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候。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西周的等级示意图示

天子-- 诸候-- 卿大夫--士-- 平民--奴隶

[难点解析]

1.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

是进步,虽然奴隶制国家存在着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但是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生产发展、私有财产出现的结果。奴隶主阶级拥有大量的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能够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大量的文明成果,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

会,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失去了民心;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诛暴君、深得民心;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

举取胜。

[重点考点]

1.启继承父位是实行(世袭制)

2.夏商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和暴君

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周武王。

暴君:夏—桀商—纣王周厉王。

3 .武王伐纣的主要战役是(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

4.首创“炮烙之刑”的暴君是(纣王).

5.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封亲属,功臣为(诸侯)。从而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

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6.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做大臣,周文王访求(姜尚)。

7、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目的:为巩固周朝的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诸侯义务:进纳贡物,服从调兵,镇守疆土。

影响: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6、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至洛邑(今洛阳)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的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展出现;原始社会末灿烂;商朝

丰富:西周

陶瓷业也很发达(商朝)

玉器制造业兴盛

二、奴隶的生活悲惨

1.奴隶的地位低下。

2.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戴着枷锁,受到非人待遇。

3.更糟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贡品或殉葬品.

三、夏、商、西周时的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基础上的.

[难点解析]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确实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怎么看?

在商代,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使一部分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2、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 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 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 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 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 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 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 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 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 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 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 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 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 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 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①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 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经济的特点:短暂而繁荣) 1 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外戚夺 权) 3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隋文 帝提倡节俭。 1 目的:为了增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时间、人物:605年,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 长度、地位及规模: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7 开通的作用:大大促动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8 评价大运河: 相关诗句:“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为利也博哉!” ————评价大运河的积极作用:大大促动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评价大运河的消极作用:开凿大运河,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 重的徭役负担。 全面评价大运河作用的是:“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烟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 禹论功不较多。”(积极作用:大大促动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消极作用:开凿大运河,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 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2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1 治国思想:(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理解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 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度压榨农民,)“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唐太宗治国思想:民贵君轻 2 治国措施及取得贞观之治的原因: 1)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节俭,合并州县; 2)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 贞观之治的表现:“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 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这个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1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 治国措施:武则天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3 结果: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持续增强 4 评价: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 一唐玄宗的改革措施及“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 1 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宰相 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北京人距今约 70-20 万年,保留猿的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能的是——山顶洞人。 3. 华夏之祖

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与能”。 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1.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 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4. 相关成语:一鼓作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 5. 争霸实质: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 6. 争霸影响: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减少,民族交往增多,客观利于国家统一。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3. 相关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朝秦暮楚、合纵连横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供大家借鉴。 【篇一】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

