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54来自地球的力

54来自地球的力

54来自地球的力
54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出题:阎飞审题:卫成林)

一、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简称__________。它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____。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是水受到______________的原故。

2、踢出的足球,在空气中飞行时,受到__________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不计空气阻力)。

3、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___________,还可以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___________。

4、电灯悬挂在电线下端,电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其中电灯受到______和_______的作用,则上述两个力的施物体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5、重力的大小用___________来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________,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可以写作___________,其比值约等于_________,在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以取__________。

6.质量是10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约是_________,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则它的质量是________。(g取10N/kg)

7、甲、铁球的质量之比为3∶2,甲球60N,则乙球重_______N。

二、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质量大小与重力成正比

D、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关于g = 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 = 9.8N

B、9.8 kg = 1N

C、质量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D、质量是9.8 kg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非曲直1N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

B、一切物体的重心都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D、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4.关于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

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5.甲、乙两人受到的重力之比是5︰4,甲的质量是60kg,则乙的质量和重力分别是

A、48kg,470.4N

B、470.4kg,470.4N

C、48kg,48N

D、75kg,735N ()

6、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最接近0.5N的是()

A.一只鸡蛋 B.一个中学生 C.一个铅球 D.一只蚂蚁

7、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有人在地球上的质量是60kg,到月球上他的重力为()

A.98N B.10kg C.588N D.60kg

8、在图5.4-1中画出此时木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9、如图5.4-2所示,重6N的小球正在摆动,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0、重为2N的小球抛出后的运动轨道如图5.4-3所示,画出小球在A位置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1、有一个质量是600g的金属块,能否用测量范围是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其重力?为什么?

12、一辆汽车最多运2.9×104N的货物,现要将29t的砂子运完,要运多少趟?

第五章 第五节 摩擦力

(出题:阎飞 审题:卫成林)

1.如图所示是一名滑冰运动员比赛的情形,当她滑到终点停止用力后,由于冰刀受到 力,她会慢慢地停下来。 2.如图所示,小红用手握住瓶子,瓶子不会从手中下落,是因为瓶子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了向上的 力。 3.如图所示是小刚骑自行车上学的情形,他停止用力蹬车后,车会慢慢的停下来,这是因为车受到了 力的缘故。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不同点: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 摩擦,瓶子与手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 摩擦。自行车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 摩擦。共同点:两个物体相互 ,都产生了 力

综上可得: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

(1)两个物体要相互 ,

(2)两物体之间发生 。

4.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亮同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对比1、2、3次实验得到的结论

是 。

(2)对比2、4、5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3)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

(4)增大摩擦的方法有 和

。 5.体操运动员在进行双杠表演之前,都要在手上涂抹一些滑石粉,他这样做是通过 方法来增大 ,以防止从杠上滑落。

6.在物理考试作图时,小亮画错了一个地方,用橡皮轻轻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 的方法来增大纸与橡皮之间的 。

7.门轴生锈后,在门轴中滴加几点煤油,转几下就感到门很灵活了,这是因为减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小了接触面之间的________

8.在古代人们运送大的石料时都在石块下方放几根圆木,这样可以省很多力,是因为 ________摩擦小于 摩擦。

9.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好多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 、轮胎上刻有花纹

B 、车轮做成圆形

C 、塑料套紧套在车把上

D 、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次数 接触面材料 压力(N) 拉力(N) 1 木板与木板 5 1.0 2 木板与木板 7 1.4 3 木板与木板 9 1.8 4 木板与棉布 7 2.6 5 木板与毛巾 7 3.5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油 E、脚踏板凹凸不平 F、刹车时用力捏闸 G、车轴处装有滚珠 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

(1)增大摩擦的是;

(2)减小摩擦的是。

10.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的摩擦力是车重的0.02倍,则汽车的牵引力是 N。(取g=10N/kg)

11.体重为500N的杂技演员在进行爬竿表演时,必须紧紧地握住爬竿,这是靠增大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当他匀速向上爬时,爬杆对手的摩擦力为 N, 方向;当他匀速下滑时,爬杆对手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

12.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摩擦有时有益,有时有害。请你举出一个增大有益摩擦的实例:。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请你写出一个相关的情景:

13.拔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上较新的球鞋,而且不希望地面上有沙子,并选出体重较大一点的运动员参赛。请你说出上述情形的物理道理:

(1)

(2)

(3)

14. 如图加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由图像可知,t=1s时,物体处于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15.有同学说:“摩擦都是有害的.”所以摩擦越小越好,这话对吗?为什么?

