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doc 10页)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doc 10页)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doc 10页)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doc 10页)

一、环境现状分析

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世界环境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森林锐减、耕地减少、酸雨严重、臭氧层空洞增大、水资源危机、物种灭绝速度惊人

二、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1、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2、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四)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也是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之一

三.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造成三大严重后果

第一大后果是直接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二个后果是直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人体健康问题、环境公平问题都是社会稳定的隐患。第三大后果是带来严重的国际问题。现在各主要西方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和人权宗教联系在一起,变成对华外交的主题。四.如何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笔者以为,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1994年3月,我国政府编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列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近年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都是在不断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平衡。首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其次,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多中心的格局、放射壮布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使城市既具有凝聚力,又具有排斥力。

(二)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素质提高,从而合理的调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控制生育,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

三)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

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我们可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把由于物质利用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解决污染的根本思路。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主要有环境费、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

(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同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在全民中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环境现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淡水、耕地、矿产等主要资源从整体上看,数量短缺、质量下降、开发成本增大,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水资源分布极不合理,北方地区和一些沿海地区的城市淡水资源紧缺,加之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耕地锐减,质量下降,加之土地负荷过重,地力衰退,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林地减少,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不仅矿产资源保证率下降,而且能源污染严重。以劣质品种为主的能源消费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局部地区还存在着有毒化学废水和重金属污染。因此,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根据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使经济建设、环境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让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经济应该怎么实现可持续发展呢?社会可持续发展要长期满足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以促进资源与收入的公平分配为其主要目标和准则,要求在同代人之间和各代人之间实现社会公平。注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引导国民采用新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速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我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我国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建设2高度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工作3强化科技的转化与扩散,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节能优先,发展清洁能源;5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与第三产业;6尽快消除贫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展卫生事业;7改善人类居住区功能与环境;8建立相应灾害防治体系;9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10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11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12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调节三者综合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获得社会整体效益。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素质提高,从而合理的调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提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环境问题给全球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障碍,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已经将人类逼上了危险的境地。要更好地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

二、环境政策的创新:与市场的整合

(一)国际的启示。

对我国来说,应借鉴发达国家对污染大户课征高额环境税的做法,大幅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待条件成熟再逐步向环境税过渡。排污收费标准的提高和收费方法的改革,在短期内可能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对社会、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是有利的,可以促进企业积极开动脑筋来控制污染,降低环境成本,最终也能使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

三、更好地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综合利用资源

1、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以节能、节材、节水、节约资本等重效益、重品种、重质量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制度;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深加工、精加工的“朝阳工业”转变,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2、重视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倡废物资源化

3、对资源内涵的认识愈来愈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注重物质投入的外延正在向注重资源内涵扩大的方向转变。如回收利用垃圾也能创造新的价值,将还有更多的替代资源、人造用品面世。

(二)推行清洁生产。我国生产出安全、营养、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等等。可以预料,绿色产品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三)树立生态技术观。坚持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双重目的,或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多重目的科技成果的应用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内在承受性和外部承受性,如资源再生循环技术、环境无害技术,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

自己的看法

人口、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三个要素中人口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它是牵动于资源、环境的利用与保护,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根本性依据。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国情13亿人口的考虑,这个庞大的人口大国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将人口、资源、环境综合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在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能给后人多留下些赞叹,少留下些后悔莫及的遗憾!

在经济学中,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有一个度的问题,也有一个发展的问题。

人类生活的环境是稀缺的,只有一个,破坏环境就是杀人类自己,所以环境保护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必须保护。

但是人类社会生产的过程决定了很多化学物理过程是不可逆的,这就决定了环境污染的必然性。

在保护与污染之间,环境本身有着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理论上人类可以利用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达成完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适度关系,理论上就是:在环境自我修故能力范围内,实行适度污染。即:环境保护与经济反展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度的问题。

目前经济学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趋向于推行污染特许权理论。即:以特许权形式允许各种污染。由于特许权取得的极高成本,使得试图污染环境的生产成为明显的亏本生意,结果无人愿意去做。即使有人能够承担这个成本,其数量也不会大,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完全可以应付这种污染。而且,政府很容易通过特许权的取得方式来控制整体污染规模。

这个理论的缺点仍然是度的问题。即:政府特许的污染规模到底可以达到多大?很多人们不以为然的环境污染,实际会产生久远而严重的后果,比如DDT的使用,人们是数十年后才发现它的巨大危害的。

地球环境的研究,人类并不成熟。同时,“使用”悖论又使得人类研究的价值非常危险。所以,如何控制“度”的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的难以平衡的问题。(使用悖论:人们越是清楚某个质变的临界点,就越是追求量变最大化的使用,即:越接近于质变点的量变效率。但是这种越接近质变的量变,就越可能因为突发事件而使得质变成为现实。)

很多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的生态问题,也是在污染已经发生后才产生的。人类只能在这些问题发生后才能去研究它,并找出解决办法。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环境保护也有一个相对滞后的问题。

这种相对滞后的结果,使得人类不得不拿出相当的利用环境资源开发出的财富反回来保护环境。即:利用破坏环境得来得力量再去保护环境。如果破坏环境得来得力量不足以保护环境,人类就完蛋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悖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像是一对赛跑的选手,人类最终的命运,就决定于它们两个到底谁能跑在前面。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发展经济也必然带来环境问题。

一、我国的环境问题

1.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少数特大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几乎所有城市都存在大气污染问题, 冬季北方城市污染尤为严重.2.水体环境

各城市典型水域以氨氮和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等。我国流域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七

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顺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和长江。

在广大农村,过于分散的乡镇工业造成了大范围的水污染。中国作为一个水资源大国,“净水”却在减少,水荒困扰着许多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3.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日益增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工业固废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空气、水体产生二次污染。

4.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全国有30%的职工在有损健康的噪声条件下工作,40%左右的城市居民生活在高噪声的危害之中。

