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对8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3例分别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的有效率为92.86%,远远超出对照组的68.29%。结论中西结合疗法能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与单纯西医疗法比较,可大大提高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增强胃的抗感染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发病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关系密切。可见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胃及十二指肠,也可见于胃一空肠吻合口附近或Meckel憩室内,其中以胃及十二指肠部位最常见,所以消化性溃疡常指胃溃疡(gastric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

一、临床资料

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3例,

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龄25~63岁,平均41.2岁。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符合《实用内科学》[2]中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合并有幽门梗阻、溃疡出血、胃的恶性病变、胃部手术以及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均不纳入观察之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41人,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法治疗。

二、相关药物

1.西咪替丁(Cimetidine,泰胃美)

为第一代H2受体拮抗剂,1977年进入临床使用,它能明显地抑制胃酸分泌,使胃酸的来源减少,也使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减弱其对胃黏膜及溃疡面的侵蚀、消化作用,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另外,西咪替丁还有对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并能减弱免疫抑制细胞的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反应。临床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

2.雷尼替丁(Ranitidine)

为第二代H2受体拮抗剂,其抑酸强度是西咪替丁的5~10倍,不良反应亦少,药效维持时间较长。本品可抑制夜间和食物激发的胃液的容量和浓度。抗雄性激素作用很少,因而极少产生男性乳房发育。本品抑制肝药酶作用不明显。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对西咪替丁无效患者口服雷尼替丁仍然有效。

3.法莫替丁(Famotidine,高舒达)

为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其抑酸强度分别是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的20倍和7.5倍,作用时间较长,且无抗雄激素与干扰其他药物代谢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比较安全。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泌素瘤。

质子泵抑制剂(PPIs)

4.奥美拉唑(Omeprazole,洛赛克,奥克,奥西康)

第一个进入临床使用且迄今使用最为广泛的质子泵抑制剂,1988年上市应用,通过转化为亚磺酰胺与质子泵(H+-K+-ATP酶)巯基形成不可逆结合而抑制壁细胞H+分泌到胃腔。本品对组胺、五肽胃泌素及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5.兰索拉唑(Lansoprazole,达克普隆,兰悉多)

继奥美拉唑开发后的第二个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作用机制同奥美拉唑,对基础胃酸分泌和由组胺、五肽胃泌素、胆碱、食物等引起的胃酸形成与分泌有强力持久的抑制作用,同时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

6.泮托拉唑(Pantoprazole,潘妥洛克)

为第三代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与质子泵活性部位结合,其选择性较同类药物更高,抑酸效果更佳,同时对P450酶亲和力较低,故与其他通过该酶代谢的药物相互作用小。

7.雷贝拉唑(Rabeprazole,波利特)

本品对胃黏膜H+-K+-ATP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也可抑制二丁酰cAMP引起的胃酸分泌,对由组胺、五肽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基础胃酸分泌均呈现强大的抑制作用,抗分泌活性较奥美拉唑强2~10倍。

8.艾美拉唑(Esomeprazole,耐信,左旋奥美拉唑)

为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作用机制同奥美拉唑,口服首过效应较奥美拉唑小,体内清除慢,血药浓度高,作用时间更长。

参考文献

[1]张泰昌,袁申元,林三仁,等.北京29所医院1999年度消化性溃疡患病情况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3:162-163.webmaster@https://www.sodocs.net/doc/ee1321252.html,,淘金者论文范文中心,https://www.sodocs.net/doc/ee1321252.html,,https://www.sodocs.net/doc/ee1321252.html,

[2]祖毅,秦光梅,王新,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40-41.淘金者https://www.sodocs.net/doc/ee1321252.html,

[3]刘原钰,徐富星,周岱云,等.消化性溃疡季节发病的观察.临床消化病杂志,1989,1:133-134.

