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从公文的文面结构、容易用错和写错的字、标题写作中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公文结构层次序数的规范、数字运用的规范、字体和字数的规范、标点符号的运用、公文用印、主题词的提炼、版记标识等十个方面就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学习和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公文写作和处理的能力,促进公文写作和处理的进一步规范。

一、公文的文面结构主要有哪些要素?

公文的文面结构即公文格式问题,是公文规范性的重要体现。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规定,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引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共18种要素组成。

主要的要素有八个方面:即版头、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落款)、成文日期。

(一)版头

(1)“红头文件”。文件的首页上端,印有“×××文件”字样的红色大字。政府公文版头下面有一道红线,党的公文在红线中间另加一红五星。

(2)“白头文件”。即不用版头的文件,一般用于印发领导人的讲话等文字材料。

(二)发文字号

由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

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

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的简化代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年份用公元纪年标记,使用阿拉伯数字,并用六角方括号括住。位置居中略下(纵向)或左下。顺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如“58号”。写作“第58号”或“058号”均不规范。

(三)标题

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

如:中共政协西安市委员会党组关于召开政协西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关问题的请示

政协西安市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报送《关于我市

节能减排工作情况调查报告》的函

(四)主送机关

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如:政协西安市委员会或西安市政协或市政协

中国国民党西安市委员会或民革西安市委员会

或市民革

顶格,后加冒号。少数直接面向社会或全体的文件可省略主送机关。

该要素要注意主送机关之间的排列顺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从系统的角度说,应按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四大班子排序应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从级别的角度说,应按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列。不同系统、不同级别的主送机关之间用逗号隔开;同一系统、同一级别的主送机关之间用顿号隔开。如:以市委或市委办向下行文,主送机关为“各区县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委(党组)。各主送机关间用逗号而不是用顿号隔开,是因为它们虽处于同一级别但分属于不同系统。

当公文的主送机关为平级机关时,可按公文的内容与主

送机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安排先后顺序。

(五)正文

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排印正文时,标点符号应尾随文后,即点号不能打头,标号不要拆开。数字、年份也不能拆开回行。

(六)附件、附件说明和附注

附件即公文正文的说、补充或者参考资料;附件说明即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附注即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附件写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格式为:

附件:序号+标题+件数(新规定没有件数)如:1、市政协调研组人员名单1件

2、调查表(表一、表二、表三)3件

附件的标题不加书名号,标题与件数空一字距,其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如果写作“附件如文”、“附件×份”是错误的。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附件不是“副件”,有的对正件起说明、解释和证实作用,有的则用于向上级机关报送或向下级机关批转的附件,此类附件实际是主件。

(七)发文机关(落款)

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党的文件一般写落款,并必须写全称;政府机关仅以版头和印章为标志,不写落款。

(八)成文日期

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会议通过的决定、决议等以会议通过日期为准。领导签发的,以签发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的领导签发日期为准。法规性文件以批准日期为准,或者在正文最后专门规定具体生效和开始执行的日期。特殊情况署印发日期,如电报。

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年、月、日。政府公文用汉字,党的公文用阿拉伯数字。

二、容易用错写错的字词如何区辨?

(一)“二”与“两”

使用“二”的地方:1、自然数。2、序数、小数、分数。

使用“两”的地方:1、一位数的基数。如“两台机器”。

2、概数。如“三两天”。

(二)“倍”的运用

“倍”虽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词,但在公文写作中误用的情况却是多见的。一是与“增加了”合用时的误用。“增加了”是在原数基础上,向上增加若干个原数。二是与“增加到”合用时的误用。“增加到”是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三是把“倍”用在降低、减少上。如有的公文中出现“降低×倍”或“减少×倍”的提法,这是不妥的。因为“倍”只能用于增加,不能用于降低或减少。如果用于减少,就应该加“负”字。

(三)“以上”与“以下”的运用

“以上”、“以下”等词与前面的数字连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数目概念,习惯上应包括前面的本数在内,百人以上即含百人、千人以下即含千人,不应把本数排除在外。但是,为了使界限的划分清晰准确,应注明本数是否包含在内。如:“十四岁、十四岁以上儿童不得入内。”或“十四岁以下(包括十四岁在内)儿童不得入内。”

(四)“制定”与“制订”的运用

“制定”即制作、定出。公文中习惯用在较大场合,以制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令等,如:“党

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为我们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制订”即制作、订立。公文中习惯用于具体规章制度的订立。如:办公厅相继制订了全委会工作规则、常委会工作规则等会议工作制度。”

(五)“物质”与“物资”的运用

“物质”即能触及、能见到的客观存在的东西。多用于哲学和物理学上的抽象概念。

“物资”即指具体的财物资源。

(六)“需要”与“须要”的运用

“需要”是对“缺乏”而言,还有“要求”的意思。词性为及物动词,后可带宾语。

“须要”即说明“应当”、“必须”的意思。词性为能愿动词,修饰限制动词。

(七)“权力”与“权利”的运用

“权力”即可以管辖、统治、支配别人的权柄,受其管辖者必须服从。

“权利”即指一定的人被规定赋予的可以享受的权益。如:“公民有监督公共权力正确行使的权利。”

(八)“截止”与“截至”的运用

“截止”即到期停止。

“截至”即到……为止。

(九)“违反”与“违犯”的运用

“违反”即不遵照,反着方向做。

“违犯”即违背,触犯。

(十)“以至”与“以致”的运用

“以至”即到,直到。用于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或扩大。

“以致”即由此而造成,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结果。

(十一)“象”与“像”的运用

在公文写作中重点要注意,当“像”作为比喻词或作为其它系动词时不能写作“象”。

(十二)“的”、“地”、“得”的运用

“的”、“地”、“得”是结构助词,在口语里都念“de”。

“的”用在名词前,是定语的标志。“的”有时是语气助词。(如何辨别?1、去“的”意不变,为助词,反之为“的”字结构。2、“的”字结构后边都可以加名词,而助词则不能加。

