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

风格各异的自然风光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

(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本单元课文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能力。

3、情感目标:对本组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品读课文,大胆想象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体会作者寓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

【学习过程】

目标前置,学生自学

1、初步了解本单元课文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

2、对本组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品读课文,大胆想象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体会作者寓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都到过哪些地方呢?谁来说一说,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和喜悦。

指名回答。

生:我到————玩,那里风景优美——————

师相机进行评价

师:哎呀!同学们到过的地方可真不少!全成了小小旅行家了。老师

也到海南游玩了几天,照了几张那里的自然风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景物幻灯片)

(众生情绪高涨)

师: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旅游胜地数不胜数。我们即将学习的第四组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身边亮丽的风景——夹竹桃;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海南;描绘美丽景象的古诗和神奇美丽、令人向往的水都威尼斯,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喜欢的。现在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组课文的导语(出示导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师板书,生自由读导语)

师:谁能把导语读给大家听听?

师:你读得很好,谁还愿意读?

师:你读得很流利,真不错!现在请大家翻开目录快速浏览,看看这组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课文?

(生依次说出本单元课文题目,师相机板书。学生齐读题目)。

出示单元目标,学生自由读。

二、整体感知

师:阅读一篇课文,首先我们要扫除生字障碍,通过昨晚的预习,我认识的字有哪些?(出示课件,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生:其中有几个字特别难写,我想办法记住它们了:煦、衰、韧、藻、嬉、潋、滟。

生:其中有几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也想办法记住它们了:乍、宛、婉、礁、溅。

师:说得很好。能经过老师的检测这关吗?(出示幻灯片)。

生:能。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师:孩子们真能干,通过预习结交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这几篇课文有你喜欢的吗?把你喜欢的课文读一读(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示幻灯片)

合作探究,互补提升

师: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课文和喜欢的理由。

生:我喜欢《夹竹桃》,它虽然很普通,很平凡,很常见,但她花期很长,一年可以开三季——春、夏、秋,而且韧性是其它花不能比拟的。所以我喜欢夹竹桃。

师:还有喜欢这一课的吗?举举手示意一下。

生:我喜欢《南海上的明珠》,因为海南岛富饶美丽,土地肥沃,有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还有丰富的物产,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龙眼、菠萝等,在不同的季节里挂满枝头。

生:海南岛还有不计其数的名贵水产:海参、海龟、鲍鱼、大龙虾。说起来,我都流口水了。

生: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感觉好舒服,

生:海南岛上风景优美:有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五指山;有滔滔奔流的万泉河,水天一色、美丽壮观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有一

望无际的海滩,五颜六色的贝壳,好迷人的景色呀,我被深深的陶醉了。

生:我最喜欢海南岛上的椰树林,一课棵椰子树高大挺拔,树形奇特,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大伞。

生:我喜欢《望洞庭》,这首诗的意境好美。

生:我喜欢《水都威尼斯》,因为威尼斯是个美丽的地方,它有众多的岛屿和桥梁。

生:我喜欢《水都威尼斯》,因为它是有一个水上城市,以船代车,天天坐船,好惬意。

师:听了大家刚才的发言,我也觉得这些景色好美、好迷人,这些地方好让人向往。那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些课文呢?现在就请你们四人一小组,把自己的高招拿出来跟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说出多读,摘抄,搜集资料等多种办法,师随机评价。)

自主归纳,检测反馈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孩子们都摘抄了那些词句呢?(出示幻灯片)

生汇报

我搜集了一些优美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搜集了一些优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搜集了哪些写景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孩子们真棒!美丽的景色不禁给人美的享受,更陶冶我们的情操,让人身心愉悦、轻松、畅快。

2、反复朗读,能背诵我喜欢的课文或者段落。

五、总结

通过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读,我们知道了知道了风格各异的自然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在后面的每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要在反复朗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区描绘感兴趣的事物。