消化性溃疡用药指南

消化性溃疡用药指南 【概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以及梅克尔(Meckel)憩室。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及非甾体抗炎药等)大于防御因素(胃黏膜屏障、黏液、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及前列腺素等)所致。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往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要注意特殊类型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还有极少数患者无症状,甚至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体征:消化性溃疡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之外,无其他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但要注意,如患者出现胃型及冑蠕动波揭示有幽门梗阻;如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则提示溃疡穿孔。 胃镜检査:胃镜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内镜诊断应

包括溃疡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溃疡的分期,对胃溃疡应常规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 X线钡餐检査:气钡双重对比可以显示X线的直接征象(具有诊断意义的龛影)和间接征象(对诊断有参考价值的局部痉挛、激惹及十二指肠球部变形) 幽门螺杆菌检查:通过胃镜可以取胃窦黏膜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或者作Hp培养。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如腹胀可用促动力药如吗丁啉;腹痛讨以用抗碱能药如颠茄等药物。 降低胃内酸度的药物:按作用途径主要有两大类。 一、中和胃酸的药物,如铝碳酸镁、铝镁加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指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 1.H2受体阻滞剂(H2RAs):雷尼替丁 150mg 每日二次; 2.质子泵抑制剂(PPIs):奥美拉唑20ng每日二次;兰索拉唑30mg每日一次。通常十二指肠溃疡治疗2?4周,胃溃疡治疗4?6周。 二、胃黏膜保护药 ①铝碳酸镁片1.Og每日三次或每日四次 三、根除HP的药物: 根除Hp可以减少或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等;胶体铋剂既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目的对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有效探究。方法笔者通过调查本院64例患者,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2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都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阿莫西林胶囊0.5 g,3次/d,克拉霉素片0.5 g,2次/d。对治疗组的患者另外服用健脾消溃汤(自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其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以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标签: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医学治疗中,出现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因为在胃和十二指肠中发生慢性的溃疡,出现溃疡的原因和胃蛋白酶以及胃酸的消化作用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出现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除此之外,一些药物的作用,环境的影响,以及精神的现状和遗传相关因素,都是导致出现消化性溃疡的因素。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通过调查本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门诊的患者共64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2±5.8)岁,病程1~9年,其中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混合溃疡7例。在对照组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2±6.1)岁,病程0.5~10年,其中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混合溃疡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本次试验中,所有诊断标准都依照相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执行。根据经常性发作的腹痛作为临床节律性的特点,出现腹胀、反酸、食欲不振等现状,由电子胃镜和相关病理检查进行详细确诊,或者通过HP检查出结果呈现阳性,有效排除恶性的胃溃疡,以及其他病症的疾病[1]。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都口服奥美拉唑胶囊

最新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内科消化性溃疡 【概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以及梅克尔(Meckel )憩室。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及非街体抗炎药等)大于防御因素(胃黏膜屏障、黏液、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及前列腺素等)所致。 【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 (1)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在上腹部或偏右,胃溃疡 在上腹部偏左。 (2)疼痛性质及时间: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胃溃疡饭后半小时后痛,至下餐前缓解。 (3)患病的周期性和疼痛的节律性:每年春秋季节变化 时发病。 (4)诱因: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等。 2.其他症状:可以伴有反酸、烧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

