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1.基数:在一种数制中,只能使用一组固定的数字符号来表示数目的大小,具体使用多少

个数字符号来表示数目的大小,就称为该数制的基数。

2.位权:对于多位数,处在某一位上的1所表示的数值的大小,称为该位的位权。

3.字节:通常将8个二进制编为一组,叫做一个字节。

4.字长:通常将组成一个字的位数叫做该字的字长。不同级别的计算机字长是不同的。

5.信息:信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是广泛存在的。从计算机应用角度,通常将信息看做人

们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的或所获取的知识。

6.数据:数据是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信息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符号。它是信息的载体,

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7.信息处理: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处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特点,由计算机进行数

据处理的过程。实际上信息处理的本质就是数据处理,其主要目标就是获取有用的信息。

8.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是指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智能,使计算机能像人一样具

有识别语言、文字、图形和“推理”、学习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9.过程控制:是指实时采集、检测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判定,按最佳值进行调节的过程。

10.CAD: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缩写,是指用计算机帮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11.CAI: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缩写,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工作。

12.算术逻辑单元(ALU):又称运算器。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包括算

术运算(加、减、乘、除等)和逻辑运算(与、或、非、异域、比较等)。

13.中央处理单元(CPU):是硬件系统的核心。它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等组成,并采用

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成芯片,又称微处理器芯片。

14.系统软件:是指由计算机生产厂(部分由“第三方”)为使用计算机而提供的基本软件。

15.应用软件:是指用户为自己的业务应用而使用系统开发出来的用户软件。

16.操作系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资源,并

且负责解释用户对机器的管理命令,使它转换为机器的实际操作。

17.IP地址:一个IP地址是一个逻辑的32位地址,用以来指定一台TCP/IP主机。每个IP

地址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网络ID,另一部分是主机ID。网络ID用来指定所有的机器在同一个物理网段上,而主机ID则用来指定在网络上的一台网络设备,如一台机器或一台路由器。在网络上每台运行TCP/IP的机器都需要有一个不同的IP地址。18.子网掩码:一个子网掩码用来掩住IP地址的一部分,以使TCP/IP能够利用分主机ID

的一部分来作为网络ID。当一台TCP/IP主机想要通信时,子网掩码可以用来决定一台主机是在本地网还是在远程网。

19.域后缀:是指系统可以将这个列表中的域后缀同主机名组合在一起与DNS服务器进行

交流。与DNS服务器相同,在域后缀列表中也是排在前面的域名先参与匹配。

20.默认网关:用来指示TCP/IP从什么地方发出数据包,最终是要把数据送到远程的目地

网中去。如果用户不指出默认网关,那么信息只能在本地网中进行传输。

21.主机:是指这台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名称。它是由大小写字母a~z、A~Z、数字0~

9和符号“-”组成的。

22.域:是指这台计算机所处在的域。域名除了由大小写字母a~z、A~Z、数字0~9

和符号“-”组成外,还可以使用符号“.”作为分隔符,如https://www.sodocs.net/doc/f318429110.html,是一个合法的域名。

23.拓扑:拓扑是从图论演变而来的,是一种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线、面特点的方法。

24.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是指网络不存在一个处理的控制中心,网络中的任意结点都至少和

另外两个结点相连接,信息从一个结点到达另一结点时,可能有多条路经。同时,网络中的各个结点均以平等地位相互协调工作和交换信息,并可共同完成一个大型任务。

25.集中式计算机网络:集中式计算机网络处理的控制功能高度集中在一个或几个结点上,

所有的信息流都必须经过这些结点之一,因此,这些结点是网络处理的控制中心,而其余的大多数结点则只有较少的处理控制功能。集中式网络的主要优点是实现简单,其网络操作系统很容易从传统的分时操作系统经适当的扩充和改造而成。

26.数据:数据是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能被识别,也可以被描述。数

据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数据内容是事物特性的反映或描述;其二,数据以某种媒体作为载荷体,即数据是存储在媒体上的。

27.信号:信号是数据的具体的物理表现,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

28.模拟数据:模拟是与连续相对应的。模拟数据是取某一区间的连续值,而模拟信号是一

个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29.数字数据:数字是与离散相对应的。数字数据取某一区间的连续值,数字信号取几个不

连续的物理状态来代表数字。

30.带宽:信号的带宽是指它的频谱宽度。理论上任意持续期有限的信号的频谱总是无限宽

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频谱宽度被认为是信号能量比较集中的那样一个频率范围。如果认为能量主要集中在主频谱r内,则它的带宽B f是1/r。

31.链路复用:在局域网络和远程通信中,为提高介质利用率,研究和发展了链路的多路复

用技术,即在同一介质上时传输多路信号,他只需要一条传输线和一个I/O口,就可使多个终端同时与主机通信。

32.频分多路复用:当介质的有效带宽超过被传输的信号带宽时,可以把多个信号调制在不

同的载波频率上,从而在同一介质上实现同时传送多路信号,这种技术称为频分多路复用,简称FDM。

33.时分多路复用:由于传输介质可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总是超过一些信号的数据传输

速率,所以,可以采用将多路信号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相间传送的方法,实现在一条传输线上“同时”传送多路信号,此即时分多路复用。

34.编码:编码就是把数据转换成适合在介质上传输的信号。

35.单工通信:在点-点通信方式中,信息固定地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通信方式。

36.全双工通信:在点-点通信方式中,能同时在两个相反方向上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37.半双工通信:在点-点通信方式中,信息可以向两个相反方向传送,但不能同时进行的