六:布置作业

下节课我们学习13课,请孩子们下去仔细阅读13课的课文并收集夹竹桃的有关资料,为上新课做好充分准备。

板书设计

风格各异的自然风光

夹竹桃

南海上的明珠

古诗两首

水都威尼斯

月伦小学周

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多次相遇,小女孩教因斯坦穿戴和整理房间,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3)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描红。 踱噢嘛耸 蓄裹鞋鬼呵啥 裹鬼脸蓬乱纳闷冷不丁衣衫不整 蓄拖鞋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 2、读完以后请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他们见了几次面,课文中哪些话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每次相见? 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并尝试概括大意。 第一段(1-3),写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街上偶然撞上了在科学家爱因斯坦。 第二段(4-5),写小女孩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教爱因斯坦衣服鞋子的穿戴要领。 第三段(6),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东西、布置房间。 第四段(7-8),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亲密相处,小女孩的母亲感到好奇。 四、读熟课文,巩固练习 1、请学生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教后反思】84 第二教时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4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2、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 二、一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句子。 3、交流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4、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师生交流利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来说明。 5、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读课教案

第四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最终稿) 北环路小学殷婷婷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单元内容结构,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 2、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生活的启示”,把握课文内容,领会生活启示,进行感知性阅读,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3、激发学生对本组课文以及对“生活的启示”主题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课文中蕴含的启示。 2、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情,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1、学生完成预学单,通读第四单元全部内容。 2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几幅图,通过看这几幅图,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看图回答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 (1)竹子长得又高又直,却是空心的(虚心的),它让我明白了 (2)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中,它让我懂得了 (3)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中,它让我知道了 2、教师导语:同学们,生活就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读不够的书,虽然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善于去读它,一定会从中得到启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四单元,去阅读“生活”这本书吧。这节课我们上单元导读课。 二、揭示单元主题,明确学习重点,揭示学习目标: 1、学生自读课本57页的导语,提炼单元主题。(板书:生活的启示) 2、单元导语提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揭示了单元主题;二是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3、小组讨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1)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生活启示; (3)体会关键词句含义。 三、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请大家快速浏览教材57页——75页,看看有哪些部分构成本单元内容。 (2)请你默读这一单元的全部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找到文章中所蕴含的启示,适当的在旁边写出感受。 2、回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生带着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预学单内容。 (概括文章内容找出每篇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并谈感受。) 2、你最喜欢哪篇课文呢?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找到文章中所蕴含的启示。 3、在生活中,你还通过哪些事情或者事物得到了启示呢?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五、延学: 文章推荐:《丑石》、《刀爱》、《拐弯处的发现》 六、总结: 生活就是一本至高无上的宝典.,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却包含了不平凡的启示。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收获生活中的更多奥秘。 板书: 生活的启示 (1)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生活启示 (3)体会关键词句含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一、教材简析: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一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同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为精读课文,《绝招》为略读课文。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要珍惜时间,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和怎样珍惜时间。时间往往就在我们身旁。看电视的时候,时间顺着精彩的节目一分一秒过去;和别人说悄悄话的时候,时间带上这些小秘密轻悄悄过去;玩耍时,便从嬉闹的身影旁过去,我觉察他有匆匆流去;想把他挽留时,却不知他早已一去不回头;无聊而发呆时,时间把珍贵的一刻留给我们,我们却不懂得珍惜,他无奈地叹息,又从我的双眼前过去了……看,时间来去就是如此匆匆,关键看我们自己的把握,有限的时间往往可以无限把握。人在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也许那几小步就成了人生起步的奠基,受益无穷。所以,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和时间赛跑吧。 《检阅》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对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争吵》围绕课文“我”和克莱帝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绝招》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此外,在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分别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学交流自己学本领的经过,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二、单元整体设计 教学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应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另一方面,还要会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在这一组课文学习中,一方面要通过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并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得到生活的启示;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单元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四年级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导读课 学习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主题、目标、学习方法。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腾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宽广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呀。 二、感知单元主题: 1、读课题,猜主题 自由读课题,猜每篇课文都讲什么? 2、读导语,悟主题 默读单元导语,从导语中你获得了什么? 3.读课文,引主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择喜欢的课文,说说自己初读感受。 交流: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三、感知单元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本组课文中的四篇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第二课中的二、三自然段,第三课中的五、六自然段,激发朗读兴趣。 四、读片段,定学法: 1、体会本单元课文的特点。 提示学法: 1)、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等写法。 2)、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达情意的。 3)、体会作者在写作时修辞方法的运用。(排比) 2、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游记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五、明确单元目标: 1、掌握29个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背诵文中精彩的语段。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4、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六、作业布置: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写在积累本上。 1、桂林山水、溶洞、天山的资料。 2、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 3、课外阅读:有关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文章。

