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娉.婷(pīng) 红晕.(yūn) 宽宥.(yòu) 汲.取(jí)

B.沆.砀(hàng) 鲜妍.(yán) 游弋.(yì) 骈.进(bìng)

C.妖娆.(ráo) 栖.息(qī) 亵.渎(xiè) 睿.智(ruì)

D.佝.偻(ɡōu) 风骚.(sāo) 皓.月(gào) 惊骇.(h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斑斓入场券一枕黄梁刻尽职守

B.慰籍化妆品天道筹勤左右逢源

C.伎俩三部曲世外桃源随声附和

D.缅怀斑马线大厅广众险象迭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李攀同学各门功课都好,每次考试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老师们对她顶礼膜

...拜.,直夸她将来前途无量。

B.济南作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得其所

....,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C.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

....,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D.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B.初中三年,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很多作品后,鲁迅先生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C.能否搞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老师代课的任务。

5、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C.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D.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是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挫,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

7、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露未已。 (《诗经·蒹葭》)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4)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7)《<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只要善于学习,人生处处有老师的句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请写出你熟悉的古诗词中与上述节日有关的连续两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间:

(2)小惠未编编:

(3)必以信信:

(4)必以情断之之:

(5)智虽弗及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是则可矣。3.(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谷煜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

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有删改)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①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书架伴“我”成长2.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

4.在第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户外运动,当遵守法纪敬畏自然

盛玉雷

①如今,户外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运动方式。其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让人能够在拥抱自然的同时挑战自我,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②然而,近些年来,一些

..户外项目越来越刺激,安全之弦却没有越绷越紧;

部分

..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足迹越来越广,安全印记却没有越来越清晰。有人为了逃避景点门票,在未开发的区域追求刺激;有人拒绝大众化的旅游路线,追求不顾风险的自然体验;有人在经验和装备都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开启“说走就走”的户外探险……每一起户外运动爱好者被困、失联、遇难的事故,都打破了敬畏自然、爱护生命、遵守法规的出行原则,都耗费了救援力量和公共资源高速运转的巨额成本,不仅严重威胁自身安全,而且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③参与户外运动,需要我们懂得,再罕见的风景也不及生命的珍贵。近日,一则“90后小伙在羌塘无人区失联50天被找到,却拒绝接受行政处罚”的新闻,最终以“穿越者认罚,交齐了5000元罚款”而落下帷幕。该事件一连串的波折引发的公众讨论,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在此次穿越无人区的三人小团队中,有人曾成功纵穿羌塘,有人曾攀登过雪山高峰,堪称户外运动的资深玩家。正是那些极限挑战与奇特经历,推涨了他们自我挑战的勇气和底气。但勇敢不是逞强,冒险不是弄险。尽管那位失联的穿越者创造了“断粮7天,只能吃草根、苔藓”的生命奇迹,这样的户外运动却不值得提倡,更何况一行人穿越羌塘无人区的活动属于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

④追求挑战乐趣,需要我们牢记,再遥远的眺望也要留意脚下的土地。有生态人士指出,一个易拉罐被大自然完全分解需要200年,塑料制品需要1000年,一个玻璃瓶需要长达200万年。对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而言,宁静才是最大的守护。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羌塘荒原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探险者在无人区的一举一动,比如留下一张包装纸、扔掉一个干粮袋、点燃一堆柴火,都会变成高寒地区的一道疤痕,造成难以修复的生态损失。可以说,以亲近自然之名行破坏自然之举,既不是户外运动的风向标,也绝不会成为极限运动的功勋章。

⑤每个人都有探索远方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众利益、浪费公共资源为代价。我们乐于见到失联小伙最终得救的暖心,也欣慰

于非法穿越无人区的行为受到处罚,但不接受“拒不认错”的任性。事实上,违规犯险穿越等越轨行为,不会被真正成熟自律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所认同,也不会被日臻完善的法律法规所容忍。当户外运动爱好者以身犯险,及时进行援助不是“迁就”,而是尊重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当户外运动爱好者被救脱险,严厉进行处罚不是“伤口撒盐”,而是划出清晰的法律红线。

⑥截至目前,已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数百人进入过太空。矢志探索的魅力,就表现在永不言弃的心志、突破极限的精彩。这些活动都突破了人生的边界,却绝不碰触道德法律的底线。而这,也应该成为每一项极限运动的自我修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7日)1.为什么作者认为“冒险户外运动是碰触道德底线的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然而,近些年来,一些

..户..户外项目越来越刺激,安全之弦却没有越绷越紧;部分

外运动爱好者的足迹越来越广,安全印记却没有越来越清晰。

3.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你喜欢户外运动吗?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四、写作题(40分)

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难忘的经历,有时因为某种原因而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或做法。有时不再犹豫,积极争取;不在胆怯,大胆面对;不在放弃,咬牙坚持;不在沉沦,奋力拼搏……

请以“我不再▁▁▁▁▁▁▁”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C

C

D

A

C

C

蒹葭采采直挂云帆济沧海报君黄金台上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落红不是无情物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实情(4)代指案件、案情(5)够,达到

2.(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就能(开)战了。

3.对话(语言);对比

4.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1.①“我”在老师家偶遇书架②爸爸给“我”做了一个书架

2.①“笑意”表明妈妈对“我”如此爱书(书架)而高兴,对“我”以字典作“书架”表示赞赏;②从“光泽”看出妈妈因为“我”聪慧和爱书而对“我”的将来有了期盼。

3.示例一:“看见了,看见了”运用反复的修辞,强化了“我”的想象和期待。示例二:“款款而来”赋予“小书架”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我”即将拥有书架的喜悦。

示例三:通过“仿佛”引出“我”的想象,表现了“我”期待的心情。

示例四:“美丽的家伙”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情感。

示例五: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即将拥有书架的愉悦心情。

4.“久违的老友”:“我”在老师家见到过书架,因期待而想象过书架的样子,所以早已熟悉。“我的长者”:书架变得苍老;书架长久陪伴“我”,给“我”力量。

5.示例:陪伴我的是台灯。从小陪伴我看书、写作业,像我的朋友。在我成功时,分享我的快乐;在我沮丧时,给予我力量。

1.冒险户外运动漠视了生命的珍贵,有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众利益、浪费公共资源等危害

2.不能。“一些”和“一部分”表明只是一部分户外运动者追求刺激、足迹广泛但安全意识却很淡薄,使得论证语言更准确、严密;若删去范围就会扩大为全部的户外运动项目和全部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不符合客观实际

3.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生态人士的观点以及几种难以自然分解的废弃物的事例,揭示了一些废弃物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现实,具体详细地论证了我们在追求挑战乐趣的同时,也应该留意脚下的土地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喜欢。户外运动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让人能够在拥抱自然的同时不断挑战自我,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但大多数的户外运动者只是一味地追求冒险、刺激的自身感受,却忽略了其违法、冒险的户外行为给自身、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作为一个真正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我们应该遵纪守法敬畏自然,在享受户外运动带来的快乐时,也要珍爱生命和尊重自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