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静玄悟道)

推荐与自序

推荐

1、传统学习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俗称“传道、授业、解惑”,是简单的知识搬家;

2、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人的行为,学习的本质是对学习者头脑中认知模式的改造,而不是知识的转移;

3、战略模拟与行为反思、系统复习、综合运用、融会贯通、人生地图与心灵罗盘;

4、以学员为中心,紧贴业务实践,实战实效,精益求精是企业精品课程的主要特征。

自序

1、无效教育是最严重的资源浪费(提问:此刻在学习的人有多少?真正有效果的学习比例是多少?浪费了多少劳动力资源?)

2、师生习惯于填鸭与被填(张之洞语“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中国为何出不了乔布斯?课堂好比打羽毛球)

3、积极且持久的改变从内心开始(学建构主义的,却用的是认知主义方式来学;与战略没有逻辑关联的培训可以不搞)

4、培训做专业,企业大学是立足之本(能量法则威力无穷。建构主义大师杰根的话:“我所说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除非你认为它有意义。”)

第一章:教学、课堂、课程的重新定义

一、认知的假设决定教学的主张

1、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

1)、行为主义:驯兽主张

2)、认知主义:砌墙主张

3)、建构主义:浇花主张;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信念和价值观,每个学员都带着自己独有的经验、价值观、

信念习惯来到课堂,课堂就是一个供所有学员对某些知识进行建构的道场,老师如同司仪,在课堂上只要给学员们输入信息、情景,组织学员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和情景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员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学员主动建构的结果,学员自己总结和发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伴随着学员之间的意义协商。

对训练微笑的理解和方法

2、世界是感知和建构的世界

1)、阳明心学的三个核心主张:心即理、知行一、致真知2)、个体认知解读客观世界;绝不否认客观的世界存在,但是没有人能够准确地描述这个客观世界,因为一描述就有了主观的色彩、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经历和体验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对同样事物的认知也就不同。

3)、每个人心中的目标或问题左右着人对环境的感受。(实验数传球,而忽略大猩猩)

4)、人在不同状态下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格式塔心理学,有个重要概念,叫做痕迹。

5)、人们心中所想不同,不仅捕捉到的信号不同,而且对信号的解读也会不同。

6)、任何积极且持久的转变必须从内心开始;转型也叫转心。

3、将建构主义当成一种信仰

1)、学员永远是学习的主人;要学会反思和复盘;阅读也是建构,书无非是工具和拐杖。

2)、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员建构;建构主义讲师三大法宝:抽身、情景和提问;学生有问问题的权利,老师没有直接给答案的权利。高水平老师会给内容配问题,引发思考。

3)、课堂就是大刷锅;建构主义课堂听起来很随意、很开放,实际上要细致的规划和设计。

二、好课堂犹如拉风箱

1、传统课堂:一个巴掌拍不响

自己分享一堂印象最深刻的课,并分析给人印象深刻的原因一

言堂式的喋喋宣贯的老师,实在是把学生向老年痴呆方向培养2、理想课堂:学员建构的道场

互动是面授课堂存在的全部意义;练习和折腾最好还是要面对面互动的。一堂课下来,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的无非是那些自己分享的、受人启发的、与人共鸣的信息。

3、五星教学:师生要拍花巴掌

1)、聚焦问题: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学习内容跟学习者的工作和生活相关时,学习者才会真正参与;

2)、激活旧知:旧知是消化新知的酶,当相关的旧经验被激活,学习才能得到促进;

3)、论证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新知,而不是仅仅只是告知时,才能促进学习;

4)、应用新知: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促进掌握和巩固;

5)、融会贯通:当学习者将新知和旧知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应用自如时,学习才最终完成。

凡事干得太累,多半是因为不得要法,应该首先考虑优化流程、改进方法。天地相交叫做泰,天气下行,地气上行,阴阳交汇,才会通泰。

戴维-梅里尔

三、课程开发像造拉链

1、好课堂是师生合作的结果

课程设计的关键任务是互动过程的设计,是学生建构过程的设计;梅耶教授提出了SOI主张,选择-组织-整合;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好课程要气血顺畅

好问题胜过老师喋喋不休的千言万语;知识是要在学生的大脑里折腾一番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要配上恰当的问题和情景,是需要将知识还原到情景的演绎过程;具体事物和抽象规律是辩证的。

3、当烈火遇到湿柴

4、五星与五行的珠联璧合

好课程的五要素(喻之为五行):目标、内容、形式、逻辑、过程课程设计就是要为“死”知识、思想设计“活”的学员体验,也就是设计教学形式;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如果你有逻辑,你就可以在全世界整合资源;如果你没有逻辑,你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资源被人家整合;课程设计既要考虑不同内容的时间安排,又要结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还要让课堂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第二章:知识、技能和态度要区别对待

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突破

1、大脑运作机理决定了教学分类

1956年布鲁姆发表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是教育学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知识、技能和态度实际上分属于人类思考的三个不同逻辑层次。

