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

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

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
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

浅谈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

————————————————————————————————作者:————————————————————————————————日期:

2

浅谈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必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前提和依据。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赋予文字以生命,和它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走进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中心思想,大力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字运用

正文:当今语文学科,随着新课改下字词、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从中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将会逐步取代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它必然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本学科的核心任务,也将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语言文字工具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业务水平,精讲点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激情,让学生在语文学科这个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在广袤的蓝天白云下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做到读得懂、听得懂、能够说、能够写,也就是说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更是基础中的基础,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字词、阅读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这一核心任务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感悟。

一、创设情境,角色表演,完美展现学生灵动的童心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不能离开具体语言环境的,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才具有生命力。而要做到完全理解和灵活运用词语,只有让学生对文本有真正情感上的认同感,只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之中去感悟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时借助表演理解含义就是很好的办法,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词语的含义,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更深刻、更灵动,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童话故事时,准备好头饰,学生分别饰演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课前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学习之中去,课上再次阅读课文,学生在初步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理解,认真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的对话,感受两只小兔子的礼貌行为,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时是怎么做的。由于贴近生活学生自然有感而发,积极回答,不失为语言运用的锻炼机会,其次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要表现出小灰兔奇怪、小白兔收获时的心情。学生同时在表演中懂得了种菜的全过程“翻”地、“种”菜子,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最后“收”白菜,

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后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还可以开展小小擂台赛,分组表演,台上学生投入演,台下学生仔细看,看看哪个学生的动作表现到位,语言运用熟练,大家互相点评,选出优胜小组。为学生今后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逐渐开始的作文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课文的插图学生理解一“车”白菜和一“包”菜子。低年级的量词学习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量词,“把”、“克”、“棵”、“位”、“束”、“只”……此环节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恰当量词的使用。经过这一番学习课文的中心思想自然脱口而出“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扩展训练中,讨论“小灰兔今后会怎么做?”此时,学生的已经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发言,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之后进行的《两只小狮子》课文学习做了铺垫时,有了上次的学习体验,学生会捕捉到学习中词语的运用,如一只狮子每天练习“滚”、“扑”、“咬”、“嘶”,另一只狮子“慢吞吞”地说、“懒洋洋”地晒太阳。两只小狮子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关于懒狮子的描写,慢吞吞、懒洋洋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围绕这两个词语开展讨论,学生兴致高涨,纷纷抢答“慢吞吞地说”、“慢吞吞地吃饭”、“慢吞吞地走路”、“慢吞吞地写作业”、“慢吞吞地起床”等等。看来学生已经学会了这类词语的运用方法。特别是本课的中心思想,结合上篇课文,自己得出结论“小狮子只有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既感悟出中心思想,又对“只有……才……”的造句有了新的素材。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了飞跃的提高。

二、精讲点拨,让学生在困顿中守得云开见月明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取决于教师恰当教学方法的选用和适时的引导。“精讲点拨”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后产生强烈解决问题的诉求时,教师采取及时、巧妙的指点和引导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点石成金”的功效。在教学创新的前提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点拨者,通过教师发挥显性或者隐性的组织作用,保障学生课堂学习顺利进行。如果没有教师的组织,就不可能有真正有序的课堂,没有有序的课堂,课堂交流就成了漫谈,偏离学习目标的课堂当然无法实现高效。现如今我们的课堂,看似很活、很乱,实际它活而有度、乱而有序。它就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聚,聚在目标,聚在主线。不管课堂多火多激烈,教师要巧妙地调控课堂的走向,绝不能太多地偏离目标,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1],很好地完成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任务。

如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时,学生熟读课文,教师引导。在讲到雄日十分用心的培育花种时,关于词语“十分”的理解,即:很,非常。课文中就是表示已经付出全部心血,到达了极限,让学生尝试用十分造句,刚开始学生觉得很困难,正好到了六一儿童节,就以此为契机,问学生“高

