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橡胶制品喷霜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橡胶制品喷霜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橡胶制品喷霜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橡胶制品喷霜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橡胶制品喷霜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喷霜是橡胶制品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对半成品粘合性能和成品使用性能影响很大。本文论述橡胶制品产生喷霜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

1 配合剂喷出或渗出

1.1 硫磺

(1)产生原因

硫磺是橡胶最常用的硫化剂,也是极易喷出的配合剂。不同橡胶中硫磺的溶解度不同(如表1所示),同时温度对硫磺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如图1所示)。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100份生胶中配合剂达到饱和溶解时的份数。

从表1可以看出,硫磺较易溶于CR,BR,SBR和NR,较难溶于EPDM,IIR和CIIR。表1 硫磺在橡胶中的溶解度(153℃)份

橡胶溶解度橡胶溶解度

NR(RSS1#) 15.3 CR(WRT)>25.0

SBR1502 18.0 IIR 9.7

BR(顺式1,4-结构) 19.6 CIIR 9.8

EPDM 12.2

温度对NR中硫磺(α-硫晶体)溶解度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硫磺在NR中存在不同的溶解状态。当硫磺用量小于饱和溶解度时,硫磺处于稳定溶解状态;当硫磺用量大于饱和和过饱和溶解度时,硫磺分别处于亚稳定和不稳定的溶解状态,这时温度降低会导致硫磺结晶析出并迁移到橡胶表面,产生硫磺喷出现象。

另外,硫磺在橡胶中的溶解度与其结晶形态有很大关系。普通硫磺在常温下呈环状结构,为斜方晶体α-硫,可溶于橡胶;α-硫晶体加热到96℃后再冷却,即变成β-硫晶体,β-硫晶体在橡胶中的溶解度较小;β-硫晶体加热到120℃,则变成液体μ-硫;μ-硫加热至沸腾并迅速冷却则变成弹性硫磺,即不溶性硫磺。不溶性硫磺具有不溶解、不结晶、不迁移的特点,加入橡胶中不会产生喷出现象。

(2)解决措施

①调整胶料中硫磺的用量,使其在胶料或/和制品储存及使用条件下处于稳定溶解状态。

②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加工工艺的条件下,采用硫磺溶解度较大的生胶体系。

③在生产成本和加工工艺允许的条件下采用不溶性硫磺全部或部分替代可溶性硫磺(加工温度过高会导致不溶性硫磺转变成可溶性硫磺)。

1.2 促进剂和防老剂

(1)产生原因

由于促进剂和防老剂分子的极性和结构等与橡胶分子差异较大,因此促进剂和防老剂与橡胶的相容性均较差,当其用量超过溶解度或温度变化较大时,很容易产生喷出现象。

几种促进

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促进剂在极性高、饱和度低的橡胶,如CR和SBR中的溶解度较大,在极性低、饱和度高的橡胶,如IIR和EPDM 中的溶解度较小。

表2 促进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153℃)份

橡胶 DM DOTG TMTD

NR(RSS1#) 11.8 11.8 12.0

SBR1502 17.0 22.0 >25.0

BR(顺式1,4-结构) 10.8 10.0 >25.0

EPDM 6.4 5.3 3.8

CR(WRT)>25.0 >25.0 >25.0

IIR 5.0 4.4 3.8

CIIR 4.0 7.0 2.5

单用一种促进剂和防老剂时,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剂和防老剂的用量均较大,易产生喷出现象。

(2)解决措施

①分别采用两种或多种促进剂和防老剂并用,使每种促进剂和防老剂的用量在其溶解度范围内。

②在满足胶料物理性能和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分别采用溶解度大的促进剂和防老剂做主促进剂和主防老剂,采用溶解度小的促进剂和防老剂作辅促进剂和辅防老剂。同时,注意分别采用有协效性作用和促进剂和防老剂并用(如终止链反应型防老剂与破坏氧化物型防老剂并用),从而有效减小促进剂和防老剂用量。

③促进剂与硫磺配合时,如果促进剂M与硫磺配合时会强化喷霜现象,应改用其它促进剂。

1.3 无机填料

(1)产生原因

无机填料主要指白炭黑、碳酸钙和碳酸镁等,其形态和物性与橡胶完全不同,与橡胶的相容性较差。当无机填料用量较大时,在胶料内部弹性应力作用下无机填料会从橡胶表面,尤其是龟裂表面喷出。另外,橡胶制品欠硫及存放于湿热环境中等也易出现填料喷出现象。

