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草原即景

草原即景

草原即景
草原即景

3 草原即景

教材分析:全文共分7段,第一段写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像大海。第二段写草原人在马背上的雄姿让“我’心生敬意。第三段介绍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第四至七段写草原上的云彩变化无穷,骤雨后会出现奇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

这是一篇批读课文,要让学生根据课后提出的要求自主学习,边读边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教学准备

教师:1.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

2.腾格尔《天堂》

3.准备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10分)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

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草原即景:即作者走进草原看到眼前的景物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引导学生质疑:开来大家对草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对于本文,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质疑)

预设:作者笔下的草原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草原的

5、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20分)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广袤草梗桅杆黑黝黝声嘶力竭驯顺岛屿逍遥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字音:梗驯

字形难点:梗桅驯袤黝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

三、熟读课文 (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草原美景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温故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初次领略了草原的美丽与辽阔,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辽阔美丽的塔木钦草原。(板书课题)去看看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2、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说的对于本文我们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引出问题)(师板书问题)

作者笔下的草原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草原的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的问题,画出最能表现草原景物特点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学习。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合探一——作者笔下的塔木钦草原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学生交流)

A、辽阔:

“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那么完完整整,没有缝隙;只有海菜这么寂静,广袤得望不到边际,永远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它多

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机板书:草原——广袤)

塔木钦草原过去被称作“旱海”。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除了公路旁边偶尔出现的一座土丘,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作路标的东西了。从远处望去,黑黝黝的石堆市场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边伺伏这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句中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一堆堆巨石,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大辽阔)

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

B、美丽:

①在辽阔无边的蓝天是哪个,云彩有时候团团飞卷这,像一簇狂舞着的雄狮,可是顷刻之间又会化成黑乌乌的一片煤层。

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板书:云彩——变幻无穷)

②骤雨还没住,太阳又嬉戏着,从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悬在半空中的一匹薄纱。

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

③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象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道完整的虹,趁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门”

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

④云彩又驯顺地变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视片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影影绰绰,似乎还辨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天里逍遥自在地漂浮。

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

⑤蓝天下面,公路就像一条叠成无数折的黄色带子。

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

师小结: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

2、合探二——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草原的

学到这儿,相信我们都被草原这辽阔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请大家把刚才画出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再次感受塔木钦草原的美景,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草原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景物特点。这些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用到。

3、小结:作者笔下的草原如此动人,摄影师严重的草原又是怎样的呢一起去欣赏吧!(出示草原风光图片。).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回顾课文,引导质疑

课文学到这里,自读提示中的问题解决了吗你心中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1)如今的塔木钦草原会是什么样

(2)“看到马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而生出敬慕之感。”“我”为什么而生出敬慕之感,敬慕什么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

1.背诵课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精美文段抄写下来。

3.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大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是萧乾爷爷几十年前看到的塔木钦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钦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请根据你查阅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板书:

3 草原即景

草原————辽阔美丽

云彩————变化无穷

彩虹————奇丽迷人

萧乾《朦胧的敬慕》阅读练习及答案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真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们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了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

五年级下册语文生字组词草原即景西南师大版范文整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生字组词:草原即景(西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生字组词:草原即景 【袤】 读音:ào 巧记: 字义:南北向的距离,也泛指长度。 组词:广袤无垠 造字:形声 造句:在这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享受清风拂面,顿感心旷神怡。 笔顺: 【梗】 读音:gěng 巧记:木打三“更”。 字义:①植物的枝或茎②直,挺立 组词:①花梗②梗着 造字:形声 造句:他梗着脖子一句话也不说。 笔顺:左部竖长而宜正;右部上横稍短,“日”扁宽。

