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6.1.1红松之乡 教学设计

6.1.1红松之乡 教学设计

6.1.1红松之乡 教学设计
6.1.1红松之乡 教学设计

阐述:据不完全统计,60多年来,小兴安岭已经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2.4亿立方米,几乎占全国木材供应量的1/5。

问:这么多的木材是怎样输送到林区外的呢?通过铁路、公路、水路运输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长期开发森林资源,使小兴安岭林区面临怎样的问题?

红松之乡告诉我们:

1.要创新方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槐乡的孩子_人教版

《槐乡的孩子》教案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文章背景: 本文是一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淳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的轻松和快乐。 教学重点:

让孩子通过阅读,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若有新词句,应给予适当指导或讨论来解决。着重理解槐乡的孩子吃苦耐劳,勤劳懂事,以苦为乐的可爱之处。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

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A稿 主备人:马成军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槐树、槐花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写有词语的幻灯片或

小黑板;《新华字典》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 1、[板书课题]读准字音,读好课题。 2、从课题中了解到什么?(解读“槐乡”;初知课文主人公——槐乡的孩子) 3、读取信息,认识槐树。 (1)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捕捉信息,了解“槐花”(槐树开花季节、槐花大小、槐花清香、槐花的用处等) (2)结合图片补充槐树、槐花的相关资料(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药。——在介绍时针对本班孩子实际用大多数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进行介绍,如:孩子们若不太懂“落叶乔木”,可以解说成:“槐树,是种高大的树,它到了秋冬季也要落叶,是落叶乔木。”让多数孩子能真正了解相关知识。) 4、回顾前文,进入课文: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快乐的生活”,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已感受了很多不同的快乐。《我们的民族小学》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共同学习的快乐,《金色的草场》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自由接说);《爬天都峰》让我们饱尝了——(学生自由接说)。这篇课文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大略初读

龙洋乡基本情况

龙洋乡基本情况 一、概况 龙洋乡位于遂昌县西南,距县城72公里。东倚王村口镇、龙泉市岩樟乡,南邻龙泉市住龙镇,西靠柘岱口乡,北与黄沙腰镇、蔡源乡接壤。乡人民政府驻内龙口村梅树洋。全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7公顷。 我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充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乡政府驻地海拔310米,年平均气温16.4摄氏度,夏日赤炎的7月平均气温27.2摄氏度,最冷1月平均气温4.9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51天,年平均降水量1510毫升。 境内河流属钱江水系,在遂昌境内汇入钱塘江支流乌溪江。在龙星村、碧龙村分别设立水文站,测量降水情况。龙洋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河流水库水质良好,碧龙源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梅树洋并入乌溪江,库容在735万立方米,其中碧龙源水库为全乡的灌溉、生活用水起到了调节作用,特别是干旱季节所时发挥的缓解旱情作用至关重要,为汛期调节洪峰作用重大。 境内多为大山、林海,土壤大部份为红松泥和白岩砂土,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有主峰1742米的九龙山。境南、北部为高山山地,中部为中山,间有谷地,形成独特的田间小气候,天然优质农业生产条件。 林业用地面积200332亩,森林覆盖率达88.8%,森林资源丰富,林木蓄积量大,全乡活立木蓄积78.83万立方米,居全县首位,年产杉、松、阔叶等优质木材万余立方米。主要矿藏已查明的有银石、萤石、花岗石等矿藏。 二、建置沿革 (一)历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沿用龙洋乡名,属王村口区。1958年9月,区级

政府建置撤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龙洋称跃进人民公社龙洋生产大队。1959年,称王村口人民公社龙洋管理区。1961年9月,恢复区级建置,管理区改称人民公社,政社分社,龙洋人民公社改称人民公社,称王村口区龙洋人民公社。1984年,王村口乡分设王村口、对正2乡原王村口乡所辖的凉岭下划归龙洋乡管辖。1992年6月,全县实行“撤区、并乡”遂昌县设20个乡镇,保留龙洋乡建置。 (二)行政村和人口分布: 2010年根据本乡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渊源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将原有13个行政村调整为6个行政村,目前,保留了埠头洋、西滩(特色村)2个行政村,通过村规模调整新设立了九龙口、龙洋、凉潭口、黄赤4个行政村。全乡辖6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420人,1375户,其中非农业人口65人,少数民族人口89人,乡中心区人口58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人,是我县人口密度最低的乡之一。 三、经济发展状况 (一)农业 龙洋乡围绕石练、大柘的茶叶基地,近年来也积极的发展了茶叶的种植,主栽良种有银猴、迎霜、龙井等品种。茶园面积速度递增。本乡山峦叠嶂、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特别适合茶叶生产。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龙洋的茶叶独特的优异品质。食用菌生产不断发展,全乡2006年发展袋料香菇104万袋、黑木耳30万袋、高山四季豆1200亩、竹笋两用林5000亩。形成了以高山四季豆、竹笋、食用菌三大产业。 (二)林业 龙洋乡森林面积大,覆盖率高。全乡林业用地面积200332亩。有林地19.5万亩,其中用材林1805万亩,公益林1950亩,经济林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