第五章单元练习

(出题:阎飞审题:卫成林)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 地球

B. 水桶

C. 绳子

D. 手

2. 以下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A. 在弯路上的汽车匀速转弯

B. 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C.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 小孩沿滑梯匀速下滑

3. 当一个人提起一个物体后,人对物体施加了一个拉力,物体也对人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是()

A. 都相同

B. 作用点相同

C. 大小相同

D. 大小、作用点相同

4. 下述作用力中,最接近1N的是()

A. 蚂蚁的拉力

B. 提起一只鸡的力

C. 托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

D. 马拉车时用的力

5. 对于力的示意图()

A. 只能表示力的方向

B. 只能表示力的大小

C. 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

D. 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B. 使用前轻轻拉动挂钩来回运动几次

C. 使用前应校零

D. 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拉着

7. 测一个约6N的力,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是()

A. 量程10N,分度值0.2N

B. 量程5N,分度值0.1N

C. 量程15N,分度值0.5N

D. 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8. 从运动员手中推出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如不计空气阻力,铅球将()

A. 只受到手的推力

B. 受到重力和推力

C. 只受到重力

D. 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9. 重490N的物体可能是()

A. 一只兔子

B. 一个学生

C. 一只大象

D. 一艘轮船

10. 假如地球失去引力,下列设想不正确的是()

A.物体将没有质量

B.人跳起后,将不再落回地面

C.即使杯口向下,杯中水也不会自动流出

D.各种球类活动将无法进行

11. 下列实验中,属于减少有害摩擦的是()

A.路面结冰后,常常在冰面上撒些渣土,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B.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常常在手上涂些镁粉

C. 为车轴加润滑油

D. 在鞋底上制出凹凸不平的花纹

12. 假如没有摩擦,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A.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的车辆很难停下来

B.手拿不住写字的笔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

D. 用吹灰之力可以推动火车沿轨道运动

13. g=9.8N/kg的正确理解是()

A.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

B.1Kg=9.8N

C.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D. 以上说法都可以

14.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事例是()

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

B.在足球场草坪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

C.从山上滚下的石块越滚越快

D. 用力拉弓,把弓拉弯

15. 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2分)

1. 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脚感到痛。这一现象说明物体之间力作用是_______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

2. 用扳手拧螺母时,不仅要考虑作用在扳手上力的大小,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因为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 因物体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就是弹力。

4. 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它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测量。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

5. 由实验探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6. 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_______;属于有益摩擦的是_______。

(1)机器运转时,各部分之间的摩擦(2)拔河比赛时,手与绳子之间的摩擦

(3)自行车行进时,后轮胎与地面摩擦(4)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

7. 弹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有_______________。

8.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在______刻度的位置。若不在此刻度,应进行调整后再使用。测力计上最大刻度值就是弹簧测力计的______。

9.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压力大小不改变的状况下,若增大摩擦力,人们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它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运动状态具体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

11. 有下列事例:①游泳;②飞机在空中加油;③宇宙飞船在空中对接;④走路;⑤划船;⑥发射火箭;⑦地球同步卫星,其中应用了力的作用相互的有__________,应用了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有__________。

12. 以下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了变化;

②用力握弹性小皮球,皮球变形了;③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④用力扳铁丝,铁丝弯曲了;⑤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了;⑥撑杆运动员在撑杆起跳时竹竿变弯了。在这些现象中,属于弹性变形的是__________。

13. 甲、乙两滑冰者,面对面地静止站在冰上,若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则(填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变化,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

14.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要观察它的(即最大测量范围)______和______,还要看指针是否在__________,要检查指针和弹簧是否被外壳______,使其能自由伸缩;加在弹簧称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______。

15.静止的弹簧测力计受到方向相反,大小都为4N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

16. 物体间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物体表面要________,两表面间要________,物体间要发生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17. 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要把物体放在________上,用弹簧称拉着做________,这时拉力

的大小________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8. 用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头里的小钢珠与纸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摩擦;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面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

三、解答题(共12分)

1. 作出下列物体受力的示意图。(每图2分,共6分)

物体受到的重力 砖头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 茶杯受到的重力

2. 月球对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的1/6,在地球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物重是

9.8N ,问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称重,物重是多少?质量是多少?(3分)

3. 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20N ,一块砖的质量为2.5kg ,问用这条绳子一次最多能匀速吊起多少块砖?(3分)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4分,共16分)

1. 小刚同学利用一台测体重的台秤,一张纸和一盆水就粗略地测出了排球击在地面上时对地面作用力的大小。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提示:排球受力发生形变,在地面上或纸上留下痕迹,水的作用是让排球在纸上留痕迹用的。)

2. 请你试一试:用手、桌面及肥皂水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用手按在桌面上,第一次用一定的压力使手滑动。第二次加大手对桌面的压力,使手在桌面上滑动。比较前后两次手掌的感觉有何不同?