通信方式,依据信息传送的方向,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交替地使用传输信道相连。38.通信规程控制:为了保证通信的双方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在通信的发送和接

收之间有一系列的约定或规定,称为通信控制规程。

39.透明数据:在数据通信过程中,采用特殊的措施允许数据中包含所有的字符,也包括控

制字符在内,这种数据称为透明数据。

40.信息:是人对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某种认识。

41.非透明数据:在数据通信过程中,不包含控制字符的数据称为非透明数据。

42.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三类重要的相互有关的结构,即物理结

构、逻辑结构和软件结构。其中每一种结构都是由一组元素和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方式所定义的。而这些结构的相互关系就形成了所要考虑系统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及其组成部分的功能的精神定义。

43.物理结构:物理结构元素是完成一定功能的物理部件。物理结构决定系统所需的资源,

即所需硬件设备的数目和技术要求。

44.软件结构:软件结构由数据处理、进程访问、硬件故障诊断、数据发送、通道(或信道)

控制等一些相互有关的程序组成。软件结构元素就是各种程序。程序之间的相互作用保

证了必要的信息处理任务的正确执行。

45.逻辑结构:逻辑结构元素决定输入、存储、发送、处理或信息传递的基本操作功能。常

将逻辑结构元素成为逻辑模块。逻辑结构可以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终端模块、通信程序模块等。逻辑结构元素还可以是相关的几个逻辑模块联合起来的更复杂的实体。分析逻辑结构元素的相互作用,应考虑整个系统的操作,研究处理与信息流有关的进程(操作系统中的一个概念,表示程序的一次执行),并决定系统的逻辑资源。

46.协议:协议是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术语。在计算机网络中,两个相互通信

的实体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其上的两个进程相互通信,需要通过交换信息来协调它们的动作和达到同步,而信息的交换必须按照预先共同约定好的过程进行。

47.局域网:局域网也称局部网,是计算机网络的一种,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利用通信线

路将众多计算机和外设连接起来,达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48.网络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的各个结点或站想和连接的方式。一种拓扑结构对

应于一种通信线路连接和一种交换设备的分布方式。拓扑结构确定,则各站之间的通路也就确定了。

49.CSMA/CD:CSMA/CD称为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方法。基本思想是,任何一个

站需要发送数据时,首先侦听一下目前有无另一个站正在发送,即介质上有无信号传输。

如果侦听的结果为总线空闲,则该站可以立即发送一帧数据;若侦听结果是总线上有数据传送,则就一直侦听下去,等到发现总线上无信号传输时,该站就立即发送一帧数据。

50.等时以太网:采用4B/5B编码技术,将以太网的10Mbps信道和一个6Mbps的等时信道

组合起来的网络技术,其信号速率为20MBand。这6Mbps带宽就可以用于传送图像、语音的等时信号。

51.拥塞:指的是在包交换网络中由于传送的包数目太多,但存储转发结点的资源有限而造

成网络传输性能下降的情况。拥塞会使网络的吞吐量(单位时间传输的有效数据量)明显下降。拥塞的一种极端情况是死锁,退出死锁往往需要网络复位操作,所以应尽量避免死锁的发生。

52.流量控制:是指在一条通道上控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数量和速度使其不超过接收端所能

承受的能力,这个能力主要指接收端接收数据的速率和接收数据缓冲区的大小。通常采用停等法或滑动窗口法控制流量。流量控制是针对端系统中资源受限而设置的;拥塞控制是针对中间结点资源受限而设置的。流量控制限制了进入网络中的信息总量,可以在一定的程序上起到减缓拥塞的作用。

53.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在源结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建立起来一条物理通路引导信息从源站

到达预定的目的站。采用这种交换方式时,通信过程必须包括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拆除线路连接三部分。

54.路径选择:是指报文分组交换网(通信子网)中,每个结点具有自动选择最佳传输路径

的能力。

55.通信子网:网络中所有的通信结点和链路一起称为通信子网。

56.站:用来处理传输内容的设备称为站。

57.虚呼叫虚电路:用呼叫包建立的虚电路称为虚呼叫虚电路。

58.网桥:网桥是一种帧存储转发设备,从一个网段接收一帧数据,并判断该帧的目标地址,

如果是到该网段某一主机(工作站)的,则不予转发,如果是到另一个网段的则转发出去。网桥是在介质访问控制层互联网络的设备。除了互联与协议转换以外,网桥的另一个作用是调节负载或调节宽带。

59.重复器:重复器是一种位重复设备,从一段网络接收一位,再按原逻辑产生出一个新位,

送到另一个网络段中。它在物理层上实现两个网络之间的互联,用于物理层以上各层协

议完全相同的网络互联。

60.协议变换器:用于传输层以及其上各层协议不相同的网络互联设备,称为协议变换器。

它必须把一个协议转换为另一个协议,而不丢失过多的内容。Gateway有时也用来泛指广义的网络协议变换,适用于任何一个层次。

61.路由服务器:路由服务器是对数据进行存储转发的设备,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存储

转发并改变其格式的设备。它具有路径选择的功能,可依据网络当前的拓扑结构,选择一条“最佳”路径,把接收到的包转发出去。

62.网络互连:是指LAN-LAN、LAN-WAN、WAN-WAN、LAN-HOST之间的连通性和互操作能力。

63.桥路由器:把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合在一起的设备称为桥路由器。对于它能识别的网络