2、撬动绩效的杠杆

知识--提取:外部世界,对自然和社会的感知信息和规律总结技能--掌控:有效利用信息和规律以获取自身需要的方法和策略

态度--价值:内心世界,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对自身和外部判断,凶吉好恶等

二、知识学习贵在有效提取

1、有效提取是掌握知识的标志

提取的线索,将现象和知识产生关联,进行萃取与赋能。

顿悟就是把离散的没有线索的知识给提取出来,并做有价值的关联。

2、掌握知识的五大策略

假如知识作为一个物体放入脑中,基于两条准则:一是让捆绑的绳索更牢靠、不会断;二是给它多捆绑几条绳,抓住任何一条绳都能拽出来。

五大认知策略:左右脑记忆(逻辑与图像)、多线索记忆、分

类记忆、精加工记忆(联想和创新)、重复记忆

3、知识学习的三道坎

第一道坎:解决意愿问题;

第二道坎:解决能力问题;

第三道坎:解决实践应用问题。

4、知识积累的加速效应

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责任是把自己铸造成器

(伏久高飞,厚积薄发)

知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描述或规律的总结,教育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三、技能掌握要看自动反应

1、潜意识反应是掌握技能的标志

熟练就是潜意识反应;无他唯手熟尔;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技能掌握全靠“习”;技能培训要反复演练;向课堂要效果。

2、掌握技能的五大策略:观察模仿、分解练习、完整试做、反馈纠正、反复练习。

3、养成习惯的三要点

我做你看,我带你做,你做我看

所有技能掌握有三个基本过程:开始有兴趣、过程有快感、结果有成就感。

技能又被称作程序性知识,所有能被称作技能的,都会有个步骤和流程。

四、态度改变需要价值重定位

1、态度背后有台阶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价值决定态度。

豪恩斯坦认为态度从弱到强有五个阶段:接受、反应、价值化、信奉、性格化。

2、态度改变故事会:建构主义课堂犹如吸星大法,每堂课都会收集到很多精彩的故事。

3、影响态度的五要素:假设、信息、价值、身份和系统。

人们无时无刻不再探寻意义和价值,然后进行利弊权衡,利害

相杂取其利,两利相杂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仅此而已。

4、改变态度的五大策略:提供信息、引导价值、树立榜样、制造冲突(质疑和反思、击蒙)、调换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凡是需要改变态度的内容,一定要用情景和问题来冲击学员的固有价值观,引发学员思考。

5、多管齐下:价值建构,态度改变的过程就是价值整合的过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价值挖掘。情感和习惯是态度背后的另外两股力量。

第三章:形式、逻辑、过程可无限创新

一、给学员丰富而深刻的体验

1、持续抓住学员注意力是课程设计的关键

学员的注意力在哪里?他们大脑的那一部分在参与?

让学员有成就感、操控感和全过程思考。

2、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才能促进转变

人的改变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仅仅明白道理不足引发人们改变(左脑1/7,右脑6/7)比如横穿马路

在欲望、习惯和情感面前,所谓的道理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要改变行为还是要驱动右脑。

真正驱动人改变的过程最好是全方位、立体的刺激。人有多元智能,而教学过程中也要采取多种手段,刺激大脑的多个功能区,让每位学员尽可能多的智能都参与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最好。

3、逻辑给左脑,过程给右脑

大脑总是闲不住,左脑总试图挖掘所感知事物的意义、梳理逻辑,右脑总喜欢捕捉一个新奇的画面、微妙的感受。

听课比讲课累,因为大脑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古诗好听好记,也是充分的运用了左右脑记忆的特性。

理论难以创新,但形式、逻辑和过程可以创新。看电影经历的是一种情感体感,课堂也可以演化成体验的场所。

二、形式:精彩演绎无极限

1、形式创新故事会

教育就是让人们在概念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内容有限,而形式无限,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抛接三色球、C语言编程课、高官公关能力训练、生动的高中数学科故事

2、好形式的五大标准

授课形式的五大特点:激发、冲击、参与、启发、印记

课堂意外能造成学员的认知不和谐,进而产生焦虑的情绪,继而激发学员探寻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态度类的课程要做到移情才有效果。但凡知识折腾了才是自己的,所谓击蒙就是受到了打击、撞了南墙才会幡然醒悟。

好的形式本省就是日后知识提取的一条线索,好比是植入大脑的“钩子”。

3、让人从概念中获得直接体验

“寓理于情”王羲之练字,从自然的情境中找写字的感觉,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有气势、有灵性。

教育的真谛就是让人从死的概念中获得活的体验。如果某个知识点找不到典型的情景,要反思是否有必要在课堂出现。(移情手法)

4、向宣教主义说不

身教远胜言教。做教育培训,一定要把概念和知识还原到情景、故事和游戏中去。

三、逻辑:错落有致的贯穿

1、好课程必须要有好逻辑

课程的基因:逻辑是资源整合的依据;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套得妙不妙。

秩序是大脑的诉求:道法自然是自然的秩序,自我整理是人为的秩序。

内容的取舍:逻辑即是内容整合的主线,更是内容割舍的依据。过程的引导:学习好比是拿着地图去旅游,先对景点有大致的认识,然后再每个景点具体游览。

2、五大基本逻辑

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无非两大维度:时间维度为顺序、因果、线索,空间维度为分类和结构。

顺序逻辑: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分类逻辑:划分板块;关系逻辑:时间因果和空间纽带结合;线索逻辑:将内容抽丝剥茧;结构逻辑:分合有规律。