兴不高兴”,学生高呼“高兴”,那么我们加上“十分”的话,是不是更能表达你的心情是非常非常高兴的,此时尴尬的课堂局面被打破,学生们纷纷抢答,“我十分认真地写作业”,“我十分努力的学习”,“我十分积极的参加劳动”、“苹果十分甜”、“小丽十分好看”……此时话锋一转,问学生如果换个词语用什么好呢?学生的思绪如潮水般涌出一发不可收拾,原来改成“非常”、“格外”、“特别”都很通顺呢!有个学生理解不到位居然说“我十分培育花种”,我就引导她自己发现错误,以“我十分喜欢跳舞”为例,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把两句话分别打在大屏幕上。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问题,如果按照她的改法就成了我十分跳舞,原来“十分”是修饰用心的而不是培育,她自己也不好意思的偷着笑了,估计以后运用时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随即我借这个机会巩固复习“只有……才”造句,“只有十分用心的培育花种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只有虚心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学生在日积月累中,语言会更加丰富,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写起小作文来也会丰润不少。课文结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雄日”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要向他学习什么?学生们在没有压力的讨论中集思广益,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机会,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激发欲望,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魅力

小学生学习并掌握语言的大致过程是:从语言理解开始到语言积累最后升华为语言表达,理解不过是学习过程中的铺垫,学会运用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旨,理解和运用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有运用这种语言才能够加深理解,使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感悟。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以阅读分析和课文理解为重心,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导致许多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能力的现状令人堪忧,如:成语误用、标点乱点、修辞乱用、语无伦次、层次紊乱、病句连篇等等现象严重[2]。现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重点,因此,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习欲望,我们不是一直都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么,要让学生有要表达的欲望,简单地说就是敢于课上大胆发言。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一文时,让学生在自学字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首先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借尾巴的目的是什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然后引导孩子抓住本中文“燕子在空中摆尾巴,”、“小鱼在水里摇尾巴”、“老黄牛在树下甩尾巴。”“摆着”、“摇着”、“甩”学生各抒己见,“摆着是因为燕子的尾巴漂亮、像剪刀、为了在空中飞像我们人的腿和脚”、“鱼儿摇是为了游泳”、“牛的尾巴长,像鞭子,所以用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动词的准确运用,为今后的运用提供了素材,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接着指导学生仿照“摆来摆去”、“摇来

摇去”、“甩来甩去”积累含“()来()去”的词语,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大胆发言如:“飞来飞去”、“爬来爬去”、“跳来跳去”……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全面提高。最后鼓励孩子仿写3、4、5自然段的表方法,“想象小壁虎还向谁借尾巴,他们会怎么说?”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写话的内容,在交流中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孩子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说一说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功能。小学生在理解、体会、模仿、想象、交流中不仅学习了积累语言文字,还尝试着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这样的语文教学,从注重阅读理解分析过渡到语言文字运用的转变,学生就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赋予文字以生命,和它们建立深厚的感情

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准确把握的,也不是在强制的灌输下就能理解学会的,而是在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中慢慢地体会进而掌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有更大的兴趣深入其中,从而做到运用自如。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的大前提就是不能有错别字,字错了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尤其是小学阶段字词的信息量很大很大,要做到这一点,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不要让学生把汉字看作孤孤单单的字符,不然刚开始是认识了,但大都是“囫囵吞枣”,词语意思并不理解,丢开书本后完全是“形同陌路”,更别提能够巧妙运用。教师要让课堂丰富多彩起来,让字词的学习成为一段记忆,一个画面,一段声音,一种情感,赋予字词生命,和它们建立感情。

