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修改稿)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修改稿)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修改稿)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修改稿)

李清照词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反复诵读两首词,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赏析表达情感的方法。

3、比较鉴赏相同意象营造的不同意境,及其体现的不同情感。

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两首词,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赏析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相同意象营造的不同意境,及其体现的不同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作品,情感体验,对比阅读,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写李清照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从对联中你可以获取关于李清照的什么信息?

——李清照相关档案:

籍贯:山东(大明湖、趵突泉);作品集:《漱玉词》《金石录》;词风:婉约词风(文采有后主遗风)

沈谦《古今词话》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二李是婉约词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易安同是写愁的两首词——《醉花阴》《声声慢》,感受李清照的魅力。(二)学习过程:

1、吟咏触情:

(1)我们与词人相隔千年,我们需要借助想象去穿越时光,达到与词人心弦的共振。下面请大家听两首词的朗诵音频,初步感知两首词。

(2)自读自悟:

请大家自主朗读这两首词,进一步走近这两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学生自主朗读、提问某个学生朗读、集体朗读)

2、比较阅读:

(1)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同是写愁的两首词,又有什么异同呢?请大家再次研读两首词,从下面表格中的五个方面内容来赏析,将表格填充完整。(把两首词的写作背景给学生)

师:填表格之前,先把两首词的写作背景给大家,或许对你的赏析有帮助。

《醉花阴》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声声慢》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南迁避难、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处境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亡国

(3)讨论:

①通过筛选两首词的意象,大家会发现,两首词中有相同的意象,为什么营造的意境不同?

——写作背景不同,抒情目的不同。

前期的李清照: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后期的李清照: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②相同的意象又是如何营造不同的意境的呢?

——词人对相同的意象进行了不同的描绘,让意境有了大不同。

——酒:“把酒”“淡酒”滋味异

——自古言愁离不开酒,许多报发愁苦心情的作品都有酒的身影,李清照是言愁高手,在她的笔下赋予的愁的内涵却是不一样的。

《醉花阴》中,李清照何时喝酒?——重阳佳节之时,重阳节是亲友团聚,共同饮酒赏菊之时,把酒赏菊,是一种极富情趣的高雅活动,此处用“把酒”一词表现的是词人高雅脱俗的情怀。言喝酒用的是“把酒”,为何用“把”字?“把”有把玩之意,表达的是饮酒时的一种闲逸。只因丈夫远游,词人孤单一人,无语独酌而增添了几许的离愁别绪。于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所以,这里用酒表达的是闺中少妇的闲雅生活和对丈夫的浓浓情意,刻骨相思。

《声声慢》中,词人何时喝酒?——乍暖还寒、晚来风急之时。为何作者用“淡”字来形容酒?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李清照前期作品《如梦令》中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的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的那么大,让作者沉睡了好长时间。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中介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浓睡不消残酒”。两相对比,作者这里用“淡酒”,不是因为她酒量大,也不是酒中掺了水,而是主观情绪上愁太浓,连这酒也消解不了啊!可见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风:西风急风感觉异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风大但未必冷。西风卷帘,也会让人产生幻觉:远道而来的夫君翩翩而入,给自己一份巨大的惊喜;也许想到曾经二人双双卷帘入室,笑语欢颜如在眼前;也许风解人意,催词人黄昏已晚,莫在夜凉中再作逗留……词人用画面轻轻说话,富有浪漫诗情。

《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个“急”字,体现了风猛烈强劲,一个“敌”字,说明

风寒冷彻骨。急风中,难存点滴暖意;急风中,记忆变成碎片,如落叶茫无寄处;急风中,难理愁绪,只好任由它纷如柳絮;急风中,最难将息,单薄此身流离无寄……这些都体现了词人心之凄冷悲凉。

黄花:一种“黄花”两种情味

——《醉花阴》中有两处写到黄花:“有暗香盈袖”“人比黄花瘦”。重阳赏菊自陶渊明之后,已成为文人的雅事,词人能一边饮酒,一边赏花,还能嗅到菊花散发的幽香阵阵,一说明了她还有心情去关注美好的事物,生活有雅致的一面,二说明她此时的愁只是因为丈夫远游不能同她一起赏菊而起的闲愁。