状。 3.体征 (1)上腹部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胃溃疡 偏左上腹。 (2)其他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溃疡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4.特殊类型的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老年性溃疡及胃泌素瘤。特殊类型的溃疡不具备典型溃疡的疼痛特点,往往缺乏疼痛的节律性。胃泌素瘤患者多有顽固性症状和多发性难治性溃疡,手术后近期多复发,有的伴有水泻或脂肪泻。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往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要注意特殊类型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还有极少数患者无症状,甚至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2.体征:消化性溃疡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之外,无其他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但要注意,如患者出现胃型及胃蠕动波揭示有幽门梗阻;如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则提示溃疡穿孔。 3.胃镜检查:胃镜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内镜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贾冬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贾冬清 发表时间:2016-04-28T16:51:34.090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作者:贾冬清 [导读] 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西医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贾冬清青岛市社会福利院 摘要: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选择2011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患者,并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中西医组),对照组(西医组),每组24例患者。结果实验组24例患者,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24例患者,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9.6%。,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西医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消化道溃疡;疗效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的变化,使得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主要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中,属于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以腹部疼痛难忍为主,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同时伴有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较难根治的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做好病情反复发作,需进行长期治疗的准备。对此,本文选择2011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消化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实验组男性14名,女性10名,年龄阶段为17~75岁。对照组男性17名,女性7名,年龄阶段为20~80岁。两组消化溃疡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剧烈。 1.2方法 对照组:主要是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为阿莫西林和奥美拉挫。阿莫西林和奥美拉挫均为口服,其中阿莫西林每日口服三次,每次用量为0.5g,早中晚各一次,奥美拉唑每日口服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用量为20mg,两月一疗程。同时在治疗阶段内患者需严禁食用刺激性食物与禁烟酒。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样,使用的药物为阿莫西林和奥美拉挫。阿莫西林和奥美拉挫均为口服,其中阿莫西林每日口服三次,每次用量为0.5g,早中晚各一次,奥美拉唑每日口服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用量为20mg,两月一疗程。同时,中药治疗采用中药胃消化溃疡汤剂,中药胃消化溃疡汤剂主要由:炙甘草6g、黄连6g、白术15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20g、白芨20g、党参20g、当归20g、半夏10g、干姜10g。汤药采用慢火水煎,每日服用1剂,分两次服用,剂量为200ml。在配置汤剂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或者减少一些药类,例如:对于患者存在胃脘胀痛的现象,则可以在汤剂从适当的加入10~15g的枳壳。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2.0软件,采用χ2检验。 2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组24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其中显效92.67%,有效6.25%,无效2.08%。对照组24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其中显效79.17%,有效10.42%,无效10.42%。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如表1显示。 注:实验组合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的变化,使得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主要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中,属于慢性疾病,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同时,该疾病易受到饮食习惯、药物、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得其难以根治。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均有复发经历,有些患者甚至长时间治疗未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消化性溃疡在发病后若长期治疗无效,造成疾病不断发展,将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胃组织水肿等,病情非常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癌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及时到医院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必要。 中医认为患者患上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于胃部受到外感寒而引起的,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暴饮暴食、喜食刺激性食物、肝气不畅通、爱好烟酒等。总而言之,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病因总结起来为肝气郁滞、外感邪气、胃部病菌侵入。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可以分为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种,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常见药有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两种,中医治疗主要是中药汤剂治疗,如胃消溃汤、半夏泻心汤以及肝胃百合汤等多种汤药治疗。为了分析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以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其中西医治疗使用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药物治疗,中西医治疗则在结合以上两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胃消溃汤治疗,两组的治疗结果为实验组24例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24例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3.3%。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配合西药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非常显著,治愈速度非常快,且治愈率也非常高,值得在临

(整理)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品列表- 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 分类查看 本药品列表被可按中成药和西药分类查看: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中成药物列表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西药列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品列表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麦滋林)用于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L-谷氨酰胺胶囊(那宁)用于改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三硅酸镁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用于胃酸过多、烧心。 三硅酸镁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 丙谷胺片常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丙谷胺胶囊常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乌非拉唑 乙溴替丁(依罗替丁、依溴替啶) 乳铝硫 伊拉曲肽 伊普柳氮 依卡倍特(依卡贝特)胃溃疡。 依卡倍特钠颗粒胃溃疡;适用于改善下列症状的胃粘膜损伤(糜烂、出血、红肿、水肿):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期。 依卡派特 依汀替丁(乙炔替丁) 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健胃止疼五味胶囊祛寒健胃,止疼。用于胃肠痉挛,脘腹冷疼,食欲不振,寒性呕吐,腹泻。 兰索拉唑片(兰悉多片、健利思)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佐-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泌素瘤)。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拉索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兰索拉唑胶囊(达克普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

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症候群)、吻合口部溃疡。 匹维溴铵片(得舒特)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的腹痛、排便紊乱、肠道不适。钡灌肠前准备。 卡巴铝 去痛片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吉法酯片(惠加强-G2盒疗程装、惠加强-G、惠加强-G)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痉挛等。 呋喃唑酮片(痢特灵片)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细菌性痢疾,肠炎、霍乱,也可以用于伤寒、副伤寒、贾第鞭毛虫病、滴虫病等。与制酸剂等药物合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 呋普拉唑 呱仑酸钠/L-谷酰胺颗粒剂(露芙莲)用于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和胃片疏肝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生新,和胃止痛。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痛腹胀,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 唑替丁抗酸及治溃疡病药 喜克溃片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对十二指肠溃疡,口服本品4周后愈合率为54%,疗效略低于西咪替丁,但本品在保护胃粘膜不受损害方面比西咪替丁更有效。 地泊溴铵用于消化性溃疡和内脏绞痛。 地美戊胺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酸过多、胃肠痉挛等。 坐珠达西疏肝、健胃、清热、愈溃疡、消肿。用于"木布"病迁不愈,胃脘嘈杂、灼痛,肝热痛,消化不良,呃逆,吐泻胆汁,坏血和烟汁样物(即赤白痢疾),急腹痛、黄水病、脏腑痞瘤,食物中毒以及陈旧内科疾病,浮肿、水肿等。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耐信)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复方庆大霉素普鲁卡因颗粒消炎、止痛、促进胃粘膜修复,主要用于慢性、