如教学一年级《语文园地七》识字环节,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全新的视听感受。唯美动人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符合低龄儿童成长发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先是屏幕上一个大大的“反犬旁”映入眼帘,学生异口同声反犬旁,这时老师展示动物图片“犬”,告诉学生这个偏旁的由来,再播放狗的图片,看字形。原来犬科动物的汉字书写的偏旁部首就是反犬旁,让学生自己回忆学过哪些字。“狐”、“狗”、“猴”、“狮”……学生踊跃回答,只要学生回答正确就播放相应附有汉字标注的动物图片,并加以口头表扬,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种图文并茂的方法可以加深对字的理解记忆,百试不爽。再如教学“蜜蜂”二字时,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小虫子之类的都要用虫子旁,回忆学过哪些带有虫子旁的字,让学生自由发挥,发现错误点拨纠正,做到温故知新。学生以后用到“蜜蜂”时就不会写成“密蜂”了。扩展训练中,学生发现“蜜蜂”这个词语还可以变化成“蜂蜜”和《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水井”变“井水”一样,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巧妙识字,如这部分关于食字旁的字的学习,我要吃食物就是“饿”字。可见只要老师努力研究就可以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

效的办法。

五、学会迁移,用心感悟多彩的生活

教学中的扩展训练是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好帮手。许多新词从积累到应用,不是在同一篇课文里,加上词语意义的多样性及不同的语境,很多小学生感到手足无措,甚至压抑窒息。必须要培养学生多读习惯,用心感悟,让其能够迁移到生活中去。

如教学《画家乡》时,课下熟读课文,课上以画画的方式导入新课“课文中五个小朋友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你们也一定爱自己的家乡吧?我们来动手画一画吧?”我就利用孩子喜欢涂涂画画的天性,让学生根据题目创设图画内容,再根据内容写话。这个教学环节看似有些浪费时间,殊不知学生在这特殊的环境,大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学生们积极发言,讨论自己画的家乡,“家乡的小路又平坦又干净”,“我家种的西瓜又大又圆”,“路边的杨树高高大大”,“有碧绿碧绿的庄稼”,“美丽的小鸟正在天空上飞行”,“天渐渐热了,可以去菜园摘菜了”……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用到了近阶段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做到了学以致用。学生在写短语、句子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了,有效地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六、尊重、鼓励学生,增加语文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石,教师应尊重、信任、热爱每个学生,学生也只有在和蔼可亲的教师面前,在愉悦、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才能缩短与教师的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表现自己,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赞赏性和鼓励性的评价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恰当合理的运用语言、眼神、动作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当学生犯错误或故意“捣蛋”时,我用眼神暗示、用和蔼的语气给予批评与指正;当学生的想法或表现不恰当或不完善时,我首先肯定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激发表现热情[3]。

如教学《池塘》一课,进行拓展练习时,要求依据“白鹅救小鸟”,充分发挥想象,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话,然后让学生到前面去表演,他们满怀信心,都乐于到前面去表演,这节课在欢乐中进行着,他们用的词语不再重复,光称呼就各式各样,从白鹅哥哥、小鸟弟弟,到白鹅姐姐、小鸟妹妹,一个学生却别出心裁叫白鹅为“大个头”,小鸟为“小不点”,当我问到他为什么这样称呼时,他说:“管白鹅叫大个头,更能体现它的雄壮和伟大,称小鸟为小不点更能突出它的弱小,这样更能体现白鹅关心弱小、帮助弱小的品质。”我为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带头鼓起了掌,学生也跟着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发展了儿童的个性,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总之,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小学生发展的关键,它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细心的浇灌下定能绽放成娇艳欲滴、鲜艳夺目的花朵。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完善课堂教学,教书育人,使得课堂教学大放异彩,为小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中小学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中小学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评价体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分宜一小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时代的进步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研究并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评价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评价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怎样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杨庄小学王海侠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合理。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针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二、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在这个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致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是学生养成科学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的教学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XX学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时代的进步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研究并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评价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评价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农村小学生的视野窄,知识面也窄,所以,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难点。就这一点,我谈谈自己的一些随想。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学习自学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口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可是目前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把听、说能力放在一边,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更是放在了次要、最次要的地位,这样就使有一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说话时往往表现为无话可说,即使心里有话也不敢说,不会说,就算是开口说,也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我是这样教学的: 1、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就是让学生看着图画作文。那些适合于小学生看懂的图画,大部分用简洁明了或幽默夸张的笔法来描绘儿童生活,其趣味性、教育性都能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弦,为孩子们所喜欢。经常进行看图作文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小白兔搬南瓜》这幅看图作文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图上画着什么?(2)小白兔正在干什么?(3)小白兔想到了什么?(4)它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在脑中组织语言,用完整的话叙述清楚内容,在叙述中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说清了自己的意思。另外,还每天交替进行“新闻发布十分钟”,“谈谈天,说说地”,“实物景物谈”等系列课外活动,收到课外搭桥,课内巩固的效果。 2、消除学生胆怯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说。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每天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寓言笑话、成语故事,也可以朗诵课文或精彩片段。在学生演讲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训练的要求,把握说话的中心和条理。教师可以抽出时间教学生演讲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对第二天要演讲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样,可使学生上台演讲显得自然大方,胆子放大了,就会越讲越有兴趣,越讲越有声有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细致观察,有条不紊地说。 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口述见闻。口述见闻就是让学生把每天所见到的各种现象、事物的变化或听到的各类消息,用规范的口语说给大家听。为了使学生有内容可说,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景的变化,或让学生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说的时候,要放开心扉,畅所欲言;说的内容,可以选家乡的变化,路上的见闻或校园的新鲜事;也可以是同学间的关系,所听到的消息等。但是不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在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讨论交流的气氛,还可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使他们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教会学生说话的方法,提高说话的能力。 说话,有确定的对象,有特定的情境;用语力求生动、简练、易懂;语音要求清晰,口齿要求清楚,态度要求自然;说话即时性强,又得边想边说,要求思维敏捷,组织话语快速等。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评价体系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我校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还把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推行规范汉字(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必须要得到提高和强化。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上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应用说,二是文字应用写,也就是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从手段上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来实现。其次,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我校每学期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尽管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口语、俗语、甚至口头禅,但都统一采用标准的汉民族语言文字,努力使交流顺畅,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切实发挥语言课的主渠道作