(2)解决措施

①采用偶联剂等表面处理剂改性无机填料,使填料粒子与橡胶分子发生化学结合并形成网状结构,降低填料的迁移性。

②调整胶料配方及加工工艺,保证产品的硫化程度。

③提高制品的耐老化性能,防止表面龟裂。

④胶料和制品密封存放,避免长期暴露在温热环境中。

1.4 油料

(1)产生原因

油渗出是橡胶分子链运动时瞬时局部分离,油分子在一定动能下从橡胶分子间钻出的结果。油分子钻出的几率与橡胶分子链的运动性、链节长度、油用量、粘度、分子结构、与橡胶的相容性以及温度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用量适当、粘度较高、分子结构较复杂以及与橡胶的相容性好的油较小渗出。

(2)解决措施

①尽可能选用与生胶相容性好的油,如芳烃油和煤焦油等。

②在满足胶料工艺和制品物理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油用量。

③采用高分子增塑剂,如液体NBR、聚酯类增塑剂等替代增塑剂油。

2 并用胶喷霜

(1)产生原因

由于不同

橡胶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结晶能力、表面张力、热力学相容性等差异较大,且橡胶粘度大,分子的布朗运动困难,因此并用胶体系很难达到均相分布状态,一般呈非均相分布状态。

各种配合剂在不同橡胶中的溶解度差异很大,见表3,其中分配因数指配合剂在不同胶种中的溶解度之比。在硫化温度下,配合剂在并用体系中向其溶解度较大的橡胶相扩散和迁移,导致不同橡胶相中各配合剂含量不同,并可能同时出现过硫相和欠硫相。硫化结束时,随着压力和温度的降低,配合剂的溶解度降低,含未反应配合剂较多的橡胶相中的配合剂会再次扩散和迁移,当迁移至制品表面时,即形成喷霜。

表3 硫磺和促进剂在并用胶中的分配因数(153℃)

橡胶硫磺 DM DOTG TMTD

SBR1502/NR(RSS1#) 1.18 1.44 1.86 >2.00

BR(顺式1,4-结构)/SBR1502 1.09 0.64 0.64 —

BR(顺式1,4-结构)/ NR(RSS1#) 1.26 0.92 0.85 —

NR(RSS1#)/EPDM 1.25 1.85 2.22 3.17

SBR1502/EPDM 1.48 2.66 4.15 >6.60

BR(顺式1,4-结构)/EPDM 1.60 1.69 1.89 >6.60

EPDM/CIIR 1.25 1.60 0.75 1.52

NR(RSS1#)/ CIIR 1.56 2.95 1.70 4.80

SBR1502/ CIIR 1.84 4.25 3.14 >10.00

BR(顺式1,4-结构)/ CIIR 2.00 2.70 1.43 >10.00

CR(WRT)/IIR >25.0 >6.00 >3.60 >10.00

(2)解决措施

①选用相容性较好的橡胶并用。

②采用合理的混练工艺,严格操作,保证配合剂分散均匀,防止其局部集聚。

③先用合适的共硫化剂,减少各橡胶相的交联密度差异,减少配合剂的迁移的扩散。

④配合剂用量应适当,避免硫化后产品快速冷却。

3 离温硫化导致的喷霜

(1)产生的原因

在橡胶制品生产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常采用高温快速硫化工艺。但高温硫化时橡胶分子的氧化反应(导致橡胶分子主链断裂和转变)剧烈,会致使胶料的交联

密度较小且结构不均匀,造成橡胶分子与配合剂分子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结合较弱,即配合剂在橡胶中易迁移,从而易产生喷霜现象。

(2)解决措施

①根据生胶和配合剂的特性,选用适合的高温硫化温度和时间。

②硫化体系选用有效和半有效硫化体系(主要形成耐热性能好的单硫键和双硫键);促进剂选用次磺酰胺类或噻唑类促进剂为主促进剂,选用胍类或秋兰姆类促进剂为辅促进剂;采用硫给予体(如硫化剂DTDM部分替代硫磺)。

③配用对粉料有一定溶解和浸润作用的松焦油、沥青、松香和液体古马隆树脂等助剂。

4 结语

选用适合的材料、设计合理的配方、采用适合的混练和硫化工艺是防止或减少配合剂喷出、提高橡胶制品质量的有效手段。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2020化工行业国家促发展的政策

