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㈠:古代部分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

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

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③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消极)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

2.唐朝三省六部制: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②评价: 三省的相权一分为三最官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元朝的行省制: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4.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④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⑤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皇权对于相

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②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

作用。

2.清朝设军机处:①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②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

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③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④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

消极影响:①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③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 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

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

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

杠. 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小农经济的含义:

①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⑵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

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⑶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

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

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⑷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

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

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③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三、商业

1.市的形成与发展:

①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②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③六朝时:城镇

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商业城市: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都城,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

②汉:长安

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③隋唐: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成都)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④宋:开封和益州。⑤元朝: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

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②商业活动在很

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③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四、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及海禁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重农抑商:①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②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这个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③影响:

海禁政策①基本含义:明太祖由于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实行海禁。②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堵塞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

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⑴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⑵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②“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这种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3.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①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伦理观:“性本善”。

④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

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③“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含义:融合阴阳家、和法家思想

①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③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及其影响: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二程的主张: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发挥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朱熹的主张:①“理气论”。主张先有理后有气,这是一种唯心的观点。②“心性论”。人们应克制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2.王阳明的心学:(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心学。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

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提出“致

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的思想主张:(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的思想

主张

共同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黄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认为天下

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黄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王都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批判“君为臣

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第4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①西汉时就发明了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③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

印刷术:①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③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

火药:①唐初发明了火药。②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③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④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开始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④印刷术的使用,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①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

符号化,形成汉字。②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秦朝)、隶书(盛行于汉代)、楷书(盛行于隋唐)的脉络演变。

2.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①楷书始于东汉,特征: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魏晋时期,楷书特征得到完善。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森严,清峻刚健”。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晚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遒劲丽健,气质高雅。

②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经过东汉至西晋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3.中国画

⑴起源:新石器时代萌芽,有彩陶画《颧鱼石斧图》、岩画、壁画、地画。

⑵演变:①夏商周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壁画和帛画。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从萌芽走向成熟。③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等。《夫妇宴饮图》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士人画:以顾恺之成就最高,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开创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强调“以形写神”。⑤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高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善作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盛唐吴道子有宗教人物画《送子天王图》,后人称他为“画圣”。⑥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崇尚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形成潮流。商品经济发展,又使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⑦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高,元代王冕《墨梅》、明代徐渭《黄甲图》明清时期,绘画也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实用化。

⑶特点:①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③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印为一体。④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人文画主写意。

三、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1.《诗经》

概况: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以四言为主,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2.楚辞——①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②《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3.汉赋——①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在骚体诗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

②特点是

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③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等。

4.唐诗——辉煌的原因:①政治上:国家的统一②经济上:国力的强盛,③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④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唐诗的四阶段:①初唐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②盛唐是唐诗繁荣的顶峰。边塞诗以高适、岑参

为代表,山水诗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成就最高的当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③中唐白居易的成就最高,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④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5.宋词——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宋词两流派:①婉约派词人代表是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其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②豪放派词人以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为代表,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6.元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体诗)和元杂剧合称而得名。元曲中许多作品抒发了汉族文人愁闷的情怀,也表达了下层文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

7.明清小说

繁盛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明清小说的特色:①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出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

瓶梅》。②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加以描写。③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这类小说多采用影射、嘲讽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四、京剧

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形成:①清乾隆年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

汉合流”的局面。②以后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

第5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②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2.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公元前5世纪

①除十将军外的所有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公民

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五百人会议,是通过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的,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③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当时的历史来看,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

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使城邦充满活力。

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内容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①《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99年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②公民法:概念: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所有法律的总称。

适用范围: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特点及不足: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不够灵活和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③万民法:背景:罗马共和国过渡到罗马帝国之后,原有的公民法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范围: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地位:成为罗马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

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3世纪末至4世纪初,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①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②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③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研究重点是人本身。

2.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重点研究人本身以及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识的作用,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㈡:近代部分

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①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①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得救,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②认为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④还认为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

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二、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①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②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

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③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④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⑤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即人自已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他们反对一切外在权威,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3.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国家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备注

法国伏尔泰《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士为恶棍,教皇为两足禽兽。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而平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孟德

斯鸠《论法的精神》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利相互的“制约和平衡”。②还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就是理性的表现。其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社会契约论》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德意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反对暴力革命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第7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原因:①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原有的航路被土耳其控制.②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③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④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欧洲人想去东方实现

“黄金梦”

过程:①迪亚士: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非洲好望角②哥伦布: 1492年意大

利人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达伽马1497年到达印度。④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荷兰、英国等国家抢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1.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