第二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通过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学习方法。 3、初步感受人物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良好品质,初步感知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 4、搜集有关的词语、片段,激发阅读、写作的兴趣。 重难点: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一种品质是打开窗户的钥匙,耀眼而珍贵。它是美好,是欣喜,是希望,这种品质是什么呢?这节课一起去感受它。 二、感知单元主题 1、读课题,猜主题 自由读课题,猜每篇课文都讲什么? 2、读导语,悟主题 默读单元导语,概括单元主题 边读边圈画单元导语中重点句子,概括出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 3、读课文,引主题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本组课文喜欢的课文,边读边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和自己喜欢的原因。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精彩段落进行激情朗读。 (读第五课6、7、8自然段,第七课3—6自然段。) (3)、交流: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三、明确单元目标。 1、掌握27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3、仔细品味语言,体会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单元训练重点:品味语言,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品质,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明确学习方法: 1.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2、揣摩作者有条理地叙述和对人物细致的描写,通过各种描写表现人物良好品质的方法。 3、关注作者在写作时修辞方法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 1.收集诚信名言警句 2.仔细观察生活,收集相关资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舍己为人、宁愿牺牲自己而救助别人的哈尔威船长,有为了战争胜利而英勇

献身的黄继光,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二)第二题。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全汇总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用“替换”(或置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手段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例1时,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借助示意图,思考怎样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小杯替换成大杯。教学例2时,在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通过画示意图帮助自己思考。如果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打开教材,看一看“西红柿”“青椒”“萝卜”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假设,找出问题的答案,充分感受“替换”“假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4.重视检验过程,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在解决问题后,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对求出的结果进行检验,看答案是不是符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 1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1课时 2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1课时 …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材第68、第6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第9~14题。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并进一步发展推理和转化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1.用等量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 2.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课件。 谈话:我们每天写作业都要用到钢笔,请拿出你最喜欢的钢笔,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教师选择一支钢笔,问:你这支钢笔多少钱买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拿出自己的一支铅笔,问:老师这支铅笔值()钱。老师想用这支铅笔换你这支钢笔,你愿意吗(不愿意)为什么(不公平) 提问:请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怎样才能公平地换到这支钢笔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我们用数学语言说1支钢笔的价格可以替换成()支铅笔的价格,或者说()支铅笔的价格可以替换成1支钢笔的价格。 教师:刚才老师与这位同学换笔,说明“替换”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谁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替换现象 指出:我们读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一个用“替换”来解决问题的典型事例。既然生活中到处都有“替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板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1大杯果汁可以替换成3小杯果汁,或者3小杯果汁可以替换成1大杯果汁。 (2)小组合作。 提问:这里的960毫升不仅装了2大杯,还装了6小杯,要求大杯和小杯的容量,该怎么办呢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呢 小组讨论,教师出示思考题: $ ①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②画一画,将什么替换成什么选一种替换方法,画出替换过程。 ③说一说,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汇报时,教师用课件演示。

小学音乐:人音版第11册 第四单元 劳动的歌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人音版第11册第四单元劳动的歌教 案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Volume 11 of the Human Voice Edition Unit 4 The Song Lesson of Labo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人音版第11册第四单元劳动的歌教案 第四单元劳动的歌 教学 内容 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 设计 理念通过反复听辨,让学生逐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将劳动号子渗透到歌曲教学中,让孩子系统地了解有关“号子”的音乐知识。通过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能背唱