(2)用湿手按在桌面上。先用一定的压力使手滑动,然后再用肥皂水沾湿你的手,仍然用同样大的压力使手滑动。比较前后两次手掌的感觉有何不同?

3. 某同学在研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时,分别把钩码依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算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1)在下表中填上所缺的数值。 (2)实验和计算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________;物体

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________。

4. 张华、李明、王艳的、三个同学一起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

系,得到了下表的数据,试分析:

(1) 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表中空格内填上相应的数据。(提示:表中第二行是弹簧的长度,而非弹簧的伸长。) 附加题

弹簧拉力器的说明书上写着,把每一根弹簧拉长10cm 需要要10N 的力。

王刚把图中的拉力器拉长0.4m ,他的拉力是______N 。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跟质量的比值/(N/kg ) 0.10 1

0.20 2

0.30 3

拉力大小/N 0 4 6 7 9 10 弹簧的长度/cm 3.5 5.5 6 6.5 8 10

(导学案) 6.4来自地球的力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学习目标】 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经历探究“重力大小”的过程;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比例、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3.激情参与,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重力的方向。 难点:学生动手实验、测出数据的过程;物重跟质量成正比且比值为常量的推理过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先静心阅读教材111页—115页,知道重力的三要素,掌握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要求。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用1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预习案并熟记他们。 【预习案】 【知识准备】 1.物体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 是,符号为:,此外还有、等单位,换算关系为: 1Kg = g,1t = Kg 2.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材助读】 一、重力的产生 活动1:观察右侧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课本111页第一自然段,回答下 列问题。 1.重力 是受到 的力,它是由于产生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对 地球的吸引力能叫重力吗?为什么? 注意: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二、重力的大小 阅读课本P111-P113,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简称。 2.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3.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式为:=g或G=;式中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通常取g=9.8N/Kg,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 活动2:用线任意悬吊一物体,观察线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两组或多组同时把物体提到一定高度后松开手,观察比较物体下落路线。 该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是。 活动3:提起用线吊着的重物,用线的中间靠近桌面。观察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该实验表明:重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是的位置关系。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活动4:阅读教材P114回答: (1)重心是。 (2)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在。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熟透了的苹果 会自动落下 抛出的物体会 落回地面 水从高处 落下形成

沪科版物理八年《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实验探究: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根据课本P88~P89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完成学生实验(测质量为50g、100g和150g的钩码的重力):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展示在屏幕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学生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后讨论“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课件展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g 或 G=mg 问:g=9.8N/kg读作什么?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g=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 例题 ] 见课本P89“例题”。学生自读,教师解析。 3. 重力的方向 实验演示一:用手悬挂拴着重物的细线,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二:将手中的静物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重力的方向。 课件展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学生阅读课本P90图5-22,了解重垂线的应用。 课件展示: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工作的。 教师讲解利用重垂线判断水平工作面是否水平和挂在墙的画是否竖直的方法。 教师:重垂线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能举出一些重垂线应用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重力的作用点是怎样确定。 实验演示:将一把刻度尺平衡地稳定在手指上。 教师:刻度尺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课件展示: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教师: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学生阅读课本P90图5-23以及配文。 课件展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教师: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怎样确定。 实验演示:将一汤勺平衡地稳定在手指上。 结论:汤勺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汤勺的重心。 学生阅读课本P91“信息窗”,了解提高稳度的诀窍。 学生通过阅读,说出“提高稳度的诀窍”。 课件展示:提高稳度的诀窍是:增大支面,降低重心。 四.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价 教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地球物理课程设计报告样本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 专业地质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对某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岩性划分与评价、储层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获得常规测井资料分析的一般方法,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某油田裸眼井和套管井实际测井资料。 2.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3.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4.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裸眼井和生产井储层电阻率值。 5.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6.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的性质。 三、基本原理: (一)岩性划分 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 曲线来识别岩性。 1 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首先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 岩性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电阻率井径声波时差 泥岩泥岩基线高值低、平值低、平值大于钻头 直径 大于300 页岩近于泥岩基线高值低、平值低、平值较泥 岩高大于钻头 直径 大于300 粉砂岩明显异常中等值中等正幅度 差异低于砂岩小于钻头 直径 260-400 砂岩明显异常(Cw≠ Cmf)低值明显正幅度 差异 中等到高,致 密砂岩高 小于钻头 直径 250-450(幅度较 为稳定)