3、从混沌到有序

大逻辑套小逻辑--莲藕结构;MOT行为模式的四个要点:探索、提议、行动和确认(EOAC)

开发课程好比盖房子,从零散的知识点中梳理出让人称道的结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过程。

4、帮助学员建构自己的逻辑

讲师成长三个阶段:起航、腾飞、大师,犹如与佛家的山水公案逻辑一致。

课堂中师生之间可以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四、过程:张弛有度的编排

1、过程设计的三足平衡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面授的全部意义在于互动。

精力兴衰的规律,一天中人的精力状况呈U形分布。

认知过程的规律,人类意识的四大基本过程是感知、联想、评估、决策。

2、过程设计的五大策略

心电图、学员参与激励规则、左右脑交替调动、单元五星教学、调频

3、开发是科学,授课是艺术

第四章:精雕细琢的全过程彩排

一、需求要深入挖掘和理解

1、课程效果不佳有原因

1)、能力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2)、企业当前组织的培训是无效的或针对性不强的。

企业培训要尽量地接轨企业战略要求,紧贴业务实际,培训的内容针对性越强,价值越大。

2、培训需求的三个层面

战略驱动、业务驱动、员工能力驱动

3、满足需求的两大策略

1)、总结提炼内部最佳实践

2)、学习借鉴外部优秀经验

创新和复制

4、培训需求访谈法

1)、行为事件访谈法:用于构建能力素质模型,从员工行为事件中汇总、分析和编码,提炼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

从真实的业务情境中分析、归纳、总结、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再结合某些理论,还原到业务情境中去。

2)、行动学习法:定义问题、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借鉴六西格玛的DMAIC流程)

5、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不考虑学员现状,闭门造车的课程,或者一门课程打遍天下的课程,肯定不会是好课程。(学员的水平靠近最近发展区域)6、确定课程总体目标

找到正态分布的轴心,然后确定标杆水平。

二、目标是课程开发的起点

1、四两拨千斤的课程目标

1)、目标决定内容的取舍

2)、目标牵引教学过程

3)、目标指导授课讲师

4)、目标是课后测试的依据

课程目标指引着整个课程的方向,目标不清晰的课程,价值也很难衡量。

2、目标表述看表现

传统的课程目标:了解或掌握客户拜访的流程和方法;

表现性目标:用客户拜访的流程和方法当堂做角色演练。

3、表现性目标的表达

表现性目标是可量化、可操作、可以观察到的。

三、内容围绕目标充分延展

1、主题阅读:间接经验的汲取

1)、阅读目的明确

2)、提高阅读速度

3)、析取知识点

2、SCORE法则:实践案例的采撷

1)、结构化采集案例的SCORE法(背景、冲突、可能的选项、结果、评价)

2)、教学五要素也要灵活排列(S、C、O、R和E的顺序可灵活搭配)

3)、给思想找个寓所,要找到能够寓理于情的恰当故事来隐喻道理。

3、回眸反顾:紧盯目标不放松

课程开发者比较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一是对象分裂;二是目标漂移。

理论可以是框架、模型,是骨;实践则是案列、情景,是肉。理论和实践交相呼应,学员才能够情理双通。

四、工艺设计的创新实践

1、逻辑梳理有诀窍

即时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灵活移动和替换。收集素材,通常分5-7类,每个小类理由5-10素材。

2、形式创新无极限

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脱离了内容的形式就是形式主义害死人。

3、过程编排靠试讲

过程编排中要充分考虑到心电图和五星教学的售房策略。

五、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1、教学评估设计

三元评估很务实:斯滕伯格总结的三元智能理论,分析力、创

造力和实践力。

ASK进阶路径:豪恩斯坦总结出学习后学员行为的整合表现为五个阶梯,习得、同化、适应、表现和抱负。

2、课程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这个概念是由戴明博士提出,每天提高百分之一,即为每天进步一点点。

未来的课堂会越来越重视学员的体验。

第五章:跳出课程开发看课程开发

一、面向业务问题的敏捷开发

1、有方向即可组织研讨

建构主义+精品课程+五星教学+行动学习=所向披靡

组织的变革永远是顶层设计和底层创新实践的两头凑。管理咨询界名言,只要找到对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2、有问题即可开研讨班

查尔斯-汉迪:只要对过去经历的事情进行深入的反思,学习就发生了。

3、研讨成果加入课程

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敏捷课程开发,一定是效率第一,兼顾质量;实用第一,兼顾系统。

4、课堂也可以建构课程

讲师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同时,学生也在帮助老师建构课程。

5、课程不厌百回改

敏捷开发的核心思想是反复迭代,套用到课程开发上就是,“形成课件-上课-收集意见-更新课件-再上课”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持续强化的评估和培训

学习会自然发生,我们时刻都在观察和模仿周围人的言行,向她们学习。

二、短平快的微课程

1、微学习将是常态

微的可贵之处在于:简单、有效和好复制,所以“微”也有强大的生命力。

微学习就要将系统化的知识肢解开来,形成碎片化的主题。(质疑反思、意义协商)

2、微课程也要五脏六全

一分钟教授,知识脉冲,极短的时间给学习者深刻的思想、新颖的形式、情感共鸣等,总之一定要有吸引力。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五星教学法则和自然学习法则的结合,尝试总结微课的五大要素:意义、体验、觉察、判断和评价。3、碎片和体系