字歌: 口来人哽咽 木来是花梗 人来很方便 土地有田埂 【桅】 读音:éi 巧记:站在“木”上有“危”险。 字义: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组词:桅杆桅顶船桅桅灯桅樯 造字:形声 造句:桅杆顶端挂着几面小旗。 笔顺:左窄右宽。右部“危”竖弯钩写得圆润有力。字歌: 说话很诡异 船上桅杆立 危险已消除 办事很干脆 【黝】 读音:yǒu 巧记: 字义:黑色

组词:黝黑 造字:形声 造句:在海边他的脸晒得黝黑。 笔顺: 【竭】 读音:jié 巧记:喝了一半,端走一半。 字义:尽,用尽 组词:枯竭竭力竭诚竭尽全力竭泽而渔声嘶力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造字:形声法 造句: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水资源日益枯竭。 笔顺:左小右大。“立”末横变提;右部“日”稍扁。 字歌:有水能解渴张口把水喝做事要竭力言来去拜谒 【驯】 读音:xùn 巧记:“马”路旁,行人“川”流不息。 字义:驯服,顺从,使驯服 组词:温驯驯养驯顺驯良驯服驯马桀骜不驯 造字:形声 造句:这只小羊非常温驯,你可以靠近一点儿去看它。 笔顺:“马”横折的横不宜过长,末横变提;“川”间距均

萧乾翻译思想探析

Vol.33No.4 Apr.2012 第33卷第4期2012年4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20世纪的中国文坛曾涌现出一大批集作家与翻译家与 一身,且在创作与翻译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的杰出人才。如林语堂、朱湘、胡适、鲁迅、梁实秋、茅盾、闻一多、郭沫若、王佐良、吕叔湘、萧乾、季羡林等。他们边创作、边翻译,使得创作和翻译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他们为20世纪中国文学和翻译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在中国文学史和翻译史上留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萧乾(1910-1999)先生是他们中的一位优秀代表。萧乾先生集记者、作家与翻译家与一身,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翻译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萧乾先生的翻译工作始于1931年,他与美国人威廉.安澜(William D.Allen )编辑《中国简报》(China in Brief ),翻译了闻一多、徐志摩、鲁迅、沈从文、郭沫若等作家的诗歌和散文,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在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萧乾先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翻译遗产,其主要译作有《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好兵帅克》《莎士比亚故事集》《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里柯克作品选》《培尔·金特》《尤利西斯》等。在萧乾先生的所有译作中,《尤利西斯》的翻译最受瞩目。萧乾夫妇是在他年届80高龄时开始翻译这部世界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意识流开山之作的,历时5年,才完成了对该书的翻译。其精神毅力,令世人为之叹服。“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史上又一项空白,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 在长期丰富的翻译实践中,萧乾先生一边翻译、一边思考,对文学翻译积累了一些感悟,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翻译理论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萧乾先生的《漫谈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琐忆》《为翻译界呼吁》《谈谈文学翻译》《关于外国文学》等文章中和他的一些书信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萧乾先生的翻译思想。然 而,与萧乾先生在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地位不符的是,萧乾先生的翻译思想在学术界鲜有人关注。本文拟结合萧乾先生的翻译实践,从翻译标准、翻译风格、翻译题材和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方面对萧乾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探析,以期能使学界对萧乾先生的翻译思想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翻译标准与翻译方法 在中外翻译史上,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对翻译标准的看法,在国内,影响最大的是严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关于翻译标准,萧乾先生认为“作为一种文学工作,翻译既有别于其它文字工作—比如创作,而它本身也有其复杂性。仅就笔译来说,它就与其他种类的翻译(比如科技)大不一样。所以用文学笔调去译科技文章必然会南辕北辙,大闹笑话,反之也是这样”[2]。萧乾先生有时用温度来区别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科技翻译是冷的,容不得灵活。文学翻译是热的,(“热”指的是情感),而译诗是热度尤其高的。因此科技翻译只能也只准许照字面译,而文学翻译不能限于字面[3]。谈到翻译标准,萧乾先生认为“衡量文学翻译的标准首先是看对原作在感情(而不是在字面)上忠不忠实,能不能把字里行间的(例如语气)译出来。倘若把滑稽的作品译的一本正经,毫不可笑,或把催人泪下的原作译的完全没有悲感,则无论字面上多么忠实,一个零件不丢,也算不得忠实”[4]。萧乾先生的文学翻译标准突出了对“信”的理解与强调,但在翻译实践中,他并没有因为强调“信”而忽略了“达”与“雅”。萧乾先生的文学翻译要忠实于原作的精神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比如孙艺风教授就指出:“文学翻译目的绝不仅只是译义,故也就不能简单的意译,需充分考虑到审美文化的差异,小心谨慎地进行文化移植,对意象解构的调整与整合,对审美效果及体验的传递和重构,都不可随意处理。翻译做到准确传神的表述十分重要。”[5] 萧乾翻译思想探析 王 彬 (淮北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摘要:萧乾先生不仅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和数量不菲的翻译佳作,而且对文学翻译有着深刻的的感悟和见解。萧乾先生的翻译观源于自己长期丰富的翻译实践,是对其翻译经验的有益总结。其翻译思想主要涉及翻译标准、翻译风格、翻译题材和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在翻译题材上,提倡选定自己最喜欢的作者;在翻译标准上,认为首先是看对原作感情(而不是字面上)忠不忠实;在翻译风格上倡导译书要表现原作的风格;在翻译与创作的关系上,认为翻译与创作是一家,是促进文学繁荣的两个翅膀,不存在谁高谁底的问题。萧乾先生的这些翻译思想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对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萧乾;翻译思想;探析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4-0163-03 163--