§6.4 来自地球的力(习题课)

第五章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二) 知识要点: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 约9.8 N/kg 。 用“g ” 表示,g = 9.8 N/k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在地球上,.....1 kg ...质量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为.....9.8 N ....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 =mg 或g m 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寻找物体重心的两种方法是悬挂法和支撑法....... 。 4、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重力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持面 B 、重力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 、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 、在空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2、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 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成反比 D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竖直上抛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 B 、在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 C 、树上落下的苹果所受重力不断增大 D 、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 B 、一切物体的重心都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C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D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5、下列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500 N 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 B 、一只鸡蛋 C 、一个铅球 D 、一只蚂蚁 6、宇宙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进行的是( ) A 、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 B 、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C 、用刻度尺测长度 D 、用电子手表测时间 7、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沪科版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版《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3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反思五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方面的内容。本节设计有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可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主要推理过程;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学会分工与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2.感悟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之所以确立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规律。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那就是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转变错误认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密推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九年级学生。有利的方面是: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学习了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不利的方面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 (二)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演示法”与“科学推理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三)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四)教具与学具 电教器材:多媒体 教师演示用: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等 学生分组器材: 书、圆珠笔、铅笔盒、小车、书包、斜面、毛巾、棉布、乒乓球等 丰富的教学设备,尤其是身边的器材拿来实验,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

第六章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解析

第六章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 第一节不同勘探阶段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 一、成矿远景预测阶段 矿产勘查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到什么地方去找矿,为此首先要选择成矿的远景靶区。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人员通过地质调查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获得的资料研究区域的构造、矿源层、成矿规律、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预测成矿的远景区。 (一)地质任务 1.成矿的地质前提研究 在评价固体矿产成矿区的远景时,要研究岩浆控制条件、地层条件、岩性条件、地球化学条件及地貌条件等。其中主要的是岩浆、构造和地层控制条件,而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是控制全局的。已知与超基性岩紧密相关的矿床有铬、铂、金刚石和磷灰石等;与基性岩共生的矿床有钛磁铁矿和硫化镍矿;与中性和酸性火成岩有关的矿床有钨、锡、钼、铜、铅、锌、金、铀与石英等。区域性和深部地质构造控制着成矿区、成矿带、矿田和矿床的位置。在成矿区的划分时,区域性和深部地质构造有很重要的作用。断裂带是岩浆侵入的通道,褶皱与大断裂交叉处往往是控制成矿的远景区。在评价内生矿区时,岩浆和构造控制是主要的;而在评价海相沉积矿床时,地层及构造控制则是主要的。前寒武纪是最古老和规模最大的鞍山式铁矿的成矿时期;震旦纪是宣化式铁矿的成矿时期;上泥盆纪是宁乡式铁矿的成矿期;奥陶纪是灰岩侵蚀面上的中石炭纪底部的山西式铁矿的成矿期;二叠纪是涪陵式铁矿的成矿期。铀矿、锰矿、铜矿、铝土矿等都受地层控制;有些内生矿床受不透水盖层的控制,如汞矿。锑矿、多金属矿。 2.含矿性标志 在确定成矿远景区时,除了要考虑成矿的地质前提外,远景区内还应有含矿性标志存在。凡能直接间接证明被评价地区地下存在着矿产的任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或其他因素, 都可算作含矿性标志。成矿作用的直接标志有:○1天然或人工露头(矿产露头)上的矿产显示;○2有用矿物和元素的原生晕和分散晕区;○3有用矿物和元素的次生机械晕、岩石化学、水化学、气体和生物化学晕、晕区和分散流;○4地球物理异常;○5古探矿遗迹和矿产标志。成矿作用的间接标志包括:○1蚀变的近矿围岩;○2矿化的矿物和伴生元素;○3历 史地理和其他间接资料。 (二)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综合预测成矿远景区 矿产在地壳中的分布受各种成矿条件的控制,不同类型矿床,其成矿控制条件不同,研究的重点也不同,如内生矿床着重研究岩浆岩、构造以及围岩岩性条件,沉积矿床应着重研究地层、岩性、岩相和构造条件,风化矿床还应研究风化作用条件,对各类砂矿主要研究地貌条件,对变质矿床要研究变质作用条件。 1.地质、遥感与物探结合查明构造条件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

