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题目: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设计内容与要求:1、分析双闭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2、改变调节器参数,分析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建立仿真模型

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对于正反转运行的调速系统,缩短起,制动过程的时间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为此,在起动(或制动)过渡过程中,希望始终保持电流(电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是调速系统以最大的加(减)速度运行。当到达稳态转速时,最好使电流立即降下来,使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相平衡,从而迅速转入稳态运行。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可能突变,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的最快起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

电流保持为最大值dmI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采用电流负反馈应该能够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

为了使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以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嵌套连接,如图1所示。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做内环;转速环在外面,称做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采用PI调节器。

2.双闭环控制系统起动过程分析

前面已经指出,设置双闭环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获得接近于理想的起动过程,因此在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时,有必要先探讨它的起动过程。双闭环调速系统突加给定电压*nU由静止状态起动时,转速和电流的过渡过程如图4所示。由于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R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

在一个由三相零式晶闸管整流装置供电的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已知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为:60=N P kW , 220=N U V , 308=N I A , 1000=N n r/min , 电动势系数e C =0.196V ·

min/r , 主回路总电阻R =0.18Ω,触发整流环节的放大倍数s K =35。电磁时间常数l T =0.012s,机电时间常数m T =0.12s,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i T 0=0.0025s,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

数n T 0=0.015s 。额定转速时的给定电压(U n *)N =10V,调节器ASR ,ACR 饱和输出电压U im *

=8V,U cm =6.5V 。

系统的静、动态指标为:稳态无静差,调速X 围D=10,电流超调量i σ≤5%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n σ≤10%。试求:

(1)确定电流反馈系数β(假设起动电流限制在1.1N I 以内)和转速反馈系数α。

(2)试设计电流调节器ACR,计算其参数R i,、C i 、C Oi 。画出其电路图,调节器输入回路电阻R 0=40Ωk 。

(3)设计转速调节器ASR,计算其参数R n 、、C On 。(R 0=40k Ω)

(4)计算电动机带40%额定负载起动到最低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σn 。 (5)计算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时间。

解:(1)*/8/(1.1*)8/3390.0236/im dm N U I V I V A V A β====

10/10000.01min/V r α==

(2)电流调节器设计

确定时间常数:)0.00333s a T s =

)0.0025oi b T s =

0)0.00250.003330.00583i i s c T T T s ∑=+=+=

电流调节器结构确定:

因为5%i σ≤,可按典型I 型系统设计,选用PI 调节器,(1)

()i i ACR i K S W S S

ττ+=

,

电流调节器参数确定:1

0.012,0.5,0.5/85.76i l I i I i T s K T K T s τ-∑∑=====选,

85.760.0120.18

0.224350.0173

I i i s K R K K τβ??=

==?。

校验等效条件:1

85.76ci I K s ω-==

1111

)1101.01330.00333)79.06)115.52ci

S ci

ci

a T

b S

c s ωωω--==>?==<===>电力电子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忽略反电势的影响的近似条件:

可见满足近似等效条件,电流调节器的实现:选040R K =,则:

00.224408.96i i R K R K K ==?=, 取9K.

由此

33

000/0.012/(910) 1.334/40.0025/40100.25i i i i i C R F C T R F

τμμ==?===??=

(3)速度调节器设计 确定时间常数:

a) 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1/I K :因为0.5I i K T ∑=

则1/220.005830.01166I i K T s ∑==?= b) 0.015on T s =

c) 1/0.011660.0150.02666n I on T K T s ∑=+=+= 速度调节器结构确定:

按照无静差的要求,应选用PI 调节器,

(1)

()n n ASR n K s W s s

ττ+=

, 速度调节器参数确定:

,5,0.1333n n n n hT h hT s ττ∑∑====取

2

22

2216168.822250.02666(1)60.02360.1960.12 6.94

2250.010.180.02666

N n

e m n n h K s h T h C T K h RT βα-∑∑+=

==??+???===????校验等效条件:

11/168.820.133322.5cn N N n K K s ωωτ-===?=

1

1

)40.43

)25.2

cn

cn

a s

b s

ω

ω

-

-

==>

==>

可见满足近似等效条件。

转速超调量的校验(空载Z=0)

max

*

3080.180.02666 %2*()()281.2% 1.1

0.19610000.12

11.23%10%

n

N

n

b m

T

C n

z

C n T

σλ∑

???

=-=????

?

=>

转速超调量的校验结果表明,上述设计不符合要求。因此需重新设计。

查表,应取小一些的h,选h=3进行设计。

按h=3,速度调节器参数确定如下:0.07998

n n

hT s

τ

==

2222

(1)/24/(290.02666)312.656

(1)/240.02360.1960.12/(230.010.180.02666)7.6

N n

n e m n

K h h T s

K h C T h RT

βα

-

=+=??=

=+=???????=

校验等效条件:1

1

/312.6560.0799825

cn N N n

K K s

ωωτ-

===?=

1/21/21

1/21/21

)1/3(/)1/3(85.76/0.00583)40.43

)1/3(/)1/3(85.76/0.015)25.2

I i cn

I on cn

a K T s

b K T s

ω

ω

-

-

==>

==>

可见满足近似等效条件。

转速超调量的校验:

272.2% 1.1(3080.18/0.1961000)(0.02666/0.12)9.97%10% n

σ=??????=<

转速超调量的校验结果表明,上述设计符合要求。

速度调节器的实现:选

40

R K

=,则

7.640304

n n

R K R K

=?=?=,取310K。

3

3

/0.07998/310100.258

4/40.015/4010 1.5

n n n

on on

C R F

C T R F

τμ

μ

==?=

==??=

4) 40%额定负载起动到最低转速时:

%272.2%(1.10.4)(3080.18/0.196100)(0.02666/0.12)63.5% n

σ=??-????=

5)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时间是:(书上无此公式)

仅考虑起动过程的第二阶段。

222()(

),

()375375375m dm dL dm dL e L dm dL

e m

e

m e

GD dn

dn C I I R I I R T T I I GD GD R dt

dt C T C C C --=-===-根据电机运动方程:所以:*0.196*0.12*1000

0.385()(1.1*3080)*0.18

e m dm dL C T n t s I I R ===--

分析:

启动过程的第一阶段是电流上升阶段,突加给定电压,ASR的输入很大,其输出很快达到限幅值,电流也很快上升,接近其最大值。第二阶段,ASR饱和,转速环相当于开环状态,系统表现为恒值电流给定作用下的电流调节系统,电流基本上保持不变,拖动系统恒加速,转速线形增长。第三阶段,当转速达到给定值后。转速调节器的给定与反馈电压平衡,输入偏差为零,但是由于积分作用,其输出还很大,所以出现超调。转速超调后,ASR输入端出现负偏差电压,使它退出饱和状态,进入线性调节阶段,使转速保持恒定,实际仿真结果基本上反映了这一点。由于在本系统中,单片机系统代替了控制电路的绝大多数控制器件,所以各项数据处理和调整都是在单片机内完成的,控制效果要好于本次的仿真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