.20;C.22;D.23; 6、已知数据2、-1、3、5、6、5,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5和4;B.6和7;C.5和3;D.6和3; 7、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2、4、x、6、9,其中位数是5,则众数是()A.4;B.5;C.5.5;D.6; 8、在共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及全部成绩的()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9、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训练中,成绩(单位:环)记录如下:8、9、8、7、1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8;B.8.4,8;C.8.4,8.4;D.8,8.4; 10、现有甲、乙两个合唱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70cm,方差分别是S2甲,S2乙, 且S2 甲> S2 乙 ,则两个队的队员的身高较整齐的是() A.甲队;B.乙队;C.两队一样整齐;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24分) 11 89、91、105、105、1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是,众数是,平均数是。 12、为了了解某新品种黄瓜的生长情况, 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 得到右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 图可知,共抽查了株黄瓜,并估计这个 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根黄瓜。 13、在数据-1、0、4、5、8中插入一数据x,使得改数据组的中位数是3,则x= .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修订稿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章内容是八年级数学最后一章,与八年数学下册前几章没什么联系,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考查数据,分析数据,培养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本节课是在已学的基础上进行本章的知识小结。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设计了5方面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本章知识的探寻之路,随着问题的逐渐展开本章的只是结果也就逐渐明朗,有利于学生归纳个部分知识点,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着阳光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探寻中学到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能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归纳及其应用。 难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于阳光教学模式已基本掌握,他们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讲解问题,并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答题质疑。并且学生多数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之中,愿意走向讲台占领学习的主阵地

数据分析的目的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的,一方面是发现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通 过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基于以往的数据分析, 总结发展趋势,为网络营销决策提供支持。 一、关键的数据 每个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定位和客户不同,运营的情况也千差万别, 考察用户访问、内容浏览和商业行为的关键数据,就能够判断网站运 营的基本状况。 理 1、独立用户访问量;独立用户访问量就是常说到的UV,即有多少 台电脑在24小时内访问网站(UV和IP并不等同); 2、积极访问者比率:如果你的网站针对正确的目标受众并且网站使 用方便,你可以看到这个指标应该是不断的上升; 3、踏实访问者比率:每个长时间访问者的平均访问页数,这是一个 重要的指标,它结合了页数和时间; 4、客户转化率:转化率批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完成转化行为的次数 占推广信息总点击次数的比率;转化率是网站最终能否盈利的核 心,提升网站转化率是网站综合运营实力的结果; 5、客单价: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也即是平均交易金额; 6、客户满意度: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的匹配程度,换言之,就是

客户通过一种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期期望值相比较后得出的指数; 7、用户回访率:衡量网站内容对访问者的吸引程度和网站的实用 性,你的网站是否有令人感兴趣的内容使访问者再次回到你的网站; 8、投资回报率:用来衡量你的营销费用的投资回报,把钱分配给有 最高回报率的营销方式; 二、收集数据 网站数据分析之前,先是需要收集和获取数据的过程,尽量获得完整、真实、准确的数据,做好数据的预处理工作,便于量化分析工作的开展。 1、网站后台的数据:网站的注册用户数据(包括注册时间、用户性 别、所属地域、来访次数、停留时间等等)、订单数据(包括下单时间、订单数量、商品品类、订单金额、订购频次等等)、反馈数据(客户评价、退货换货、客户投诉等); 2、搜索引擎的数据:网站在各个搜索引擎的收录量(site),网站 的搜索引擎的更新频率,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情况,网站取得的搜索引擎信任的权重(google有PR值,sogou有SR)等等; 3、统计工具的数据:网站统计工具很多,基本都会提供访客来自哪 些地域,访客来自哪些网站,访客来自哪些搜索词,访客浏览了哪些页面等数据信息,并且会根据你的需要进行广告跟踪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

《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课是人教版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授新课。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情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4、教学重点

本着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充分研究了新教材的基础上,我把这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5、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学生在多种计数方法中筛选出用“正”子计数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在统计时不要忘记统计上自己,能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6、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