5.生态环境

时至今日,对野生动植物乱捕滥杀、过度采伐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控制。

6.人口问题

近20年,我国人口增长势头依然较快,每年新增人口1600万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给环境带来了日益沉重的压力。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环境问题的出现具有复杂性、广泛性、潜在性和累积性,而且因不同地区的自然背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差异,环境问题还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或地区性。环境问题一旦发展至严重阶段,在短时其内是很难恢复和得到解决的,尤其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某些污染物的迁移和净化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比如当今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蔓延、臭氧层耗竭等。

我国的环境问题,除上述共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已相当严重。目前,国家又拿不出足够钱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2)我国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交织在一起,人口过多造成极大的环境压力,使环境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3)我国有近50万个工业企业,三分之二以上是小型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在近20年的迅猛发展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些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原材料、能源浪费严重,无环境保护设施、布局不合理及管理不善,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4)我国科技水平及全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国民环境意识比较薄弱,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出,过去20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这些成就后面,我们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了很大一部分环境和资源。在以往的发展进程,尽管创造了很快的发展速度,但仍然是一种不健全的发展方式,是不能持久的。如果继续采取这种发展方式,在将来很可能再次出现环境状况恶化,而不会是“改善”,而且很可能使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超过能够承受的极限,最终对经济发展本身产生严重制约。事实上,这一点在最近几年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传统的发展方式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这么长的时间,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首先,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开始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时候,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建立基础工业体系,而在一定程度上把应该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资转移到新的建设项目上去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会出现环境问题,在我们今天看来,为了取得建设成就,必然放弃了一定的环境质量。当然,在客观上,我们国家由农业国转向发展民族工业时,环境质量也有较大余地可供利用;第二,在人们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时候,国家重点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和致力于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对于环境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致使环境质量的退化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从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以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一定程度提高了,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同步的现象至90年代初依然没有完全认识到,环境问题没有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而得到有效解决。

进入90年代,情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能够为工业化目标而付出的环境潜力(容量)也基本使用尽了。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敏感程度和环境权益都得到普遍提高和重视,认识到不但需要一个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只有在经济发展中才能解决。因此,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历程来说,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必须在经济与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的发展道路,即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国家”这一伟大的奋斗目标

报告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实现全新奋斗目标的坚定决心。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伟大的奋斗目标,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必须在党领导下积极推进。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

十七大报告为我们树立了这一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因为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都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都是统筹兼顾地发展,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特征

三、中国环境需要新思路

——中国生态现代化路径图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快车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环境污染也在迅速扩大。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路,重复发达工业国家走过的老路,先污染、后治理、再转型;第二条路,直接采用发达工业国家目前的做法,全面实行生态现代化所要求的生态转型;

第三条路,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和生态现代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综合生态现代化是一条合理路径。

《*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072008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疾病谱的改变和居民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负担仍非常明显,一些急、慢性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传染病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三级预防概念的新认识,对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的研究策略提出了新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尚不适应需求。然而,我国社会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公众卫生需求的无限性是无法避免的矛盾。在所有医疗卫生干预手段中,以疾病预防为核心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效益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的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研究和技术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疾病信息合成、分析与利用等尚不能满足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需要。与西方国家相比,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滞后,使得我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不足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构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缺乏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条件,人员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设备简陋,数量不足,检验能力有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有待提高,达不到政府的期望。重大疾病仍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仍是今后比较长的时间内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环境污染、职业病危害、伤害、人口老龄化以及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等带来诸多的公共卫生问题都需要着手加以解决。

(2)卫生应急工作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卫生应急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的科研投入不足,卫生应急督导评估体系不完备,也制约了卫生应急的发展空间。农村和城市社区是我国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但往往也是突发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隐患最多的地方。

(3)卫生监督职能调整频繁、职责界定不清。政府筹资不足,部分卫生监督机构面临生存危机。卫生监督人员编制短缺,高素质人才流失呈上升趋势。卫生监督机构装备和房屋建设等硬件条件有待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形势还相当严峻,侵害群众健康权益和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食品安全形势严峻;职业病危害呈上升趋势;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亟待整顿和规范。

(4)卫生标准满足健康保护需要是其首要目的,但其制定与实施不能脱离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所以,如何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健康保护需要,将卫生标准定位于一个适宜的健康保护水平,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卫生标准是科学研究的产物,先进的卫生标准必然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而科研经费的相对不足始终是影响卫生标准研制的主要问题;卫生标准的制定周期过长,要经过立项与计划审批、经费审批、标准内容技术审查、标准的行政审查与批准等多个步骤,还需要多部门协调,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效率不高;作为组织制定卫生标准的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具体从事卫生标准研制的科研机构都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克服部门局限,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商品与服务的国际进出口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二是如何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国外经验,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国际准则与标准研制方法。

(5)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亟待加快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我国公共卫生的目标非常宏大,一旦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完毕,与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具体实施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公共卫生政策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公共卫生政策评估的系统化和制度化还不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刚刚起步,仍然是政策过程一个薄弱环节。

(6)由于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在工业化过程中,许多新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进入室内外环境和工作场所,环境污染、职业中毒、农药残留、食物中毒等问题依然突出,食品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活环境安全问题严峻,给卫生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生理化检验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是我国检测技术研究仍比较薄弱,现有的许多标准检验方法落后,检验项目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已有的检验方法也需进一步完善,并与国际相关的标准分析方法接轨;二是缺乏卫生理化检验高层次人才,现在全国数十所高校设置了卫生检验专业,但良莠不齐,有的学校不具备开办该专业的基本条件,各校的卫生检验专业毕业生质量差距很大。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

当前,医学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从治疗扩展到预防,另一方面从生理扩展到心理。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学有可能继分子生物学之后,成为医学中的带头学科。