最新中西医综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中西医综合治疗消化 性溃疡

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般措施 本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身心并重。 1.生活精神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的结合以及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尤其对胃溃疡患者,常可使疼痛等症状缓解。较长时期不能缓解者,应怀疑并发症(如穿透性溃疡)的存在,或者病因仍在起作用(如精神因素),甚至可能并非本病。 2.饮食传统的细软、温和的饮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的观念是缺乏理论和实践根据的。给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每1~2小时喝一次牛奶,并定时测定胃液酸度,发现明显高于一日三餐普通饮食的对照组。其原因在于牛奶中含钙和蛋白质较多,两者均可刺激胃体腺壁细胞和G细胞分泌较多胃酸和胃泌素之故。故消化性溃疡患者虽不忌牛奶,但牛奶决非本病之良药,关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现持下述观点: ①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粘膜屏障作用; ②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 ③当急性活动期;以少吃多餐为宜,每天进食4~5次即可,但一但症状得到控制,应鼓励较快恢复到平时的一口三餐; ④饮食宜注意营养,但无需规定特殊食谱; ⑤餐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零食; ⑥在急性活动期,应戒烟酒、并避免咖啡、浓茶、浓肉汤和辣椒、醋等刺激性调味品或辛辣的饮料,以及损伤胃粘膜的药物; ⑦饮食不过饱,以防止胃窦部的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西医治疗 1.制酸药 制酸药可减低胃、十二指肠的酸度,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分可溶性制剂与不可溶性二类。可溶性制剂主要为碳酸氢钠,因可致碱中毒,钠储留等,故多以小量其它制酸药混合给药。不可溶性制酸药可选用: ①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m1,每日3~4次; ②三矽酸镁:每次0.6g,每日4次; ③次碳酸铋:每次0.6g,每日4次; ④氧化镁:每次0.6g,每日3次。或用复合制剂如胃舒散、胃舒平、复方甘铋镁、胃得乐。胃可必舒、胃疡宁、氧化镁碳酸钙片等。 2.抗胆碱能药 这类药有对抗乙酞胆碱作用,能抑制迷走神经而减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营养和延缓胃排空时间,从而有利食物和制酸剂中和胃酸的作用,但其因延缓胃排空可引起胃窦部储留使胃泌素分泌增加,故不宜用于胃溃疡。这类药应配合抗酸药应用,以餐前30分钟~1小时和睡前各1次服药为佳。患有幽门梗阻、返流性食管炎、近期溃疡出血、前房狭窄性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忌用。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有:阿托品、颠茄酊、普鲁苯辛、山莨菪碱、胃复安等。近年来新合成的哌仑西平(pirenzepine),对胃粘膜壁细胞和主细胞的主细胞的毒蕈碱型乙酞胆碱受体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减少盐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从而降低胃液的活性。作用比阿托品强10倍,每次25mg,日3~4次,饭前半小时服用,溃疡治愈率达80%以上。 3.组胺H2受体桔抗剂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概述及分类] 抗酸药是无机弱碱类,能直接中和胃酸,小剂量抗酸药能缓解疼痛,大剂量抗酸药可促进溃疡愈合。抗酸药按吸收过程可分为吸收性抗酸药(又称为全身性抗酸药,大剂量可引起碱中毒)和难吸收性抗酸药,(局部性抗酸药)。 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根据不同作用方式分类如下:抑制胃酸分泌H2 受体 拮抗剂:西咪替丁胆碱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 胃泌素拮抗剂:丙谷胺 H+-K+-ATP 酶抑制剂:奥美拉唑中和胃酸抗酸药:氢氧化铝抗胃蛋白酸:硫糖铝保护胃粘膜:前列腺素E、生胃酮 溃疡隔离剂:胶性铋制剂 [ 主要品种] 抗酸药目前常用的复方抗酸药多含有强、速效的碳酸氢钠和铋、镁盐等。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主要包括降低胃酸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和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 [ 药理作用] 抗酸药为弱碱性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可以和胃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削弱胃蛋白酶的活性。口服后可以迅速中和胃酸,减少胃酸胃和蛋白酶对溃疡面的侵蚀消化作用,有明显的止疼效果,也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 适应症] 抗酸药能中和过多的胃酸以减轻胃溃疡和十二脂肠溃疡。 [ 作用特点] 抗酸药:胃酸被中和后,可使幽门紧张度降低。缓和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疼痛。有些还能在溃疡面上形成一惯保护膜,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如氢氧化铝、氧化镁。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1.降低胃液中胃酸浓度,养活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养活“攻击因子”的作用;2.增强胃肠粘膜的保护功能,修复或增强胃的“防御因子”。 由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壁细胞膜的H2 组胺受体、M胆碱受体、促胃液素受体与胃酸分泌有关,这些受体最后介导胃酸分泌的共同途径是激活H+, K+-ATP酶(又称质子泵)。因此,M受体、H2受体和促胃液素受体的阻断药,以及H+, K+-ATP酶抑制药均可抑制胃酸分泌,都可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可分为:H2受体阻断药、M受体阻断药、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H+K+-ATP 酶抑制药。 [ 主要品种] 常用的有:颠茄,阿托品,山莨菪碱,哌吡氮平,甲氰米胍,法莫替丁,洛赛克。 H2受体拮抗剂[主要品种] H2 受体拮抗剂包括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 作用特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随证加减配合西药内服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胶囊、吗丁啉口服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协同作用。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仍比较棘手[1]。笔者从2008年10月-2010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取得了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到本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病例共200例,所有患者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同时幽门螺杆菌培养也均为阳性。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7.5~69.2岁,平均41岁;十二指肠溃疡46例,胃溃疡38例,复合性溃疡16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16.2~70.0岁,平均40岁,胃溃疡4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2例,复合性溃疡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安徽示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4020119)空腹服用,1粒/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44021518)2粒/次,3次/d。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10003)2片/次,3次/d,每餐前半小时、睡前服用。7 d为一疗程。连用3~4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芪建中汤配合治疗。基本方药:黄芪20 g,芍药18 g,桂枝9 g,生姜9 g,炙甘草6 g,大枣4 g,饴糖30 g。根据病情随证加减,若气短、胸满因于寒气充斥,壅滞气机运行者,加大生姜用量,以散寒和中;若腹满因于湿邪阻滞,当去大枣之壅涩,加茯苓,以健脾渗湿,使湿有所去;若肺气不足者,加茯苓健脾益肺,即培土生金;若湿邪阻滞中气,中气因湿而生成不足者,加半夏,以燥湿理脾和胃,以达补气之效。常规日煎1剂,3次分服。7 d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辛冷刺激性食物。连用3~4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溃疡完全愈合,幽门螺杆菌培养也为阴性者;显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龛影明显缩小;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减轻,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龛影有所缩小;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溃疡无改变,幽门螺杆菌培养为阳性者。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考试剩余时间:19分钟。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在线考试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1、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是() A.非甾体抗炎药 B.胃蛋白酶 C.胃动力异常 D.幽门螺杆菌 2、于胃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哪项错误() A.前列腺素 B.表皮生长因子 C.粘膜屏障 D.胆盐 3、有关非甾体抗炎药哪项是正确的() A.诱发消化性溃疡与剂量和疗程无关

