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章 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

第二章 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

本文由赤脚兽医1988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选修课
多媒体课件


主讲: 主讲:赵 鑫 苏州科技学院

20112011-3-29
1
第二章 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2.1 被粘物表面特征及表面要求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2.3 被粘物表面处理方法 §2.4 胶粘剂的固化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20112011-3-29 2
§2.1 被粘物表面特征及表面处理要求 一.固体表面的形态特征
1、固体表面的粗糙性 2、固体表面的多孔性 3、固体表面的吸附性和复杂性 4、固体表面的缺陷性
20112011-3-29
3
§2.1 被粘物表面特征及表面处理要求 二.被粘物表面的处理要求
净化被粘物表面——物理机械法 1、净化被粘物表面 物理机械法 机械处理: 洗涤: 改变被粘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法 2、改变被粘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化学法 金属的表面活化: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活化:
20112011-3-29
4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一、 润湿 液体在固体表面分子间力作用下的均 匀铺展现象。 表示液体对固体的亲和性。 物质的表面张力:
通常金属、氧化物、无机物的表面张力较大, 约为0.2-5N·m-1. 聚合物固体、有机物、胶粘剂、水等,表面 张力较小,一半小于0.1N·m-1.
20112011-3-29 5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二、粘接力
粘接力:指粘接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的连接力。 包括机械嵌合力、分子间力、和化学键力。 嵌合力:粘接剂润湿、渗透在材料的空隙中固 化后因镶嵌形成的力。 分子间力:粘接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的吸引力。 化学键力:粘接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形成化学 键。
20112011-3-29
6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三、粘接力的种类及粘接理论
1.化学键键合力(共价键、配位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 如:
O R OH
+
NCO
R'
R
O
C
NH
R'
化学键
基于化学键理论,通过化学键结合。键合力是粘接 力中最强也最理想的一种力,但化学键力存在并不非 常普遍。

20112011-3-29 7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2.分子间作用力(又称次价力) ● 基于吸附理论和扩散理论: ①界面上发生吸附作用而产生分子间力。 ②分子或分子链的扩散而形成粘接力(自粘接 作用)。 ●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和氢键。 ● 胶粘剂固化后这种次价力作用很大,而且普 遍存在,是粘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8
20112011-3-29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3.机械作用
力 ● 基于摩擦理论:对表面粗糙,多孔性材料的 粘接,常可产生较大

的机械作用力(摩擦力) 而形成粘接。 ● 机械力对非极性多孔材料的粘接起决定性作 用。 4.界面静电吸引力 ●基于静电理论:具有供电子体与受电子体性 质的两种物质相接触,可形成双电层而产生界 面静电吸引力(较弱)。
20112011-3-29 9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注意:以上几种力的产生是具有条件的,即力 场的范围不超过1nm,作用力最强范围为0.3~ 0.5nm。故要求粘接点密度高,润湿好。

四、粘接过程的界面化学
1.形成良好粘接的先决条件: ①胶液与被粘材料表面可形成良好的润湿。 ②粘合剂必须具有流动性以便充分接触和渗透; ③胶层有一定内聚强度,液态胶内聚强度接近0, 必须固化形成粘接; 故良好粘接作用的形成:润湿是前提,流变、扩 散是重要过程,渗透是有益作用,成键是关键。
20112011-3-29 10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2.表面现象基本原理: 液体在固体表面湿润达到热力 学平衡时,存在下列关系:

γ sl
γl
θ
γs
γ 显然:γ s越大, l 越小,则θ角越小,越易湿润, 既张力小的液体物质可很好的湿润表面张力大的 物质,反之不行。如油水的铺展。
20112011-3-29 11
θ = 0o 铺展 γ s ?γ sl ? γ s = γ sl +γ l cosθ ?cosθ = ? ? 0 <θ ≤ 90o 湿润 γl ?θ > 90o 不湿润 ?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通常金属、玻璃、陶瓷、(木材)等无机 物表面张力很大,容易被胶粘剂湿润,粘接容 易。但当其表面被油污染后,表面张力变小, 湿润变差,常使粘接失败,这就是涂胶前进行 脱脂处理的原因。
20112011-3-29
12
§2.3 被粘物表面处理方法
一、表面清理 除杂、除污、脱漆等。 二、脱除油脂 1、溶剂除油: 常用溶剂: 丙酮、甲乙酮、汽油、无水乙醇; 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过氯乙烯等 2、碱液除油: 特点:主要用于动植物油的去除,但除矿 物油效果差,常需配制碱液清洗剂。
20112011-3-29 13
§2.3 被粘物表面处理方法
碱液除油清洗剂配方: 碱液除油清洗剂配方: 配方 钢铁 铜及其合金 铝及其合金 氢氧化钠:50-60g/L — — 碳酸钠: 50-60g/L 10-20g/L — 磷酸钠: 86-100g/L 10-20g/L 10-30g/L 硅酸钠: 10-15 g/L 25g/L 3-5g/L OP乳化剂: — 2-3g/L 2-3g/L 处理条件:80℃/30min
20112011-3-29
70℃/30min
50℃/10min
14
§2.3 被粘物表面处理方法
3、超声波除油 、 适合结构复杂的构件。 三、除锈 1、机械法: 、机械法: 2、化学法: 、化学法: 硫酸+缓蚀剂(硫脲、联苯胺、食盐等) 盐酸+缓蚀剂(六次甲
基次胺、甲醛等)
20112011-3-29
15
§2.3 被粘物表面处理方法
四、表面化学处理 1、金属的表面活化或钝化 2、难粘材料的表