数据分析测试题

数据分析测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数据分析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成绩的()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2.某特警部队为了选拔“神枪手”,举行了1 000米射击比赛,最后由甲、乙两名战士进入决赛,在相同条件下,两人各射靶10次,经过统计计算,甲、乙两名战士的总成绩都是环,甲的方差是,乙的方差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甲、乙两人成绩的稳定性相同 D.无法确定谁的成绩更稳定 3.对于数据3,3,2,3,6,3,10,3,6,3,2.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相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4.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做泥塑工艺制作.小明将活动组各同学的作品完成情况绘成了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知道平均每个学生完成作品()件. 5.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表: A. B.

C. 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只有一个; ②描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 ③描述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 ④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一定是这组数据里的数; ⑤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大小发生了变化,一定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个个个个 7.某同学在本学期的前四次数学测验中得分依次是95,82,76,88,马上要进行第五次测验了,他希望五次成绩的平均分能达到85分,那么这次测验他应得()分. 8.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中,数字20和30分别表示样本的() A.众数、中位数 B.方差、偏差 C.数据个数、平均数 D.数据个数、中位数 9.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所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10.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12场比赛得分情况用图表示如下: 对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比较,下列四个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A.甲运动员得分的方差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方差 B.甲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 C.甲运动员得分的平均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平均数 D.甲运动员的成绩比乙运动员的成绩稳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某果园有果树200棵,从中随机抽取5棵,每棵果树的产量如下:(单位: kg) 98 102 97 103 105 这棵果树的平均产量为 kg,估计这棵果树的总产量为 kg.

数据的分析综合测试题

数据的分析综合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 1.若一组数据1,2,3,x 的平均数是4,则x 等于( ) A .10 B .9 C .8 D .7 2.一组数据3,4,5,5,6,8的极差是( ) A .2 B .3 C .4 D .5 3.五箱苹果的质量(单位:千克)分别为:18,20,21,22,19.这五箱苹果质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 .19和20 B .20和19 C .20和20 D .20和21 4.已知一组数据:12,5,9,5,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平均数是9 B.中位数是9 C. 众数是5 D.极差是5 5. 八年级有11位学生参加第24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的初赛,他们的成绩各不相同,取前6位学生进入决赛.小明知道自己的成绩,他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1位学生成绩的( ) A.最高分数 B.众数 C.中位数 D.平均数 6. 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甲组数据的方差12 1 2 = 甲s ,乙组数据的方差10 1 2=乙 s ,则( ) A .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的波动大 B .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的波动大 C .甲组数据与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 D .甲、乙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无法比较 7. 某校A ,B 两队名参加篮球比赛的10队员的身高(单位:cm )如下表所示: 设两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分别为B A x x ,,方差分别为s A 2,s B 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22,B A B A S S x x >= B.22,B A B A S S x x << C.22,B A B A S S x x >> D.2 2,B A B A S S x x <= 二、耐心填一填 8. 数据1,2,x ,-1,-2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9. 某班5名学生的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单位:分)如下:50,60,70,80,90, 则这5名学生这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是 分. 则该班女生身高的众数是 . 11.一组数据1,2,a 的平均数为2,另一组数据1-,a ,1,2,b 的唯一众数为 1-,则数据1-,a ,1,2,b 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__. 12.为了从甲、乙、丙三位同学中选派一位同学参加环保知识竞赛,老师对他们的五 次环保知识测验成绩进行了统计,他们的平均分均为85分,方差分别为2 18s =甲,2 12s =乙,223s =丙 .根据统计结果,应派去参加竞赛的同学是____________. 13.一组数据为1,3,2,2,a b c ,,.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3,平均数为2,那 么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 三、细心做一做 14.在我市开展的“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中,某中学为了解八年级300名学生的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八年级50名学生读书的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1)求所调查的这50个数据的平均数. (2)根据所调查的数据,估计该校八年级300名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读书多于2册的人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 (新版)北师大版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量: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2、平均数 (1)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21n x x x 我们把 )(121n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 (2)加权平均数: ①、一组数据,,,,21n x x x 的权分加为123,,,....,n w w w w ,则称 112233123........n n n x w x w x w x w w w w w 为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如:对某同学的数学、语文、科学三科的考查,成绩分别为72,50,88,而三 项成绩的“权”分别为4、3、1,则加权平均数为:724503881431 ) ②、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f k 次(12f f n k f L ), 那么这n 个的平均数可表示为1122x f x f x f k k x n L ,这样的平均数x 叫加权平均数,其中 12,,k f f f L 叫做权。 如:某小组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有3人为85分,2人为90分,5人为100分,则该小组的平均分 为: 853*********.5325 3、众数 众数指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4、中位数 中位数指的是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中位数首先要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而且要注意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居于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才是中位数,特别要注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唯一的,但众数则不一定是唯一的。