“地”用在动词前、形容词后,是状语的标志;

“得”用在动词后、形容词前,是补语的标志,回答“怎么样”的问题。例如,这一仗,同志们打得勇敢、打得顽强、打得漂亮。

图例:这样的表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出,那些是句子的主干,那些是枝叶,主干和枝叶怎样搭配。一般

情况下,用“=”表示主语,用“—”表示谓语,用“弯曲”的线表示宾语,用“()”表示定语,用“{ }”表示状语,用“【】”表示补语。

这些,我只是从一般的情况讲的。其实,字可以作句子成分,词和词组可以作句子成分,句子也可以作句子成分。如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还可以作宾语、定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作主语和宾语。联合词组(两个或几个并列的词)六种句子成分都可以作,如名词性的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动词性的可以作谓语,形容词性的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主谓词组也是六种成分都可以作;至于句子作句子成分,那就是复句或多重复句了。还是先易后难吧!建议大家好好地学习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什么是语法?—语法是现代汉语组词成句的规则。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的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

同时,请大家抽点时间学习学习修辞和逻辑。语句通不通是语法问题;好不好是修辞问题;对不对是逻辑问题。“语法可以使人规矩,修辞是人敏锐,逻辑是人精巧”。建议大家一定要学。

(十三)“部署”与“布置”的运用

“部署”即指全局重大工作的安排。

“布置”即指全局具体工作和事项的安排。

(十四)“既”与“即”的运用

“既”是并列连词,通常与“又”配对使用。

“即”相当于判断词“是”的用法。另有“即使”的含义。

(十五)“和”、“与”、“及”的运用

“和”口语色彩比较浓;“与”带一些文言色彩,常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及”连接的成分虽然也是并列,但表达的意思上有轻重的分别,即前重后轻。

(十六)对、对于”,“对于、关于”,“经过、通过”的运用

这几组公文中常用的介词,用法或功能相近,共性较强,但是否可以通用,要斟酌实际情况,避免误用。

“对于”和“关于”。表示关涉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关于”有提示作用,组成介词短语可以做标题,尤其在公文标题中不可缺少,“对于”则没有这个功能。

(十七)不当使用模糊用语

模糊用语,即语意不够明确、不够具体的词语。在公文中,适当使用模糊用语是必要的,它能起到确切词语所起不到的表达效果。然而,有些公文是不能使用模糊语言的。

(十八)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关联词语是指复句的分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关联词语大都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

—但是,与其—不如”等;还有少量副词,如“也、又、都,和、与、同”;还包括一些起连接作用的短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等。

关联词使用不当也是常见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如何处理公文标题写作中的几个棘手问题

(一)解决转发性通知标题冗长繁琐问题

层层转发公文,由于“过桥”机关多,很容易造成该类公文标题冗长繁琐,如“裹脚布”似的,解决此问题办法有四:

(1)只写转发第一次转发机关的通知;

(2)直接转发原文件;

(3)在标题中只出现上一级机关转发通知的文号;

(4)只用本机关发文的标题,而将其它机关的标题概括为文件。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使用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省政府再转发就会出现“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问题。怎么办?可以直接转发民政部文件的标题,即《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陕办发【2001】193号。

办公厅转发、印发市政府或市政协同意的文件时,文件开头要写“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或“经市政协同意”。

(二)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运用问题

为了保持标题简炼和整洁大方,一般地能够不用标点符号的尽可能的不用。非用不可的有下面几种情况:(1)可用书名号。主要用于法规、规章名称和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等。

(2)可用问号。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3)可用引号。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

(三)长标题的排列

根据标题长短,分一行、二行、三行均可,注意分割合理,布局匀称、美观,不可割裂题意,即一个词不可断开分在两行。

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关于政协十二届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四)结构层次序数是如何规范的?

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在一段文字内部常使用“一是、二是、三是……”,“首先、其次、第三……”。

(五)公文中的数字运用有哪些规范要求?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党的公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成文日期。不标明主送机关的普发式公文(决议、决定、条例、意见、规章等)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置。

例:政协西安市委员会关于加强界别工作

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

(2008年8月20日)

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如1978年、2003年不能略为78年、03年。

同一文件中同类数量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六)公文字体和字数有哪些规范要求?

主标题字号一般应为二号标宋字体,副标题的字号应小于主标题字,大于或同于正文字。正文用三号仿宋体。

2011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经中央批准,中央文件统一采用国际标准A4纸型同时对文件版型做出调整”。从2012年1月1日起不再印发16开纸型中央文件。

以A4纸型编排,每页文字22行,每行28字。公文主题词用三号标宋字体,“主题词”三字应用三号黑体。

公文中的页码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

2011年11月5日,中共中央

(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哪些讲究?

