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无理数与实数教学设计课改版教案

无理数与实数教学设计课改版教案

无理数与实数教学设计课改版教案
无理数与实数教学设计课改版教案

无理数与实数教学设计课

改版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无理数与实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重点: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

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难点: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出实数的概念

1、什么叫无理数,什么叫有理数,举例说明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

2,41,7,π,25-,2,320,5-,38-,94,0,……(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数概述并板书: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

number )。 教师点明:实数可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

二、议一议

1、在实数概念基础上对实数进行不同分类。

无理数与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如3是正的,π-是负的。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你能把

32,41,7,π,25-,2,320,

5-,38-,94

,0,……(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等各数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中吗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有理数:

无理数:

(2)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

(3)实数除了可以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外,实数还可怎样分

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在有理数中,有理数a 的的相反数是什么,不为0的数a 的倒数是什么。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例如,2和2-是互为相反数,35和351

互为倒数。

33=,00=,ππ=-,33-=-ππ。

三、想一想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a 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 ,绝对值为

2、如果0≠a ,那么它的倒数为 。

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实数a 的相反数为a -,绝对值为

a ,若0≠a 它的倒数为a 1

(教师指明:0没有倒数) 四、议一议。探索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复习勾股定理。如图在Rt △ABC 中AB= a ,BC =

b ,AC =

c ,其中a 、b 、c 满足什么条件。

当a=1,b=1时,c 的值是多少

五、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1) (2)21- (3)π- (4)3 (5)310027

3、在数轴上作出5对应的点

六、小结

1、实数的概念

2、实数可以怎样分类

3、实数a 的相反数为a -,绝对值a ,若0≠a ,它的倒数为a 1

。 4、数轴上的点和实数一一对应。

七、作业

A

C

B 1

课本习题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并不复杂,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掌握。很大部分是借助新知识回顾旧内容。

2020-2021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一、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 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 二、教学任务分析 1. 教学目标: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2.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体验探索、交流与成功。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 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已知22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 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

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

2.1认识无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 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二)、自主探究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无理数》的教学设计

《无理数(一)》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实数第一节内容“无理数”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科书突出其产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同于有理数的数,从而产生探求的欲望。这一过程与历史上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是一致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对下一课时无理数概念的引入起了铺垫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好奇心特强,喜欢动手探究,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课前他们对无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无理数产生的过程不清楚,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三、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本节课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

1.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1. 理解无理数(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有,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有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有;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和探索精神; ④能准确地实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实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择客观存有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已知22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 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 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有,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有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2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新版)苏科版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的扩充,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体会“无限”的过程,发展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1)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 (2)感受估算法,估算无理数的值. 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体会“无限”的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出示幻灯片)1.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 -8.4 ,22 ,617-,0.33,0,5 3-,-9. 2.昨天我们学习了正数、负数,因此我们可以把数如何分类呢?整数和分数呢? 处理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这2道题,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把以上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活动二:明确概念,探究分类 【探究一】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分类 把能够写成分数形式m n (m ,n 是整数,n≠0)的数叫做有理数.(处理方式:教师请学生读课本上的有理数的概念) (出示幻灯片)正整数、0、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师: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分类吗?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说明:以上分类在师生共同归纳出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理解记忆,可在小组内检查过关. 【探究二】无理数的概念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无理数的内容,请其中一名学生读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 注意:(1)无理数必须同时满足:①是无限小数;②不循环. (2)π是无理数. 教师总结:常见的无理数的三种类型 例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6,9.3,6 1-,42,0,-0.33,0.333...,1.41421356,π2,3.3030030003...(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增加1),-3.1415926.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解:正数集合{ 9.3,42,0.333...,1.41421356,π2,3.3030030003...(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增加1),…}; 负数集合{ -6,6 1-,-0.33,-3.1415926,…}; 正有理数集合{ 9.3,42,0.333...,1.41421356,3.3030030003...(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播放课件)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认为在生活中还存在除有理数之外的另一种数。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以前学的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故事。做好学前准备。 (本环节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新课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操作观察,总结归纳: 1、分组活动:

认识无理数教案

2.1认识无理数 【学习目标】 1.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学习重点】 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 【学习难点】 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学习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 学习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 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a 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现实生活中非有理数的存在 先阅读教材第21页内容,然后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下面问题的学习与探究. 拼一拼: 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 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 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归纳结论】 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 应在1和2之间,故a 不可能是整数,又????122 =14,????132 =19,????232 =4 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 不可能是分数. 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做一做:

【教案】§2.1 认识无理数(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答: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进一步提问: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答: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提问: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答: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各组把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小结: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教师: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

鲁教版数学七上3.1无理数教案

3.1无理数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具准备 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1.1 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3.1.1 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Ⅱ.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 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生甲]a 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 肯定是正数.[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2=2.[生丙]由a2=2可判断a 应是1点几.[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 是整数吗?a 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 应在1和2之间,故a 不可能是整数. [生乙]因为913131,943232,412121= ?=?=?,…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 不可能是分数. [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 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 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2.做一做:投影片§ 3.1.1 A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 ,则b 应满足什么条件? (3)b 是有理数吗? [师]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 [生]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长为a ,b ,斜边为c ,则有a 2+b 2=c 2 . [师]在这个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2,斜边为b ,根据勾股定理得b 2=12+22,即b 2=5,则b 是有理数吗?请举手回答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无理数》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无理数》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无理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明理由.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已经经历了数系的第一次扩充,从非负有理数到负有理数的扩充,从而扩充到整个有理数范围,本节从有理数扩充无理数,学生理解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实例出发,引入无理数。而且通过第一《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对于剪切这样的活动已经具备基本的能力,并且比较感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1.通过拼图活动,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明理由. 三、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工人师傅要加固一个高2米、宽1米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位置加固一条钢板,设钢板长为a米,则a2的值是多少? (二)民主导学 1.拼一拼 如图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请你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问题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3: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问题4:a可能是有理数吗?尝试说明理由.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2.做一做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序号:6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 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 已知2 2a =,请问:①a 可能是整数吗?②a 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 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 一定 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 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 理数的线段 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 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20x x =>的x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 50x x =>的x 【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 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八年级数学上册 2.1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1 认识无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或无理数. 【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很多的数,同学们能概括一下都学过哪些数吗? 生1: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2: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 (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八年级数学上册 2.1.1 认识无理数教学案

认识无理数 学 科 数学 课题 2.1认识无理数 (一)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 生的背景和学习它的必要性。 重点 对无理数的认识。 德育 目标 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 理数在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并对无理数的产生感性认识。 难点 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学习它的必要性。 1.什么叫有理数?举例说明。 2.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若Rt ⊿ABC 的两直角边是5、12,那么它的斜边是多少 教学过程 课堂笔记 二、互动导学 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人们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同于有理数的数,本章我们将学习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学习利用估算或借助计数器求一个无理数的近似值,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拼图活动(课本32页) 把准备好的两块边长为1的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a 满足条件是什么? (2)a 可能是整数吗? (3)a 可以是以2为分母的分数吗?a 可以是以3为分母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4)a 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与同伴交流。 ,93,42,11222===越来越大,所以a 不可能是整数 ,41 )21 (2= 94 )32(2=结果都是分数,所以a 不可能是分数” 事实上,在等式22=a 中,a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 不是有理数。说明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做一做 1.课本P32页“做一做”内容 (1)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b ,b 满足什么条件? (3)b 是有理数吗? 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不是有理数的数。 三:当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在⊿ABC 中,∠C = 90°,若4,3==b a ,则c =_______; 2.用长cm 4,宽cm 3的邮票300枚不重不漏摆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 于________cm ; 3.平方等于16的数是 ; 4.如果492=a ,则=a 。 5.如果,4,122==b a 则=+b a 。 6.如右图:以直角三角形斜边为边的正方形 面积是 ; 二、选择题 1. 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 ) A. 整数 B.分数 C. 有理数 D. 不是有理数 2.下面各正方形的边长不是有理数的是( ) A.面积为25的正方形 B.面积为169 的正方形 C.面积为27的正方形 D.面积为1.44的正方形 三、总结: A C B F E 12

