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毛概作业--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现在,其人很多人都有疑问——这就是我们的共产主义吗?这就是我们的共同富裕吗?

有这样的疑问也不奇怪,要知道,现在的中国,经济是飞速发展起来了,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目前,中国内地的贫富差距已经达到了政府不愿意公开的地步。与之相比,想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贫富差距却远没有这么大。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共同富裕在哪?

其实,实现共同富裕是一种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共同目标。只有共同富裕了,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对于这个问题,书上是这么解释的:中国地广人多,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诚实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有人说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那些先富起来的人是不可能主动地帮助别人。其实,这种想法是有偏颇的,这种偏颇源自于他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这种想法并没有说要让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去帮助没富的人。与是有人就奇怪了,不让先富起来的人帮助后富起来的人,那何来的共同富裕。让我们想看一个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单单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说,现在的一个高级白领和古代的王侯将相相比,哪一个更富足呢?显然,虽然皇帝吃的是锦衣玉食,穿的是绫罗绸缎。但是,他没有健康而美味的食品可以吃,没有汽车飞机可以做,没有方便的计算机可以用,这样的生活,虽然是皇帝的生活,却远远比不上现代人。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对,是科技!科技就是“先富带后富”这一核心思想的核心!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因为各种追求,或许是钱、或许是荣誉亦或许是对知识的渴望。由于这种追求,他们依靠诚实经营,先富起来,在富裕的过程中,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思想诞生了。这些新事物,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他们的富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这个社会真正实现了“先富带后富”。

看到这里有些人奇怪了:如果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整个社会发展起来,就是实现“先富带后富”的话。那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非常穷,吃了上顿没下顿。那么,他算得上富裕吗?显然不

算!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疯狂的剥削广大工人阶级。资本家的产品卖不出去,堆积在仓库里。工人们却吃不上饭。如此情况下,工人们没有购买力,何谈社会发展?何谈“共同富裕”?

这时,又有人问了:那么,在中国就没有剥削了吗?就没有两级分化了吗?这个问题问的好。有,确实有。既然我们也有剥削和两级分化,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剥削和两级分化,那么,这个社会姓“社”还是姓“资”又有什么区别了呢?其实,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政府!我们有一个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府!

我们的政府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个“人民”既包括资产阶级,又包括工人阶级。既包括城市人,又包括乡村人。既包括汉族,又包括广大少数名族。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不偏心的政府”。他不可能为了某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部分人,他们要保证的是这个社会的总体利益。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是为整个社会服务。这也就完完全全符合了“共同富裕”中“发展社会”的需要。

于是乎,说了这么多,我们也该总结一下了。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想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做到一下几点:

(1)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根本,好比我们的“共同富裕”大厦的根基。想要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的保证。不过,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就像“可持续发展”中说的一样: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政府必须在这个这项工作里下大力度。既不能不发展,也不能头脑发热的一个劲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一个“不偏心”的政府,这些事情他们一定会全力去处理。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与科教兴国战略: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也提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如果说“科技”是“共同富裕”的基础,那么“教育”就是“科技”的基础。所以说,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非常重要,只有社会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上去了,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富裕”。同时,不仅仅是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广大人民的义务教育、各种渗透在生活各个角落的教育同样重要。

(3)尽全力保障那些暂时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的利益:

部分人的贫穷是,永远是“共同富裕”中必须要面对问题。一些人,可能因为如能力、天生条件、后天培养不足、机会各种问题。在某一个时期依旧贫穷着。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必须尽量保证他们的利益。其中,好包括几个小点:

a)医疗问题

b)交通问题

c)教育问题

d)房价问题

e)官二代、富二代问题

f)其他不公平问题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而我们政府的优越性更加的显而易见。前面我已经提到了,我们的政府,是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的,这些不公平的情况是不能存在的。

另外,有些人可能还有疑问:在这些问题上,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做的远远超越我们。比如美国,他们的教育、医疗都几乎是免费的。“美国梦”也说明了他们的社会机遇的分配是十分平等的。

有这个疑问,是因为提这个问题的人没有着眼于历史。对比一下,曾经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这么完善吗?没有!后来,他们发生了很多次各种各样的危机,才逐步演变成目前的状况。但是,说实在的,在某种意义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各种危机后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逐步改善,逐步向着。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方向发展。这些足可以看出我们社会形态的优越性。对于这一项优越性,我们一定要大大的发扬。这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尽全力保障那些暂时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的利益。