系统的面授和碎片化的强化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从课程开发到培养项目

1、学习的境界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穷理致知,娴熟致用。学习者要始终戒骄戒躁、踏实用心。

每讲一遍课都能发掘一两个课程可改进之处,课程不厌百回改。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培养项目的不同

让培训与业务开展及员工绩效关系更紧密;

实行多元化、系统化的长期培养;

更加重视促进学习转换成绩效的共同促进圈子;

长期的培养效果可衡量。

3、虚拟社区交流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时刻都在学习,甚至很多时候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建构主义课堂就是刷火锅)

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反思和总结,观摩别人怎么做再依葫芦画瓢,听别人讲故事再和自己经验对照联系都是学习。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精神科护理学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带来的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全球疾病负担重,排在前十位的有五种都是精神类疾病。因此,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将是21世纪人类卫生健康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关于认识精神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历年的护理资格考试中,精神病学考题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 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具备一定的对精神疾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识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增进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

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期间穿插心理小品、心理剧等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①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③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2.熟悉各种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精神疾病的症状评估、风险评估和病史采集。 2. 能够制定准确、恰当的护理措施。 3.能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 4.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书写各种精神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 5. 学会精神科常用量表的评估,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6. 学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学会“治疗性沟通”。 7. 学会精神科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0802 学生姓名:董小勇 指导教师:贺瑶瑶 (课程设计时间:2011年1月3日——2011年1月17 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 1、课程设计题目描述 (2) 2、课程设计要求 (2) 三、设计报告内容 (2) 1.工程概况 (2) 1.1建筑设计特点 (2) 1.2结构设计特点 (2) 1.3建筑地点特征 (2) 1.4施工条件 (3) 2.施工方案 (3) 2.1土石方工程 (3) 2.2基础工程 (3) 2.3砌筑工程 (4) 2.4钢筋混凝土工程 (4) 2.5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 (7) 2.6屋面工程 (7) 2.7装饰工程 (7) 2.8板的吊装 (8) 3.施工进度计划 (8) 3.1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 (8) 3.2编制依据 (8) 4.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9) 4.1技术资料准备 (9) 4.2物资准备 (9) 4.3劳动组织准备 (10) 4.4施工现场准备 (10) 4.5冬期、雨季施工的准备 (11) 5.劳动力、材料、机械等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12) 6.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13) 6.1场外交通的引入 (13) 6.2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 (13) 6.3加工厂布置 (13) 6.4布置内部运输道路 (13) 6.5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 (14) 7.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4) 7.1保证工程质量措施 (14) 7.2安全施工措施 (15) 7.3降低成本措施 (15) 7.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5) 四、小结 (15) 参考资料 (16)

护理学专业建设方案.

护理学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的目标及省教育厅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提出的要求,特制订专业建设方案如下: 一、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目前有2门为校级精品课程,力争3年内3-4门课程达到院级精品标准,1-2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1门课程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护理管理学)。加大护理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力度,“十一五”期间争取有1~2门课程实现双语教学。 2、基本思路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和更新。 3.实施措施 (1)克服护理学一直以来过于注重医学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明晰护理特色和护理教育的整体化概念,更加注重美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现代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2)改革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加大实训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构筑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选择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4)在教学内容上及时补充护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专业教学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5)进行各方面扶持,加大双语教学的力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至2010年专业教师达到48人、兼职教师10人的规模,职称比例初中高为1:1: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达70%。“十一五”期间有1-2名教师成为院级或省级教学名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施工A》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02 学生姓名:李红安 指导教师:贺瑶瑶 (课程设计时间:2012年6月20日——2012年6 月25 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工程概况……………………………………………………………………………………… 1.1、建筑物概况………………………………………………………………………… 1.2、地质及环境条件……………………………………………………………………… 1.3、施工工期……………………………………………………………………………… 1.4、气象条件……………………………………………………………………………… 1.5、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2、施工方案……………………………………………………………………………………… 2.1 施工程序………………………………………………………………………………… 2.2 施工段的划分…………………………………………………………………………… 2.3 施工准备及部署………………………………………………………………………… 2.4 施工机械选择…………………………………………………………………………… 2.5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 3、施工进度计划……………………………………………………………………………… 3.1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3.2 计算工期…………………………………………………………………………… 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1 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 4.2 搅拌站的布置…………………………………………………………………………… 4.3 各种作业棚、工具棚的布置…………………………………………………………… 4.4 材料、构件堆场及仓库的布置………………………………………………………… 4.5 生活设施布置…………………………………………………………………………… 4.6 临时道路………………………………………………………………………………… 5、质量、安全、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5.1 质量技术措施…………………………………………………………………………… 5.2 安全技术措施…………………………………………………………………………… 5.3 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5.4 文明施工措施…………………………………………………………………………… 6、成绩评定表………………………………………………………………………………

吴莹莹矩阵论作业

本文首先给出Gerschgorin圆盘定理和Ostrowski圆盘定理,两者都是通过矩阵元素及简单运算给出特征值的包含区域。最后探讨了Gerschgorin圆盘定理和Ostrowski圆盘定理在矩阵论中的一些简单应用。本文重在论述Gerschgorin 圆盘定理和Ostrowski圆盘定理的应用方面,探讨了其在谱半径估计、矩阵可逆、二次型、扰动理论等典型问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特征值估计;Gerschgorin圆盘定理;Ostrowski圆盘定理