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学难点 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教学 资源 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播放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军民大生产》。2、师:这首热烈欢快的歌曲取材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推炒面》。二、新课讲授1、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设问: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记号?2、指导学生认识重音记号及上滑音记号,并带领学生演唱带有该记号的旋律。3、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词。4、师讲解衬词的唱法:衬词应唱得轻快些,突出歌曲的气氛。5、请学生随伴奏带演唱歌词,学唱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6、讲解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民间歌曲的一种类别,由伴随着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性劳动而产生。基本特征是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劳动方式及其具体过程。号子的音乐常常是极精致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律,同时具有粗犷奔放,热情豪迈,坚毅质朴,节奏鲜明,动力感强,音乐材料多重复使用,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等特征。其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亦有独唱、对唱等形式。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三、拓展延伸指导学生用《军民大生产》的曲调,创造性地即兴编配歌词和动作,并进行演唱。这种创作活动可以分小组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走近作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 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冰”“玉”体会到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课教学设计

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Reading) the fifth period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跨文化阅读课,是本单元话题的延伸。单元Section A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麻烦和问题,学会了应用基本句型如:I think you could/ should…及why don’t you …? 为他人提出相应的建议,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本节课,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文章,学习在语境中猜测词意,并采用对比、分析、归纳、讨论等方法,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后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起到对本单元知识学以致用的作用,实践“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初二学生已有了1,000左右的词汇量,已学过各种在校活动的英语表达方式以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语法结构,有了就学生生活问题进行简单表达的语言能力。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已具备了对事物的初步对比、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结合新目标英语教材设计的特点和平时常用的教学策略,本节课设定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采取任务型学习策略,依次进行任务链涉及的各种活动,最后完成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听说读写用“五会”下列词或词组:football, until, push, send, themselves, freedom, pressure, pushy, crazy, as…as possible, all kinds of,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b.听说读”三会”下列词汇:fit,include, complain, compare, organized, adult.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在口头和笔头上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了解西方国家同龄孩子的生活,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会帮助,学会分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语境中的词汇教学,阅读技巧训练和语言的输出训练。 2、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归纳文章主旨。 教法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 学习目标乘法的初步认识班级:姓名:1、活动情境,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2、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3、过小组活动,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一、课前先学: 1.出示两组题目,比较计算。第一组:6+4=5+4+3=1+2+3+4+5=第二组:5+5=4+4+4=2+2+2+2=2、这两组题都是法,第一组题目每道题的加数同;第二组题目每道题

的加数都同。3、求相同加数的和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呢?二、自主学习: 1.出示主题图。观察画面:看一看,你发现了有。你能根据看到的这些情境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3人,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列式有4节小火车车厢,每节车厢里有6人,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列式过山车上有7排座位,每排坐2人,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列式小结: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同的。 2.导入课题: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运算方式来计算,那就是法。三、小组合作研讨,探究解疑:探究点一:乘法的意义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认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3+3+3+3+3=15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表示个连加的是。小结:求5个3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法计算。写