草原即景 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动人的旋律,优美的舞姿,勾起多少人美好的回忆,激起多少人对那神奇土地的向往。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草原,感受她独特的魅力。(揭示课题)二、自主朗读,自主体会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再读课文,按课文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3.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根据自己的批语说清楚为什么喜欢。2.请学生分析后,让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再集体朗读,共同领悟美境,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到这儿,我也禁不住激动起来,可惜,我没有去过草原,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给我们介绍介绍。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1.作者笔下的草原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草原又是怎样的呢?一起去欣赏欣赏吧!(播放配乐风光片)2.你眼中或心中的草原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桌交流交流吧!3.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关于作者萧乾: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自称为“未带地图的旅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步入文坛,与沈从文等一起被称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至1946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的身份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派驻欧洲唯一的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萧乾还采访了联

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和纽伦堡战犯审判等大事,写下《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著名通讯报告而名重一时。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萧乾取道香港回到北京,开始了他起伏跌宕的后半生。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有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翻译作品《好兵帅克》和《培尔·金特》。晚年,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5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意识流作品《尤利西斯》(Ulysses),更为世人所注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草原即景》教案_18

草原即景(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边读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歌曲《天堂》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释题质疑。 1、播放歌曲、引入课题。 播放歌曲:《天堂》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听着歌曲,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几十年前有一位作家来到草原,也被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那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他的带领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释题质疑。 草原即景:即作者走进草原看到眼前的景物 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质疑) 3、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草原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广袤草梗桅杆黑黝黝声嘶力竭驯顺岛屿逍遥 (2)相机对生字的读音字形作指导。 字音:梗驯 字形:梗桅驯袤黝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草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6课,是第五单元(景物聚焦)的第二篇课文。 【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节教学中,遵循“以读为主、以悟为本”的阅读教学原则,从设境激趣中触发语感;在理解词意中激活语感。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 (二)教材内容简析 《草原》一课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记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本文语文优美、行文流畅,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首先描绘了初见草原的美景,接着通过热情迎客、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来体现蒙古话同胞的热情及蒙汉人民的深情。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身处农村,条件所限,对于外界环境感知较差,对于草原仅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语感不够好,理解能力一般,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学生带入草原那样一种氛围,身临其境地体会草原之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进一步为下节课的人美、情美感知理解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地毯、渲染、勾勒、低吟、