B.长期服用者约50%有消化性溃疡 C.可穿透上皮细胞而破坏粘膜屏障 D.可促进促胃液素分泌致消化性溃疡 4、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分泌增多与哪项无关() A.壁细胞总数增多 B.壁细胞对刺激物敏感性增强 C.胃酸分泌反馈抑制机制缺陷 D.主细胞分泌增强 5、消化性溃疡X线诊断的可靠依据是() A.局部激惹 B.龛影在胃腔轮廓之内 C.局部压痛 D.龛影在胃腔轮廓之外 6、胃溃疡好发于() A.胃大弯

B.胃体部 C.胃角 D.胃底部 7、关于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哪项不正确() A.指发生在十二指肠球后壁的溃疡 B.药物治疗效果差 C.多出现夜间痛和背部放射痛 D.易并发出血 8、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复查首选的方法是() A.快速尿素酶试验 B.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 C.组织学检查 D.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9、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上消化道出血

B.穿孔 C.幽门梗阻 D.癌变 10、不宜用于判断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的检测方法是() A.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B.组织切片染色法 C.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验 D.尿素酶法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分类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2.1 抗酸剂 主要是一些无机弱碱,口服后能直接中和胃酸,可减轻或解除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多为复方制剂,如胃舒平。抗酸剂具有价格低廉、制酸迅速和持久的优点。含铝、镁的化合物,可互相抵消便秘和腹泻的副作用。 2.2 H2受体拮抗剂 外源性或内源性组胺作用于胃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促使胃酸分泌增加。H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阻断此作用,使胃酸分泌减少。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有第1代的西米替丁,第2代的雷尼替丁、拉福替丁,第3代的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第4代的罗沙替丁。罗沙替丁为长效品种,具有显着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夜间胃酸分泌和五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作用,可减少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蛋白酶总量。新近上市的乙溴替丁突破了前3代拮抗剂的局限性,除了拮抗组胺H2受体外,尚有粘膜保护作用,可促进胃粘膜层粘联蛋白受体增加,提高粘液凝胶附着物的质量,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和粘液层的厚度,同时具有更强的杀灭Hp 的作用。 本类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用药4wk愈合率75%~92%;治疗胃溃疡发挥作用较慢,用药8wk愈合率75%~90%,用药12wk愈合率可达90%~95%。本类药品效果可靠,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尤其是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长期服用耐受良好。1999年颁布的《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第1批)收载了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作为自我对症治疗药物。 356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给予罗沙替丁或安慰剂于睡前服用,4wk后内窥镜检查,用药组和安慰剂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78.9%和44.8%(P<0.001)。 29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用乙溴替丁800mg,qd或雷尼替丁150mg,qd,连用56d。4wk 后有效率分别为70%和66%,8wk后为91%和87%。148例患者应用乙溴替丁,800mg,qd,连用12wk,仅1例出现轻度腹泻。提示第4代不良反应比前3代少。 2.3 质子泵抑制剂(PPI) PPI的问世开辟了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新的作用途径,使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不再是难题。此类药物主要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依索拉唑、莱米诺拉唑等。 2.3.1 奥美拉唑:1988年在瑞典上市,为第1个应用到临床的PPI。奥美拉唑经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很快分布到胃壁细胞分泌小管的高酸环境与酸结合,形成有活性的物质,与质子泵H+-K+-ATP酶的两个巯基(-SH)基团发生不可逆的结合,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导致酸分泌的抑制。本品作用强,止痛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疗程短,溃疡愈合的时间比H2受体拮抗剂快。本品常用量20mg~40mg,qd,服药2wk溃疡愈合率为70%,4wk为81%,8wk为93%。静脉注射本品80mg/d,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显着。 2.3.2 兰索拉唑:1992年在日本研制,为第二代PPI。本品的抑酸、细胞保护和促进溃疡愈合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对慢性溃疡模型中醋酸所诱发的胃溃疡,本品优于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 2.3.3 泮托拉唑:1995年在德国上市,为新型PPI。因其具有选择性高、与其它药物并用不易发生相互作用、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率低(为11%)、疗效好等特点,被专家认为是一个长期或短期治疗与酸相关性疾病很有前途的PPI。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消化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每组48例,中西医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汤剂治疗,西医组给予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组48例患者中,显效患者44例,有效患者3例,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为(47/48)97.9%。西医组48例患者中,显效患者38例,有效患者5例,无效患者5例,总有效率为(43/48)89.6%。两组结果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效率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消化道溃疡;疗效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发病人数非常多,近年来发病率甚至有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主要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中,属于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以腹部疼痛难忍为主,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同时伴有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较难根治的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做好病情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治疗的准备[1]。本研究选择我院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该疾病上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消化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每组48例。中西医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6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症6年,平均病程3.5年;西医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50岁;最短病程1.5年,最长病症7年,平均病程4.25年;两组患者症状均以上腹部疼痛剧烈为主。两组患者在年龄、职业、性别等方面(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西医组:主要是给予常规的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奥美拉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其治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可发生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 一、症状体征 (一)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二)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与体征 1.其他症状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研究进展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研究进展 Anti peptic ulcer drugs research progress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发展,对抗消化系统溃疡药物药理作用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方法根据国内外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指出与抑酸药、粘膜保护药、抗幽门杆菌药物联方或组成复方制剂的具有标本兼治功能的综合性治疗药物以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复发率。