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巴西对中国出口日益增长 走近中国终端消费者

巴西对中国出口日益增长 走近中国终端消费者

巴西对中国出口日益增长 走近中国终端消费者

巴西对中国出口日益增长走近中国终端消费者

一个巴西人和一个中国人几年前合伙在上海开了一家公司,从事中

巴贸易,主要是从巴西出口木材到中国。随着巴西对中国出口的日益增长,

这几年公司规模也从两人壮大到了十几人。

上述例子是中巴间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的缩影。记者在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巴西预热酒会上遇到了这对异国合伙人,有趣的是,酒会上准备

的葡萄酒来自于另一个南美洲国家智利,这令两人感慨万分:我们代理了一

个在巴西当地很大的葡萄酒品牌,但巴西红酒要打入中国市场面临着挑战,

一个是口味,一个是关税。但中国的消费市场对我们来说有很大吸引力。

中国是巴西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据巴西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公布的数

据显示,2017 年巴西对中国的出口规模为381 亿美元,2018 年1 月到10 月的出口规模已达472 亿美元。从对华出口货物构成来看,主要为大豆、石

油、矿石等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等。相关分析指出,2018 年巴西对华的大豆

出口大增,据巴西农业部统计,2018 年前7 个月,巴西对中国大豆出口达4390 万吨,占巴西大豆总出口量的80.6%。

中国对农产品、能源和矿产有巨大的需求,巴西是这些产品优质、稳

定的供应商。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Apex-Brasil)局长江豹(Roberto Jaguaribe) 对记者表示。

走近中国终端消费者

就像前述贸易公司合伙人看好中国消费市场一样,江豹表示在保持对

华出口优势行业的成绩以外,希望以此次进博会为开端,让更多巴西商品以

B2C 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培养终端消费者对巴西产品的认知度。

进博会是更多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良好开端,有助于中国和包括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尚缺乏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流量 从我国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相当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 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增速惊人。在5月举行的第四届东亚投资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论坛上透露,该年一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 为193. 4 亿美元, 同比增长353%。 2.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拉美已经取代亚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可以说, 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 相比之下, 欧洲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 3.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占整个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责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过国有企业跃居对外投资主体首位,私营企业则位居对外投资主体的第三位。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另外,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乏清晰的境外发展战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市场作为角逐的目标,对再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实行国际化安排。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 在关键技术上, 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新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缺乏消化吸收, 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甚至某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甚至连国内的

中国与巴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分析

中国与巴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分析 2014级国贸四班朱耿松201440401110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同时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巴西都是“金砖国家”之一,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巴西自1974 年建交,1993 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经贸往来频繁,目前,巴西上半年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6年1-6月,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09.9亿美元,下降12.0%。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197.7亿美元,增长7.0%,占巴西出口总额的21.9%,提高2.3个百分点;巴西自中国进口112.1亿美元,下降32.9%,占巴西进口总额的16.8%,降低1.4个百分点。1-6月,巴西与中国的贸易顺差85.6亿美元,增长387.7%。 从表中可以看出,排名第一位的商品是植物产品,且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0.8%,贸易规模达