曹禺的个人简介及作品

曹禺 个人简介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曹禺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他对学生们的抗日行动赞不绝口,说:日本人霸占咱东三省,就像在咱国家身上割了一块肉。娘疼儿心酸,谁割咱娘的肉,咱就跟他拼!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大哥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

中考《忆萧乾先生》阅读答案

中考《忆萧乾先生》阅读答案 1.①穿着潇洒(或:衣着打扮可以是最洋,也可以是最土。或在外西装革履、绅士派头;在家趿拉着鞋,穿宽松的便装)②家里看似很乱,要找的东西心中有数。③为了方便找到要用的东西,坚决不换宽敞的公寓。④节日里,狭小的房间里挂满贺卡。⑤有许多实用的小发明。(或: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省得老低头;或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或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或: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到处都是机关。)⑥谈得兴奋了就邀人喝酒,有时还白嘴喝酒。(任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对比。略。(围绕“萧乾先生在外和在家穿着的不同,表明他可以最泮,也可以最土,从而突出他潇洒的特点”回答,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3.略。(围绕“心地善良,有爱心,对小乌龟充满了怜爱之心;有生活情趣,对生活充满热情,热爱生活;表达了对萧乾先生的敬意或赞许之情”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4.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萧乾先生比作大火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创作数量多,创作速度快,作品气势宏伟,影响力大,创作活跃;表达了对萧乾先生的赞美(敬佩或赞叹)之情。(修辞方法2分;简要分析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意思对即可) 5.示例:承接上文萧乾先生坎坷的人生经历,引起下文对萧乾先生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围绕“承上启下或过渡”展开回答。只答“承上启下”或“过渡”2分,只答“承上”或“启下”,1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 6.略。(围绕“潇洒;热爱生活;善良;热心;聪明;有才华;勤劳;治学严谨;认真;有毅力;自律;忘我;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深邃;客观公正;有正气;大胆;机警;敢说真话;实事求是,慈悲;博爱“回答。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印象1分,结合原文1分)

(4)3-草原即景

3 草原即景 教材分析:全文共分7段,第一段写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像大海。第二段写草原人在马背上的雄姿让“我’心生敬意。第三段介绍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第四至七段写草原上的云彩变化无穷,骤雨后会出现奇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 这是一篇批读课文,要让学生根据课后提出的要求自主学习,边读边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教学准备 教师:1.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 2.腾格尔《天堂》 3.准备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10分)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

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草原即景:即作者走进草原看到眼前的景物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引导学生质疑:开来大家对草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对于本文,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质疑) 预设:作者笔下的草原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草原的? 5、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20分)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广袤草梗桅杆黑黝黝声嘶力竭驯顺岛屿逍遥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字音:梗驯 字形难点:梗桅驯袤黝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草原即景》教案_6

3课草原即景(复备)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2、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3、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4、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今天我们就随着萧乾一起走进。。。 5、解题——教材全解(略) 6、质疑 二、读通理顺,感知美 1、扫清阅读障碍,抽读生字词。 字形:袤桅黝 字音:梗桅屿肋竭杆——见手写笔记 找近义词:广袤――广阔敬慕――仰慕 理解词语:油然而生声嘶力竭视为畏途 引导理解“驯服” 2、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美丽、辽阔) 3、归纳段意——前文手写。 4、分段 全文共分7段,第1段写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像大海。第2段写草原人在马背上的雄姿让“我”心生敬意。第3段介绍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第4~7段写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会出现奇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 5、勾画出你觉得写得美的句子。(主要是比喻句)。

第三课草原即景(2课时复备) 一、复习导入 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美丽、辽阔) 二、品读重点句(比喻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草原的美丽辽阔,你能勾出全文章的比喻 句吗?边读边批注最喜欢的三处比喻句,写下你的感受和理解。 2、、集中交流,品读赏析(赏析之后进行朗读训练) 特点 ——引导朗读和背诵。 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 (3 (5