如果说拉开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价段,那么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保持上限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缩小上下限的差距。在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后,相信我们终将实现共同富裕。

关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看法

关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看法 共同富裕,这一词很早就进入我们的脑海了,当时中国能否可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如果能实现,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不能实现,那又是因为什么因素阻碍着这一目标的实现? 我想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吧。共同富裕即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水平。它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我们也必须到共同富裕,不是指同等富裕,也不是指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里有讲到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那么它是阶级性的富裕,虽然不是每个人拥有一样的财富,但都能满足各个阶级的物质需求。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个的前提就是先富带后富。 也许有人会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了共产主义也就实现了共同富裕。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共产主义到底能不能实现?人都是有私心的,也是有野心的,当你处在某一阶层时你会想着要爬向更高的位置,这样社会才会有进步。但是如果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你得到的报酬和其他人的一样,那你就没了上进心,没了积极性,蔓延下去,那么社会就会衰落,共产主义社会不会维持很久,盛极而衰,这是不变的规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共产主义比共同富裕更难实现。 除了考虑物质需求外,还有一个条件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精神文明。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的经济是飞速发展起来了,但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了,这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安定的因数。要想实施先富带后富的政策,那就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让先富起来的人能够自觉的去帮助贫困的人,带动他们富裕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质文明,那么共同富裕就只能是口头话题了。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发展好精神文明,精神文明跟上了物质文明,那么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实现。 另一方面,就是时间问题。目前我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未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两级分化还很严重,现在共同富裕只是一个奋斗的目标,在当前难以实现,它的实现跨时极长。 总的来说,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实现的。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练习题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巩固 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分配制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我国的分配原则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在分配中,既有提倡,又要落实;既有反对,又要防止。3,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一部分地区通过和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和,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8、在我们社会,、、、蔚然成风,一切劳动、、、和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发挥,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单选题 1,(06中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同步富裕B.共同富裕 C.先富带后富D.达到小康水平2,xx年初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原则 B.四项基本原则 C.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D.共同富裕 3,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这一观点的() A、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施行 B、我国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我国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金牌 D、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处理特大安全事故 4,实施“联结南北、启动东西”的战略格局,目的是为了实现() A、同步富裕 B、共同富裕 C、依法治国 D、对外开放 5,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下列属于不合法致富途径的是() A、炒股 B、经营水产养殖场 C、开办公司,搞农产品出口 D、自办六合彩赌博公司 6,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当东部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这一战略思想表明 A.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B.我国已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不同时期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D.我国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 7,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