“人比黄花瘦”——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从“销魂”两字可以看出,李清照内心的愁情因离别而起,“人比黄花瘦”显然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表现。人又如何会比花瘦?联想到黄花的形态,叶瓣纤长,茎杆瘦细,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是弱不禁风了。

《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已经凋残,如今再没有人欣赏它,采摘它,曾经的东篱把酒还有相思可以诉说,而现如今孤身一人,形容憔悴,无人可思,无人可念,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地枯萎凋落,竟成了一地的哀愁、一地的凄凉、一地无可奈何的消亡。菊花的枯萎凋零与人的形容憔悴两相映衬。也是李清照孤苦飘零的凄楚晚境的真实写照。

黄昏:同向“黄昏”各自愁情

——中国诗人的笔下,黄昏这一意象往往和伤别念远联系在一起,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

《醉花阴》中,为了表达闺中怨妇思念远方归人的一腔愁绪,将东篱把酒的时间选在黄昏后。这样的黄昏因把酒赏菊,忧伤中却也略带了几分的诗意。

《声声慢》中,却是兼有梧桐细雨的黄昏,这样的黄昏是潮湿的,阴冷的,主人公百无聊赖,唯一可做的就是等着天黑,这是多么的凄苦绝望啊。更有那细雨滴在梧桐上的“点点滴滴”,如泣如诉,像是洒不完的伤心泪,“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小结:通过比较解读,我们不难发现,《醉花阴》营造的是一个有色彩的画面,彩色的画面中有轻烟袅袅、天气初凉、菊花吐蕊、暗香浮动,营造的是一种清新、寂静的氛围,词人虽有哀怨,但还有思念还有希望还有可以等待的人;而《声声慢》却是一首没有尽头的孤寂的歌,在灰色的空间里哀叹不幸,营造了一个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凋零、北燕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氛围,词人在不经意间触景生情,一点一滴都像一把利剑刺向内心的悲苦和绝望。

如果让你在“愁”字前加一个定语的话,两首词分别可以加什么词?

——《醉花阴》之“闲愁”:百无聊赖的闲愁重阳独酌的清愁刻骨相思的离愁《声声慢》之“悲愁”:丧夫之痛孀居之伤亡国之悲飘零之苦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惆怅的幽怨的洋溢着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国亡夫丧且颠沛流离的磨难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的哀伤的充满了忧患之愁的泣血之歌。

③著名评论家叶嘉莹曾说:“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下面,让我们用心灵面对心灵,再次带着感情朗读这两首词。

(4)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

除了使用大量意象营造意境以表达愁情之外,词人在两首词中还使用了哪些方法体现愁情“

——①《声声慢》中叠字的运用:

教师引导:前人对李清照连用十四个叠字评价非常之高,说是“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能连用十四个叠字的,也确实是前无古人,暂无来者。下面来赏析一下这几个叠字的妙处。

我们抛开文本,从生活常识来看,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寻觅?——有两种情况,一是我们的东西丢了,寻觅,但一般不说“寻寻觅觅”;心中失落的时候,怅然若失就“寻寻觅觅”,仿佛一直在找在什么。其实开篇十四个叠字,体现了一种层次感——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那么寻觅的结果是冷冷清清。这里的冷清是描写什么的?——环境。其实这里的冷清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周围的环境的确是冷清,冷清还反应出内心的冷清。如果说冷清只是暗示出内心的环境,那么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纯粹是写心情或者说心理。动作――环境――心理(板书)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开篇即用十四个叠字,总言心中的悲伤。

(叠字的作用: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2.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请大家再次朗读这几句,要读出词中冷冷清清的环境、四处寻觅的情态、悲悲戚戚的心境。

②直抒胸臆:正是因为心中之愁太浓,太深,无法消解,所以作者在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问句直接呼出郁结在心中的愁情,让人感受无尽的悲凉。

(三)总结: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看到,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词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