草原》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 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4个字,读准多音字“蒙、好、行、似”;借助注释及生活实际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草原风光、草原迎客、草原联欢三个画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 3.能找出描写草原的优美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领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 4. 积累运用,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抓住关键语句,运用“品读、对比、联想、小练笔”多种方式,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和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揣摩、感悟文中的重点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沈从文的故事及简介

沈从文的故事及简介 沈从文的故事:知错就改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 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 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 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 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又一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 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 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 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着名的作家。 沈从文:半生辉煌,半生沉寂 1923年,一个来自遥远边城的外省青年怀揣着青春梦想以及对文学的满腔热忱奔京城而来。当他夹着铺盖从前门车站走下火车时,立刻被眼前豁然开朗的城市所吸引,于是他 站在月台上说了一句:“我是来征服你的。” 这个青年名叫沈从文,这一年他21岁。 京城米贵,居之不易。初来北京的这年冬天,沈从文蜷缩在湖南会馆一间没有炉子的 小屋里。天寒地冻、弹尽粮绝,可他连一件棉袄都买不起。幸好郁达夫冒着鹅毛大雪来到 他的住处。让郁达夫吃惊的是这位青年一边流着鼻血,一边正用冻僵的双手伏案写稿。看 到这,郁达夫解下自己的围巾替他围上,然后领他去街上吃饭,并把衣兜里剩下的几块钱 全部给了他…… 沈从文一生曾三进北京城。施蛰存回忆:“为新文学运动和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潮所 感召,从文于1923年来到北平,没有熟人,没有亲戚,孤军奋战。1924年,已在《现代 评论》和《北京晨报》上发表创作,大约此时已受知于胡适。以后逐渐认识了徐志摩、郁 达夫、杨振声、朱光潜、梁实秋、朱自清等人……” 然而四年未满,沈从文就因军阀张作霖在北方制造白色恐怖,而随同冯雪峰、丁玲、 胡也频等一批青年文人南下,移居上海。三年后他返回北平,经胡适推荐在中国公学任教。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全册)有效课堂教学

1.故乡的“水墨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故乡的水墨画》(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很洪亮,说明你们信心十足。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师: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 1、1、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菱角点缀馨香采撷 2、齐读易错字巩固。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师:课文大家读的很棒,相信词语也难不到大家。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同桌交流,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1、生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师巡视。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生自读思考,师巡视。 3、只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写字) 1、请大家自由记生字,4分钟后听写。 2、师听写, 3、生对改,订正。 六、当堂训练(作业)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具:小黑板 一、板题示标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一课(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很洪亮,说明你们信心十足。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一) 师:相信大家通过自学一定可以完成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 2、“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 三、检测 师:好,时间到。现在谁先来回答。 (指名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二) 师;第一个问题大家说得都很棒,现在我们来看自学指导二。 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 (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 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 五、当堂训练(作业) 1、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的妙处。 2、抄写文中的叠词,自己再补写几个。 六、课后反思: 2.海滨仲夏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忆萧乾先生

忆萧乾先生 舒乙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漫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