1、并列短语中的顿号、逗号的使用。

并列短语中各成分之间如果没有显著的停顿,当中不需用顿号。如“工农业生产”不写成“工、农业生产”,“五六个”不写成“五、六个”,“各区县”不写成“各区、县”,“青红皂白”不写成“青、红、皂、白”。

并列短语各项之间有比较长的短语或有较大的停顿,中间应用逗号。如“刀子,叉子,玻璃酒杯,大大小小的花瓷

盘子,都放出晃眼的光。”

2、破折号、省略号同点号连用。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是标号。用在有停顿的地方,不论是句中或句末,如果本来应该用点号的,可以用了点号再加破折号或者省略号。

3、引号同点号连用

凡是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末了的点号(多为句终号)放在引号之内。如: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凡是把引文作为作者一句话的一部分,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的外面。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4、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的使用。

句内括号(即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紧贴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倘若正文在这里该用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之后,括号内部可以有逗号或分号,但不能有句号,尽管已经是一个句子。

如: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句外括号(即注释全句的)前边正文的点号用在括号之前。括号内部如果是句子,可以用句号。

如:全国各族人民间的大团结万岁!(长时间的鼓掌)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全场起立。热烈的经久不息的鼓掌,转为欢呼。)

(八)加盖印章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文机关印章是证明公文效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总的要求是“上不压正文,下骑年盖月”。区别不同情况有以下具体要求: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1行之内,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

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九)怎样提炼公文的主题词?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公文主题词,中央和国务院新近发出的文件已经停用,我市怎么办,目前还没接到通知。

主题词也称叙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用于文献的主题标引或检索。

撰写文稿时应在文中标明主题词,具体要求和做法是:

1、全面审读公文,确认公文的主题内容,即确认公文涉及了哪些事物和具体对象及问题。

2、认真进行主题分析,找出公文涉及的主要对象。弄清其性质,弄清其归属哪方面问题,形成主题概念,对关键性语句准确、精炼地进行主题概括。

3、在有关机关正式制发的《公文主题词表》中选取与公文主题概念相对应的最专指的主题词,其词形务必与词表中规定的词形相一致。

4、如在词表中没有与公文主题相对应、专指性强的主题词时,要在词表中选取与公文主题直接相关,最相邻的主题词进行相配。组配后有多义性时,应放弃组配,直接采用反映公文主题上位概念的上位词。不能进行组配时,也采用最直接的上位词。

5、应有效把握对公文主题的标引深度。一份公文的主题词除类别词外一般不超过5个。

6、主题词的排列次序应科学合理。一般应按主题词的含义,从内容到形式排列,进行组配时应按以下次序:主体因素,即反映公文主题的关键性概念,如对象、材料、方法、过程、条件等,文中有几个并列的主体因素时,一般按语法关系和逻辑顺序排列;

通用因素,即描述主题的一些通用概念,在主题中居次要地位,对主题起细分的作用;

位置因素,即公文所涉及的事物、对象和问题所处的空间位置属性方面的概念,包括国家名、地区名、地名以及机构名称等方面的主题词;

时间因素,即公文所涉及的事物、对象和问题存在的时间范围属性方面的概念,包括具体年份等方面的主题词;

公文类型因素,即公文种类方面的概念,如命令、指令、报告等。

(十)公文版记如何标识?

公文版记主要内容与标识规范如下:

“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

公文如有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下1行;左右各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日期右空1字。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拍数字标识。

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

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面(封四),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但具体落到实处应该是一种尊重,一种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和文化知识有关,但不是必然,主要来自家庭的影响和后天的修为。

赫本被誉为女神,不仅仅因其貌美,貌美的很多,并不能被全世界的人记住;也不是因为学历,比她学历高的比比皆是。

但她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修养这个概念,她在遗言里这样说“若要优美的嘴唇,就要讲亲切的话。

手不仅能解决自身问题还能帮助别人;脑不仅能原谅别人还可以让自身不断进步。

我们身上每个零件都有用处,那些喜欢到处释放物质垃圾和精神垃圾的人都是不健全的。

看过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旁人,那就看看自己是不是样样都行,孩子其实就是站在你面前的镜子。

在发成绩单时,在开家长会时,你恼怒了,你大打出手了,这恰恰暴露你精神世界的粗鄙。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从公文的文面结构、容易用错和写错的字、标题写作中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公文结构层次序数的规范、数字运用的规范、字体和字数的规范、标点符号的运用、公文用印、主题词的提炼、版记标识等十个方面就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学习和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公文写作和处理的能力,促进公文写作和处理的进一步规范。 一、公文的文面结构主要有哪些要素? 公文的文面结构即公文格式问题,是公文规范性的重要体现。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规定,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引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共18种要素组成。 主要的要素有八个方面:即版头、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落款)、成文日期。 (一)版头 (1)“红头文件”。文件的首页上端,印有“×××文件”字

样的红色大字。政府公文版头下面有一道红线,党的公文在红线中间另加一红五星。 (2)“白头文件”。即不用版头的文件,一般用于印发领导人的讲话等文字材料。 (二)发文字号 由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 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 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的简化代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年份用公元纪年标记,使用阿拉伯数字,并用六角方括号括住。位置居中略下(纵向)或左下。顺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如“58号”。写作“第58号”或“058号”均不规范。 (三)标题 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 如:中共政协西安市委员会党组关于召开政协西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关问题的请示 政协西安市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报送《关于我市 节能减排工作情况调查报告》的函 (四)主送机关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一、标题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标题是公文内容的摄要,在发挥公文效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时常出现一些毛病,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作粗浅分析。 (一)要素不全 完整的、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文种发文。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事由)并标明公文种类(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范,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 一是随意省略事由。如《××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国务院“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二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如《××乡人民政府关于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乱用文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混用文种。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换届选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里把“请示”、“报告”两个不同的文种混淆在一起使用,不论是已经废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明显不妥。从该“请示报告”的内容看,应使用批转式“报告”这一文种。 二是错用文种。有的该用“请示”的,却用了“报告”,而该用“报告”的反而用的是“请示”;有的该用“函”的却用“通知”;有的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如“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以上这些,都不可作为文种使用,不可直接行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或“通知”的“附件”行文。 三是生造文种。如《关于调整工资的补充说明》、《关于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等,这里的“补充说明”、“解释”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以上两个标题可修定为《××(发文机关)关于印发调整工资补充说明的通知》、《××(发文机关)关于印发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还有的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是错误的。 (三)隶属不清 不该用“批转”的,用了“批转”;该用“批转”的却用了“印发”、“转发”,分不清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词性。如《××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长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这里的“批转”使用不当,应该使用“印发”或“转发”。因为“批转”具有“批准转发”之意,是上级对下级报告的认同并转发下去贯彻落实的。下级对上级机关的文件和上级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等不可使用“批转”,否则将混淆了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四)提炼不精。主要表现在标题冗长上。如《×××(发文机关)关于招收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进行合理安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不当 有的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确切的文种,以致长期只使用通知、决定等二三个公文,其余文种一概不用;有的公告、通告、通报分不清,望文生义去应用;有的不知公文中报告与请示是两种不同的文种,经常混淆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或干脆写成"请示报告";有的不知有命令(令)、批示函、会议纪要等公文,遇到该使用这些公文的场合则都用通知等公文去代替。 二、格式不规范 公文格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公文文头不规范;(二)标题冗长、混乱、残缺不全;(三)主送机关排列混乱;(四)结构层次序数混乱;(五)附件不符;(六)主送、抄送单位不正确。 三、行文规则混乱 (一)越级行文。 (二)多头行文。 (三)请示一文多事。 (四)党政不分。 四、提法不当 有的公文提出一些未经仔细推敲的方针、口号、任务,而这些方针、口号、任务又往往与党和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工作方针相违背,从而造成一定的混乱。 五、名称表述混乱

