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识生产活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及重要危险场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规定了所有生产现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2、职责

2.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害因素、重要危险场所、管理方案的审批。

2.2综合管理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总体策划、综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负责火灾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3生产部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中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综合管理部对食堂、宿舍、办公楼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5 人力资源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6技术开发部对项目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7工程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8其他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9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生产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工作程序

3.1 识别和评价的周期、范围及辨识方法

3.1.1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

a)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因技术、工艺变化而使危害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

c)发现以往危害因素识别有遗漏。

3.1.2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范围

a)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以及办公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设施;

c)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d)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f)绩效监视和测量手段;

g)其他。

3.1.3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主要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外部信息、活动分析和相关方的意见、设备运行状态等作为获取危害因素资料的依据。

3.2识别、评价程序与要求

3.2.1各部门应组织本相关人员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并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3.2.2依据判别准则,结合实际选用评价方法组织有关人员对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确定其危害程度,形成《重大危害因素清单》报综合管理部备案。

3.2.3各部门/单位根据评价结论,制定管理、防护及削减措施,由安全主管部

门和主管领导逐级审批。对于设备设施存在的隐患,需要投资治理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报请综合管理部审核、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对于员工存在的“三违”行为,

及时进行纠正。

3.3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管理

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各部门/单位依据本制度进行辨识,按要求填报《重大危害因素清单》。

3.4重大危害因素管理

341各单位要加强对重大危害因素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按要求建立《重大危害因素清单》。

3.4.2对于安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问题,要及时采取风险控制削减措施,制定治理方案并实施、验证。

3.4.3对接触重大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各单位要进行有关的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质、危害和防范措施,熟悉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

3.4.4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保证重大危害因素的安全管理监控及隐患治理资金投入落实到位。各单位要在重大危害因素现场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为从业人员配备足够的个体防护用品。

3.4.5各单位要按照有关应急管理规定建立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各项应急管理规定。

3.5危害因素评价

3.5.1危害因素的评价应包括: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3.5.2评价的方法

a)采用定量计算法:即D=D E XC

D :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b)具体分值可见下表

表1

表2

表3

3.5.3危险等级的划分

用上述三个值的乘积来表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用D值表示)

3.5.4 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单位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其风险大小和可允许的程度,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3.5.5重大危害因素的确定

a)当D> 70时,确定为重大危害因素。

b)各部门/单位重大危害因素确定后,由公司安全员汇总、填写《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各部门/单位。

3.6风险的控制

3.6.1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单位对本部门/单位的重大危害因素、重大危害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6.2控制措施可采取:

a)对于I级、U级风险控制的措施:采用现有管理制度,如:《安全操作规程》等现有程序、培训等方式进行控制,但还要不断地监视,以防其风险变大。

b)对于川级及川级以上风险控制措施为:制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来消除或控制风险,降低其危险程度。公司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由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到各相关部门/单位。

c)各部门/单位根据本部门/单位的川级及川级以上风险和公司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本部门/单位的《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3.7风险因素的更新和持续改进

3.7.1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价,重新识别、评价风险因素,并对《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重大危害因素清单》进行更新,必要时重新识别。

a)相关法律、法规的变更(包括颁发、修改、代替、废止等情况);

b)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

c)发生重大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

d)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

e)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理解;

f)各部门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完成后;

g)相关方的要求。

3.7.2 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并予

以更新。

3.7.3综合管理部确认重大危害因素、重大危险源有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并及时发放到原清单持有人。

3.8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作为公司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信息输入。重大

危害因素、重大危险源控制情况由综合管理部收集并提交管理评审。

3.9综合管理部对危害因素辨识、评价、控制、更新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有效实施。

4相关记录

4.1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4.2重大危害因素清单

4.3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新版)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总体目标要求、职责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环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2工作目标: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按要求实施开展,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项目部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全面辨 识、管控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标段、各道工序可能存在 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 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 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上级公司要求并结合我项目 部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 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 南的通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 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和《中国葛洲坝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上级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安全风险管理坚持“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分级管控”的原则。 第四条项目部各部室部门长、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唐山丰南项目经理部各部室及所属单位。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六条项目部负责指导监督所属施工单位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监督所属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依法开展管控。 第七条项目部各部室、所属施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识生产活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及重要危险场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规定了所有生产现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2、职责 2.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害因素、重要危险场所、管理方案的审批。 2.2 综合管理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总体策划、综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负责火灾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3 生产部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中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 综合管理部对食堂、宿舍、办公楼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5 人力资源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6 技术开发部对项目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7 工程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8 其他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9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生产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工作程序 3.1 识别和评价的周期、范围及辨识方法 3.1.1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 a) 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 因技术、工艺变化而使危害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 c) 发现以往危害因素识别有遗漏。 3.1.2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范围 a) 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以及办公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设施; c)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d)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 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f) 绩效监视和测量手段; g) 其他。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附件一: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持续识别并评价成品油销售、储存等活动、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和所属分公司及库站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削减、控制措施的管理。 3.职责 3.1质量安全环保处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负责公司各处室、各分公司、油库、加油站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3.2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公司调运处、加油站管理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等处室负责所管辖业务领域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开展工作。 3.3分公司各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3.4油库、加油站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执行单位,负责按照评价标准和要求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危害、环境因素辨识的范围 4.1.1危害、环境因素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及各分公司和库站所有经营活动