到10625百万美元,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排名第一位的商品近几年都是植物产品。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巴西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巴西森林总面积为4.24亿hm2,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9.7%,森林覆盖率为49.8%。其森林蓄积量为560亿m3 ,居世界第2位 相对来说,我国现有森林1.337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01.3亿立方米,仅占世界4%,林木蓄积不足世界总量的3%,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森林蓄积量8.6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 由此看来,巴西无论在森林总面积上还是在人均面积上,均远超中国,致使其价格成本都较低,相对于其他地区有各方面优势,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巴西在植物产品和纸张等商品的出口上均利用了自己的要素禀赋,在出口上具有价格和成本优势,符合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 同时巴西的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也占有较大比例,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属矿产巴西金属矿产主要包括铁矿、锰矿、铝土矿、锡矿、铌钽矿、铜矿、铅锌矿、镍矿、金矿等。铁矿:巴西铁矿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储量160亿吨,居世界第五位,淡水河谷矿业公司的铁矿石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80%。巴西铁矿石类型绝大部分为赤铁矿和铁英岩。锰矿:巴西锰矿资源比较丰富,探明储量1320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铝土矿:巴西铝土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27.0亿吨,占世界铝土矿资源的8.4%,居世界第三位,90%以上的铝土矿资源分布在巴西北部地区的巴拉州(Para)。锡矿:巴西锡矿探明储量77.7万吨,约占世界锡矿资源的12.4%。铌钽矿:巴西铌钽矿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储量分别为376.1万吨和88.4万吨,均居世界第一。铜矿:巴西铜矿探明储量1436.5万吨。金矿:巴西金矿探明储量1800吨,近年来巴西金矿储量大幅增长。镍矿:巴西镍矿探明储量830万吨,由于近年来世界不锈钢工业的发展对镍的需求大幅增长以及镍的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刺激了巴西镍矿的勘查投资,镍矿储量增长明显。锌矿:巴西锌矿探明储量620万吨,巴西锌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硅锌矿和菱锌矿,含锌16%~39%,闪锌矿,含锌5.0%~5.2%。三非金属矿产巴西非金属矿主要产包括石墨、高岭土、滑石与叶蜡石、菱镁矿、蛭石等。石墨:巴西石墨探明储量11300万吨,石墨资源非常丰富,石墨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高岭土:巴西高岭土探明储量77亿吨,巴西是仅次于美国、英国的高岭土生产国和出口国。菱镁矿:巴西菱镁矿探明储量34500万吨,占世界菱镁矿资源的8.9%,最典型的菱镁矿呈细粒到中粒的白色或灰色的菱镁矿。滑石与叶蜡石:巴西滑石与叶蜡石探明储量12580万吨。磷矿:巴西磷矿探明储量24600万吨,是南美洲生产磷酸盐最多的国家。水晶: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生产国。蓝晶石:巴西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蓝晶石。矿床分布于米纳斯吉拉斯州,含矿岩层为前寒武系石英岩、片麻岩和片岩。年产蓝晶石5万吨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巴西在矿产资源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优势,巴西对中国出口如此多的矿产品以及贱金属及制品也就不足为为奇。 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想巴西出口了大量的商品,排名前几位的商品如下图所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 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DirectInvestment,ODI)是指我国国内企业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且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与国内投资相比,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货币利率、汇率波动复杂,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也更多,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明显大于国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积极评价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产生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才能确保对外直接投资的顺利进行。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993年后,我国成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878亿美元,成为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增加了60余倍。二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延伸。在初期,我国的

企业一般在零售批发、采矿等行业投资,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已扩展到技术开发、商务服务、金融地产、生产制造等产业。三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我国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亿美元,居全球所有国家、地区的第13位,虽然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尽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总量上增长迅速,但在许多项目上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不小损失。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东道国要么以保护资源或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要么因为政权更替等原因致使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并购失败或者即使能够并购成功其后续经营也出现了很大问题甚至项目被迫中止。比如,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过程中由于美国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干预而失败;2009年中铝在收购矿业公司力拓的过程中,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的干预而失败;近年来则出现了我国两大通信企业中兴和华为在美国的投资因“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受阻。东道国政局的变动也给我国的海外投资带来很大风险。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迫使中铁在利比亚总额为42亿美元的3个铁路工程搁浅。此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发达国家恶意设置的各种壁垒也使我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外国人眼中的xx 留学生 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 2011 年中国占世界第一位: 总人数 12.8万,中国留学生带来的花费大概 31 亿美元,随着人数的增加,影响力和出事率也增大。 前几天,有感于加拿大华裔留学生林俊惨案的启发,写了博文: xx 留学生在海外该怎样保护自己? 很多博友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人提到,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是一个弱势群体,同时有些留学生也很难融入当地社会,这其中,有地域文化的差别因素,也有留学生自身的问题。 留学生到了国外,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些人很不习惯,度日如年。 学业的繁重,生活习惯截然不同,文化难以融合,再加上语言问题,导致有些留学生困在自己中国同学的圈子里,没法融入到美国当地的文化中。 问题到底出在哪?俺高娓娓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专家学者,只是听到一下说法,看到一些报道。 那些中国留学生身边的老外们,是怎么看中国留学生的呢?或许我们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看到 yahoo 上一篇报道,讲几点老外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评价,不完全准确,但很有意思。 评价一: 读书用功,看重成绩,却缺乏创造力 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太用功,对考试过于重视,对创造力和独立思考却不注重。只顾埋头学习,却对自己的人生和将来缺乏思考。 有一个老外说,中国学生都是“用功狂”。他们学校的老师有时候会列出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但经常都是只有中国学生会认真看完的。而且中国学生的总分却还是