10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 三级主题: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会测量重力的大小。会用示意图描述重力。 (二)教材分析 《来自地球的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四节内容,教材安排了“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三个部分内容,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其中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是重点。 重力是三种常见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之一,本节课是“力”的延伸,力的三要素的巩固应用,也是后续学习浮沉条件、重力势能的基础,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 (参考范文1) 2、学生的知识经验 生活中学生对重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也定性地了解了质量越大的物体就越重;学生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同时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但感性认识往往是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如认为重力方向垂直向下等),要使感性上升为理性,零散变为系统,需要本节课的深入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重力初步概念。 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它们的应用。 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会根据重力的公式G=mg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一些重力现象的分析,学会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⑵在“物重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中,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在“物重与质量关系”的探究中,学会用图像法来处理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道理;在探究中养成交流、合作、分享的习惯;体验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重点及确定依据: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会用重力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力的大小是其“三要素”的核心。 难点及突破策略: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学生受生活经验影响,容易把“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混淆,需要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来解决。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教师启发引导、多媒体的直观显示。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采用:

[Petrel]地质建模我们需要考虑些什么

[Petrel]地质建模我们需要考虑些什么?(二) 如果你对于地球物理感兴趣,你可以继续看二、三、四,否则我建议你等两天直接看五。 速度前奏 由井的分层到地震剖面的时间,我们是通过一种叫做“人工合成地震记录(Synthetics)”的技术来建立井点处的时间与深度的对应关系的。 这张图算是相对比较标准的作对比的剖面。不过你比较经常看到的是下面的两种:

其实这个标着b)的图上的井对应的东西不叫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而叫做垂直地震剖面(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就是在井眼上像我们做地震一样做那么一遍(详细机理我们就不说了,你可以搜搜相关的词),这样我们就有机会把这两种不同的地震数据放在一起来比较一下了,因为它们都是地震而且位置也重合,它们的相似度肯定很高,这个过程就是“标定”。所谓“标定”,就是把地震剖面的时间和井上的深度一一对应起来。我这里只想告诉你的是Synthetics其实就是模拟的VSP。这跟我们通过声波曲线来解释孔隙度的过程有些类似,但是这个过程似乎更加成熟了一些。现在有些地方甚至不再怎么测VSP测井,而是直接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来替代真实的井眼处地震记录来进行“标定”。 如果可以继续用开车去东来顺这个例子,VSP就是真的开一辆车,拿一个秒表在标志性建筑前计时,一直到达东来顺为止;Synthetics则相当于你在电脑游戏空间内模拟了一个数字化北京,在其中理论性的开一个车,也到处拿个秒表去卡到达标志性建筑的时间。 而在标志建筑物前计时的过程我们称之为“Checkshot”。Checkshot,就是你跑拉力赛,有一些必须经过的点会给你的车拍照,以避免你抄近路。在地球物理学家那里就是时间-深度对应关系的意思。如果一个井或者一个工区你有了Checkshot就意味着这口井或者这个工区都可以同时在时间域和空间域内被你识别到。换言之,你在垂向上有两种坐标,一种标米,一种标毫秒。 对于我们地质学家来说,Checkshot就是一扇窗户,透过它你将看到一个扭曲世界中的真实——对于地球物理学家来说,非常非常真实。 如果你有了Checkshot,那么其实你就等于说有了一连串的 时间1 深度1 时间2 深度2 时间3 深度3 : :