浅谈共同富裕

浅谈共同富裕 基本内容 形成条件 如何实现 如何实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如何认识共同富裕关系到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收入差距、贫富悬殊的正确理解问题 ,关系到对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信心问题。论文认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共同富裕 ,不是绝对的平均富裕 ,而是社会成员间存在一定收入差距的相对共同富裕。应该把这种共同富裕理解为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成员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绝对共同富裕——无差别的共同富裕 深刻领会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应着重把握以下要点:二、共同富裕的 内容 共同富裕是一个久远的历史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未来课题。那么这个课题的共同富裕到底是指什么呢?下面我们进行分析: (一)共同方面的含义: 一是经济地位平等,共同享有经济支配权和控制权。在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里,所有人处于平等的地位,这种平等不是简单的法律规定或者社会认识,而是体现在经济优势上。即:不是通过法律的手段或者政治的手段来维持保障经济地位的平等,而是各个阶层和劳动者个体在经济要素方面拥有相互抗衡的经济实力。通过经济措施的努力,将把劳动力和劳动文化培育成可以与劳动物质相抗衡的劳动因素,同时都具有资本抗衡的能力。在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里,没有雇佣关系,也没有资本家或者无产阶级,而是劳动力及其资本的拥有者、劳动文化及其资本的拥有者和劳动物质及其资本的拥有者,以及单纯的资本拥有者。各种拥有者的地位是一致的,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里,更体现在经济优势里。由于经济地位的平等不是一个政治虚名或者法律虚名,所以会直接共同享有经济支配权和控制权。 二是公正公平分配,全面消灭剥削,共同享有劳动成果。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剥削有劳动力剥削、劳动文化剥削。劳动力剥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回收不完整,劳动力成本包含从把胎儿培养成劳动力的所有资金耗费,以及在形成劳动力后维持和发展劳动力的所有资金耗费,当然享乐性的资金耗费不计算在之内。如果成本不能回收,那么劳动力的耗费上就直接形成负资产或者说仅有最低底线的自然生存和繁衍的资产。这些成本的回收应当可以维持劳动者一生在衣、食、住、行、医疗、健身、学习等方面的资金耗费。可是,许多的劳动者是居无定所,医疗无钱,养老无钱。在当前,众多劳动者无法偿还父母和社会的养育、培养的资金耗费;开始劳动后无法购置维持劳动力存在的房屋和一些生活、学习、工作等必须品;失去劳动力后无法安度晚年。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当知道到底是当前的生产力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剥削造成的。二是劳动力创造的相应的增殖价值部分或者利润部分被剥削了。结合第一点,那些产生、维持劳动力的资金耗费形成了整个劳动力的成本,但是这个成本并没有象劳动物质和资金那样成为生产成本,并参与增殖价值或者利润的分配。凭什么劳动物质的资金耗费和直接的资金耗费成为了分配增殖价值或者利润的资本,而劳动力的资金耗费就不能参与增殖价值或者利润的分配呢?这就是剥削!当前我们许多劳动者不仅应有的增殖价值或者利润被剥削了,甚至连成本都被剥削了。劳动文化剥削主要体现在劳动者的创新研

共同富裕,当今中国的“中心课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d2397920.html, 共同富裕,当今中国的“中心课题” 作者:纪宝成 来源:《党员文摘》2011年第09期 小平同志曾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而现在,我认为正是小平同志所言的这“一天”,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已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中国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是总量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我们超越工业化初级阶段,快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求我们必须将社会发展的中心从单纯的“效率导向”转向“公平导向”。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集中体现在总量指标上。到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已全面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虽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但现实中呈现出的社会矛盾主要已不是苦于生产的不足,而是主要在于分配不公,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关问题。历史表明,简单的平均主义有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但是贫富两极分化对社会、对社会主义的危害可能更大。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水平达到3000~5000美元左右,就面临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中国发展到今天,必须将大幅度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 二是中国基尼系数的加速恶化与大大超过警戒线,表明中国两极分化已十分严重,这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的宗旨,而且从最为根本的角度侵蚀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目标的实现基础。 按照小平同志的说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因此,基尼系数大幅度加速上升和大幅度超过国际警戒线需要我们重新反思既有的战略定位和指导思想。 三是中国通过经济奇迹的构建,已经顺利达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目标,但“先富带动后富”的制度体系却没有完全构建起来,“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仅没有得到实现,反而呈现渐行渐远的发展态势,甚至出现“富而不仁”、“先富恃强凌弱”的现象。这种局面与小平同志所言的“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主义发展论纲是不一致的。 分配不公妨碍中国经济发展 四是分配不公问题在30多年的积累中,开始从传统的收入分配不公领域迅猛向“存量不公”(即财产不公)、“机会不公”、“能力不公”等领域扩散和传递,不公平问题开始呈现出强 烈的固化、板块化和制度化的趋势,从而导致社会分层的固化,使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大

试谈共同富裕实现的措施

试谈共同富裕实现的措施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占健 2011301120136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的意思不是让人民同时富起来,而是让一部分人或地区先富起来,接着,先富起来的人帮助后富的人,一步一步的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但是,现今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这具体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拉大,居民收入贫富分化,已经成为严峻的问题,要对次有正确的认识。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解决这一问题最为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扭转当前的局势。 关键词:共同富裕,贫富差距,有效措施 一、正确认识我国的贫富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促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使得资本、技术、信息和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合法合理的参与分配当中来。这种经济制度的实行虽然能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现实生活的不和谐的一面。近些年来收入差距不仅越来越扩大,而且还使得贫富分化更加严重。这种状况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异以及行业差异的差距持续扩大。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这种贫富差距,这对于让共同富裕目标的成真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中市场调节,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因素也参与分配,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其中难免会产生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制度上的缺陷和不公平导致生产经营资源分配不公,从而出现初次分配差别悬殊,宏观政策资源配置效率低则造成再次的资源分配不公。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权力参与资源的分配,掌权者更容易利用社会转轨时期的制度和政策漏洞去瓜分社会财富形成暴富,而常见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将部分社会利益转化成个人收入,更表明权力直接参与了收入分配,使收入分配更加不公平。实践表明,当一个国家贫富差距过于巨大时,必然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严重时会出现两极分化。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调节我国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共同富裕及其实现路径