比不上外国学生,因为他们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 50%。 我有几个教授朋友,他们也和我聊过,说中国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讨论不太喜欢发言。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而是不敢说。网上有一个留学生说: 课堂讨论时,我经常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我身上时,我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评价二: 缺乏幽默感,开不起玩笑

美国人很喜欢聚会,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各种主题,各种玩法,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奇怪的是,很多老美学生,很少邀请中国留学生参加这种聚会。

因为他们担心中国留学生会不习惯他们的玩法。毕竟,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变化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怎样变化 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张梨学号10650142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民族、文化,而且同一国家、民族、文化的人也千差万别,要说清楚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的确十分困难。不过,总体而言,中国形象总是有一些关键的点,它们是整个国家形象的关键部分,它们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关键的点描述出来,也就差不多呈现了一个大致的中国国家形象了。这些关键点,也是构成国家形象的维度。具体而言,这些中国形象的关键点存在于中国自近代以来纵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也体现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领域的横向维度。 西方看中国形象总得经历了一个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的过程。自《马可?波罗行纪》,中国就受到了西方人的景仰。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整个西方物质匮乏,贫穷落后,王权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而当时的元朝富强、繁荣,但是有很多西方的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然后写游记等作品来写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作品中不乏有很多夸张和虚构成分,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马可·波罗游记》,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由马可·波罗在他游记中创造的“真实乌托邦”形象,也正是马可·波罗的描绘,使西方人对中国充满无限想象。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财富和强大有力的君权,这是贫穷、动荡的西方人最为向往和羡慕的。因而当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是典型的“乌托邦”形象。 18世纪70年代之前,欧洲对于中国的社会集体想象物主要是正

面的,但是少数作家的创作中,中国形象却与社会集体想象物相反的。如孟德斯鸠《法的精神》总体上把中国政府看成专制的;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嘲讽中国人缺乏“斗争精神”;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续编》等作品中把中国人描述为贫困、奸诈、愚昧而又自以为是。再如18世纪70年代之后,欧洲对于中国人的社会集体想象物主要是负面的,但是普希金的诗歌中却对“中国花园”、“中国长城”和“中国人”充满赞美之情。 而到了17世纪启蒙运动时代,中国和乌托邦形象只是为了批判本国的现状,中国的乌托邦现实假的乌托邦形象。1250年到1750年前后,西方塑造的中国形象是乌托邦的,肯定和美化的成分多,这是由这一个时期西方文化的需要所决定的。处于现代性萌发阶段的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关心异己世界的超越性和批判性价值,而一个完美的世界可是使西方文化超越自身和改造自身。启蒙运动使中国形象向负面转化,中国形象中否定性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是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他者”出现,不是要昭示西方文化的缺憾,而是要印证西方文化的完美和优越。 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形象就全面变成了“乌托邦的意识形态”,完全是负面的,1966年文革时期的中国唯一一次成为西方人眼中的真正乌托邦,1968年西欧发生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时,学生们非常重视中国。他们认为只有中国才有真正的人道,并视中国为一种不满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从而想象出一个具有“真正的人道”的中国,而这显然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历史事实。

相关主题