进入本世纪以来,以研究对象而言,从儿少卫生、妇幼卫生扩大到围产期卫生和老年卫生;以影响健康的因素而言,从环境、劳动、食品与营养卫生扩大到心理、社会卫生;就预防的病种而言,从传染病扩大到非传染病;以预防策略而言,从生物预防扩大到社会预防;以防治目标而言,从疾病状态扩大到健康层次;就预防医学涉及的学科而言.除了微生物、寄生虫学、免疫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数理统计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外,还涉及到一些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由此则极大地扩大了原有预防医学各分支学科的视野,以及预防医学的社会效益。

当前,预防医学籍助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相互渗透、融合,使之发展大大加快。主要表现在:1.与生态学相互渗透: 2.与社会学相互渗透: 3.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4.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相互渗透: 5.高精分析技术的不断引入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各种液相色谱、自动分析仪等以及分析仪器与计算机联网,大大提高了预防医学各专业的监测水平、效率和精度。6.预防医学软科学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预防医学现代化、社会化的进程:预防医学本身包括硬科学和软科学两部分,实验卫生学各学科是其硬科学部分,而预防性卫生服务,卫生保健方针、决策、规划及策略的研究则属软科学部

纵观国际、国内预防医学的发展,其发展趋势有如下几个方面。

1.硬软科学相结合的趋势:实验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等是预防医学的硬科学部分,预防医学的软科学包括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过去,预防医学硬科学早已为许多疾病的防治,闲明了疾病的传播机理,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是,近些年来的实践表明,过去已控制的疾病又死灰复燃,并且在局部地区出现恶性发展。如性病和血吸虫病近期的回升趋势,充分说明社会因素在土述疾病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的教训使预仿医学很自然地加强了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的联来,因而预防医学的硬、软科学相结合的趋势应运而生。

2.宏观与微观研究相合的趋势:预防医学通过微观的方法藉以阐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理,判明环境对机体的影响,揭示外来物质(食物及毒物等)在体内的变化及对机体的作用等,但是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因而以个体的微观研究方法直接推论到群体,往往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真实的反映外界因素与群休之间的关系,采用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当前预防医学研究方法的重要趋势。

3.全球性协作趋势: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东西方交流频繁,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某些传染病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和通过人员流动,不良的行为,很快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享。此外,某些卫生问题带来危害所波及的范围也是没有国界的,知有些国家共用一水资源,一个国家的废物排放可能污染另一个国家的饮用水;上游国家乱砍滥伐森林造成下游河水泛滥或者缺水。因此,当今对于某些疾病的防治和对某些危害因素的控制,禾取多国协作方式全球协作的形式是大势所趋。

(二)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传染病仍然是当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

传染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当今世界,传染性疾病仍然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不仅威胁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威胁一些发达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发病人数占病人总数的85%。目前,肆虐人类的传染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一些被认为早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一部分已被控制的传染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又重新抬头,发病率明显上升;另一方面新发现的数十种传染病危害严重。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我们正处在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逃避这场危机”。

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传染病的危害尤为严重,如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态势十分严峻,其流行地域之广泛、社会经济损失之巨大、危害之严重已发展到直接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一些急性传染病(如霍乱、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脑炎、疟疾、布病和鼠疫等) 在全国局部地区的疫情呈反复或上升趋势。我国一些地区性流行的传染病(如新疆出血热、黑热病、包虫病等)和条件致病性疾病危害正在凸现。

虽然我国已经实现无脊灰状态,但周边国家的脊灰野毒流行使得我国存在着野毒输入的危险, 同时我国已经发生了脊灰疫苗变异病毒引起疫苗病毒衍生株病例。我国西南省份的部分地区有306个县未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尚有45个县(市)麻风患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如在疫苗接种以及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影响下,发病得到明显控制的结核病在20世纪80年代又卷土重来。2005年卫生部公布的我国首次开展的结核病防治社会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近半数人口感染过结核菌,现有肺结核病人450万,每年还有新发肺结核病人145万人。

此外,近20年来,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如SARS、艾滋病、军团菌病、莱姆病(Lyme)、埃博拉出血热(Ebola)、拉沙热(Lassa)、O139型霍乱、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肠弯曲菌肠炎、汉坦病毒、B组轮状病毒腹泻、疯牛病(克-雅氏病)、禽流感,等等,这些新传染病的出现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威胁。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国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一些传染病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了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也使一些过去得到控制的传染病重新蔓延。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

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的发病出现了新的趋势,我国的疾病谱、死因谱正在发生变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等慢病引起的死亡比例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居民最重要的死因。同时,慢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另外,吸烟、不合理膳食、体力活动不足、肥胖等危险因素水平持续上升,加上老龄化、城市化、环境污染以及职业危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肿瘤发病率在局部地区呈现快速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主要慢病缺乏有效的人群防治策略和措施,慢病防治决策和干预所需要的信息严重缺乏,适合我国实际的有效防治模式和机制尚待建立。人群吸烟与被动吸烟者占总人数比例较大,吸烟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持续上升。

据统计,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分别占我国居民死因的前三位,20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慢性病在总死亡人口中的比例从60%上升到80%。估计目前高血压患者有1亿人;糖尿病患者2 000万;现存脑卒中患者600万,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人156万;每年肿瘤新发病人160万,癌症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肺癌占第一位,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害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3.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

我国环境污染与职业危害与伤害事件频繁,伴随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日益增长的放射性危害对公众安全形成潜在的威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总人数超过2亿。估计现有尘肺病人44万多例,每年新增尘肺病例约1万例。部分地方病病情出现反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及气候的变化,新的地方病的发生或原有地方病分布等方面的改变将不可避免。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在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中,有576个是地方病流行的重病区。碘缺乏病潜在威胁依然存在,部分地区仍很严重。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缺碘人口的50%,占西太平洋地区的80%。缺碘不仅引起地甲病和克汀病,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约1 017万人,其中80%由缺碘所致。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国约有3 877万氟斑牙患者和284万氟骨症患者。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我国有大骨节病患者81万人(其中12岁以下患者5.59万人)、慢型克山病患者1. 09万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2.99万人。此外,还有地方性砷中毒患者9 686人。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职业病迅速上升,表现为“旧的不去新的到来”的局面,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尚未完全消除,新的职业病危害又不断产生。在全国报告的各类职业病中,尘肺病占到半数以上,慢性职业中毒以铅、苯、二硝基甲苯、汞、锰中毒等为主;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磷、氯气、硫化氢等为主。此外,我国每年还发生急性农药中毒10万例。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也必将随之增加。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还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职业病。