数据的排序说课稿

《数据的排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排序》。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排序》是冀教版《信息技术1》七年级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以及工作表数据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节新授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贯穿于Excel 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的基础,也是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它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Excel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排序的意义。 2.建立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 (2)技能目标:1.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 2.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看书操作,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主探究能力。 2.在小组成员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间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数据排序的操作方法;难点是关键字的概念以及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较熟练地使用EXCEL创建工作薄,插入工作表,完成各种数据的输入,掌握了编辑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基本上能够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较简单的计算。但基于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能力较弱,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教学理念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了解参加某运动会的2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2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总体 C.20名运动员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m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 请你帮采购小组出谋划策,应选购()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 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50 B.52 C.48 D.2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 C.8.5,8 D.8.5,9 5 那么,8月份这100户平均节约用水的吨数为(精确到0.01t)() A.1.5t B.1.20t C.1.05t D.1t 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2和3 B.-2和0.5 C.-2和-1 D.-2和-1.5 7.方差为2的是() A.1,2,3,4,5 B.0,1,2,3,5 C.2,2,2,2,2 D.2,2,2,3,3 8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1)(2)(3)B.(1)(2)C.(1)(3)D.(2)(3) 9.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调查数据的分析

第二课时 ●课题 吸烟的危害(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调查数据的分析. 2.调查的一般步骤、注意事项.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综合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2.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应用已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难点 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方法 探索、交流、发现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表格(记作投影片“课题学习” A) 第二张:表格(记作投影片“课题学习” B) 第三张:步骤(记作投影片“课题学习” C) ●教学过程 Ⅰ.针对上节课的操作,引入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吸烟的危害.为了大家的健康,同学们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何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吸烟的危害”这个课题. Ⅱ.讨论、交流 [师]下面每个合作小组选一名代表,将自己的调查方案和调查结果在全班交流交流. [生甲]我们组选取的是中、青年,以问卷形式进行的.了解他们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 [生乙]我们组调查的对象是中学生.目的是预防中学生吸烟的发生率增高,调查方式

