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历史金榜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金榜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金榜学案答案

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一、选择题

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启继王位 d.周幽王被杀

2.“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封神榜》电视剧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

a.大禹

b.商汤

c.周武王

d.周幽王

3.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周武王灭商后,就在今陕西西安西定都,当时都城叫( )

a.镐京b.长安c.阳城d.洛邑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5.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巩固周王室统治

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人口

c.土地和耕牛d.人口和耕牛

a.周天子的亲属

b.先代的贵族

c.功臣

d.归附的部落首领

8.“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点燃报警的烽火台,戏弄诸侯的故事。当时诸侯们之所以能如约前往是( )

a.想借机见见周王

b.诸侯想去都城求助封赐

c.诸侯为了讨好周王

d.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服从周王调遣的义务

9.西周统治末期,所面临的矛盾有( )

①阶级矛盾②民族矛盾

③统治集团内部矛盾④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从夏、商、西周衰亡之中,我们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

a.发展经济,提高国力

b.建设军队,保疆固土

c.社会改革,增强活力

d.勤政爱民,和谐社会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西周的都城a:__________。

(2)请写出武王伐纣的地点b:__________。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__________个封国。请写出图上五个重要封国的名称。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功臣谋士中,谁的功劳最大?他被封于何处?西周的都城设在哪里?

(3)材料二中的主要枝干相当于哪些人?他们从主干天子那里能分到什么?

(4)封国的统治者叫什么?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武王伐纣,灭商建周。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定都镐京,镐京位于今陕西西安西。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与判断的能力,首先明确古代的封建是指分封诸侯的意思。再结合题干中“诸

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句话,可知“周代封建”即是指西周的分封制。

5.【解析】选c。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b项“建立军事屏障,防止

外族入侵”只是分封制的目的之一,而a、d两项均与周初分封制的

内容不相符。只有c项“巩固周王室统治”是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

目的。

6.【解析】选b。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故答案选b。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佐周

灭商,成就功业”可以判断姜尚是作为功臣受封的。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封制中规定了受封

者的义务,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随时服从周王调遣。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周末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尖锐起来。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夏、商、西

周的灭亡都是由于统治者残暴,激化社会矛盾所致,给后人留下的

历史教训是统治者要勤政

【篇二:【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达标检测岳麓版】

>一、选择题

1.炎帝和黄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

a.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d.淮河流域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3.中国神奇的远古传说中,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

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周口店

b.涿鹿

c.阪泉

d.西安

4.中国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5.“漂漂亮亮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这是新学期许多学校里的一项主要工作。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追溯到传说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

a.仓颉

b.嫘祖

c.黄帝

d.伶伦

6.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每年清明时节,黄帝陵总是聚集大量的游客及祭拜者。你认为人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那里的风光特别美丽

c.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黄帝发明陶器

8.因禹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让给他。这一权力的过渡主要依靠

( )

a.行政任命

b.父死子继

c.非法僭越

d.选贤任能

9.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

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舜的工作

b.年老的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c.尧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勤劳俭朴、爱护百姓

d.尧发明了文字

10.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完全不可信

b.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远古传说有夸张成分,但不少传说含有极高价值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雕像矗立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炎黄二帝

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

像左侧为炎帝,右侧为黄帝。炎黄二帝塑像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

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

请回答:

(1)相传炎黄两帝的主要贡献分别有哪些?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12.阅读下列图片

:

请回答:

(1)写出图示人物: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2)图一、二所示人物被后人尊奉为的祖先。图三、四所示人物是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

(3)图三、四所示人物时期,实行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 ”,他们和禹都曾担任过部落联盟首领,其先后顺序是、、。(填写人名)

(4)以上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你认为传说和史实有什么区别?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传说4 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蚩尤。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传说他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故选b。

识记能力。传说在4 000多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决战,蚩尤战败南逃,被黄帝擒杀。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黄帝和炎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并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形成以后的华夏族,故人们尊奉炎黄两帝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国人也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相传最早发明汉字的人是仓颉。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文字信息对黄帝的贡献做出判断,其中“造字”相传是黄帝属下仓颉的贡献,故c正确。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相传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是炎帝,早在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人们就发明和使用陶器,故正确答案为a。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禹因治水有功,舜将权位禅让给他,可知这是选贤任能。

【拓展延伸】“禅让”的表现

(1)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

(2)首领没有特权。

(3)为群众办事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炎黄两帝与舜不属于同时期的人物,故a错误;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禹,故b错误;黄帝时期,仓颉造文字,故d错误。正确答案为c。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高价值的内容。

1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第(1)题炎帝的主要贡献从农耕与医药两方面作答;黄帝的主要贡献从制作兵器,造车船、宫屋,挖井等方面作答。第(2)题在回答时一方面可以从黄河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来作答,另一方面可以从炎帝、黄帝生活的地域来回答。第(3)题是开放性的题目,重点回答炎黄二帝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及其对国家民族融合、复兴的影响。

答案:(1)炎帝: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遍百草,发明医药。黄帝:制作兵器,造车船、宫屋,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传说炎黄二帝生活在黄河流域。

(3)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对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历史知识再现能力。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教材插图和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掌握,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第(4)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一问,考古资料证实的为史实,未证实的是传说;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炎帝黄帝尧舜

(2)华夏族黄河

(3)禅让尧舜禹

(4)考古资料证实的为史实,未证实的是传说。历史事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

【篇三:【金榜学案】2013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51开运

河创科举精练精析岳麓版】

>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

谣中的“汝”指()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

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3.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

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4.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

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6.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连接淮河与长江的运河名称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

8.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注重背诵,不注重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

b.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c.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d.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

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 2 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

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

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你能从材料一中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大运河的开凿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二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体会。

cbabdccdc

10.答案:(1)大运河南北起点、四段名称、洛阳中心、沟通水系等。 (2)经济上加强南北交流,促进经济繁荣;政治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3)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