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从学校实际出发,我校就分别从口语表达、写作,课内训练等方面制定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要求和各项培训工作,并认真落实,效果良好,我们有培训内容,有能力目标,在师生努力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能情景对话,即兴演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校注重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常规化,重视语言习惯养成,狠抓预习常规,诵读常规,明确提出诵读要求,加强听课常规和作业常规检查,开辟阅报栏,开放图书馆,办手抄报,多写精评。 在写字教学与训练方面,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规定写字教学的要求。 二、全体老师应重视写字教学:每学期举行一次写字基本功比赛。 三、加强写字教学常规管理,为写字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四、开展学生书法比赛系列活动,如钢笔、硬笔书法比赛作品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载体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师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满沟通表达的自信意识。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9-12-27T09:09:42.0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作者:张玉玲 [导读]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说,不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课程赋予学习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思维课堂为阵地展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以文本为主体进行课程拓展延伸,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积累语言,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 一、朗读训练,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前提。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建立在以诵读为基础的教学。朗读对于学习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在不少语文课堂上,原本应该“书声琅琅”的课堂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组讨论和课堂自习所替代,这样长期下去,许多学生会失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机会,赏析语言文字的能力无法得到更深入的训练,也就难以谈上是真正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朗读对培养语感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并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灵活多样的朗读训练方式,通过感知性朗读、理解性朗读、感情性朗读等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的自我朗读代替教师课堂上一些枯燥乏味的讲解,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中揣摩语言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孔子拜师》一文,首先引导学生抓住“相距上千里”一词展开讨论与想象:这上千里的路程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出示)孔子饿了就,累了就,不分,不停地赶路。由此,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理解水到渠成;最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是啊,尽管山高路远,孔子坚持——(指读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不管日晒,还是雨淋,孔子依然—— 哪怕再苦再累,孔子仍然—— 在反复朗读中,孔子坚忍不拔、勤奋好学的形象就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通过这样的品析,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巧妙,在品读感悟中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去想象的阅读方法,就能真正走进文本,深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 二、理解文本,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要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必须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及思维能力。我们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时,也要注意各年龄段的侧重点。低年级要在理解词句中,培养准确的遣词造句能力。中年级在整合信息中,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高年级要在进行评价中,培养个性化的解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如我在教学《风筝》这篇课文里的“垂头丧气”这个词语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描写的内容:孩子们做风筝时心情是高兴的,放风筝时心情是快活的,线段断了时心情是着急的,那么找风筝时心情是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意思,“垂头丧气”就是指因不顺利而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学生理解了“垂头丧气”的意思,很快就能自己进行运用。有的学生说:“这次考试我没考好,垂头丧气地走回家。”还有的学生说:“我们班在跳绳比赛中输了,同学们都垂头丧气地坐在座位上。”很显然,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会了运用语言文字。 另外,我经常告诫学生:读思结合。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养成思考的习惯。“阅读理解”,读为基础,“思”是精髓。纵览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它们之所以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因此,只有认真思考,方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精髓。 三、积累美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源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章要讲究文采,语言要美,才能吸引读者。没有词语的积累,就不可能造出精彩的句子。老师要充分利用经典美文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美丽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经典美文的选择,要考虑所选文章在哪方面起示范作用(如构思、立意、表现手法、写作顺序、语言表达、修辞、句式等),要让经典美文起到好的启迪作用,学生才有好的例子可以模仿。例如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花钟》第一自然段“……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这段话,作者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把九种鲜花的开放描写得活灵活现。像这样的精彩文段,很多经典美文中都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背诵、摘抄,有计划地积累语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词汇的丰富,语感就会不断加强,很多词汇便会慢慢积淀在脑海中,日积月累,一旦需要,就会脱口而出,信手拈来。 四、勤于练笔,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途径。 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有创意地独立自主的运用,也就把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表达结合起来了,就能形成有效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增加结合阅读的练笔。低年级不妨从文本中挑几个好词,用上课文中新出现的句式,来写句子,写话;还可以复述、续编创编故事。中高年级形式可以更多样,可以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这样既能积累语言文字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如《穷人》这一课,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非常有特色,就可以让学生仿写环境描写。当然,由于文本不同、风格迥异,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选准教学切入点,深挖文本内涵,关注文本的空白处、隐含处、关键处、延伸处、情感处等,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运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将学生说话、写话和习作有机贯穿起来,注重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五、课外阅读,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保障。 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两手抓。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量,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学生阅读的点灯人。因此,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课堂,也要超越课堂。语文教学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要关注学生多层次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进一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极开展亲子阅读,以进一步完善体验,积极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平台,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信息终端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使信息的获取变得极度方便,但许多人在使用一些通讯软件,如:QQ、微信、手机信息、飞讯等聊天的时候,往往不注重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有夹杂着乱七八糟的词语、有“中西合璧”、有国粤胡乱搭配的“通假”等形式交谈。错别字泛滥,低俗当有趣。如:“欧巴”、“猴赛雷”等等,使新一代的小学生真假难辨,严重影响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学习和掌握,更有甚着可能会对祖国语言文字造成极大的冲击。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语文教育教学的有识之士针对这一现象发出呼吁:语文要姓“语”,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课不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语文课不仅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味是什么自己的园该种什么语文的特质是什么2011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作出了明确、响亮的回答,那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年对语文课程孜孜探索的结晶,是语文课程研究的重大成果,也是修订版课标最为亮丽的一笔。