公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等名称表述混乱主要有:一是同一名词在一篇 公文中数次出现时表述不一致。二是排名次序混乱。三是随意用简称。 六、时间表述含糊 (一)用时间代名词而不用具体日期。 (二)年份随意省略。 (三)年份不使用公元纪年。 七、用词不当 (一)词义误用。 (二)生造词语。 (三)词语使用不当。 (四)滥用模糊词语。 八、不符合语法 不少公文存在不合语法的现象,以致于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或错误。(一)成分残缺。 (二)成分多余。 (三)搭配不当。 (四)语序不当。 九、数字使用不统一 公文使用数字概念模糊,书写形式杂乱和不准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数字概念不清楚。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十解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十解 一、公文的文面结构主要有哪些要素?公文的文面结构是个公文格式问题,是公文规范性的重要体现。最常用的有以下 8 个要素构成: 1、版头 ①“红头文件”。文件的首页上端,印有“XXX文件” 字样的红色大字。政府公文版头下面有一道红线,党的公文在红线中间另加一红五星。 ②“白头文件” 。即不用版头的文件,一般用于印发领导人的讲话等文字材料。 2、发文字号 机关代字 + 〔年份〕 + 顺序号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的简化代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年份用公元纪年标记,使用阿拉伯数字,并用六角方括号括住。位置居中略下(纵向)或左下。顺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如“ 58 号”。写作“第 58 号”或“ 058 号”均不规范。 3、标题 发文机关 + (关于)事由 + (的)文种 4、主送机关顶格,后加冒号。少数直接面向社会或全体的文件可省 略主送机关

该要素要注意主送机关之间的排列顺序和标点符号的 使用。从系统的角度说,应按党T政T军T群的顺序排列, 县四大家领导班子排序应为: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从级别的角度说,应按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列。不同系统、不同级别的主送机关之间用逗号隔开,同一系统、同一级别的主送机关之间用顿号隔开。如:以县委和县委办向下行文的主送机关为“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直机关各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党委(党组、总支、支部),汤泉池管理处党委” 各主送机关间用逗号而不是用顿号隔开是因为它们虽处于同一级别但分属于不同系统。 当公文的主送机关为平级机关时,可按公文的内容与主送机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安排先后顺序。 5、正文。排印正文时,标点符号应尾随文后,即点号不能打头,标号不要拆开。数字、年份也不能拆开回行。 6、附件 写在正文下空 1 行左空 2 字用 3 号仿宋体字标识。格式为: 附件:序号 + 标题 + 件数附件的标题不加书名号,标题与件数空一字距,其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写作“附件如文” 、“附件X份”是错误的。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 1 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 1 行顶格标附件不是“副件” ,有的对正件起说明、解释和证实作用,有的则用于向上级机关报送或向下级机关批转的附件,此类附件实际是主件。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写作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其重要特点就是行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公文格式,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格式》),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办法》),中央办公厅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但是不少单位和部门制发文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去做,而是各行其是,制发文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公文格式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公正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和效能,影响了政 府的行政效率,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乱。一是生造文种。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办法》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3类14种,即:命名、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式"通知"的"附件"行文。例如,《关于××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关于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等,这里的"操作规定"、"说明"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可以改成《××关于印发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不能作为文种使用的还有"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有的甚至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都是错误的。