的全过程,包括: a) 油品储运过程; b) 油品销售过程; c) 检修维护过程; d) 油品化验分析过程; e) 油品接卸操作过程; f) 办公活动过程; g) 车辆营运过程; h) 材料采购、油品调运、建设项目与施工作业、废品处置等相关方有关的活动或服务。 4.1.2危害、环境因素和影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各个时期、不同状态的产品、活动、服务、设施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d)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e) 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4.2危害因素与环境因素辨识应考虑的方面: 4.2.1辨识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素应考虑: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生理和心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和其它方面的危害因素等。结合销售公司经营活动的特点,危害因素从以下几个(但不限于)方面进行识别:

xx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附件30 XX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规定了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有关的活动中,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范围、方法、步骤,重要危险源涉及更新的具体要求。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 控制工作。适用于对新项目(包括新、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预评价及控制工作。 第三条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四条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又叫做“危害因素”。 第五条危险源辩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第六条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第七条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八条可容许风险:根据本公司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方 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第九条职业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访 问者和其他人员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第十条相关方:与本公司的职业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第十一条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㈠过去时态:以往遗留的职业安全问题和过去发生的职业安全事故。 ㈡现在时态:现在正在发生,并持续到未来的职业安全问题。 ㈢将来时态: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安全问题,如新项目带来的、法规变化带来的和不可预见的职业安全风险。 ㈣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的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职业安全问题。 ㈤异常状态:虽在计划之中,但不是例行性的活动。 (六)紧急状态:突发性的灾害情况。 第十二条第一类危害:即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能量载体)和危险物质。 第十三条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害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第十四条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十五条三同时: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第二章职责 第十六条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负责重要危险因素管理方案及控制措施的批准。 第十七条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十八条安监部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 范围 为了辩识、评价生产、经营过程、活动中的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尽可能降低健康安全风险,选择合理、可靠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削减措施的范围、管理、评价方法、执行程序等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削减、控制措施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 2.2 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Q/SY1002.1-2007、GB/T 28001-2001标准所规定的术语。 4 职责 4.1质量安全技术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辨识危害因素和实施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组织制定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4.2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本区域的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本单位、本区域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控制和管理,负责落实制定的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5 程序内容 5.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范围 a)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可行性风险评价。 b) 固定生产、工作场所风险评价。 c) 施工及服务提供场所(油化作业、化学清洗、现场服务等)风险评价。 5.2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步骤: a) 划分作业活动。 b) 辨识危害因素。 c) 确定风险。 d) 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e) 制订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f)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5.3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周期 a)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项目施工前进行。 b) 固定生产场、施工及服务提供场所每年年底组织一次评价。 5.4 危害因素辨识 5.4.1 识别危害和影响的原则 a) 识别危害和影响应从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考虑。 b) 鼓励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辨识。 5.4.2 确定危害和影响的范围 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本单位生产及相关活动的所有方面、各个时期、不同状态的产品、活动、施工、设施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如设备修理、储罐维修、清理、装置开停车等)。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c) 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如锅炉、车辆、化工生产装置、储罐、起重设备、其他设施等无论是本单位还是外部所提供的设施。 d)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因素和影响。 e) 原有设备设施超过期限使用后废置、拆除、处理。 f) 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因素和影响。 g) 新设备、设施的投入使用可能带来的危害因素和影响。 5.4.3 危害的分类 本公司按GB/T13816-1992标准规定进行分类,包括: a) 物理性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80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正式样本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总体目标要求、职责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环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

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2 工作目标: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按要求实施开展,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职责 1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害因素清单;负责组织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2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识别风险点,组织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确定重大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1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用于辨识、更新公司各部门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级别,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作业活动中危害因素辨识、更新、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 2 相关文件 DPCA01274002《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识别、合规性评价程序》 3 定义: 危害辨识:辨识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4 职责 4.1 生产部工业服务分部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与更新工作,并评价公司重要危害因素。 4.2 其他部门按照程序要求辨识本部门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并进行初步评价。 5 管理规则及流程 5.1 按照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手册》的职责分工,生产部工业服务分部成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推进组,组织和指导各部门对存在的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进行辨识与评价。 5.2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 5.2.1危害因素辨识范围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的生产作业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种类型。 5.2.1.1 三种时态 a. 过去时态:评估对残余风险的可承受度。 b. 现在时态:评估现有控制措施下的风险。 c. 将来时态:生产作业活动中或计划中可能带来的危害因素。 5.2.1.2 三种状态 a. 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情况。 b. 异常状态:指机器、设备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时。 c. 紧急状态:指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重大危害,如地震、火灾、爆炸、大型机械设备损失、高空坠落、触电等状况。 5.2.1.3 七种类型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等。 5.2.2 辨识依据 5.2.2.1 国家、政府各部委颁布的政策、法规、标准、规定、条例等; 5.2.2.2 公司注册所在地的地方法规、标准、规定、条例等; 5.2.2.3 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及认证结果或反馈的信息;5.2.2.4 其他相关方信息;

