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NH4Cl+NaOH NaCl+NH3↑+H2O

B.Mg(OH)2+2HCl=MgCl2+2H2O

C.NaOH+NaHCO3=Na2CO3+H2O

D.NaOH+HNO3=NaNO3+H2O

2.(3分)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

②C4H10(g)+O2(g)=4CO2(g)+5H2O(g)△H=﹣2658kJ/mol

③C4H10(g)+O2(g)=4CO(g)+5H2O(l)△H=﹣1746kJ/mol

④C4H10(g)+O2(g)=4CO(g)+5H2O(g)△H=﹣1526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2878kJ/mol B.﹣2658kJ/mol C.﹣1746kJ/mol D.﹣1526kJ/mol 3.(3分)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

4.(3分)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

C.D.

5.(3分)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A.1:4B.1:2C.2:1D.4:1

6.(3分)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燃烧,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

气体中CH4和Ar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B.1:3C.1:2D.1:1

7.(3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

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

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8.(3分)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图:

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A.B.

C.D.

二、非选题

9.(15分)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 mol 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min内,v A=,v B;

(2)化学方程式中,x=、y=、p=、q=;

(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 1.5a mol,则该反应的△H0;(填“>”、“<”或“=”))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10.(15分)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

黑色颗粒;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C的化学式是,D的化学式是;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H的化学式是.

11.(15分)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填编号);

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②B管溶液由红变黄;

③A管溶液不变色;④B管溶液不变色;

(2)写出A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3)写出B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12.(15分)如图中A~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图1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环状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其中含碳87.80%,含氢12.20%.B 的一氯代物仅有一种,B的结构简式为;

(2)M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则M的结构简式为;

(3)由A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4)G的分子式为C6H10O4,0.146gG需用20mL0.100mol/L NaOH溶液完全中和,J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则由G转化为J的化学方程式为;(5)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碳碳单键的烯烃与单烯烃可发生如图2反应则由E和A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6)H中含有的官能团是,I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NH4Cl+NaOH NaCl+NH3↑+H2O

B.Mg(OH)2+2HCl=MgCl2+2H2O

C.NaOH+NaHCO3=Na2CO3+H2O

D.NaOH+HNO3=NaNO3+H2O

【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故A不选;

B.Mg(OH)2为不溶性弱碱,不能用H++OH﹣=H2O表示,故B不选;C.NaOH+NaHCO3=Na2CO3+H2O的离子反应为OH﹣+HCO3﹣=CO32﹣+H2O,故C 不选;

D.NaOH+HNO3=NaNO3+H2O为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故选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解质的强弱及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3分)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

②C4H10(g)+O2(g)=4CO2(g)+5H2O(g)△H=﹣2658kJ/mol

③C4H10(g)+O2(g)=4CO(g)+5H2O(l)△H=﹣1746kJ/mol

④C4H10(g)+O2(g)=4CO(g)+5H2O(g)△H=﹣1526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2878kJ/mol B.﹣2658kJ/mol C.﹣1746kJ/mol D.﹣1526kJ/mol

【考点】BC:燃烧热.

【专题】51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如:C→CO2(气),H→H2O(液),S→SO2(气)等.

【解答】解:正丁烷的燃烧热是指1mol正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液态H2O 放出的热量,所以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kJ/mol。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燃烧热理解以及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燃烧热概念中的注意点.

3.(3分)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

【考点】CB: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DH: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专题】51E: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氯气溶于水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抑制氯气的溶解;

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存在平衡I2+I﹣?I3﹣,碘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C、醋酸存在电离平衡HAc?H++Ac﹣,Ac﹣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

D、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可以提高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解答】解:A、氯气溶于水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饱和氯化钠溶液含有电离氯离子,氯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抑制氯气的溶解,故A正确;

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存在平衡I2+I﹣?I3﹣,KI溶液中,含有电离碘离子,碘

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向右移动,碘的溶解度增大,故B正确;

C、醋酸存在电离平衡HAc?H++Ac﹣,醋酸钠溶液中有大量的Ac﹣,Ac﹣浓度增

大抑制醋酸的电离,故C错误;

D、工业生成硫酸存在平衡:2SO2+O2?2SO3,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

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难度中等,C选项为易错点,容易利用盐类水解分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中和氢离子,促进电离,这是次要因素,醋酸根浓度远远高于氢氧根离子浓度,醋酸根的影响是主要因素.4.(3分)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

C.D.

【考点】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51G: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相同体积、相同pH的一元强酸和一元中强酸溶液,初始时C(H+)相同,一元中强酸溶液中存在酸的电离平衡,则一元中强酸的浓度大于一元强酸的浓度,与足量的锌粉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大,反应过程中一元中强酸溶液②继续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产生氢气速率快.