众所周知在矩阵理论中,特征值概念是矩阵最重要、最本质的性质之一。特征值不仅仅具有极其丰富的理论意义,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1]。因此,对矩阵特征值的研究是矩阵理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领域。 但是,高阶矩阵特征值的计算过于繁杂、极其费力。一般来说,想要精确计算高阶矩阵特征值是不可能实现的。况且,在自然科学的许多分支中,并不一定需要精确计算出矩阵的特征值,而只需要给出一个大体的分布范围即可。所以,对矩阵特征值估计问题的研究-8]-[2显得格外重要与迫切,而且这也是矩阵分析中比较热门的领域,吸引着众多数学家及数学爱好者的目光。复数域上n 阶矩阵的特征值可以用复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因此,对这些点的位置的估计也就是对特征值的估计。 在矩阵特征值估计问题的研究当中,Gerschgorin 圆盘定理和Ostrowski 圆盘定理是最基本、最经典的两个结论。两个定理均从矩阵的元素出发,通过较为简单的运算便给出矩阵特征值的包含区域。因此,这两个定理在数学理论部分与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圆盘定理的优势在于方便、实用、计算简洁以及方法容易掌握,而其弊病在于其精确性。目前,许多数学家及数学爱好者都在致力于改进、完善圆盘定理,逐步缩小特征值的包含区域,力图提高矩阵特征值估计的准确性。 本文首先论述了Gerschgorin 圆盘定理和Ostrowski 圆盘定理的内容;后半部分详细探讨了这两个圆盘定理在矩阵论中的应用,主要是在诸如矩阵对角化、二次型、谱半径估计、矩阵可逆等典型问题中的一些应用,最后还将其引入到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中,讨论微分方程组满足初值条件的解的稳定性问题。而且,从本文中也不难看出,将圆盘定理应用到判断矩阵是否对角化、正定、可逆以及估计谱半径等问题中是十分恰当的,其方便性与快捷性是通常判别法所无法比拟的。 2 Gerschgorin 圆盘定理和Ostrowski 圆盘定理 2.1 Gerschgorin 圆盘定理及其推论 Gerschgorin 圆盘定理从矩阵的元素出发,通过较为简单的运算给出矩阵特征值的包含区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定义2.1[10]设n n n n ij C a A ??∈ =)(,称由不等式 )( A R a z i ii ≤-, (2.1) 在复平面上所确定的区域为矩阵A 的第i 个Gerschgorin 圆盘,并用记号i D 来表

土木工程施工教案精品课程(第三章砌体工程)

第三章砌体工程施工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砌筑材料、一般砖砌体、填充墙的砌筑工艺。 教学要求:⒈了解砌体材料的性能、脚手架形式、垂直运输机械的选择;了解小型砌块的种类、规格和砌筑工艺;了解砌体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了解砌体工程冬期施 工的含义、一般规定和施工方法 2、掌握砌体结构的组砌形式;掌握砖砌体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和安全技术措施。 教学重点:砌体工程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一般砖砌体和填充墙的砌筑工艺。 教学方式:讲授法 参考资料:1.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第2版).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上、下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赵世强.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姜卫杰.《土木工程施工》学习指导.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教学过程及内容: 3.1 砖砌体施工 砌筑工程:是指用砂浆和普通粘土实心砖、空心砖、硅酸岩类砖、石材以及各类砌块组成砌体的工程。 特点:“秦砖汉瓦”历史悠久,取材方便、保温隔热、隔声、耐火、造价低廉、施工简单。各类砌体均为手工砌筑、生产效率低、工期长、劳动强度高,难以适应建筑工业化 的需要。3.1.1 砌筑材料 3.1.1砖的分类 1、烧结砖 强度等级:MU30 MU25 MU20 MU15 MU10 (1)烧结普通砖:包括烧结粘土砖、页岩砖、煤肝石砖和粉煤灰砖,其外观尺寸为240㎜×115㎜×53㎜。 (2)烧结多孔砖 以粘土、页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孔洞率不小于15% 孔形为圆孔或非圆孔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主要适用于承重部位的砖,简称多孔砖。目前多孔砖分为P 型砖和M 型砖。 外形尺寸为240mm ×115mm ×90mm 的砖简称P 型砖 外形尺寸为190mm× 190mm× 90mm 的砖简称M 型砖 2、非烧结类砖:包括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 砖的强度等级:通常以其抗压强度为主要标准来确定的,同时也应满足各级中具有一定抗折强度。 砖的外观要求:尺寸准确、边角整齐,无掉角、缺棱、裂纹和翘曲等严重现象。 3.1.2砌块 砌块高度380~940mm的称为中型砌块,砌块高度小于380mm的称为小型砌块。 1、混凝土空心砌块 混凝土空心砌块包括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火山渣、浮石、陶粒)混凝土两类,空心率在25%~50%,主规格尺寸为390mm×190mm×190mm; 2、加气混凝土块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施工学 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施工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1、土的工程性质(重点掌握土的可松性) 2、场地标高计算的一般方法、最佳设计平面的定义 3、土方调配的目的,用“表上作业法”进行土方调配并计算土方运输量(能叙述“表上作业法”的步骤并进行计算) 4、土方边坡坡度的表示方法,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5、常见基坑支护结构的形式(能对各支护结构形式名词解释) 6、板桩工程事故的原因 7、用相当梁法计算嵌固支承单支点板桩(能叙述步骤并计算) 8、钢板桩的打桩方法 9、降水的方法(对常用的降水方法能进行名词解释) 10、井点降水的作用 11、流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2、轻型井点系统设计计算,进行高程布置和平面布置并能计算井点系统的涌水量(复杂的公式题目会给出) 13、主要的挖土机械 14、填土的压实方法及适用范围,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压实系数的概念 15、桩基础按不同施工方法的分类 16、预制桩沉桩顺序 17、预制桩预制、运输、堆放工艺要求 18、预制桩的沉桩工艺 19、钻孔灌注桩成桩过程中泥浆的作用,泥浆护壁的原理,泥浆循环的不同方式 20、灌注桩的成桩工艺 21、深层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 22、钢筋连接方法 23、大模板、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的定义、施工工艺 24、模板设计的荷载计算及组合 25、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基本要求,泵送混凝土工艺队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 26、混凝土正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时的处理措施 27、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方案 28、混凝土养护和冬期施工 29、先张法‘夹具的自锁和自锚能力,先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 30、后张法孔道留设方法,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工艺 31、砖墙砌筑工序,砌筑质量要求 32、常用的脚手架类型及基本构造 33、锚碇的稳定性计算 34、常用的起重机械 35、桩的吊装工艺,屋架的吊装 36、大型结构安装方法 37、流水施工参数(名词解释) 38、流水施工的分类,成倍节拍流水的组织,非节奏流水的组织及允许偏差范围的确定 39、双代号网络图绘制,计算时间参数,确定关键线路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施工题库概论