风险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企业实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2术语 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风险 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3职责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3.1.1各单位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3.1.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 3.1.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应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3.1.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化学品和生产过程危险、生产作用的设备和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3.1.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3.1.6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3.1.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3.1.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不可承受。 3.1.9修订完善并向职工下发、培训、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程序)包括每个操作阶段的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酒店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害因素得到有效的识别、评价,制定与实施风险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酒店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危害因素的辩识与更新、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职责 3.1安保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酒店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 各部门负责所属区域产品、活动和服务中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 工作程序 4.1危害因素的辨识 4.1.1辨识的范围 覆盖酒店所有部门的各项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至少包括: a) b)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c) d)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除酒店员工外,还包括顾客、租赁者、承包 方、临时来访问者等相关方人员)的活动; e) f)工作场所内所有的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备、设施); d) 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新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在工艺技术、设备、人员、作业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发生变更的情况。 4.1.2作业活动信息的收集 对于每项活动、产品和服务,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 a)工作场所、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的完整性,以及施工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b)主要生产服务流程与岗位设置,以及日常、计划与临时性活动,以及外包的相关业务活动; c)物料的物理形态、化学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d)生活配套设施,消防、应急、卫生和环保设施的配备; e)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噪音、粉尘等; f)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违章操作行为等; h) 社会治安状况,交通、医疗卫生条件、突发传染病情况等; i)各项制度的有效性。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目的 辨识公司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活动中的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 术语和定义 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 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

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 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事故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职责 总经理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 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生产技术部 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财务部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353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 度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项目部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全面辨识、管控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标段、各道工序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上级公司要求并结合我项目部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

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和《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上级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安全风险管理坚持“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分级管控”的原则。 第四条项目部各部室部门长、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唐山丰南项目经理部各部室及所属单位。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六条项目部负责指导监督所属施工单位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监督所属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依法开展管控。

第七条项目部各部室、所属施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第八条所属各部门、各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本部门、本施工单位职责范围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应依法进行报告、建档、检查、监控。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九条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第十条岗位职责: 1、组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负责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所属范围的经营活动、服务,以及设备设施、相关方的服务和设备等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公司HSE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从事的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的监理及经营管理活动。 3职责 综合部: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订及解释。负责组织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订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监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总监:负责组织监理活动前因地制宜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组织本项目部监理过程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信息,参与本岗位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参照附录1)。 风险评价的组织 1)开展项目监理活动前,由总监负责组织,因地制宜的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2)对于重大的工程,应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总监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 价工作。 3)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HSE监理工程师为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 过程;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HSE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评价时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 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所监理项目的经营活动、施工作业过程,包括设计、改扩建施工、安装、设备、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及项目监理部的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人员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2)按区域; 3)按设备、设施; 或上述方法的结合。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1. 目的 识别本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风险因素,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并在新问题出现或其他情况时对其进行更新和持续改进。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更新。 3. 定义 危害辨识:辨识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4. 职责 4.1 办公室、生产部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进行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与更新工作。 4.2 其他部门按照程序要求辨识本部门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并进行初步评价。 4.3 相关部门负责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处置。 5. 管理规则及流程 第 2 页共 2 页

5.1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评估和控制 5.1.1按职责分工,成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委员会,对存在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进行辨识与评价。 5.1.2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的生产作业活动全过程。 5.1.3 辨识依据 1)国家、政府各部委颁布的政策、法规、标准、规定、条例等; 2)当地的地方法规、标准、规定、条例等; 3)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及认证结果或反馈的信息。 5.1.4 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法: a. 对照、经验法、b. 类比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各部门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对本部门内生产作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判断,找出可能对职业安全健康不利影响的各类危害因素。 5.1.5 评价依据: 1)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行业协会的规定; 2)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频次; 3)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对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程度; 第 2 页共 2 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正式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 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 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 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目的 为充分辨识危险源,合理评价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策划,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管理。 3、术语 3.1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指级别较高或危险程度较大、能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 3.2管理方案:对重大风险,需投资或加强培训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明确相