4.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妇女的产后和更年期抑郁、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药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在我国一些综合性医院中,约十分之一的门诊病人及三分之一的住院病人情绪低落、持续性疲乏、精力缺乏患有抑郁症,但其中只有不到一半被识别,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

5.意外伤害发生率在我国不断上升

意外伤害是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引起预防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视。目前,全球每年有500余万人死于伤害和暴力行为,在大多数国家,伤害都已列入死因的前五位。我国不同地区主要伤害的流行情况还不清晰,预防伤害的防治实践刚刚起

步,亟需建立各类伤害的有效预防策略和措施。针对各类意外伤害,需要研究适合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和推广的适宜技术;在努力减少伤害发生的同时,应加强治疗技术和康复技术研究。

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目前,我国有1.32亿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而且老人的数量以每年3.2%的速度不断增加。据人口学家统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占全国人口的23.5%。大部分老人生活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农村,老人完全依赖子女善待他们勉强为生。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多,而且解决难度也大。如何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无残疾预期寿命,将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7.妇女儿童健康备受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2005年世界卫生日主题是“健康的母亲和儿童”,口号是“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我国儿童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人群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如肥胖已取代营养不良成为大中城市的主要健康问题,主要死亡原因由原来的传染病逐渐转变为意外伤害。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中许多健康危险行为呈上升趋势,包括吸烟、酗酒、药物滥用、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暴力、犯罪、HIV/AIDS等,逐渐成为青少年、特别是城市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

因此,关注妇幼卫生保健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

8.我国食品安全仍面临严峻的考验

我国的食品卫生状况,尽管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缺乏主动、连续、系统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和评价数据;我国广泛使用的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等暴露评估数据少、覆盖面窄,对机体暴露后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技术研究薄弱;对未知和新发食品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以及对新技术、新产品安全性的评价技术缺乏。

9.关注人类健康状况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环境-健康-发展是医学与地理学的边缘领域,随着传统的传染病,如天花、霍乱、鼠疫在全球的有效控制,人类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新的全球性危机, 如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臭氧损耗、生态破坏、能源耗竭等问题的出现。此外,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健康的概念逐渐拓展为完全的体质健康、精神健康和完美的社会生活状态。因此,随着21世纪全球环境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环境-健康-发展研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从医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的学科群。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是在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与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预防医学概念包含3种不同水平的疾病预防范畴:①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②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③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健康教育学、卫生管理学、社会医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媒介生物学、营养学、毒理学、消毒学、环境医学、职业病学、地方病学、卫生检验、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放射卫生学、卫生工程学、少儿卫生学、妇幼卫生学、优生学等20多个学科。

公共卫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对公共卫生的认识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而改变。不同时代对公共卫生内涵和外延界定不同,不同群体对于公共卫生的理解也不一样,即使是学术界,对于公共卫生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八十多年来,关于公共卫生的定义很多。每一个定义对于我们认识公共卫生是什么、做什么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他们分别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公共卫生这一社会事业的重要性和独特性。2003年国务院吴仪副总理针对SARS危机后中国各界对公共卫生认识不清的局面,明确地提出:“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吴仪定义首次提出了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有限责任概念,界定了我国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五大责任,并强调确定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内容和重点必须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出发。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预防医学,其内涵也发生重要转变。现代预防医学从单纯治疗扩大到多因素的综合性预防。预防医学研究领域的范围日益扩大,研究手段的大力提高,预防医学的社会效益日益显露。现代预防医学作为人类保护健康的手段,不仅要研究人类的生物属性,而且在人类的社会属性以及各种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消除和控制这些方面有更多的任务。预防医学的研究是随着疾病模式的转变和相关基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一门研究群体健康的学科,它也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发展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无病先防”、“既病防变”的

基本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为我国预防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预防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个体-群体-社会为对象的三个阶段。个体预防阶段也称经验预防阶段,是预防医学的形成时期,由于这个时期受到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预防措施多偏重于以个人为对象。群体预防阶段也称实验预防医学阶段;在17世纪工业革命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为预防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同时,由于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城市人口大量增加,造成职业病、传染病剧增,促进了预防医学思想的转变,人们在与天花、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群体预防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从个体摄生防病向社会性预防的转变。社会预防阶段也称社会及人类预防阶段。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工业迅速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医源性疾病等为主,美国教授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从单纯的“无病就是健康”转变为现在的“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从涉及的空间看,宏观到宇宙,微观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从涉及的时间看,可追溯历史的发展到探讨人类的未来;从服务的对象看,从单个人到家庭以至社会人群;从生命的历程看,从生前到死后都涉及到预防医学问题。我们面临的健康威胁日趋复杂,预防医学研究也有自己的热点:1、新老传染病的威胁仍然存在,生物恐怖又成新热点;2、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3、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4、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5、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不断增高;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7、随着食品安全和妇幼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研究投入不断增加;8、研究人类健康状况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成为热点之一。