结论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进展将在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消化系统,溃疡,药物 引言: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开发生产安全有效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已受到关注,并成为目前药物研究开发的重点和热点之一。研究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进展意义在于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方面的可能性。最新发展近年作用更强的药是质子抑制剂,会使溃疡病的治疗增加了更为有力的手段。增强胃粘膜防御机制药物也可以使溃疡愈合。根除HP已成为治疗HP阳性溃疡病的必要措施。但单一用药是不能根除HP的。所以应用复方组剂药物治疗更好。 正文: ①材料(设备):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即在其胃窦部取材,经细 菌学和组织学检查,证实为Hp阳性者40例列入本研究。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1例,胃溃疡4例,幽门管溃疡5例。此40例均无下列疾病和用药情况:①近期服用过致溃疡药物(如非类固醇性抗炎剂);②内镜确定诊断前1周内应用过抗溃疡药物和抗生素;③合并有出血、穿孔及幽门梗阻;④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 ②方法:应用被公认为最强力的抑酸剂——H+—K+泵组滞剂洛赛克(losec,L)以及被 认为有力的Hp消除药——羟氨苄青霉素(amoxicilin,A)和灭滴灵(metronidazole,M)治疗40例Hp阳性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着重研究治疗后Hp的变化。在内镜诊断后3d内随机将病人分为以下三组进行治疗:①洛赛克(L)组,②羟氨苄青霉素(A)和灭滴灵(M)联用组(AM组),③活赛克、羟氨苄青霉素和灭滴灵联用级(LAM 组)。洛赛克剂量为20mg,每日1次;羟氨苄青霉素0.5g,每日4次;灭滴灵0.4g,每日3次。三组用药均为14d。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习惯、溃疡症状时间、近期发作时间、近年发作次数等临床资料和内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前后均由同一师进行检查。凡内镜下见溃疡消失或仅留疤痕为治愈,否则列为未愈合。组织学检查在内镜下分别于胃窦前后壁、小弯侧各取一块活组织,作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和HE染色,主要观察炎症情况。根据Sydney分类法,按固有膜中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将炎症分为“-”,“+”,“++”,“+++”四级。Hp检查在内镜下,于距幽门5cm之范围内小弯侧取4块粘膜标本,分别用于:①尿素酶试验:采用深圳爱利国医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出品的1min快速尿素酶试剂,将组织块置于试剂溶液内,组织周围溶液呈鲜红色,即为试验阳性;②细菌培养:取组织一块接种于Skirrow选择性培养基,置37℃微需氧条件(5%O2,10%CO2和85%N2)下培养3d~4d进行观察,根据菌落特征、细菌形态及染色性、触酶和氧化酶试验鉴别有无Hp生长;③涂片:在洁净玻片上,用组织的粘膜面涂片,革兰染色,油镜下找Hp; ④Warthin-Starry染色:观察Hp,并根据油镜下菌数,将结果分为“+”,“++”,“+++”, “++++”四级。同时应用0.05mm回形尺,测定Hp长度和直径。在每张玻片上,除去最大和最小的细菌后共测10个细菌,取其均值。凡上述四项检查均为阴性,列为Hp 清除。电子显微镜检查将活检标本切成1mm×1mm×1mm大小,固定于2.4%戊二醛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和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观察组患者随访复发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标本兼治,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可靠,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以胃、十二指肠溃疡较为常见,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遗传、药物、精神、环境、胃肠肽作用等因素有关,可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保护能力降低[1],进而发生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多表现为疼痛、烧心、反胃、嗳酸、恶心呕吐等,给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祖国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于”胃痛”、”心痛”、”嘈杂”、”胃脘痛”等范畴。我院针对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作比较和分析,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均符合纳入标准[2]:伴有不同程度的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反胃、嗳气、烧心等症状,经X线、内镜、HP感染等检查,均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断标准,患者依从性较高,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心、肾、肝等脏器严重不全者,伴有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者,癌性溃疡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在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32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4.98±4.31)岁;病程1~23年,平均病程(5.43±1.09)年;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6例,胃溃疡29例,复合性溃疡15例。应用双色球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基线资料作比较分析(P>0.05),可比价值较高。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给予0.25g克拉霉素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60280)治疗,2次/d,0.5g阿莫西林胶囊(武汉健民集团随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809),3次/d;20mg奥美拉唑(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388),1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中医方剂组成为:蒲公英、党参各15g,茯苓、白术、白及、白芍、白芷、枳壳、法半夏、陈皮、砂仁、神曲、麦芽、山楂、黄芪、桂枝、柴胡、厚朴、乌贼各10g,吴茱萸、木香、甘草各6g,黄连3g,疼痛较为严重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g,用水煎服,1剂/d,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综述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摘要:消化性溃疡通常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消化性溃 疡的发生是因胃黏膜的侵袭因素( 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 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与防御因素( 黏液、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 间的失衡而引起的。通过对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新的抗溃疡药物的研发。 关键字: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制分类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作用靶点 一、消化性溃疡的概念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急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与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区分,因此往往将其统称为消化性溃疡。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胃酸过高的胃酸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引起胃的炎症或溃疡。胃酸由壁细胞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壁细胞内含有3 种受体: 组胺受体、胆碱能受体和胃泌素受体,分别接受组胺、乙酰胆碱和胃泌素的激活。这些受体被激活后,均通过第二信使cAMP 和Ca2 + 刺激壁细胞顶端的分泌性膜结构及质子泵,使H + 分泌增加。壁细胞膜内组胺受体与组胺结合后,与兴奋性GTP-结合蛋白耦联,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 转化为cAMP,最后导致壁细胞内H +、K + -ATP 酶( 质子泵) 激活,促进酸分泌。乙酰胆碱受体和胃泌素受体分别与乙酰胆碱和胃泌素结合后,与GTP 结合蛋白耦联,激活磷脂酶C。该酶催化膜内磷脂分解,生成三磷酸肌醇和二酰基甘油,再激活质子泵。胃泌素和乙酰胆碱能促进肠嗜铬样细胞释放组胺,与组胺具有协同作用。壁细胞表面尚有生长抑素受体,兴奋后与抑制性膜受体Gi 结合,经过抑制性GTP 结合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从而减少细胞内cAMP 水平,使壁细胞分泌H + 减少。 2.Hp 感染Hp 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病因,感染Hp 人群的消化性溃疡发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