【解答】解:因为强酸完全电离,一元中强酸部分电离,因此相同的PH值,即C(H+)相同时,一元中强酸的浓度比强酸浓度大,由于体积相等,因此一元中强酸的物质的量大于强酸,因此产生的H2也比强酸多。反应过程由于H+不断被消耗掉,促使一元中强酸继续电离出H+,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反应速率取决于H+浓度,由于开始时H+浓度相等,因此反应速率也相等(在图中反应速率就是斜率),后面强酸的反应速率下降得快,斜率也就更小,曲线更平坦。最终生成H2的体积也比一元中强酸少,因此曲线在一元中强酸下面,故C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移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一元中强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5.(3分)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A.1:4B.1:2C.2:1D.4:1

【考点】BQ: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专题】515: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配平方程式,再根据化合价变化的和化合价不变的氮原子判断.

【解答】解:该反应中,NH4+→N2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价,生成一个氮气分子需要铵根离子失去6个电子,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需要硫酸根离子

得到2个电子,所以其最小公倍数是6,然后其它元素根据原子守恒进行配平方程式,所以该方程式为3(NH4)2SO43SO2↑+N2↑+4NH3↑+6H2O,该方程式中铵根离子和氨气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都是﹣3价,化合价不变,所以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1×2:4×1=1: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该方程式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但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不同,所以从生成物进行配平较简便.

6.(3分)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燃烧,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

气体中CH4和Ar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B.1:3C.1:2D.1:1

【考点】5A: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IA:甲烷的化学性质;M3: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1A:计算题.

【分析】反应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Ar为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根据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的变化用差量法计算.

【解答】解:设原混合气体中含有xmlCH4,反应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利用差量法计算:

CH4+2O2→CO2+2H2O△V

1212

x2x x2x

则2x=(100ml+400ml)﹣460ml=40ml,

解得x=20ml,

所以:Ar的体积为V(Ar)=100ml﹣20ml=80ml,

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所以:n(CH4):n(Ar)=V(CH4):v(Ar)=20ml:80ml=1:4,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利用体积变化,用差量法计算.

7.(3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

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

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考点】8G: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专题】16:压轴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若W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W为C,若W的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W为S;X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X为O,即W只能为C;Y+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Y的质子数为2+8+1=11,所以Y为Na;Z的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Z为S,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解: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若W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W为C,若W的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W为S;X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X为O,即W 只能为C;Y+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Y的质子数为2+8+1=11,所以Y为Na;Z的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Z为S,

A.O和C形成CO、CO2,O和Na形成Na2O、Na2O2,O和S形成SO2、SO3,

故A正确;

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CO2、CS2,均为直线型分子,故B正确;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D.S与Na可形成二元化合物Na2S,其水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推断是解答本题的关系,注意短周期,不考虑稀有气体时电子层为2或3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8.(3分)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图:

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

A.B.

C.D.

【考点】IE:烯烃.

【专题】16:压轴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根据题所给信息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为新的烯烃,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解答】解:A、中两个碳碳双键断裂后,生成物中新形成的环为六元环,且新环中所形成的碳碳双键位置符合要求,故A正确;

B、中两个碳碳双键断裂后,合成的是五元环,故B错误;

C、中两个碳碳双键断裂后,合成了六元环,但是碳碳双键的位置不

正确,故C错误;

D、中两个碳碳双键断裂后,得到的是五元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信息的接受能力,难度不大,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烯烃中的碳碳双键分别断裂,相互交换成分形成另外两种烯烃.

二、非选题

9.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 mol 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min内,v A=mol?L﹣1?min﹣1,v B mol?L﹣1?min﹣1;

(2)化学方程式中,x=2、y=3、p=1、q=6;

(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100a/b%;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 1.5a mol,则该反应的△H<0;(填“>”、“<”或“=”))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体积减小,反应

物的浓度增大,因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体

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少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使反应物转化率减小.

【考点】CP: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51E: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列出三段式计算,依据依据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计算得到;

(2)依据三段式结合变化量之比=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计算判断;

(3)依据计算得到的系数和(1)三段式列式数据,计算转化率;

(4)依据平衡移动原理结合D物质的量变化,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体积变小压强增大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

【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平衡三段式列式,A减少量和生成C的物

质的量之比等于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平均反应速率v C=v A/2,

xA(g)+yB(g)?pC(g)+qD(g)

起始量(mol)a b00

变化量(mol)a a

平衡量(mol)a b﹣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v A==mol?L﹣1?min﹣1

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v B==mol?L﹣1?min﹣1;

故答案为:mol?L﹣1?min﹣1;mol?L﹣1?min﹣1;

(2)依据(1)的列式计算x:y:p:q=:::a=2:3:1:6

x=2,y=3,p=1,q=6;