面活化 PE/PP: 配方:重铬酸钾(5份)+ 浓硫酸(60份)+水(3份) 处理条件:60-70℃/10-20min PTFE: 配方:
金属钠 (23g) + 精萘 (128g) + 四氢呋喃(1000ml)
处理条件:室温 ,1-5min。
20112011-3-29 16
§2.4 胶粘剂的固化
1.热熔胶的固化 ● 冷却→固化→形成粘结 ● 注意:(1)使用温度要低于热熔胶的Tg. (2)要严格控制熔融温度(确保充分润湿)和凉 置时间(速度:不能冷却太快而影响结晶,使F下 降) 2.溶液型胶粘剂的固化 ● 利用溶液的挥发固化. ● 注意: 1)挥发速度的控制 2)施工安全:防火灾,防中毒。
20112011-3-29 17
§2.4 胶粘剂的固化
3.乳液型胶粘剂的固化 ● 利用水的吸除与挥发固化,类似于溶液型胶 粘剂的固化。 ● 注意:施胶时环境温度要高于其最低成膜温 度。 4.反应型胶粘剂的固化 ● 利用加入固化剂、引发剂、催化剂或利用物 理方法(如:光敏化、光热辐射)而使胶基料 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交链而固化。
20112011-3-29 18
§2.4 胶粘剂的固化
注意: 注意 1)固化中防止出现凝胶化现象,凝胶化急剧放 热,破坏胶层形成,使粘接失败。 出现凝胶化现象的原因: a.固化剂过量,b.局部固化剂不均匀。 2)固化温度的控制:严格按设定固化温度进行, 高温固化的胶种最好采用程序升温固化,防止溢 流、分层(高温条件下固化,有挥发性小分子生 成的胶种,要施压粘接固化;不产生小分子的胶 种,仅施接触压力粘接固化)。

20112011-3-29 19
§2.4 胶粘剂的固化
3)固化剂用量要严格控制:一般按化学计量 略过量(5%)。 4)固化速度的控制: ●使用混合固化剂, ●催化固化; ● 使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降低固化温度,提 高固化速度。
20112011-3-29
20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粘接强度:单位粘接面承受的粘接力。 ● 粘接强度包括胶层的内聚强度和粘接强度及材 料自身强度。 ● 粘接强度的大小与胶粘剂的组成、基料的结构 与性质、被粘物的性质及粘接工艺有关。最终强 度取决于三者中最弱者。 一.基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以非晶态线型高聚物为例讨论。

21
20112011-3-29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 线型非晶态高聚物的物理状态
Tg—玻动化温度 Tf—粘流化温度
图. 线型非晶态高聚物的形变温度曲线
20112011-3-29 22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上图直观地反映了基料在一定温度下所处的 物理
1.极性与内聚能密度(CED) 1)粘结材料破坏类型:内聚破坏、混合破坏、 材料破坏和界面破坏。 好的粘接应为内聚破坏、混合破坏或材料破 坏。 2)基料的极性与粘接强度:基料极

性大,对 极性表面,粘接强度大,但对非极性表面粘接 力小。
20112011-3-29 29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3)基料极性与内聚能密度 内聚能密度(CED):即分子聚集在一起的 能量大小,它可表示基料极性的大小。 CED越 大,基料极性也越大。
(CED)
20112011-3-29
1/ 2
=δ =
∑G M
30
ρ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1)基料高聚物的强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 ● 当基料分子量降低时,常发生内聚破坏, 但M太小,粘接强度小。 ● M增大,内聚能(分子间力)增大,当 F内聚= F界面粘接,则发生混合破坏。 ● M太大,F内聚很大,同时润湿性下降, F界面粘接下降,则发生界面破坏。
20112011-3-29
31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基料高聚物平均分子量一定,则: 体系内低聚物多,基料强度低,常发生内聚 破坏;