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可视化与3D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可视化与3D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早的地质体3D可视化建模软件诞生于西方。其发展的一般历程如下:早在70年代初西方矿业界就将三维造型技术应用于地质、矿业领域。早期的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是底下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萌芽和孕育阶段。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三维造型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造型技术也不断吸取先进技术,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也不断得到扩展。80年代末图像仿真技术和三维GIS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下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一大批地下三维软件系统被开发应用;90年代初期,开发了大量基于UNIX且用于工作站环境的软件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微机性能的提高,一些地下真三维建模软件开始一直到Windows操作系统和微机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维地学可视化系统应用于地质建模在国外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以美国、加拿大、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继推出了多种代表性的地学可视化建模软件,如Earth Vision新型地质体建模软件、GeoViz地球物理三维可视化应用软件及3Dseis三维地震分析系统等。 我国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始于90年代初期。由于数据可视化所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庞大,生成图像的算法又比较复杂,过去常常需要使用巨型计算机和高档图形工作站,因而,数据可视化开始都在国家级研究中心、高水平的大学、大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进行研究和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各种图形显卡以及可视化软件的发展,可视化技术已扩展到科学研究、工程、军事、医学等各个领域。随着本世纪以来矿业的复兴以及GIS热潮在中国兴起,一些GIS软件开发商开始开发通用的三维GIS软件,而一些大型矿业集团也联合一些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开始开发专门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软件。目前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版权的三维地质模拟软件有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地质专题”。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力支持地学可视化研究,先后资助了“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和图形显示研究”、“油储地球物理理论与三维地质图像成图方法”、“地学时空信息动态建模及可视化研究与应用”等项目。199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复杂地质体”中,开始追踪研究GOCAD。长春科技大学在阿波罗公司TITANGIS上开发了GeoTransGIS三维GIS,主要用于建立中国乃至全球岩石圈结构模型的三维信息。石油大学开发的RDMS、南京大学与胜利油田合作开发的SLGRAPH都是用于三维石油勘探数据可视化。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的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GeoView可实现真三维地学信息管理、处理、计算分析与评价决策支持。 但从总体上来说,我们国内的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现在国内石油公司、地球物理公司等单位普遍使用的地质建模软件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并以Land-mark公司和GeoQuest公司的解释系统居多。因此,组织力量开发可视化商业软件,并通过市场竞争,促使其逐步成熟,已成为当务之急。

沪科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设计

沪科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设计 课题教学目标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时 1 总 1课时第 1课时课型:新主备人授审查人1·知道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能够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重点难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得出教具教学方法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小球、杯子、硬纸板、惯性演示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环节一、复习提问学习内容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教师活动出示四个问题: 1、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如何减小摩擦? 4、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回答老师提问的间题。 二、 1、思考课题想象引入教师引导: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如果物体不受力时将会怎样呢?看课本回答出亚里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新课改理念。副板的目的: 1、把两种不同的观点清晰地描述出的探究实验; 2、在观点上学生形成对立的两大派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3、讲完牛顿第一定律后回扣时使用。 2、自学让学生自学课本126页分析,阐“物体运动需要力吗?”多德的观点是什么,明观点这一部分,特别提示学

生伽利略的观点是什理看出每副图画的意思,并么。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 1、课本中两个著名的人物及对立的观点各是什么? 2、你支持谁的观点,请举例证明。书:需要力维持。学生表明自已支持哪位科学家的观点,并3、讲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亚里士多德:物体运动举例证明。在讨论过伽利略:物体运动不需学生们逐渐形成现两要力维持。大派。当同学们意见不统一时,教师借机点明:这两位科学家的观点截然相反,肯定有位对的有位错的,到底哪部分同学追随的科学家是正确的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实验进行推理。程中,于观点不同,来,以便引出下面 三、实验探究 1、感受情景,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老师摆出事先安装好次出示下面的问题: 1:当小车从斜面上以相同的速度滑上水平桌面上的木板和毛巾表面阻力一样大吗? 2:那么小车运动的远近一样吗? 3:同学们此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教师分析学生提出的思考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的斜面、小车、毛巾。顺时,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即各种问题,最后师生共同确定一个探究问题:阻力对物体运动有怎样的影响?让学生根据自已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学生思考、讨论,最后一名学生代表阐明方

《来自地球的力》习题

《来自地球的力》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重力的施物体是_________,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地面附近的物体也给地球一个_________力. 2.电灯悬挂在电线下端,电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其中电灯受到 _________和 _________的作用,则上述两个力的施物体分别是 _________和 _________. 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 4.重力的大小用_________来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_________,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可以写作_________,其比值约等于_________,在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以取_________. 5.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则它们受到的得重力之比是 __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受到的 _________跟 _________成正比. 6.质量是10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约是_________N,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则它的质量是_________ kg.(g取10N/kg) 7.甲、乙两个铁球的质量之比为3:2,甲球60N,则乙球重 _________N. 8.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___. 9.人们常在细线下挂一个重锤,可以做成_________,建筑工人可以用它来检查墙壁是否_________,它是利用了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10.质量为5kg的铅球,被运动员推出去后在空中飞行,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铅球受_________力的作用,其大小为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上,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对于g=9.8N/kg的理解,正确的是() A.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 B.1kg=9.8N C.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 D.受力为9.8N的物体其质量一定是1kg 12.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最接近0.5N的是() A.一只鸡蛋B.一个中学生C.一个铅球D.一只蚂蚁