故答案为:2316;

(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a=2amol,则B的转化率为=×100%=×

100%=

故答案为:;

(4)依据(3)的平衡物质的量,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 1.5a mol,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H<0;

故答案为:<;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L;是体积缩小的变化;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反应是:2A(g)+3B(g)?C(g)+6D(g)

①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反应向气体体积减小

的反应方向进行;故答案为:增大体积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因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②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L,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

应方向进行,即向逆向进行,反应物转化率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体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少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使反应物转化率减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判断,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理解,三段式计算的应用,物质转化率的计算,掌握化学平衡的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0.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

黑色颗粒;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HCl,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NH4Cl;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Cl2CuCl2;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2MgO+C;

(4)C的化学式是NO,D的化学式是O2;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3O22H2O+2SO2;

(6)H的化学式是CH4.

【考点】GS:无机物的推断;PF:常见气体的检验.

【专题】11:推断题.

【分析】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为酸性气体,I能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为碱性气体,故A为HCl,B为NH3,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不表现酸碱性;

②A和I相遇产生白烟,为NH3与HCl;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为Cl2和SO2;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故B为Cl2,E为SO2;

⑤Mg条能在F中剧烈燃烧,有黑色和白色两种产物,F为CO2;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为NO和O2;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E为SO2,故D为O2,故C为NO,G含有H、S两种元素,G为H2S;

⑧B为Cl2,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 (HCl),故H为CH4等.

【解答】解: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为酸性气体,I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为碱性气体,故A为HCl,B为NH3,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不表现酸碱性;

②A和I相遇产生白烟,为NH3与HCl;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为Cl2和SO2;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故B为Cl2,E为SO2;

⑤Mg条能在F中剧烈燃烧,有黑色和白色两种产物,F为CO2;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为NO和O2;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E为SO2,故D为O2,故C为NO,G含有H、S两种元素,G为H2S;

⑧B为Cl2,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 (HCl),故H为CH4等,

(1)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是HCl,①中生成的白烟是氯化铵,由铵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化学式为NH4Cl,故答案为:HCl,;NH4Cl;

(2)④中发生的反应是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u+Cl2CuCl2,故答案为:Cu+Cl2CuCl2;

(3)⑤中发生的反应是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越氧化镁,反应方程式为:

2Mg+CO22MgO+C,故答案为:2Mg+CO22MgO+C;

(4)由上述分子可知,C的化学式是NO,D的化学式是O2,故答案为:NO;O2;

(5)⑦中发生的反应是硫化氢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故答案为:2H2S+3O22SO2+2H2O;

(6)由上述分析可知,H的化学式是CH4等,故答案为:CH4.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的应用,以文字描述形式考查中学常见气体的性质、处于化学用语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Mg可以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

11.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④(填编号);

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②B管溶液由红变黄;

③A管溶液不变色;④B管溶液不变色;

(2)写出A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2H++2e﹣=H2↑、Mg2++2OH﹣=Mg(OH)

2↓;

(3)写出B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4OH﹣﹣4e﹣=2H2O+O2↑;

(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靠近火焰,放开拇指,有爆鸣声,管口有蓝色火焰;

(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放开拇指,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会复燃;

(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溶解.

【考点】DI:电解原理.

【专题】16:压轴题;51I:电化学专题.

【分析】(1)电解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同时电极附近有氢离子生成,溶液呈酸性;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电极附近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溶液呈碱性,根据指示剂和酸碱的反应确定溶液颜色;

(2)A中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电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生成白色沉淀;

(3)B管中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

(4)氢气能燃烧,接近火焰会产生爆鸣声,且氢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5)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镁能溶于酸.

【解答】解:(1)电解时,B管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同时电极附近有氢原子生成,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呈红色;A管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电极附近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溶液呈碱性,溶液呈黄色,

故选①④;

(2)A管中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同时电极附近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故答案为:2H++2e﹣=H2↑、Mg2++2OH﹣=Mg(OH)2↓;

(3)B管中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故答案为:4OH﹣﹣4e﹣=2H2O+O2↑;

(4)a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其检验方法为: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靠近火焰,放开拇指,有爆鸣声,管口有蓝色火焰,

故答案为: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靠近火焰,放开拇指,有爆鸣声,管口有蓝色火焰;

(5)b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检验方法为: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放开拇指,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会复燃,

故答案为: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放开拇指,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会复燃;

(6)将电解液倒入烧杯中,溶液中含有硫酸,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为红色,A管生成的氢氧化镁能溶于稀硫酸,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溶解(或大部分溶解),

故答案为: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溶解(或大部分溶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根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及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解答,注意A管中不仅有氢气生成,还产生白色沉淀,为易错点.