共同富裕及其实现路径 摘要: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非但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出现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究其根源,就在于共同富裕不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因而其难以随市场经济而自动实现。为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我们就必须要利用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克服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为此,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发挥税的真正功能,促进社会平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调整精神奖励的评选标准。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要求。继而,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落实这一目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然而,“多年的实践证明,让‘一部分人先富’的目标虽然在很短的历史时期中迅速完成,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却迟迟不能够自动实现”[1]。社会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此,笔者试分析其中的原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 要探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就必须先对其内涵进行一番考察。对于它的内涵,我们可以首先判断的,就是它肯定不是富的极富,穷的极穷这样一种贫富极端分化的现象。邓小平曾这样说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2]110111显而易见,共同富裕是与两极分化格格不入的。对于前者,邓小平是极力推进其在我国的实现和落实;对于后者,邓小平是坚决予以反对的。他告诫道:“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3]有鉴于此,我们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 另外,共同富裕也决非平均富裕。这是因为,“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2]155。因此,共同富裕只能是一部分有才能的人和一些在地理环境、人文素质等有优势的地区先富起来,再由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其他人和其它地区也逐步走向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绝不能要求全国人民整齐划一和步调完全相同地富起来。这才是真正符合邓小平关于“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4]这段讲话精神的做法。 由此可见,所谓共同富裕,既非平均主义,亦非收入差距拉大,它是一种既体现差距又体现均衡性的富裕观。有差距,以便对先进分子以物质激励,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均衡发展则体现社会公平,以免形成阶级分化,影响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市场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消极影响 自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经济在市场化的作用下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了一些,生活先好了起来,即先富了起来。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经济对共同富裕有积极的意义。不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尽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它也可能是引起社会两极分化的前奏。从我国的实践结果来看,市场经济在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使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客观趋势并非共同富裕,而是两极分化。 市场经济之所以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其根源就在于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社

我国现阶段如何推进共同富裕

我国现阶段如何推进共同富裕 摘要: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应该说,他的共同富裕思想,突破了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扫清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障碍,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我国社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致富之路。 关键词:共同富裕、邓小平 、贫富差距、生产力 共实现同富裕是一种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共同目标。只有共同富裕了,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实现共同富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然而,近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使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此有关“贫富差距”的问题就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问题。而贫富差距的明显扩大也引起了人们对邓小平之前提出的“先富”政策的困惑,对“部分先富不会导致两极分化”观点的疑虑。所以,我们必须科学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正确理解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问题,既要承认贫富差距这一现实,又要慎重稳妥地制定某些政策和可行措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为走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一、共同富裕的含义 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呢?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何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富裕则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它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这种普通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现有财富的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作为一个社会公平的范畴,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全体社会成员在财富占有上的绝对平均,而是在生活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就是说社会成员因其素质的不同、对社会贡献的不同,在财富占有的多寡上也必然不一样。事实上,也只有承认富裕程度上的差别性,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民GDP大幅增长。但是,我国现在仍有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过大,保障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阻碍。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努力发展经济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说,无论是要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但是,仅仅这样够吗?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将共同富裕作为战略目标 在我国的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应该将共同富裕提上战略议程。其具体做法如下,可以改变对官员的的考核体制,从过去单纯的从经济总量考核,改变为将工资增长、基尼系数、社保水平、群众满意度等方面作为考核指标的考核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尼系数的监督,加强对贫富差距的监测,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人不幸福主要来源于低收入,高物价和失业问题。那么,作为政府,应该怎么办呢?在这里,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体制,提高义务教育年限,加强对低收入学生家庭的补助。当然,还有,政府必须完善医保制度。不得不说,中国现在的医保制度做得比较可以,但还需改进。比如,让患者敢进医院,实行先治疗,后付款的医疗方案。或许,这种医疗方案会带来一些问题,但只要措施得当,这也是很好解决的。还有,对于失业问题,失业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政府应该出面解决。比如,建立失业救济保障制度,简化保障程序,还有,要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从而提高就业几率。对于养老问题,政府也得加强,让人们感觉的确是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 四:建立适当的分配体制 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增幅远大于居民收入的增幅。同