抗消化性溃疡药: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的发病与粘膜局部损伤和保护机制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损伤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旋菌)增强或保护因素(粘液/HCO3-屏障和粘膜修复)减弱,均可引起消化性溃疡。当今的治疗主要着眼于减少胃酸和增强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胃酸分泌抑制药: 胃酸分泌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受到神经(ACh)、旁分泌(组胺)和内分泌(促胃液素)的共同调控。胃黏膜壁细胞的基底膜上分布有它们各自的特异性受体(M3、H2和CCK2受体)。当这些受体激动时,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最终均激括H+,K-ATP酶(质子泵),催化ATP水解供能,驱动跨膜H-K交换,将H从壁细胞的胞质(pH近7.3)“泵入”壁细胞的分泌小管腔中(pH近0.8)。因此,质子泵是胃酸分泌过程中最重要的终末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在邻近壁细胞的肠嗜铬样细胞伤也有ACh受体和促胃液素受体分布,ACh和促胃掖素除直接兴奋壁细胞外,更通过促进ECL细胞释放组胺间接刺激胃酸分泌。这可以解释为什么H2受体枯抗药不仅可以对抗组胺,也可以部分对抗ACh和促胃液素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分泌效果优于胆碱受体拮抗药和促胃液素受体拮抗药。而质子泵抑制药可完全对抗所有胃酸分泌刺激物,是最强效的胃酸分泌抑制药。 质子泵抑制药 奥美拉唑omeprazole