公文写作中常见错误

公文写作中常见错误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文字错误 1.法律法规和公文统用“其他”不用“其它”,相应用“他们” 不用“它们” 2.像的使用。根据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象不再 是像的简 化字,仍然各司其职。 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那 样;像浙江 --- 。 3.账与帐的使用。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 ,个人账户、挂 账、台账;帐专指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 4.法规和公文 解说明。 5.按照与遵照的用法:按照法律法规或文件等的规定或要求; 遵照上级或长辈的指示、教导等。 6.公布与发布的用法: 命令。相继制定和公布 于 的决定》。 7.制定与制订的用法: 规章制度,制订适用于方 案、规划、计划。 8.增长与增加的用法:增长一词后接百分比,增加一词后接具 体数量。地方财政收入由 1997 年的 1702 万元增加到 2002 年 的 5638 万元。增长幅度达 50% ,而不是增长速度达 50% 。 9.截止与截至的用法:截止到 2000 年或截至 2000 年,而不 是截止 2000 年。截止是不及物动词,后不跟宾语。 10 .议案和提案: 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和建议, 政协委员提出 的是提案。 11.用词错误: 表示独一无二用“惟一”而不是“唯一” 用行政区域,不用行政辖区。 久禁不绝不是久禁不止。 富余劳动力不是富裕劳动力 社会各界不是社会各届,届表示次。 公文、出版物统一用“报道”不用“报导”。如:新闻报道;对 有关信息要慎重报道。 应有之义不是应有之意 凸显不是突显 磨炼不是磨练 明察暗访不是明查暗访 中“以上”和“以下”均含本数和本级,无须注 公布适用于行政法规, 发布适用于决定、 统计法》等法律法规。 市政府发布了 《关 制定适用于路线、方针、政策、法令、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一、公文的文面结构主要有哪些要素? 公文的文面结构是个公文格式问题,是公文规范性的重要体现。最常用的有以下8个要素构成: 1、版头 ①“红头文件”。文件的首页上端,印有“*文件”字样的红色大字。政府公文版头下面有一道红线,党的公文在红线中间另加一红五星。 ②“白头文件”。 即不用版头的文件,一般用于印发领导人的讲话等文字材料。 2、发文字号 机关代字+〔年份〕+顺序号 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的简化代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年份用公元纪年标记,使用阿拉伯数字,并用六角方括号括住。位置居中略下或左下。顺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如“58号”。写作“第58号”或“058

号”均不规范。 3、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4、主送机关 顶格,后加冒号。少数直接面向社会或全体的文件可省略主送机关。 该要素要注意主送机关之间的排列顺 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从系统的角度说,应按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县四大家领导班子排序应为: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从级别的角度说,应按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列。不同系统、不同级别的主送机关之间用逗号隔开,同一系统、同一级别的主送机关之间用顿号隔开。如:以县委和县委办向下行文的主送机关为“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直机关各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党委,汤泉池管理处党委”各主送机关间用逗号而不是 用顿号隔开是因为它们虽处于同一级别但 分属于不同系统。 当公文的主送机关为平级机关时,可按公文的内容与主送机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安 排先后顺序。

5、正文。 排印正文时,标点符号应尾随文后,即点号不能打头,标号不要拆开。数字、年份也不能拆开回行。 6、附件 写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格式为: 附件:序号+标题+件数 附件的标题不加书名号,标题与件数空一字距,其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写作“附件如文”、“附件×份”是错误的。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 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 附件。 附件不是“副件”,有的对正件起说明、解释和证实作用,有的则用于向上级机关报送或向下级机关批转的附件,此类附件实际是主件。 7、发文机关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的分类 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常用公文文种 我国现行党和各级领导机关使用的文件有14个: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种类有13个: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上述文件共27个,其中9个是相同的,即:决定、意见、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 不同的有9个,其中属党的机关的有5个,即:公报、指示、决议、条例、规定;属国家行政机关的有4个,即:命令(令)、议案、通告、公告。由于这18个文件是党和国家在公文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的,一般称为法定文种。 公司常用的主要公文种类

1.决定:适用于公司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如机构设立与撤销;变更或撤销公司不适当决定。 2.通报:传达重要精神或者通报有关重要情况,也适用于对全系统各单位或个人的表彰与批评。 表彰通报:介绍先进事迹+先进事迹意义+表彰决定+希望号召批评通报:错误事实+错误性质分析+惩罚措施+提出希望要求情况通报:缘由目的+情况信息+希望要求 3.请示:适用于下级向上级的请求指示和批准;也适用于分公司必须以公文形式向总公司的请求指示和批准。 应用范围 (1)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需要上级指示; (2)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要上报批准; (3)遇到问题,虽有解决方法,但没有权力或能力实施,需要上级帮助; (4)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发布指示有疑问,要上级解答; (5)下级机关之间在重要问题上出现意见分岐,要上级仲裁; (6)请上级领导参加活动,指导工作。 注意事项 (1)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 (2)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本人;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12个错误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12个错误 常见错误一: 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 例1: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错误) 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正确) 例2: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错误) 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正确) 解析: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常见错误二: 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 例3: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错误)

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正确) 例4: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错误) 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正确) 解析: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常见错误三: 在并列分句中使用逗号统领 例5: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错误) 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正确) 解析: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 常见错误四: 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案例分析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 1.×市×区区属图书馆为办好图书事业,满足该区群众读书的要求,特向区政府请示增加经费,并将该请示抄送该区人事局、劳动局、物价局、财政局。 错误。抄送单位应当是与该请示事项有关的单位。“人事局、劳动局、物价局”与区图书馆申请经费无关,不应将该请示抄送给他们。 2.某县人事局向县直属各单位下发年终考核工作通知,抄报于该县政府办公室 正确。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报上级机关,目的是为了让上级了解情况,避免出现工作中的被动情况。 3.×省×市×区区属瓷器厂因税务问题受到该区税务所的处罚,该厂认为处罚不符合国家税法,特向市税务局申诉,并同时向×省税务厅申诉,并抄报于×市政府、×区政府。 错误。主送单位应当是一个,同时主送,搞乱了行文关系。抄送单位应当是与该申诉事项有关的单位。“×市政府、×区人民政府”,与税务申诉事项无关,不应将该申诉抄送给他们。 4.某县农林局写例行报告,一向县政府汇报1995年全年工作,二在报告中请示了1996年增建农机站的事项,三建议对困难地区减