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四个尊重”方针;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三步走”、“共富”与“先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认同“四个尊重”方针,确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主题词”、“探究园”、“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和感悟”五个板块。 主题词揭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 探究园“个案研讨”讲述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海尔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原因。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不难看出,正是因为长期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让海尔的技术、管理、劳动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才使海尔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的。这个案例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讨论会”主题为“我理解的小康

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与此同时,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也势在必行,意义重大。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就是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 1987年,邓小平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在党的十三大中确定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其中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邓小平在谈到小康目标时,用的是“小康社会”,也就是说小康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概念。同样,我们认为共同富裕也不单是一个物质上富裕的问题,而是一个包含物质生活在内的、体现社会成员各方面生活富裕在内的综合概念。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称得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保证人民获得财富的公平权利;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人民享有共同致富的权利。 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一方面,物质生活的富裕必须有赖于精神生活的指导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拥有闲暇时间将成为富裕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如果没有精神生活作依托,闲暇时间不仅无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反可能成为滋生惰性、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的温床。然而,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这种富裕与现代文明是相背离的精神富裕的价值,不止是它和物质富裕是互相联系、制约的,而且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谈到一国的综合国力时,通常主要指该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实力的总和。但社会的发展日益表明,一国的精神凝聚力也应当是其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不行,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

全球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全球化背景下,“共同富裕”路径选择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是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主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空背景下,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离不开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要以一种全球化的思维、一种全新的开放意识审时度势,开创一条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路。 关键词:共同富裕;全球化思维;路径选择;和谐社会 正文: 一、共同富裕的建立,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一)共同富裕的含义 共同富裕是在解决生饥问题以后,社会全体成员财富占有不断提高且趋向均衡的社会现 象。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共同富裕的特点: 1.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 2.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3.共同富裕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 4.共同富裕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 (二)共同富裕的时空鉴定: 1.空间:中国 2.实现的时间: 1)上个世纪90年代 2)世纪之交 3)2020 4)2040: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模糊的提了一下关于政改和其他问题的时间表,文中说,把 我国建设成真正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还需要三十年。如果照这个时间来推算的话,要使贫富差距达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的话,应该得要等到2040年。5)共产主义实现 二、路径选择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本国: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和谐社会成为当代中国新的主题,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它既是一种治理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和治国的机制,同时还是一种治国的结果。就目标而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我国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上说包括三层涵义:一是社会差异的缩小,消除对立,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二是新旧衔接,平稳过渡,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商机制。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使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为贯穿到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各个层次中去。胡锦涛同志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本国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重要关系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维护好、利用好战略机遇期,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对“全面小康”的坚持与发展,是对“全面小康”中关于社会更加和谐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使“全面小康”在理论形态上更加完整与系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机统一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之间是结果与手段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所实现的社会必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相互保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是党和政府,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行为和执政方式,都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程度。同时,社会和谐又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构建和谐社会与走向共同富裕的对策选择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分配领域创造财富的效率和分配财富的公平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当前社会分层背景之下分配两极分化矛盾的现实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党驾驭分配规律并实现制度与时俱进的重要任务。 ⑴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为突破口,着力遏制贫富差距拉大趋势 ⒈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途径选择 ①推进政府体制改革,避免行政权力转化为不平等收入。 ②消除行政垄断,避免垄断利润转化为不平等收入。 ③促进机会均等,避免机会不平等带来收入不平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一课时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节走向全面小康 第一课时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2.能力目标: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与我国小康生活目标实现的关系,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道理。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2.难点: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教学方法】 话题教学、讨论交流、讲解。 【学情分析】 1.针对的问题:共同富裕的目标与当前贫富悬殊的现实这对矛盾,使得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会越来越远。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2.学生的需要:本课时所提及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性、政策性,如在讲授过程中强化政策性内容,学生兴趣不浓,也不易让学生充分理解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应尽量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教材第49页“查一查”这一活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应好好地利用。 【教学过程】 I.导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反映东西部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图片或材料和先富带动后富的材料。 ●活动:展示与讨论 师:回顾并呈现小康现状特点: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生:分两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材料。 师:我国不是已实现小康目标了吗,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差距? 让学生带着疑问,由此来探讨引入以下话题。 Ⅱ.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走向全面小康 一、共同富裕的目标 1.共同富裕的地位 ●活动:讨论交流 师:平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和同学这样来评价一个同学,“xxx同学总体上是好的”。对“总体”该怎样理解? 生:主要的。 生:整体的。 生:大的方面…… 师:我们现在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对这一“总体”我们又该怎样理解?(由此说明总体小康的特点)