12.如图中A~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图1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环状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其中含碳87.80%,含氢12.20%.B

的一氯代物仅有一种,B的结构简式为;

(2)M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子中所有的

碳原子共平面,则M的结构简式为;

(3)由A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4)G的分子式为C6H10O4,0.146gG需用20mL0.100mol/L NaOH溶液完全中和,J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则由G转化为J的化学方程式为

(5)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碳碳单键的烯烃与单烯烃可发生如图2反应则由E和A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6)H中含有的官能团是﹣Br,I中含有的官能团是﹣OH.

【考点】HB:有机物的推断.

【专题】16:压轴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根据A中碳氢含量知A是烃,A中碳原子个数==6,氢原子个数=,所以A的分子式为C6H10,A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说明A中含有碳碳双键,B的一氯代物仅有一种,说明环烷烃B 没有支链,所以A的结构简式为,B的结构简式为:;

2018年高考全国化学试卷包含答案.doc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全国I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 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10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 D 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 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 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 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 mol C5H12至少需要2 mol H2 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 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 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 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 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19年全国卷Ⅱ化学高考试题高清版

2019年全国卷Ⅱ化学高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35.5 As 75 I 127Sm 150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3-4数目为0.1N A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最新天津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Si 28 S 32 Co 59 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2.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3.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 .NH 4F 水溶液中含有HF ,因此NH 4F 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C .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 2的速率 4.对右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 A .不是同分异构体 B .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 C .均能与溴水反应 D .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 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 .pH =1的NaHSO 4溶液:c(H +)=c(SO 24-) + c(OH -) B .含有AgCl 和AgI 固体的悬浊液:c(Ag +) > c(Cl -)=c(I -) C .CO 2的水溶液:c(H +) > c(HCO 3-)=2c(CO 23- ) D .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 2O 4和Na 2C 2O 4的溶液: 3c(Na +)=2[c(HC 2O 4-) + c(C 2O 24-) + c(H 2C 2O 4)] 6.己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 + Li 1-x CoO 2 C + LiCoO 2 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 + S Li 2S 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 A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j +向负极迁移 B .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 D .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 反气旋、暖锋 C. 气旋、冷锋 D. 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 中心区,沙尘沉降 D. 边缘区,沙尘沉降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9月21—30日 B.10月1—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首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告的五珠钱,改为“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确立了钱币“圆式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著称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15.宋人邢员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斟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只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1)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2.(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3.(6分)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B. C.D. 4.(6分)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为胶体粒子数为0.1N A 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生成CH3Cl的分子数为1.0N A 5.(6分)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化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molC5H12,至少需要2molH2

6.(6分)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台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7.(6分)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右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8.(14分)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络;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仪器a的名称是。(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 是;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 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 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 反气旋、暖锋 C. 气旋、冷锋 D. 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 中心区,沙尘沉降 D. 边缘区,沙尘沉降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2) (2)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2.(6分)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3.(6分)实验室中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A. B.C.D. 4.(6分)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5.(6分)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一P键数目为4N A

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lN 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6.(6分)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3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7.(6分)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 0.4000mol?L﹣1的 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 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 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8.(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c0(M n+)=01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201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二真题以及答案

201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二真题以及答案 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15.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斟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只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18.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用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法国人克雷夫克夫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里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她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II卷与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PO 数目为0.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 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 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2019-6-9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 2A的K a1 =×10?3 , K a2 =×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 +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 1.(2019年全国卷Ⅰ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是评论性的开放性试题。本题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

史。具体的史实论证可以结合比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的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2019年全国卷Ⅱ 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是一题开放性试题。题目要求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认识与评价。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主要是从人与自然,文明与文明碰撞接触这两个方向去认识的。我们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比较容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Ⅰ卷与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噲?H++Cl?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 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 b点的混合溶液pH=7 D. 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 正极区,固氮酶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C.南北朝D.唐朝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C.耕种 D.冶铁 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C.陆九渊 D.黄宗羲 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孑L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2019年全国卷Ⅰ化学高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 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2020高考化学试题—全国Ⅰ卷

说明:本资料是梦挂梧桐工作室第一时间由专业老师整理而成,完全按照高考原题的格式且可编辑,答案为标准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注意事项: 7.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3CH2OH能与水互溶 B.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 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 8.紫花前胡醇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4H14O4 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 9.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10.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H3COI是反应中间体 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3OH+CO=CH3CO2H C.反应过程中Rh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D.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 11.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4 2He)轰击金属原子W Z X,得到核素30 Z+2 Y,开 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 W Z X+4 2 He→30 Z+2 Y+1 n 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 Z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B.X、Y均可形成三氯化物 C.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D.Y仅有一种含氧酸 12.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下,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