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篇二】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文明起源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西楚)、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根据都城的所在地,先西后东、先北后南)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1929年发现,使用石块敲打的粗糙石器,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距今三万年使用磨光和钻孔的打制石器,掌握人工取火,制造骨针。形成血缘关系的氏族。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文化(长江中下游、浙江) ①距今7千年,②使用磨制石器,③用耒耜耕地,④培育了水稻。⑤居住干栏式房子(地上打桩,然后盖房)。⑥制作陶制的蒸煮器 2、半坡文化(黄河流域、西安) ①距今5、6千年的农耕部落,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培育了粟(小米),④居住半地穴式房子,⑤制作彩陶 3、大汶口(黄河流域、山东) ①距今4、5千年,②制作黑陶、白陶,③从墓葬的预期和日常器物陪葬多少可以看出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④出现了殉人现象。 4、红山(辽河流域、内蒙古) 三、华夏之祖 1、炎黄战蚩尤 黄帝和炎帝通过涿鹿一战打败蚩尤, 2、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造船、车、造房、织布(黄帝名轩辕氏,说明它是一个造车或者驾车的高手)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3、尧舜禹“禅让”:禅让是部落联盟首领征询其他首领的意见,选出继承人,让出联盟首领地位的方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的兴衰 夏: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位,废除禅让制,建立世袭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建立商朝。因为水患,商朝几次迁都。公元前1046牧野之战,纣王失败,自焚而死。 夏桀、商纣都是因为暴政、修宫殿大量征发百姓劳役而亡国。 3、西周分封制 ①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努力,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服从周天子命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单元提醒 1.史前时期分为哪两个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 2.什么是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3.举出旧石器时代石器的代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 4.什么是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5.举出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代表。骨器(骨耜)、角器、耒耜 6.举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7.举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 第 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简答题 1.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古猿。 2.人类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名称。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人类遗址。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会不会制作工具。 5.元谋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云南元谋、距今约 170 万年 6.元谋人发现有什么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7.元谋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8.北京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20 万年。。 9.北京人的别名。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 10.第一个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学者是谁?裴文中 11.概括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带有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12.北京人使用什么类型的石器?打制石器。 13.概括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群居生活。 14.北京人的用火情况怎样?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5.火的使用有什么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6.北京人的发现在人类历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2)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3)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7.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 3 万年 18.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类有区别吗?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19.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20.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穿孔骨针是在哪一遗址中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 2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分别属于人类发展的哪一阶段?元谋人、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2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什么流域? 元谋人——长江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黄河流域 二、知识点整理 (一)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生产工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火的使用:已经知道使用火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东西方的造人传说 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东方:女娲(wa)抟(tuan)土造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3、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4、远古人类表格: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火的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从外貌、使用工具、生活方式分析)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认识书P8页上的地图 2、表格: 第3课华夏之祖 1、涿鹿之战:据今四五千年,黄帝联合炎帝战败善于使用铜作武器的蚩尤。 2、汉族的由来:炎帝、黄帝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 3、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时期的发明: 黄帝——建造宫室、制衣裳、挖井、分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单元小结: 本单元从远古人类讲起,到后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人口集中的地方出现的农耕,到第三课黄河流域出现的几个重要的部落首领如:黄帝,注意时间上的联系。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朝代---------------------都城--------------------兴衰过程---------------------------善用人才 夏(1) 阳城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世袭制(2) 启 公元前1600年在桀统治时灭亡(4) -------------------------------------------------------------------------------------------------------------- 商殷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伊尹 盘庚(迁都)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在纣统治时灭亡(4) ---------------------------------------------------------------------------------------------------------------------- 周文王姜尚 西周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 (3) 公元前771年在幽统治时灭亡(4) -------------------------------------------------------------------------------------------------------------------- (1) 夏朝建立的意义: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2) 世袭制的意义:“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a/西周的分封制 ①原因:为了巩固统治。 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b/西周的等级制 ①原因:随分封制的产生而产生。 ②内容:书P24“金字塔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4)国家灭亡的感想:暴政可以亡国,统治者应以人民为重,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复习提纲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

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x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 会使用火、保存火种,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经能够人工取 火,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新石器时代),有骨针。氏族生活。 5.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陶 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蔬菜的国家;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炎黄联盟在逐鹿大败蚩尤(涿鹿之 战),炎黄联盟形成华夏族,炎黄被尊崇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2.炎帝(神农氏)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教 人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等; 黄帝(轩辕氏)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制造船只,教人炼铜,教人挖井,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创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3.“禅让制”的实质: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含义: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4.禹的主要事迹是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十多年努力,终于解除水患。 5.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 1 -

七年级历史考点归纳 考点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分封的目的:为了管理国家,巩固统治。 2)分封内容: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授民授疆土”,分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承担拱卫王室的责任。 3)分封原则:西周实行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 4)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分封的作用: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6)对西周分封制的评价 分封制因互相牵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并方便管理。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发展到后期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人们的野心渐渐膨胀导致了后期各种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征战导致民不聊生。 考点2: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目的: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 3)措施: A、经济方面:①奖励生产(免劳役);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③统一度量衡(秦国范围内); B、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分爵),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政治方面: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体现法家思想);②推行县制。 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指导思想正确,提供了一系列具体而行之有效的措施; ③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 ④商鞅敢于和旧势力作斗争。 6)对商鞅变法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认识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碍,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会使变法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②改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之一,符合时代要求的变法,必定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改革者不仅仅要具有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7)商鞅变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今天我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青少年要学习商鞅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