《土木工程施工》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分别用最初可松性系数K s和最终可松性系数表示K s’。 2、满足规划、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位等要求;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的设计平面,称为最佳设计平面。 3、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是在平均气温高于+5℃的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 4、每一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叫流水强度,又称流水能力或生产能力。 5、关键线路是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或自始至终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 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预制打入桩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有: (1)桩的垂直偏差:控制在1%之内 (2)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 单排或双排桩的条形桩基,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00mm,平行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50mm;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为100mm;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中间桩为1/2桩径或边长。(3)沉桩的控制: 对于桩尖位于坚硬土层的端承型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标高可作参考;桩尖位于软土层的摩擦型桩,应以桩尖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 (4)其他: 桩顶、桩身是否打坏以及对周围环境有无造成严重危害。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初期因水化热使其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温差过大则易于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浇筑后期混凝土内部逐渐散热冷却产生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浇筑的混凝土的约束,接触处将产生很大的剪应力,在混凝土正截面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混凝土断面。 3、砌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4、多层迭浇屋架预应力张拉时预应力损失的补偿方法: (1)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采用张拉程序控制: 0 →105%σcon →σc on 或0 →103%σcon (2)对分批行张拉钢筋要考虑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会对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产生影响。为此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应增加αEσpc: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导师: 时间: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建筑、结构概况 (1) 二、施工条件概况 (1) 第二章工程量计算·················································· 一、土方工程量···················································· 二、基础工程工程量················································ 三、柱工程量······················································ 四、梁工程量······················································ 五、楼梯工程量···················································· 六、预制板工程量·················································· 七、工程量清单表··················································第三章施工方案···················································· 一、施工段划分···················································· 二、工期控制······················································ 三、施工顺序······················································ 四、施工工艺······················································ 五、施工方法····················································· 六、施工时间····················································· 七、模板方案·····················································第四章机械设备选择················································第五章主要技术措施················································第六章施工总平面图··············································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表···········································

矩阵论课程论文

西安理工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矩阵论 课程代号: 任课教师: 论文报告题目:矩阵函数在线性定常系统 状态转移矩阵求解中的应用完成日期:2015 年10 月25 日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学号: 姓名: 成绩:

矩阵函数在线性定常系统状态转移矩阵 求解中的应用 摘 要 控制系统的运动是系统性能定量分析的重要内容。“运动”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是通过求系统方程的解)(t x 、)(t y 来分析研究的。由于状态方程是矩阵微分(差分)方程,输出方程式为矩阵代数方程,因此求系统方程的解主要是求状态方程的解。而求状态方程的解的关键是求状态转移矩阵。本文主要介绍了矩阵对角化标准型,约当标准型,凯莱-哈密顿定理及矩阵函数知识在线性定常系统的齐次状态方程的状态转移矩阵求解中的应用。 关键词:状态转移矩阵,约当标准型,凯莱-哈密顿定理,矩阵函数. 1.问题提出 线性系统有线性定常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最为基本的是线性定常系统。而线性定常系统根据有无初始输入,分为线性定常齐次方程,和线性定常非齐次方程。本文只给出线性定常系统的齐次状态方程的状态转移矩阵的求解。 线性定常系统齐次方程的解亦即系统的自由解,是指系统输入为零时,由初始状态引起的自由运动。 线性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为 ()()t Ax t x = ()1-1 其中,x 是n 维状态向量;A 为n n ?系数矩阵。设初始时刻00=t ,系统的初始状态()()00x t x =。仿照标量微分方程求解的方法求方程()1-1的解。 设方程()1-1的解为t 的向量幂级数形式,即 )(t x = ++++++k k t b t b t b t b b 332210 ()2-1 式中,() ,2,1,0=i b i 为n 维向量。 式()2-1代入方程()1-1得 () +++++=+++++-k k k k t b t b t b b b A t kb t b t b b 3322101232132 ()3-1 既然式()2-1是方程()1-1的解,则式()3-1对任意的t 都成立。因此,式()3-1的等式两边t 的同次幂项的系数应相等,有