研究所名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所名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个定位 内容备注以固体地球各圈层物质组成和界面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为主攻方向,从全球视 野出发,在基础研究的某些领域作出引领学科发展的原创性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催化剂,为解决资 源能源作出贡献,打造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具有研发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与高新产业相结合的国 际化研究中心。 三个重大 突破 名称类别战略领域考核判断标准备注特提斯造山带演化 1、解决重大科学 问题 1、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 交叉和重大前沿; 10、资源与海洋科技 在本领域最有影响的国际学 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成为 Nature、Science等高影响杂志 年度综述的内容;获国家自然 科学奖 资源探测装备研发 3、突破关键核心 技术 5、纳米、先进制造与新 材料; 10、资源与海洋科技 获得国际国内核心专利并得 到应用;打破国际市场垄断;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油气勘探先导技术 4、形成系统解决 方案 10、资源与海洋科技 获得国际国内核心专利并得 到应用;打破国际市场垄断;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个重点培育方向 名称类别学科领域比较优势备注 地球内部界面结构与动力 学 1、在原有优势基 础上发展的方向 地球动力学(1702010); 勘探地球物理学 (1702065);地磁学 (1702030);地震学 (1702060) (1)国际前沿研究方向; (2)有长期的学科积累; (3)有顶尖的科研团队; (4)有创新的科研平台 比较行星学 2、有望形成的新 的重要研究方向 比较行星学(1606070); 月球与行星化学 (1602530);空间物理 探测(1702540) (1)国际前沿研究方向; (4)有创新的科研平台 气候系统古增温与深部碳 循环 1、在原有优势基 础上发展的方向 第四纪地质学 (1705051);地球内部 化学(1703030) (1)国际前沿研究方向; (2)有长期的学科积累; (3)有顶尖的科研团队 西太平洋边缘海地质与地 球物理 2、有望形成的新 的重要研究方向 海洋地球物理学 (1706020);海洋地质 学(1706030) (1)国际前沿研究方向; (4)有创新的科研平台 生物地球物理 1、在原有优势基 础上发展的方向 基因组学(1803710); 地磁学(1702050);微 生物生物化学(1806110) (1)国际前沿研究方向; (3)有顶尖的科研团队; (4)有创新的科研平台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4.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课件试题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难点 (1)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若干个钩码。 演示实验:重垂线、汤匙、木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 2.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以下三种不同情况木球运动: 1.把一只木球举到一定高度放手让其自由下落。 2.把一只木球斜面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滚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 师:以上三种木球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落向地面。 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这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很善于观察、思考。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来自地球的力。 板书: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三、新课内容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1重力,图6—19的配文。 生:阅读。 师:通过以上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生乙: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生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成熟的苹果会竖直下落。 师:大家阅读很认真,而且抓住了要点,讲得很好。据说正是下落的苹果打在牛顿的头上,激发了他的灵感,打开了揭示引力迷宫的大门。希望以后下落的桔子、梨子打在你们的

头上,你们也能产生灵感,再打开一个个科学迷宫。 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重力的认识也一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信息窗”。 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师:对,地球是否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根据是什么? 生:根据物体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 师:有疑问吗? 生:地球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怎么不会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师:因为墙球的质量很大,受到的力很小,所以感觉不到地球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板书: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1.重力的大小 师:重力是一种力,则重力也应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如何确定?下面,我们先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 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定。 师:正确。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大小? 生:把物体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师:基本正确,请大家注意: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要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指针示数稳定,才能读出示数。否则,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指针示数不稳定,无法读出示数的。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 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112“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猜想:钩码的质量越大,那么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否也越大? 生:钩码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也越大。 师: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生:实验。 师:现在大家基本上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知道任何猜想是要用实验验证。你们准备如何设计实验? 生:桌面上有6只质量为50g的钩码,第1次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只钩码,测出它的重力大小,然后逐个增加,分别出2只钩码,3只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并填在课本P112表格中,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你设计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下面大家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参与。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实验数据,看看哪些数据是相似的,哪些数据表现出异常,为什么会这样? 生:讨论、交流。 师: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高中物理 沪科版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太白中学侯雪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2)理解惯性,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过程的艰难,领悟实验加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伽利略理想实验,难点是对惯性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探究式教学,按物理史实为线索展示物理规律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新课引入 引导学生看一张图片(多媒体投影): 说明本章与前四章间的关系,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有一个基本问题,几千年来都因为它太复杂而含糊不清。这就是运动的问题 ——爱因斯坦