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方法、资源和时间表,落实、检查所采取的措施。 4、主要职责 4.1生产安环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2设备技术部负责建设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包括相关方)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5、工作程序 5.1危险源辨识: 5.1.1划分作业活动 5.1.1.1危险源辨识是针对作业活动进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完整版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 1.目的 持续对公司范围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依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制定本制度。 2.术语与定义 2.1危险有害因数: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2.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2.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2.4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

险进行分析。 2.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职责 3.1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本公司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工作。 3.2安全办是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3.3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按评价过程 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安全风险。 4.2危险源的辨识 4.2.1各部首先摸底排查部门的岗位和各岗位作业活动内容,工段填写《作业岗位清单》和《岗位作业内容清单》。根据清单所涉及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以下方面: 4.2.1.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公司管理和作业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开停车、抢修等)。 4.2.1.2公司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公司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燃料、设备设施等。 4.2.1.3公司所有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doc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邓琥 时间:2008.7.16 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成品车间编制

一.评价目的﹑范围及组织机构: 根据石化公司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的总体部署,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化肥厂成品车间包装装置、散料运输装置和成品袋运输装置及设施的完整性进行评价,通过车间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行,为今后能够准确的识别与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了车间QHSE管理体系推进小组,分别由车间主任,职能人员,生产一线骨干组成。具体分工为:行政主任康进担任体系推进领导小组组长。 生产主任廉宗伟,担任QHSE推进负责人兼厂联络员。 副主任及各职能人员王兵﹑邓琥﹑李中泽为小组成员,按职能分工具体,互相配合负责各自的风险辩识和评价工作。 生产骨干毋兰生﹑彭晓东、王文勇、熊卫军、吴光辉、王伟﹑陈云、高山、杨绍光、闵峰、陈海其为小组成员,是班组体系推进小组联络员。 车间的评价范围主要是结合现有的标准,查找厂房设备的布置、工艺管线、设备结构的设计,材料及附件的选用等在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存在的不符合事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分析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建议改进的措施;分析评价车间各类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发生条件和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评价涉及职业健康有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如粉尘、毒物、噪音对人员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分析本装置目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的关键设备与设施故障(失常)状态下的危害;对装置运行中固有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整个装置的危害等级并预测重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二.评价依据 2.1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规章、标准及规范(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2003年编写的《化工安全工作手册》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2.2石油工业出版社《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 2.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2001年试行) 2.4兰州石化公司QHSE办公室编写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大纲》第二篇; 2.5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6操作法、检修规程、分析规程等(其它内容结合本单位情况补充) 三.所选用的辩识﹑评价方法:本单位使用的评价方法。 首先根据员工填写的全员危害因素调查识别表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具体设施及工艺流程特点,在评价中主要采用了一般作业活动危害性分析评价法和设备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评价两种方法 四.装置简介﹑工艺流程简介: 成品车间为大化肥的后处理系统,担负尿素的计量包装和存储外运。根据其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区域可划分为散料运输;包装和成品袋运输三个系统。散运主要装置有:耙料机、4#除尘器、破碎机、三通阀及2#—7#胶带。包装系统装置有:1#—6#贮斗、5台除尘器、6台自动称及缝包机、1#—3#三通阀。袋运系统装置有:6台堆包机、1台拆码垛机、8台卸袋器及10#—18#胶带。 工艺流程简介: 颗粒尿素经化肥车间造粒塔底的刮料机刮至1#胶带上,皮带称重量计算后,通过2#胶带,经4#三通阀调节,一路经3#、4#胶带输送至散库进行间接包装;一路经7#胶带输送,经过除铁,破碎机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包装料斗。进入散库的尿素由耙料机耙至5#胶带,再经6#胶带输送至7#胶带,经除铁器除铁,破碎机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后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 (l)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2)公司安全小组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国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3)公司安全小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3.管理内容与要求 l)危险源的类别 根据现场便于执行的特点,将影响现场生产安全和执业健康的危险源从“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的方法进行分类。 (l)参照事故类别分类如下: ①物体打击; ②车辆伤害; ③机械伤害; ④起重伤害; ⑤触电; ⑥淹溺; ⑦灼烫; ⑧火灾; ⑨高处坠落; ⑩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室息; ?其他伤害。 (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为以下7类: ①生产性粉尘; ②毒物; ③噪声与振动;

④高温; ⑤低温; ⑥福射(电理福射、非电理福射); ⑦其他危害因素等。 2)危险源调查辨识 安检人员负责项目危险源的调查辨识工作,调查结束后填写“危险源调查表”。调查应从下列方面进行: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 ;高温、有害物质、噪声、編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五、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福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保健站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3)风险评价 (1)由评价小组(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对所调查辨识的危险源进行评价,评价方法较多,本项目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运用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危险源的风险性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根据不同的可能性赋予不同的分值见下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