土木工程材料指导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品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

实验一、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一)试验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测定水泥各龄期的强度,从而确定或检验水泥的强度等级。(二)主要仪器设备 水泥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台面有卡具)、模套、试模(三联模)、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及抗折与抗压夹具、刮平直尺等。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 试验前准备 (1)将试模擦净,四周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层薄机油。 (2)水泥与标准砂的质量比为1:3,水灰比为。 (3)每成型三条试件需称量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拌合用水量为225±1ml。(4)标准砂应符合国标要求。 2. 试件成型 (1)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固定。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加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之内。 (2)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内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平器播平,再振实60次。 (3)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4)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表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5)试验前和更换水泥品种时,搅拌锅、叶片等须用湿布抹擦干净。 3. 养护 (1)试件编号后,将试模放入雾室或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大于90%),箱内篦板必须水平,养护20~24h后,取出脱模,脱模时应防止试件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2)试件脱模后应立即放入水槽中养护,养护水温为20±1℃,养护期间试件之间应留有间隙至少5mm,水面至少高出试件5mm,养护至规定龄期,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4. 强度试验 (1)龄期 各龄期的试件,必须在规定的3d±45min,7d±2h,28d±2h内进行强度测定。在强度试验前15min将试件从水中取出后,用湿布覆盖。 (2)抗折强度测定 ①每龄期取出3个试件,先做抗折强度测定,测定前须擦去试件表面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件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试件侧面与圆柱接触。 ②调节抗折试验机的零点与平衡,开动电机以50 N/S±10N/S速度加荷,直至试件折断,记录破坏荷载F f(N)。 ③抗折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汇总

五. 编制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 《建筑地基础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50164-92) 5.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 6.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7.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2002) 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10.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T27-2001) 1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 1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4.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15.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16.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1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2001) 19.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50326-2001) 20.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21. 福州市某房地产公司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 22. GB/T19002-ISO9002 系列国际质量体系标准。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期末提纲(含

1. 1) 2) 3)土的工程性质(重点掌握土的可松性) 土的可松性:Ks最初可松性系数,Ks’最后可松性系数 原状土经机械压实后的沉降量:S=P/C,C是抗陷系数 超孔隙水压力 2.场地设计标高计算的一般方法、最佳设计平面的定义 一般方法:实现挖填平衡 1)将场地分为边长为a的方格,测各角点原地面标高; 2)Z0=(Σz1+2Σz2+3Σz3+4Σz4)/4n,其中z2代表被两个方格共用的角点标高; 3)按泄水坡度求设计标高; 4)施工高度=设计标高—原地面标高。 最佳设计平面:在满足建筑规划、施工工艺、运输要求、场地排水等前提下,使场内挖方量和填方量平衡,并且总的土方工程量最小的场地内设计平面。 3.土方调配的目的,用“表上作业法”进行土方调配并计算土方运输量(能叙述“表上作业法”的步骤并进行计算) 目的:在使土方总运输量最小或者土方运输成本最低的条件下,确定填挖方区的土方的调配方向和数量,从而达到缩短工期或降低成本的目的。 表上作业法步骤: 1)用“最小元素法”编制初始方案,即对应于最小价格系数(即平均运距)的土方量取最大值;

2)用“假想价格系数法”判别最优方案:如满足所有检验数非负则方案为最优方案,否则需进行调整; 3)用“闭合回路法”进行方案调整。P11-14 土方总运输量=Σ运量×运距 4.土方边坡坡度的表示方法,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土方边坡坡度=H/B=1/m,m称为坡度系数。即m越小越陡。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使下滑增加的有 1)坡顶堆载; 2)行车荷载; 3)雨水或地面水渗入导致含水量增大,加大土的自重; 4)地下水渗流产生动水压力; 5)土体竖向裂缝中积水产生侧向静水压力。 使土抗剪强度降低的有: 1)气候原因使土质松软; 2)含水量增加产生润滑作用; 3)砂土、粉土中的振动液化。 5.常见基坑支护结构的形式(能对各支护结构形式名词解释) 1)横撑式支撑:多用于较窄的沟槽,分为水平挡土板式(浅)和垂直挡土板式(深);2)土钉墙:在土体内设置一定长度的钢筋或钢管并与坡面的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从而起到主动嵌固作用,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使基

精神科护理课程标准

高职护理专业 《精神科护理》课程标准 撰写:高仁甫 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 适用专业:高职护理专业 参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精神科护理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带来的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全球疾病负担重,排在前十位的有五种都是精神类疾病。因此,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将是21世纪人类卫生健康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关于认识精神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历年的护理资格考试中,精神病学考题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 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具备一定的对精神疾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识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增进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期间穿插心理小品、心理剧等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①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