体系内高分子聚合物多,基料强度高,易发 生界面破坏;
● ●
界于二者之间的情况,易发生混合破坏。
20112011-3-29
32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3.主链与侧链结构
1)主链结构:直接决定胶层的刚柔性 ● 由单键组成的主链柔性大,胶层抗冲击性能 好; ● 若主链中含有芳环、芳杂环等不易内旋转的 结构,则胶层柔性小,刚性大,粘接性能和抗 冲击性较差,但耐热性好; ● 主链既含有柔性结构又有刚性结构,则综合 性能优良。
20112011-3-29 33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侧链结构:侧链的种类、体积、位置、数量、 长短均影响胶层性能。如极性与刚柔性的关系; 侧链间距与柔性关系;长短与柔性关系。 4.交联度 基料交联后,胶层内聚力增大(化学键,体型 结构)。所以适中的交联度,可提高粘接强度; 但交联度太大,胶层柔性变小,出现胶层发脆现 象而影响粘接强度。
20112011-3-29 34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5.聚集状态 ● 线型基料的结晶情况,对粘接性能影响显 著: 1)结晶度大,基料内聚能大,强度大,模量 大,耐热性好。但柔韧性变差,胶层变硬, 粘结性不好。适度的结晶度对粘接有利。 2)适量的纤维结晶可提高力学性能,但球晶 常使胶层力学性能下降。
20112011-3-29
35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四.粘接工艺与粘接强度
粘接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工序: 1)表面制备:机械处理、除油
处理、化学处理 2)配胶:准确配比、控制好粘度 3)涂布:胶层要厚度适中且均匀 4)晾置与叠合: 5)清理与防粘连:清除多余胶液确保牢固美观 6)固化:掌握固化压力、温度及固化时间 7)检查与整修
20112011-3-29 36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一、粘接接头

的重要性 粘接接头的作用: 1、粘接接头的作用:接头是粘接部件的不连续部 起传承应力的作用。 分,起传承应力的作用。 影响接头强度的因素 接头强度的因素: 2、影响接头强度的因素: 胶粘剂的内聚强度; 1)胶粘剂的内聚强度; 测试强度取 决于三者中 被粘物的强度; 2)被粘物的强度; 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的粘接强度; 3)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的粘接强度; 最弱者。 接头的形式、几何尺寸; 4)接头的形式、几何尺寸; 前三者一定,测试强 度取决于接头设计和 加工质量。 5)加工质量。
加工质量。
20112011-3-29 37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二、粘接接头的受力情况
剪切力
拉伸力
不均匀扯离力
20112011-3-29
剥离力
38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三、粘接接头破坏的几种情况
内聚破坏 (少)
20112011-3-29
界面破坏 (少)
混合破坏 (多)
39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四、接头的设计原则 ①设计接头尽量承受拉伸和剪切力,尽量避免 剥离和不均匀扯离力; ②在可能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粘接面积, 提高胶层承载能力; ③对木材和层压材料的粘接应防止层间剥离, 可采取斜接,提高粘接强度。 ④粘接时可选与被粘接材料刚度相同或相似的 胶粘剂,最大限度减小应力集中。 ⑤承受作用力较大的情况,可采用复接方式。
20112011-3-29 40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⑥接头结构设计应方便粘接工艺的实施。 ⑦应选用热胀系数较小的材料进行粘接,热胀 系数相差较大的管材应采用热胀系数小的在外的 套接方式。 ⑧接头结构应便于使胶层连续均匀。 ⑨接头结构设计应考虑与其他零件的关系,要 方便装配维修。 ⑩接头结构设计应制造容易,美观大方。
20112011-3-29 41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粘接接头的基本形式、 五、粘接接头的基本形式、设计与分析 1、粘接接头的四种基本形式: 、粘接接头的四种基本形式:
对接
角接
T接 T
平接
2、平板粘接接头的设计 、 对接:
纯粹对接,粘接面积小,粘接强度低,应尽量不使用, 除非维修无法改变原形状。 但受力较大时,常需采用改形对接:台阶对接、单盖对 接、双盖对接等。
20112011-3-29 42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对接
搭接
20112011-3
-29
43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斜接和嵌接
20112011-3-29
44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3、角形和 形粘接接头的设计 、角形和T形粘接接头的设计
20112011-3-29
45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4、管材和棒材粘接接头的设计 、
20112011-3-29
46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4、平面胶接接头的设计 、
5、不同类型被粘物的接头设计 、 两种被粘物的刚性不同,

应调节厚度使两种材料的刚性 相近; 两种被粘物的热胀系数大时,应使用弹性胶粘剂,并尽 量使用双搭接接头和双斜接头。
20112011-3-29 47
第二章 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
作 业
1、张力小的液体物质可很好的湿润表面张力 大的物质,反之则不行,为什么? 2、PP、PTFE均属难粘材料,粘接前应如何进 行表面活化处理? 3、粘接接头有哪几种基本形式?简述粘接接 头设计的基本原则。
20112011-3-29
48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