现代预防医学借助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和,使之发展大大加快。主要表现于:(1)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环境中各种要素对人体的综合影响,研究环境因素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转归规律,寻求解决环境对人体影响的途径和应对策略;(2)应用现代社会学的观察方法,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导致了对健康认识的观念转变。认识到健康与疾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它涉及到整个社会。如疾病的预防、健康的促进所采取的任何策略和措施的实际运行,都必须要得到广大居民的共识和全社会的参与;(3)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多种高效疫苗,为控制和消灭许多传染病提供了强有利的武器,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将会有更多的传染病从控制走向消灭,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也会得到全面的控制;(4)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预防医学信息交流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同时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多维度健康的研究中,探索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疾病进程的多因素研究中帮助研究者更清楚地了解到客观事实;(5)高精分析技术的不断引入,大大提高了预防医学对疾病的监测水平、工作效率,使得更多的危害因子可以揭示和确认;(6)预防医学策略研究与决策技术的应用,从软科学的角度更加系统地帮助预防医学工作者,在预防性卫生服务、卫生保健方针、决策、规划和策略上采取全面、有效的系统性工作,促进预防医学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疾病谱的改变和居民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负担仍非常明显,一些急、慢性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传染病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三级预防概念的新认识,对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的研究策略提出了新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尚不适应需求。

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1)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基数大。预防老年性疾病,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当务之急;(2)疾病谱变化:随着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要威胁人类生存的疾病。疾病谱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是预防医学面临的又一难题;(3)环境恶化:全球范围内的空气、水、食物等都正在遭受严重的污染,环境恶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清除和控制环境污染,为人类创造一个清新干净的环境,是当今预防医学面临的新问题;(4)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的行为、生活习惯,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何改变和纠正这些致病因素是预防医学研究的新课题。

随着健康观和病因观的转变,人们认识到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不仅来自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来自人们自身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的污染。因此,预防医学也必须从实验室扩大到社会实践、从单纯的生理预防扩大到社会心理预防,而且预防的范畴也大大扩大。从预防医学的发展进程来看,预防医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始终与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预防医学将朝着微观与宏观并重,分化与综合相结合,以防病与保健为基本任务,以提高生命质量和人口素质为最终目标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需要统一认识,整合各类可利用资源,按照社会需求和我国的客观条件,科学部署总体规划,拟定我国的公共卫生工作政策和疾病控制策略。(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监督执法;(三)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四)改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弥合预防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裂痕;(五)发挥NGO的作用,实现广泛的社会参与;(六)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应用型预防医学科学研究;(七)加强重大疾病控制;(八)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推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总之,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最佳模式应该是政府行为(包括行政行为和法律行为)+科学技术+社会动员(包括部门支持、社会参与)。正如吴仪副总理在2003年7月28日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所讲的,“公共卫生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面临当前难得的政策和环境机遇,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者应直面挑战,积极思考如何将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和建设小康社会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和贡献。

纵观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医学科学的发展,预防医学的发展也将促进公共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有赖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公共卫生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有健康才有小康。这使我们对人民健康的理解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的高度。

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中国卫生工作的第一关口。我国当前的卫生工作必须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首先是避免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同时会大大减少对医疗的压力。遵循医疗卫生实践的科学规律,依靠科技发展,整合资源,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挑战。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加强了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为基础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于中国公共卫生的未来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面的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

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自然环境污染 1、水污染 水是人们得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 2、大气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一氧化硫 我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蔬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上升。 (2)烟尘、粉尘 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了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3、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 (二)室内环境污染 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居住、办公的环境也同样受到严重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一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专家研究认为,人们在经历了“煤烟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危害之后。目前正在遭受着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污染。据监测,室内空气污染是室外的5—10倍。美国专家研究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气严重二至五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一百倍。室内空气中可检出五百多种挥发性有机物,某些有害气体浓度可高出户外十倍乃至几十倍,其中二十多种是致癌物。 二、环境污染的成因 1、人们的环保观念不强 人们的环保观念不强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思想根源。比如,实行“限塑令”后,还有很多人去购物、卖菜的时候,仍然使用塑料袋,他们图一时的方便,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有的人为了经济利益,去捕捉野生动物和能捉害虫的鸟类,破坏了生态平衡。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西安为例,重点介绍了西安城市公园的发展、改造以及在改造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对城市公园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对城市公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方便我们对未来城市公园建设时有所把握,同时也对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时有经验可以借鉴。关键词城市公园西安市城市公园改造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公园的起源 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不断扩大,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然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工人阶级,生活环境更为恶化。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城市环境进行了某些改善,把若干私人或专用的园林绿地化作公共使用,或新辟一些公共绿地,称之为公共花园和公园。1843年,英国利物浦动用税收建造了公共可免费使用的波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中国的城市公园产生和发展 对于中国城市公园的产生、兴起和发展,可以从上海这一中国近代繁华都市发展中的一斑而窥全貌,在1840年以前,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上海的园林是以寺庙园林、私家花园的形式出现,即古典园林,有豫园、古猗园、醉白池、秋霞圃、曲水园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纷纷入侵,在我国开设了租借。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己游憩活动的需要,把欧洲的“公园”也引进我国来。1868年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建造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就是最早的一个。名之为“公”,却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园规”,直到1928年7月1日才对华人开放,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侮辱,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公园”并不是“公用”。之后,殖民者又陆续在上海建立“虹口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极斯非尔公园”(现中山公园)等,都是供外国殖民者和“高等华人”打网球、棒球、高尔夫球等活动和散步、休憩游乐的场所,其格局主要是英国风景式或发过规则式,有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极少建筑。这些公园,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反映了外来的特性,对以后我国公园的形态发展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对人民文化休息活动的关心和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视,使公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各个城市扩建、改建和新建了大量的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游憩、社交、锻炼身体、文化娱乐、获取自然信息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园的类型也逐渐增多,有满足人们多种需要的综合公园,有性质比较单一专类公园,如儿童公园、纪念性公园、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文化公园、森林公园、青年公园、科学公园、体育公园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公园绿地,如社区公园、滨水绿带、街头小游园等。目前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观念的转变,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题性公园。同时在公园内容和设施方面也在不断充实和提高。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 下面以我们熟知的西安市为例,探讨西安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现状,以及在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政策。 西安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现状 城市公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会出现开发建设的新型城市公园,也会产生物质老化的城市旧公园,其发展过程即是建设的历史,同时也是公园改造和更新的历史。对老公园的改造是城市公园体系密钥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园体系健康良好的持续发展。西安的城市公园建设在20实际九十年代钱发展较为缓慢,自1922年建立首座公园莲湖公园至1990年才发展到15个,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迅速增长,至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20xx年版)示范文本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20xx年版)示范 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20xx 年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分为8章,主要包括行业 概述、行业运行环境分析、行业全球市场分析及预测、中 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需分析及 预测(包括行业销售渠道分析、进出口分析及预测)、行 业成本价格分析及预测(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采购渠道、 盈利能力分析预测)、 行业竞争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占有率分析、行 业集中度分析、产品价格与产品定位分析、行业竞争的核 心关键点分析以及趋势预 测等)、标杆企业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机会及 风险分析等。