免乡政府提留费用。 错误。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且应“一文一事”。 5.×市×工业总公司因市属重点企业×××电器厂因领导班子个别人贪污犯罪,准备调整该厂领导班子,特向市政府请示。并将该请示抄送于该厂办公室。 错误。请示不能抄送下级机关。 6.×市纪检委员会将1997年纪检情况通报于市各直属机关和各局。 正确。该通报属于情况通报,为知照类文件,可以有多个主送机关。 7.中共××市委与市委宣传部就学习贯彻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联合向下发出通知。 错误。为了维护文件的权威性和法定效用,联合行文的单位应当是同级单位。 8.×市×区职工大学是受区政府和市成人教育局双重领导的单位。该职工大学就1994年需增加教育经费一事,特向两个上级机关请示。 错误。请示只能够有一个主送机关;若是双重领导机关,则需要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及病例分析报告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及病例分析 一、公文常见错误 (一)行文中的常见错误 1.滥发文件。主要表现:(1)所发公文属可发可不发之列。(2)所发公文只是照抄照转上级的公文(翻印即可,不必转发)。(3)所发公文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不解决问题。(4)行文所涉及的问题可用口头请示、汇报或开会等形式解决。(5)行文所涉及的容已在报上全文公布过。(6)在部门之间意见分歧,未经协商一致时就行文。 2.行文关系混乱。主要表现:(1)应该党政分开行文的未分开行文。(2)应该一个机关单独行文的搞成几个机关联合行文。(3)该职能部门行文的“升格”为党委、政府级行文。(4)该党委、政府级行文的“降格”为职能部门行文。 (二)文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制文种。在正式文种之外,随心所欲,生造公文文种并俨然以正式公文行文。常见的有:“请示报告”、“工作思路”、“情况”、“汇报”、“申请”、“重声明”等。 2.误用文种。把属于机关其他应用文,特别是事务文书中的文种,误作为正式公文文种使用的情况。常见的有:把计划类文种“要点”、“打算”、“安排”、“设想”等作为公文文种直接使用,如《××单位××××年工作要点》。把属于总结类的文种“小结”、“总结”,以及把属于规章制度类的文种“办法”、“规程”、“须知”、“实施细则”等作为正式文种直接使用。但是,如果将上述应用文用转发或印发通知的形式发布,则是规用法。如“××单位关于印发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3.混用文种。不按文种的功能和适用围去选用文种,而造成临近文种相互混用,导致行文关系不清,行文目的不明,行文性质混淆。常见的有:“公告”与“通知”、“决议”与“决定”、“请示”与“报告”、“请示”与“函”混用。主要表现为将通告误用为通知,将通知误用为通告,将请示误用为报告,将报告误用为请示,将“请示”、“报告”合用为“请示报告”,“请示”和“报告”本身是两个文种,将决定误用为决议,将决议误用为决定,将函误用为请示或报告,将复函误用为批复。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16种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16种 一、行文中的常见错误 1、滥发文件。主要表现:(1)所发公文属可发可不发之列;(2)所发公文只是照抄照转上级的公文(翻印即可,不必转发);(3)所发公文内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不解决问题;(4)行文所涉及的问题可用口头请示、汇报或开会等形式解决;(5)行文所涉及的内容已在报上全文公布过;(6)在部门之间意见分歧,未经协商取得一致时就行文。 2、行文关系混乱。主要表现:(1)应该党政分开行文的未分开行文;(2)应该一个机关单独行文的搞成几个机关联合行文;(3)该职能部门行文的“升格”为领导机关行文;(4)该领导机关行文的“降格”为职能部门行文。 二、文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制文种。在正式文种之外,随心所欲,生造公文文种并俨然以正式公文行文。常见的有:“请示报告”、“工作思路”、“情况”、“汇报”、“申请”、“郑重声明”等。 2、误用文种。把属于机关其他应用文,特别是事务文书中的文种,误作为正式公文文种使用的情况。常见的有:把计划类文种“要点”、“打算”、“安排”、“设想”等作为公文文种直接使用,如?××市委××××年工作要点?。把属于总结类的文种“小结”、“总结”,以及把属于规章制度类的文种“办法”、“规程”、“须知”、“实施细则”等作为正式文种直接使用。但是,如果将上述应用文用转发或印发通知的形式发布,则是规范用法。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199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3、混用文种。不按文种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去选用文种,而造成临近文种相互混用,导致行文关系不清,行文目的不明,行文性质混淆。常见的有:“公告”与“通知”、“决议”与“决定”、“请示”与“报告”、“请示”与“函”混用。主要表现为将通告误用为通知,将通知误用为通告,将请示误用为报告,将报告误用为请示,将“请示”、“报告”合用为“请示报告”,“请示”和“报告”本身是两个文种,将决定误用为决议,将决议误用为决定,将函