层协议起着路由器的功能,不能识别的网络层协议起着桥的功能。

64.子网地址:一个实系统与实子网的借口叫做子网连接点(SNPA)或子网地址。

65.异型网络:具有不同协议的网络称为异型网络。

66.子网接入协议:子网接入协议(SNACP)是子网内的一个网络层实体与子网外的一个网

络层实体之间的协议。

67.Windows Server2003域:域可以看做一个“超级工作组”,一个具有集中安全控制的工

作组。域的概念是构造微软高级网络的基础。域可由共享资源和用户组成。与工作组一样,域也是一组联网的计算机集合;与工作组不同的是,对域资源的所有访问都有该域中的某个计算机授权控制。这个计算机称为主域控制器,域主要有两个优点:

(1)一个域对一个用户来说只有一个密码,该密码可打开该域的所有被授权使用的资源。(2)密码是由用户设定的。网络管理员若要拒绝别人上网,只需要删除那个人的帐号。别人无需更改密码仍可以继续使用网络资源。

68.Windows Server2003用户权限:权限即是允许对某个打印机、目录、文件或其他网络

资源进行访问的权利。访问有多种级别:只读、只执行、读/写等。

69.UNIX系统中的“当前目录”:从逻辑上讲,用户在登陆到UNIX系统中之后,每时每刻都

“处在”某个目录之中,此时用户可以显示出该目录所组织的所有文件,此目录就称做当前目录或工作目录。当前目录是可以改变的。当用户初始登录至系统中时,其主目录就成为当前目录。

70.UNIX系统中的“管道”:管道是UNIX系统中的一类特殊文件。管道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解

决如何方便地将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问题。在系统中,管道文件的存储有一块专用的内存区域。而且它的存取不像其他文件那样具有“随机访问”的特点,而是“先进先出”的。管道可以分为两种,一为无名管道,二为有名管道。前者主要用于父子进程之间的通信,而后者则用于关系不太密切的进程之间。在使用时,除无名管道的建立与普通文件有些不同之外,其他诸如管道的读、写、关闭等与普通文件是完全相同的。读写管道的两个进程在执行上是并发进行的,而不像是在使用临时文件的情况下那样,两条命令是串行执行的,这也是其效率较高的一个原因。

71.UNIX系统中的“设备文件”:可以把各种设备特别文件看做一个用于描述相应硬设备的

说明。这类文件并不是普通的磁盘文件,它只是占据文件系统树形结构中的一个结点,应用程序和用户通过这个结点来访问相应的硬件设备。某些结点可能对应的是同一个硬设备,但是根据其结点的名称不同,对硬设备的访问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设备文件分为两类。一类为字符设备文件,另一类为块设备文件。区分主要是根据它们与核心之间每次传送字节数的不同。字符设备与核心每次只传送一个字节。块设备与核心之间每次传送的是一个数据块。

72.UNIX内核:即UNIX的控制程序,UNIX内核所提供的服务可直接或间接地完成程序实现

的所有工作。

73.目录服务:一种以单一逻辑的方式访问可能位于全球范围内的所有网络服务和资源的技

术。无论用户在何处,也无论资源位于什么地方,用户只需通过一次登陆就可访问网络服务和资源。

74.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它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

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专项服务。

75.路径:是指到某个文件结点的一条道路,路径的主要构成是目录名称中间用”/”分开。

76.多用户: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有多个用户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77.多任务:是指同一台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可以运行多个应用程序。

78.Linux:Linux是一个可以在基于Intel 386、Intel 486、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

MMX、Pentium Ⅱ处理器以及Cyrix、AMD的兼容芯片的微机上运行的UNIX系统。

79.RedHat Linux:RedHat Linux是由RedHat Software公司发行的,目前的版本是5.1,

它是基于2.0.34内核的。它的RPM技术,即RedHat的软件包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安装和卸掉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本身,包括内核和操作系统的基础部分。

80.用户管理:用户管理主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一个合法的用户帐户、设置和管理用户的密码、

修改用户账户的属性以及在必要时删除已经废弃的用户帐号。

81.ifconfig: ifconfig是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一个用来显示和设置网络设备的工具。

82.Ping: Ping是一个最常用的检测是否能够与远端机器建立网络通信连接的命令。

83.端到端加密:端到端加密是在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中对出送的PDU进行加密和解密,端到

端加密已超出了通信子网的范围,因此要在运输层或其以上各层来实现。这样就使端到端加密的层次选择有一定的灵活性。

84.防火墙:防火墙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保护装置,是用来保护网络数据、资源和用户声誉的。

防火墙能够确保如电子信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或在特定的系统间信息交换的安全。

从逻辑上讲,防火墙是分离器、限制器、分析器。从物理角度上看,各站点防火墙物理实现的方式有所不同。通常防火墙是一组硬件设备—路由器、主计算机或者路由器、计算机和配有适当软件的网络的多种组合。

85.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会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传染是通过修改其他程序来把

自身或其变种复制进去完成的。

86.计算机蠕虫:计算机蠕虫是一种通过网络的通信功能将自身从一个结点发送到另一个结

点并启动的程序。

87.接入控制:是指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88.加密:把明文变成密文的过程。

89.解密:把密文还原成明文的过程。

90.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如果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者虽不相同,但