2020化工行业国家促发展的政策 1)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特点分析。通过对化工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未来化工行业总体运行趋势特点; 2)预测化工行业生产发展及其变化趋势。对生产发展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这是对市场中商品供给量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 3)预测化工行业市场容量及变化。综合分析预测期内化工行业生产技术、产品结构的调整,预测化工行业的需求结构、数量及其变 化趋势。4)预测化工行业市场价格的变化。企业生产中投入品的价 格和产品的销售价格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水平。在商品价格的预测中,要充分研究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利润的变化,市场供求关 系的发展趋势,货币价值和货币流通量变化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对商 品价格的影响。 广东省 《广东省“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以采矿、金属冶炼、电镀、铅蓄电池制造、皮革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行业 为重点,进行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 河北石家庄 重点规范整治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小非违)企业。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对本辖区涉及有色熔炼加工、橡胶生产、制革、化工、陶瓷烧制、铸造、丝网加工、轧钢、耐火材料、碳素生产、石 灰窑、砖瓦窑、废塑料、石材加工、矿山开采以及涉及涂料、油墨、胶粘剂、有机溶剂等使用的印刷、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企业进行规 范整治,凡涉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按照“两断三 清”(即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产品、清除设备)标准依法予 以取缔。 四川省

安徽安庆 今年安庆市将全面实施《安庆市2017年碧水行动方案》。全面 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硫、炼油 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落实畜禽禁养区相关要求,年底前 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内蒙古自治区 河南南阳 2月16日,南阳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 要求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依法取缔关闭小制革、印染、造纸等“八小”企业;开展造纸、酿造、氮肥、农副食品加工等九大重点行 业专项整治;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年底前,依法全部关闭和搬迁 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河道生态修复,消 除农村沟渠、坑塘黑臭水体。 浙江嘉兴桐乡 浙江湖州 《湖州生态环保“十三五”规划》出台,要求深化治理工业废气,到2020年,全市所有热电、燃煤锅炉、工业窑炉全部完成脱硫脱硝 设施建设或改造。“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市涂装、合成革、木业、制鞋、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纤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广西南宁 南宁市环保局下发《南宁市2015年度水污染防治实施工作方案》,针对工业水污染,南宁将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不能稳定达标的小型工业企业,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原因分析及赶工措施

关于特吾勒水库工程进度滞后的原因分析及赶工措施 致昌吉州中源水利工程咨询监理: 收到《关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2011年度施工计划按期完成的通知》,我项目部做了深刻的检讨与原因分析,并制定了相应赶工措施,具体如下: 一、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 1、导流洞计划于5月25日开工至2011年10月31日完成; 2、坡积物2011.6.26~2011.9.25 3、心墙基座浇筑2011.7.15~2011.10.15 4、防渗墙2011.8.15~2011.10.28 5、 ⑴2011年10月1日至11月20日,截流堤及下游围堰施工; ⑵2012年3月8日至3月9日,进行大坝截流; ⑶2011年6月26日至9月25日,完成坝基土石方开挖; ⑷ ⑸2011年7月15日至11月20日,完成砼基座、固结、帷幕灌浆施工; ⑹2013年4月1日至4月15日,完成路沿石安装; ⑺2012年3月10日至9月30日,完成碾压式沥砼青心墙、过渡料垫层、堆石填筑及砂砾料填筑; ⑻2012年5月6日至2013年4月25日,完成上游护坡砼、防浪墙砼、护坡框格砼、护坡预制砼板衬砌、路沿石安装及坝顶路面预制板铺筑施工; ⑼2013年4月26日至5月25日,进行完工验收。 3.2 二、进度滞后原因分析