中国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上) 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我们的身边倏然冒出许多令普通老百姓望洋兴叹的新贵来,他们往往开着名车,住着豪宅。他们一桌华筵的花消足够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的吃食;他们泡一晚歌厅的用度可以让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读上一年甚至几年的书。80年代改革开始时邓小平就说过: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富起来,先富的地区带动其它地区等等,这算是给国人先打个招呼.可是当这样的事真正来到我们的眼前,我们不少人还是禁不住眼花。 是啊,贫富差距如此之大,这是不是超出了社会主义的政治限度?中国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难道有什么不同吗?当我们的工人师傅们在滚烫的冶钢炉旁为每日三餐挥汗如雨的时候,他们怎能理解那些无所事事的老板与股东们凭什么坐在空调前悠闲地喝着咖啡呢?难道靠这些人带领大家去实现共同富裕吗?他们会不会呢?对这些问题,中国的老百姓恐怕一时很难找到答案。 社会主义能够承受多大的限度我们暂时仍无法知道。中国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有一点可以相信,我们不可能指望富人们来解救我们贫困的命运,马克思曾经说过:解救我们的无产阶级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在今后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下的几个原则。 机会均等原则。在中国,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一个事情:是有一些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大多数的富人还是靠特殊的关系和背景来实现上述目标的。这就是说,在中国,创业的机会是极不公平极不均等的。其程度可能犹甚于一个市场机制较好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现在的很多经济学家最津津乐道的总是什么“按市场机制的原则”办事,少有人说“按社会主义的原则”办事。先富起来的人已经富起来了,那没什么。下一步要想实现大多数人的富裕,必须得建立社会主义的机会均等机制,否则我们以后的路还将是少数人更富裕,多数人更穷。 一、融资机会必须均等。以前的贫富差距主要形成在这方面。中国的金融界好象完全在模仿资本主义的风格----只支持有实力和势力的人发展,而对小老百姓的前途并不怎么感兴趣。真想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的国家有必要在现有的金融机制中添加一点社会主义内容,这应该体现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所存在的价值。 二、受教育机会必须均等。人民能不能从经济上翻身,归根结底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国家现在办教育的方式是欠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决不能完全依照市场机制运作,要不然,光是富人的孩子读得起书,那老百姓的孩子怎么办?穷人的孩子怎么办?他们就不配接受高等的教育么?就该世世代代安于做低极工的命运么?我们的国家不能漠视这个问题,必须要无条件地保障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连清朝政府都知道保送平民子弟出国留学,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就办不到吗?更何况中国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是多么需要人才啊! 三、政治机会应该均等。我们现在好象把那些会挣大钱的人当作人民的精品,让他们当村长,当委员,当代表。这是不行的。长此下去,谁来为老百姓说话?中国应该积极发展平

共同富裕 形势与政策

走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富裕则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 它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①基尼系数反应收入分配状况 通过基尼系数的高低与国际认可的等级线进行比较,可以观测出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状况。 基尼系数: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低于0.2 收入绝对平均 0.2-0.3 收入比较平均 0.3-0.4 收入相对合理 0.4-0.5 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 中国国家统计局基尼公布基尼系数2012年为0.474[4],2010年为0.481。。和其他国家相应阶段相比,我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主要是城乡差距过大),而且产生了所谓“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马太效应。 ②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但差距逐渐拉大。 2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个人收入概念计算,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三倍。但这个结论,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的差别。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如果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③地区收入分配状况 我国地域辽阔 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 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尤其是近年来 东西部