可以由其中一个推导出另一个,则称为对称密钥加密体制。

91.被动攻击:对析出信息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

92.主动攻击:更改信息和拒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主动攻击。

93.Internet中的主机:在Internet中,每一台拥有自己的Internet地址或IP地址的计

算机才被称为主机。主机可以是一台PC机或工作站,也可以是小型机甚至于巨型机。

94.Internet中的终端:终端通常由一个键盘、一个显示器和一些通信部件组成。在多用户

系统中,主计算机往往带有很多终端,这些终端往往只有很有限的计算能力,所以有时也称之为哑终端。所有终端都通过通信线路或直接与主计算机相连接,主计算机则为每个终端提供计算、存储、主件访问等操作能力。在终端方式下,用户只能做所连接的主机允许做的事情,而且除了用户所输入的命令和显示结果外,其他所有工作都由远程主机来完成。

95.局域网(LAN):把单位内部较小的、主要用网络电缆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络称为

局域网。

96.广域网(WAN):把用公共通信设施将计算机互相连接形成的规模很大的网络称为广域网。

97.服务器程序:安装在提供资源和服务的计算机上的程序叫做服务器(Server)程序。

98.客户端程序:获取和使用Internet上的资源和服务、需要安装在用户的计算机上的程

序被称为客户(Client)端程序。

99.客户/服务器系统:由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共同完成一件任务的系统就称为客户/服

务器系统。

100.WWW:WWW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具有一致的用户界面的信息浏览系统。

101.主页:主页(home page)指个人或机构的基本信息页面,用户通过主页可以访问有关的信息资源。

102.网络新闻:网络新闻(Usenet)是为数众多的综合性新闻和专题讨论组的总称。103.计费管理:负责记录网络资源的使用,对网络资源和通信资源的使用进行计费,目的是控制和监测网络操作的费用与代价,它对一些公共商业网络尤为重要。

104.B-ISDN:它是在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通信网络,其核心技术是采用ATM(异步转移模式)。也是将各种业务,如话音、数据、图像和活动图像都综合在一个网络中传输,包括了N-ISDN所有的业务功能。

105.域名系统(DNS):域名系统是一个在TCP/IP网络(Internet)中将计算机的名称转换为IP地址的服务系统。

106.伪造连接初始化:攻击者重放以前合法连接初始化序列的记录,或者伪造身份而企图建立连接。

107.性能管理:是对网络性能的管理,要求做到对网络的特、资源利用率和有关通信活动进行分析,以帮助网络管理人员评价网络资源及相关的通信活动的情况和效率。

1、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

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总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联机系统是由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终端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3、PDN是公用数据网。网中传输的是数字化的数据,属于通信子网的一种。

4、OSI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七层网络模型。

5、PSE是分组交换设备。作为网络的中间节点,它具有存储转发分组的功能。

6、PAD是分组装配/拆卸设备。在发送方将大的报文拆成若干分组,在接受方将属于同一报

文的分组再重新组成报文的设备。

7、FEP是前端处理机。设置在中心计算机与通信线路之间,专门负责通信控制。

8、IMP是接口信息处理机,是网络中间节点的统称。

二、

1、数据通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数据装置与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

转接、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2、数据传输率: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B/S。

3、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是信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4、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方法。

5、PCM:称脉码调制,是将模拟数据换成数字信号编码的最常用方法。

6、FDM:又称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是在信道带宽超过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将物理停产的总带宽分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的子停产,每个子信息传输一路信号。

7、同步传输:是以一批字符为传输单位,仅在开始和结尾加同步标志,字符间和比特间均要求同步。

8、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

9、FEC:又叫向前纠错,是一种差错控制方法,接收端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能确定二进制码元发生错误的位置,从而加以纠正。

10、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

11、MODEM:又称调制解调器。其作用是完成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使传输模拟信号的媒体能传输数字数据。发送端MODEM将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模拟信号,接收端MODEM 再把模拟信号解调还原为原来的数字数据。

12、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记做BAND。

13、基带传输:是在线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是一种最简单的传输方式,适用于近距离通信的局域网。

14、串行通信:数据是逐位地在一条通信线上传输的,较之并行通信速度慢,传输距离远。

15、信宿: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16、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17、全双工: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要有两条数据通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独立的接收和发送能力。

18、冲击噪声:呈突发状,常由外界因素引起;其噪声幅度可能相当大,无法靠提高信噪比来避免,是传输中的主要差错。

19、ARQ:又称自动请示重发,是一种差错控制方法;要求接收方检测出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数据收到为止。

20、数据:为有意义的实体,它涉及到事物的存在形式。

三、

1、网络协议: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或约定的集合。

2、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3、语法: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5、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6、 OSI:开放系统互连,是ISO中的术语,指资源子网中的主机。

7、端开放系统:是ISO中的术语,是指资源子网中的主机。

8、中继开放系统:是ISO中的术语,指通信子网中的节点机。

9、 DTE:数据终端设备,是对用户拥有的连网设备和工作站的统称。

10、 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

称。

11、零调制解调器:当用RS-232C直接连接两台近地DTE时,为使电缆两端的DTE通过电缆看过方都好像是DCE,所采用交叉跳接的信号电缆。

12、 V系列接口标准:是数据终端设备与调制解调器或网络控制器之间的接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接口。

13、 X系列接口标准:是适用公共数据网的宅内电路终接设备和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它制定较晚,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接口。

14、 100系列接口标准:是DTE与不带自动呼叫设备的DCE(如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接口。

15、 200系列接口标准:是DTE与带自动呼叫设备的DCE(如网络控制器)之间的接口。

16、 X.21建议:是一个用户计算机的DTE如何与数字化的DCE交换信号的数字接口。

17、链路管理:数据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18、反馈差错控制:用以使发送方确认接收方是否正确收到了由它发送的数据信息的方法。