【目录】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章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概述 第一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定义及范围界定 1、行业定义 2、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范围界定 第二节、报告摘要及分析结果 第二章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环境分析汇总(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及人口环境、产品与技术环境) 第一节、全球及中国经济、贸易环境对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影响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国内外政策、法律、法规分析及影响 2、社会及人口环境对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影响分析

最新整理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整体分析

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整体分析 在考虑大气、水环境、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综合防治时,应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从总体上进行分析。 (1)大气降水对城市地面水的污染 我国酸雨污染比较严重,酸雨污染已开始北移,很多湖泊、水库、江河因受酸雨污染,水体p H值下降,直接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和水质质量,在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中,应考虑大气降雨对水质的影响。 (2)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对水体的污染 在一些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中,有很多技术客观上会产生水污染,如果在考虑方案时只强调大气污染物削减目标的实现,而忽视水污染的后处理问题(这些污染物被吸收以后处理往往比较困难),就势必影响水质目标的实现。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在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中,经常采用露天堆存和掩埋等方法,这些方法为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整治目标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但固体废物的堆存和掩埋对地下水和地表水存在着潜在的污染,这种潜在的污染主要通过固

体废物的溶出物来实现。固体废物的溶出物比较复杂,一般含有无毒有机、有毒有机物、“三致”物、重金属(汞、镉、砷、锌、铬、铜等),渗出物对水质一旦造成影响,就很难治理,所以预防是的,也是最为积极的措施。 (4)固体废物的堆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固体废物一般通过以下途径使大气受到污染:①在适宜的温度下,由废物中有害成分的蒸发及发生化学反应而释放出有害气体污染大气;②废物中的细粒、粉末随风力扬散;③在废物运输、处理、处置和资源化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 粉煤灰和尾矿堆场遇4级以上风力,可剥离1-1.5c m,灰尘飞扬高度达20-40m,在风季平均视程降低30%-40%;固体废物在焚烧处理时废物中含有的氯、氮、硫及重金属都可能变成氧化物和尘粒污染大气;煤矸石中如含硫大于 1.5%即会自燃,散发大量S O2,使周围大气中S O2超标。 (5)水污染的处置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 在很多水处理的工程中,都含有大量的污泥及其他固体废物,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它们将增加城市固体废物的污染,影响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的实现。

中国工业污染状况分析

中国工业污染状况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环保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体系,但环境绩效仍不理想,工业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还一度陷入“违规排污一恶劣事故一整治一更大规模的违规排污”的怪圈。本文通过介绍污染源来治理和改善。 【关键词】工业污染、废水排放、废气污染、废渣污染 【引言】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工业污染愈加严重,我们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为了我们的后代保护环境,关爱生活是我们当下重要任务。 一、中国工业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工业污染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废气、废水和固体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污染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造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 工业污染对工农业建设和人民健康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 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四、是有些工业污染后果严重,难以清除,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 而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污染源是废水污染。大量的工厂为了减少支出而偷排污水。这样处理不当,将影响水体的自净,因而使水质恶化。近年来,人们日益意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现在污水必须通过处理才能排放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措施的情况

城市公园设计任务书

城市公园设计任务书 一、基地现状: 城市公园位于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规划设计范围约17.2公顷,详见基地地形图及土地利用规划图; 临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酒都—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主要是以居住、工业、港口物流和商贸为主的综合性新区,其规划目标是强化产业集群功能,努力打造西部发展环境最优、增长速度最快、产业集聚度最高、核心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综合经济新区。它延续了老城的发展轨迹、与老城和谐共生、是能带动周边功能组团协调发展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宜宾发展新引擎。临港经济开发区背靠龙头山、观斗山良好的生态植被,面临万里长江“黄金水道”,形成以平坝槽地、台地、坡地相结合的风貌特色。 二、设计要求: 1.认真收集并分析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背景资料,研究地域自然特征、 城市片区环境与基地的相互关系,分析公园使用对象的构成,形成 设计理念; 2.掌握分析基地建设条件(地形、小气候等),分析视线条件(基地内 外景观的利用、视线和视廊),分析交通状况,分析基地与周边环境 关系的方法,充分利用地形,塑造地形,合理布置不同性质的用地; 提出城市公园规划的结构分析图,包括平面布局结构,空间组织结 构,道路交通结构和景观视线组织结构; 3.分析基地与道路的关系,协调公园布局与出入口布局; 4.仔细分析基地现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不同人群对生 态、景观与使用功能的需求,主题明确、构思新颖、功能分区合理; 进一步熟悉城市公园的外部空间设计的尺度,运用人在外部环境空 间的行为心理和活动规律,规划设计符合各种功能的环境空间,适 当考虑动静分区,空间的开敞与郁闭、交往活动和私密性的要求; 从心理文化的角度,研究如何塑造使人赏心悦目,健康上进的优美 环境; 5.因地制宜,适度改造场地地形,以利于造景;并结合植物配置和景 点设计,综合考虑,统一布局,创造出丰富的公园景观空间; 6.分析并提出城市公园空间及绿地内部的游线组织方式和交通系统组 织,考虑入口与周围城市道路,停车及疏散的关系,确定与残疾人 通行相应的道路联系方式及坡度(无障碍设计),设计并绘制相应的道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浅析城市公园的功能分区