中国现在即可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现在即可实现共同富裕 2012-08-20 现在,在中国上下,共同富裕已经被当作最符合普通劳动人民根本利益,最切合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而被广泛应用着。无论左派、右派,国内、国外都已这样。8月18日草根网头条文章《怎样看待中国现代化》也不自觉地使用共同富裕来代表未来中国所谓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虽然那只是用来媚俗,没有现实可行内容,只是骗取社会主义者和百姓们的支持的。 实际上,不知不觉中,人类已经迎来一个巨大的进步。把社会主义这一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最重要的社会思想文明从那种:“人民思想极度文明,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所谓共产主义”的意象中解脱出来,赋予其更为实际、科学、有意义的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人类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非常曲折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的结果。这说明人类对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已经在逐步从感性走向理性,并逐渐成熟着。 事实上,符合当年社会主义理论创建者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的本意的社会主义,主要就是共同富裕,而不是那种导致现今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严重低潮的什么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这种所谓高级的共产主义,不过是马克思当年在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初步设想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时,对当时人类空想的一些美好社会梦想进行了简单的一点可能性分析而已。这种所谓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根本与庞大、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粘不上多少边,只是后来的人们机械、教条式地理解和用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的一种表现和结果。人类社会在20世纪末在社会主义实践上的普遍失败,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这种错误、机械、教条式理解和运用。 实际上,在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者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义的、可以互相替代的,都是一种基于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缺点弊端,而探讨一种没有这些缺点弊端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的努力的结果。只不过在马克思、恩格斯等的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缺点弊端的这种扬弃具有一种彻底结束人类阶级分化,实现人的真正平等、自由等的重大意义而已。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过于注重这种相对终极性的重大意义,而忽视了对资本主义现实世界本身的扬弃,从而导致没能成功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扬弃资本主义社会的缺点弊端,而不是要打造一个什么终极的超理想的大同社会。 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缺点弊端,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个根本原因和现象,这就是贫富两极分化。而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就在于私有经济制度。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存在的各种各样社会问题和弊端,如贫穷与失业、贫富差距、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战争与动乱、腐败与犯罪、道德沦丧、人性丧失等等基本都是根源于此。可以说,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基本也就可以解决其它的所有一切问题。这是可以科学论证的客观事实,马克思通过《资本论》早把这一切分析得清清楚楚。 与贫富两极分化相对立的,就是共同富裕。因此,主要是要扬弃资本主义社会缺点弊端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其基本特征、特点、本质就是共同富裕。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的对立统一现象的客观存在,也证明了人类社会对解决和克服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实现以共同富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和发展趋势。

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邓炜正 2011301120107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实现我国的共同富裕,必须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在追求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到以人为本,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问题。 关键词:共同富裕;经济全球化;实现途径;发展生产力;以人为本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趋势。“它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加速发展。由于起来势迅猛,对世界各国产生着巨大影响,任何国家都无法绕开它的推动或冲击,从而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1]由于世界各国在这一趋势中得益或受损不同,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对这一趋势所持的态度也大相径庭。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但中国面对这一趋势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实现我国的共同富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明确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具有先进性的社会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创造和享有物质财富的制度。只有在这个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才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生产关系前提和物质前提条件。邓小平在揭示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认为,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才能持续发展。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

论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论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制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我国 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改革开放到2011年,中国GDP平均增 长速度保持在9%以上,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更在2010年经济总量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已发展二百多年的美国,综合国力也位居世界 前列。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性的最有力证明。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还有更 大潜力可待挖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让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 后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构想。今时今日的中国经济 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他老人家的高瞻远瞩,如今先富起来 的这部分群体已经帮助国家冲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那么等“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后,彼 时的中国又该是何等的辉煌? 然而我国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深深刺激了资本主义 国家的神经,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挑衅力度,试图破 坏社会主义建设成果,遏制我国的腾飞之势。近几年国内 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多数行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低谷期,且优先发展部分地区的弊端已经出现,物质文明建设 与精神文明建设失衡,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人 口素质也在不断下降。 无论是国内的健康发展需求,还是周边日益紧张的国 际形势,都需要我们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高一个阶段, 使更多的人享受能够社会主义发展成果,从而发动全国人 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让国家以强盛 姿态横扫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阻碍。 要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得让民众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一点是人人平等,其他的一切都建立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