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关于公文写作(处理)的几个问题 在社会上,在机关里,很多人不重视公文。在他们看来,文学是文章之冠,新闻可居亚军,公文算不了什么。就拿我们省计生委机关来说,也有不重视公文的现象。敬而远之者有之,畏而推之者有之,忌而轻之者也有之。有的公文,经过了好几个人的手,起草人拟制了,处长核签了,相关处室也会签了,送到办公室来核稿,我们却发现有明显的错误,甚至是原则性错误。起草者大意,核稿者没留意,会签者随意,在这种情况下,办公室就应该高度注意,否则就会违背文件的原意,导致发文者和受文者都不满意。为了帮助大家增强一点对公文的感受,提高一点对公文的认识,本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并结合工作实际,就公文写作(处理)的几个问题,编了一点资料,写了一点意见,规定性内容请照办,个人的意见供参考。 一、公文及其种类 公文随着文字的产生始于黄帝时代(《后汉书·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我国的国家公文产生于夏代,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原始公文和最早的原始国家公文。“公文”这一名称的最早使用,至迟在东汉末年。最早出现“公文”一词的书是晋代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公文作为具有特定要求的公务文书的统一名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通用的。 公文,即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格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文字材料。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与党的机关公文种类有所不同,主要有13种,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14种,与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相比,没有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另有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 各级计生委(局)作为同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属于行政机关,因此,应当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要求处理公文。 二、公文写作是真正的“经国之大业”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写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里的“文章”指的是当时流行的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等文体。曹丕还写道:“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曹丕在此将公文奏、议列居“文章”首位,而且认为应以“雅”即符合规范为宜。由此可见,“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首先指的就是公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中写道:“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他比曹丕又前进了一步。曹丕讲的还很笼统,刘勰讲的明确而具体,直接指明章、表、奏、议等公文是治理国家的纽带与关键,一语就点出了公文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文字型工具的性能与作用的本质,实在了不起。 公文既然是“经国之枢机”,公文写作自然就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了。 事实上,公文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为社会管理工作所必需。它是人类为满足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而创造出来,又反过来用之于社会管理工作的极为重要的文字型社会管理工具,是社会管理工作每时每刻都离不了的工具。它对社会实行一定秩序的有效管理,以确保社会有序与稳定地发展。一部《拿破仑法典》,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巩固作用;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使新解放区人民迅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拥护人民革命政权;一份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便宣告新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使社会主义祖国沿着新的路线走向繁荣昌盛。世界上还有什么写作成品有如此巨大的作用? 当今世界,一切社会活动无不跟公文相联,无不在某种公文规定的轨道上运行。一旦公文统统失效或废止,全社会就将在片刻间陷入混沌状态而走向崩溃。就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来说,如果我们不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发〔2000〕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国家主席令颁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国务

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常见问题: 一是反映新情况、新问题而富有新意的材料所占比例甚低; 二是思考和表达问题的角度老化; 三是为“新”而新,偏重在文字上玩游戏。 主要原因: 一是缺乏“出精品”的意识,因而在新情况面前造成观察力捕捉力不强; 二是全新精神不强,在写作上容易出现从众心理和畏难情绪; 三是思路单一,缺乏积累。 捕捉新情况选择新角度的要领和方法: 一、紧跟党中央部署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带着问题去观察比较,从变化中捕捉新情况。一要紧跟党中央新的战略部署和重要指示的发表,及时去投入研究,这是捕捉新情况必须要掌握的首要一条;二要从群众贯彻党的指示的反映中,观察新的思想去向;三要从对同类工作的历史对比观察中,及时捕捉变化的新情况;四要从工作出现的新问题中来捕捉研究新课题。 二、讲区别,求新意,勇于推出新的经验和理论 三、超出以往,另辟新路,寻求表达的新角度 框架设计构思过程: 主要任务,一是提炼和确立主题思想;二是确定思想,选定展开的层次。构思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构思不充分 赶材料,或因下功夫不够,出现了硬写的情况。从成文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填空写法的痕迹。平时,我们讲搞教学背课的时间比例是四比一,我看构思和写作的时间比例也要在这个比例数之上。有的作者不要说细构思,就连粗构思都没搞好就草率动笔。 二、对材料的主题提炼和标题的制作下的功夫不足 出现了对主题思想把握不准,缺乏新意。在大小标题的提炼制作上平淡、

肤浅,甚至还有抄袭别人之嫌,给人一种“熟面孔”的印象和感觉。 三、思路展开不顺畅 对层次的划分有分不开“档”的情况,有的不管什么材料都是清一色“三三制”,有的给人一种硬分或勉强的感觉。 四、对层次内容安排轻重分配不当,出现前空后累赘的问题 有不少作者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法定的写作模式,就是第一大层次只能写抓学习提高认识,并标榜为“先务虚”。结果使材料的第一大层次不仅虚了,而且空了,所采写的例子很难用上去,都压到后边几个层次中去,造成整合堆砌的累赘状态。 掌握机关应用材料构思谋篇的思维特点 一、认真研究和掌握机关应用材料写作构思的思维特点 (一)为材料写作构思提供坚实的准备基础 四多:多读书以积累知识;多考虑事理以丰富才能;多研究观察以事物的联系;多练习按文思来运用文辞。 平时就要多读书,搞好革命基本理论和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的储备;经常注意学习中央的文件,把握精神实质,研究形势变化而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多进行分析评判是非功过的思维训练。 (二)掌握和运用构思机关材料所需要的思维方法 我们的思维必须受党的方针政策、工作重心、会议的议题、集体决定、领导意图的约束,从内容到形式不能掺入作者的主观思想。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译、发散与集中、性化与量化、系统与具体、比较与优选等逻辑思维方法。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学说,过多注重想象和创作,使写出的材料有失庄重和严肃。 二、精心提炼,使主题思想准确新颖 (一)把握“主题”的四性,准确地加以提炼 客观性、主观性、观念性、时代性 (二)根据机关应用材料写作主题表达语义的显在性,将主题内涵鲜明地凸现出来

公文写作常用技巧(精选)

公文写作常用技巧(精选) 公文写作常用的技巧(一) 能否驾驭并熟练运用技巧,直接关系到公文写作质量。 一、简称。 其形式有二:其一,以“数词 + 共词”样式,把比较复杂的、往往是排比的若干词句的共同成份抽取出来。这种简称的好处是不仅节省字数,而且可使文章表达得简洁明快,受众易记易操作。“数词 + 共词”常常出现在一些政策性短语里,比如,“三讲”“三个代表”“两个务必”等。其二,缩节固定短语或专用词组,保留关键词素,比如,把北京大学简称为“北大”,把政治协商委员会简称为“政协”。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情况下出现的简称,一定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或经“该机关的上级机关规定”的规范化简称,切忌随意精简。 二、模糊。 所谓模糊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外延不确定、内涵较原则的弹性词语来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其特点是用外在的模糊来表现内在的准确本质。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化繁为简,使语言简洁准确,而且便于受众灵活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比如:“全会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