作,算式中的“×”叫做号。乘号与加号“+”、减号“-”一样,都是一种符号。5×3=15读作。也可以写作,这个算式怎样读?尝试把另外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6+6+6+6=24 表示个相加,乘法表示或2+2+2+2+2+2+2=14表示个相加,乘法表示或探究点二:.拓展延伸用24根小棒分成几个几相加的形式,再根据你所分的列出乘法算式。方法1:分成3堆,每堆8根,3个相加,列式方法2:分成4堆,每堆6根,个相加,列式方法3:分成堆,每堆根,个相加,列式观察、讨论:乘法算式中的数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小结:乘法就是求几个同数的的简便运算。四:自我检测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2题4个23个45个 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解决方法。 2.通过解决问题,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在与同伴交流及自己探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感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二、教学重点用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和数的组成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并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三、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练习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出示46页主题图。 2.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引入:请同学猜一猜到底能穿几串?我们就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到底能穿几串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问题 (1)提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试做。 (3)学生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数的标记方法、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问题等) (4)全班交流,展示解题方法。 ①师提问:你们发现他是几个圈成一个圈,剩下的8个还圈吗? ②题目中要求10个穿一串,所以我数10个圈成一个圈,剩下的8个比10个少,不够穿一串了,就不能再穿了 ③师小结:一串的个数很重要。一串的数我们把它称为1份。剩下的不够一份就不能圈。 2.教学用数的组成解决问题 (1)师:刚才猜到底能穿几串时有些同学猜的又快又对,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吧! (2)生:数的组成,58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就圈出5个圈,所以能穿5串。 (3)对比学生的方法。

(4)师小结: 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也可以想数的组成来解决。(二)练一练(1 )师:喜羊羊给同学们带来 38朵花,请你们穿手链,你先想好自己几个穿一串,再试一试。 (2)学生完成 (3)小组交流:38朵花,几朵一串?穿了几串,还剩几朵? (4)汇报:38朵花,我是10个穿一串,能穿3串,还剩8朵。请结果不同的学生多说几组。(5)引导学生观察板书上的结果,发现:同样的38朵花,由于同学们每一份的数不同,也就是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有的穿的串数少,有的穿的串数多。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还有剩下的,但是剩下的都不够一份了。 (6)总结解题步骤。(7)师小结:第一步先看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几个为一份?第二步选用圈一圈的方法或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第三步检验。 (三)拓展延伸1.懒羊羊:有43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有43块饼干,5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3.判断中国教育出版。1。8。。。。。。。。。。。。 。123 4 5678 。2。。。。。。。。。8。。。。 √X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知识? 解决问题时用什么方法呢?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教学设计教案优选稿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教学设计教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①背诵和积累课外选编的成语。 ②阅读短文,练习讲故事。 ③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学会演讲的方法。 ④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演讲的技巧,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一、回忆成语故事背诵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背成语、积累成语。 1. 听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成语的规律。 2. 学生齐读。 3. 师讲述反义的成语的特点。 4. 学生自由讨论。 5. 检查 6. 找带“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的成语,看哪组写得多。

三、默写成语。 (二)阅读。 一、阅读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1. 看图导入激趣。 ①播放影片后,猜成语。 2. 学生自读故事,完成自学要求。 ①把短文读正确、流利。 ②读懂故事内容,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同桌交流理解成语的方法。 ④体会《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汇报交流情况。 4. 练习讲故事。 ①讲故事要求。 ②自己练习讲。 ③同桌评议。 ④指明讲。 第二课时 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⒈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⒉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⒊师小结: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生学会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字,防止用字混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懂得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3、通过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语文同步读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七,相信在这里,你

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课件出示) “度”“渡”音同形相像,意义用法不一样。“渡”字多指渡水上,过江过河用船渡,“度”字多指时间上,假日节日用欢度。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辨字歌,想一想,这首辨字歌是怎样区分“渡”和“度”的?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教师引导。(“渡”有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所以一般用在渡水上,如“渡江”“渡河”“渡船”等;“度”多指时间上,如“欢度”“度假”“一年一度”等。) (3)你还能用“渡”和“度”再分别组几个词吗?(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纠正指导。) (4)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音同形似的字呢?你是怎样区分的呢?说一说。[通过拓展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读一读,查查成语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再说几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请看:(课件出示) 鹤立鸡群虎头蛇尾鸡犬不宁 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狡兔三窟 九牛一毛浑水摸鱼羊肠小道 (1)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赶快拿出词典查一查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最新)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以及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 3.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习题。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引导:12里面有几个4?12÷4=3表示什么?(表示12里面包含3个4。)(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几个? 列式:12÷3=4,12里有3个4. 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图。 谈话:同学们,跟老师到商店购物吧! 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师:我有56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可以买几个? 出示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谈话: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刚才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人8元。 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算,56÷8=)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 得数7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表示可以买7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8=7(个)。口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检验。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12个字,会写“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4.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2.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