2.自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 问题1、关于力和运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什么?对吗?为什么? 问题2、伽利略的的观点是什么?他是如何得到这一观点的? 学生: 问题1.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在得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后,设问:你认为这个观点有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也许有不同的观点,由于初中已学习过这部分知识,所以学生会得到此观点是错误的,但不少同学心中的疑虑还是存在的。 在学生提出的观点后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直维持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才到三百年前伽俐略才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当时提出了很多观点,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证明一个问题更难,所以说亚里士多德毫无疑问是伟大的。 问题2.伽俐略的观点: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求物理规律的真伪,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深刻体会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结论:引起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罪魁祸首”是:摩擦力(说明自行车停下,停下不是没有受外力,而是受了摩擦力才停的,如没有摩擦力,会永远运动下去不停,看来物体运动是不需力的)。 介绍伽俐略创造的方法:理想斜面 这个想法是如何产生的呢?伽俐略注意到,当一个小球沿斜面下滚时速度会增加,小球沿斜面上滚时时速度会减小,他由此猜想,当小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实际上他发现,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伽俐略认为:这是由于摩擦阻力的缘故,他推理:若没有摩擦力,球将永远滚下去,为了说明他的思想,他设计理想斜面实验。 (1)请学生讲解理想斜面实验整个过程(说明:主要是为了理解伽俐略的思想) 通过对理想斜面实验的演示,说明物理研究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必要性,同时也展示了物理研究思想的美妙和逻辑的力量。 3.定律的学习、理解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斜面实验、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及推理,关注实验、分析、推理、“理想实验”的方法。(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纠正对惯性的一些错误认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前辈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懈的探究历程,领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魅力,感悟科学道路的艰辛曲折。 (2)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讨论,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3)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及内容。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而得,内容较难借助例证来验证。 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用具: 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滑块、刻度尺 四、指导自学 活动一:引导提问 1、例举与亚里士多德观点一致的生活经验①:对课本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课本运动,撤去拉力后,课本等停了下来;②:陷入雪地里的汽车施加水平的推力,汽车就沿水平方向运动了。撤去推力车就会停下来.③:静止的足球用脚施加力后会飞出去;④:铁锤敲击钉子,钉子向下运动陷入木板。 2、由上述生活经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3、由伽利略的思想实验,你支持哪个观点?你的问题是

活动二:猜想 1、个人猜想 猜想的理由 2、小组猜想 猜想的理由 活动三:设计实验 你的实验内容与步骤是: 1、 2、 3、 活动四:进行实验 1、根据你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实验记录 活动五:分析论证 1、个人的结论: 2、小组的结论: 3、师生共同的结论: 活动六:讨论生活中惯性现象: 1、现象是,谁具有惯性, 2、现象是,谁具有惯性, 3、现象是,谁具有惯性, 总结: 固体、液体、气体(有、没有)惯性,惯性大小可能与有关。活动七:交流惯性的利用与预防惯性造成的危害。 利用惯性的例子 1、 2、 3、 预防惯性造成的危害的例子: 1、 2、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来自地球的力教案设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重点、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情景导入 你还记得牛顿吗?就是那个看到成熟的苹果落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人。他说,宇宙中的任何物体,大到太阳,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并把它叫做万有引力。有同学禁不住要问,既然有万有引力,为什么我没有被别的同学吸引走,也没有同学被我吸引过来?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重力。 二、合作探究 1.重力 【教师演示】(1)拿住一支粉笔,让手抡起圆圈做圆周运动。在抡过两圈后,松开手,看看脱离手后的粉笔还能不能做圆周运动。(2)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思考:橡皮为什么不会跑掉? 【学生思考讨论】(1)月亮为什么会绕地球转动而不会跑掉?

(2)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撑时,为什么会落到地面上? (3)为什么吊灯把悬线拉得很紧?书本会压在桌面上不会四处飘荡? 【教师点拨】 (1)牛顿分析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个真理:宇宙间的任何物体间,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例如: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万有引力,月亮就是因为受到了这个引力,才不会飞离轨道;地球和人造卫星之间有万有引力,所以人造卫星会绕地球转动;地球和树上的苹果之间有万有引力,所以苹果熟了会落到地面上。 (2)由于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撑的时候都会落向地面。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3)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见到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因此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研究的对象。 2.重力的大小 让学生用手分别拿起一块橡皮和一本书,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你觉得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称为物重。 (2)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称为物重,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物重为纵坐标用实验测量的数据描点。连接这些点,看看这些点分布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点拨】 质量越大的物体,就越重,重力跟质量的比值g =G m 是__定值__。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得出的这个比值是__9.8_N/kg__,我们如果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就可以用公式__G =mg __计算出物体的重力。 3.重力的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