《草原》多媒体教学设计

《草原》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感受大草原的美丽辽阔和蒙汉两族人民浓厚的情谊。 2.能力目标 (1)体会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事物的动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读懂课文,从中受到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民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内容分析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叙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情景,词句优美,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内容真切,既写景又写人。写景,作者先写草原的自然环境,再写牧民的生活环境;写人,先写主人迎接远客,再写蒙古包外热情相迎,接着写蒙古包内的热情款待,最后写饭后主客联欢叙情。不仅描写了大草原“一碧千里”的美丽景色,还表现了浓郁的草原风情,表达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歌颂民族大团结。 2.教学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体会草原的美丽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突出重点的相应对策:通过朗读、默读,指导学生找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理解重点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群马疾驰”等,体会草原辽阔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牧民的生活环境,通过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淳朴、善良的蒙古族老乡对汉族同胞浓浓的亲情,从而达到认知目标。 3.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末尾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突破难点的相应对策:指导学生阅读,运用各种形式来反复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采取分角色表演、激发想象、入情入境、模仿作诗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黄土高原,对草原景色及其风土人情知之甚少,如果不能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就很难体会淳朴善良的蒙古族同胞对汉族同志的满腔热情,更不能理解作者在文章末尾所抒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点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为帮助学生攻克这两个难点,我制作了“草原风光”和“待客——联欢”,使学生边欣赏边体味,有身临其境之感,不仅理解作者初到草原的新奇、惊讶、舒服,又体会到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的热情和“在蒙古包内盛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作者简介以及文体概述

作者及作品概述 1.《藤野先生》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姓周,幼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山,后改名为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是开始使用的笔名。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划时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第一声号角。接着,发表包括《阿Q正传》在内的14篇小说,1923年结集为《呐喊》出版,1924~1925年,发表《祝福》《伤势》等11篇短篇小说,结集为《彷徨》出版。并发表了散文诗集《野草》。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2.《我的母亲》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3.《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四十年代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的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4.《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在诗歌、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有《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战斗》《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很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 5.《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我的一生》《我的宗教》《中流——我以后的生活》等。作为盲聋哑人,海伦的成就是空前的,她被誉为美国英雄。 6.《雪》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散文集: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像散文那样不分行、不押韵,不受字数、声韵的限制,可以自由地采用散文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来叙事抒情。它又是诗,有诗的想象、诗的激情和诗的意境;有诗一样的节奏感和跳跃性,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总体来看,它的主要特征是:散体、灵活、浓缩。 7.《雷电颂》 郭沫若(1892—1978),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8.《短文两篇》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小说,《复仇》《将军》等短篇小说集和《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9.《海燕》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活动家。父亲早

枣核 萧乾 读后感

学完《枣核》后,我十分理解这位老人的心情。叶落归根,人到了风烛残年就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生养自己的地方。身在异国他乡,几十年都没见到自己的祖国,当然想知道家乡是什么样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像河水一般流过。老人的思乡情却没变,反而思念越切。 老人的思乡情,使我感慨很深,因为我现在也是远离家乡身在英国。这是因为我爸爸在英国读博士的最后一年多时间里,我和妈妈决定到爸爸身边去陪读。当我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心情十分高兴。因为可以马上和爸爸见面了!也能出国看看了!到了英国的前一两个星期,一切还都十分新鲜,也并不想家。后来我在英国上了学,人家说我是小“留学生”,我也是海外学子了,时间才过了5个月,我就开始想家了,只有短短地5个月啊,我已经感受到了游子们思念祖国家乡的心情了,这种思念,对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是难以想象的。在梦中我常常梦见和同学们一起上学、一起玩的情景。有空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都喜欢在网上看看国内的新闻,看看祖国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次,我在这儿的学校里,画了一面五星红旗,回家后把它粘在了墙上,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的家里和我的心中飘扬。我还想我在国内的姥姥、姥爷、太姥、爷爷和姑姑们,想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想老师,每当在这里的学校上学时,我就想起国内的学校。总之我也想祖国的一切……。昨日,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介绍中国的书,就毫不犹豫的借了下来。按道理,我比英国人更了解中国,还用看他们的介绍吗?!这不还是想念祖国的缘故嘛!是啊,一个中国人,一个

炎黄子孙,只要有情感,就会思念祖国,永远不会忘记。 不过,我比课文中的老人要幸运的多;因为一年以后就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了。现在,我要在这一年时间里好好学习英语和其他知识。把思念祖国的心情化成学习的动力,时刻不停地奋斗,我觉得,我现在在英国的学校里就代表着中国,所以我不能丢中国人的脸。回国后,继续努力学习,长大要为祖国的发展增添一份力量,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