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③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2.熟悉各种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精神疾病的症状评估、风险评估和病史采集。 2. 能够制定准确、恰当的护理措施。 3.能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 4.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书写各种精神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 5. 学会精神科常用量表的评估,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6. 学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学会“治疗性沟通”。 7. 学会精神科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4. 养成健康、成熟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精神科护理工作。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参考汇总.doc

五.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地基础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50164-92) 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 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200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T27-2001)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 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4.《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1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16.《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1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2001) 19.《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50326-2001) 20.《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21.福州市某房地产公司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 22.GB/T19002-ISO9002系列国际质量体系标准。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土木工程施工教案精品课程(第六章结构安装工程)

第六章结构安装工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吊装的起重索具设备,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工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⒈了解各种起重机械及索具设备的类型、主要构造和技术性能;了解单层混凝土结构工业厂房结构安装的工艺过程。 ⒉熟悉各类起重机械的构造及作业特点;熟悉各种结构构件的吊装工艺、施工要 点。 ⒊掌握柱、吊车梁、屋架等主要构件的绑扎、吊升、就位、临时固定、校正、最 后固定方法;掌握结构吊装方案。 教学重点:起重机选择依据,种结构构件的吊装工艺、施工要点。 教学难点:起重机选择依据,种结构构件的吊装工艺、施工要点。 教学方式:讲授法 参考资料:1.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第2版).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上、下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赵世强.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姜卫杰.《土木工程施工》学习指导.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教学过程及内容: 结构安装工程,就是用起重设备将预制构件安装到设计位置的整个施工过程,是装配式结构施工的主导工程。对于装配式结构的建筑物,都是将预制的各个单个构件,用起重设备在施工现场按设计图纸要求安装成建筑物。它具有设计标准化、构件定型化、产品工厂化、安装机械化等优点,是建筑业进行现代化施工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加快施工进度,从而提高劳动产率。结构安装工程的施工特点是:高空作业多,且构件一般都存在着长;有些构件,如衍架、柱子等,在运输和大、重,易发生安全事故;吊装时,要加临时支撑,以免改变受力性质,导致构件被破坏;构件的外形尺寸,影响安装施工进度。所以要求设计时,构件类型尽量少些;重量要轻些;体积要小些。 6.l 结构安装施工程序 一般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构件的体形及重量、起重设备的性能等来制定安装方案。无论是单层工业厂房、多层框架结构或大型墙板等结构安装,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6.1.1 单层厂房的结构安装程序 一、常用的两种安装方法 ⒈结构安装方法: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安装方法有分件安装法和综合安装法两种。 ①分件安装法:起重机在车间内每开行一次仅安装一种或两种构件。通常分三次开行安装 完所有构件。 ②综合安装法:综合安装法是指起重机在车间内的一次开行中,分节间安装完所有的各种 类型的构件。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导师: 时间: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建筑、结构概况 (1) 二、施工条件概况 (1) 第二章工程量计算·················································· 一、土方工程量···················································· 二、基础工程工程量················································ 三、柱工程量······················································ 四、梁工程量······················································ 五、楼梯工程量···················································· 六、预制板工程量·················································· 七、工程量清单表··················································第三章施工方案···················································· 一、施工段划分···················································· 二、工期控制······················································ 三、施工顺序······················································ 四、施工工艺······················································ 五、施工方法····················································· 六、施工时间····················································· 七、模板方案·····················································第四章机械设备选择················································

土木工程施工基本原理复习提纲(附答案)

土木工程施工复习提纲(附答案) 1.土的工程性质(工程分类,重点掌握土的可松性) 答:土具有可松性,即自然状态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过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 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12/V V K s =,是计算土方施工机械及运土车辆等的重要参数。土的最后可松性系数13'/V V K s =,是计算场地平整标高及填方时所需挖土量等的重要参数。 土的工程分类:按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分八类,包括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砾砂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 原状土的抗陷系数C ,沼泽土最低,泥灰石最高;超空隙水压力带来的危害。 2.场地设计标高的设计方法、最佳设计平面的概念 答:(1)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则 i y x i z i i c H -++=,P PZ c ][=。 (2)应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使场内挖方量和填方量平衡,并使总的土方量最小 21i n i i H P ∑==σ,P i 为方格网各点施工高度在计算土方量时被应用的次数。 0=??c σ,0=??x i σ,0=??y i σ,0][=PH 。 (3)调整:考虑土的最终可松性;考虑工程余土和工程用土;考虑场外取土或弃土。 (4)最佳设计平面:在满足建设规划、生产工艺和运输要求以及场地排水等前提下,使场内挖方量和填方量平衡,并使总的土方工程量最小的场地内设计平面。 3.土方调配的目的,用“表上作业法”进行土方调配并计算土方运输量(能叙述“表上作业法”的步骤并进行计算) 答:土方调配的目的是在使土方总运输量最小或土方运输成本最低的情况下,确定挖填方区土方的调配方向和数量,从而达到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表上作业法步骤: (1)编制初始调配方案采用“最小元素法” (2)判别最优方案采用“假想价格系数法”求检验数,负检验数表明初始方案不是最优方案 (3)方案的调整: ①选择最小负检验数 ②遇数字90度转弯,回到原点,形成闭合回路 ③选择奇数次转角点中最小的数字,调到出发点 ④保持挖填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