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1 、总则
为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班组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我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部室、车间、作业区的所有班组。
3、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3.1、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3.1.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带头遵守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及工艺生产要求。正确合理使用劳保用品、安全装置等,随时纠正违章行为,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责;
3.1.2、负责对新入职、转岗及复工后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3.1.3、定期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3.1.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所属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具、危险物品等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要保持所辖的设备设施完好,安全装置齐全有效,生产作业场所整洁,道路畅通,物品定置定位;
3.1.5、定期分析班组安全生产状况,辨识本班组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制定对策措施,认真搞好班组安全基础工作,建立安全活动台帐,使班组安全管理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3.1.6、发生事故后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立即向上级如实反映事故情况,拟定整改措施并认真实施;
3.1.7、拒绝执行上级领导的违章指挥,制止员工的违章操作。对新员工未经教育、特种作业无证者不安排上岗。
3.2、班组安全员的安全职责
3.2.1、接受公司安全相关知识及部门生产流程培训,协助班组长做好安全工作;
3.2.2、做好班组早会安全讲话和班中安全检查,积极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提出安全工作改进建议,做好安全台帐记录;
3.2.3、敦促班组内员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安全管理规定,检查班组员工着装标准,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劳保用品;
3.2.4、检查和维护本班组安全生产设施,发现生产中的不安全状况和隐患及时报告;
3.2.5、发生事故时及时了解事故过程,协助班组长抢救伤员和保护现场,并实施预防控制措施;
3.2.6、对新入职员工和转岗员工进行岗位安全教育。
3.3 、班组员工安全职责
3.3.1、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3.3.2、根据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准确、清楚和及时记入各种运行记录,并做好每日的交接班;
3.3.3、按照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规程等精心操作,搞好设备维护保养,不脱岗、不串岗、不睡岗,不伪填离岗和巡检等记录,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3.3.4、无违反工艺纪律、劳动纪律的现象,对违章指挥能进行抵制,对本班组人员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能相互制止;作业过程中,
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3.5、按时进行本岗位设备的点检,每日对本岗位作业环境实施5S,发现异常状况及时报告,禁止自行处理设备异常;
3.3.6、按时参加早会,合理穿戴劳保用品,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及灭火器材;
3.3.7、积极参加班组及公司组织的安全活动,接受各种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虚心听取安全员对本岗位安全工作的指导;
3.3.8、对遇有危及安全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和采取可能的应急处理后撤离现场;
3.3.9、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或发现事故隐患时,要立即实施抢救并向班组长和安全员报告,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提供事故真实资料。
4 、管理内容和要求
4.1、班组安全工作的组织
4.1.1、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工作,通过策划部署、检查、控制、考核,确保公司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要求在本班组贯彻执行;
4.1.2、凡上级颁发的与本班组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属规章制度性质的通知,班组均应妥善保管,并经常组织职工学习、理解、掌握,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认真落实;
4.1.3、班组应设1名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全面开展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4.1.4 、班组职工分散作业时,班组长必须为每个作业区域指定一名安全工作负责人;
4.1.5 、班组必须建立包括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在内的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全员安全生产职责;
4.1.6、班组必须建立以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4.1.6.1、班组日常危险辨识、危险预知训练与隐患查处制度;
4.1.6.2、班组违章违制检查、考核制度;
4.1.6.3、班组设备设施巡回检查、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4.1.6.4、班组交接班管理制度;
4.1.6.5、班组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4.1.6.6、班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4.2 、班组危险源辨识及危险预知
4.2.1、班组危险源辨识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由班组长和安全员组织职工进行作业前危险辨识、危险预知活动,形成危险预知报告书,并将辨识后结果向员工进行宣传贯彻。
4.2.1.1、将要进行的作业项目未明确规定操作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的;
4.2.1.2、其他岗位发生人身伤害、险肇事故,本班组存在相应或类似作业的;
4.2.1.3、设备检修、维修及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4.2.1.4、由于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或其它因素的影响,造成生产或检修作业方式发生变化(包括行走路线、作业程序、操作方法、配合方式变化等),执行现有作业标准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
4.2.1.5、生产设备、安全装置设施、工器具发生变化的;
4.2.1.6、作业环境(包括光线、噪声、场地、作业空间、物料垛放、气象自然条件等)发生变化的。
4.2.2、班组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确定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具体执行,班组开展危险辨识活动必须全员参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4.2.2.1、确定所要辨识的作业项目,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方式及作业要求,告知全体参与人员;
4.2.2.2、结合作业方式、作业要求及所涉及的设备设施、工器具和作业环境,查找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4.2.2.3、分析这些危险因素在哪些条件下可能会对人员造成伤害,伤害类别及伤害程度;
4.2.2.4、针对事故模式,对危险因素进行消除、减弱、隔离,或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双方或多方配合、交叉作业的,作业前应相互了解掌握对方危险辨识结果,及时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4.2.2.5、作业前以危险辨识结果为内容,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明确每名职工的责任、工作内容及具体要求,并将危险辨识结果公示于班组显著位置。
4.2.3、班组危险辨识活动的组织要求:
4.2.3.1、班组要运用直观性危险辨识的方法,并开展作业前危险预知训练活动;
4.2.3.2、充分运用危险因素排查法、头脑风暴法等科学方法开展班组危险辨识活动,做到人人发言;
4.2.3.3、对每一次危险辨识活动都要进行翔实的记录;
4.2.3.4、定期汇总、分析、整理危险辨识结果,动态完善事故预防措施,逐步纳入作业标准。
4.3、班组标准化工作
4.3.1、班组必须严字当头抓好标准的执行:
4.3.1.1、班组长、岗位职工必须遵循100%执行作业标准的原则,逐条对照标准进行操作;
4.3.1.2、班组长要逐条对照标准,跟踪检查职工的作业行为,及时纠正违章违制;
4.3.1.3、认真落实查处工作,对违章违制行为进行暴光并按照制度严格考核;
4.3.1.4、班组长每个月要对本班组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查找职工违反标准的原因和规律,组织研究整改措施。
4.3.2、班组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职工的标准化意识,强化对标准的熟知和理解:
4.3.2.1、开展违章违制讲评活动,分析违章行为的危险性;
4.3.2.2、组织违章违制人员谈体会,讲感受;
4.3.2.3、运用理论讲解、实物展示等方法,开展作业标准讲解活动。
4.3.3、要按照“有岗位就有标准、有设备就有标准、有操作就有标准”和科学、优化、适用的原则制定岗位作业标准。制定作业标准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4.3.3.1、按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将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作业活动;
4.3.3.2、根据需要将各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关联的作业步骤;
4.3.3.3、参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设备使用和维护规程》,结合日常操作习惯、相关事故案例教训及危险辨识结果,进行作业过程的安全分析;
4.3.3.4、组织岗位职工讨论并确定标准的作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