荷兰: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②抢占殖民地:荷兰在北美抢的殖民地,命名为新阿

姆斯特丹。在

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在亚洲,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占据台湾。③

17C成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②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

外贸易。③拓展殖民地:在印度沿海一带建立殖民据点;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51年的《航海条例》矛头指向荷兰,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英国夺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63年英国对法国取得了七年战争的胜利,从法国手中夺取了新法兰西和法属加拿大。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①殖民扩张和掠夺②革命或改革运动

三、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发明:棉纺织业技术革新——珍妮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与发展。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1807年富尔顿轮船和1825年史蒂芬孙火车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工厂制度的兴起。

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率先完成工期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出现。

成就:⑴电力的广泛使用,是一个显著特征。1866年西门子研制了发电机。此外还有电灯、电话等。

⑵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⑶化工技术发展。⑷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有所进步。

中心:美国和德国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8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制定:

①时间:1689年颁布②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③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①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②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

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③内阁的职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④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1787年宪法:

背景: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

②无力偿还巨额债务。③无力保障国家安全

内容:①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②权力之间彼此制约和平衡。

评价:①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这部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从而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

③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

直接选出,人数与州人口数成正比;法律需经国会通过,总统批准才生效。国会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征兵等。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总统任命的官员,缔约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方可生效。

总统:行使行政权,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及内阁不向国会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他可对国会通过法律实行否决权。

联邦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大法官由总统任命。

3.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不同: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君主是象征性的国

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统率军队等

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对独立。

相同: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两党轮流执政,国会(议会)都是两院制

三、法国的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颁布

内容:①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职7年,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②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员任期4年,参议员间接选出,任

期9年。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评价:

①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②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年

①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中央帝国政府控制各邦的军事等大权,各邦只保留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也保留了邦的君主政府和议会。

②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a皇帝是国家元首,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等权力

b宰相是内阁首脑,他主持政府工作,内阁大臣只是宰相的助手,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

c 议会为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第9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国际工人运动

一、《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848年发表

⑴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⑵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⑶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从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二、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的成立: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⑴在政权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对公职人员实行限薪措施,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⑵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是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经验)

b.19世纪70年代,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c.同时,公社没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10单元: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伽利略:①发现落体定律,确定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的两个概念,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②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许多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③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被誉为“近代科学

之父”。

牛顿:①牛顿确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的建立。

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③其显著特征之一是注重实验,之二是它的数学化。

1846年运用牛顿力学的原理发明了海王星。

2.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①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②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牛顿用数学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①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诞生。

②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③生物不是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核心),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了论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2.进化论的意义:

①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

②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④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

背景:①工业革命开始后,动力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②早期蒸汽机用于矿井抽水。

过程:①1769年起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②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推广。(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和富尔顿的汽船)。

意义: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所以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理论,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

展的主要动力。美国人爱迪生是著名的电气发明家。

意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

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得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更加先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11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背景:①英法等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②

鸦片战争前,清朝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

时间:1840年至1842年。

结果: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

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至1860年英国,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

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背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侵略野心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

导火线:1894年,朝鲜发生了东林党起义,朝鲜向清政府请求派兵,日本也乘机派兵,后由日本挑起战端。

结果: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①割地:割辽东半岛,澍湖列岛,台湾半岛及其附属岛屿,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了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①赔款白银四点五亿两,加利息共是九点八亿两,分三十九年付清(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②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③拆大沽炮台至山海关沿线的所有炮台。(京津等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④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清政府完全为“洋人的朝廷)

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年,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2.黄海海战:1894年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等,英勇抵抗, 虽然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进行反抗。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口号:扶清灭洋)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侵占东北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开始反抗。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进行了六周的杀戮,30多万人被杀害。4.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细菌实验。

(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①1935年中共瓦窖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至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通电呼吁两党亲密合作

④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协议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3.共产党组织的敌后抗日战争

①政治: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军事:采取全面抗战路线斗争,取得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1937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晋察冀根据地是第一个敌后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③思想: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抗战方针,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七大的召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抗日战争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2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1.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2.《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

①中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是每户留足口粮,其它归国库②目的: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③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④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3.《资政新篇》:

①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②内容: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③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②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同盟会成立:1905年东京,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民报》。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12日武汉三镇光复,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3.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一切权力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人身、言论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打击了外国和封建势力;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局限: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②经过:第一阶段运动中心是北京,运动主力是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第二阶段运动中心是上海,运动主力军是工人阶级。

③结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①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宣告了中共的诞生)。

②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最高纲领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

①背景: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也让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②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③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

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④失败: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2.北伐战争:

①目的: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②概况:1926年7月出师北伐,目标是吴佩

孚、孙传芳、张作霖,取得巨大成功.收回汉口和九江的租界。③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南昌起义:

①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

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的开始。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②主要原因:左倾错误的领导

③时间: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会师,至1936年10月红

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④意义: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

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

6.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结束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思想,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②意义: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等问题,,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7.挺进大别山: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8.三大战役:1948年至1949年分别组织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战略决战。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时间:1949年3月②内容: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13单元: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沟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还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

鸦片战争后,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的

“织”与“耕”分离。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

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五口通商地区,首先遭到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的情况更加明显。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为恭亲王,在地方上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⑴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⑵洋务运动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一批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影响: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激刺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它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

作用,也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背景:①外国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②外商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表现: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

①背景:a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b中华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c实业救国是当时

主要的社会思潮.d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e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是最主要原因)

②主要发展工业:纺织业,面粉业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

③特点:a发展不均衡,主要以轻工业为主b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c 繁荣时期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很快萧条下去. (短暂春天).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②措施:1935年的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特点:短暂发展.

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的摧残

解放战争时期:①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原料昂贵。

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壮大,为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14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

1.魏源与《海国图志》:

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2.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②设译馆翻译外文资料,《各国律例》,《四洲志》;③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作用——启迪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想主流。

二、维新思想

1.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①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起来,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被称为“思想界之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一】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背景和条件 1、原因 ①经济根源:15世纪以来,随着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货币需求量的增加。 ②社会根源: A.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B.《马可波罗游记》驱使欧洲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③客观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东西方贸易,促使欧洲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②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如“地圆学说”的流行。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罗盘针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改进等等。 ④中央集权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大力支持远洋航行。 二、经过 1、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三、影响 1、引起了“商业革命”: ①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欧洲与亚、非贸易扩大与美洲联系开始。 ③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价格革命”: 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③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争夺,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篇二】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1、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2、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二、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1、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25. ①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 ②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 ③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④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 ⑤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颢、程颐)。 ⑥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阳明。 ⑦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是非”是李贽。 ⑧提出“人民为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黄宗羲 ⑨提出“经世致用”的有顾炎武和王夫之 2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石申,他著有《天文》; 27.《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8.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29.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汉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0.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是指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知识点整理(二) 1.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按结构上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2.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会》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3.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完整word版)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推荐文档

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 知识点整理(一)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 25. ①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 ②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 ③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④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 ⑤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颢、程颐)。

高考历史知识点精简版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全)

VVVV思想文化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西汉时期,“罢黜...独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两宋时期,儒学形成新的体系――理学;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滋长,传统儒学受到批判,但仍为主流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形成的原因 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具体表现在: 经济上:铁器牛耕运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V分封制崩溃,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备受统治者重视。 文化上:教育和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百家争鸣意义: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1)汉初“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已不适应汉武帝时期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积极有为治国思想的反映;(2)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①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有何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②汉武帝实行“有为而治”的背景是什么?具体表现如何?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体系 (1)特点——以儒家为基础,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2)主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2)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表现: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影响:①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三、宋明理学 1. 形成背景:①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儒学受到挑战; ②儒学家为复兴儒学而努力 2. 特点、流派及代表人物(识记) 特点: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道的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程朱理学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的儒学思想家,宋朝 理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 3.程朱理学主要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三纲五常”。 ② 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4.陆王心学主要内容 ①“心”是世界的本原。心就是“理”。② 强调内心的修养,提出“致良知”“知行 合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 陆王心学是对理学的发展,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理学的 影响: 消极:①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②用三纲五常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③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 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注重气节、重义轻利,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社会责任,关心国家民族命 运。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四、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活跃 1.原因: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因) 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日趋腐朽反动。 2.代表人物: ①李贽:儒学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 理 学 心 学 不同 点 世界观(世界本原)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方法论(把握“理”的途径)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强调内心的反省

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知识点

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知识点 现在高三的同学们正处在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刻,学习的效率和品质直接关乎高考的成败。历史更是高考中能够决定成败的一门。何学好高考历史,在高考中不拖后腿?高三网对此做了相关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请同学们参考学习! 第一次鸦X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2.第二次鸦X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X反动派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

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1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 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 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 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

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完整word版)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复习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 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 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 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 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 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 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 北美独立战争 1776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 世纪 30 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1844 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 19 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 美国内战 1864 第一国际成立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0~1871 普法战争 19 世纪 70 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 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 巴黎公社 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 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 10.2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 苏联成立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 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 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 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 联合国建立 1947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 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 世纪 50 年代初-7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 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 非洲有 17 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