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更要将这一目标贯彻到底,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呢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小学生在上小学以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时候就必须要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兴趣,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 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表达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欲望,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这需要我们自己做好以下工作:1、会赏识学生,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且真诚的表扬孩子,能给孩子无穷的动力,而恶意的重伤和批评则会挫伤一个孩子表达和说的欲望。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很多回答虽然会有和你预设的并不一样,但他们的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试题(小学生组).(修订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教师组) 学校:姓名:成绩: 单项选择题 2% 1、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我国语言文字法的正式名称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B《国家语言文字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汉语和通用汉字 3、我国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责任 B义务 C权利 4、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是由()颁布的。 A语言学家 B学术机构 C国家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B所有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C生活学习的用语用字 6、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常用汉字 B繁体字 C规范汉字 8、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当地方言 9、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注音字母 B《汉语拼音方案》 C国际音标 10、国家当前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 A大力提倡,重点普及,逐步提高 B大力推行,重点普及,逐步提高C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有关语言使用的规定是( )。 A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B推广现代汉语 C推广普通话 12、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3周是()。 A宣传普通话周 B全国推广普通话化宣传周 C宣传普通话、简化字周 13、推广普通话是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A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不说方言 B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 C只在学校里说普通话 1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为语法规范。 A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B白话文著作 C典范的现代文学著作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 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那么如何在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呢?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现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 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楼梯我每天回家都要爬楼梯;tí——提提醒妈妈常常提醒我做作业要认真,细心;tǐ——体体育我最喜爱上体育课;tì——剃剃头星期天早上我陪爷爷去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前后左右”时,我把五位学生请到讲台上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我又让几个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站起来一边比画一边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小结:大家刚才说“左边”的“左”、“右边”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牛驼镇中学 牛驼镇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规范我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是遵法守法的体现,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 说普通话、用规范字,重视文明言谈,树立优良的现代中学生的形象。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目标及内容 1.说普通话。要求语音规范和词汇、语法规范。中学生言语规范、多礼、文明。 2.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 三、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培养措施 1.从管理制度上规范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详尽分管,教导处详尽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开展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规范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成语文规范化知识答卷。组织教师自学《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文教师还增加学习《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知识水平,增强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