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其中,“总体上”“不少”“这些问题”等词,若换作精确语言来表达,有可能难以言尽。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准确,是确指语言所不能及的。问题的关键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搞明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以一种什么样的语言来“模糊”?这里没有唯一答案,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合理使用。 三、庄典。 即庄重、典雅。这是公文语言使用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从原则上讲,公文语言要求简练、准确、朴素,尽量少用修饰语和修辞方法来表现主题。要“直言其事”,不要遮遮掩掩。从本质上说,公文的这一语言特色,是公文必须坚持逻辑思维而非形象思维的结果。因为公文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办事”和“办成事”,而非让受众产生审美愉悦。但在有些场合,合理地使用庄典,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2009 年 10月 1 日,胡锦涛同志检阅受阅部队后,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头这样写道:“全国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在这个喜庆而又庄严的时刻,全国各族人民对于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和中央军委,向一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表示深切的怀念,向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爱国同胞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关心和支持中国发展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里,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一、标题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标题是公文容的摄要,在发挥公文效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时常出现一些毛病,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作粗浅分析。 (一)要素不全 完整的、规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文种发文。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容(事由)并标明公文种类(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 一是随意省略事由。如《××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中华人民国国务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国务院“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二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如《××乡人民政府关于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乱用文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混用文种。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换届选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里把“请示”、“报告”两个不同的文种混淆在一起使用,不论是已经废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明显不妥。从该“请示报告”的容看,应使用批转式“报告”这一文种。 二是错用文种。有的该用“请示”的,却用了“报告”,而该用“报告”的反而用的是“请示”;有的该用“函”的却用“通知”;有的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如“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以上这些,都不可作为文种使用,不可直接行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或“通知”的“附件”行文。 三是生造文种。如《关于调整工资的补充说明》、《关于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等,这里的“补充说明”、“解释”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以上两个标题可修定为《××(发文机关)关于印发调整工资补充说明的通知》、《××(发文机关)关于印发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还有的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是错误的。 (三)隶属不清 不该用“批转”的,用了“批转”;该用“批转”的却用了“印发”、“转发”,分不清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词性。如《××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长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这里的“批转”使用不当,应该使用“印发”或“转发”。因为“批转”具有“批准转发”之意,是上级对下级报告的认同并转发下去贯彻落实的。下级对上级机关的文件和上级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等不可使用“批转”,否则将混淆了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四)提炼不精。主要表现在标题冗长上。如《×××(发文机关)关于招收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进行合理安

常见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大全

常见公文写作及格式 一、常用的公文种类 1. 通知。发布规章和行政措施,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2. 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3. 请示。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4. 会议纪要。记载、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 5. 决议。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6. 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7.通报。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8.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9.批复。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0.条例。用于制定规范工作、活动和行为的规章制度。 11.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12.意见。对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设想、建议和安排。 13. 公告。向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14. 决定。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二、常用公文的写作格式 我们常用公文包括:报告、请示、通知、规定、函。 (一)《报告》写作要点: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用陈述性公文。 1.标题:制发机关+事由+报告;报告前可加“紧急”。 2.正文:一是事由:直陈其事,把情况及前因、后果写清楚。二是事项:写工作步骤、措施、效果。也可以写工作的意见、建议或应注意的问题。 3.结尾:可写“特此报告”“专此报告”,后面不用任何标点符号,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或“以上报告,请指示”等语。注意事项:概述事实,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实事求是,有针对性。 (二)《请示》写作要点: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期复性公文。 1.标题:制发机关名称+事由+请示。 2.正文:一是请示的原因:陈述情况,阐述理由,讲情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用“为此,请示如下”。二是请示的事项:写明请示要求,如请求物资要写明品名、规格、数量,请求资金要写明金额。 3.结尾语:多用“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请指示”。“特此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求,请予审批”,“以上请示,请予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等语。 4.注意事项:一文一事;一个主送机关;逐级请示。 (三)《通知》是下行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或服从安

关于公文写作中的若干问题(提纲)

关于公文写作中的若干问题(提纲) 一、四个词语概念解读 二、公文中简称与统称的正确书写 三、公文中公文中职务与姓名的表述 四、公文中结构层次序数语的书写 五、公文中引文的表述 六、公文中上下文表述一致性的问题 七、公文中数字的正确书写 八、公文中“以上”“以下”的用法 九、公文中标点符号的书写 十、公文标题问题 十一、公文写作要力求“简、短”

一、四个词语概念解读 1. “红头文件” 人们对党政机关印发的发文机关标志及间隔线套红标注并加盖红色印章的规范化文件的形象化称呼。 2.文山会海 《新华成语字典》中诠释:文件多得象山,会议多得象海。 3.党政机关公文 见新《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三条的定义。 4.党政机关 见201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按语中表述的三个范围。 二、公文中简称与统称的书写 例: “两办”,中办、国办,省委办、省府办 省委、福建省委、“双拥”语委 党和国家领导人 党员领导干部 三、公文中职务与姓名的表述 中共××党委×××书记 x委书记×××同志

××省×××省长 ××省长×××同志 四、公文中结构层次序数语的正确书写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1.2.3.4. (1)(2)(3)(4)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A.B.C.D. 五、公文中引文的正确表述 1.出版物中的引文标注: 如:许慎:《识文解字》,影印陈昌治本,126页,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公文中的引文:公文标题+发文字号 如:《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闽委发〔20xx〕xx号) 六、公文中上下文表述一致性问题 如:福建省省长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2016年1月14日二○一六年一月十四日又如:六根木头 6根木头 四分之一 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