浅析城市公园的功能分区 ——以寸金公园为例 08生本4班杨观兰2008574436 (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524048) 摘要:我国的现代城市公园却起步很晚,它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其中最早的城市公园类型就是后来发展为综合性公园的文化休息公园。综合性公园在我国现代历史上不仅出现的早,而且一般规模大,内容多,功能复杂,建设周期长。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内容名目繁多。一般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公共设施区、安静休息区、文化教育设施区、体育运动设施区、儿童休息区和经营管理设施区等。企图在一定的范围里,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素养、不同爱好、不同情趣的人们的需要,包罗万象的统统纳入以公园内。下面以寸金公园为例来介绍城市公园功能分区。 关键词:城市公园;功能分区;休闲游憩;使用功能 公园是向公众开放的,具备多种功能的城市绿地,属于公共开放绿地空间范畴,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1]。公园绿化好,空气新鲜,是各种体育活动如晨练、健身的好场所。Gobster 对芝加哥林肯公园的调查发现,使用者中 45%的人游园目的是用于个人锻炼,如散步、跑步等,23%的人都加入群体锻炼队伍[5],公园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群体运动的氛围,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6]。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现代城市公园却起步很晚,它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出于对人民文化休息活动的关心,在全国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了大量城市公园,其中最早的城市公园类型就是后来发展为综合性公园的文化休息公园。综合性公园在我国现代历史上不仅出现的早,而且一般规模大,内容多,功能复杂,建设周期长,可以说最集中体现了建国以来城市公园演进的历程。 城市公园包含于广义的公园范围之中,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在《城市公园设计》一书中,孟刚、李岚认为: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2]。 美国的克莱尔和卡罗琳在《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针对广场、邻里公园、老人住宅区以及托幼保育中心等几个方面,从空间使用人群和行为角度出发,并结合当地空间实例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比较详尽且可实施的设计导则[3]。 我国现有公园类型较多,按照各种公园绿地的主要功能和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经市政府及以上单位批准的风景名胜区等多种公园。城市综合性公园也称作普通公园,相对于现代公园中的专类公园,属于中国现代公园的范畴[4]。其中综合性公园是指供城市居民作良好的休息游览和文化娱乐的、综合性功能为主的有一定用地规模的绿地。综合性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游览、社交、娱乐、健身和文化学习等活动场所。综合性公园的内容、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较好。园内一般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如文化娱乐区、观赏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摘要(Abstract)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愈来愈凸显,环保压力也在持续加大。我国的环境污染大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 关键字:中国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物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mg/L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 66mg/L。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60mg/L)。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mg/L;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mg/L。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2.污染来源 ①能源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自1980年以来,中国原煤消耗量已增加了两倍以上。1997年原煤消费已达13.9亿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14.5亿吨。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大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μm)和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μm)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它们主要来自工业锅炉和家庭煤炉所排放的烟尘。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多来自这些排放源。工业锅炉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其燃烧效率低,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所占份额超过其在燃煤使用量中所占份额。虽然居民家庭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左右,然而其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剧增长之势。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 到1997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28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我国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西南地区尤甚,一般都在1%-2%,有的高达6%。这是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

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下面有整理的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如今,人类的生活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而城市环境污染却愈加严重,正是因此,人类光顾医院的次数愈加频繁,我对人们居住环境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查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

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一、空气质量污染严重。 每天大街小巷都会有来来往往的车辆,人们可能不会重视,但又有谁会想到车辆的繁多不仅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更让地球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废毒气,以导致人们小则咳嗽,大则肺癌。我家附近有个造纸厂,每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我们常常看到造纸厂上空无烟滚滚,烟囱里冒出的云烟,大多是毒气,难闻之极,甚至导致我们患上不治之症。 二、白色污染严重。 据统计,近几年来,人们为了图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碗筷、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塑料袋……更令人气愤的是,人们不仅大量使用,而且到处乱扔。街头巷尾,到处可以见到人们遗弃的塑料袋;菜市场内,人们散去后,到处可见“五彩缤纷”的塑料袋和菜农残留的烂菜叶;公共场所也随处可见大家随地乱丢的纸巾和脏兮兮的口痰。有的甚至将皮鞋向街上随意一扬,为此,我们小学生也常常摔得人仰马翻。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1 国污状况调查全土壤染公报 (2014年4月17日)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

2 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 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 污染物类型 点位超标率(%) 轻微 轻度 中度 重度 镉 7.0 5.2 0.8 0.5 0.5 汞 1.6 1.2 0.2 0.1 0.1 砷 2.7 2.0 0.4 0.2 0.1 铜 2.1 1.6 0.3 0.15 0.05 铅 1.5 1.1 0.2 0.1 0.1 铬 1.1 0.9 0.15 0.04 0.01 锌 0.9 0.75 0.08 0.05 0.02 镍 4.8 3.9 0.5 0.3 0.1 (二)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环境工程1001 冯振山 2010011385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 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 室内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公园现状分析

1xx公园建设与xx建设的一体化 (1)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现代城市空间己不再是特殊的单一土地,而是综合地向外扩张,追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开敞与联系的空间。随着城市的结构调整、功能开发,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建设不仅是建几个公园的问题,而是要与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使公园分布合理,形成“点、线、片、面”相结合的整体格局。 (2)城市公园的共享性和开放性 公园建设要求与城市构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像私家园林那般“孤芳自赏”或传统城市公园那般“固步自封”,它的开放性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公园开放性的实现层次除了考虑公园系统中公园与公园之间的整体性之外(公园系统的建设),还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的融通。公园开放性所涉及到的内容,至少包括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及与城市文化的对应。 (3)多元xx空间的利用 在城市土地资源严重稀缺的今天,合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土地(包括道路、停车场、水道、市场等),通过规划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综合利用空间无疑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的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传统文化要素在城市公园中的发掘、运用和表达 “一个公园必须继承该地域的地方景观和文化。公园在整体上作为一种文明财富存在,必须保持它所在地方的自然、文化和历史方面的特色。”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景观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如何发掘、如何表达、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应该成为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题目: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如果我们不加以制约、预防,我们地球的环境将越来越恶化,也将制约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限塑、低碳的号召。作为未来接班人的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做出严厉的惩罚。为了同时发展经济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