19、 ARQ法:又称自动请求重发,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帧附加一定的冗余检错码一并发出,接收方则根据检错码对数据帧进行差错检测,若发现错误就返回请求重发的应答,发送方收到请求重发的应答后,便重新传送该数据帧。

20、停发法:又称空闲重发请求,规定发送方每发送一帧后就要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的确认返回,仅当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正确接收确认后再发送下一帧。

21、 go-back-n策略:当接收方检测出失序的信息帧后,要求发送方重发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信息帧之后的所有未被确认的帧。

22、选择重发策略:当接收方发现某一帧出错后,仍然后续来的正确的帧存放在一个缓冲区中暂不向上层递交,同时向发送方要求重新传送出错的那一帧;一旦收到重新传来的帧后,就将其与存于缓冲区的中的其帧一同按正确顺序递交高层。

23、发送窗口;发送方已发送但尚未被确认的帧的序号队列的界限,其上下界分别为窗口的上下沿,下下沿的距离为窗口尽寸。

24、异步协议:以字符为独立的信息传送单位,在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开始对每个字符内的比特进行同步,但字符间的间隔是不固定的。

25、同步协议:以多字节或多比特组成的数据块为传送社交晚会产,仅在帧的起始处同步,帧内维持固定的时钟。

26、 BSC: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又称二进制同步通信,采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法,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

27、信息帧:又叫I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和数据。

28、控制帧:又叫S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29、无编号帧:又叫U帧,用于提供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功能。

30、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采用比特填充的首位标识法。

31、虚电路服务: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使所有分组序到达目的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32、阻塞: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至引起这部分及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

33、死锁:网络阻塞严重,导致网络通信业务停顿的现象。

34、间接存储转发死锁:在一组节点之间,某节点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下一节点的分组,这种情况依次传递构成循环,造成多节点间的死锁。

35、直接存储转发死锁:两个节点彼此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对方的分组,造成两节点既不能接收也不能发送分组的现象。

36、网络服务质量:是指在运输连接点之间看到了某些运输连接的特性,是运输层性能的度量,反映了运输质量及服务的可用性。

37、抽象语法:是对数据一般结构的描述,是应用层实体对数据结构的描述。

38、上下文关系:抽象语法和传输语法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上下文关系。

39、重新同步:会话层在已经应答发送方正确接收后,在后期处理中发现错误而请求发送方重发。

40、 FTP服务:是一个用于访问远程机器的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使用户可以在本地机与远程机之间进行有关文件的传输操作。

41、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是一个应用层协议,是简单的基于文本的,可靠的,有效的数据传输协议。

42、地址转换协议ARP:在网络层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物理网络地址的协议。

四、

1、令牌:是一种能够控制站点占有媒体的特殊山帧,以区别数据帧及其他控制帧。

2、载波监听:即发送站点在发送帧之前,先要监听信道上是否有其他站点发送的载波信号,若无其他载波,可以发送信号;否则,推迟发送帧。

3、冲突检测:即发送站点在发送数据时要边发送边监听信道,若监听到信道有干扰信号,则表示产生了冲突,于是就要停止发送数据。

4、时槽:是一个固定长度的二进制位串,对应一个特定的时间片段,每个站点只能在时间片内发送数据。

5、服务访问点:简称SAP,是一个层次系统的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N层的SAP就是N+1层可以访问N层服务的地方。

6、局域网操作系统:是在局域网低层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能力的基础上,为高层网络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和其他网络服务功能的局域网系统软件。

7、传输时延:是指一个站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帧到数据帧发送完毕所需要的全部时间,也可是接收站点接收事个数据帧的全部时间。

8、本地网桥:指在电缆允许的长度范围内互连网络的网桥。

9、比特环长:当数据帧的传输时延等于信号在环中和上的传播时延时,该数据帧的比特数就是以比物度量的环路长路。

五、

1、 ISDN:是由综合数字电话网演变发展而来的的一种通信网络,它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以支持广泛的业务,支持语音和非语音的通信业务,它为用户连网提供了一组少量的标准多

用途网络接口。

2、数字位管道:指的是用户设备和ISDN交换系统之间传输比特流的接口。管道中双向传输的比特流是由多个独立信道的比特流采用时分多路复用形成的。

3、信元:ATM的信元是具有固定长度的帧,共53字节。其中5个字节是信元头,48个字节是信息段。信息段中可以是各类业务的用户数据,信元头包含各种控制信息。

4、帧中继:是一种新型快速分组交换方式,它在继承了X.25的特点之后,简化了其网络层协议功能而发展起来的。

5、 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

6、 URL:即统一资源定位器,WWW上的每个网页都按URL格式命名惟一的地址。

7、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对应IP地址的子网主机标识区域全为"0",其余部分全为"1"。用于两台主机是否在同一子网中。

8、万维网:又称WWW,是Interner上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身的全球信息资源网络,是Internet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9、 intranet:表示一组在特定机构范围内使用的互连网络,它们沿用的internet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也叫内联网。