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1)强调“读确凿、写正确”。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是从学习课本语言开始的。教师要以课文为范例,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规范地板书好每一字,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教师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规范指导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读规范音、写规范字。 (2)纠正方言,规范词汇。本地方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提高其用词的确凿性,并提醒他们表达统统的意思。 (3)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盛、规范的语言文字。语言规范、词汇丰盛的名篇佳作,学生熟读成诵,书本语言自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4.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上规范 (1)寻找身边错别字。净化语言文字环境是我们每个师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电视中、街道上、书籍里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上错别字铺天盖地,组织学生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高了写规范字的意识。 (2)开展丰盛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开展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演课本剧、写字比赛、手抄报比赛和纠正错别字竞赛等,以班级为单位每天进行课前好书推荐、背诵古诗词等等。 5.从学校文化建设上规范 (1)“双推”宣传。学校加强校内外的“双推”宣传工作,每周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传播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2)营造氛围。教学楼楼层设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永久性标语牌。 (3)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标志牌等杜绝出现,及时纠正,将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6.从教育教学评价引导上规范

浅谈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我们的小学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不是很强,也反映出了思维能力水平不高。知识都是逻辑严谨条理性强的特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语言上的交流外更需要我们思维的创新更加精确。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 Abstract: in ou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in general are not very strong, but also reflects the thinking ability level is not high. Knowledge is the logical rationality and strong features, in our classroom teaching besides language and we need more of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is more accurate. Key words:: Pupils' language abi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学生刚入学开始抓起。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更需要语言表达。有时肢体语言也可以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小学生在多方面都需要从零开始培养。 由于当前网络多媒体的普及化以及多媒体教学使得文字上的交流更多了些,语言沟通反而越来越少致使小学生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我校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还把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推行规范汉字(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必须要得到提高和强化。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上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应用说,二是文字应用写,也就是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从手段上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来实现。其次,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我校每学期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尽管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口语、俗语、甚至口头禅,但都统一采用标准的汉民族