4、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所以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水平。教学目标: 1、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点。 4、理解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相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很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协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三年级语文教案)《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详案)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详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介: 《槐乡的孩子》是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本课共1个课时完成。 教学理念: 1、小学语文中跨越式发展理念: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丰富扩展阅读材料,使学生在课文学习及阅读中认真思考,深切体会,并进行写作表达;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2、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理念。 3、《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略读课文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它的学习还必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写作等较有兴趣。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尚可。 教学策略的选择: 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给学生学习方法,明确目标让学生自主进行。

槐乡的孩子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洋槐开花的五月槐乡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不枝不蔓,相得益彰,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皆自然地生发开去。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可借助挂图感知槐花的形象。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 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槐乡去看一看。出示幻灯片:槐花槐乡五月是一个 最美丽迷人的地方。板书:槐乡五月 2、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些什 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4)齐读生字词。 (5)听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6、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为什么?然后,让学 生把自己最喜欢读的地方,先读给同座的同学听,再读给大家听。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能读出感情。 7、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词语。 3、联系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伊春概况

伊春市概况 城市概况 伊春市地处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松花江、黑龙江两大水系之间,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恐龙家园”之美誉。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1 948年开发建设,1958年建市,现在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业管理局合一,辖1市(县级)、1县、15个区、17个林业局,总人口132万。伊春是东北主要森林生态旅游区,森林、冰雪、河流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由于远离喧嚣的大都市,这里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环境静谧,是回归大自然进行森林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之地。 伊春是座美丽的林业城市,是国家的重要木材生产基地。这里因盛产珍贵珍树“红松”,被誉为“红松故乡”、“祖国林都”。在伊春市的嘉荫县,曾挖掘出了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神洲第一龙”的黑龙江满洲龙,在其附近又新发现了隐藏量巨大的鸭嘴龙、霸王龙、虚骨龙和甲龙的化石群。因而伊春又被称为“恐龙故乡”。这里山清水秀,林茂石美,四季风光如画。初春,冰雪动融、杜鹃盛开;盛夏,千山盎然、百水争秀;仲秋,层林尽染、姹紫嫣红;深冬,银装素裹、雪玉冰清。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以其原始、自然、粗犷、神奇而闻名遐迩。2000年,伊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伊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号称为“天然氧吧”。被誉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 伊春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2.2 %,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五营丰林自然保护区和带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已被评为国家AAAA 级旅游区。在小兴安岭林海中,生物群落丰富多样,分布1000 多种野生动植物,并在桃山林业局建有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野生动物饲养狩猎场。伊春地文景观奇特,小兴安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汤旺河林海奇石、朗乡石林、嘉荫茅兰沟、南岔仙翁山是中国北方罕见的地质奇观。伊春水域风光秀丽,境内沟谷密布,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7 02 条,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山秀树奇,适宜开展各种漂流旅游。伊春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受小气候影响,降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是黑龙江省重点开发的三大冰雪旅游线之一。伊春空气清新,大森林每年可吐出大量氧气,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和植物芳香气,被誉为“天然氧吧”。伊春四季分明,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初春观花、盛夏避暑、仲秋赏叶、深冬玩雪的好地方。伊春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资源馆、木雕园、石苑、恒山古墓群、抗联遗址以及少数民族风情园等景点,享誉省内外。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和公路连接全省,纵贯全境。伊春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350 公里,距佳木斯蒙古力机场150 公里。游客可借助这两个机场非常方便到伊春旅游。伊春,是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凉爽,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到了冬季,银装素裹的世界定会让您感到不虚此行。至于吃住,您就更不用担心,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一定会让您大饱口福,星级宾馆的豪华、家庭旅馆的实惠、森林小木屋的温馨,让您回味长久。另外,到伊春旅游,带回一些山特产品和木制工艺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2000 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位置:伊春地处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的汤旺河流域,东临鹤岗、汤原,西接庆安、绥棱,南邻依兰、通河,北接逊克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气候:伊春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夏季温热而暂短。最热为7月份,气温20℃至21℃,极端最高气温为35℃。无霜期90天至120天。年平均日照数2,355小时至2,40 0小时。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 面积:总面积32759平方公里。