10、防火墙:是一种安装在网间连接设备上的软件,在被保护的intranet和internet之间坚竖起的一道安全屏障,用于增强intranet的安全性。

匿名服务器:是指不需要专门的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进入的系统。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 之财产清查 报表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之财产清查报表 财产清查就是根据账簿记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票据等的盘点或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全部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企业的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一般在财产管理制度中予以规定,通常在年末、季末或月末结账前进行。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清查。 内部清查内部清查是指由本企业的有关人员对本企业的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也称为自查。 外部清查外部清查是指由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或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或制度的规定对企业所进行的财产清查。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通过设置各种财产明细账,逐笔地登记其收入数和发出数,并能随时结出账面余额的一种盘存制度。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各种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在期末时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各种财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出各项财产的减少数的一种盘存制度。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后进先出法对成本流转的假设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以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条件,对发出存货按最近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事业单位特定时日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文件。 静态会计报表是反映静态会计要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动态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资金的耗费及回收状况的报表。如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月报表是按月编制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它生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生态价)(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更为重要,为生物提供选择自身需要的生活条件。 小气候:指进地面大气层中以内的气候。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每种生物的分布区室友它的生态幅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内稳态只是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利用太阳光谱的有限带。 *红光有利于糖类合成,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红光合成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这是光对植物形态建成作用典型例子。 光合能力:当传入芙蓉辐射能是饱和的、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阳地种:生长在阳光充足、开阔的栖息地为特征; 阴地种:遮阴栖息地为特征。 *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差异是由于叶子生理上的植物形态上的差异造成的。日照长短对生物气到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的与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外源性周期与内源性周期;只有光周期使动植物的似昼夜戒律与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同步起来。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2

习题集名词解释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 k表示。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3.洛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它是以压痕深度的大小来表示硬度值。 4.韧脆转变温度:材料的冲击韧性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某一温度范围内a k值发生急剧下降的现象称为韧脆转变,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范围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5.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难易程度的性能。 6.金属键:金属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引力而相互结合,这种结合键称为金属键。 7.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或点阵。 8.晶胞: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9.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10.晶体和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11.空位:空位是指在正常晶格结点上出现了空位,空位的产生是由某些能量高的原子通过热振动离开平衡位置引起的。 12.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个别晶格间隙中存在的多余原子。间隙原子可以是基体金属原子,也可以是外来原子。 13.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 14.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15.晶粒和晶界:多晶体中每个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粒之间的交界面就是晶界。 16.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7.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8.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相互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成元素之一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19.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这是金属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20.凝固和结晶: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材料的凝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成晶体,我们称之为结晶;另一种是形成非晶体。 21.过冷和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称为过冷度。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或容器壁形核,则称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 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32.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33.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34.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3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32.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3.平行登记——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34.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2.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3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4.序时账簿——是指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32.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3.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4.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32.会计计量: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3.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34.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后,于会计期末解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其账簿的一种方法。 四. 简答题 (每小题6分, 共 12 分) 3

中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大全1

1财务会计 2管理会计 3 财务会计目标 4 会计假设 5 权责发生制 6 现值 7可变现净值 8公允价值 9会计制度 10会计准则会计准则11财务会计规范 12及时性 13谨慎性 14重要性 15实质重于形式 16可比性 17相关性 18可理解性 19可靠性 20现值 22历史成本 21重置成本 23会计要素 25 .会计分期 24货币计量 26持续经营 27会计主体 28财务会计基本假设29财务会计目标 30应收票据贴现 31货币资产 32性资产交换 33周转材料 34结算方式 35应收款项 36净价法 37总价法 38商业折扣 39现金折扣 40带息商业汇票 41其他货币资金 42可变现净值 43存货跌价准备

44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45永续盘存制 46实地盘存制 47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48计划成本法 49零售价法 50毛利率法 51个别计价法 52周转材料 53权益法 54成本法 55重大影响 56共同控制 57对联营企业投资 58对合营企业投资 59 实际利率法 60实际利率 61长期股权投资 6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3持有至到期投资 64交易性金融资产 65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66 弃置费用 67无形资产 68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69研究阶段 70商誉 71投资性房地产 72长期待摊费用 73应付票据 74带息票据 75职工薪酬 76职工教育经 77非货币性福利 78 股份支付 79营业税 80营业额 81印花税 82短期借款 83预收账款 84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85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86借款费用 87借款利息

88折价或溢价摊销 89公司债券 90可转换公司债券 91债券面值 92债券利率 93债券的溢价摊销 94债券的折价摊销 95实际利率法 96实际利率 97长期应付款 98未确认融资费用 99专项应付款 100或有事项 101债务重组 10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103未分配利润 104股权登记日 105宣告日 106留存收益 107等待期 108授权资本制 109资本公 110实收资本 111所有者权益 112负债的计税基础 113资产的计税基础 11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1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16暂时性差 117表结法异 118账结法 119营业外支出 120营业外收入 12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22资产减值损失 123销售费用 124财务费用 126期间费用 125管理费用 127成本加成合同 128固定造价合同 129完工百分比法 130商品销售退回 131售后回购

基础会计(汇总)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 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 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 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 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 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 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 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 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 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完整word版)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指种群在其生活史各个阶段中,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征。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第 1 页共10 页