奥美拉唑,由一个砜根连接苯咪唑环和吡啶环所成,是首个上市的质子泵抑制药。 【药动学】奥美拉唑对胃酸不稳定,采用肠溶制剂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为35%,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0.5-3.5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95%-96%,t1/2约为1小时左右。本药大部分在肝内经CYP2C19催化代谢为5-羟奥美拉唑,少部分经CYp3A4催化代谢为奥美拉唑砜。80%代谢产物由尿排出,其余随粪排出。奥美拉唑既是CYP2C19的底物,也能抑制其活性,因此重复用药,其生物利用度可增高达60%-70%。CYP2C19活性在人群中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口服相同剂量时,慢代谢者血药浓度可达快代谢者的10倍左右,是造成药效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药理作用】奥美拉唑对基础胃酸分泌和由组胺、五肽胃泌素、试餐等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一次口服20mg,可使24小时胃酸分泌减少60%-70%,作用持续20小时左右。在连续给药的最初3-5天,抑酸作用逐渐增强,达到稳态后停药,作用仍可持续2-3天。静脉给药起效更快,持续滴注可维持胃内无酸状态。本药还能增加胄黏膜血流量,对胃液总挝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上奥美拉唑广泛用于各种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 (1)消化性溃疡:能迅速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但停药后仍会复发,需配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