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 1. 工业污染,所谓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目前,中国的很多工业往往伴随着资源大量消耗,生产出现的大气随意排放到空气当中,还有极为严重的噪声污染。面对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还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对此我们发现了众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工厂采取现排放后处理的处理方式,导致环境的恶化。也有一些工厂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一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江河中,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环境的恶化。 2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一是噪音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噪音有损听力和心血管系统,就此看来,噪音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但是噪音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二是城市空气污染,在北方城市以沙尘浮颗粒污染为主,南方城市酸雨污染比较严重。三是城市污水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生活的水平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水质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问题,在沿海和北方缺水城市十分突出。四是城市垃圾污染,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之一。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人体的伤害,不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3. 农业环境污染,在上世纪,农村是多么一片舒适的地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资料不断需求,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使现在的农村也面临了一个问题—环境问题。如今的农村,一些人以为保护环境只是城市人的事,然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农村垃圾没有统一堆放,洗衣洗菜在同一条小河沟里,喝的是离自家牛栏、猪栏不远的地下井水等等。在农村很多地方你可以发现,垃圾的大量焚烧,一些池塘里面有很多垃圾,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一些水藻的大量繁殖……在农村,还有的就是化肥污染,农村人民缺少一定的知识,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对土地的大面积的污染。近几年来,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的环境也越来越差。 (二) 环境破环原因分析: 1.人们的意识不够强,特别是在农村的居民,不能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一些人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些人并不明白环境的问题。 而且很少一部分人能感觉到环境的压力,好像这些都不关自己的事情一样,也许因为环境暂时还没有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导致现今农村的环境和上世纪农村环境相差甚大。 2. 政府的管理不善,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危害性呢?为什么还有一些工厂的三废任意排放呢?为什么只求快速的经济发展,开山建房呢…. 这么多的问题,都和政府的管理有关,政府没有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加全国人民的知识,以达到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工厂的制度的不完善,乱排问题抓的不够严,处罚的不够重,导致一些人的行为。

浅析城市公园

浅析城市公园 关键词: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山岐江公园 摘要:城市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园的概述,规划和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浅析,及对中山岐江公园独特设计的介绍,粗略的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公园的理解。 1.城市公园概述 1.1城市公园的概念 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却只有近一二百年的事。1843年,英国利物浦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在英国诞生。自此,对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开了先河。广义的城市公园泛指除自然公园以外的一切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城市广场、主题公园等)。而狭义城市公园指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实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的主要的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公园设计规范》等城市公园建设的法律规范,同时各省市又制定了符合区域特色的城市公园建设条例、设计规范等,对公园、绿地的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定,为更好的发展城市公园、城市绿化、创建人居和谐提供了法律依据。城市公园在进行规划建设时应做到: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反技术标准规范、不违反城市规划。 1.2城市公园分类① 按照国际惯例,公园可分为城市公园和自然公园两大类。其中,自然公园是指大规模的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随着城市绿地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变化,城市公园绿地出现了许多种类,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公园还没有形成统——的分类系统,但许多国家根据本国国情确定了自己的公园分类系统。 1.2.1外国公园分类 1)美国的公园分类 美同的公园分为以下12类。 ①儿童游戏场(Children’sPlayground)。②近邻运动公园、近邻休憩公园(Neighborhood Playground-Parks,recreationParks)。③特殊运动场:运动场、田径场、高尔夫球场、海滨游泳场、露营地等。④教育休憩公园(Educational—Recreational Areas):动物园、植物园、标本园、博物馆等。⑤广场(Ovals,Triangles and Other Oddsand Ends Properties)。⑥近邻公园(NeighborhoodParks)。⑦市区小公园(Downtown Squares)。⑧风景眺望公(ScenicOutlookParks)。⑨滨水公园(Water front Land scapedRest,ScenicParks)。⑩综合公园(Large Landscaped Recreation Parks)。①保留地(Reservations)。⑩道路公园及花园路(Bouleroads and ParkWays)。 2)德国的公园分类 ①郊外森林公园。②国民公园(Volks park)。③运动场及游戏场。④各种广场(Platze)。 ⑤有行道树的装饰道路(花园路)。⑥郊外的绿地。⑦运动设施。⑧分区园(Kleigarten)。

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摘要:中国的环境问题,由于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法律日趋完善,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人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国环境问题已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仍存在着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其中包括土壤环境破坏、水环境破坏、草原退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两类环境问题互相交叉,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面临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 关键词:中国;环境问题;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环境破坏;水环境破坏 近年来,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长期积累的结果。概括起来,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是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两类环境问题互相交叉,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相当严峻。当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也在扩大和加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环境污染 虽然“八五”期间,我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环境质量还在恶化。大气二氧化硫含量居高不下,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固体废弃物污染量大面广,噪声扰民严重,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的规模居世界前列。尤其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较为严重。 1.水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为世界总量的第六位,但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0000立方米的1/4,其排位在世界100—117位之间,是世界缺水国之一。据资料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个,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几百万人的生活用水紧张,污染性缺水的城市日益增多。因缺水而影响工业产值约达每年2300亿元。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口增加,缺水势将扩大;农业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有8000万农村人口,3000多万头牲畜得不到饮水保障,有0.067亿公顷农田由于缺水得不到充足灌溉,造成粮食产量降低一半。从水资源质量看,我国的水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从这些数字上可以看出我国水环境整体上呈恶化趋势。 据资料统计,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水体不适于灌溉,70%以上城市的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水污染已成为水资源利用中的一大障碍,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2?大气污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