7.生态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其后代在新的 区域内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的过程。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种类和 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 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第 2 页共10 页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光学显微部分 1.图像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结构特征分析。 2.衍射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及晶格常数。 3.成分谱分析主要用于研究测定材料的化学成分。 4.光学显微镜按照成像原理可分为几何光学显微镜,物理 光学显微镜,信息转换显微镜。 5.光的波粒二象性:按照量子理论,光能量是由一束具有 极小能量的微粒即“光子”不连续的输送着,表明光具有微粒与波动的双重性,即波粒二象性。 6.自然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波)振动方式:垂直于光的 传播方向的平面内任意振动 7.偏振光振动方式:只在垂直于光的平面内的某一方向振 动(自然光经过某些物质的反射、折射、吸收或其他方 法,使它只保留某一固定方向的光振动) 8.光性均质体: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与 振动方向均不会改变,因而只有一个折射率值 9.光性非均质体:传播速度随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因而 折射率值有多个,一般发生双折射现象,即自然光分解成两束偏振光。 10.等轴晶系矿物和非晶质物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11.中级晶族和低级晶族矿物属于光性非均质体。 12.数值孔径为N.A. = n sin θ(n:镜头介质折射率θ:光 圈半角孔径),数值孔径表征了物镜的聚光能力,放大 倍数越高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对于同一放大倍数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则分辨率越高 13.正交偏光镜:下偏光镜和上偏光镜联合使用,并且两偏 光镜的振动面处于相互垂直位置。 14.如果在正交偏光镜的物台上不放置任何晶体光片时,视 域是黑暗的,为什么? 因为:光通过下偏光镜,其振动方向被限制在下偏光镜的振动面PP内,当PP方向振动的光到达上偏光镜AA时,由于两振动方向互相垂直,光无法通过上偏光镜,所以视场暗。 15.消光现象:晶体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黑暗的现象,称为 消光现象。 16.全消光现象:均质体以及非均质体垂直光轴切片,不改 变偏振方向 17.四次消光:非均质光率体切面均为椭圆,则椭圆长、短 半径四次重合消光,其余则有部分光通过。 18.四次消光是非均质体的特征。 19.偏光显微镜属于透射显微镜,用于透明晶体的观察。 20.金相显微镜属于反射式显微镜,用于不透明物体的研 究。 21.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 22.显微分析分辨率:仪器分辨两个物点的本领。仪器能分 辨两个物点间的距离或角度越小,则分辨率越大。 23.分辨率极限:最临近两个物点间的距离以及角度 24.瑞利判据 瑞利判据相邻物体的距离为r 25.提高分辨率的途径:更短的波长、更大的折射率、增大 孔径角 衍射部分 5、X射线的产生原理:凡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或其他高能辐射流(如γ射线、X射线、中子流)被突然减速时均能产生X射线。 6、X射线管原理:钨丝发热释放电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高速轰击阳极靶,电子突然减速,产生X射线及热能,X射线通过窗口射出为实验所用。 7、X射线谱由两部分叠加而成,即连续谱和特征谱。 8、连续谱的产生:由于阴极产生的电子数量巨大,这些能量巨大的电子撞向阳极靶的撞击条件和碰撞时间不一致,因而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波长的连续谱。 9、连续谱的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10、特征谱的波长一定、强度很大。 11、特征谱的产生:当管电压超过一定值V k(激发电压)时才会产生,只取决于光管的阳极靶材料,不同的靶材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谱线。特征谱线又称为标识谱,即可以来标识物质元素。 12、为什么特征X射线的波长为一定值?对于某一固定物质,各原子能级所具有的能量是固定的,跃迁时所转化成的光子能量为一定值,根据原子结构壳层理论,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也为一定值。 15、吸收限:μm与λ关系曲线中出现的跃增,是原子所俘获的光子量恰好等于该原子某壳层(K,L,M…)电子的结合能,光子被物质大量吸收,吸收系数就发生突增。在曲线的突变点处的波长称为吸收限。 7、外标法原则上只适用于两相物质系统的含量测试;内标法适用于多相体系。 电子显微部分 8、电磁透镜的分辨本领主要由衍射效应和球差决定。 9、电磁透镜的几何像差:由于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像差。又可分为球差与像散。 色差: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变而造成的像差。 10、球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与远轴区对电子束的会聚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一个物点散射的电子束经过具有球差的电磁透镜后并不聚在一点,所以像平面上得到一个弥散圆斑,在某一位置可获得最小的弥散圆斑,成为弥散圆。还原到物平面上,则半径为 rs=1/4 Cs α3 rs 为半径,Cs为透镜的球差系数,α为透镜的孔径半角。所以减小透镜的孔径半角可减少球差。 像散:是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可减小孔径半角来减少像散。 电磁透镜的聚焦原理:通电的短线圈就是一个简单的电磁透镜,它能造成一种轴对称不均匀分布的磁场。穿过线圈的电子在磁场作用下将作圆锥螺旋近轴运动。而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入射电子通过电磁透镜时将被聚焦在主轴的某一点。 1、透射电镜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电源系统、真空系统、 操作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2、透射电镜中电子枪的作用是产生电子束 3、透射电镜中聚光镜的作用是会聚电子束。 透射电镜的分辨本领取决于物镜的分辨本领。 4、电子衍射基本公式的推导 5、选区电子衍射:是指在物镜像平面上放置一个光阑(选 区光阑)限定产生衍射花样的样品区域,从而分析该微 区范围内样品的晶体结构特性。 6、扫描电镜的特点 7、扫描电镜成像的六种物理信号概念 8、背散射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多 9、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亮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凸起 处。 10、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暗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凹处。 11、吸收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少。 12、样品的质量厚度越大,透射系数越小,吸收系数越大。 13、扫描电镜的构造:六个系统组成:电子光学系统(镜筒)、 扫描系统、信号收集系统、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 系统和电源系统。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4、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5、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6、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7、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8、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29、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只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30、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资产】中需要理解的概念, 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其他货币资金 是指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应收票据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应收账款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其他应收款 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交易性金融资产 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原材料 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低值易耗品 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委托加工物资 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基础生态学复习题