语言文字,努力使交流顺畅,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切实发挥语言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从学校实际出发,我校就分别从口语表达、写作,课内训练等方面制定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要求和各项培训工作,并认真落实,效果良好,我们有培训内容,有能力目标,在师生努力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能情景对话,即兴演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校注重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常规化,重视语言习惯养成,狠抓预习常规,诵读常规,明确提出诵读要求,加强听课常规和作业常规检查,开辟阅报栏,开放图书馆,办手抄报,多写精评。 在写字教学与训练方面,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规定写字教学的要求。 二、全体老师应重视写字教学:每学期举行一次写字基本功比赛。 三、加强写字教学常规管理,为写字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四、开展学生书法比赛系列活动,如钢笔、硬笔书法比赛作品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载体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师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满沟通表达的自信意识。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神,深入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我校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意识,努力提高每一个学生普通话的水平,形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风气,养成说普通话的良好风尚,制定学生普通话培训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普通话培训、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生对推广普通话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形成一种自觉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使用普通话的宣传力度,在校园内适当的地方悬挂或粘贴宣传使用普通话的永久性标语。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文化生活,监督、评测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并面向社会做好宣传、咨询和服务工作,尤其要充分利用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开展,让讲普通话和写规范字深入人心。 学校宣传栏和壁报要开辟永久性“推普园地”,按时更换内

容,使“推普工作”成为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围绕主题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学生意识到推广普通话,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服务。 (二)把普通话日常培训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生日常的课堂学习是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最好实践。要掌握好普通话,必须结合日常工作不断运用,在运用中吸取新知识,在学习——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校园内一律说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三)加强检查评估、注重资料收集 加强学生在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一是将这项工作纳入学生个人评估指标体系和团队活动;二是列入学生素质评估的内容。 进一步规范推广普通话工作,要求全校学生在校内所有活动中一律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我校的校园语言。 注重过程性资料、文档收集。 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训要求 1.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做好听课笔记。 2.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117211164.html, 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任荣敏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9期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教学模式在改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在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我们也努力在实现,那么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更加重要。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教师率先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我总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第10页“算一算”时,我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你的话说出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像这类应用题我都是先请学生审题,用自己的话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目的是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我就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他们自己试着动手摆花片计算,然后交流各自的做法。这样引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开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买电器》时,我创设了到家电商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家电商场逛一逛,你们高兴吗?可它们的价钱不知道。请同学们猜一猜好吗?(师出示图片)提问:台灯的价钱是比70少3的数;电饭锅的价钱百位上是2,十位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是十的一半;VCD的价钱是由4个百5个1组成的。使用精美的图片,让学生猜价钱,让孩子们在好奇、神秘、紧张的猜价游戏中走进数学。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乘车”、“小朋友往储蓄罐里投硬币”等生活情境,这样信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随之被激活了。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xx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引言 2011年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及文学活动。通俗的说就是指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活动的能力。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只有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才能够有力地支持深层次的语文教学。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注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当代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令人担忧,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思考和重视。基于此,本文在此展开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二、xx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 (一)xx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低 经过研究和调查发现,当代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低。 其主要表现在写作中错字、错词的使用,口语表达不流通、口齿不清以及发音不标准。 造成这个现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众多小学教师没有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课文的讲解,即使有大量的词句练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第二,教师并没有将口语练习当作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学生即使认识大量的文字和词句,却无法用口语进行流利的表达。当代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机会在正式的场合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导致小学生的听说能力较低。 (二)当代xx受到网络用语的侵蚀

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居民家庭当中,小学生也能够在家中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和游戏。在网络平台上,网络用语风起。这些流行于网络的文字和词句并不规范,使得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变得困扰,在字词句的积累中受到影响。 例如,“我”这个简单的汉字,但网络中却有“莪”“偶”等例外的用法,这些网络用语混淆了小学生的认知。这种网络用语的侵蚀,让小学生无法正确使用词句,将错误的网络语言应用在作文或者口头表达中,使其无法规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符合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 在此基础上,网络用语最大的错误是在于词义的混淆,特别是个别成语的含义,因为网络而被扭曲,使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以“六神无主”这一成语为例,一些小学生竟然认为其词义是这瓶花露水是谁的,在表明当代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低的同时,也说明了网络用语对小学生的侵蚀。 三、改变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的对策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 兴趣始终是最佳的老师。要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就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举例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就可以开展讲故事的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故事素材,而后站在讲台上,用普通话进行故事的讲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素材的准备必须要经过仔细的阅读和记忆,要表达清晰,就必须经过反复的讲述练习。因此,学生读和说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而聆听的学生也锻炼了自身听的能力。 故事显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会有兴趣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同学。这就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