是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解他们对吸烟行为所持的态度.调查的样本是80.调查结果如下表: 困难的. …… [师]同学们调查得很全面.真棒.接下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调查的一般步骤和抽样调查中的注意事项. [生甲]调查的一般步骤是: 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的. 然后确定抽取样本的对象和方法. 再之要进行整理与计算数据、分析数据. 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生乙]抽样调查时,需注意:样本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 ……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说明大家已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网上有许多有关信息和统计数据.同学们下来后可以将自己的结果与网上的数据进行比较.网址:http://www.cash-https://www.sodocs.net/doc/eb84669.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eb84669.html, 也可以将自己的结果发布到网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吸烟的危害,呼吁吸烟者: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戒烟. Ⅲ.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要掌握调查的一般步骤: Ⅳ.课后作业 (一)课本P171习题1. 根据调查结果,与同伴合作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二)复习第五章内容 预习第六章 Ⅴ.活动与探究 1.甲、乙两个小组各10名学生某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组:76,90,84,86,81,87,86,82,85,83 乙组:82,84,85,89,79,80,91,89,79,74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第 1 页 共 1 页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 一、基本知识 1、算术平均数:一般的对于n 个数x 1,x 2,x 3…… x n ,我们把)(1 21n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2、平均数的意义: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是度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基准。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2)新数据法;取标准数据a ,算出数据与a 的差 ) (1;;//2/1/ /33/22/11n n n x x x n a x x a x x a x x a x x a x ?+++==-?=-=-=-则 4、加权平均数:若n 个数据:x 1,x 2,x 3,…x n 的权威w 1,w 2,w 3,…w n ,则:n 321332211w ?++?+++w w w w x w x w x w x n n (其中w 1+w 2+w 3+……w n =n)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权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算数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特例)。 二、知识理解巩固与拓展提高 1、甲、乙两位同学本学年11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统计如图6.1.1所示。 (1)分别求出他们各自的平均分(精确到个位)。 (2)请你从中挑选出一人参加竞赛,说明挑选的理由。 2、八年一班每位同学从长跑、篮球、 铅球、立定跳远中选一项训练,训练 前后都进行了测试。现将项目选择情 况及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测试成 绩整理后做出的统计图6.1.2,。 请你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长跑训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 的百分比是 ,该班共有 学生 人。 (2)求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人均进球数; (3)根据测试资料,训练后篮球定时 定点投篮的人均进球比训练之前均进球数增加了25%,请求出参加训练之前的人均进球数。 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测试进球统计表 3、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的平均数是2,则x 1+3,x 2+3,x 3 +3,x 4 +3 的平均数为 。 4、为了解八年级学生数学基本功情况,从两个不同的学校分别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基本功比赛,其中A 校40人,平均成绩为85分;B 校50人,平均成绩为95分。 (1)小李认为这两个学校的平均成绩为 分) (90)9585(21 =+。他的想法对吗?若不对请写 出正确的计算过程? (2)其他条件不变,当A 校抽查的人数为多少人时,所抽查两校学生的平均成绩才是90分? (3)根据(1)(2)的结论,已知数据:a 1,a 2,a 3……a m ; b 1,b 2,b 3,……b n ; c 1,c 2,……c p ; d 1,d 2,……d q ;每一组数据的平均分分别为:a 、b 、c 、d 。问当m 、n 、p 、q 满足什么条件时,将这四组数据 合为一组,他们的平均数为)(41 d c b a +++ 。 5、一辆汽车从甲到乙的速度为m 千米/时;从乙返回速度为n 千米/时;则汽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6、 吗?说明理由。数。你认为这句话正确不小于他们的几何平均 :两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的几何平均数;想一想、叫做我们把b a ab 7、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x 分,如果另外5个人平均成绩为84分,那么整个组15人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 进球数(个) 8 7 6 5 4 3 人数 2 1 4 7 8 2 O 1 3 5 7 9 11 89 91 93 95 97 99 甲 乙 6.1.1图 立定跳远:20% 长跑 10%铅球 6.12图

Excel数据分析说课稿

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信息技术系贾遂民 各位专家和老师们: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十一五”规划教材。 (2)Excel是第5章办公软件的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清单的概念(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3)数据的分类汇总(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数据的高级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案例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观察—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学法:(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

数据的分析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验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5名学生的体重分别是41、53、53、51、67(单位:kg),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A、27 B、26 C、25 D、24 2、某校五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树如下:10、10、12、x、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12 B、10 C、8 D、9 A、1.56B、1.55 C、1.54 D、1.57 4、如果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101,102,103,104,105的方差是() A、2B、4C、8D、16 5、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经过计算:甲、乙的平均数均是7,甲的方差是1.2。乙的方差是5.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射中的总环数相同。 B、甲的成绩稳定。 C、乙的成绩波动较大 D、甲、乙的众数相同。 6、样本方差的计算式S2=1 20 [(x 1 -30)2+(x 2 -30)]2+。。。+(x 20 -30)2]中,数 字20和30分别表示样本中的() A、众数、中位数 B、方差、标准差 C、样本中数据的个数、平均数 D、样本中数据的个数、中位数 7、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 15,那么所求出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A、3.5 B、3 C、0.5 D、-3 8 说最有意义的是()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9、-2,-1,0,1,1,2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10、八年级(2)班为了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某日的零花钱情况,其统计图表如下:

基于网络数据的综合分析平台

基于网络数据的综合分析平台 版本1.1

目录 1 项目背景 (4) 2 系统概述 (5) 2.1 总体构架 (5) 2.2 系统功能界定 (6) 2.2.1 故障定位支持类 (6) 2.2.2 市场经营分析类 (6) 3 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7) 3.1 设计思想 (7) 3.1.1 总体思路介绍 (7) 3.1.2 分析指标介绍 (7) 3.1.3 维度分析介绍 (13) 3.2 系统网络拓扑 (16) 3.3 功能架构 (16) 3.3.1 采集解码子平台 (16) 3.3.2 数据挖掘子平台 (16) 3.3.3 数据验证子平台 (17) 4 模型分析流程 (17) 4.1 业务问题的定义 (17) 4.2 模型数据选择 (17) 4.2.1 模型目标变量的选择 (18) 4.2.2 模型输入变量的选择 (18) 4.2.3 建模数据的选择 (18) 4.2.4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18) 4.2.5 模型选择与预建立 (19) 4.2.6 模型建立与调整 (19) 4.2.7 模型的评估与检验 (19) 4.2.8 模型解释与应用 (20) 4.3 数据挖掘分析技术 (20) 4.3.1 数据挖掘算法 (20) 4.3.2 多专家决策分类法应用 (21) 4.3.3 自动归纳分析法(ID3)应用 (22) 5 系统模型介绍 (26) 5.1 用户通话满意度分析模型 (26) 5.1.1 业务问题的定义 (26) 5.1.2 分析概述 (26) 5.2 手机品牌分布分析模型 (27) 5.2.1 业务问题的定义 (27) 5.2.2 分析概述 (28) 5.3 手机用户的社会行为分析模型 (30) 5.3.1 业务问题的定义 (30) 5.3.2 分析概述 (30) 5.4 用户的移动性特征专题分析功能 (34) 5.4.1 业务问题的定义 (34)

五种简要分析数据的方法(原创+整理版)

五种简要分析数据的方法无论是负责管理的同事还是销售一线的小伙伴,都会发现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但是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小伙伴们都不太会处理数据,更不会明白数据取经团小伙伴们做的大量“数据清洗”工作,当然中间可能涉及到编程,数据取经团小伙伴们的能力可是杠杠的,我作为外行,是不敢班门弄斧的,如下从管理和销售方面简要讲讲我的数据分析方法。(感谢统计学老师)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数据分析。其实从数据到信息的这个过程,就是数据分析。数据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有价值的是我们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信息。 然而,我们还要搞清楚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解决我们现实中的某个问题或者满足现实中的某个需求。 那么,在这个从数据到信息的过程中,肯定是有一些固定的思路,或者称之为思维方式。下面一一给你一一介绍。(本文用到的指标和维度是同一个意思) 一、【对照】 【对照】俗称对比,单独看一个数据是不会有感觉的,必需跟另一个数据做对比才会有感觉。比如下面的图a和图b。 图a毫无感觉

图b经过跟昨天的成交量对比,就会发现,今天跟昨天实则差了一大截。 这是最基本的思路,也是最重要的思路。在现实中的应用非常广,比如选产品丶监控增量等,这些过程就是在做【对照】,决策BOSS们拿到数据后,如果数据是独立的,无法进行对比的话,就无法判断,等于无法从数据中读取有用的信息。呜呜,虽然法律增量少,好歹还是在涨啊 二、【拆分】 分析这个词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拆分和解析拆分不等于分析,呃,分析包含拆分,拆分能帮助我们找出原因(这简直是终极意义啊)。因此可见,拆分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很多小伙伴都会用这样的口吻:经过数据拆分后,我们就清晰了……。不过,我相信有很多朋友并没有弄清楚,拆分是怎么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