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师: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⑵认读生字新词。 埋头含糊军阀避免局势 僻静魔鬼苦刑严峻残暴 匪徒拘留法庭安定占据 会意执行过度 (3)理解词语。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泛指 [政治、军事等] 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三、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积累形容人优秀品质的词语,掌握一首送别诗。 3.懂得语言表达中语气的变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提升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 2.积累、运用形容人优秀品质的词语。 3.鉴赏并积累感知《别董大》一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部分课文的标题,启发学生回忆文章内容。 导语:这几篇文章都是我们学过的课文,大家应该还记得它们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吧。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呢?(教师指名进行回答,如答案有偏差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看来大家对这些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得都很清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能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而全面的认知,能够快速理解文章,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么做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呢? 回忆一下,你是怎么把握下列课文的主要内容的?你还知道哪些方法? 1.《观潮》 2.《梅兰芳蓄须》 3.《普罗米修斯》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将交流的方法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应。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方法归纳:①抓住课文的标题;②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③串联文章讲的每一件事;④抓关键词句进行提炼;⑤摘录中心句段…… 4.拓展运用,随堂练习。教师可以出示其他课文或课外选文,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结:学习不仅要讲究刻苦精神,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好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技巧,同

时也要注意灵活地运用这些技巧,让自己的学习之路更加畅通。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出示周恩来、梅兰芳二人图片,激趣导入。 过渡:刚刚和大家一起回顾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梅兰芳蓄须》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周恩来和梅兰芳给你们分别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他们的话,你们觉得哪些词语比较合适?(学生回答)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的优秀品质的。那么,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优秀的人呢?课文中出示了八个词语,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朗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正音:“凛”字是前鼻音;“秉”字是后鼻音;“阿”是多音字,此处应读“ē”。 3.指名一一讲述词语意思,教师适当拓展。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等。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非常勇敢,不畏艰险。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承。 预设:教师可以讲述词语背后的故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铁面无私”的包拯;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与词语对应的人物,如“志存高远”的李时珍、“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还可以播放相关的歌曲、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借此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词语。 4.指名学生对比读句,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预设:首先指名学生读句,教师进行纠正;再点拨学生分析对应句子的不同之处,讲述反问句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式变换后表达的意思出现了怎样

教案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First-aid-(reading)阅读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First aid (reading)阅读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系数也在增加。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了解一点急救常识对于事故中的他人和自己都是非常有利的,有时候甚至能挽救宝贵的生命。这个单元是以First aid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关急救知识。具体涉及一些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尤为详细地陈述了“烧伤”的急救常识,并通过一个真实的第一时间对被刺伤者进行急救的故事阐明急救的重要性。语言学习的词汇(词性转换与填词)和语法(省略)以急救为载体展开,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学生在了解急救常识的同时掌握了与急救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二.学情分析 鉴于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有自我的观点和看法,不满足于教科书的内容,而希望通过课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交流合作,注重学生实际与课文主题的结合,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步骤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及短语。 (first aid fall ill skin organ barrier essential layer poison complex variety liquid mild mildly heal electric shock swell swollen scissors unbearable watery squeeze out over and over again bandage blouse in place) B.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2) 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帮助学生了解烧伤,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3)情感目标: A. 激发学生对急救的兴趣,学会保护自己,并且能够在别人遇到危险时给与帮助。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教学重点: A.帮助学生了解烧伤,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B.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及细节内容。 C.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教学难点: A.怎样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帮助学生了解烧伤,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4. 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主要以四步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为主,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安排多个课堂教学活动贯穿整个课时,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A. 通过头脑风暴的练习,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语言的输入。 B. 通过略读和查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C.以所学内容为基础,设计讨论话题来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形成语言的输出。 D.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目标导入(2分钟) 1.Writing the title on the boar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