槐乡的孩子优质教案

4 《槐乡的孩子》优质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表达生动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背诵文中描写槐乡五月或槐乡八月的段落。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4)展开想象,感受槐乡孩子劳动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出示有价值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汇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带来了幸福与快乐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潇洒豪放的品格。 (2)学习槐乡孩子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的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中关键的词句,品析语言的魅力 3、关键:朗读、想象,感受槐乡环境美及孩子们的勤劳与快乐。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我们讨论交流。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用一两句话概括。 3、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画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4、练习有感情的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满山遍野便开满了槐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槐乡不仅景色美,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槐乡的孩子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呢?(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 二、自读读课文,初步感知 那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三、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1、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课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课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是三年级教材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小学生小学学习阶段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下面收集了课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这篇略读课文让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挺多的。 因为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要求安排一个课时来完成,重点在于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板书课题,与前面所学的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孩子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槐乡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以及槐乡的孩子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今后不断完善。 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一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设计好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组织一起学习。 多给学生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我们应该是同龄人吧。我想对你说,我好羡慕你们,你们从小生活在槐乡,和槐树结成了伴。我好想和你们一起去看那一簇簇的槐米,闻那一阵阵淡淡的清香。也许,你们家里的条件没我们城市孩子的好,但你们是勤劳的,上学的钱都是自己用槐米换来的,从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而这正是我们城市里的孩子所缺乏的,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

槐乡的孩子-精品教案人教版

4《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这是一篇散文,也是孩子们遇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集体交流,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与快乐,既而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部分语言。 2.采用学生个体自读与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1、简介课型。 (此环节安排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 1)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 ①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本学期的八组课文中每一组的前三篇课文就是精读课文;另一种是略读课文,每一组的第四篇课文。 ②对比这两类课文,发现它们的不同编排特征:略读课文加“*”,而精读课文没有;略读课文前面有导读提示,而精读课文没有;精读课文后面有思考与练习,而略读课文没有。

2)怎样学习略读课文? 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和自己读懂略读课文的方法: 略读课文只要求大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方法主要是先读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然后自己去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词句等语言的体会,都应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2、师——槐树、槐花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写有词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3、生——《新华字典》、朗读预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 1、[板书课题]读准字音,读好课题。 2、从课题中了解到什么? (解读“槐乡”;初知课文主人公——槐乡的孩子) 3、读取信息,认识槐树。 1)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捕捉信息,了解“槐花” (槐树开花季节、槐花大小、槐花清香、槐花的用处等) 2)结合图片补充槐树、槐花的相关资料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药。——在介绍时针对本班孩子实际用大多数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进行介绍,) 4、回顾前文,进入课文: 二、大略初读 1、导读提示。 1)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①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②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的《槐乡的孩子》教案(精品)

三年级语文上册的《槐乡的孩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本课是学生进入三年级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在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从方法上说,老师要放手,主要靠学生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的基本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读准字音。此处可以运用已经掌握了的识字方法认识理解生字词。 二、参照连接语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小组内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的事。 三、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从课文中哪些描写可以体会出来? 1、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再读出来。 3、全班交流,老师及时总结: ⑴勤劳懂事: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⑵吃苦耐劳: “八月,天多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此处有一句描写天热的句子,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出自己的感觉。 ⑶以苦为乐: “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此处写孩子们劳动的场面,写得轻松、欢快、活泼,一点儿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读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这一点。 四、拓展延伸 1、摘抄描写天气热的句子。 2、说一说自己在课余时所从事过的劳动以及收获。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 地理含答案

“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摸底联考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②③。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长期以来,国家电网和通信线路是两套分离的系统。通信公司的每座铁塔都有电路相连,这种重复建设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2018年4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达成协议,推行“共享铁塔”模式。两者合作,将光缆、通信基站、移动天线等通信设施附加在输电线路上。据此完成1~2题。 1.“共享铁塔”模式合作的基础是 A.生态和经济效益高 B.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推广 C.服务空间部分重叠 D.材料消耗具有相同性 2.“共享铁塔”模式有利于 ①减少能源消耗②提高通信公司收益③提高资源利用率④降低电力公司前期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澳大利亚南部的库兹佩迪(如左图)盛产蛋白石(即猫眼石),吸引了大批白种人前往该地淘宝,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近4000人的小镇。这是一座奇特的地下小镇,这里的人们全都生活在地下。该地下小镇与地上城镇一样,供水、供电、交通、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地下小镇所有房间均有竖井(如右图)通到地表。随着蛋白石的减少,库兹佩迪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据此完成3~5题。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知识链接: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槐米: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 预习任务: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3)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4)积累一些好词。 (5)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划出来与同学交流。 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从以下几点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讨论。 3、学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A、想一想,填一填 ()的清香()的孩子()歌声 轻松的()火热的.()甜蜜的() B、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C、读了课文,我的感受是:

红松之乡

《红松之乡——走进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2.教材地位: 《红松之乡》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北方地区》中的第一框。本课《北方之乡》安排了三个区域——小兴安岭、黄土高原和北京,它们作为北方地区富有人文特色的区域代表。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上体现了北方地区的整体特征,对学生理解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积极的意义。本课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在全书中都起着承前启后的至关重要作用,是由自然地理向人文地理的过渡,既衔接了教材前后内容,更为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的和谐相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的探究和分析,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在前面的知识储备上升华到人文关怀这一层面上来,并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其他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材内容:《红松之乡》主要围绕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展开。小兴安岭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当地人们靠山吃山,然而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本框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基本还处在直观感受上,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对于事物的表象已初具描述能力,但缺乏把事物的表象或特征与事物的本质联系起来的能力,即由具体到抽象。因此,本课通过呈现材料、教师层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材料分析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并学以致用了解红松之乡的发展状况。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这样的自然特征对当地植被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利用地图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观。 3.通过对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小兴安岭成为红松之乡的原因 难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为保护森林和环境,国家对林区采取

4.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所以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一定能感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槐乡孩子采槐米时欢快心情,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从而树立热爱劳动的观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 句子。 (二)过程方法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点。 (三)情感价值态度观 培养独立阅读水平,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水平,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难点:学会阅读。 教学策略: 在自由阅读中理解课文。 教学资源准备: 专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这里有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用于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容

易理解课文。】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15分钟) (一)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二)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协助纠正。 (三)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师:槐乡的孩子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 (四)讨论: 1.为什么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 回答略。 槐乡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子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喜欢、敬佩之情。 2.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是怎样的? 回答略。 (五)八月份天气很热,谁能找出描写热的句子?为什么这样写? 回答略。 (六)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练习分角色朗读。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把他们读成一幅图,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 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读读描写女孩的句子,说说各自的发现。 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不过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心情。 (七)还能够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槐乡孩子快乐的心情?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1.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 2.引读:是啊,即使劳动非常辛苦,可孩子们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小床下又放着—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

《xx 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1.准确、流利、有激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畅。 2.体味槐乡孩子采槐花的体例,和同窗交流读后的感应感染。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预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爬山会获得良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欢愉?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经由过程自己的劳动挣钱作膏火,同样糊口得快欢愉乐。那他们的欢愉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进修——《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碰着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会儿读欠亨顺的句子屡次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窗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呈现的问题互相辅佐更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遴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连系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 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4.谈 判: a,.槐树什么时辰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门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色巨匠都履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色炎热,勤恳的槐乡孩子毫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操练分脚色朗读第二段。按照教室里座位放置,年夜组间开展角逐。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门每组一路读;第3 句写男孩的,男同窗读;第4 句写女孩的,女同窗读;第5 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路读。 各组操练后角逐。赛后xx 配合评价。 赏识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操练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而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经由过程课文的诵读,我们熟悉了槐树,熟悉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应感染呢? 小结:欢愉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成,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窗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欢愉吧!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6.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第二部分是小兴安岭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通过七年级上册对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通过展示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让学生理解一个区域的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一个区域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渗透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上册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启发调动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兴趣便能被激发出来。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与气候对森林植被资源形成的影响。 理解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里资源利用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从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学过程 ①导入 情境设置:我是导演 展示动画片《熊出没》的图片,设置情境:假如你是《熊出没》真人电影导演,结合动画片的实际情况,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地区作为你的拍摄现场,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 A黑龙江小兴安岭 B吐鲁番火焰山 C喜马拉雅山 (设计目的:通过图片直观的展示小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并引发追问:为什么这一地区森林资源如此丰富——让我们走入小兴安岭,去探寻这一问题——导入下一环节) ②目标导学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小兴安岭在哪里我们中国的哪里 展示:小兴安岭地理位置地图 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在我国什么地方? 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 问:纬度位置大致在什么范围? (纬度位置)45N-50N之间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槐乡的孩子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61名,学生基础较好,大多数同学预习习惯良好,朗读能力很好,同学们发言比较积极,一些同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有一小部分同学发言不够主动,性格内向胆小,需要鼓励。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五、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槐乡的孩子是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