导流洞原计划2011年5月25日开始进行,但因高压输电线路架设特定原因滞后,直到2011年7月19日上午11:30才开始给我单位施工现场供电,此期间我单位租用机动空压机供钻进使用,直接造成我单位施工成本大幅增加。另由于我方原计划导流洞施工人员配制为进口段和出口段各一个工作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进度较慢。 另由于考虑到左岸坡积物开挖完成后右岸因树木问题无法施工,因此未满负荷进行施工。若满负荷运转,则两台挖掘机配合7辆自卸车,每月完成40000方坡积物开挖的任务并不困难。 为加快导流放水隧洞的施工进度,经我单位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为主单位协商后决定在闸井左岸岩壁上开设施工支洞,因此支洞的施工制约了右岸心墙基槽的开挖,而左岸则由于防渗墙的施工也无法进行心墙基槽的开挖。 由于四通一平中的高压输电线路架设滞后,原计划6月1日开始施工的防渗墙一直无法施工,后经我单位领导研究后决定临时租用发电机供电,才开始防渗墙的施工。但由于发电机不适合长时间的供电造成发电机故障,由于此原因又耽误防渗墙施工一周。直到2011年7月19日上午11:30高压线路才开始给我单位施工现场供电。以上原因造成我单位原计划的防渗墙施工比计划工期滞后; 除去供电的原因外,3号槽2011年7月9日主孔完成;5号槽2011年7月21日主孔完成;至2011年7月24日地质工程师才确定3、5号槽已经到达基岩;1号槽于2011年7月3日主孔已造孔完毕,但因是否到达基岩的争议,至2011年8月16日才确定已经到达基岩,并于2011年8月19

南开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南开13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2

南开13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公共政策学属于() A. 自然科学 B. 人文科学 C. 社会科学 D. 文化艺术 正确答案:C 2. 划分公共政策类型的途径包括() A. 根据内容划分 B. 根据形式划分 C. 根据范围划分 D. 根据内容和形式划分 正确答案:D 3.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行为效果偏离()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A. 领导意图 B. 预定目标 C. 民众期望 D. 舆论要求 正确答案:B 4. 政策研究组织指的是那些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出谋划策,提供(),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社会组织 A. 政策成本核算 B. 政策依据 C. 政策收益核算 D. 政策资助 正确答案:A 5. 广义的制度包括() A.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B. 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C. 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D. 正式 E. 所有法律 正确答案:C 6.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程序的第一步是认定() A. 利益诉求 B. 利益相关者 C. 利益范围 D. 利益重要次序 正确答案:B 7. 政策执行是实现()的重要途径 A. 领导意图 B. 政策目标 C. 政府部门意图 D. 民众意愿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1.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包括() A. 政策信息资料 B. 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C. 政策目标 D. 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正确答案:ABCD 2. 政策变动的原因包括() A. 决策者的变动 B. 政策环境的变化 C. 政策资源的现值 D. 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正确答案:ABCD 3. 政策网络可分为() A. 利益型政策网络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解读耐火材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解读《关于促进耐火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 王大军 吕培中 韩红强 马祥玉 杨涛 王梓东 河南省伯马股份有限公司 新乡 453000 摘 要:2013年2月21日工信部发布工信部原〔2013〕63号文件,《关于促进耐火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耐火材料行业引起较大的反响。为此,2013年4月10日,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在桂林召开理事扩大会议对该意见组织宣贯。近年来耐火材料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正确解读《关于促进耐火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整顿行业秩序,遏制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已成世界公认的耐火材料大国,然而,我们还不能算是耐火材料强国。企业是行业的主体,行业强不强,主要是看企业强不强。因此,认真宣传贯彻解读意见,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诃:解读耐火材料 持续发展 产能过剩 近几年,由于钢铁、建材方面的投资和产量大幅增长,造成国内耐火材料企业的数量、产能增长速度超过了耐火材料市场需求的增长。2012年,全国耐火材料产量2818.91万吨,同比降低4.43%。其中:致密定型耐火制品1633.87万吨,同比降低7.44%;保温隔热耐火制品57.26万吨,同比降低14.97%;不定形耐火制品1127.78万吨,同比增长0.95%。 通过数据分析,看以看到耐火材料的产能正在步入理性发展。随着钢铁、化工、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高温材料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工信部2013年2月21日发布《关于促进耐火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很有必要的。 1 耐火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耐火材料行业的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企业多,规模小,层次低,环境污染严重。近两年多来,由于国内钢铁业产能“井喷”式的发展;同时,由于中国有得天独厚的原材料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世界制造中心”已在中国形成。所以,国内耐材企业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而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外国独资、合资、合作耐材企业数量也在急剧增多,截止2012年底,通过国家工商注册网查询,各类注册的耐火材料企业已达6275家。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在盲目建设,在“炒短线”,重复建设、作坊式生产、原料型企业乱挖滥采、企业污染严重等现象比比皆是。二是耐材总量供大于求、其中绝大多数是大路货,且品质不稳定,而一些环保、节能、长寿的高端产品如异型浸入式水口、无铬碱性砖等产品还未形成生产力,部分高端产品缺乏。中国2012年耐火材料产量2818万吨,约占世界耐材产量的65%以上,耐火材料出口量200万吨左右,约占7.09%。但2012年我国粗钢铁产量约为7.1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比例46.3%,但耐消耗却达到世界耐火材料消耗的58%,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耐火材料生产和消耗大国。 2 耐火材料行业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随着国家对钢铁产业的调控,耐火材料产量下降是必然的趋势,2011年我国耐火制品产品产量为2950万吨,2012为2818万吨,从产量下降趋势看,耐火材料行业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2.1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及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出台,钢铁产业将联合重组,不断升级,设备和窑炉向大型化发展,逐步淘汰高能耗的小型窑炉。国家要求:新上高炉要求1000m3以上,转炉在120t 以上,沿海地区新上的高炉要求3000m3以上,转炉在200t以上。 2.2 上游原料涨价,下游用户要求吨钢耐火材料成本降低,加之耐材企业之间竞争,不断打压价格,耐火材料的利润空间减小几乎是必然的趋势。 2.3 耐火材料产品技术不断进步,进一步导致了耐火材料企业生存空间缩小。