无理数与实数教学设计课改版教案

无理数与实数教学设计 课改版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无理数与实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重点: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 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难点: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出实数的概念 1、什么叫无理数,什么叫有理数,举例说明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 2,41,7,π,25-,2,320,5-,38-,94,0,……(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数概述并板书: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 number )。 教师点明:实数可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 二、议一议 1、在实数概念基础上对实数进行不同分类。 无理数与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如3是正的,π-是负的。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你能把

32,41,7,π,25-,2,320, 5-,38-,94 ,0,……(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等各数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中吗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有理数: 无理数: (2)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 (3)实数除了可以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外,实数还可怎样分 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在有理数中,有理数a 的的相反数是什么,不为0的数a 的倒数是什么。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例如,2和2-是互为相反数,35和351 互为倒数。 33=,00=,ππ=-,33-=-ππ。 三、想一想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a 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 ,绝对值为 2、如果0≠a ,那么它的倒数为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认识无理数》教案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具准备 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2.1.1 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2.1.1 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Ⅱ.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无理数教学案

无理数教学案 课题:无理数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1、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2、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北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正确进行判断。 难点: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2、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

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 是整数吗?a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 (小组交流,分组起来回答见解) 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 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2、做一做:投影片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b应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 在这个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2,斜边为b,根据勾股定理得b2=12+22,即b2=5,则b是有理数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像上面讨论的数a,b都不是有理数,而是另一类数——无理数。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地学习这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死搬教条,要大胆质疑,如不这样科学就会永远停留在某处而不前进。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播放课件)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认为在生活中还存在除有理数之外的另一种数。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以前学的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故事。做好学前准备。 (本环节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新课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操作观察,总结归纳: 1、分组活动: [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学生分小组讨论,组长带领组员动手剪、拼。

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高一数学《无理数指数幂》教学设计

2.1.1.3 无理数指数幂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无理数指数幂。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理解它关键就是能够有理数指数幂概念转化到无理数指数幂。学生已经学过了有理数指数幂,对于转化到无理数指数幂的形式难度不大,本节课的内容有理数指数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教学的重点是有理数指数幂的概念类比形成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进而探讨出无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从而推广到整个实数指数幂的有关运算。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进行根式与分数指数幂间的互化。 2.理解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 (二)解析 1.理解根式与分数指数幂间的转化,关键是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要理解到位; 2.理解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就是指通过复习已学过的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有理数指数幂的概念,推导出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无理数指数幂概念和运算性质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模糊,对于无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不够熟练,不能很好的类比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在练习中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既然我们把指数从正整数推广到整数,又从整数推广到分数,这样指数就推广到有理数,那么它是否也和数一样,到底有没有无理数指数幂呢?回顾数的扩充过程,自然数到整数,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实数。并且知道在有理数到实数的扩充过程中,增添的是是实数。对无理数指数幂,也是这样扩充而来。这样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无理数指数幂 2、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1…,那么1.41,1.414,1.4142,1.41421,…, 1.42,1.415,1.4143,1.41422的什么近似值?

1.2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非负数,七年级又学习了有理数.本章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又不够用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学习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第一课时让学生感受数的发展,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内容是建立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并能结合实际判别有理数和无理数.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且对今后学习数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3.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第二环节:活动与探究;第三环节:知识分类整理;

第四环节:知识运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内容:想一想: 1. 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 1-,0,2,3,…) 有理数 (如31,52-,11 9,0.5,… ) 2. 除上面的数以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不同的数? 如圆周率π,0.0…上节课又了解到一些数,如22=a ,25=b 中的a ,b 不是整数,能不能转化成分数呢?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们的真面目. 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发现有理数不够用了,存在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揭示它的真面目. 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题“数不够用了(2)”. 第二个环节:活动与探究 1. 探索无理数的小数表示 内容:借助计算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 和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 进行估计. 请看图,判断下面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边长a 的取值范围大致是多少?如何估算的?是否存在一个小数的平方等于2?说说你的理由. 边长a 面积s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