绪论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 简述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层次。 四个组织层次,即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野外(田间)研究、实验研究、数学模型研究(理论)、模拟实验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3. 介绍几位著名的国内外生态学家。 ①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在《动物生态学》中,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 ②前苏联的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Kaшкapoв1945)认为,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的各种适应性。 ③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他的著作“动物的分布与多度”。 ④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1909)提出植物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⑤法国的Braun-Blanquet(1932)则把植物生态学称为植物社会学,认为它是一门研究植物群落的科学。 ⑥美国生态学家Odum(1953,1959,1971,1983)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⑦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1980)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1 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所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2.生境(habitat):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 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4.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 殖的关键性因子。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6.生活型: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生态型: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 1.生态学研究更加注重生物的生境与小环境,为什么? 答:大气候一般不能控制,但小气候可以改变。 大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小环境,而且对生物体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小环境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也直接影响小环境。如蜂鸟巢内的卵33.3℃→鸟体表12.4℃→空气和树枝3.5℃→天空→-20.7℃。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在小环境层次上对气候因子进行研究。 2.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生存因子之间的关系。 环境因子: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习题集名词解释 1.30.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52. 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组织完全转变为 奥氏体的过程。 3. B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 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4. B 3 5.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又称孕育处理,是一种有意向液 态金属中加入非自发形核物质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5. B 43.变形织构: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 向的组织叫做“变形织构”。 6. B 53.本质晶粒度:在规定条件下(930±10℃,保温3~8h) 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用以评定刚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 7. C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 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 C 54.残余奥氏体:多数钢的Mf点在室温以下,因此冷却到 室温时仍会保留相当数量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之为残余(留)奥氏体,常用′或A′来表示。 9. C 57.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 或Ac1(对共析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 10.冷或水冷)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一种工艺操 作。 11.C 59.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淬透层)深 度的能力。 12.C 60.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即硬化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和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的相对量及其组织形态。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13.D 58.等温淬火: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 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14.E 70二次硬化:含W、Mo和V等元素的钢在回火加热时由 于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 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15.E 33.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 体。二次渗碳体通常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 16.F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 或容器壁形核,则称为非自发形核,又称非均匀形核。17.G 26.杠杆定律:即合金在某温度下两平衡相的重量比等于 该温度下与各自相区距离较远的成分线段之比。在杠杆定律中,杠杆的支点是合金的成分,杠杆的两个端点是所求的两平衡相(或两组织组成物)的成分。这种定量关系与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完全相似,因此也称之为杠杆定律。 18.G 28.共晶转变:在恒温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 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9.G 82.固溶处理:经加热保温获得单一固溶体,再经快速冷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全

会计概念 会计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简史 司会:司会官阶中大夫,是西周时期的会计长官,主要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会计监督。 司书:官阶下大夫,是西周时期管理账簿登记的会计官员。 四柱结算法:是萌芽于东汉时代的会计账簿金额结算方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四个部分。分别相当于现代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见在龙门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明末清初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缴"、"存"、"该"四个部分,以“进-缴=存-该”作为会计平衡等式,“进”相当于各类收入,“缴”相当于各种费用,“存”相当于各种资产,“该”相当于负债和资本。龙门账法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三式簿记:在12世纪前后,形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三地的三种薄记,即佛罗伦萨式薄记、热那亚式簿记与威尼斯式簿记。是借贷记账法的前身,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借贷记账法。 天地合法账:又称“四脚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清朝中期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相合"。同“龙门账法”相比,它在会计科目体系、账簿体系、损益计算方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会计的涵义与对象 会计一般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一般对象。 盈利组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它拥有独立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非盈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一般指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的事业单位。 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具体内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价值形式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具有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数量上的确定,为管理经济活动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 记账:是把发生的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上记录的方法。 算账: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的方法。 报账: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状况,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方式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的方法。

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2.理性的经济人 3.有效市场 4.股东 5.股票 6.用脚投票 7.用手投票8.财务状况9.公司的外部利益集团 10.财务会计11.管理会计12.审计 13.财务管理 1.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 2.人们通过各种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没有人能长期、系统地欺骗资本市场,市场能分辨出会计指标中真正反映企业业绩的部分和纯粹属于经理人员操纵的部分。 4.是指股份公司的“老板”,他按规定向公司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公司向其提供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5.公司向股东提供的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6.如果股东认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欠佳,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所持有的股票卖掉,即通常所说的“用脚投票”。 7.通过股东大会来干涉公司的经营,称为“用手投票”。 8.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公司各项资产的分布、债务的构成等。 9.是指那些存在于企业外部、与企业在利益上有着一定关联性的各种单位与个人。 10.是以外部信息使用者为导向,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信息。 11.是面向管理当局,为他们更有效地管理企业提供各种信息。 12.站在中立的角度,对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检查。 13.从企业货币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角度出发,力求在最佳的时点、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适量资本,同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有和使用资本. 、简答题 1.简述信任对企业存在与发展所起的的作用。 2.简述会计信息系统对股份公司的股东来说所起的作用。 3.简述财务会计产生的背景。 4.简述会计对公司债权人的的作用。 5.简述会计对公司经营管理部门的作用。 6.简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7.简述审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 8.简述财务管理的作用。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图文稿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 b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 光)。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和有限环境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能量金字塔。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气候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反硝化作用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得分: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B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