工程进度滞后原因分析及赶工措施

“****”工程进度滞后原因分析及赶工措施**市“****”工程原定施工进度计划自2010年6月开工至2012年2月竣工,总工期20个月。按原进度计划,截止到2011年3月,本工程应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目前施工现场实际完成了土方开挖、基坑支护、砂石换填(合同外增加)、部分管桩施工等工程量,实际进度已经滞后计划进度6个月左右。现对工程进度滞后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赶工措施。 一、进度滞后原因分析 1、工程前期管桩偏位造成工期延误 2010年7月,在工程前期管桩施工中发现了已施工的管桩出现偏位问题,我们及时组织了省内相关地质专家以及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人员召开了多次专项会议,会议一致认为场地土地基承载力不足是造成管桩偏移较大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施工方在管桩施工前未制定可行的场地硬化施工方案就盲目施工,造成了管桩偏位,因此延误工期约二个月。同时,按专家会议精神,需对场地土进行换填,增加工程量并相应增加工期约一个月。 2、前期施工方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进展缓慢,同时受雨雪天气影响,延误工期一个多月。 3、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不合理 施工方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过于理想化,未考虑2011年春节假期停工约一个月时间。2011年春节后,工地又迟迟不动,延误工期约半个月。 4、管桩检测单位配合不及时 管桩检测单位受我们委托计划对现场5根桩进行承载力检测,从开

始检测直至结束,由于其自身设备损坏、安排不合理等原因,直接影响了下一步管桩的施工,此处延误工期约10天。同时,目前已检测的三根桩承载力均达不到要求,而前期检测的三根桩承载力均符合要求,按常理不应出现如此大的偏差,故前期检测的三根桩数据的准确性很值得怀疑。如果按现在已检测的三根桩承载力检测结果进行取值,则需要重新调整设计,估计将影响工期约一个月。 二、赶工措施 1、增加劳动力: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适量增加钢筋工、木工、瓦工、水电工工种的人数,合理安排,防止窝工,在技术可靠,质量安全保证的基础上,以最经济的方式达到工程的各项管理目标。 2、原材料及时供应:提前采购,落实货源,保证及时供应。 3、加大投入周转材料的数量:依据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每段楼层结构的模板、支撑及其相应的配件需要量结合每月计划完成层数,加大投入模板、木方、钢管、扣件的数量,缩短周转周期。 4、夜间施工措施:申办夜间施工许可证,夜间施工不超过有关部门所规定的时间标准。保证夜间施工有足够的照明,并安排专门电工跟班,随时排除电线路及机械故障,尽量减少噪声。合理安排夜间施工的工序,实行两班制连续施工。 5、雨季施工措施:受雨天天气因素影响时,采在在施工现场搭设防雨蓬,雨衣、水鞋等措施,增加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雨季安全施工。 6、合理组织平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实行平行作业。如对主体工程进行分段验收,主体施工与墙体砌筑可同时进行;在装修阶段,室外附属管道工程与装修工程同步进行。 2

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以下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中不属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有() A.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 B. 公共政策的正确性 C. 公共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D. 公共政策资源充足性 正确答案: 2. 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来看,知识分子政策是属于() A. 政治政策 B. 社会政策 C. 文教政策 D. 科技政策 正确答案: 3.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正确答案: 4. 方案规划的基本内容是() A. 方案设计和方案选优 B. 问题界定、目标设计、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C. 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D. 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 5.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它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终结的中间环节 B. 它只是整个公共政策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C. 它为公共政策的不断修正提供依据 D. 它对于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正确答案: 6. 公共政策失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 决策者 B. 参与决策的专家 C. 决策的过程与程序 D. 体制 正确答案: 7. 研究公共政策周期的目的是() A. 促进公共政策优化

B. 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C. 缩短公共政策周期 D. 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正确答案: 8.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渊源于() A. 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 B.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C.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 D. 公共政策的进步性 正确答案: 9. 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功能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 10. 公共政策执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是() A. 行政手段 B. 法律手段 C. 经济手段 D. 思想诱导手段 正确答案: 11. 在方案抉择时,应该遵守的最重要的标准是() A. 有利于元公共政策的实现 B.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C. 尽可能少地消耗公共政策资源 D. 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小 正确答案: 12. 公共政策评估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障碍是() A. 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B. 公共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C. 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和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 D. 有关人员的抵制 正确答案: 13. 公共政策问题是() A. 某一公共政策所要解决并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 B. 指目前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C. 政府或大多数人所觉察到的一种和原有的价值、规范或利益相冲突的情况 D. 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已经纳入公共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学相关资料

公共政策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年代) 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简答题]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35)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耐火材料行业研究报告

耐火材料行业研究报告 作者:张恒 一、耐火材料概述 (一)概述 耐火材料是指高温下能够承受各类物理、化学变化,以及机械作用,且耐火度于1580℃以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火材料是高温工业和所有高温装置赖以运行的重要基础材料、关键耗材,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等高温行业。几乎所有生产过程中需要热加工与热处理的产业都需要使用到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技术进步对高温工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耐火材料种类繁多,按耐火度可分为普通耐火材料(1580~1770℃)、高级耐火材料(1770~2000℃)和特级耐火材料(2000℃以上);按化学特性可分为酸性耐火材料、中性耐火材料和碱性耐火材料;按化学矿物组成可分为氧化硅质、硅酸铝质、镁质、白云石质、橄榄石质、尖晶石质、含炭质、含锆质耐火材料及特殊耐火材料;按形状和尺寸可分为定型耐火材料和不定型耐火材料。

(二)行业监管体系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二、耐火材料行业特征 行业现状 “十二五”以前,我国耐火材料的主要下游行业产能高速增长,2001—2014年,年均基建工程用耐火材料需求量高达500万吨左右。钢铁、水泥、玻璃等主要下游行业“十二五”期间减量发展已成定局,据此测算,各下游行业日常生产消耗用耐火材料需求量将逐步减少300万吨左右。 “十二五”以来,我国耐火材料生产总体处于下降态势,据中国耐火材料协会统计,2017 年全国耐火材料产量2 292.54万t(见图1),同比下降8.56%。2011~2017 年我国耐火材料产量由2 949.7 万t 下降到2 292.54 万t,年均下降4.1%。耐火材料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除基建工程用耐火材料需求量继续减少外,由于国家加大环保整治力度、环保不达标窑炉停产整顿也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目前,耐火材料出于产能过剩状态,产能利用率不足75%。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就一直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我国耐材生产企业众多、高度

赶工计划措施.doc

施工赶工计划及措施一、施工进度情况 1、钢构工程量概况:下层钢构310余吨,上层钢构170余吨。现在下层钢构已完成60%,已对上层钢构的安装进度造成影响。 2、烟道工程量概况:进出口烟道共计380余吨,出口烟道现已制作65%,进口烟道已开展制作。 二、进度目标 1、钢构进度目标:10月28日前下层钢构全部完成。上层钢构11月8日完成。 2、烟道制作进度目标:11月10日完成出口烟道制作,11月15日完成入口烟道制作。 三、主要赶工措施 1、为了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项目部加大人力及工机具资源置,组织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并积极组织夜间进行施工,以缩短工期。 2、实行进度计划的有效动态管理控制并及时调整,使日、周计划更具现实性。依网络计划为依据,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并把任务下发到各班组。每天项目部将派专人落实各班组进度进展情况,依据情况 合理调配人员配置,确保计划每天按期完成。 3、增加项目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采用三班工作制,局部区域在

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实施立体交叉作业;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新的夜间施工措施。 4、物资供应:选用良好的机械装备投入到工程使用。按照网络计划做好设备进场、材料供应工作,掌握并落实材料的到货情况。 5、技术措施:各分项工程严格按工艺标准及规范要求施工,避免返工。认真研究施工图,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方法。设计师跟踪服务,及时完善施工图,及时协调处理施工中遇到的设计问题。每道工序完工后及时组织自检和分项工程验收,保证工序的紧密衔接,减少交接等待的时间。 6、夜间施工措施:夜间施工要求照明充足,采用大功率冷光源灯具,布置位置要合理,保证整个施工场地均有较好的照明。夜间施工要充分考虑施工安全问题,加大安全主管人员巡查力度,发现“三违”现象要及时制止处理。 7、雨天赶工措施:受天气因素影响时,采用搭设防雨布等设施,增加安全设施,确保施工如期进行。如遇恶劣天气无法施工时,应调整作息时间,以便雨后组织施工。增加雨天施工人员个人防护措施,加强雨天预测防范工作,保证安全生产。8、每日召开协调例会,在例会上检查施工班组的实际进度,找出进度偏差并分析原因,及时解决生产协调问题,加强相互沟通,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进度计划的有效实施。 四、人员配置及部署表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就是指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而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综合性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其主要工作是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改进执政党及政府部门的政策质量。 3.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4.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6.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已经被社会上多数人觉察、认同、感觉出来的,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由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属于政府管辖的范围并且能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7.政策议程:又称政策日程,是指政策制定者就某个广为关注的公共问题进行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及采取什么行动。 8.公众议程:公众进行讨论的议程;是指公共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要求政策制定者将其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9.政府议程:指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特定程序而把公共问题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进行讨论、研究和处理的过程。政府议程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议程,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行动过程。 10.方案规划:指发展一个计划、方法和对策,以满足某种需求,解决某项问题。 11.政策规划者是指参与政策方案的设计、研究、审议等活动的各种机构和人员,他们可分为政策系统内部的规划者和政府系统外部的规划者。 12.方案审议指有关机构、团体和人员对围绕某个政策的所有备选方案进行鉴定、评估和考察。 13.方案择优是指决策主体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化方案的阶段,它是决策程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其中包含两个紧密衔接的环节: 一是对所有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作出评价;二是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从中选优,拍板定案。

耐火材料行业分析报告正文

耐火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我国耐火材料行业管理体制及产业政策 (4) 1、《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4) 2、《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政策》 (5) 3、《耐火材料“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6) 4、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 6 5、《促进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案》 (6) 二、耐火材料行业简介 (7) 1、耐火材料产品分类 (7) 2、耐火材料应用领域 (8) (1)钢铁行业和耐火材料 (8) (2)建材等其他行业用耐火材料 (10) 3、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发展特点 (10) (1)行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10) (2)行业发展区域化 (11) (3)生产能力分散,市场竞争激烈 (11) (4)耐火材料市场国际化 (11) 4、耐火材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2) (1)耐火材料产品品种结构调整加快,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 (13) (2)产业整合、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 (13) (3)耐火材料全球化理念增强 (14) 三、耐火材料行业竞争情况 (14) 1、国际主要耐火材料生产商 (14) 2、国主要耐火材料生产商 (15) 四、进入耐火材料行业的主要障碍 (17) 1、行业政策壁垒 (17) 2、技术壁垒 (18) 3、客户资源与推广应用壁垒 (18)

4、人才壁垒 (19) 五、影响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9) 1、有利因素 (19) (1)耐火原料资源优势 (19) (2)下游行业平稳发展带动行业发展 (19) (3)下游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20) (4)国际需求增加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0) 2、不利因素 (21) (1)原料价格波动,影响耐火材料产品成本 (21) (2)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 (21) 六、行业技术水平和经营模式 (21) 1、行业技术水平 (21) 2、行业经营模式 (22) (1)整体承包模式 (22) (2)直销模式 (25) (3)中间商代理模式 (25) 七、上下游行业状况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 (26) 1、耐火材料行业与上游行业的相关性 (26) 2、耐火材料行业与下游行业的相关性 (26) 3、国务院对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调控政策的影响分析 (27) (1)“意见”对于钢铁行业进行调整和规划的主要容 (27) (2)钢铁行业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对耐火材料行业的影响 (29)

进度拖延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第三节进度拖延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一、进度拖延原因分析 项目管理者应按预定的项目计划定期评审实施进度情况,分析并确定拖延的根本原因。进度拖延是工程项目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各层次的项目单元,各个项目阶段都可能出现延误。分析进度拖延的原因可以采用许多方法,例如: 通过各工程活动(工作包)的实际工期记录与计划对比确定被拖延的工程活动及拖延量; 采用关键线路分析的方法确定各拖延对总工期的影响。由于各活动(工作包)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关键线路或非关键线路)不同,它们对整个工期拖延的影响不同; 采用因果关系分析图(表)、影响因素分析表、工程量、劳动效率对比分析等方法,详细分析各工程活动(工作包)拖延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量的大小。 进度拖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 (一)工期及相关计划的失误 计划失误是常见的现象。人们在计划期将持续时间安排得过于乐观了,包括: 1.计划时忘记(遗漏)部分必需的功能或工作。 2,计划值(例如计划工作量、持续时间)不足,相关的实际工作量增加。 3.资源或能力不足,例如计划时没考虑到资源的限制或缺陷,没有考虑如何完成工作。 4.出现了计划中未能考虑到的风险或状况,未能使工程实施达到预定的效率。 5.在现代工程中,上级(业主、投资者、企业主管)常常在一开始就提出很紧迫的工期要求,使承包商或其他设计人、供应商的工期太紧。而且许多业主为了缩短工期,常常压缩承包商的做标期、前期准备的时间。 (二)边界条件的变化 1.工作量的变化。可能是由于设计的修改、设计的错误、业主新的要求、修改项目的目标及系统范围的扩展造成的。 2.外界(如政府、上层系统)对项目新的要求或限制,设计标准的提高可能造成项目资源的缺乏,使得工程无法及时完成。。 3.环境条件的变化,如不利的施工条件不仅造成对工程实施过程的干扰,有时直接要求调整原来已确定的计划。 4.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如地震、台风、动乱、战争等。 (三)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1.计划部门与实施者之间,总分包商之间,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缺少沟通。 2.工程实施者缺乏工期意识,例如管理者拖延了图纸的供应和批准,任务下达时缺少必要的工期说明和责任落实,拖延了工程活动。 3.项目参加单位对各个活动(各专业工程和供应)之间的逻辑关系(活动链)没有清楚地了解,下达任务时也没有作详细的解释,同时对活动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准备不足,各单位之间缺少协调和信息沟通,许多工作脱节,资源供应出现问题。 4.由于其他方面未完成项目计划规定的任务造成拖延。例如设计单位拖延设计、运输不及时、上级机关拖延批准手续、质量检查拖延、业主不果断处理问题等。 5.承包商没有集中力量施工,材料供应拖延,资金缺乏,工期控制不紧。这可能是由于承包商同期工程太多,力量不足造成的。 6.业主没有集中资金的供应,拖欠工程款,或业主的材料、设备供应不及时。 (四)其他原因 例如由于采取其他调整措施造成工期的拖延,如设计的变更,质量问题的返工,实施方案的修改。 国外有人曾对项目进度拖延的各种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个分布图式(见参考文献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作者:日期:

公共政策学重点 第一章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内涵: 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以他政治团体所指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 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③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为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政策的本质: ①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②公共管理的手段③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3“范式”特征 ①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 法论,又是艺术。③公共政策分析设计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 而且也是规范的 4(1)19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艺术,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2)叶海卡·德罗尔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 。 第二章 1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1)全面理性模式 优点: ①目标导向②所有选择皆为已知③偏好明确④偏好已知 ⑤没有时间及成本限制⑥最好的选择可是报偿价值最大化 缺点: ①在政策制定中,决策者往往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一些现象的表征去探查问题的所在,这往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②在政策制定中, 目标、价值的排列往往因目标不清晰及价值冲突,是的决策者犹豫不决。③ 要列出所有达成目标之备选方案及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后果,在人类能力有所限制、环境不确定影响以及时间成本受限制的情况下也难以做到。 (2)有限理性模式 优点: ①更符合实际, 更适用于行政决策行为。 ②对全面理性模式做了深层次的批评, 并强调政策制定中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缺点:这一模式主要是为学术理论服务的,而不是为实际的政策分析服务的。 (3)渐进模式 优点: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 承认政策制定者缺少时间、信息和其他资源,而这一切都是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时所必须的,同时,通过渐进方式作出的是有限的、注重实效并容易被人接受的决策或政策。 缺点: ①倾向于保守主义, 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②注重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